緯創合理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緯創合理價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丁志達寫的 實用人資學 和曾國棟,徐谷楨的 商學院沒教的30堂創業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鴻海、廣達、和碩、仁寶、緯創...電子代工廠財報比較 - 今周刊也說明:電子代工廠開完了2021年第4季財報,我們來比較一下代工廠的毛利率、營利率及獲利情況,以目前代工廠的股價來看,除了廣達外,大部份都是極度委屈,廣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揚智 和商周出版所出版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管理研究所 梁瓊如所指導 張正修的 企業控股創新營運模式-以大聯大控股集團為研究對象 (2020),提出緯創合理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企業價值創新、經營永續、合併收購。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智慧商務系 張俊陽所指導 林佳慧的 建構智慧型遠距照護服務委外承包商 評選指標之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智慧型遠距照護服務、承包商、評選指標、修正式德菲法、模糊綜合評判的重點而找出了 緯創合理價的解答。

最後網站歷經印度廠暴動、遭蘋果停單的緯創,現在適合買進嗎?艾蜜莉 ...則補充:接下來可以用「艾蜜莉定存股軟體」進行估價,系統分別計算出3 種價格: 便宜價:25.22元; 合理價:33.94元; 昂貴價:47.62元。 緯創的股價.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緯創合理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實用人資學

為了解決緯創合理價的問題,作者丁志達 這樣論述:

  ◆本書各章皆採用一篇〈人資管理錦囊〉的文章作開場白,富有啟發性,以引導讀者進入該章節的情境。   ◆本書結構完整、縝密,將人資管理的理論與實務應用融合為一體,旁徵博引,以生動的案例引領讀者進入人資管理的堂奧。   ◆本書提供易懂、易學的實用圖表,對實務操作深入淺出地解析,可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與思考人資問題,進而採取行動(執行力)。   ◆本書薈萃了著名企業家實務經驗的精華,借箸代籌,讓讀者有種「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的臨場指導感。   ◆本書單頁書眉上,摘錄了許多人資管理名句,字字珠璣,使讀者閱後見賢思齊,心領神會,務實地採用在人力資管理工作上。  

 ◆本書實用價值高、理論與實務兼具、操作力度強、學以致用、受用也必多。  

緯創合理價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為您針對看多個股連結的發行天數10天以上 並且成交值前五大的熱門權證
觀察買進價隱含波動率較為穩定的標的 因為這攸關您未來要將手上權證賣回給發行券商的價格是不是合理

第一檔 儒鴻(1476) 8S凱基(033209)淺藍色
第二檔 大立光(3008) JA統一(038388)綠色
第三檔 宏達電(2498) 3A群益(033818)深藍色
第四檔 利勤(4426) 元大K4(038306)紫色
第五檔 力成(6239) CJ元大(036081)淺藍色
第六檔 群聯(8299) RX元大(720784)橘色
第七檔 葡萄王(1707) 元大E9(037980)深藍色
第八檔 中鋼(2002) 凱基BB(036865)淺藍色
第九檔 宏碁(2353) BK群益(038111)淺藍色
第十檔 緯創(3231) JH統一(038395)淺藍色

以上是為我們為您整理觀察出來的權證,還有更詳細的資訊請上moneydj tv粉絲團查詢
https://www.facebook.com/moneydjtv

企業控股創新營運模式-以大聯大控股集團為研究對象

為了解決緯創合理價的問題,作者張正修 這樣論述:

隨著半導體技術不斷的發展提升,創造出各式各樣的電子產品,改變了產業結構,也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對所有在市場中辛苦經營的產業而言,都時時面臨著相當大的營運挑戰,為了求取企業的永續經營方法,以避免被當前市場所淘汰,尤其身處於半導體零件業,經營策略必須因應時代趨勢,並聚焦在公司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來做出動態調整。但對於進入成熟期的產品或服務,價值創新的機會相對降低,企業必須謹慎評估,如何在相同的產品服務領域中,尋求新的營運模式,來達到永續發展的目的。本研究個案公司為一專業之半導體零件通路商,表面上成立時間只有15年,事實上卻蘊含了40年以上的根基,檢視控股成立之前,每一家都是上市櫃公司,各自憑藉著自

