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稱散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第二人稱散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梁評貴寫的 風化台北:性產業的第二人稱敘事 和夏目漱石(一八六七~一九一六),谷崎潤一郎(一八八六~一九六五),芥川龍之介(一八九二~一九二七),葉山嘉樹(一八九四~一九四五的 大文豪的異次元劇場——恐怖、靈異、幻想、怪談……夏目漱石、谷崎潤一郞、芥川龍之介、太宰治等14位日本教科書、讀書會必收必讀、討論度最高的短篇小說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報出版 和麥田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楊如雪所指導 張雅萍的 改寫作文運用於國中七年級學生之研究 (2021),提出第二人稱散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限制式寫作、改寫作文、國中、行動研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李志宏所指導 陳楷瑾的 胡淑雯小說中的性(別)創傷書寫 (2021),提出因為有 性(別)創傷、後遺性、創傷書寫、證言不正義、胡淑雯的重點而找出了 第二人稱散文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第二人稱散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風化台北:性產業的第二人稱敘事

為了解決第二人稱散文的問題,作者梁評貴 這樣論述:

  什麼是半套、全套?養生館是做什麼的?台北哪裡還看得到阻街女郎?   網路上的夜遊資訊是真是假?個人工作室又是在做什麼工作的?   以第二人稱敘事散文筆法紀錄台北城裡的風花雪月     風化」一詞本身有兩種涵義,其一,指物理學上的物體風化,物體與自然空氣接觸風蝕,最終分解為細小的土石沙礫。其二,即是社會所指稱的「風化產業」,廣義上進行性交易的相關產業。一座城市的風化,往往從最不易為人所見的角落開始,這些性工作者的命運、產業型態,也常受到忽視,她們是這座城市的一部分,卻也是最不起眼的一部分,在沒有明確法令的保障下,日復一日地被磨損虛耗,最後從這座城市的暗角被解離,化為細小的微塵砂粒,風吹四

散,無處依託。因此本項計畫的「風化」,將物理上的風化之意,借用為這座城市風化產業之風化,以第一、二人稱視角的敘述形式,將這些不為人所見的產業書寫出來,使讀者能對從事相關性工作產業之人,有更多的理解、包容與辨識。     本書共分為十五篇散文,十五種屬於臺北風化產業的當下現況。全書分為五輯,分別是:輯一、半套店:一半的愛情、輯二、外送茶:解渴的宅急便、輯三、流鶯:巷弄裡的飛翔、輯四、個工:兩小時的歸人、輯五、豆干厝:糖醃的豆干。將個人生命故事,與臺北土地、風化產業型態、生命記憶相互結合。

第二人稱散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1/31前入手,享受優惠價1399!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2/22(六)或03/15(日) 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今天是大年初四,這一段內容呢,是我們在鼠年的第一段分享。我是凱宇,在這邊祝福你鼠年一切順心,事事如意!

那在過年的這一段時間喔,我除了放假休息之外呢,我也還是保持著閱讀的習慣;因為呢,閱讀對我來說已經不是為了任何的目的,純粹的就像是吃飯、睡覺、呼吸、喝水一樣。

然而呢,在這個過程當中哦,我特別把一本,其實在我的書架上已經很久了;但是呢,可能因為平常專業需要、各方面的原因,我總是把它拿起來翻個兩篇就放回去、翻個兩篇就放回去…

要說我跟這一本書錯過,其實沒有錯過,因為我一直有在看;但是的確跟我平常看書的進度,跟速度比較起來,這本一書真的看得非常的慢。

而這一本書呢,書名說出來的話好像還蠻不應景的;因為呢,我們農歷年嘛,到處喜氣洋洋,都是紅色為主的基調,而這本一書叫做《黑暗聖經》。

其實如果你是我們長期聽眾的話,你大概在先前也聽過我分享這一本書裡面的一些內容;它的作者呢,是王鼎鈞先生。

那王鼎鈞先生對於比較年長的讀者來說,他最有名的就是他的散文《人生三書》,分別是:「開放的人生、人生試金石」,跟「我們現代人」。

這些書名講起來你都會覺得很有時代感,但是呢,我最佩服王先生的地方就是哦,雖然這個名字、這個符號很有時代感。

可是他常常點出的一些人生哲理,其實是不管任何時代、任何人都是適用的,我就拿個我在過年期間,讀到的一段文字跟你做分享。

王鼎鈞先生就在他書裡面寫道:人生在世,一個人的成就高低可以簡化成四段。

第一段是「做好事沒有人稱讚,而做壞事有人制裁」;第二段呢,「做好事有人稱讚,做壞事有人制裁」;而第三段「做好事有人稱讚,做壞事無人制裁」;第四個階段,就是「做壞事有人稱讚。」

其實喔,我們仔細想一想,尤其你有一定程度的人生歷練的話,你看是不是如此?

