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谷勳章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神秘谷勳章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MarcelProust寫的 追憶似水年華IV 所多瑪與蛾摩拉(普魯斯特辭世百年.珍藏紀念版) 和夏目漱石(一八六七~一九一六),谷崎潤一郎(一八八六~一九六五),芥川龍之介(一八九二~一九二七),葉山嘉樹(一八九四~一九四五的 大文豪的異次元劇場——恐怖、靈異、幻想、怪談……夏目漱石、谷崎潤一郞、芥川龍之介、太宰治等14位日本教科書、讀書會必收必讀、討論度最高的短篇小說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魔物獵人崛起】勳章攻略大全。47個對話勳章,可互動NPC ...也說明:由於看到有人問說NPC對話勳章拿不到,懷疑是還沒更新,但我剛剛拿到了, ... 神秘情報商. ... 【魔物獵人崛起】勳章攻略大全。47個對話勳章,可互動.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網路與書出版 和麥田所出版 。

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新聞碩士班 謝奇任所指導 王超駿的 故事行銷觀點下的軍事傳播研究—以《勝利之光》英雄故事為例 (2011),提出神秘谷勳章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勝利之光》、內容分析法、敘事分析、英雄故事、軍事傳播、故事行銷。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日本語文學系 林水福所指導 楊玲慎的 井上靖與其中國歷史小說之研究 (1999),提出因為有 井上靖、歷史小說的重點而找出了 神秘谷勳章的解答。

最後網站神秘谷- 電玩社群宣傳刊登則補充:神秘谷,AICL社群娛樂集團. ... 技術社群主題發文量: 11; 閱讀權限: 200; 註冊時間: 2013-1-28. 我是傳奇 贊助感謝勳章 精華作者勳章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神秘谷勳章,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追憶似水年華IV 所多瑪與蛾摩拉(普魯斯特辭世百年.珍藏紀念版)

為了解決神秘谷勳章的問題,作者MarcelProust 這樣論述:

《追憶似水年華》七卷猶如巍峨眾山, 第四卷《所多瑪與蛾摩拉》是至高主峰! 這是普魯斯特生前出版的最後一卷, 也是可以獨立閱讀的一卷!     首度由台灣譯者原典直譯的「完整譯注版」!   獨家收錄法國權威專家「注解、專檔文件、年代表」等珍罕研究資料!     *隨書附贈典雅燙金藏書票,再現似水年華*   *普魯斯特辭世百年紀念版*     【贈品說明】   法國「美好年代」風格‧典雅燙金藏書票   尺寸:8 * 11.5 cm   紙張:威尼斯美術紙   加工:燙亮金     女子將擁有蛾摩拉城,男子將擁有所多瑪城,   從遠處射來一道怒光,男男女女即將各自斷魂   ──Alfred de

Vigny     普魯斯特巨作《追憶似水年華》全集共七卷,第四卷《所多瑪與蛾摩拉》位於正中央,前後各銜三卷,猶如眾山脈之至高主峰,也是可以獨立閱讀的一卷。     在某座私人宅邸一處偶然場合,敘事者馬賽爾窺見德.查呂思男爵與背心老裁縫朱畢安的男男戀場景。這一切揭示了「所多瑪與蛾摩拉的倖存者」無盡繁複、不斷轉調的身心狀態。敘事者及讀者也成了「窺視者」。春日午後,我們往復游移於上流聚宴、鄉村萬象與「沉潛心靈之悸動」當中,欲望混成的動盪瞬間閃現。事物的浮沫將留下何種痕印?     作為《追憶似水年華》普魯斯特生前出版的最後一卷,《所多瑪與蛾摩拉》是一項大膽且現代的敘事壯舉,其含義微妙,全書藉形形

色色的男男戀、女女戀,環繞「性別錯置」議題擴張,也可視為普魯斯特對於自身「性別錯置」的事實所抒揚之「非抽離式深沉告白」,成就了關於該議題最不媚俗的經典作品。     在本卷文本中,諸多議題都達致登峰造極的成熟境地,我們可進一步見證普魯斯特如何細膩鋪陳他所執著的核心價值,例如:攸關情愛與倫理的「同性議題」;攸關政治、司法及猶太族群的「德瑞福斯事件」;攸關創作動力來龍去脈的「沉潛心靈之悸動」、「非自主性回憶」等。     2022適逢大文豪辭世百年紀念,本版《所多瑪與蛾摩拉》是《追憶似水年華》首度由台灣譯者直譯原典、詳加注解的「完整譯注版」,並取得法國文學出版社巨頭Gallimard獨家授權普魯斯

特重量級學者編撰之「序言、注解、專檔文件、年代表」等珍貴研究文獻與評述資料,打通進入傳奇名作的經典閱讀新路徑。     ●《追憶似水年華》是一部隸屬於每位讀者的作品,它變化多端,難以捉摸,且感人至深。既是作家又是藝術家的生平真跡。這也是唯一不被死亡了結的生命。普魯斯特的小說不但將他的人生做了整理,亦整合了文學及其他藝術,涵蓋辭源學、繪畫、音樂、舞蹈藝術、建築美學等。終極文本屬於系統龐大的引述,有時帶著嘲諷,有時嚴肅認真,此外還有大量的草稿補充說明如此的綜合成果,造就了這部百科全書式的作品。     ●「非自主回憶」一詞在華人文學界中與「意識流」緊密連結在一起,然而普魯斯特「非自主回憶」的表彰,

是透過「暗喻式文體」與「換喻式文體」的合作無間,普魯斯特在其中劬勞,就像所有詩人不斷續地工作。     ●普魯斯特令人讚嘆之處,在於他將各種藝術連結於詩,將饒富詩意的圖像連結於文字,先在言談之中進行轉換,再而形之於文學,以文字說出一幅幅繪畫或一段段音樂:「當觀看世界的願景改變了,被鍊淨了,變得更吻合於內心國度的回憶了,為了加以表達,自然而然,音樂家會做出整體音質的改變,如同畫家調整顏色。」     ●《追憶似水年華》敘事一開始不久,普魯斯特小說的敘事者便已確定表示:在作家與藝術家兩者之間,他看不到有何差異。為此,我們對「普魯斯特‧意識流作家」此稱謂持非常保留的立場,若是以中文諧音字來略施文字遊

戲,我們建議不稱呼普魯斯特為「意識流作家」,而是以「普魯斯特‧藝術派作家」取而代之。不過,誠如普魯斯特所言,好的作品不需要流派來界定,就像好的衣裝不需要標籤來說明。     ──洪藤月(本卷譯者、法國文學研究者、輔大法文系退休教授)     昆蟲交叉授粉,賦予同一品種的植物一股超越前輩的奇妙活力,可以延續好幾代。   這份活力可能太過旺盛,讓品種漫天發展,就像抗毒素會防止疾病發生,   甲狀腺體會調整虛胖,潰敗會懲治驕傲,疲累會懲治愉悅享受,睡眠又會使疲累舒緩。   不尋常的自我授粉動作成了適時之舉,由它上緊了螺絲、踩下了剎車,   讓過分誇張衍生的花朵回歸正常發展。     *     死亡

