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賓人員 英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禮賓人員 英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梁崇偉寫的 公商務活動專案與禮賓工作實務 和邱文仁、黃至堯  的 兩岸工作大錢途:台灣8大趨勢,中國4大機會,登陸6大秘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旗袍裝掰掰!蔡英文就職金釵將正名「禮賓接待人員」 - 天天要聞也說明:蔡英文就職大典,「金釵」將正名爲禮賓接待人員。(圖/東森新聞資料照). 政治中心/臺北報導 · 總統當選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就職大典將在5月20日登場,而身爲臺灣第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博客思 和天下文化所出版 。

中央警察大學 公共安全研究所 蕭銘慶所指導 黃翎瑋的 雙重間諜防制策略之研究 (2020),提出禮賓人員 英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雙重間諜、反情報、犯罪防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工作研究所 蔡培元所指導 柯俐妘的 社會救助資格與扶養義務訴訟:訴訟歷程與困境之探討 (2020),提出因為有 社會救助法、給付扶養費訴訟、訴訟歷程的重點而找出了 禮賓人員 英文的解答。

最後網站[新聞分享] 台灣女孩節蔡總統:禮賓人員不要再叫金釵則補充:總統蔡英文在臉書貼文指出,過去的國慶「金釵」2016年起已改稱「禮賓人員」,且男女各半做一樣的事。圖為銘傳大學禮賓人員。 總統蔡英文今天在臉書貼文指出,過去國慶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禮賓人員 英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公商務活動專案與禮賓工作實務

為了解決禮賓人員 英文的問題,作者梁崇偉 這樣論述:

  ◆ 現代職場「禮賓工作」無所不在!  本書告訴您形象塑造與管理、正確儀態、賓客接待、  禮賓工作人員面面觀,以及公商活動中禮賓排序的藝術!   ◆ 你也可以是辦活動的高手、禮儀工作的達人!  本書討論與分享所有公商務場合中常見的活動專案,  包括:會議及簡報、活動企畫的撰擬、舉辦典禮、宴會與記者會  等等,是現代職場人士的加分強項,更是公關、交際、秘書、幕  僚與禮賓工作等從業人員的必修學分! 作者簡介: 梁崇偉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   從事國際禮儀工作與禮賓實務17年資歷,曾獲邀大學院校系所、社團及政府訓練機關講授國際禮儀、公商務禮儀以及禮賓實務演講課程,曾出版「公商務

禮儀─原理與實務」一書。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寫在前面的一些話4 壹、前言與導論 18一、現代禮賓工作的定義 21二、現代禮賓工作的精神與原則 21三、禮賓工作的範圍與對象 24四、禮賓工作的內容 25五、禮賓工作的重要性 26六、活動專案管理的意義與重要性 28七、公商務場合中常見的活動專案 31八、公關行銷的時代:活動就是將「活力」轉為「動力」 32 貳、禮賓人員形象塑造與管理 34一、行業形象塑造的多樣性 35二、禮賓人員的形象塑造 37三、 禮賓人員的靜態禮儀 39(一)儀容裝扮 391、男性人員 392、女性人員 40(二)服裝穿著 41

四 、禮賓工作從業人員的信念與工作認知 46(一)禮賓工作人員的「人格特質」與「學養知能」 46(二)「團隊精神」代替「個人主義」 51(三)「整體性」「一致性」與「紀律性」 52(四)禮賓人員的角色定位  52 參、禮賓接待工作人員的基本工作儀態 54一、培養正確儀態的觀念 55二、 基本練習 57(一)並腿練習  57(二)靠牆練習  58(三)頂書練習  59三、站姿 60(一)頭部動作  61(二)上身姿態  62(三)手部動作  62(四)腿部姿態 64四、靜態迎賓動作 65(一)立姿:等候時姿態  651、雙手前握式(男女通用) 652、單手後背式(男性專用) 653、雙手後背式(

男性專用) 66(二)賓客蒞臨時動作  671、雙手直立式(即立正姿勢,男女通用)672、鞠躬(男女通用) 673、握手禮(男女通用) 68(三)引導姿式  691、曲臂式(女性人員專用) 692、雙手曲臂式(男女通用) 703、直臂式(男女通用) 704、雙臂開展式(單人迎接) 71五、走動引導  72(一)帶位引導  721、神情與體態 722、引導賓客適當的位置與距離 72(二)上下樓梯與進出電梯引導  73(三)貴賓報到處接待儀態與工作實務  73(四) 禮賓工作人員姿態禁忌  74 肆、禮賓工作人員面面觀 76一、 禮賓工作人員的種類 77二、禮賓工作人員的定位 781、禮儀工作金字

