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精神健康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양재진寫的 連我都不瞭解自己內心的時候:韓國90萬人的線上心理師,陪你重新理解不安、憂鬱與焦慮,找到痛點,正視內心的求救訊號 和KateAllan的 你一定做得到:用正念和繪畫緩解焦慮和憂鬱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精神健康- English translation - Linguee也說明:Many translated example sentences containing "精神健康" –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and search engine for English translations.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方舟文化 和幸福文化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教育學碩士在職專班 王雅玄所指導 吳天馨的 彼岸的彩虹—解析恐同症在同性戀/異性戀的視域及其對同志教育的啟示 (2021),提出精神健康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性傾向、性認同、恐同、內化恐同、同志教育。

而第二篇論文南開科技大學 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所 林清壽所指導 林彥妮的 南投縣於COVID-19警戒期間中高齡者焦慮及生活品質 狀況分析 (2021),提出因為有 新冠肺炎、中高齡、心理健康、生活品質的重點而找出了 精神健康的解答。

最後網站精神健康 - MBA智库百科則補充:精神健康 是指一種健康狀態,在這種狀態中,每個人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潛力,能夠應付正常的生活壓力,能夠有成效地從事工作,並能夠對其社區作貢獻。我國學者把"心理健康"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精神健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連我都不瞭解自己內心的時候:韓國90萬人的線上心理師,陪你重新理解不安、憂鬱與焦慮,找到痛點,正視內心的求救訊號

為了解決精神健康的問題,作者양재진 這樣論述:

細膩的你,正需要世界溫柔以待! YES24網路書店,9.3星大好評 ★ 30萬人有感共鳴 ★ 韓國90萬人的線上心理師, 陪你重新理解不安、憂鬱與焦慮, 找到痛點,正視內心的求救訊號   ◎ 不灌雞湯、只求實用,梁氏兄弟的溫柔處方箋——   【自尊】 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先改掉「成果導向」思維。   【焦慮】 因愛焦慮是正常的,三步驟讓自己不失控毀關係。   【關注】 太在意被他人稱讚,如何奪回人生主導權?   【職場】 不要犧牲奉獻,也不要落荒而逃……怎麼做?   【家庭】 親人情緒勒索,你該做的第一件事是經濟獨立!?   【戀愛】 該走了,如果你愛到討厭自己。   【未來】 找到

夢想路途的關鍵,竟是「忍耐」!?   【朋友】 在朋友面前表現太憂愁,真的會令人生厭嗎?   ★ 痛過看得見的傷,你心裡那些看不見的疤   不希望被人討厭,但處心積慮的結果是逐漸對自己失去信心;在家中處處退讓,卻依然被情緒勒索,沒人感謝;職場上備受責難、找碴,屢換工作也未見改善;情感上全心付出,非但得不到等值關懷,甚至換來貶低和暴力……   你是不是也常感覺這個世界對你太壞,讓細膩、敏感的你不斷「內傷」?久而久之,它們成了一碰就痛的疤,而你的生活開始被不斷滋長的焦慮、憂鬱、恐慌情緒搞得天翻地覆。   難道,除了等待世界與他人的溫柔善良,我們真的束手無策了嗎?   不,當然不。   ★

擁抱「內心痛點」,給自己多一點溫柔   其實,許多煩惱之所以狀似難解,都是「不夠瞭解自己內心」所造成的。而前進所想要之未來跟化解難題的關鍵,全部都在我們自己的心中——重點只在於,該如何正確地找到它。   有時候,想要獨自找到內心解方頗為困難——不過別擔心,本書蒐羅了韓國頭號精神健康科醫師‧梁在鎮與梁在雄,令90萬人受用無窮,最專業的醫學/心理學處方。   在書中你可以看到兩位醫師對家庭、感情、職場、交友等煩惱所提供的生活改善方針;以及對憂鬱症、焦慮症、恐慌症等精神疾患的詳細解說和應對。他們的實際解方與生活新視角,會引導你重新傾聽內心的求救訊號,擁抱內心痛點,還給自己尊重與溫柔。 本書特