對所有人的造訪並非一視同仁,致命的漲潮激起一個往前衝去的浪頭,   捲走一條生命,後續的浪頭再度升起,   處於同一高度的其他人卻被留下,讓他們活得很久。   在報章中,死者傳略所呈現的,是格外出其不意的死亡原因,   隨著時間,我發現真正讓人無法矢口否認的一些稟賦會顯明,   它們可能與最微不足道的談話內容並存,更甚者,卑微的個人會攀升到高位:   當年依我們稚齡時期的想像,高位是歸屬於某幾位著名的長者,   想不到歷經一些年日之後,高位落到長者的門生身上了,   門生既成大師,現在也引來別人的尊重與敬畏,   如同他們以往所感受到的那般。     *     對沉睡者而言,睡眠所流逝的時間

,絕不等同於清醒時所完成的生命經驗。   一旦搭上睡眠車輦,我們下到深而又深之處,   回憶不再與睡眠者會合,深淵裡,思想被迫走回頭路。   睡眠車輦與太陽馬車雷同,在一種氛圍中前進,步伐如此一致,任何抗拒力都擋不住,   需要某一小顆不為我們所知的隕石方能擊中規則性的睡眠,   將車輦以急速彎曲的弧線帶回現實,快馬加鞭地奔馳,穿越與生命毗鄰的區域   ──在那裡,沉睡者不久將聽見屬於現實生命的雜沓聲響,近乎朦朧。   我們睡眠中的念頭被一大塊遺忘之布席捲奪走,   時間不夠讓睡眠中的思想回過神來,睡眠就停止了。   個人或物體當下得要承受多麼大力的錘擊,才會全然忘記、驚嚇錯愕,   非得等到

記憶力快跑前來救援,才又恢復了意識或人格?   凡是被習慣網羅在內的,都會被習慣監視著。   ──《所多瑪與蛾摩拉》   本書特色     ●文學傳奇經典《追憶似水年華》登峰造極、居中制高點,普魯斯特「生前出版」之最後一冊文本   ●《追憶似水年華》首度由「台灣譯者」原典完整直譯,全書詳加超過一千條注解   ●法國文學出版社巨頭Gallimard獨家授權:收錄法蘭西文學院院士(不朽者)Antoine Compagnon及「七星文庫」普魯斯特作品編纂總召集人Jean-Yves Tadié「序言、注解、專檔文件、年代表」等珍罕研究輔助資料   ●法國大文豪普魯斯特辭世百年(1922-2022)珍藏

紀念版   ●本書獲「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經典譯注計畫」支持出版

神秘谷勳章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亞特蘭提斯 #地心世界 #Innerearth

【亞特蘭提斯】通往地心世界第二集,拜爾德日記是真的嗎?地心世界裡面究竟是怎樣的?難道地心引力是不正確的?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由於收集資料和大家的問題,然後在分門別類後,用文章的方式整理出來,讓大家久等了。今天除了會在影片當中回答一部人的問題以外,也會把問題的答案再詳細的解釋,所以會有點燒腦,不過大家喜歡看我影片的人就是喜歡另類燒腦,腦洞大開的主題吧!如果你也是喜歡這些主題,歡迎你訂閱HenHenTV,順便大開旁邊的小鈴鐺,然後選擇全部通知,已經訂閱的人也記得做這個動作,不然有更新的時候,你會收不到通知的。

之前有收到一個有趣的問題,就是問,究竟地心的人是站在那裡的,是和我們相反站著,還是偏向核心那個方向呢?這個問題我也有想了一下,那從牛頓的萬有引力到愛因斯坦的理論裡面,都有說所以物質都有引力,而物質越大,引力就越大,但是這裡就有個問題了,因為牛頓說的引力是超越距離的,而且是比光速更快,立即性的發生在兩個物質的身上,那麼是否是意味著有一天太陽突然間沒了,那地球就會被拋出太陽系嗎?但是這一點就被愛因斯坦否定了,他說物質的質量會扭曲空間和時間,而引力就是在扭曲中產生的。所以並不是因為地球有引力,而是因為物質的扭曲才產生引力,大家明白愛因斯坦的理論嗎?

到現在為止我們雖然可以用牛頓的萬有引力的理論去到外太空,但是卻無法解釋和證實引力是如何運作的,究竟它是直線型的,還是怎樣的?而最新的M理論裡面也有個新的講法,這個就比較玄一點,那就是我們的宇宙是由11個維度產生的,而我們看到的維度只有4維,其他的維度就在真空裡面,而這個在真空裡面的七個維度會捲起成一個圓環型。

如果每一個維度是一塊薄膜,而電力,磁力,弱力和強力就好像弦連接在兩塊薄膜上面,而重力子的弦則兩端綁在一起成為一個圓圈,那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物質的引力是比較少,但某種情況之下,它的其他因素會讓它停留在那裡,因為每一條弦都有不同的張力的關係。

大家明白嗎?我也不是很明白,不過可以理解為引力並不是直線型的,而是以環形的方式形成的,那之前那個問題我也問過他,他的答案也是一樣:就是引力是圓環形的,而地心裡面的人是頭上向著核心,並且是與我們相反的方式站著,而地心裡面是沒有白天和夜晚,因為現代智人體內的lyra基因被修改,需要睡眠恢覆身體,而內部是沒有黑夜的,lyra基因從一開始沒有睡眠的基因編碼,都是通過冥想進入意識狀態恢覆身體。目前的現代智人到地底難以生存,因為沒有黑夜來適合目前的基因編碼。

那如果說通往地心的歷史記錄,需要提一個人叫拜爾德,他是美國海軍少將,是美國Medal of Honor,也就是國家最高榮譽勳章的得主,我在尋找地心資料的時候,一直出現他的名字,而且找到了他的飛行日記,如果真的出自於他的手筆,那可信度就大大的提高,雖然有很多人質疑他根本沒有去過北極,或是這個日記的其他人偽造的,我們先來看看這本日記如何描述:
裡面有講到:
在1947年2月19日,在北極遇到強烈氣流後,上升到2900尺的高空中,看到除了白色的雪地,而發現了淡黃色的光,並且以好像線型的圖案向外擴散,接著他飛機的儀器表和羅盤開始旋轉,就改用太陽能指南針並且和基地報告了位置後,就繼續飛行。

當他的飛機又再次遇到氣流是,就爬升至2900尺時,當他的飛機飛越山脈時,遭遇到強烈地震動。他繼續朝北飛越這些山脈後,他竟然看到了青色的山谷,山谷中有小溪流過,左邊的山坡上分布著茂密的森林。這是不可能在冰天雪地的北極可以看到的情景,此時它的羅盤又開始旋轉,