塔 792、禮賓工作光譜 80三、一般接待事務人員 811、引導入座的禮儀實務 852、賓客到訪時正確的應對進退  853、奉茶禮儀  854、送客禮儀 86四、禮儀小姐 87五、參觀導覽人員  89六、活動司儀 931、司儀的工作項目  942、司儀工作的三項要求 953、司儀的種類 954、司儀搭配的型式  965、司儀工作的「角色」與「定位」 976、「司儀」與「主持人」有什麼不同?  997、「司儀」的人格特質與養成條件  998、談「司儀」的工作項目與重點 1019、 談「司儀」工作的誤區與禁忌 11210、司儀工作經驗與心法 119七、活動專案經理人 124 伍、活動專案的組織與管

理 128一、活動企劃書的撰擬 129二、活動組織的建立 138三、時間與工作進程管控 139四、現場工作的管控與活動流程管理 144 陸、各種場合禮賓排序與位次的藝術 146一、什麼是禮賓排序? 147二、禮賓次序的重要性 148三、國際間對於「禮賓次序」原則的確立 152四、安排禮賓次序與位置的基本原則 153五、「會議」座位安排 168六、「餐宴」座位安排 171七、「大會舞台」座次安排 184八、「會見」座位安排 185九、「照相合影」位次安排 186十、有關國際掛旗的次序禮儀安排 187(一)「右」為尊原則  188(二)「中」為尊原則  188(三)「高」為尊原則  190(四)「

前」為尊原則  190(五)有關於所謂「讓人不讓旗」的慣例與原則 190(六)有關桌上立旗的「定位」與「原則」191(七)國際外交掛旗禮儀的軼聞趣事  1921、法國禮賓官真糊塗  1922、美國禮賓官也糊塗  1933、國際間旗幟懸掛與擺放,都一定是「讓人不讓旗」嗎? 194十一、禮賓排序與座次安排:是靈活運用的「藝術」,不是一成不變的「技術」 196 柒 、各項活動專案的辦理 199一、會議專案 200(一)「會議形式」的種類 200(二) 什麼是「國際會議」?  202(三) 策劃與執行會議專案的組織工作  204(四) 辦理會議的工作心法  217二、簡報專案  218(一)先確定5個

W 219(二)前置作業:簡報檔案的組織與編寫  2221、「發想」與寫下內容節點:運用「魚骨圖」與「心智圖」的工具 2222、編寫的材料 2273、編寫的佈局 2294、編寫的方法與技巧 232(三)預演練習 234(四)現場的發表:簡報的技巧與表現 236(五)「簡報技巧」在其他公眾口語表達的延伸運用 244三、拜訪與會談工作安排 246(一) 什麼是「拜訪」? 246(二) 迎接的禮儀 250(三) 會客室座位安排禮儀與攝影位次安排禮儀  251(四) 安排會見前的秘書作業 251(五) 會見、會談進行中的禮儀要點提醒  251(六) 拜訪與會見之後的禮儀 252四、宴會籌辦 252(一

) 宴會種類:國宴、正式宴會與便宴 252(二) 招待會 254(三) 工作餐會 255( 四) 餐宴專案實務的「前」、「中」、「後」 2561、 宴前的準備工作 2572、宴會進行中的工作 2623、宴會結束之後 263(五) 其他辦理「餐宴專案」工作的重要提醒 264(六) 對於辦理「餐宴專案」的進階補充 2641、餐桌擺設實務 2652、談談「飲食禁忌」與相關處理 2723、談中式宴會菜色的安排原則 2784、談菜名設計原則與案例 2825、談菜名的英文翻譯原則、經驗與技巧 288五、公商典禮活動專案 298(一) 什麼是「公商務典禮」? 2981、開幕剪綵 2982、職位交接典禮 29

93、落成典禮 2994、物品(動產)交接儀式 2995、動土(開工)典禮 2996、簽約儀式 300(二) 公商務典禮專案的籌辦重點 3001、籌備階段 3002、典禮現場程序儀節 301六、新聞發表會與記者招待會 302(一)決定活動辦理的5個W 303(二)事前文稿準備 304(三)為記者準備「新聞資料袋」 305(四)事前設備儀器準備 305(五)事前場地與影音設備檢查 306(六)媒體追蹤與提醒 306(七)誰來主持記者會? 306(八)確定記者會調性與表達態度  306(九)回答記者問題的關鍵技巧 307(十)記者會後相關事項的追蹤與效益評估 307七、方寸間的禮儀實務:「由小見大