色   ★ 韓國網路書店YES24,讀者9.3星大好評   ★ 30萬人有感共鳴,韓國頭號精神科醫師「梁氏兄弟」的心靈健康指南   ★ 線上諮商所「Mind Café」,90萬人最苦惱的話題一網打盡   ★ 不灌雞湯,只求實用!自尊、家庭、戀愛、職場、人際、未來……給人生各領域煩惱的身心處方箋   【金句搶先看】   ○ 用一個人的犧牲換來的和睦,不是真正的和睦。   ○ 千萬不可以愛到討厭自己!   ○ 怒氣,是一種必要時需要被傳遞給對方的情緒。   ○ 如果想要達到情緒上的獨立,首先必須要經濟獨立。   ○ 來自他人的負面評價,並不代表那就是「你」。   ○ 為了提升自尊,切斷不好的關

係也很重要。   ○ 因為愛而感受到焦慮不安是很正常的事。   ○ 絕對不可以忽視內心所發出的求救信號。   ○ 太長時間跟家人一起相處,反而可能使關係惡化。   ○ 分享快樂,快樂就會加倍;分享悲傷,悲傷就會減半。 專文推薦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志恆 暖心推薦   捷思身心醫學診所院長 李旻珊   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   析心事務所 陳璿丞醫師   諮商心理師、溝通講師 瑪那熊   臨床心理師 劉仲彬   諮商心理師 鄧善庭   蘇予昕心理諮商所所長、暢銷作家 蘇予昕   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   (依首字筆畫排列)  

精神健康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Mental Health Advice 高票獲勝所以咱們就來邊學如何讓自己身心靈更健康邊偶英文吧🙆🏻‍♀️💕


貼心小提醒🔔
開始回播前,先去首頁連結拿講義吧!


時空機⌛️

04:28 478 breath work technique 呼吸法
08:17 We aren’t our emotions. 你 ≠ 情緒
開始從I’m sad. 變成 I’m feeling sad.
09:44 1. 每天都要拒絕的擔心的兩件事情
11:52 2. 無法控制一切的我們該怎麼做?
14:49 3. 拿回自己力量的第一方法
16:08 4. 你最有義務照顧的人是你自己。
19:01 5. 別tm當個people pleaser.
20:41 6. 今天過得好差怎麼辦?
23:10 7. 腦中批判的聲音根本就是P
24:00 讓自己每天都心想事成的秘密
27:07 8. 焦慮的時候怎麼辦?


今天的直播我也太嗨 (哪一次不嗨🤣)


BTW!! 一定要去拿這次的講義!!


因為裡面有免費讓你心靈更棒的有趣挑戰(就是choose 5 a day for great mental healthiness 的那頁)還有滿滿句句點醒粒欸advice!! 🤯
讓我們一起朝更好的自己邁進吧!🏃🏻‍♀️

彼岸的彩虹—解析恐同症在同性戀/異性戀的視域及其對同志教育的啟示

為了解決精神健康的問題,作者吳天馨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從性別平等教育之觀點剖析性認同發展歷程對恐同生成的影響,藉由質性半結構式訪談四位不同性傾向者,瞭解經由家庭成長、求學階段和職場生涯所形塑的性認同對恐同生成的影響情形之探究,以敘事分析法由不同的視域觀點解析性認同發展對恐同成因的影響,以作為性別平等教育上探討同志教育之啟示和恐同相關議題的參考。本研究主要以Cass的性認同發展模式、McDonald的同性戀認同發展階段和Kristine和Falco女同性戀發展四階段論,檢視同性戀的性認同建構,佐以Herek對於恐同的定義及Lourde探討恐同的影響層面,作為理論基礎,收集、分析訪談資料後,歸結出以下的研究結論:1. 同志看待自身的性認同形

構歷程,認為性別認同與性傾向為並存的,兩者間不具有因果關係或相互影響的關聯性;異性戀視自身的性認同形構發展為先出現性別認同,才發展出性傾向且認為兩者具有因果關聯性。2. 異性戀者視性認同發展為統一由性別認同過渡到性傾向之過程,故較難察覺到許多觀念和迷思與父權有關,因此將恐同類歸為社會常態之一;而同志的恐同隨著不同階段的發展歷程,呈現轉化性的消長且各階段面對的難題不一。3. 校園恐同為影響同志青年內化恐同的關鍵,成年後確立同志性認同者,因未直接地受到校園恐同的從眾效應影響,故內化恐同的作用並不明顯,然內化恐同仍是每位同志所需面對的挑戰。4. 同志視恐同為源於異性戀霸權的壓迫;異性戀者以「異常性認