我們剛開始踏進社會,還是個小菜鳥的時候,的確啊~做好事無人稱讚,做壞事有人制裁啊!

可隨著我們資歷越來越深,或者是少數人能夠走到可能一般人走不到的境界,可能是成功的大老闆、大領導;你就會發現哦,他們慢慢的是連他們做壞事都還會有人稱讚呢!

那如果細緻一點來看的話,我們在第一個階段「做好事無人稱讚,做壞事有人制裁」;它就好像是我們剛踏進社會的時候,我們可能做了很多努力,如果我們自己是那個1,而我們跟別人協作的對象是另外一個1。

我們就好像是活在一種「1+1 大於2」的數學算式裡面,可能你很努力、可能你做了很多,要麼就是背黑鍋,要麼就是你人微言輕。

所以呢,這些努力可能你都很辛苦的,還不一定能夠得到相對應,或相對等的成果,這就是「1+1 小於 2」的階段。然而這個階段要不要走過?當然要走過呀!

然而隨著我們的專業,我們累積的信任資產越來越高,我們就可以慢慢的邁入第二階段,叫做做好事有人稱讚,而做壞事有人制裁。

這個階段就像是我們活出了「1+1 = 2」,這一切呢公平合理;因為呢,我們的專業也被肯定,而我們的努力也被相對應的得到報酬,這是「1+1 = 2」的階段。

然而從「1+1 = 2」之後,就有可能有一些人會邁向第三個階段,「做好事有人稱讚,做壞事沒有人制裁你」、「1+1 大於 2」。

這裡喔,我倒不是說我們要追求這個境界,或者是我們好像要活出一種「我做壞事,也不會有人管我,或者我不會有報應」;我不是要提倡這樣的價值觀。

然而我們回到很真實的情景,隨著你漸漸的位高權重,你手上有些彈性、有些選擇的時候,其實的確哦!

你如果要鑽一點漏洞,或者是在合理的範圍裡面,要求別人給你一些方便,這的確是做得到的,而且沒有你想象中的難!

那你想想看,是不是因為你的信任,可能是你過去累積的很多很多東西,讓別人給你更多的容許、更多的寬容、更多的機會,甚至給你更多的資源。

其實你還是你,可是走到了這個階段,的確很有可能會變成「1+1 大於 2」。然而這個階段最大的挑戰,就是你要對自己做的一切的事情都很有自覺。

因為你做壞事已經沒有人制裁了,你會不會因為這樣子,就覺得自己可以掌控一切,就小看了這個世界的公平正義原則,或者小看了他人的智慧。

如果呢,稍微沒有自覺、稍有不慎很容易哦,就會自大;而因為自大開始自己的底線、自己的邊界越來越模糊。

以至於你看到很多人,當他到一定程度之後,他反而沒有辦法守住自己的好名聲;因為呢,他做了一些在整個社會規範,或制度裡面不能容許的事情。

甚至於他信譽掃地,所以呢,他是不是白白浪費了自己1+1 大於2這樣的格局?

所以我想喔,對於很多朋友,如果你慢慢的發現你走到這個境界,可能「自覺」對你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功課。

而第四個階段,叫做「做壞事,還有人稱讚呢!」做壞事有人稱讚呢,我覺得這一件事情是道德中性的,我不是要說它是好的還是壞的。

因為呢,如果你哪一天做壞事還有人稱讚你,這意味著你真的走到了一個可能別人要攀附你的境界。

我不能否認你的成功,可是呢,因為你做了壞事,別人稱讚你,你要不要真的就覺得自己沒問題,這就是你的修養了!

其實喔,我們看很多人到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之後,他慢慢的活出1+1可能會等於100,或者是更大。

然而呢,到了這個程度,他的人生繼續往前走,是福是禍真的就很難講了;因為他可能要比前一個階段有更大的自覺,而那個大的程度,可能不只多一點,可能要多好幾倍。

你想想看,當你一直被掌聲包圍、一直被讚許包圍;甚至於你做錯事、說錯話,都還有人幫你圓場、都有人幫你說項。

你想想看,你有多大的把握到了這個階段,你一樣可以如實的看待自己跟他人,而不會腦充血呢?

所以呢,總的來看哦,我看到王先生的這四個階段哦,我會覺得如果你還在第一個階段「做好事無人稱讚,做壞事有人制裁」;那這個時候,我能告訴你的就是努力打基礎吧!

而如果你在第二個階段,「做好事有人稱讚,做壞事有人制裁」,你是活在一種「1+1 = 2」的日子裡。那這個時候,我會覺得其實踏實努力跟累積,會是最重要的!

然而如果你到了第三個階段,「做好事有人稱讚,做壞事無人制裁」,這個時候喔,真的!你要開始很認真的覺察你自己、開始把自我的修養,當成是人生重要的功課。

然而當你到了第四個階段,「做壞事,還有人稱讚」,這時候的重點,到底是什麼?其實我也不知道,因為我個人也還沒到這個境界。

但我的推測是喔,可能到了這個階段,重點不在於你要做什麼功課,而是在你前面三個階段的基礎,有沒有打好?