」~談公商務活動專案中的「座位卡」308(一)方寸之間學問大 308(二) 「座位卡」製作原則與實務 309 捌、外賓接待實務 313一、接待時一定用得到的基本問候外語 314二、國際稱謂禮儀 316(一)一般的稱呼 316(二)三種「終身稱謂」 316(三)談英文尊稱(Prefix) 316三、國際餽贈禮儀 318(一)送什麼給國外賓客? 318(二)不要送什麼給國外賓客? 319(三)國際商務餽贈的「名片禮儀」 320四、「中外大不同」VS「兩岸有差異」 321 玖、禮賓工作人員的修練與心法 325一、禮賓工作人員的「放」與「收」 326二、禮賓工作人員的「苦」與「樂」 329三、禮賓工作

人員的性別「成見」與「迷思」 332四、培育禮賓人才的搖籃:談大學校園裡的「親善大使」 334五、國際間有關禮儀事務與禮賓工作的發展趨勢 340六、對機關企業禮賓公關部門建置資訊作業系統的建議 343 ◎參考書目 347 寫在前面的一些話   個人從事國際禮儀與禮賓事務工作已將近17年,除了累積實務經驗之外,對禮儀與禮賓的相關課題與知識,也一直保持著研究的熱情。而在「公商務禮儀-原理與實務」專書出版問世之後,獲得許多讀者的鼓勵、提問與迴響,而這也是個人有信心繼續寫作這本專書的動機。在現代的公務與商業職場上,如果將「禮儀知識」實際應用在工作中,便成為廣義的「禮賓」工作,更是一種除了專業之外的必

備涵養,除了公關人員、秘書、幕僚等等工作必須具有「禮賓」知識與能力,一般職場上的上班族,也需要修煉「商務禮儀」與「禮賓工作」的素養,因為對於「人際關係」的往來處理,以及「辦活動」的能力,在當今的職場上,成為了一項增加競爭力的成功關鍵。   有感於現今在國內出版市場上,對於「活動籌辦」與「禮賓工作」相關的書籍相當欠缺,而相關的禮儀事務工作已逐漸受到各界重視,甚至人才的培育也已經從大學校園中植根,歷史也將近十年;因此,基於對「禮儀學」與「禮賓工作」的研究,以及結合多年實務經驗與心得,希望能夠有系統的將禮賓工作的各種面向一一介紹給讀者,不管是作為企業界人力訓練的教程,或者是對於大學院校中的學科教學,

以及相關學習性與服務性社團學生的學習材料,也是本書寫作與編輯的目的之一。   本書各個章節的主要內容,主要是針對公商務禮賓活動中相關的專業工作人員,討論儀態的養成、具備的禮儀學識,以及相關工作要點與分享技巧,再加上商務場合中常見的活動專案,包括活動企畫書的撰擬、賓客接待、會議及簡報、舉辦典禮、宴會與記者會等等,並且討論禮賓排序的原則與藝術,最後分享在禮賓工作上的心得與體驗。對一般的讀者來說,多加熟悉後在職場生涯上可以有「加分」的效果;而對於公關、交際、秘書、禮賓等從業人員來說,本書的各個章節與字裡行間的每個細節,可都是必修的課程,必須多加充實、反覆練習並且不斷培養寶貴的經驗。   這本書既然稱

為實務,就不敢放入太多的學理與理論,而儘量以實務心得作為分享並且舉出實例。當然,基本的原理還是不可缺少的,畢竟還是要有些根本的依據,但是編寫的方式則希望用簡單易懂、擷取關鍵重點的方式來加以條列整理,至少讓讀者們再次查閱時,能夠迅速的找到要點的所在。   回想在寫作編稿期間,遭逢父喪之慟,哀傷中有一段時間久久無法繼續撰稿的工作,所幸在各方人士的慰勉與鼓勵之下,書稿章節才能一一完成,其中也得到許多朋友對本書內容的幫助,使得資料與細節能更為正確翔實。例如,在司儀稿中英文範例部份,獲得國家級的口譯專家陳珮馨小姐的熱心斧正,既榮幸也深表感謝!之後,再歷過經許多次的核稿、修改與定稿後,終於付梓出版!謹以本

書出版的成果獻給敬愛的父親。   最後,承蒙社會各界賢達與讀者對於個人前作「公商務禮儀-原理與實務」的指教與愛護,以及許多大學院校同學們的支持,而這本「公商務活動專案與禮賓工作實務」,更期盼能將「禮儀學」的知能,實際運用在各位讀者的工作之中。也特別感謝數年來邀約作者個人前往演講授課的政府機關、學校團體與公司企業,當我看到聽眾或學員們專注聽講的眼神,還有熱誠的發問以及想法的分享,我想,這就是給我最大的鼓舞與動力的來源!   在禮儀工作的路途上,期勉大家一齊來努力! 作者 梁崇偉 於臺北2111年11月

