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產品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綠色產品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廣宇寫的 零碳金融:碳中和的發展轉型 和廖明癸的 保修鏈管理:數位與永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綠色產品– Mr.Hose 介明塑膠(股)公司也說明:綠色產品. 政策與目標. 3R(Reuse/Reduce/Recycle)執行. 具體作法. 利用廢輪胎作為滲水管的原料; 重工、回收包紗管的廢料,作成園藝管; 使用環保原料,推廣NonP系列產品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國對外翻譯 和翰蘆所出版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休閒運動研究所 游士正所指導 莊雅愉的 國人出國東南亞旅遊知覺風險、知覺價值對重遊意願之影響 (2021),提出綠色產品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知覺風險、知覺價值、重遊意願。

而第二篇論文正修科技大學 休閒與運動管理所 李龍淵所指導 柯君弦的 露營參與者環境素養與綠色消費行為 關係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環境態度、綠色行為、環境責任感的重點而找出了 綠色產品的解答。

最後網站什麼是綠色產品?綠色環保產品有哪些 - 男爵風則補充:綠色環保產品有哪些介紹:綠色產品是無公害無污染的產品,它們在生產過程中對環境污染較小,在使用過程中有益於公衆健康,在廢棄階段易於回收和處置。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綠色產品,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零碳金融:碳中和的發展轉型

為了解決綠色產品的問題,作者王廣宇 這樣論述:

中國確立了“2030 年前碳達峰、2060 年前碳中和”的發展目標,是人類應對氣候變化合作中的里程碑。作為發展中大國, 中國計畫僅用 30 年的時間減少排放,實現從達峰到中和任重道遠。在這一目標指引下,社會經濟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將發生深刻變革。消費、市場、監管、投資等領域該如何應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部門需要做出哪些改變?《零碳金融》一書嘗試回答這些新問題。 本書聚焦碳中和實現的金融驅動力和經濟分析,結合金融投資的一線實踐,提出金融支持綠色轉型主要有三個作用域:綠色金融、碳金融以及轉型金融——尤其是後者,在雙碳目標落實中將發揮關鍵作用。本書還對碳金融、碳足跡、碳資產管理、碳交易監管等前

沿問題深入分析,提出要完善綠色金融及碳金融體制機制,著重發揮轉型金融在孵化突破技術和驅動產業“轉綠”方面的作用。 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需要靠政策、市場、技術三者合力完成。本書另外從數位化減排、有為政府以及新實體企業行動等角度,梳理綠色轉型的綜合路徑。現代企業實施“減碳為零”戰略,更多企業家抱著“重做一遍” 的精神躬身入局,吸引更多長期金融資本,投向低碳零碳科技,提高能源效率,實現規模化綠色產品和服務,才是全社會實現碳中和願景的通途。   王廣宇 華軟資本創始人、董事長,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理事長,國務院僑辦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校董,吉林大學校董,長江商學院金融

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管理學博士校友會會長。 王博士于 2008 年創立的華軟資本是國內領先的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機構,主導項目曾多次獲評業界優秀案例。他在金融科技、上市與投資並購領域擁有豐富經驗,曾多次榮膺中國最受尊敬企業家、中國優秀股權和創業投資家突出成就獎、中國 TMT 產業十佳投資人物、中國股權投資行業傑出青年投資家、中國傑出並購人物、金牛股權投資精英、卓越金融科技領袖等榮譽。 王博士著有《負利率:銷金時代與貨幣狂潮》《新實體經濟》《先鋒:股權投資在中國》《2049 智慧崛起》《知識管理:衝擊與改進戰略研究》等多部作品。   第一章 碳中和金融分析

一、雙碳目標與新發展框架 / 003 (一)低碳轉型是未來發展路徑 / 003 (二)減排要依靠市場機制 / 004 二、綠色溢價 / 009 (一)平價碳成本 / 010 (二)綠色溢價與碳價 / 011 三、碳產權與外部性 / 012 (一)氣候變化的外部性 / 012 (二)碳產權 / 012 (三)碳配額與碳信用 / 016 四、便利收益 / 017 (一)便利收益與風險溢價 / 017 (二)碳便利收益的期權特性 / 018 五、風險管理 / 018 (一)非市場風險 / 019 (二)市場基礎、運行和濫用風險 / 021 第二章 綠色消費與碳足跡 一、碳足跡與碳資訊披露 / 02

7 (一)碳標籤 / 027 (二)消費源頭減排 / 029 (三)碳資訊披露 / 030 二、綠色消費引導綠色供給 / 032 (一)綠色戰略頂層設計 / 033 (二)執行新型消費計畫 / 035 (三)增加創新綠色供給 / 036 三、綠色行為與個人激勵 / 037 (一)觀念機制更新 / 037 (二)環保行為干預 / 041 第三章 零碳金融 一、金融:零碳化調整 / 047 (一)實現碳中和的三大金融域 / 047 (二)發展零碳金融至關重要 / 054 二、氣候金融 / 056 (一)內涵與實踐 / 057 (二)氣候金融體系 / 059 三、權益與包容性金融 / 063 (一

