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 電 CPU 降溫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龍華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碩士班 高進鎰所指導 許宏展的 柱型散熱鰭片之研究 (2017),提出筆 電 CPU 降溫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散熱鰭片、紊流、最佳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資訊工程系 張雲龍所指導 莊鴻璋的 多重架構應用服務雲端整合開發研究 (2015),提出因為有 多重架構應用服務雲端整合開發研究的重點而找出了 筆 電 CPU 降溫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筆 電 CPU 降溫,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柱型散熱鰭片之研究

為了解決筆 電 CPU 降溫的問題,作者許宏展 這樣論述:

積體電路奈米化的發展使功能更為強大,但所產生的熱能也更高,已嚴重影響積體電路正常運作,因此散熱鰭片之研究是迫切需要。本研究使用田口法進行實驗找出最佳散熱效率,並找到最佳的參數組合。 以Intel公司的CPU任四種不同工作溫度(85℃, 65℃, 50℃, 45℃)於封閉環境下先熱平衡,再對散熱鰭片進行強制對流。散熱鰭片採用5052鋁材質,鰭片形狀則分為實心圓柱、實心六角柱、中空圓柱、中空六角柱及實心圓錐,期望找出更好的散熱鰭片形狀參數,結果顯示因圓柱型散熱鰭片相較六角柱其雷諾數較低,在強制對流時不易產生紊流,容易將熱能帶走。而圓錐型散熱鰭片比圓柱型散熱鰭片擁有更佳的散熱效率,證

明如散熱鰭片與底板之角度也會影響紊流現象,因傾斜角度將導引風流向上,減少風流與底板產生紊流狀況,進而改善對流熱傳遞效率。 本文並對散熱鰭片之高厚比進行實驗,實驗結果顯示最佳化組合樣品為高厚比=7:4(柱高14mm、底厚8mm),散熱鰭片底面積必須直接貼合發熱源,先將底部體積與柱型體積之比例設定到最佳化,底部熱能才能確實順利引導到各支柱型上,如柱型體積過小就是阻熱,導致對流區之散熱面積再大皆無法提高其散熱效率。

多重架構應用服務雲端整合開發研究

為了解決筆 電 CPU 降溫的問題,作者莊鴻璋 這樣論述:

稍微有過架站經驗的人可能會覺得,自己找一台電腦,加裝網頁伺服器軟體,再接上網路與固定 IP ,就能夠當做網站伺服器。的確是這樣沒錯,但這樣的方式僅限於玩票性質或實驗用的網站,對於一個穩定營運的企業網站來說,還有更多細節是非專業人士無法顧及的。您至少需要一台伺服主機,最陽春的也要數萬元,即便採用便宜的個人電腦,也大約要一萬出頭。有些人可能會用NAS來充當伺服器,不過NAS的CPU/RAM效能不佳,並不建議用來做正式營運的網站,當每日瀏覽人數突破 2000 人以後,或者加裝了 CMS 等較吃資源的軟體時,NAS 的瓶頸會很快浮現。此外,您還需要不斷電系統、防火牆、降溫用的冷氣與水循環系統…。這些

都是專業主機房已經有的設備,無需自行準備。防火牆、備援等問題,主機需24小時/365天不損壞,保持隨時不斷線,若有損壞要有備援計畫。資料價值如果很高,例如會員名單或訂單資料庫,一旦損壞無法修復可能會造成很大問題。此外,若無專業的防火牆,也較容易被駭客入侵,專業的機房也會有人員控管,閒雜人等不能輕易進入存取主機資料。人力維護成本除了以上的花費以外,人力的時間成本也需要考量。因為一個人懂得許多網路資訊工作的人,若將時間耗在管理主機上,可以會損失用來做更多高生產力的事情。管理系統(CMS)通常需要LAMP環境,需要Linux 基本知識,加上Mail、FTP、HTTP、DNS…等設定,都需要配合。若設

定不好,也會造成網站無法建置或部份功能無法運作。這兩三年使用了幾家不同的雲端平台,例如 AWS(Amazon Web Service), Google Cloud Platform,跟最近阿里雲跟國內鴻海合作(雪山雲),來建構多重架構應用服務雲端整合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