你有沒有踏實努力累積,你有沒有不斷的自我覺察?因為到了這個階段啊,其實會跟你說真話的人真的很少、很少!

希望能夠透過今天的分享,引發你去反思第一個自己在哪個階段?第二個在這美好的鼠年裡面,你想往哪裡前進?祝福你,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好朋友;無論是YouTube還是Podcast,我都需要你透過最實際的行動,來表達對我們的支持。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其實呼應今天的主題,人生的階段、人生的規劃跟方向。

我們有一門線上課程,叫做【過好人生學】,在這多變的時代裡面,我們怎麼樣站穩自己的腳步?

無論你要把它用在你的工作職場,還是你的生命方向裡,這一門課都會回到根本的,幫助你去看懂現在時代的趨勢,並且培養出必要的能力。

然而這一門課的$1399的優惠價,會在1月31號的晚上12點截止;所以呢,我很期待你哦,如果還沒加入學習的話,好好把握這難得的機會。

很期盼能夠在【過好人生學】裡,跟你一起過上一個更好的人生;詳細的課程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很期待你的加入,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改寫作文運用於國中七年級學生之研究

為了解決第二人稱散文的問題,作者張雅萍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限制式寫作「改寫」為主題,設計一套作文課程,並實施於國中七年級學生,探討「改寫」對其寫作能力、寫作態度的影響。改寫作文課程計九個單元,每單元九十分鐘,主題依序為「情境的再現與延伸」、「將敘述改成對話」、「將第一人稱敘述改成第三人稱敘述」、「將第三人稱敘述改成第一人稱敘述」、「將順敘法改成今昔今結構」、「將報導改成先敘後論結構」、「將次要人物改成主角」、「改變主旨意趣」及「綜合改寫」。課程流程為:由範文欣賞至主題探討,再進入改寫實作。資料蒐集包含質性與量化資料:以學生前、後測寫作、歷次的改寫實作,衡量其寫作能力的變化;以自編「寫作態度調查表」、「改寫作文回饋表」觀察其寫作態度的改變情形

。研究結果顯示:寫作能力方面,立意取材、結構組織、遣詞造句的能力均有提升,但未達顯著;其中,結構組織進步較多,且在表達的多樣性及創造力有明顯進步。寫作態度部分,寫作興趣及自我效能俱已提升,然未有顯著意義;在學生給予的回饋中,有76%的學生認為改寫作文較容易,72%認為改寫作文增加其寫作信心,76%表示喜歡改寫作文題型練習。

大文豪的異次元劇場——恐怖、靈異、幻想、怪談……夏目漱石、谷崎潤一郞、芥川龍之介、太宰治等14位日本教科書、讀書會必收必讀、討論度最高的短篇小說集

為了解決第二人稱散文的問題,作者夏目漱石(一八六七~一九一六),谷崎潤一郎(一八八六~一九六五),芥川龍之介(一八九二~一九二七),葉山嘉樹(一八九四~一九四五 這樣論述:

日本教科書、讀書會必收必讀;討論度最高的短篇小說 恐怖,靈異,幻想,怪談…… 夏目漱石、谷崎潤一郎、芥川龍之介、太宰治等14位日本大文豪 最具獨特風格的「異次元」小說集結 茂呂美耶精心編選+忠於原著韻味的獨特譯筆+每篇文章詳細的註解+作品精闢有趣的賞析 ●為何挑選這十四位作家的這十五篇作品? 基於個人喜好。我自小學起,就很喜歡閱讀科幻、奇幻、魔幻、恐怖、驚悚之類的小說。這次挑選的短篇小說,除了〈口罩〉那篇是例外,均是幻想兼恐怖小說,都是描寫異次元世界的故事。再者,這些作品的爭議點不少,在讀書會中較易引起熱烈討論。 ——茂呂美耶 ●為何採取「不更動原文的標點符號」的直譯方式? 為了

保留各位大師的筆調與風格、文章節奏和語感,我的譯法是「不更動原文的標點符號」。 我為何要執著於標點符號呢?因為我想讓讀者感覺出,每一位大師的不同筆調與寫作風格。我認為,倘若不忠實還原出原文中的標點符號,讀者很可能無法區分出誰是誰。無論夏目漱石或谷崎潤一郎或芥川龍之介甚或是江戶川亂步,若不忠實地還原出原文中的標點符號,也就是作者的修辭技巧、斷句習慣、文章節奏等,譯文很可能會成為同一旋律、同一曲調,分不清孰是藍調孰是爵士,孰是搖滾孰是鄉村了。 ——茂呂美耶 /// 本書由茂呂美耶精選、翻譯、賞析,14位日本大文豪的作品,包括夏目漱石、谷崎潤一郎、芥川龍之介、葉山嘉樹、泉鏡花、梶井基次郎、佐藤春