於是他下降至1400尺,並且向左急轉,以便仔細觀察這個山谷。他看到青色稠密的草原,而這裡的光線很奇特,有光線但是卻看不到太陽。

再下降至1000尺,他就用他的望遠鏡看看地面上的動物,結果吃驚地發現了地球上本已絕種的猛獁!繼而又看到綠色的山丘,外面的溫度為27℃,各種儀器恢覆正常,無線電通訊卻失靈了。

地面開始平坦了,他看到前方竟然有城市存在,發現空中有個不明飛行物體漂浮在空中。在艙門上端和右側出現碟形發光飛行器,上面有無法形容的符號。結果,拜爾德的飛機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所吸住,無法控制了。

更不可思議的事情隨即發生,無線電竟然傳出帶著德語音調的英語:“歡迎將軍的光臨”,不用擔心,7分鐘之後將安全降落。
接著,飛機的引擎停止運轉,飛機在輕微地震動中平安著陸,幾位金發碧眼、皮膚白皙、體形高大的人出現了,這些人並沒有攜帶任何武器。拜爾德和他的通訊員受到熱忱地款待,他們登上了沒有輪子的平台車,急速奔向燦爛的城市。城市似乎是用水晶修築而成,閃閃發光,而且還發出彩虹般的色彩。

隨後,他們走進一巨大的建築物裏,飲用風味絕佳熱飲料。10分鐘後,拜爾德暫時離開通訊員,進入一架升降機,向下移動了數分鐘,後來升降機的門朝上無聲地開啟,他走過充滿玫瑰紅色的走廊,光線似乎是從墻壁上放射出來的。他在一扇巨大的門前停下,門上有奇特的文字。他親眼看到的華麗精致的房間,非常不可思議的裝潢,和那些人見了面,他們的聲音既悅耳又熱忱,他們告訴將軍,因他具有高貴的素質,並在“地表”世界有一定的知名度,所以讓他入境。

那些人還告訴他,這個地下世界名為“Arianni”,自從美軍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過後,他們才開始關註外面的世界,也派遣許多飛行器到地表展開調查。他們表示,地下世界的科技和文化要比地上世界進步數千年,原先他們並沒有幹涉地上世界的戰爭的想法,但因為不願再見到人類使用原子武器,因此派出密使訪問超級大國,可是卻未受重視。這次借邀請將軍的機會,傳達地上世界可能會走上自我毀滅的信息。那些人抱怨說,他們派出的人在地上世界受到了不友好的待遇,而飛行器也常遭戰機惡意攻擊。人類文明之花慘遭蹂躪Rou lin,陰暗的幕罩已經降臨,全世界將陷入極度的不安之中。黑暗時代將出現,但新世界將從廢墟中再生,地下世界的人類會協助地上世界的人類重建家園。

拜爾德在結束會晤hui wu後,沿原路返回,與他的通訊員會合。在兩架飛行器的引導下,他們升至823米,然後平安返回基地。臨行之前無線電傳來德語“再見”的聲音,27分鐘後著陸。

1947年2月,拜爾德出席美國國防部的參謀會議,所有的陳述均有詳細記錄,並且向杜魯門總統做了匯報。會議歷時6小時40分鐘,他還接受了最高安全部門及醫療小組的調查,後被有關方面告之嚴守秘密。拜爾德身為軍人,只能服從命令。但他仍在1965年12月24日的日記中寫到:“那塊土地在北極,那個基地是一個巨大的謎。”

看完了這個日記,我找到歷史裡面的確是有記載,不過是他去到南極的記錄,那個行動叫Operation high Jump,我們在下一集會講到這個Operation high jump。至於有沒有去過北極,那就沒有任何的記錄,只有這個Flying Log。

如果飛行日記描述的是真的,那麼在他飛行時發生的第一次氣流,可能已經進入了巨大的洞口裡面,由於引力的關係,他們並不察覺到,就好像你飛行的時候,並不會察覺到地球是圓的,一樣的意思。在那裡開始算起他飛行了29分鐘,以以前的飛機飛行距離來算,以大概時速150-200公里的飛行29分鐘,就大概是100公里後,像之前我們說的,地殼本身就已經45km了,如過這樣來算,的確是符合邏輯的,至於是不是真的,那我們下一集再看多一個關於地心探險的記錄吧~

好了~今天的影片就到這裡,我們下一集會說納粹黨在北極和南極的探險,和在那裡建築新柏林的傳聞,究竟傳聞是不是真的,下一集我們一起來探討,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bye

故事行銷觀點下的軍事傳播研究—以《勝利之光》英雄故事為例

為了解決神秘谷勳章的問題,作者王超駿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在以商業界極其成功的故事行銷角度發想,探討如何運用軍事個人英雄故事達成軍事傳播工作下行銷國軍正面形象的有效作為。 《勝利之光》發刊迄今近一甲子,歷經國府遷台後各個政經階段,月刊中的英雄故事儼然是國軍來台後各項發展的近代史,尤其月刊肩負對組織內、外部群眾的宣傳、溝通與說服功能,特選取作為研究對象。 故事一向是人們的喜愛,英雄故事是人們當然的注目的焦點,而國軍即是英雄故事的誕生之源,其產之不竭的英雄故事更是其優勢。而相關研究顯示,舊有的宣傳作為容易讓閱聽人心生厭倦排斥。運用故事行銷藉豐富的國軍英雄故事,傳達出不同類型英雄角色故事,並藉之產生情感層次的喜愛孺慕,這樣的行

銷傳播方式不但更為可行,也較易讓閱聽人接受。 本研究先從英雄相關文獻的爬梳中,找出英雄角色、故事的元素及其再現的目的功能。接續運用內容分析法,擇取《勝利之光》中的軍事個人英雄進行編碼分類,找出英雄角色類型與功能性取向,並以普羅普的角色功能和查特曼的敘事架構綜合分析各軍事個人英雄角色類型下之文本結構。最後,援引故事行銷的原理與成功方式為未來的軍事個人英雄故事撰擬及運用提出建議。 本研究有五點發現,一、國軍英雄的故事行銷有其必要性:透過故事行銷達到讓民眾重新認識國軍;二、創造出感動人心的英雄故事:故事的設計更臻精緻與創意;三、英雄的角色屬性須與故事類型相吻合:敘事策略、角色屬性與故事類

型須相輔相成;四、聚合策略與平台,提升故事的影響力:決策面、平台面與文本面須緊密配合始能發揮成效;五、真實的故事才能產生真實的感動:切忌虛構杜撰以及人性化的寫作讓英雄更臻無價。結合上述五點,透過動人的軍事英雄故事,產生感動人心的故事力量,讓更多的群眾能認同國軍、支持國軍、愛護國軍。

大文豪的異次元劇場——恐怖、靈異、幻想、怪談……夏目漱石、谷崎潤一郞、芥川龍之介、太宰治等14位日本教科書、讀書會必收必讀、討論度最高的短篇小說集

為了解決神秘谷勳章的問題,作者夏目漱石(一八六七~一九一六),谷崎潤一郎(一八八六~一九六五),芥川龍之介(一八九二~一九二七),葉山嘉樹(一八九四~一九四五 這樣論述:

日本教科書、讀書會必收必讀;討論度最高的短篇小說 恐怖,靈異,幻想,怪談…… 夏目漱石、谷崎潤一郎、芥川龍之介、太宰治等14位日本大文豪 最具獨特風格的「異次元」小說集結 茂呂美耶精心編選+忠於原著韻味的獨特譯筆+每篇文章詳細的註解+作品精闢有趣的賞析 ●為何挑選這十四位作家的這十五篇作品? 基於個人喜好。我自小學起,就很喜歡閱讀科幻、奇幻、魔幻、恐怖、驚悚之類的小說。這次挑選的短篇小說,除了〈口罩〉那篇是例外,均是幻想兼恐怖小說,都是描寫異次元世界的故事。再者,這些作品的爭議點不少,在讀書會中較易引起熱烈討論。 ——茂呂美耶 ●為何採取「不更動原文的標點符號」的直譯方式? 為了

保留各位大師的筆調與風格、文章節奏和語感,我的譯法是「不更動原文的標點符號」。 我為何要執著於標點符號呢?因為我想讓讀者感覺出,每一位大師的不同筆調與寫作風格。我認為,倘若不忠實還原出原文中的標點符號,讀者很可能無法區分出誰是誰。無論夏目漱石或谷崎潤一郎或芥川龍之介甚或是江戶川亂步,若不忠實地還原出原文中的標點符號,也就是作者的修辭技巧、斷句習慣、文章節奏等,譯文很可能會成為同一旋律、同一曲調,分不清孰是藍調孰是爵士,孰是搖滾孰是鄉村了。 ——茂呂美耶 /// 本書由茂呂美耶精選、翻譯、賞析,14位日本大文豪的作品,包括夏目漱石、谷崎潤一郎、芥川龍之介、葉山嘉樹、泉鏡花、梶井基次郎、佐藤春

夫、坂口安吾、宮澤賢治、小川未明、太宰治、上田秋成、江戶川亂步、菊池寬。這些作品除了基於茂呂美耶個人的喜好,擁有幻想、恐怖氛圍的「異次元世界」獨特故事外,也因為它們都受到日本讀者或專門研究者的大量討論,因此值得被挑選出來,與台灣讀者分享。 這些作品各自具備鮮明特質,以及令人料想未及的元素,完美融合在作品中。透過茂呂美耶精心翻譯解析,我們得以享受閱讀日本文豪上乘作品的愉悅,更重要的是重讀每一篇作品時的深刻心靈觸動。 ●各篇內容特色 .夏目漱石〈夢十夜〉 日本的初高中國語教科書,經常會出現夏目漱石的作品,而〈夢十夜〉出現的概率最高,因為〈夢十夜〉可以讓學生展開十人十色的論點。 夏目漱石是

橫跨日本明治、大正時代的文豪。他之所以被冠以「國民作家」美譽,因為他以小說這種工具,奠定了現代日本口語文(標準語,白話文)的基礎,確立了言文一體的日本口語文文體,並為日本現代文學開出嶄新的一條路。 夏目漱石的大部分作品,在歷經一百年、一百五十年甚或兩百年之後,依舊能讓後代人的初高中生在課堂中大聲朗讀,而且讀起來不但很順口,更不時會出現讓人想打起拍子的節奏。現代日本小說家所寫的小說文體,都是模仿夏目漱石的文體而成。 國民大作家夏目漱石的〈夢十夜〉,夢的情節像一則則謎語,卻又如偈一般,讓人在閱讀中參透生命之道理。從第一夜,死去的女子要男子等她一百年,男子可能盼得百年好合?到第十夜,賣水果的庄太

郎幫一名女子提送水果,結果一去無返,第七天他卻出現了,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夏目漱石的文章大都淺顯易懂,但「讀得懂文字」並不表示同時也能理解其內容,最顯著的例子正是〈夢十夜〉。夏目漱石於一九○八年七月、八月在《東京朝日新聞》及《大阪朝日新聞》刊載了〈夢十夜〉,此時的夏目漱石四十一歲。〈夢十夜〉是夏目漱石所有作品中最獨具一格的作品,詭異唯美的氛圍,如夢似幻的描寫,令後世的眾多研究者不斷以不同切入點去進行解析,陸續發表了無以數計的論文,卻仍無法得到可以讓所有讀者心服口服的答案。〈夢十夜〉揉合生命各種光怪陸離與寓言的現象,它沒有正確答案,每一篇都是開放式結局,讀者可以基於自己的人生經驗,得出各式各樣

的結論。 .谷崎潤一郎〈刺青〉 〈刺青〉中的年輕刺青師傅清吉,走火入魔地為他迷戀的女孩,在她的背上刺青一隻蜘蛛,全心全意使她成為絕世美女…… 曾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日本文學界推崇為經典的唯美派大師谷崎潤一郎,筆下的人物設定經常是怪誕與荒謬,作品常帶有因肉體上的恐懼所滋生的神祕幽玄;因肉體上的殘忍所感受到的那種反作用性的痛切快感,卻如此迷人的小說獨特性。 谷崎潤一郎於明治四十一年(一九○八)二十四歲時,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就讀文學。明治四十三年(一九一○)十一月在同人誌《新思潮》發表了成名作〈刺青〉。 他早期的短篇小說,可以說幾乎毫無迴響,但永井荷風於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在自己主辦的雜誌《

三田文學》中,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谷崎潤一郎氏的作品〉,文章中極力讚賞谷崎潤一郎的作品,稱他是「當代稀有的作家」。正是這篇評論文章讓谷崎潤一郎於一夜之間馳名於藝文界,並奠定了其作家地位。永井荷風在評論文章中詳細解說了谷崎潤一郎所發表的五篇短篇小說,並強調〈刺青〉是其中最優秀的藝術傑作。 在〈刺青〉中,最著名的選詞用字是「女孩」和「女人」的用法。讀者在閱讀時,不妨注意一下,谷崎潤一郎到底如何用「女孩」和「女人」這兩個詞,來暗喻從一個純潔「女孩」,變身為君臨男人世界的「女人」之過程。 .芥川龍之介〈沼澤〉 「有一根細長莖桿,從我的屍骸口中,滑溜地伸長出來」,此為芥川龍之介〈沼澤〉中所描繪自

殺者的小說之奇幻意象。 芥川龍之介的這篇〈沼澤〉,很短,僅有一千多字。當讀者讀完後,會不會萌生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是的,它正是夏目漱石的〈夢十夜〉中的第一夜。事實上,〈夢十夜〉影響了眾多夏目漱石的門生,而芥川龍之介正是經常出入夏目漱石的晚年住居「漱石山房」的門生之一。不過,這篇〈沼澤〉除了有〈夢十夜〉的影子之外,還隱含著更多對另一位詩人的崇拜感情——法國十九世紀最著名的象徵派詩歌先驅波德萊爾。 波德萊爾和夏目漱石的共通點是文章都有韻腳,也都喜愛用疊句。芥川龍之介的這篇〈沼澤〉,融合了波德萊爾和夏目漱石雙方的文字風格,寫得很成功。 .葉山嘉樹〈水泥桶中的一封信〉 葉山嘉樹的〈水泥桶中的