身的專業與服務,獲得眾多客戶信賴,但隨著個案公司於2005年以控股併購經營的方式,重新進入資本市場,勾勒出這個產業表面風光,卻暗藏經營風險的營運困境,並且在10年內,陸續吸引眾多同業公司加入,並在2015 年順利成為半導體零件通路商的世界第一,個案公司重新檢視企業價值與競爭力,採取控股創新營運模式經營。本研究欲探討個案公司如何擘劃創新營運模式,成功超越原先亞洲第一的願景,而成為世界第一,以及接下來如何規劃新的經營策略,持續創新企業價值以達經營永續之目的。

商學院沒教的30堂創業課

為了解決緯創合理價的問題,作者曾國棟,徐谷楨 這樣論述:

商學院沒教、創業家不說 淬鍊40年經營智慧,分享30個創業眉角 專文推薦—— 何飛鵬/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 李育家/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 李紹唐/緯創軟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楊立昌/全國創新創業總會總會長 顏漏有/AAMA台北搖籃計劃共同創辦人暨校長 (依姓名筆畫排序)   本書作者曾國棟先生在1980年與友人共同創立友尚公司,在2000年成為台灣第一家電子零件通路上市公司,2009年營收突破新台幣1000億元。友尚公司在2010年加入大聯大控股公司,成為世界第一大的電子零件通路商,2018年的營收超過新台幣5400億元。   將近四十年的企業成長過程,歷經從貿易商、代理商到通路商的轉變,

從六個人的小公司到五千人以上的國際型公司,從非上市公司到上市公司,從單一上市公司到購併多家公司的控股公司,之後又下市加入產業控股公司,因作者都親自參與,累積了許多融資、募資、上市櫃、投資、購併、人才、創新等實務經驗。   曾董事長曾參與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創業A+行動計畫」、中小企業總會「二代大學」、全國創新創業總會、AAMA台北搖籃計劃、狼窩、TXA創業家私人董事會等組織,擔任輔導新創與企業二代的導師,發現許多企業主面臨到的問題,如果可以事先從有經驗者身上學習,就能提早避開問題,讓公司創業或經營能在剛起步時就更平順一些。   本書依照創業在不同階段遭遇的不同問題,跟讀者分享資金、成長、人才

、損益與創新等方面的心得。 ▎資金面 創業首先碰到的問題就是資金,往往是因自有資金不足,或因合夥創業,而需要引進資金及股東,這中間就牽涉到股權結構的考量,哪一種投資者較佳?引進策略型股東好或分散式股東好?又釋出多少股權較合適? 同時,創業者也擔心股權被稀釋後,利益會被瓜分,因此猶豫不決。為避免稀釋太多,想開高價引進投資者,卻嚇跑了投資者。其實這些都需要正確的心理建設,也有減少股權被稀釋的方法。 為了募資,創業者需要準備營運計畫書,卻又不清楚投資者關注的重點,雖然有很好的創意或產品,卻因簡報失焦,得不到投資者的青睞,實為可惜。 針對上述的問題,作者分別就投資者的類別、募資心理建設、減少

股權稀釋的方法及募資簡報技巧,提供經驗及心得,協助讀者解開資金面的疑慮與困擾。 ▎成長面 對於不斷發展的公司來說,企業購併是很好的成長策略,但前期如何衡量綜效、評估溢價的合理性、考量未來組織發展等問題都相當複雜,如果懂得「切割」再議價,彼此讓一步,就會容易許多。出價者如果也懂得被購併者的需求,談起來就會順利,合作也更愉快。 作者對購併有豐富的實務經驗,為讀者提供實用的「購併攻略」,探討溢價問題、分析購併雙方的考量,以及說明如何討價還價等執行細節。購併並非只是數字上的得失,而是很深的心理層次考量,有賴讀者細細咀嚼。 此外,企業成長到相當規模,為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及方便取得更多資金,或考慮股