禮賓人員 英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同志大使 / 外交官在某些社交場合會被側目,甚至有些賓客抵達宴會時,發現有同志伴侶在場,就會立即表達不悅、甚至離席。

今天我們就要請到本節目的「母胎來賓」現身說法,他像超人一樣有雙重身分;平常是一位大學教授,但到了駐在國,他就是「澳洲大使先生」的先生。👏 掌聲歡迎來自台灣的 Leo 👏

大使先生 の 先生 の 心路歷程:
1) 原來大使也滑社交軟體
2) 在官邸裡呼風喚雨,學生以為教授在跑龍套?
3) 跟隨大使赴任 vs 探親
4) 發現同志伴侶,宴會禮賓人員冷汗直流
5) 被問「你是什麼身份可以坐在這裡?」(尬
6) 同志伴侶只是「玩伴」?
7) 在外交場合被不友善對待,怎麼辦?
8) 同志伴侶在夫人圈很受歡迎?
9) 伴侶不是「人形立牌」而是「王牌」
10) 女性外交官真的很難找伴侶嗎?
11) 澳洲同志伴侶的認證機制
12) 澳洲的大使伴侶可以兼差?
13) 「台灣如果回來,我們會對你非常的好(?」中國大使癡人說夢
14) 大使豪不猶豫直接跟大家出櫃(帥)
15) 想當外交官伴侶的,先等等 … 把這集聽完再說!

江湖在走,「面具」要有啊!

⭐ 想參加 RESHAPE Summit 的國際成功人士盛會嗎?https://bit.ly/3kh88gh

🤙🏻 節目按下訂閱+分享,有任何想法歡迎在 Apple Podcast 五星評分+留言


本節目由 鬼島之音 Ghost Island Media 出品
🤙🏻 官網|https://ghostisland.media/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ghostislandme/
🤙🏻 IG|https://www.instagram.com/ghostislandme/

💂‍♂️ 製作團隊:
主持 - 大使夫人 Jeane, 鬼島之音 凱西
製作人 - 凱西 Cathy Hsu
監製 - 吳怡慈 Emily
📩 聽眾信箱|節目合作:[email protected]

《別叫我大使夫人》結合知識、娛樂、文化的新潮外交學
MB01K8ZGYLJGF7L

雙重間諜防制策略之研究

為了解決禮賓人員 英文的問題,作者黃翎瑋 這樣論述:

間諜活動無論在戰爭或承平時期,均為國與國之間相互競爭的特殊形式,其中的雙重間諜活動不僅是人員情報蒐集的一種類型,亦可運用於反情報工作的實施,一旦政府機關內部發生派遣進入或被吸收運用的雙重間諜,往往會造成機密情資的洩漏與情報工作的挫敗,嚴重影響國家的安全與利益,因此,如何防制雙重間諜的產生與造成的破壞,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與價值。在此背景與問題意識之下,本文採取歷史研究途徑,並運用文獻分析法、個案研究法與比較研究法,透過情報學理以及6個雙重間諜案例的分析,探討雙重間諜的行為特性與操作功能,並根據分析所得分別從反情報工作、犯罪預防、以及法制面探討雙重間諜的防制策略,最後提出本研究的結論與建議。本文

研究發現:在學理上,雙重間諜具備「知敵」的重要性,具有其獨特的特性,操作功能隨著目標國家的需求而有不同的因應。在案例分析上,行為特性因個案不同差異較大,個案操作功能存在差異,並發現有學理上未提及的特殊功能。在防制面上,未來必須在反情報工作強化防制作法,運用情境犯罪預防策略,移除間諜行為發生機會。法制面因國內目前未有防制專法,係散見於各規範當中,且有未與時俱進等情況。最後本文提出之建議為:建立人員心理評估制度、內部威脅審查機制、機密保護的標準程序與防制雙重間諜的工作流程;研擬情境犯罪防制具體措施;並統合完善內部安全維護工作規範,且全面檢視機密保護法制規範與嚇阻效果。再者,建議後續研究者能透過廣泛

案例蒐集調整與改善防制策略,且整合犯罪預防多方面的理論基礎,並配合法制規範的彈性及與時俱進,以完善防制雙重間諜策略。

兩岸工作大錢途:台灣8大趨勢,中國4大機會,登陸6大秘笈

為了解決禮賓人員 英文的問題,作者邱文仁、黃至堯   這樣論述:

  中國大陸經濟崛起,兩岸交流頻繁,許多資金、人才,都已流向對岸。   在此狀況下,有人悲觀認為,台灣前景不佳,自己的未來一片茫然。但換個角度想,中國大陸市場廣大、充滿機會,擁有語言及文化優勢的台灣人,只要有意願、有實力,就能轉戰更大的舞台。   但是,不論從事什麼產業的人,都適合西進嗎?如果想前進大陸,應該怎麼做?   對於放眼大陸的台灣工作者,本書具體詳盡的內容,能夠解答你的疑惑。   至於台灣,也絕不是毫無希望,隨著大環境的改變,許多新職務和工作機會已因勢而生。重點是,你是否能掌握趨勢。   在台灣人力市場市占率高達九成的「104人力銀行」,最能掌握兩岸職場現況及趨勢,本書由兩位高階主管

執筆,具體分析兩岸工作機會,提供確實建議。   只要你能解讀兩岸工作大未來,不論想立足台灣、或西進大陸,都能知道自己的機會所在。 作者簡介 邱文仁   104人力銀行行銷總監,為《30雜誌》、《經理人月刊》、《經濟日報》、《儂儂》、《ELLE》等專欄作家,著作十五本,曾被《數位時代》雜誌譽為台灣「職場小天后」,透過著作、演講、廣播等方式,每年幫助數十萬人找工作。 黃至堯   104人力銀行(中國)獵才總監,留美人資碩士,擁有台灣、美國、香港、中國大陸多年HR暨顧問經驗,兩岸四地百場企業演講的超人氣講師,為知名兩岸人力資源專家。 推薦序-掌握兩岸趨勢,掌握職場未來 楊基寬 作者序-擁抱不同,

才能掌握未來! 邱文仁 作者序-不管是黑貓白貓,只要是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 黃至堯 I 台灣工作趨勢 【趨勢1】戰略型業務興起 【趨勢2】白領派遣工作的成長 【趨勢3】兼差族大幅增加 【趨勢4】新灰領族興起 【趨勢5】職場「證照時代」來臨 【趨勢6】創業者年輕化 【趨勢7】外派工作機會質量均優 【趨勢8】西進跳跳族大變身 II 中國大陸的熱門工作機會 【機會1】資訊科技產業為朝陽產業 【機會2】2010年前,服務業將釋出最多職缺 【機會3】金融、保險業大熱門 【機會4】百貨零售業百家爭鳴 III 前進大陸秘笈 【秘笈1】企業如何挑選外派大陸的工作者 【秘笈2】除了外派的其他登「陸」模式 【秘笈

3】該從哪裡登「陸」? 【秘笈4】在國際化的上海灘生存 【秘笈5】台籍經理人在大陸的優勢和挑戰 【秘笈6】登陸的最佳時機 後記        擁抱不同,才能掌握未來! 邱文仁 對台灣上班族來說,這幾年的關鍵字,應該是「變動」。   台灣的上班族在短短幾年內,深刻體會到許多產業的外移、職務的消失,當然,也有新產業、新職務興起。另外,台灣雇用方式、薪資結構的改變,還有外派、中國相關等等重要議題,是每個台灣上班族不得不接觸和面對的事情。 變動,是「問題」還是「機會」?我認為,答案在你。   是問題還是機會,端賴你是否掌握趨勢,是否願意擁抱這些不同,然後找到

自己可以發揮的立足點。 事實上,很多人已經在動了。   2007年農曆大年初二,我首度參加了復興小學的同學會。主辦人打打電話,一個晚上竟然來了三十七個人。除了同學們的樣貌勾起我許多兒時回憶外,令我訝異的是,三十七個同學中,有三分之一左右,在中國、港、澳工作;另外三分之一,在美國生活或工作,還有兩位在越南,在台灣工作的人只有三分之一。不過,在台灣工作的同學不約而同地說:未來「也有可能」到中國大陸出差或工作。   復興小學同學會在國外一向勢力龐大,在美國早就已經有很綿密的人脈網,不過聽說目前復興同學會在上海一樣熱烈。我想這跟台灣人赴大陸工作「以上海為首選」很有關係。   2006年,我服務

的104人力銀行在上海設點,因此,我不免有更多機會接觸中國的人事物。這兩年公司派到對岸的同事很多,我自己的朋友也是兩岸跑。不過,在中國,有人很不適應,也有人見識到中國市場之大,不僅生活適應,工作也做得滿有成就感。   因為我服務的公司業務跨足兩岸,在思考公司的行銷時,我都必須同時想到兩岸適用性的可能。也就是,替公司「在台灣」的生意做行銷上的思考時,也得關心未來是否可以適用對岸,以節省成本,於是,和當地行銷同事的互動也增加不少。 談到我對中國的印象,可能和你差不多。但喜不喜歡中國,或是否能適應,則是看你用什麼角度來面對。 我想以我看到的幾個「有感觸」的點談起。   對中國大陸的印象(我必須