夫、坂口安吾、宮澤賢治、小川未明、太宰治、上田秋成、江戶川亂步、菊池寬。這些作品除了基於茂呂美耶個人的喜好,擁有幻想、恐怖氛圍的「異次元世界」獨特故事外,也因為它們都受到日本讀者或專門研究者的大量討論,因此值得被挑選出來,與台灣讀者分享。 這些作品各自具備鮮明特質,以及令人料想未及的元素,完美融合在作品中。透過茂呂美耶精心翻譯解析,我們得以享受閱讀日本文豪上乘作品的愉悅,更重要的是重讀每一篇作品時的深刻心靈觸動。 ●各篇內容特色 .夏目漱石〈夢十夜〉 日本的初高中國語教科書,經常會出現夏目漱石的作品,而〈夢十夜〉出現的概率最高,因為〈夢十夜〉可以讓學生展開十人十色的論點。 夏目漱石是

橫跨日本明治、大正時代的文豪。他之所以被冠以「國民作家」美譽,因為他以小說這種工具,奠定了現代日本口語文(標準語,白話文)的基礎,確立了言文一體的日本口語文文體,並為日本現代文學開出嶄新的一條路。 夏目漱石的大部分作品,在歷經一百年、一百五十年甚或兩百年之後,依舊能讓後代人的初高中生在課堂中大聲朗讀,而且讀起來不但很順口,更不時會出現讓人想打起拍子的節奏。現代日本小說家所寫的小說文體,都是模仿夏目漱石的文體而成。 國民大作家夏目漱石的〈夢十夜〉,夢的情節像一則則謎語,卻又如偈一般,讓人在閱讀中參透生命之道理。從第一夜,死去的女子要男子等她一百年,男子可能盼得百年好合?到第十夜,賣水果的庄太

郎幫一名女子提送水果,結果一去無返,第七天他卻出現了,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夏目漱石的文章大都淺顯易懂,但「讀得懂文字」並不表示同時也能理解其內容,最顯著的例子正是〈夢十夜〉。夏目漱石於一九○八年七月、八月在《東京朝日新聞》及《大阪朝日新聞》刊載了〈夢十夜〉,此時的夏目漱石四十一歲。〈夢十夜〉是夏目漱石所有作品中最獨具一格的作品,詭異唯美的氛圍,如夢似幻的描寫,令後世的眾多研究者不斷以不同切入點去進行解析,陸續發表了無以數計的論文,卻仍無法得到可以讓所有讀者心服口服的答案。〈夢十夜〉揉合生命各種光怪陸離與寓言的現象,它沒有正確答案,每一篇都是開放式結局,讀者可以基於自己的人生經驗,得出各式各樣

的結論。 .谷崎潤一郎〈刺青〉 〈刺青〉中的年輕刺青師傅清吉,走火入魔地為他迷戀的女孩,在她的背上刺青一隻蜘蛛,全心全意使她成為絕世美女…… 曾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日本文學界推崇為經典的唯美派大師谷崎潤一郎,筆下的人物設定經常是怪誕與荒謬,作品常帶有因肉體上的恐懼所滋生的神祕幽玄;因肉體上的殘忍所感受到的那種反作用性的痛切快感,卻如此迷人的小說獨特性。 谷崎潤一郎於明治四十一年(一九○八)二十四歲時,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就讀文學。明治四十三年(一九一○)十一月在同人誌《新思潮》發表了成名作〈刺青〉。 他早期的短篇小說,可以說幾乎毫無迴響,但永井荷風於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在自己主辦的雜誌《

三田文學》中,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谷崎潤一郎氏的作品〉,文章中極力讚賞谷崎潤一郎的作品,稱他是「當代稀有的作家」。正是這篇評論文章讓谷崎潤一郎於一夜之間馳名於藝文界,並奠定了其作家地位。永井荷風在評論文章中詳細解說了谷崎潤一郎所發表的五篇短篇小說,並強調〈刺青〉是其中最優秀的藝術傑作。 在〈刺青〉中,最著名的選詞用字是「女孩」和「女人」的用法。讀者在閱讀時,不妨注意一下,谷崎潤一郎到底如何用「女孩」和「女人」這兩個詞,來暗喻從一個純潔「女孩」,變身為君臨男人世界的「女人」之過程。 .芥川龍之介〈沼澤〉 「有一根細長莖桿,從我的屍骸口中,滑溜地伸長出來」,此為芥川龍之介〈沼澤〉中所描繪自