票的流通性,幫投資股東解套,會開始思考是否要上市櫃,作者也會分析上市櫃的利弊,說明如何取捨。 ▎人才面 人才是創業最重要的關鍵因素,有好的人才,才有好的創意、好的產品、好的組織、好的管理,營運才能順利。因此作者特別注重人才的「選、用、育、留」課題,投資許多時間在徵才,更自編教材及課程,打造內部講師文化,傳承經驗。留才除了在精神面下工夫,也要有經濟上的實際激勵才能發揮效果,但激勵的制度卻不容易設計。曾董事長會詳盡介紹其選才策略、育才成果、用人哲學,及留才獎金制度。 ▎財務面 經營企業最重要的目的是獲利,其結果就是損益(Profit & Loss,下稱P&L)數字,有好的獲利,對企業主、股

東、員工才有交待,會有成就感,也才有能力去實踐偉大的願景。 一般公司都欲使用損益結果當KPI,作為紅利獎金的發放基礎,也作為考績的重要參考因素,但過度強調或扭曲使用,會出現追求短期效益、阻礙新市場或新產品開發、失去未來動能,以及決策偏向本位主義、斤斤計較、合作關係惡化等偏差。 作者分享長期推行P&L的經驗,幫助讀者正確了解P&L的意義,以收到更好的激勵效果,進一步破解迷思、靈活運用! ▎創新面 隨著時代環境變遷,商業競爭愈趨激烈,如果維持一成不變的模式,恐失去競爭力。作者於創業過程中體會到「多一小步服務」正是創新的重要關鍵,特別是站在客戶的立場、找出客戶的痛點並主動滿足,或是換個角度看

商品、利用共享經濟的概念互利。這樣就能激發出很多創新模式,促成公司與品牌在市場中的差異化價值。透過創新,才能脫離紅海,贏得市場。   本書內容的涵蓋範圍甚廣,不論讀者是正想創業,或剛創業者,或已經有相當規模者,都能適用,因為本書的分析都是站在二個角度,投資者及被投資者,購併者及被購併者,老闆及員工,因此一體兩面都適用。曾董事長淬鍊四十年的經營智慧,無私地與讀者分享商學院沒教、創業家不說的成功祕密。   作者簡介曾國棟  1980年與友人合資創立友尚,從一個純貿易商的角色,轉型為代理商,再擴大規模成為電子零組件通路商。2000年成為台灣第一家上巿的通路公司,2009年營收突破千億,2010

年底加入大聯大控股。大聯大控股現為全球最大半導體零組件通路商。  現任大聯大控股副董事長、友尚集團董事長,曾參與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創業A+行動計畫」、中小企業總會「二代大學」、全國創新創業總會、AAMA台北搖籃計劃等組織,擔任輔導新創與企業的導師。  創業初期便立下了「無私分享」的人生目標,非常重視教育訓練,遂從1999年開始著手整理歷年來的實務心得,陸續累積約六十萬字,並依課題分門別類,整理成三本《分享》系列教材,作為內部教育訓練之用,並擷取部分內容編成《讓上司放心交辦任務的CSI工作術》《比專業更重要的隱形競爭力》《王者業務力》《想成功,先讓腦袋就定位》四書。  進一步獲得作者補充資料、向

作者提問:  Line@網址:https://s.aiii.ai/g/bc5194  Facebook專頁:bit.ly/CEOs30lectures相關著作:《想成功,先讓腦袋就定位》《王者業務力:掌握最關鍵的6件事,業績就能輕鬆翻倍》《比專業更重要的隱形競爭力:多做一小步,創造難以取代的價值》《讓上司放心交辦任務的CSI工作術:工作零失誤,你的升官加薪永遠比別人早一步》徐谷楨  媒體人,跑過的新聞路線涵蓋財經部會、會展、法律、會計、商業等,2016年起密集接觸新創企業,驚歎於台灣百花齊放的創業活力。 推薦序 成功創業家的無私分享/何飛鵬 推薦序 以豐富的經驗,助創業者解決