承認,印象多半是來自台灣人最多的上海),第一個是「好大」!上海不用說,還有我去過的蘇州那些新區,不只房子大,招牌、標語都好大!我今年很幸運有機會跟著李行導演一行人參加了蘇州的「金雞百花獎」,出席開幕式,見識到從未見過的大場面。   我的天,乖乖不得了!那舞台搭在露天體育場,而下面幾萬人就坐在塑膠椅上。舞台、螢幕都真的好大啊!我還去了蘇州科技文化藝術中心,那裡面場地大、布旗大是不用說了,連貴賓室的廁所都「好大」!不瞞你說,即使我過去曾住在美國四年,都沒看過這麼大的廁所。   「好大」代表什麼?好大代表市場大,這也是為什麼全世界的人都湧入,對中國有期待的原因。好大又代表什麼?代表你也得「更有力

」才會被看見。舉例來說,在蘇州官田街附近,有一整排肯德基廣告(KFC加上肯德基爺爺的笑臉)的路燈旗;短短一條街上,至少有一百面,以密集的大篇幅露出。真的,你想不看見都不行。在中國,似乎要這樣的廣告規模及強度,才能建立品牌印象。   我第二個印象跟大家一樣,是「人好多」。據一個在東莞的台商人力資源主管朋友說,他廠裡有兩萬人,每天早上放眼過去黑壓壓都是人。他說,過去除了當兵,真的無法一口氣看到那麼多人。   我在虹橋機場等計程車,也見識到人多的可怕。只是下個飛機罷了,等計程車要一圈一圈的排隊,比排迪士尼樂園的熱門項目還誇張。還有,我走在豫園和外灘,中國人、外國人,人多到我頭痛!另外,塞車也很嚴

重。非假日時,高速公路擠滿了車,而上海計程車司機技術一流,竄來竄去毫不手軟。車子多,所以汙染嚴重,再加上不斷有新建案進行中,所以上海的天空總是灰灰的。   「人多」代表什麼?我認為代表「競爭」。我們公司在上海的同事告訴我,很多人身上只有幾百塊人民幣就來上海找工作,所以在時間壓力下,「幾百塊人民幣用完前,一定要找到工作!」這種求生存的背景條件,讓當地人非常強悍及積極。 再來,我對中國的印象是「對比性」。上海的高樓大廈十分壯觀,比起世界各國毫不遜色,但一轉身,還是有非常破舊的住宅。這是硬體的對比超大。但軟體的對比其實更大,例如「服務」的素質。   舉例來說,我住的五星級飯店,櫃台小姐操著一口流

利英文,一問之下才知道她曾留學英國念「飯店管理」,而禮賓人員的服務水平很高,長得也相當漂亮。我對這個禮賓人員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信心」。我曾經兩次問她:「女孩子晚上一個人坐計程車有沒有危險?」兩次她都很肯定地說:「放心,絕對安全。」她的這種信心,在台北我是沒有的。   另外,我去做腳底按摩的地方也很不錯,環境比台灣的更高級,且服務人員素質很高,但價錢只有台灣的四分之一。我曾經碰過讀中醫的大學畢業生當腳底按摩師傅,談吐也很好,可以跟他們聊出一些不同的民情體會。   不過這些高檔的地方,不能代表中國的真實社會樣貌。在外灘,我就被路邊照像的人愚弄了,本來只要拍一張相片留念,糊裡糊塗就被拐了十

六張!買了船票想去看夜景,明明廣播說「船馬上要開了」,但一個半小時才進港。上船前,我已經等了將近兩小時,原來他們把船租給結婚的新人擺喜宴。商家對買船票的客人分明不老實!   等了很久,旁邊的當地人氣起來鼓譟喧嘩,態度凶得很,不過港口的管理人員見怪不怪,還一派輕鬆地說:「這是上面人的事,可不干我的事。」態度真的很差。所以,即使在外國人很多的外灘,服務素質一樣可以有很大的差別。   「對比性」代表什麼?我認為代表「進步的空間」大。觀察進步的空間在哪裡,有哪些是台灣人可以著力的地方,這就是台灣人的切入點。   中國另外一個很好玩的特點是「標語特別多」。例如在馬路上,可看見「做文明人、開文明車、

行文明路」的超大布旗標語,或一整面牆的「文明施工承諾」,例如「泥漿不外流、爆破不擾民」等一堆像發誓的話;另外還有精神層面的提升標語,例如「如果活得精彩的話,活一次也就夠了」等等,還有滿街都是「為了迎接2010上海世博會要更努力」等等。   中國標語的大量運用,對我在思考行銷的做法上,是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我認為「標語多」,表示和當地人的溝通是得重複提醒,且必須比較直接的。像台灣太多的「意象、觀念隱喻」,可能不適合當地的邏輯思惟。同樣的,跟當地同事溝通時不能倚靠「默契」,要學會「問問題」,要「把話說清楚」,這都是比較好的做法。   我可以肯定的說,未來兩岸的工作機會和求職者,勢必會有更多競爭及