殺者的小說之奇幻意象。 芥川龍之介的這篇〈沼澤〉,很短,僅有一千多字。當讀者讀完後,會不會萌生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是的,它正是夏目漱石的〈夢十夜〉中的第一夜。事實上,〈夢十夜〉影響了眾多夏目漱石的門生,而芥川龍之介正是經常出入夏目漱石的晚年住居「漱石山房」的門生之一。不過,這篇〈沼澤〉除了有〈夢十夜〉的影子之外,還隱含著更多對另一位詩人的崇拜感情——法國十九世紀最著名的象徵派詩歌先驅波德萊爾。 波德萊爾和夏目漱石的共通點是文章都有韻腳,也都喜愛用疊句。芥川龍之介的這篇〈沼澤〉,融合了波德萊爾和夏目漱石雙方的文字風格,寫得很成功。 .葉山嘉樹〈水泥桶中的一封信〉 葉山嘉樹的〈水泥桶中的

一封信〉,一九七三年被正式收錄進日本高中國語教科書中。小說道出工人的辛酸與不幸,描寫殞命於水泥中的工人,如此寫實而令人不忍直視,彷如典型的現代恐怖小說。 一九一七年蘇俄革命成功,共產主義文學湧入了日本,普羅文學也隨之崛起。無奈浪漫的大正時代僅維持了十五年,一九二六年步入了恐怖的昭和戰前時代,當局嚴厲彈壓社會主義者與無政府主義者,進而扼殺文人為被壓榨的社會底層體力工人階級所寫的普羅文學,導致日本的普羅文學於一九三○年代一蹶不振。雖然日本的普羅文學壽命很短,卻留下了不少傑作,〈水泥桶中的一封信〉正是初期的代表傑作之一。 葉山嘉樹本人,曾在一九二○年任職名古屋水泥公司,任職期間,遭遇了同事工人在

清掃旋窯時,跌入了集塵機,因全身重度灼傷而身亡的事故。作者為了向公司要求給遺屬更多的慰問金,打算組成工會時,結果被公司解僱。這篇作品正是作者個人生活體驗的反映。 小說發表後,據說當時幾位文藝評論家給予了酷評,奚落作者寫的是「大眾小說」。但這篇「大眾小說」竟然流傳了百年之久,不但成為日本的普羅文學代表作之一,甚至被收錄進國語教科書,讓後代的初高中生,在課堂中各抒己見地進行熱烈討論。 .泉鏡花〈紫陽花〉 倘若你想在小說中享受一種幽玄意境,那麼,你就去閱讀泉鏡花的作品吧。倘若你想理解何謂日本美學的「物哀」,那麼,你還是去閱讀泉鏡花的作品吧。 只是,泉鏡花的作品都用古文体寫成,外語譯者手中若

沒有已經翻譯成現代日文的版本,很容易因為誤讀而導致誤譯。此外,泉鏡花的文筆風格著重於「陰翳之美」,故事中的真相都隱藏在濛濛細雨或茫茫霧靄中,讓讀者在閱讀後,明明有一種怪異、神祕、飄渺的感覺,卻又說不清何處怪異,哪裡神祕,什麼地方飄渺,只會留下一切都很美的記憶。 日本文豪之一的谷崎潤一郎曾說(泉鏡花作品):「在這個獨一無二的世界,我們稱之爲『鏡花世界』的世界中,儘管經常涉及到一些異常的東西和事物,但其中卻沒有任何病態的感覺。雖然它有時呈現出神祕、怪異、縹緲的氛圍,但本質上,卻是開朗、絢麗、優美、天真爛漫的。 而且最值得令人稱道的是,那個世界是一個純粹的『日本式』的世界。」 除非你經常接觸傳奇

、怪談、幻想、奇幻之類的影片或讀物,否則很難理解泉鏡花的世界。 泉鏡花的作品都用古文體,但朗誦起來有一種獨特的節奏,習慣了他的文筆之後,會覺得那種節奏很舒服。此外,泉鏡花很喜歡用擬聲詞,這麼短的一篇小說,他竟然用了八個擬聲詞。古色古香的古文體,配上眾多的擬聲詞,確實很獨特。 .梶井基次郎〈櫻花樹下〉 是什麼光景,讓主角體味到,一種如同愛好挖墓盜屍的變態者那般殘忍的喜悅?是蟻蛉還是人的屍體?梶井基次郎所作的〈櫻花樹下〉,櫻花的絢爛與各種腐敗的屍體對照,並存著感性與知性的敘述,一切源頭卻皆憂鬱使然。 梶井基次郎於三十一歲時便因肺結核而早逝,因此作品不多。生前也沒有受到文壇正眼相看,可以說

是懷才不遇的作家。他在二十五歲那年年底,前往靜岡縣伊豆半島天城山的湯之島溫泉鄉長居。表面上的理由是去進行溫泉療法,實際上是想獲得年長兩歲的川端康成的賞識。這篇〈櫻花樹下〉的背景,正是梶井基次郎在湯之島逗留期間,所觀察到的大自然風景以及當時的感受,日後昇華為創作靈感。 敏銳的感受性、精練的文字、如詩般的句子、無處可修改的高完成度等,都是梶井基次郎的優勢特徵,卻也是他的弱點。生前的梶井基次郎很討厭自己的作品被人當作散文詩,他一直強調自己寫的是小說,他自己是小說家,不是詩人。但當時的文人大多認為他寫的是詩,大力支持並不吝讚賞的粉絲團,更幾乎都是詩人。就連三島由紀夫也評價說:「這人不是能成為小說家的