棘手問題/李育家 推薦序 為創業者提供立即且實際的幫助/李紹唐 推薦序 深入淺出,解析創業過程的重要議題/楊立昌 推薦序 商學院沒教的經營智慧/顏漏有 自序 分享我的實務經驗,幫助你創業、經營 第一章 資金:股權結構、募資 1.哪種類型的投資者與你最速配? 2.募資七大心理建設 3.減少股權被稀釋的五種合理訴求 4.募資開價別嚇跑投資者 5.募資簡報要點 第二章 成長:購併、上市櫃 1.溢價購併反而獲利更多 2.廣義購併的五種形式 3.購併討價還價的藝術 4.購併的細節 5.上市櫃優缺點分析 第三章 人才:選才、用才、育才、留才 1.選才:高階主管親自面試的七大好處 2.用才(一

):創造平台,適才適所 3.用才(二):跳出框框,善用組織人力 4.用才(三):大膽啟用,捨得淘汰 5.用才(四):提升效能,活絡組織 6.育才:十大關鍵思維 7.留才(一):激勵面面觀——周全的紅利獎金制度 8.留才(二):乾股轉換獎金,留住好人才 第四章 財務:透視損益的真諦 1.實施P&L的五部曲 2.面對P&L常見的迷思 3.掌握P&L精髓的正確思維 4.P&L靈活的應用 第五章 創新:商品、服務、行銷、通路 1.多一小步創新服務模式:加值服務,延伸商機 2.多一小步創新元素解析:解決痛點,創造多贏 3.體驗式行銷及非典型通路:被動轉主動,翻轉命運 4.體驗式行銷及非典型通路解

析:Uber共享模式 5.商品:換個角度,紅海變藍海 6.商業模式創新 結語 創業感悟與心法 1.創業人生十大體悟 2.心想事成的五大心法 推薦序 成功創業家的無私分享 何飛鵬/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 曾國棟先生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創業家。1980年白手起家,與友人共同創辦了友尚公司,2000年成為台灣第一家上市的電子零件通路商。2009年,友尚的營收突破新台幣1000億元,並在2010年加入大聯大控股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零件通路商,2018年的營收超過新台幣5400億元。曾董事長的公司從新創成長到集團,對創業各面向的流程和實務都有非常豐富的第一手實戰經驗。 因創業之前的工作經歷,

有感於當時的老闆沒有傾囊相授,公司又缺乏完整的教育訓練體系,因此他立志要將知識與經驗盡力傳授,幫助有心學習者。近年來,他在中小企業總會、全國創新創業總會(原青創總會)、《數位時代》AAMA台北搖籃計劃等組織,擔任業師,輔導新創與各種企業,也受邀四處演講。 本書結集了曾董事長四十年來的經驗,從股權結構、如何募資、人才的選育用留,到商品、通路、服務的創新,以及購併的議價、上市櫃的優缺點分析等,不藏私地公開創業家的密技。相關內容已經在各組織與單位多次分享,實際幫助新創業者、企業主與主管們解決許多問題,這是最適合創業家仔細研讀的書。 推薦序 以豐富的經驗,助創業者解決棘手問題 李育家/中小企業總

會理事長 「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是取得什麼。」——愛因斯坦 人生中往往會面臨很多抉擇、承擔的時刻,在我的心裡一直有個座右銘:「服務愈多、貢獻愈多,收穫就會愈多。」所以從我接掌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職務以來,便一直兢兢業業,努力熟悉、適應這項職務與責任。因為這樣的心態與承擔,我得到滿滿的心靈回饋,也更清楚中小企業的需求,並認識多位志同道合、有心為中小企業奉獻所知所學的先進,曾董就是這樣一位樂於付出、分享的企業家。 曾董與本會結緣多年,從本會執行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創業A+行動計畫起,他便受本會邀約並擔任創業總導師。他一直是個很熱心、很主動想幫助年輕人的優秀企業家,更由於彼此的理念