互相交流的機會,這是不可擋的趨勢,但也是台灣人的機會點。所以,台灣人除了應該掌握台灣本地的職場趨勢外,也應該多去了解中國的環境和兩地不同的思惟,並以開放的心胸學習溝通接納—這應該是在這種競爭下工作成功及生存下來的基本功夫吧。   所以我建議,即使你目前並不打算到對岸工作,也不妨透過網路、書籍、演講等,多多了解兩岸的職場情況;這些知識,相信你未來很可能用得到。 不管是黑貓白貓, 只要是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 黃至堯   轉眼間,我外派中國已進入第二年,最近剛在陸家嘴買了房子,算是正式移居上海。   回顧在上海的這些日子,我一直站在第一線為客戶尋覓人才而努力,然而,在地服務跟以往出差來中國,真的

有很大的不同。由於工作需要,我必須經常與在中國的高層客戶面對面溝通,以了解最真實的人力需求與缺口。   這讓我親身經歷了兩岸人才供需的變化,發現這變化已進一步由量變轉為質變。以往台商的核心幹部大多為台籍人才,然而,隨著陸籍幹部的能力大幅提升,再加上他們擁有在地優勢的資源,更多的企業願意嘗試賦予陸幹更重要的責任與機會。就我以往經手的案件中,企業拿出超過百萬人民幣的年薪聘請陸幹也不足為奇!   根據我們團隊這一年來的經驗發現,在中國隨時有超過50%的白領做好「跳槽」的準備。50%代表的不只是一個數字,更代表了一種「競爭力」。我認為,50%的意思是,在中國每兩位白領上班族當中,就有一個人已經準備

好接受更大的挑戰。   在台灣,很多人或許一輩子都沒有接觸過獵人頭的服務,然而,在中國的實際情況是,只怕你不夠優秀,不怕沒有機會。如果你一直覺得自己是千里馬,那中國伯樂真的很多。另外,我也經常陪同面試候選人參與客戶端的面談,老實說,在如何「表現自己」的這部分,來自寶島台灣的主管們,其實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隨著來自全世界的外資瘋狂的前(錢)進中國,人才爭奪的戰爭真的是筆墨難以形容。舉例來說,上星期部門開會時,我們的顧問說,公司鎖定的一位候選人,在一天之內就接到五家獵人頭公司的電話,搶人才之激烈情況可想而知。   隨著人才的爭奪白熱化,在薪資部分想當然爾是水漲船高,然而,可不要忘了,在

高薪的背後其實是績效導向的。我就曾經親眼目睹,某企業一整個部門在當天下午三點鐘宣布裁撤,由警衛發給該部門員工一人一個紙箱,並規定下午五點鐘以前打包完畢、歸還門禁卡。可見,工作壓力之大自不在話下。   在與企業主針對人才需求進行頻繁的深度訪談之後,我得到了一個結論,可以鄧小平的經典名言來說明:「不管是黑貓白貓,只要是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 隨著中國的蓬勃發展,企業在追求成長時,對於人才的需求更是渴望,因為機會來臨是不等人的。所以有許多老闆直接告訴我,只要有能力、會說中文,哪個省籍的人都無所謂,「只要是人才我都要!」至於是不是一定得要台灣人?企業主的心中早已有了另一把尺,而且不瞞您說,這一把尺跟

我們想的不太一樣……   最後我想說的是,其實我並不鼓勵一般人跳槽,因為到底你有幾兩重,只有你自己最清楚。所以,光確定自己是不是貓還不夠,更重要的一點是,你到底會不會抓老鼠? 注意!貓有三種: 1. 以為自己是貓。 2. 不會抓老鼠的貓。 3.會抓老鼠的貓。   根據我的經驗,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如果你不是「會抓老鼠的貓」,只有兩個選擇: A. 趕緊學會如何抓老鼠! B. 最好乖乖的不要動。 喵 ~ 推薦序 掌握兩岸趨勢,掌握職場未來 楊基寬(104人力銀行創辦人)   2007年初,我參與本公司行銷部門拍攝的電視廣告,而本書的作者之一黃至堯先生也在場。拍攝中,我發覺黃至堯的鞋