低劣人種。」 對後代的讀者來說,梶井基次郎到底是小說家,還是詩人,這完全不成問題。總之,他是位很獨特的作家,不但櫻花樹下可以埋有屍體,蟻蛉可以宛如阿芙蘿黛蒂那般地誕生,蟻蛉的翅膀甚至可以幻化為在空中飛翔的剃刀刀,隨時都有可能奪去作者的性命。難怪後代某些文藝評論家,會給梶井基次郎冠上「幻視者」的稱呼。 .佐藤春夫〈紫陽花〉 有一個女人和一個男人訴說,她不明白突然死去丈夫的心意,究竟是否同意她與他的關係。小說最終,男女兩人在佛壇房間講話,她的兒子卻直愣愣盯著空曠房間角落…… 佐藤春夫的〈紫陽花〉,是一篇僅有一千四百餘字的小說,卻堪稱靈異小說中的翹楚,令人回味無窮。之所以冠上「靈異小說中的

翹楚」,正因為文中完全沒有出現任何詭異的描述,也沒有出現任何與幽靈有關的字詞,但它就是一篇百分之百的靈異小說。一讀再讀之後,你會發現,不知何時,你的手臂已經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坂口安吾〈盛開的櫻花林下〉 為什麼櫻花樹下沒有人影時很恐怖?為什麼連山賊都會害怕盛開的櫻花樹?盛開的櫻花林下到底藏著什麼祕密? 這篇〈盛開的櫻花林下〉中的「櫻花林」,原風景是曾經火化並埋葬了多數戰爭犧牲者遺體的東京上野公園。在櫻花盛開的季節,櫻林中若沒有鋪在地面的緋紅地氈,沒有可讓遊客休息解渴的茶棚,甚至連一名賞花者的人影都沒有,周遭只有呼呼作響的寒風,與無以數計的燒焦屍體,以及深沉透徹的靜寂……那種光景,確實

極為駭人。 文中提及的「三月十日的第一次大空襲」,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自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起,至翌年八月十五日為止,美國陸軍航空軍對日本東京所進行的一系列大規模空襲作戰,轟炸次數總計一○六次。規模最大的是一九四五年三月十日和五月二十五日的大量燒夷彈轟炸行動。前者的死亡人數高達十萬餘,負傷十一萬餘,上百萬戶人家流離失所﹔後者的死亡人數約七千。坂口安吾目睹的是三月十日那次,那一年,他三十八歲。兩年後,他發表了〈盛開的櫻花林下〉。 假如坂口安吾沒有在晚年寫了〈櫻花盛開的季節〉,一般讀者大概會將〈盛開的櫻花林下〉視為單純的幻想小說,主題是美醜與孤獨的本質。但是,當讀者於事後得知,原來上野

公園曾經成為戰爭犧牲者遺體的臨時火葬場,並前後埋葬了八千四百多具遺體(日後有改葬),然後大約一個月後,自江戶時代起便是賞櫻名所的那片櫻花林,竟然一如既往地盛開著櫻花,只是那時候沒有人去賞櫻,櫻林中只有孤寂的櫻花,與沉默不語的死者靈魂這事後,讀者到底會以何種視點去重新解讀這篇小說呢? .宮澤賢治〈水仙月四日〉 水仙月四日這天,雪婆婆的大雪瘋狂吹襲,吹倒了雪地中一個小男孩。雪童子見狀,與雪狼們欲救他,小男孩後來如何了呢?兒童文學巨匠宮澤賢治的〈水仙月四日〉,將雪地中的風暴、白色壯麗、人性等,栩栩如生地描繪,講述一則救與被救的動人故事。 宮澤賢治在日本被歸類為童話作家,但一般兒童恐怕無法理解

他的作品,即便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成人,也不見得讀得懂他的作品。這篇〈水仙月四日〉難度相當高,可能因為難度太高,據說在數種英譯版中,有些出版社或譯者乾脆刪掉原文中主角用來呼喚星系的歌詞,將故事重點放在白色雪景與紅色毯子上,徹底刪去了與宇宙星系以及希臘神話有關的所有句子,讓故事變成單純只在人間進行並完結的童話。 這篇〈水仙月的四日〉,撇開星系和神話隱喻,光是色彩描寫,以及動與靜的畫面,就堪稱一流了。白色雪景、紅色毯子、金黃色的球狀槲寄生、群青色的天空、啤酒顏色的陽光、褐色的扁柏、黃玫瑰般的亮光、金黃色的火焰、桃色陽光、雪狼口中的藍色火焰……這次第,怎一個美字了得! .小川未明〈紅蠟燭與人魚〉