都是想為中小企業貢獻一己之力,所以我對曾董一直都是很尊敬景仰的。這一次曾董願意將他在擔任創業導師之際,將他的輔導經驗系統化整理並出書嘉惠創業者,我非常樂觀其成。 我自己也是中小企業主,所以我知道中小企業在創業的過程中,如果能有一位豐富經驗的導師在一旁引領,可以少走很多彎路,更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這本書幾乎囊括了創業者在發展事業過程中,容易感到困惑的各種狀況,並且用淺顯易懂的實例來讓大家了解,當遇到這些問題、瓶頸甚至是誘惑的時候,正確的態度跟解決方案是什麼?針對很多創業時常見的棘手問題,曾董也提出了獨到的見解,真的是一位有經驗的智者才能擁有的真知灼見。 這本書裡,有著一位優秀企業家畢生經歷的

菁華,以及遇事時的思考方式、邏輯,這本書的貢獻,也體現出曾董的策略高度及傳承經驗的價值。在創業之初,有這樣一本經典教科書,絕對可以讓創業家站穩創業腳步,逐步邁向理想實現的道路。我非常願意將這本好書推薦給您! 推薦序 為創業者提供立即且實際的幫助 李紹唐/緯創軟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近距離認識曾國棟副董事長,是二年前擔任第六期台北AAMA搖籃業師群,當時我也是其中一位業師,後來我們兩位又一起擔任二代大學的導師。 六月下旬,國棟兄來找我,告訴我他將自己創業及這幾年輔導創新公司的心得,整理成三十篇文章,出書與大眾分享,請我寫序。我花了一週左右讀完這本書,先將書中的五大章節精華,分享給讀者。

第一章談如何募資及設計股權結構。在本章中,我覺得最棒的是「如何做募資簡報」,分析的內容深入淺出,有募資需求的業者可以深入研讀。第二章的主題是購併及上市櫃。創業家創業,從小公司成長到大公司的過程中,會面臨上市櫃或被購併的決策。本書清楚分析上市櫃的優缺點及購併會遇到的種種狀況,可讓創業者對此主題有通盤的了解。 第三章提到企業如何選才、用才、育才及留才,並以韓國三星(Samsung)董事長、阿里巴巴馬雲為例,說明他們如何重視面談。第四章為讀者解析損益的真諦。經營企業最重要的目的是獲利,其結果就是損益數字。書中詳細地說明如何分五階段實施P&L,以及可能的五項迷失。第五章提供商品、服務、行銷、通路的創

新思考方向。創新是企業永續經營的法寶之一,書中列舉了許多不同產業運用「多一小步服務」的成功案例,供讀者參考。 最後,國棟兄將他創業近四十年的豐富經驗,整理成十大體悟,在書的結尾分享給讀者,實為本書的最高潮。本書為創業者提供了立即且實際的幫助。 推薦序 深入淺出,解析創業過程的重要議題 楊立昌/全國創新創業總會總會長 一場演講開啟了我與曾董事長持續的對話與互動。大約五年前,在青創會(青年創業協會,即全國創新創業總會的前身)楷模創立的愛華會所舉辦的專題演講,曾董帶來的是「多一小步服務」,題目很簡單也容易了解。曾董列舉了好幾個生活上的例子,說明他們實施多一小步服務帶來的效果與客戶滿意度的提升

。正好那時候我有一家子公司,經營上面臨極大的困難,亟需一個活動來重整內部的士氣。聽完演講後,我向曾董請教如何獎勵這樣的活動,並且立刻購買了三本曾董寫的《分享》工具書,展開了我們多一小步服務的競賽。這個活動持續辦了三年,在往後青創會的聚會中,每當我遇到曾董時,都會向曾董回報我們實施多一小步服務的成果。演講者與聽眾之間的對話,竟然可以延續很多年,是一種奇妙的緣分。 曾董將他多年的演講內容、內部的創新服務活動,和輔導新創的經驗,重新集結整理完成本書。從一開始的資金募集、投資人類型與股權比率,都有詳盡的分析。甚至對投資人的簡報內容與簡報技巧,曾董都提出一些建議。對於有志於創業的年輕人而言,每篇章節都

