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病傳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結核病傳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唐神結 張忠順 編著寫的 專家解答肺結核病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臺灣大學 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學程 方啟泰所指導 徐荷淑的 風濕免疫病人施打生物製劑後丙型干擾素釋放試驗結果4年追蹤研究-以基隆市某區域醫院為例 (2021),提出結核病傳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生物製劑、肺結核、interferon-γ release assays (IGRA)。

而第二篇論文中山醫學大學 公共衛生學系 陳詩潔所指導 王子云的 台灣產業外籍移工的結核病傳染動態及控制策略研擬 (2020),提出因為有 結核病、外籍移工、動態模型、控制策略、參數估計的重點而找出了 結核病傳染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結核病傳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專家解答肺結核病

為了解決結核病傳染的問題,作者唐神結 張忠順 編著 這樣論述:

本書采用問答的形式,針對病人常常產生的疑問和遇到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答。 本書不僅有助于病人和家屬了解結核病診斷、治療和預防的基本常識,同時也適合于廣大結核病防治工作者、臨床醫生和護理人員查閱與參考。 本書的特點是站在病人和大眾的立場上,以病人和大眾的視角去看待結核病的發生、發展和處理,通俗、易懂,以病人和大眾獲取最大的自身利益為本書的最終目的。

結核病傳染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風濕免疫病人施打生物製劑後丙型干擾素釋放試驗結果4年追蹤研究-以基隆市某區域醫院為例

為了解決結核病傳染的問題,作者徐荷淑 這樣論述:

目的:使用生物製劑造成結核病(tuberculosis, TB)風險上升,是值得探討的,本研究目的為了解基隆區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在施打生物製劑等免疫抑制劑後,interferon-γ release assays (IGRA)檢驗陽轉情況,以做為臨床治療參考。方法:本研究設計採回溯性研究,蒐集時間從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以基隆某區域醫院風濕科為研究場域,使用生物製劑的個案,每1年會追蹤一次interferon-γ release assays (IGRA)檢驗,檢驗至病患陽轉後,追蹤其後續變化。結果:本研究納入120位使用生物製劑之個案,其中有16人陽轉,IGRA陽轉比例

為13.3%,平均年齡約62.4歲,至於女性比率13人(81%)。陽轉個案中,50%(8/16)治療組病患接受isoniazid預防性治療,50%對照組拒絕服用,最終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長期追蹤後在第三年IGRA指數皆有下降趨勢。結論:基隆區因為過去環境因素影響,結核病(tuberculosis, TB)率仍然屬於中度風險區,免疫疾病病人在使用生物製劑上造成陽轉比率仍有13.3%,雖然病患給的答覆皆為沒有任何接觸史,這也顯示我們的周遭仍然存在著未被發現的感染風險。希望此次研究能在未來對於風濕疾病接受生物製劑治療過程中 IGRA陽轉的病患 能有效降低肺結核之發生率,建議未來需進一步長期且更大規模進

行研究及探討。

台灣產業外籍移工的結核病傳染動態及控制策略研擬

為了解決結核病傳染的問題,作者王子云 這樣論述:

結核病(Tuberculosis)為全球性的慢性傳染性疾病,目前仍為全球十大死因之一。台灣位於結核病高發生率的東南亞地區,一年四季都有病例。有研究顯示來自結核病高發生率國家的移民對於低發生率國家的結核病會有影響,近年來,來台的產業外籍移工人數越來越多,從2013年為280,928到2019年上升為458,619人,增加63%,且都是來自高發生率的國家。本論文目的為建構本土族群與產業外籍移工族群的傳染動態模型,且利用模型來模擬未來10年產業外籍移工來台是否會對台灣的結核病造成影響,以及透過模擬實施控制策略找出台灣三個縣市(桃園市、台中市以及新北市)結核病的最佳控制策略方式。本研究建立易感-潛伏

-感染-復原(Susceptible-Latent-Tuberculosis Infection-Recovery, SLTR)模型,此模型將分為兩大族群:本地族群(NL)與產業外籍移工族群(NM),又將族群細分為易感性(Susceptible, S)、潛伏性(受感染但非傳染,Latent, L)、傳染性(開放性,Tuberculosis Infection, T)及復原性(Recovery, R),共八個區塊(SM, LM, TM, RM和SL, LL, TL, RL),並透過靈敏度分析評估哪些參數對於模型的輸出影響最為明顯。為了解如何有效減少結核病的傳播與控制,將模擬實施三種控制策略:距離

控制(u1)是透過減少傳播率(β),減少與傳染性族群接觸,盡而減少其他族群的感染;早期篩檢(u2)是透過減少重新激活率(k),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發展為開放性結核病;都治計畫(u3)是提高復原率(γ),確保每位患者能按時服藥,避免產生抗藥性,將三種策略又分為單一控制(u1、u2、u3)、雙重控制(u1+ u2、u1+ u3、u2+ u3)以及三重控制(u1+ u2+ u3)。本研究結果指出,三個縣市在產業外籍移工族群(NM)總數是持續上升,但在本地族群(NL)是呈現下降的,這表明在台灣的本地結核病是有逐步地控制,但要加強對產業外籍移工的防治;在靈敏度分析中,影響模型最為明顯的參數是產

業外籍移工之間的傳播率(βM)以及本地之間的傳播率(βL);在三個縣市的控制策略模擬結果顯示,單一控制策略中以距離控制(u1)為最佳,雙重控制中最佳的為距離控制加早期篩檢(u1+ u2),三重控制策略比雙重控制策略好,但成效相差不大(1~3%)。本研究提供台灣本地與產業外籍移工的結核病之族群傳輸模型架構,也提供三個縣市最佳的結核病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