一封信〉,一九七三年被正式收錄進日本高中國語教科書中。小說道出工人的辛酸與不幸,描寫殞命於水泥中的工人,如此寫實而令人不忍直視,彷如典型的現代恐怖小說。 一九一七年蘇俄革命成功,共產主義文學湧入了日本,普羅文學也隨之崛起。無奈浪漫的大正時代僅維持了十五年,一九二六年步入了恐怖的昭和戰前時代,當局嚴厲彈壓社會主義者與無政府主義者,進而扼殺文人為被壓榨的社會底層體力工人階級所寫的普羅文學,導致日本的普羅文學於一九三○年代一蹶不振。雖然日本的普羅文學壽命很短,卻留下了不少傑作,〈水泥桶中的一封信〉正是初期的代表傑作之一。 葉山嘉樹本人,曾在一九二○年任職名古屋水泥公司,任職期間,遭遇了同事工人在

清掃旋窯時,跌入了集塵機,因全身重度灼傷而身亡的事故。作者為了向公司要求給遺屬更多的慰問金,打算組成工會時,結果被公司解僱。這篇作品正是作者個人生活體驗的反映。 小說發表後,據說當時幾位文藝評論家給予了酷評,奚落作者寫的是「大眾小說」。但這篇「大眾小說」竟然流傳了百年之久,不但成為日本的普羅文學代表作之一,甚至被收錄進國語教科書,讓後代的初高中生,在課堂中各抒己見地進行熱烈討論。 .泉鏡花〈紫陽花〉 倘若你想在小說中享受一種幽玄意境,那麼,你就去閱讀泉鏡花的作品吧。倘若你想理解何謂日本美學的「物哀」,那麼,你還是去閱讀泉鏡花的作品吧。 只是,泉鏡花的作品都用古文体寫成,外語譯者手中若

沒有已經翻譯成現代日文的版本,很容易因為誤讀而導致誤譯。此外,泉鏡花的文筆風格著重於「陰翳之美」,故事中的真相都隱藏在濛濛細雨或茫茫霧靄中,讓讀者在閱讀後,明明有一種怪異、神祕、飄渺的感覺,卻又說不清何處怪異,哪裡神祕,什麼地方飄渺,只會留下一切都很美的記憶。 日本文豪之一的谷崎潤一郎曾說(泉鏡花作品):「在這個獨一無二的世界,我們稱之爲『鏡花世界』的世界中,儘管經常涉及到一些異常的東西和事物,但其中卻沒有任何病態的感覺。雖然它有時呈現出神祕、怪異、縹緲的氛圍,但本質上,卻是開朗、絢麗、優美、天真爛漫的。 而且最值得令人稱道的是,那個世界是一個純粹的『日本式』的世界。」 除非你經常接觸傳奇

、怪談、幻想、奇幻之類的影片或讀物,否則很難理解泉鏡花的世界。 泉鏡花的作品都用古文體,但朗誦起來有一種獨特的節奏,習慣了他的文筆之後,會覺得那種節奏很舒服。此外,泉鏡花很喜歡用擬聲詞,這麼短的一篇小說,他竟然用了八個擬聲詞。古色古香的古文體,配上眾多的擬聲詞,確實很獨特。 .梶井基次郎〈櫻花樹下〉 是什麼光景,讓主角體味到,一種如同愛好挖墓盜屍的變態者那般殘忍的喜悅?是蟻蛉還是人的屍體?梶井基次郎所作的〈櫻花樹下〉,櫻花的絢爛與各種腐敗的屍體對照,並存著感性與知性的敘述,一切源頭卻皆憂鬱使然。 梶井基次郎於三十一歲時便因肺結核而早逝,因此作品不多。生前也沒有受到文壇正眼相看,可以說

是懷才不遇的作家。他在二十五歲那年年底,前往靜岡縣伊豆半島天城山的湯之島溫泉鄉長居。表面上的理由是去進行溫泉療法,實際上是想獲得年長兩歲的川端康成的賞識。這篇〈櫻花樹下〉的背景,正是梶井基次郎在湯之島逗留期間,所觀察到的大自然風景以及當時的感受,日後昇華為創作靈感。 敏銳的感受性、精練的文字、如詩般的句子、無處可修改的高完成度等,都是梶井基次郎的優勢特徵,卻也是他的弱點。生前的梶井基次郎很討厭自己的作品被人當作散文詩,他一直強調自己寫的是小說,他自己是小說家,不是詩人。但當時的文人大多認為他寫的是詩,大力支持並不吝讚賞的粉絲團,更幾乎都是詩人。就連三島由紀夫也評價說:「這人不是能成為小說家的

低劣人種。」 對後代的讀者來說,梶井基次郎到底是小說家,還是詩人,這完全不成問題。總之,他是位很獨特的作家,不但櫻花樹下可以埋有屍體,蟻蛉可以宛如阿芙蘿黛蒂那般地誕生,蟻蛉的翅膀甚至可以幻化為在空中飛翔的剃刀刀,隨時都有可能奪去作者的性命。難怪後代某些文藝評論家,會給梶井基次郎冠上「幻視者」的稱呼。 .佐藤春夫〈紫陽花〉 有一個女人和一個男人訴說,她不明白突然死去丈夫的心意,究竟是否同意她與他的關係。小說最終,男女兩人在佛壇房間講話,她的兒子卻直愣愣盯著空曠房間角落…… 佐藤春夫的〈紫陽花〉,是一篇僅有一千四百餘字的小說,卻堪稱靈異小說中的翹楚,令人回味無窮。之所以冠上「靈異小說中的

翹楚」,正因為文中完全沒有出現任何詭異的描述,也沒有出現任何與幽靈有關的字詞,但它就是一篇百分之百的靈異小說。一讀再讀之後,你會發現,不知何時,你的手臂已經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坂口安吾〈盛開的櫻花林下〉 為什麼櫻花樹下沒有人影時很恐怖?為什麼連山賊都會害怕盛開的櫻花樹?盛開的櫻花林下到底藏著什麼祕密? 這篇〈盛開的櫻花林下〉中的「櫻花林」,原風景是曾經火化並埋葬了多數戰爭犧牲者遺體的東京上野公園。在櫻花盛開的季節,櫻林中若沒有鋪在地面的緋紅地氈,沒有可讓遊客休息解渴的茶棚,甚至連一名賞花者的人影都沒有,周遭只有呼呼作響的寒風,與無以數計的燒焦屍體,以及深沉透徹的靜寂……那種光景,確實