人類的世界真的如海中人魚所幻想的那麼美好嗎?她爬到岸上生下的女兒,即使被一對原本好心的賣蠟燭老夫婦領養,但人心善變,人魚被送走後的日子,小川未明所描繪的海象令人心生恐懼,充滿了不可預測的詭譎氛圍。 擁有「童話之神」、「日本的安徒生」等美譽日本兒童文學之父小川未明,留下一千兩百多篇作品,大部分是童話作品,而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正是〈紅蠟燭與人魚〉。只要是在二戰後的日本,上過小學或初中的人,大抵都曾在國語教科書中讀過他的作品。 小川未明曾經受到歡迎敬重,但也曾經遭到批判而落莫。二戰後的日本現代兒童文學,傾向敘述正面性的積極行動故事,小川未明的作品他的文章詞句,類似一種咒術或咒文,而且故事中的草木

不但會枯萎,城鎮也會毀滅,甚至連人物都會死去……,在當時遭受到許多的批判,以致於晚年過得並不好。然而二○一○年之後,時代似乎又看上了小川未明,各式各樣的小川未明作品選集,陸續出現在書店門市的推薦平擺桌上。文章風格類似咒術及咒文的兒童文學復活了,陰鬱、寂寞、孤獨的「小川未明世界觀」重生了。 .太宰治〈魚服記〉&關於〈魚服記〉 昭和八年(一九三三)三月,二十四歲的太宰治在同人雜誌《海豹》三月號上發表了〈魚服記〉。根據太宰治本人所說,這是「在東京首次發表的作品」,也是「成為作家生涯的出發點」。雖是一篇僅有十八張兩百字稿紙的作品,但具有濃厚的民俗色彩和寓言性、神話性,會讓人讀完一次後滿腦子都是問

號,於是情不自禁一讀再讀,試圖對故事中的每個情節作出合理解釋。 〈魚服記〉在同人界受到好評,成為熱門話題,以此為契機,太宰治獲得了在日本文壇出道的立足點。這一年,也是太宰治開始使用「太宰治」這個筆名的第一年。可以說,是「作家太宰治」誕生之年,而〈魚服記〉正是「作家太宰治」的催生劑。 這篇小說將近親亂倫這種悲慘故事,以象徵主義手法重新組成為一篇童話風格的變身故事。太宰治以自己的故鄉青森縣津輕的大自然景色,以及傳說為故事背景,再以寓言形式,描寫出野生少女素娃的天真無邪、純淨的憧憬、女人的覺醒、內心的孤獨、深濃的絕望,以及最後的變身。 太宰治用他獨特的構思與寫作風格,精彩地將民間故事昇華為現代

文學,難怪會在同人界中成為熱門話題。簡單說來,〈魚服記〉除了描繪出少女素娃的覺醒和絕望,也刻畫出某些被村落共同體所排除,生活在正常社會秩序圈外的孤立場所,與嚴苛大自然環境搏鬥的少數族群的悲劇。 .上田秋成〈夢應鯉魚〉 怪談小說大師上田秋成的〈夢應鯉魚〉,故事述及擅長畫魚的畫家興義,有一天在作畫時睡意襲來,夢到自己進入湖中,和大大小小的魚兒一起玩耍,他醒來後立即畫出夢中景象並貼在牆上,題款為「夢應鯉魚」。興義後來生了大病往生,但三日後卻死而復生,而他復活的過程暨不可思議且讓人稱奇…… 〈夢應鯉魚〉是上田秋成《雨月物語》九篇志怪小說中的一篇。江戶文學志怪小說代表中以《雨月物語》最負盛名,一

般日本私立高中入學考試時,最常出現的江戶時代作家及其作品,頂多只有七八位,上田秋成的《雨月物語》正是其中之一。 《雨月物語》故事多改編自中國的白話小說,一般認為〈夢應鯉魚〉的原型,是中國明末清初作家馮夢龍的白話小說集《醒世恆言》中的〈薛錄事魚服證仙〉,以及明代文言筆記小說《古今說海》中的〈魚服記〉。上田秋成在改編故事時,加上了兩種原型中沒有的故事結構;一是放生功德所帶來的異類報恩結構,另一是出鬼入神之技所帶來的重生現象結構。 《雨月物語》之所以能成為日本的不朽文學經典,主要原因是上田秋成既優美又幽玄的文筆。據說芥川龍之介寫小說時,參考了《雨月物語》中的故事開場寫法。而二戰期間三島由紀夫更隨