同」論同志因而不覺恐同的存在,然兩者皆忽略父權實為真正的操弄者。5. 父權社會中異性戀家庭觀為恐同的啟蒙,而校園恐同則經由從眾效應得以強化,社會恐同為潛藏的意識型態,使得恐同成為打擊多元社會的延續性迫害。6. 同志教育需注意教師的潛在課程並納入以批判性思維檢視社會常態及爭議,從而化解恐同以破除父權的挾持並養成尊重差異的態度。關

你一定做得到:用正念和繪畫緩解焦慮和憂鬱

為了解決精神健康的問題,作者KateAllan 這樣論述:

  ★★★《寵物療癒卡》最新姊妹作品,以正念和繪畫溫暖人心的療癒系成人繪本。   ★★★亞馬遜網站新書分類排名第一   ★★★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The Mighty、Wear Your Voice Mag Sparklife等多家媒體轉載,以及各界名人撰文推薦。   ★★★華盛頓人氣插畫家Kate Allan的暖心之作,社群粉絲頁The Latest Kate擁有百萬名粉絲。   ★130多幅精美的插畫和暖心的話語,用正念、繪畫和自我肯定   ◤當你感到焦慮、憂鬱、孤獨、不自信、沮喪、不知所措、絕望、   糟糕透頂……的時候,   請打

開本書,   總有一瞬間可以治癒你。◢   ☆☆☆這是一本難得一見的成人心理學繪本   →用正念和繪畫溫暖上千萬無助讀者的心。   →緩解你的焦慮、憂鬱、孤獨、不自信、沮喪、不知所措、絕望、糟糕透頂……   →130多幅可愛的插畫和暖心的話語,給予正念和自我肯定的力量,幫助你戰勝憂鬱。   →在你最無助的時候,能時刻陪伴著你。   →適合每一個人,尤其對於感到憂鬱、孤獨、不自信的兒童、青少年,是最佳的情緒引導手冊。   ☆☆☆作者要帶給你什麼信念?   →作者從小女孩開始,即每時每刻感到孤獨、恐懼、憂鬱。   →後來在心理學家的幫助之下得知自己患有憂鬱症,自此內心感到釋懷。   →她發現自

己從可愛的繪畫和正念的文字中漸漸走出黑暗的日子。   →於是用色彩繽紛、美麗無比的小動物和花朵插圖,創作了療癒人心的作品。   →獻給有相同遭遇的讀者,即使曾經陷入黑暗也可以和作者一樣走向光明。   →閱讀後,你會發現它能帶給你無限的勇氣和治癒的力量。   ☆☆☆在這些時刻,作者想告訴你:   →當你感到【焦慮】的時候   ․有多少次你覺得事情會失控,可是最後卻安然度過?你的焦慮,   不代表真的會真實發生。   ․無論你對未來有多少疑慮,向前走的每一步都很重要。   →當你感到【不自信】的時候   ․今天你不需要任何消極情緒。再堅持一下,成功就在眼前!   ․並沒有一個完美的方法,你做得

已經很好了。   ․雖然無法預知未來會發生什麼事,但一定會有好的結果。   →當你感到【沮喪】的時候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不要為過去而感到羞愧。   ․你的價值不是簡單的數字可以衡量的。   ․請不要對自己這麼苛刻,你已經做得很棒了。   →當你感到【不知所措】的時候   ․每次只要一小步。你可以的。   ․未來的事情交給物來去解決,把握住今天就好。   ․你正在付出努力,這才是最重要的。   →當你感到【絕望】的時候   ․抑鬱往往會蒙蔽你的雙眼,困境終會煙消雲散。   ․你要比自己感覺的更強大。   ․也許今天暫時沒找到自己的幸福,未來總會找到的。   →當你感到【糟糕透頂】