是一個重要議題,需要花時間仔細研讀。其中關於引進策略型投資人,書中更是著墨深入。首次創業者往往會陷於股權比率、擔心失去控制力的迷思之中,更無法看清楚策略型投資人帶來的效益。策略型投資人的公司治理經驗以及投入的資源,可以加速公司成長,省去創業者在經營管理與市場摸索可能產生的失敗風險。雖然書中列舉出五種類型的投資人,但是選擇贊助型與財務型投資人,考量的是股權比率與控制力;而選擇策略型與主導型投資人,考量的則是將投資人視為合作夥伴,要將餅做大。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募資策略,值得讀者仔細思考其中的差異。 另外,曾董在本書中也談到企業成長會面臨的購併問題,這也是我一直關注的題目。曾董以自身大聯大控股集團

的購併經驗,從多個面向來討論合併後的綜效與購併方式,其中「產業控股購併」的模式,在台灣產業界是比較創新的觀念。大聯大是由六家電子零件供應商合組的控股公司,在成立控股公司之前,彼此在市場上價格廝殺得很厲害,毛利率非常低,帳期長且資金需求大。成立大聯大控股後,歷經十年「前端不變,後端物流管理整合」的控股合作模式,2018年大聯大控股的營收達到5400億台幣,營收規模已穩居世界第一。以大聯大「產業控股購併」模式的結果來評斷,是成功的,因此如何選擇適合的購併方式,需要讀者仔細衡量。 這些年在與曾董的互動與請教之中,個人受益良多。曾董除了是一位具有豐富產業經驗的領導者,更是願意無私分享經驗與心得的分享

者。在本書中,曾董揭露很多經營細節,並提供他的想法與建議。我再三拜讀,依然心有戚戚焉,因為這些與我的經驗共通,包括: 1.領導者報帳問題:曾董在書中特別提出報帳問題,身為領導者到底是報私帳還是報公帳?公司內部並不會有任何單位來質疑,但因為是領導者,對自身的要求要很高,與其模糊不清,不如以最高標準處理,這是非常重要與正確的。 2.員工分紅:自從上市櫃公司取消員工分紅配股策略後,員工獲得的獎酬已不如以往。目前上市櫃公司都設有薪酬委員會,負責將公司賺來的錢妥善分配給員工與重要幹部,以及平衡股東、員工與公司未來發展,而不是獨厚領導者本身。書中曾董的建議是符合目前公司治理所要求的。 這本書談論的議

題,無論是資金募集、企業購併、用人與留才,甚至於損益報表及公司內部的創新服務活動,曾董都是深入淺出,讓讀者能容易理解。如有不明白或需要進一步討論,建議讀者可以參加曾董的演講,或將問題條列出來,約訪曾董進行面對面的請益,相信曾董必定願意傾囊相授。 推薦序 商學院沒教的經營智慧 顏漏有/AAMA台北搖籃計劃共同創辦人暨校長 曾國棟先生是一位自行創業並經營事業有成的成功企業家,他透過購併建構了營收超過千億元的電子零件通路公司友尚公司,後來又將公司併入世界最大的電子零件通路公司大聯大控股公司。他個人歷經創業的小公司到世界級的大公司,對於企業經營有非常獨到的看法與經驗。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在事業有成之