身攜帶著收錄了《雨月物語》的上田秋成全集。他在日記中記載,不僅將其當作「座右書」,也當作「步右書」,尤其特別喜歡《雨月物語》中的〈白峰〉和〈夢應鯉魚〉。 .江戶川亂步〈帶著貼畫旅行的男人〉 彷彿如夢令般,主角在海邊看過海市蜃樓後,在唯二人搭乘的火車上,遇見一個白皙卻布滿皺紋臉龐的布貼畫畫家,乍看似四十歲,但再仔細看又如六十歲,像個西洋魔術師教人不可思議。而畫家隨身攜帶的布貼畫,究竟藏有什麼魅惑的驚人祕密?   江戶川亂步的這篇〈帶著貼畫旅行的男人〉可以說是神作。這篇小說的核心是視覺。海市蜃樓、畫框中的畫面、雙筒望遠鏡、紅磚塔淺草十二階塔頂的眺望、拉洋片攤子的鏡頭、車廂車窗……每一樣小道具

,都是會讓我們的視覺產生錯覺的裝置。 小說中所描寫的淺草景致,是明治、大正時代的淺草全盛期的繁華景象。關東大地震時,江戶川亂步不在東京,三年後他回到東京時,淺草十二階已經沒有了。這或許也是促使江戶川亂步寫這篇小說的動機之一。 .菊池寬〈口罩〉 「不懼怕疾病,不懼怕傳染的危險,其實是一種野蠻人的勇氣。而懼怕疾病並絕對防止傳染的危險,才是文明人的勇氣。當沒有人再戴口罩時,唯獨自己戴著口罩,確實很怪。不過,我認為此舉並非基於膽怯,而是基於文明人的勇氣。」   菊池寬的〈口罩〉發表於一九二○年七月,距今已有百餘年。當時的日本,正處於死亡率相當高的俗稱「西班牙流感」疫情之下。 因為是菊池寬的親

身體驗,文中詳細記載了當時日本人對疫情的防疫態度和看法。對照百年後的二○二二年的當下,現代日本人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所做的防疫措施,以及疫情之下的世態民情,可以說幾乎一成不變,非常有趣。 〈口罩〉寫於1920年的西班牙流感時,作者菊池寬害怕心臟衰弱的自己得流感死亡,於是寫出戴口罩這個故事。對照2022年大疫之年,〈口罩〉讀來令人心有戚戚焉。 /// 茂呂美耶猶如文學的解剖者,縝密挑揀出文豪作品情節中的細節特色,於每篇末的「作品解說」歸納梳理該篇的創作背景、核心要點,讓我們有如推理般再深入重讀一遍經典精隨,超展開的延伸閱讀,有別於一般的經典文學譯本,值得收藏。  

胡淑雯小說中的性(別)創傷書寫

為了解決第二人稱散文的問題,作者陳楷瑾 這樣論述:

本文以胡淑雯小說中的性(別)創傷書寫為探討範圍,筆者意圖探討創傷是怎麼發生的,作家又從創作中體現怎樣的療癒觀,以及重複書寫如何成為一種展現創傷及療癒理念的行動手段。  性(別)創傷在胡淑雯筆下,不只是描繪性暴力所造就的傷害(如:性騷擾、性侵害),也指涉個體由於性別角色(特別是身為女性)之故,所受到父權體制規範的種種束縛、壓迫與角力。作家藉由小說所要抗衡的,一是父權體制下的社會倫理壓迫,父權體制對於女性、女體的各種規範,既箝制、也改變了小說人物的受害經驗,令她們在回顧受害經驗時,因社會規範的介入,一方面無法統合個人主觀感受與外在認知,進而造成了二度傷害;二方面又遭受「詮釋不正義」、「證言不正義

」等雙重弱勢處境,不是尚未具備相關認知去陳述經驗,就是面臨嚴苛的受害者形象檢視。胡淑雯寫出這些受害人物如何看待傷害經驗,如何意識到外界審視,並以「解放」作為反抗社會規範,取回自己決定「受不受傷」的自主可能。  胡淑雯第二個要抗衡的,則是傳統對創傷的認知,她反對常人以為的「恢復」概念,認為「療癒沒有終點」,受創者只能在不斷記憶、感受及認識傷痛的過程中,與傷害共生共存。延續此概念,「重複書寫」就成為一種表現這種療癒觀的行動方法。筆者試圖以「創傷書寫」的定位去分析、探究其筆下「重複」特質的內涵:其小說反覆述說相似的故事,透過多種版本敘述,挑戰的就是對於結局的底定。當情節在小說被賦予意義後,她不要這就

是唯一的意義,於是她透過一再地、重複地書寫相似的情節,強調的是意義的不斷變動、沒有最終版本。她所要顛覆的概念,是敘述固然能理解傷害、記憶傷害,卻也不意味著創傷就此了結。書寫並不代表,寫完了就此結束。當社會對受創者欠缺接納,不認可傷害確實存在過,書寫就不只是自我療癒,而是以反覆述說,作為強調傷害持續存在的作法。藉由小說辯證療癒的意涵,胡淑雯試圖翻轉常人對痊癒的狹隘認知,拓寬療癒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