的時候   ․此刻雖然艱難,但請珍惜生命,因為它意義非凡。   ․雖然你感到孤獨,但還是有人在愛著你。   ․你沒有必要與別人比較。每個人的痛苦都真實存在著。 本書特色     這本書歸納了現代人經常遇到的六種人生難題:焦慮、不自信、沮喪、不知所措、絕望和糟糕透頂,以可愛的小動物、花草、彩虹等繽紛的插畫,配上暖心的話語,讓有相同問題的讀者,在這些時刻裡找到自我療癒的力量。     特別的是,作者以過來人的經驗,建議讀者嘗試用那些曾經幫助過她的方法來度過這些難關,包括觀念的轉換,以及生活中立即可行的鍛鍊方法。作者毫不保留的分享從焦慮到治癒的心路歷程,讓讀者感覺到特別的有共鳴,堅信只要跟著作者

的腳步,就能和她一樣蛻變成自信又亮眼的焦點。 專業推薦   塔羅心靈療癒師|Anna安娜   藝術家|克里斯多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陳志恆   可能幸福學院創辦人|趙介亭(綠豆爸)   蘇予昕心理諮商所所長、暢銷作家|蘇予昕   臨床心理師|蘇益賢 來自名人的推薦文   #能夠鼓勵你應對即將要面對的任何挑戰。這是一本每個人都可以反覆閱讀的書。   ——蘇珊·裡夫(Susan Reeve),   《治癒心靈:寬恕的力量可以治癒一顆破碎的心》   (Heart Healing: The Power of Forgiveness to Heal a Broken Heart)作者  

 #書中有著美麗的藝術和令人鼓舞的話語,可以幫助我平息焦慮,度過最艱難的日子。   ——貝卡·安德森(Becca Anderson),   《想著幸福才能真的幸福》(Think Happy to Stay Happy)作者   #這本書就像一位摯友,給予我們真誠、簡潔、慷慨的支持。這本書始終陪伴著你,讓你時刻感知自己的力量。   ——瑪格麗塔·塔塔科夫斯基(Margarita Tartakovsky),   PsychCentral (美國心理健康資訊網站)作家兼助理編輯 來自廣大讀者的盛讚     #這本書是我的隨身物品,和手機一樣重要,周圍的朋友需要安慰時,  就把書遞過去,比我叨叨管

用。   #我是個中學老師,我建議孩子們都買一本,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們情緒   正不穩定,看看還是有好處的。   #媽媽送我的書,讀起來感覺很溫暖,有一股股的力量慢慢注入心懷,焦慮有了緩解,要努力學習啊!   #當我感到焦慮時,我會打開此書,看上幾幅插畫,讀一讀那些暖心的話語。內心瞬間平復了。   #特別適合崩潰的時候看,字不多,圖很暖,每一句很有力量,值得抄下來貼牆上。   #枕邊放上這本書,睡前翻上幾頁,保證你睡個好覺,睜開眼又是美好的一天。   #書裡的每一章講述的問題恰好是媽媽們都會在不同階段親身經歷的,強烈推薦每一位媽媽都讀一下這本書!  

南投縣於COVID-19警戒期間中高齡者焦慮及生活品質 狀況分析

為了解決精神健康的問題,作者林彥妮 這樣論述:

台灣於110年5月COVID-19本土疫情爆發,全國進入三級警戒。居家防疫造成人群疏離,不確定的疫情、經濟重挫和假消息令人擔憂,又無法出遊放鬆身心,累積的負面情緒易導致焦慮,亦會反映在生活品質的滿意程度。對於染疫致死率偏高的高齡者而言,其身心狀態和判斷能力普遍較不佳,易受假消息影響而改變防疫作為,亟需大家關注。本研究目的係以南投縣45歲以上中高齡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在警戒期間的焦慮程度和生活品質情況。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內容為個人基本資料、焦慮自我評估量表和台灣簡明版生活品質問卷,於三級警戒7月24-25日和二級警戒期間10月30日發放,分別回收275份和245份問卷。研究結果顯示,三級警戒

期間,「無焦慮」佔52.9%居多,「輕度焦慮」以上的佔41.7%;二級警戒的「無焦慮」佔50.6%居多,「輕度焦慮」以上的佔49.4%。受訪者的焦慮比例略升,值得關注。而在生活品質的各構面的總平均數,三級警戒為3.57,二級警戒為3.49,雖然分數略降,但皆介於「中等程度」和「好」之間。顯示在疫情警戒期間,受訪者生活品質仍維持不錯情況。為降低疫情對中高齡者的焦慮感的影響,建議中高齡者放鬆心情、維持正常作息和正念減壓。關鍵詞:新冠肺炎、中高齡、心理健康、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