)權益金融和投資基金 / 063 (二)普惠與包容性金融 / 066 四、可持續金融 / 067 五、零碳金融應重視發輾轉型 / 069 (一)完善綠色標準 / 069 (二)披露環境資訊 / 070 (三)激勵低碳投融資 / 070 第四章 碳金融 一、碳排放權交易 / 075 (一)交易標的 / 075 (二)商品與金融屬性 / 077 二、主要規則 / 078 (一)交易制度 / 078 (二)市場主體 / 081 三、碳產品 / 082 (一)碳現貨:新征程 / 082 (二)碳期貨:大未來 / 084 (三)碳金融衍生品 / 086 四、碳基金投資 / 090 第五章 綠色金融

一、綠色信貸 / 101 (一)界定與概述 / 101 (二)綠色信貸制度 / 105 (三)銀行綠色信貸管理 / 107 二、綠色證券 / 109 (一)界定與概述 / 110 (二)制度與指數 / 113 (三)ESG與資訊披露 / 116 三、綠色債券 / 120 (一)界定與概述 / 120 (二)標準與實踐 / 121 (三)發行條件與流程 / 127 四、綠色保險 / 131 (一)界定與概述 / 131 (二)制度與實踐 / 133 (三)發展與保障 / 136 五、完善中國綠色金融政策框架 / 140 (一)優化綠色金融標準 / 141 (二)強化能力完善認證 / 142 (三

)創新產品鼓勵披露 / 143 第六章 轉型投資 一、能源清潔和可再生 / 147 (一)清潔發電和可再生能源 / 149 (二)生物質開發利用(非電力) / 151 二、能源密集型製造業 / 152 (一)製造端是主要排放源 / 152 (二)製造業升級與減排 / 153 三、交通和居住產業 / 154 (一)新能源汽車 / 154 (二)節能建築 / 156 四、農業現代化與科技化 / 157 (一)動植物資源與現代育種科技 / 158 (二)農產品與食品安全科技 / 161 (三)農業現代化設施與資訊化 / 161 (四)林業科技與森林碳匯 / 165 五、突破性前沿科技 / 165

(一)碳減排技術 / 165 (二)零碳與負碳技術 / 168 第七章 有為政府 一、碳政策組合 / 175 二、碳稅與碳邊境稅 / 178 (一)碳稅的討論 / 178 (二)碳邊境稅與碳洩漏 / 180 (三)碳關稅對中國的挑戰 / 182 三、碳監管 / 183 (一)國外碳市場的監管經驗 / 184 (二)構建公平有效監管體系 / 185 (三)強化市場監管手段 / 186 (四)全程監管:從排放行為到配額交易 / 187 四、完善法制體系 / 188 (一)提高層級配套細則 / 189 (二)完善法制內在邏輯 / 190 五、消除非市場壁壘 / 193 (一)規範各行業減排技術標準

/ 193 (二)構建碳排放核查體系 / 193 第八章 國際借鑒 一、美國:自主碳減排交易 / 197 二、歐盟:完備碳市場嘗試 / 199 三、日本:碳排放總量交易 / 202 四、印度:探索碳期貨和碳融資 / 205 第九章 數位化減排 一、數位化浪潮:推動減碳 / 211 二、數位化生活與居民減排 / 213 三、數位化轉型與企業減排 / 214 (一)數字產業發展優先減排 / 216 (二)數位化轉型加速製造業減排 / 219 四、能源互聯網驅動減排 / 220 (一)釋放數位化潛力提效 / 220 (二)能源與工業互聯網脫碳 / 221 五、數位化減排的新空間 / 224 (

一)發揮大型科技公司的優勢 / 224 (二)助力城市管理和運行減碳 / 227 第十章 新實體企業:重做一遍 一、實現碳中和,企業是主力軍 / 231 (一)明確雙碳戰略 / 231 (二)培育低碳新模式 / 232 (三)內部碳資產管理 / 233 二、零碳金融:支援新實體 / 235 (一)服務之上更應支援轉型 / 235 (二)傳統金融加速“點綠成金” / 237 三、企業家精神:實現碳中和的關鍵 / 238 四、應對氣候危機:中國企業在行動 / 241 參考文獻 / 247 後 記 / 255 附 錄 / 257  

綠色產品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出門玩樂同時,也能同時愛地球,一舉兩得,一起享受綠生活
🥗食:選擇綠色餐廳、自備餐具
🏡住:選擇「環保標章旅館」或「環保旅店」,自備盥洗用品
🌿育樂: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或生態遊憩場所
🚆行:低碳交通工具或搭乘大眾運輸
🛒購:選購綠色產品,自備購物袋

台南綠色旅遊行程資訊
綠色餐廳
赤崁璽樓(蔬食餐廳、民宿、鳳梨酥)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372巷10號 電話:06-224-5179 時間:11:30- 14:30 17:30-21:00
環保標章旅館
劍橋大飯店台南館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民族路二段269號 電話:06-221-9966
環保旅店
三道門建築文創旅店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成功路77號 電話: 06-222-3088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或生態遊憩場所
台江國家公園 地址:台南市安南區四草大道118號