子好像怪怪的,就叫他脫下鞋子看看,結果發現,他的兩隻鞋底都已經嚴重的磨損裂開!而這個工作相當拼命的同仁,竟然沒有發覺他的鞋已經壞成這樣。   所以,我臨時決定把「鞋底裂開」這個片段,加進了當時正在拍攝的「104業務人才」的廣告裡,同時我也交代行銷處要好好保管這雙鞋子,因為以後我要把這雙裂開的鞋,放在104的博物館裡做紀念!   拍廣告時加入現實生活的情境,是滿有意思的回憶。不過,業務人才裂開的鞋底,的確勾勒出台灣工作者「辛勤打拚,不畏移動」的精神。   這兩年,台灣的中高階人才紛紛思考到中國大陸工作的議題,從104人力銀行的求職者分析也可以看出這個趨勢。其實不只是中國大陸,東南亞(例如最

近被熱烈討論的越南)也是台灣人才考慮外派的地點。而在台灣本島,也有「北人南移」的現象。「工作機會在哪裡,求職者就到哪裡」,這種地域性的大規模移動,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但是,懷抱理想、跟著工作機會走的台灣求職者,是否仍擁有競爭的利基?還有,如果打算投身於比台灣競爭更激烈的中國大陸職場,台灣人的優勢在哪裡?這是懷抱企圖心的台灣求職者,必須掌握的資訊。   黃至堯是留美的人力資源碩士,已經投身兩岸人力資源界十年以上,在本書中,他以豐富的人力資源經驗,及本身就是「外派中國」的身分,給予讀者第一手資訊,及貼切的「求生」建議。   不過,台灣職場要注意的不只是「地域性」的移動而已。即使在台灣本地

,「工作方式」的變動,更是跟著全世界的潮流走。外包、派遣、大量兼差、年輕人創業、灰領族興起、戰略型業務崛起、求職者證照化等等,也是近年來台灣職場的重要議題。   台灣人「辛勤打拼,不畏移動」的精神,不只是指身體上的移動,還包括「思考上」、「身段上」的移動及柔軟度。在物價不斷飛漲、薪水卻不漲的時代,台灣上班族該如何生存?我認為,掌握職場的變化,及增進身段的彈性是必要的。在「凍薪時代」裡,你該如何打破限制力爭上游?擁有「資訊力」、「執行力」及「影響力」,你就有往M型社會上端移動的本事。   本書的另一作者邱文仁小姐長期觀察台灣職場,精確地掌握台灣職場的第一手資訊。她在本書中對於2008年之後的

重大變化,例如「員工分紅費用化」、「研發替代役」、「兩岸求才方式演變」、「雇主品牌」、「薪資」等等重要議題,都有詳細著墨,可說貼切的掌握了上班族目前最關切的議題。   掌握「兩岸工作大錢途」,你就是職場贏家。本書值得對職場有企圖心的上班族,及人力資源從業人員參考。

社會救助資格與扶養義務訴訟:訴訟歷程與困境之探討

為了解決禮賓人員 英文的問題,作者柯俐妘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為申請社會救助而進入給付扶養費訴訟的案件歷程,瞭解提出給付扶養費訴訟的訴訟事由及案件樣貌、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所引起的壓力與衝突、給付扶養費訴訟在司法系統的議題與困境。本文採用質性研究,透過立意抽樣邀請10位近2年曾接觸給付扶養費訴訟的執業律師,並以半結構式深度訪談進行資料蒐集。本研究共提出三點研究發現:(一)未通過社會救助而提出給付扶養費訴訟,有兩種常見的類型,包含因為當事人生活困境,希望藉由訴訟取得低收入戶身份,以及父母親被政府協助安置,成年子女被政府聯繫要求繳納父母親的安置費用;(二)訴訟過程對於當事人,除了可能產生經濟壓力與心理傷害,更可能在訴訟期間引起雙方當事人的衝突與

爭議;(三)給付扶養費訴訟的問題,在不同的訴訟階段,有不同的問題,包含成年子女主動提出免除扶養費訴訟難以成立、民眾申請低收入戶卻被迫要求提出給付扶養費訴訟,增加民眾負擔及障礙、法院與社工重複審核,恐徒增社政單位與司法單位的調查程序、當事人舉證的困難性、法院認定免除扶養義務的標準相當嚴格、社會局不採認強制調解的結果、不同社會局對於「五三九條款」的「未履行扶養義務」標準不一、給付扶養費訴訟結束後仍無法取得扶養費等問題。最後,針對第一線工作者、司法部門與政策制定者分別提出「協助當事人瞭解給付扶養費訴訟的目的,減輕雙方的傷害」、「讓成年子女能夠提出免除扶養義務之訴」、「建議修正社會救助法(五三九條款)

及處理原則,統一實務操作者之審核」建議,並說明本研究的研究限制,以及對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