後,願意貢獻他的寶貴時間,分享他企業經營的智慧。與曾先生認識是因為邀請他來擔任AAMA台北搖籃計劃的導師,他對年輕創業家總是熱情協助並分享其創業及經營管理經驗,得到許多年輕創業家的認同。 曾先生以他四十年創業及經營企業的實際經驗,歸納總結《商學院沒教的30堂創業課》一書,書中點出創業有關資金的迷思,包括股權結構、策略投資及募資。同時對於企業透過購併及上市櫃加速成長有深入的解析,另外對於企業成長最關鍵的人才策略及具體做法有實例分享。他所提出的「多一小步服務」及P&L管理的創新思維,更是值得很多企業經營者學習。 這本書歸納他個人四十年來從小公司到大公司的經營管理經驗,並提出務實的建議,相信對於

創業家及企業主在經營企業會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他對創業人生歸納出的十大體悟及心想事成五大心法,更是他一生淬鍊出的企業經營成功祕訣。相信讀者可以從本書學習商學院沒教的企業經營智慧。 減少股權被稀釋的五種合理訴求 「投資者的股份,最好不要超過兩成!」某次我聽新創企業主表示,希望尋求1000萬元的投資額,但進一步詢問他希望投資者的股份比率時,這名創業者給了這樣的回答。 依照投資額與股權占比換算下來,公司估值約5000萬元,但以該公司現在及未來的獲利估算,這個估值似乎超出了一倍以上。當問他為什麼不希望對方超過兩成時,他表示:「如果超出就稀釋太多,我能分配的利潤就太少了!」 在輔導創業者時,這是一個

常常出現的典型迷思,也是常見的共同問題――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創業者往往希望募到新資金,以推動公司往下一個階段前進,同時又擔心股權被稀釋,就開了很高的價格,結果反而無法得到投資者的認同,導致募資不成,可惜了。 其實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開出合理的溢價,讓投資者未來也能享有合理的投資報酬率,至於創業者擔心的股權稀釋問題,我可以提供幾個減少被稀釋的方法,或雖被稀釋但可以得到補償的合理要求,供創業者參考。 一、占技術股(技術作價) 可向投資者要求適當的技術作價金額,當作技術股。一般來說,技術股落在10%到30%的範圍。但因為不必出錢就獲得股份,可能會產生贈與稅,執行前需要先做適當規劃。 「技術」股並不

限於一般認知的專利技術,只要你有特別的專長、能力、知識、資源、人脈等,就可以爭取技術股,俗稱乾股,不必拿錢投資,像明星、政治人物、運動員等特殊身分者,對公司發展有幫助,通常受邀合資時,也會獲得技術股。 不過,技術作價也有它的上限,假設資本額1億元,技術股初期占30%,即價值3000萬元,未來公司若增資到2億,同樣的技術不見得可以占比30%、值6000萬,因為投資方認為5000萬是上限,只能占25%。隨著資本額愈來愈高,技術股被稀釋的狀況愈明顯,所以應該做好心理準備,未來還是需要拿出現金投資,來維持股權。不過,就算沒有錢再投入,導致股權被迫稀釋,但是「餅」已經放大好幾倍,獲利其實更多。

建構智慧型遠距照護服務委外承包商 評選指標之研究

為了解決緯創合理價的問題,作者林佳慧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在建構智慧型遠距照護服務委外承包商之評選指標。以醫療資訊系統及醫療機構作業委外供應商相關文獻為基礎,推導出本研究六大構面,再結合資源基礎理論、資源依賴理論、交易成本理論、夥伴關係理論、服務科學觀點及資訊品質,發展出本研究基礎委外承包商評選指標,並透過智慧型遠距照護服務模式和平台功能來修正雛形指標。其次,透過修正式德菲法,針對專家進行問卷訪談,邀請7位專家進行評選指標的修正,最後運用模糊綜合評判建立指標權重值,推導出智慧型遠距照護服務委外承包商之六個構面55個評選指標。就學術界而言,本研究所發展之指標建構程序與評選指標可做為相關研究的基礎;就實務界而言,可做為醫院評選智慧型遠距照護服

務委外承包商,亦可提供承包商做為自我檢討之參考。關鍵詞:智慧型遠距照護服務、承包商、評選指標、修正式德菲法、模糊綜合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