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粒料比重及吸水率試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營建工程系 許鎧麟所指導 苗安的 水庫淤泥固化再生細粒料混凝土之性能改善探討 (2020),提出細粒料比重及吸水率試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水庫淤泥、固化再生粒料、可分散粉末、成本效益。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營建工程系 廖敏志所指導 石濟維的 基於老化瀝青有效反應量之再生瀝青混凝土績效平衡設計 (2020),提出因為有 再生瀝青混凝土、老化瀝青有效反應量、IDEAL-CT試驗、車轍輪跡試驗、績效平衡設計的重點而找出了 細粒料比重及吸水率試驗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細粒料比重及吸水率試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水庫淤泥固化再生細粒料混凝土之性能改善探討

為了解決細粒料比重及吸水率試驗的問題,作者苗安 這樣論述:

台灣水庫每年所產生的淤泥數量龐大,將清理出之淤泥以水泥固化後進行再利用,將可以降低對天然粒料之需求,並減少成本。本研究以一般混凝土配比,對細粒料以再生細粒料進行部分取代,並進行工作性、強度以及微觀行為之觀察,從試驗結果中了解再生細粒料取代率對混凝土各項性質之影響。並於配比之中加入乙酸乙烯酯和乙烯共聚物可分散粉末(Vinyl Acetate Ethylene copolymer redispersible powder, 簡稱 VAE-P),藉由VAE-P於液體中均勻分散之特性改善再生細粒料混凝土工作性較差的缺點,提高其工作性,並觀察硬固混凝土的微觀結構,藉由微觀行為了解VAE-P粉末於混凝土

中的運作原理。從試驗中可以得知,在不同取代量下,混凝土的各項性質皆會隨著取代量改變而發生變化。實驗數據顯示,水泥砂漿中添加再生細粒料會使工作性降低10~17%,加入VAE-P粉末後其工作性則會根據再生細粒料添加量不同而有所改變,其提高之幅度約在8%~10%。水泥砂漿抗壓強度則會因添加VAE-P粉末及再生細粒料而降低22%~46%,添加爐石粉後水泥砂漿之28天強度會較相同再生細粒料添加抗壓強度提高6%~10%。添加再生細粒料及爐石粉根據配比不同,可以降低整體成本達4%~36.5%,VAE-P粉末的加入則可以改善工作度達7%~12%,卻會造成強度的損失,因此若以不同標準計算成本,則可以看出以工作性

為考量,添加VAE-P粉末之組別有較好的流動度成本表現;以強度為考量則添加爐石粉會有較好的成本效益。其中添加20%再生細粒料、50%爐石粉及3%VAE-P粉末之組別在強度及工作性之成本效益上皆較對照組來的高,且可以降低23%的成本。

基於老化瀝青有效反應量之再生瀝青混凝土績效平衡設計

為了解決細粒料比重及吸水率試驗的問題,作者石濟維 這樣論述:

近年來,每年產生數以萬計之瀝青路面刨除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 RAP),衍生各種環保及工程管理問題,我國因應循環經濟及節能減碳,積極推動「再生再利用粒料循環運用於公共工程」政策,解決刨除料堆置問題之同時也達到永續經營發展,然而,時常為了節省成本而忽略考量 RAP 材料性質直接地大量使用,導致路面鋪築後短時間內容易出現劣化行為。本研究導入 RAP 老化瀝青之有效反應量概念,利用間接張力開裂試驗(IDEAL-CT)、間接張力強度試驗(IDT)、馬歇爾穩定值試驗、車轍輪跡試驗結果,探討瀝青混凝土於不同 RAP 含量之疲勞開裂與車轍績效性能,並藉由績效平衡設計方法

評估最適切再生瀝青混凝土配比設計,提高再生鋪面之耐久性。根據試驗結果顯示,當添加 RAP 含量較少時(20%、30%),再生瀝青混合物性能表現相對 0% RAP 實驗對照組之變化不大;然而,當 RAP 含量高於40% 時,再生瀝青混凝土之疲勞開裂相關試驗與車轍試驗結果都受到嚴重的影響,且兩特性皆對新鮮瀝青添加量極為敏感的情形下,容易造成再生瀝青混合物開裂能力極佳而車轍表現極差或是相反之極端表現,為此本研究透過適當之 RAP 有效反應量假設,明顯能在兩項性能之間取得較佳的平衡,除此之外,為了避免瀝青混凝土在高含量 RAP 使用下出現較嚴重之疲勞開裂行為,必須訂定有效反應量假設之上限值;此外,從

IDEAL-CT 試驗與車轍試驗之績效平衡設計結果顯示,當再生瀝青混凝土擁有較佳之抗開裂性能時,抗車轍能力則會相對較差,也藉由比較 IDT 試驗與車轍試驗績效平衡結果,顯示輪跡試驗之動穩定值相對於最終車轍深度,更能有效評估 RAP 使用量與有效反應量對再生瀝青混凝土車轍性能之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