極為駭人。 文中提及的「三月十日的第一次大空襲」,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自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起,至翌年八月十五日為止,美國陸軍航空軍對日本東京所進行的一系列大規模空襲作戰,轟炸次數總計一○六次。規模最大的是一九四五年三月十日和五月二十五日的大量燒夷彈轟炸行動。前者的死亡人數高達十萬餘,負傷十一萬餘,上百萬戶人家流離失所﹔後者的死亡人數約七千。坂口安吾目睹的是三月十日那次,那一年,他三十八歲。兩年後,他發表了〈盛開的櫻花林下〉。 假如坂口安吾沒有在晚年寫了〈櫻花盛開的季節〉,一般讀者大概會將〈盛開的櫻花林下〉視為單純的幻想小說,主題是美醜與孤獨的本質。但是,當讀者於事後得知,原來上野

公園曾經成為戰爭犧牲者遺體的臨時火葬場,並前後埋葬了八千四百多具遺體(日後有改葬),然後大約一個月後,自江戶時代起便是賞櫻名所的那片櫻花林,竟然一如既往地盛開著櫻花,只是那時候沒有人去賞櫻,櫻林中只有孤寂的櫻花,與沉默不語的死者靈魂這事後,讀者到底會以何種視點去重新解讀這篇小說呢? .宮澤賢治〈水仙月四日〉 水仙月四日這天,雪婆婆的大雪瘋狂吹襲,吹倒了雪地中一個小男孩。雪童子見狀,與雪狼們欲救他,小男孩後來如何了呢?兒童文學巨匠宮澤賢治的〈水仙月四日〉,將雪地中的風暴、白色壯麗、人性等,栩栩如生地描繪,講述一則救與被救的動人故事。 宮澤賢治在日本被歸類為童話作家,但一般兒童恐怕無法理解

他的作品,即便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成人,也不見得讀得懂他的作品。這篇〈水仙月四日〉難度相當高,可能因為難度太高,據說在數種英譯版中,有些出版社或譯者乾脆刪掉原文中主角用來呼喚星系的歌詞,將故事重點放在白色雪景與紅色毯子上,徹底刪去了與宇宙星系以及希臘神話有關的所有句子,讓故事變成單純只在人間進行並完結的童話。 這篇〈水仙月的四日〉,撇開星系和神話隱喻,光是色彩描寫,以及動與靜的畫面,就堪稱一流了。白色雪景、紅色毯子、金黃色的球狀槲寄生、群青色的天空、啤酒顏色的陽光、褐色的扁柏、黃玫瑰般的亮光、金黃色的火焰、桃色陽光、雪狼口中的藍色火焰……這次第,怎一個美字了得! .小川未明〈紅蠟燭與人魚〉

人類的世界真的如海中人魚所幻想的那麼美好嗎?她爬到岸上生下的女兒,即使被一對原本好心的賣蠟燭老夫婦領養,但人心善變,人魚被送走後的日子,小川未明所描繪的海象令人心生恐懼,充滿了不可預測的詭譎氛圍。 擁有「童話之神」、「日本的安徒生」等美譽日本兒童文學之父小川未明,留下一千兩百多篇作品,大部分是童話作品,而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正是〈紅蠟燭與人魚〉。只要是在二戰後的日本,上過小學或初中的人,大抵都曾在國語教科書中讀過他的作品。 小川未明曾經受到歡迎敬重,但也曾經遭到批判而落莫。二戰後的日本現代兒童文學,傾向敘述正面性的積極行動故事,小川未明的作品他的文章詞句,類似一種咒術或咒文,而且故事中的草木

不但會枯萎,城鎮也會毀滅,甚至連人物都會死去……,在當時遭受到許多的批判,以致於晚年過得並不好。然而二○一○年之後,時代似乎又看上了小川未明,各式各樣的小川未明作品選集,陸續出現在書店門市的推薦平擺桌上。文章風格類似咒術及咒文的兒童文學復活了,陰鬱、寂寞、孤獨的「小川未明世界觀」重生了。 .太宰治〈魚服記〉&關於〈魚服記〉 昭和八年(一九三三)三月,二十四歲的太宰治在同人雜誌《海豹》三月號上發表了〈魚服記〉。根據太宰治本人所說,這是「在東京首次發表的作品」,也是「成為作家生涯的出發點」。雖是一篇僅有十八張兩百字稿紙的作品,但具有濃厚的民俗色彩和寓言性、神話性,會讓人讀完一次後滿腦子都是問

號,於是情不自禁一讀再讀,試圖對故事中的每個情節作出合理解釋。 〈魚服記〉在同人界受到好評,成為熱門話題,以此為契機,太宰治獲得了在日本文壇出道的立足點。這一年,也是太宰治開始使用「太宰治」這個筆名的第一年。可以說,是「作家太宰治」誕生之年,而〈魚服記〉正是「作家太宰治」的催生劑。 這篇小說將近親亂倫這種悲慘故事,以象徵主義手法重新組成為一篇童話風格的變身故事。太宰治以自己的故鄉青森縣津輕的大自然景色,以及傳說為故事背景,再以寓言形式,描寫出野生少女素娃的天真無邪、純淨的憧憬、女人的覺醒、內心的孤獨、深濃的絕望,以及最後的變身。 太宰治用他獨特的構思與寫作風格,精彩地將民間故事昇華為現代

文學,難怪會在同人界中成為熱門話題。簡單說來,〈魚服記〉除了描繪出少女素娃的覺醒和絕望,也刻畫出某些被村落共同體所排除,生活在正常社會秩序圈外的孤立場所,與嚴苛大自然環境搏鬥的少數族群的悲劇。 .上田秋成〈夢應鯉魚〉 怪談小說大師上田秋成的〈夢應鯉魚〉,故事述及擅長畫魚的畫家興義,有一天在作畫時睡意襲來,夢到自己進入湖中,和大大小小的魚兒一起玩耍,他醒來後立即畫出夢中景象並貼在牆上,題款為「夢應鯉魚」。興義後來生了大病往生,但三日後卻死而復生,而他復活的過程暨不可思議且讓人稱奇…… 〈夢應鯉魚〉是上田秋成《雨月物語》九篇志怪小說中的一篇。江戶文學志怪小說代表中以《雨月物語》最負盛名,一

般日本私立高中入學考試時,最常出現的江戶時代作家及其作品,頂多只有七八位,上田秋成的《雨月物語》正是其中之一。 《雨月物語》故事多改編自中國的白話小說,一般認為〈夢應鯉魚〉的原型,是中國明末清初作家馮夢龍的白話小說集《醒世恆言》中的〈薛錄事魚服證仙〉,以及明代文言筆記小說《古今說海》中的〈魚服記〉。上田秋成在改編故事時,加上了兩種原型中沒有的故事結構;一是放生功德所帶來的異類報恩結構,另一是出鬼入神之技所帶來的重生現象結構。 《雨月物語》之所以能成為日本的不朽文學經典,主要原因是上田秋成既優美又幽玄的文筆。據說芥川龍之介寫小說時,參考了《雨月物語》中的故事開場寫法。而二戰期間三島由紀夫更隨