快訂閱 愛玩客帶你到處玩!
愛玩客YOUTUBE↓
https://goo.gl/AcZ9yD

#愛玩客 ##
愛玩客FB↓
https://www.facebook.com/isetiwalker/
愛玩客IG↓
https://www.instagram.com/sanlih_iwalker/?hl=zh-tw

國人出國東南亞旅遊知覺風險、知覺價值對重遊意願之影響

為了解決綠色產品的問題,作者莊雅愉 這樣論述:

摘要 由於旅遊產品具有無形性的特徵,因此,各種風險可能在購買旅遊產品的不同階段產生,因此,研究者想了解旅客的特徵在知覺風險和知覺價值對重遊意願之影響。本研究針對曾去過東南亞旅遊的國人進行研究,探討一、旅客基本資料在知覺風險、知覺價值及重遊意願之間是否呈顯著差異;二、知覺風險和知覺價值是否顯著影響重遊意願。以網路便利抽樣法及滾雪球方式發放問卷。共發放35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348份,以SPSS 22.0統計軟體作資料分析,分析方法有:描述統計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費法事後比較、逐步迴歸分析、相關分析。

本研究結果如下所示:(一)、「性別」、「學歷」、「年薪」在知覺風險、知覺價值及重遊意願皆無顯著差異。(二)、「年齡」在知覺風險方面並無顯著差異,但在知覺價值及重遊意願均呈顯著差異,其中31歲以下皆高於51歲以上。(三)、「婚姻」在知覺風險方面並無顯著差異,但在知覺價值及重遊意願皆呈現有顯著關係,其中未婚皆高於已婚有子女。(四) 在青壯年組中,若知覺風險和知覺價值同時預測重遊時,知覺風險中只有財務風險負向影響重遊意願;而知覺價值中以情緒價值的影響力最大,另外嚐新價值及附加價值亦顯著影響重遊意願。在中老年組方面,知覺風險只有身體風險與重遊意願有顯著關係;知覺價值的部分則是情緒價值有顯著影響。關鍵字

:知覺風險、知覺價值、重遊意願

保修鏈管理:數位與永續

為了解決綠色產品的問題,作者廖明癸 這樣論述:

  工業4.0或5G通訊的數位應用,日益嚴格的環保法規與社會責任,在永續發展的浪潮下,企業不能只固守內部組織的管理,應以更符合趨勢的策略來因應時代的改變。因此,產業的商業模式,不能只是硬體的販售,而須更專注數據與服務的創造。現代企業的核心價值,是產品的設計與製造,更是保修服務體系與循環供應鏈的建立。   基於科技發展趨勢與環保永續議題,本書旨在提供一個更具整合性的基礎概念,讓企業負責售後保修的主管與從業者,以及以售後保修為主題的學術研究者,能更清楚在實務上建立保修鏈管理系統應有的架構與有關的管理元素。未來的實業界,企業的社會責任與永續指標,必然牽動著產業必須以更負責任的態

度來面對產品的製造與售後服務,特別是全球保修費用將超過1,000億美元、占企業營運費用1.5%的此刻,以及COVID-19疫情期間,宅經濟興起、在家上班變為常態,服務系統的建置與串聯,勢必成為未來企業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重要關鍵。   本書內容包含保修管理實務、逆向物流作業、產品可靠度工程、數據統計分析、工業4.0與人工智能、循環供應鏈與永續設計等基礎的學理介紹與案例說明。著者多年在學術上與產業管理上的實務經驗,所提供的管理架構,特別兼顧:(1)產品面-保修計畫的推動與數據統計分析;(2)策略面-數位的應用與永續的發展,以整體系統建立的觀點逐步說明保修鏈管理的步驟。著者同時引用非常多的產業案例、

非常具有參考價值的圖表,能讓實務界與學術界,以及相關課程的教學者,能更深入本書的要旨,能更清楚產品售後保修乃至回收報廢階段,在保修鏈管理上應該含括的領域及思考。  

露營參與者環境素養與綠色消費行為 關係之研究

為了解決綠色產品的問題,作者柯君弦 這樣論述:

露營活動近幾年來逐漸成為民眾從事休憩活動的一項新選擇。而露營研究議題越來越受到重視,在露營遊憩進行的同時,若沒有具備良好的環境態度及素養,則可能在不自覺的情況下造成環境的破壞。本研究在探討露營參與者營區遊憩環境素養與環境態度間關係、遊憩環境素養與綠色行為間關係、遊憩環境態度與綠色行為間關係。了解露營參與者之環境覺知與敏感度、環境概念知識、環境價值觀與態度、環境行動技能及環境行動經驗。本研究以量化問卷調查為主要資料蒐集方式,施測對象以台灣的南部地區(嘉義、高雄、屏東)露營參與者為主,採分區立意抽樣方式進行施測。研究結果顯示,遊憩環境素養與環境態度,以及綠色行為間有顯著的正向關係;遊憩環境素養對

環境態度與綠色消費有顯著的影響。研究結果可供營地業者提出的策略;同時,在發展休閒觀光產業的同時,露營參與者必須秉持尊重和善待生態環境的綠色行為,具有健康休閒觀及生態保育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