身攜帶著收錄了《雨月物語》的上田秋成全集。他在日記中記載,不僅將其當作「座右書」,也當作「步右書」,尤其特別喜歡《雨月物語》中的〈白峰〉和〈夢應鯉魚〉。 .江戶川亂步〈帶著貼畫旅行的男人〉 彷彿如夢令般,主角在海邊看過海市蜃樓後,在唯二人搭乘的火車上,遇見一個白皙卻布滿皺紋臉龐的布貼畫畫家,乍看似四十歲,但再仔細看又如六十歲,像個西洋魔術師教人不可思議。而畫家隨身攜帶的布貼畫,究竟藏有什麼魅惑的驚人祕密?   江戶川亂步的這篇〈帶著貼畫旅行的男人〉可以說是神作。這篇小說的核心是視覺。海市蜃樓、畫框中的畫面、雙筒望遠鏡、紅磚塔淺草十二階塔頂的眺望、拉洋片攤子的鏡頭、車廂車窗……每一樣小道具

,都是會讓我們的視覺產生錯覺的裝置。 小說中所描寫的淺草景致,是明治、大正時代的淺草全盛期的繁華景象。關東大地震時,江戶川亂步不在東京,三年後他回到東京時,淺草十二階已經沒有了。這或許也是促使江戶川亂步寫這篇小說的動機之一。 .菊池寬〈口罩〉 「不懼怕疾病,不懼怕傳染的危險,其實是一種野蠻人的勇氣。而懼怕疾病並絕對防止傳染的危險,才是文明人的勇氣。當沒有人再戴口罩時,唯獨自己戴著口罩,確實很怪。不過,我認為此舉並非基於膽怯,而是基於文明人的勇氣。」   菊池寬的〈口罩〉發表於一九二○年七月,距今已有百餘年。當時的日本,正處於死亡率相當高的俗稱「西班牙流感」疫情之下。 因為是菊池寬的親

身體驗,文中詳細記載了當時日本人對疫情的防疫態度和看法。對照百年後的二○二二年的當下,現代日本人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所做的防疫措施,以及疫情之下的世態民情,可以說幾乎一成不變,非常有趣。 〈口罩〉寫於1920年的西班牙流感時,作者菊池寬害怕心臟衰弱的自己得流感死亡,於是寫出戴口罩這個故事。對照2022年大疫之年,〈口罩〉讀來令人心有戚戚焉。 /// 茂呂美耶猶如文學的解剖者,縝密挑揀出文豪作品情節中的細節特色,於每篇末的「作品解說」歸納梳理該篇的創作背景、核心要點,讓我們有如推理般再深入重讀一遍經典精隨,超展開的延伸閱讀,有別於一般的經典文學譯本,值得收藏。  

井上靖與其中國歷史小說之研究

為了解決神秘谷勳章的問題,作者楊玲慎 這樣論述:

〈井上靖與其中國歷史小說〉之研究 序論─何謂歷史小說? 歷史小說著眼於歷史的真實性,但它的本質仍為小說故不得不受限於小說的結構與機制容許虛構的成分。不過歷史上的真實性與燃燒作家創造熱情的文學上的真實性,兩者之間究竟如何聯結,才能取得平衡?是一個文學上難解的重要課題。究竟何謂歷史小說呢?長谷川泉先生所著〈近代歷史小說入門〉(註一一書,匯集諸家對歷史小說最精闢的見解,其於前言部份即開宗明義道出:歷史小說雖是由「歷史」和「小說」的複合概念所組成,卻已規定出「小說」是歷史小說的第一義性格。而「歷史」僅是在小說架構內的性格規定;亦即它構成了一種限制條件:規

定出「小說」的樣式。由此看來,歷史小說顯然是「小說」,而非「歷史」。歷史小說中的「歷史」,只規定出它的第二義性格。 其次,在文章的體裁方面,彭瑞金先生在〈文學評論百問〉(註二)第32問提到,通常被稱為「歷史小說」的文體,其實是包括「歷史小說」與「歷史素材小說」兩種不盡相同的文學類型,前者一般是指以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為敘述的主軸,配上虛構的情節、故事,後者只借用歷史做材料,是作者對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個人解釋,旨在表達作者對該歷史事件人物之見解,本質上是虛構的。文學取材歷史,不是向歷史的真實挑戰,也不在考據歷史的真相,而是穿越歷史挖掘人性、人生的真實。

此類文體中,歷史與小說如何取得協調?是歷史聽命於小說?還是小說聽命於歷史?關於這一點,的確困擾著歷史小說的作者。無論如何,小說還是小說,小說能借助歷史的,僅止於此,小說不能聽命於歷史。在歷史小說的寫作裡,歷史像是一幅濃縮後的圖畫背景、輪廓,在畫面上演出的主體還是小說。歷史小說寫作可能發生的歷史與文學的錯置,顯然是世界各國小說都有的困惑,「小說是當然主體的創作觀念」這樣的警告,小說家應銘記在心。在歷史的布景下,小說家的文學才具、創造力,情節的掌控,情感的體會,才是身為作家最大的挑戰。歷史小說中歷史礦藏的開發,對於小說家而言,是寫作技巧的另一項的創作能力的考驗。

本論 一、 井上靖的人與文學 井上靖能在戰敗後蕭條的日本社會中,尋找出合乎個人的生命旅程,自日本文壇中崛起,爾後且以歷史小說作家的姿態在日本文學史上留下不朽的一頁,則要歸因其異於常人的童年生活、思想背景,才能造就其敏銳的自然感官與文學素養。首先,由個人成長過程看井上靖的人與文學之間,微妙的互動關係。井上靖的成長過程可分為五個階段,包括幼年、少年、青年、新聞記者,以作家等時期: (一) 幼年時期。自五歲起井上靖被寄養在曾祖父生前的二房太太 井及,亦即井上靖非親生的曾祖母住處─伊豆的湯島。曾祖母過世為止,井上靖

一直與這位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曾祖母住在一起。祖孫二人相依為命,在偏僻的土造房屋中共同生活了八年,這期間每日與大自然為伍的鄉間生活體驗,培養出超乎常人的敏銳自然感覺。井上靖日後作品中自然散發出來的如詩如畫氣息,或許大多該歸功於這段徜徉於湯島大自然八年的孤獨生活。事實上,在井上靖的成長過程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與曾祖母共住的這段期間,沒有血緣關係的曾祖母給了井上靖相當大的影響,井上靖自己也說道,曾祖母對他的影響遠大過於其他任何人,如果沒有祖母的扶養,井上靖就不會有寫作小說的念頭。這段童年除造就出井上靖獨特的個性與人生觀,更影響其寫作風格與小說中人物性格之塑造等,影響層面包括:

1.同盟關係與旁觀敘述。井上靖形容自己與無血緣的曾祖母間相處為一種「同盟關係」(註三), 並隱約透露出心中懷抱的如同"孤兒"般的孤獨情感。就是如此特殊的成長環境與體驗,才成就了日後的作家井上靖,使得井上靖對人際關係有不同於常人的看法,認為感情的付出不受狹隘的血緣關係侷限,感情的聯繫不需靠血緣關係加以鞏固。也因此,其作品中少有家族關係的色彩,反倒注重各角色性格的深度刻劃,凸顯人物與外在環境的衝擊。而身為妾的曾祖母井及,由於身份特殊,遭受鄰里排擠,寄養該處的井上靖在如此環境下長成,自然培養出對周遭人事的敏銳觀察力,和曾祖母處於同盟關係之外,也練就出能以旁觀者角度冷靜看待周遭的人情冷暖。

2.女性形象與感情觀。對於女性形象以及情感的看法,井上靖有其獨特的觀點。這些觀念的形成,主要受到幼年時期生活經驗的影響。在阿姨引切身上看見分開生活的母親的影子,產生了移情作用,此後引切的形象在井上靖心中不斷孕育、昇華,成為一種永遠的女性形象。而這樣對於母親與阿姨的母性思慕,在井上靖日後的文學中衍生為對理想女性形象的憧憬,『蒼五狼』的呼蘭、『炾蘭』的樓蘭與羅布湖的女王等,可說全都是她的化身。另外,曾祖母願意撫養井上靖,多少為的是鞏固自己不夠穩定的身份立場,而井上靖則希望利用此種關係去換取曾祖母無常的愛作為回報,這種各取所需的同盟關係造成井上靖對於人的情感的特殊看法,不相信

有所謂不求回報的情感。 3.自然感受與土藏色調。童年時期與大自然的接觸,培養出井上靖對自然的敏銳感受,也令其對大自然產生一些憧憬,小說中主角置身沙漠等兇暴自然環境的無情命運,只是其實現自我夢想的一種行為方式。再說,幼年時期的居住環境,更令井上靖對於「土藏」懷有一種無法言語的情感,形成了井上文學獨具的土藏色調黯淡的光線與陰鬱的氣氛(註四)。 (二)少年時期。井上靖十三歲時因曾祖母病逝回到父母身邊,一直居住在山村的井上靖,初到城裡,處處顯得格格不入,見到異性也嚇的不知所措,精神上所受的壓力可想而知,加上第一次中學入學考落榜,更加深其原有的自卑感(

註五)。也或許是這種自年幼即產生的自卑感,才讓井上靖比一般人更早體驗到人生的苦悶,加速了思想的早熟,並蘊育出日後出色的文學創作,井上靖許多作品中,都飄散出這樣的自卑感受,例如自傳體小說『丐允卅欠物語』的構成就是以自卑感作為主題,假託於一直希望明日能成為檜木,卻永遠不能成為檜木的木頭上。而從『敦煌』中因打瞌睡失去進士考試機會的趙行德身上,隱約可以看到作家自己的影子。三年級轉學至沼津中學後,開始了井上靖在沼津自我放浪的時代,不僅改變井上靖原有的生活方式,更使其與文學做了初步的接觸。這段期間結識的少年給予其文學的啟蒙,雖然沒有實際的文學創作,井上靖卻也因此和文學結下不解之緣。 (

二) 青年時期。這個時期又分為兩個階段: 1.禁欲的四高時期。金澤陰暗、沈悶的大自然景觀感染了井上靖,轉入金澤後的井上靖收斂以往的散漫、浪蕩(註六),加入柔道社,開始自我約束的禁欲生活,思想也漸趨穩重與內斂。另一方面,這一段自我約束的柔道生涯也帶給井上靖很大的影響。在其日後作品中不斷表現出的旺盛熱情,以及堅韌的禁欲主義精神,應該與其高中時期的柔道生活有關。 2.奠定深厚文學基礎的大學時期。在九州大學就讀的兩年間,井上靖對文學的興趣開始萌芽,之後轉入京都大學哲學系,除了文學能力的增長外,這個階段井上靖已經認識到詩的本質(註七),並開始發表一

些創作。大學期間就結婚的井上靖,對金錢的需求變得較多,因而參加小說獎徵文以貼補家用,接連得到無數文藝獎項,此時其不凡的文學才華卻已逐漸展露鋒芒。井上靖大學畢業之後,以「流鱉」一文獲得千葉龜雄獎,且因此一作品得以進入每日新聞大阪分社的編輯部工作,結束長久以來的放浪生活。 (四)新聞記者時期。進入每日新聞後不久,因中日戰爭爆發,井上靖受徵召前往中國大陸,翌年因病返回內地,退伍後到報社工作,之後長達十年的時間裡,井上靖的著作方面全屬空白。直至戰爭結束,自此井上靖才又開始發表詩作,這些之後多數收錄至詩集『北國』的詩作,奠定了井上靖文學的根基。昭和二十四年(一九四九年),井上靖終於又

發表兩部小說作品『恅銃』及『⑷牛』,就是建構在這樣的詩作基礎上。這段時期在中國大陸的戰時體驗,以及戰後的氣氛,都深深影響井上靖。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井上靖擔任宗教版與美術版記者時期的收穫,宗教知識的奠定、美學知識的養成,讓井上靖在成為職業作家的過程中,奠定歷史小說創作的基礎。因此對井上靖而言,漫長的新聞記者時期,可說是其文學的潛伏期、醞釀期,在著作生涯上看似空白,卻有其價值。 (五)作家時期。昭和二十五年井上靖以『⑷牛』一作獲芥川賞,正式步入文壇,並於翌年辭去報社的工作,專事文學寫作,正式進入作家時期: 1.作家初期。自井上靖藉『⑷牛』踏進文

壇,然後一直到發表『天平之薨』止,期間經歷中間小說與新聞小說階段,可視為其作家時代初期。 2.歷史小說作家期;因恐被純文學界除名,而改變作品取材的方向,嘗試歷史小說的創作。昭和三十二年井上靖發表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天平之薨』於中央公論,其敘事詩式的筆調受到肯定。但是在此之前,已經有像『漆胡樽』、『玉碗記』、『異域及人』、『僧行賀及淚』等,稱得上其雛形的短篇作品出現。其後,井上靖又陸續創作出以中國、日本、印度、朝鮮等地為背景的歷史小說,像是『炾蘭』、『敦煌』、『蒼五狼』、『風濤』、『後白河院』『云欠仄支囯酔夢譚』等,這些作品確立了其歷史小說家的地位。

其次,進入井上靖文學生涯的討論。井上靖以兼具抒情性與物語性的新穎小說家姿態出發,並以口述形式創作出許多成功的新聞小說。之後,又轉向寫作新式的歷史小說,持續發表出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而其自青年時期就對詩感興趣,即使是在以小說家身份成名之後,依然不斷發表詩的作品,這一點更可以說是作家中少有的作法。井上靖作品數量之多,在日本文壇可以說是數一數二,其作品取材的範圍也相當廣泛,包括了歷史小說、新聞小說、詩、散文、隨筆、遊記、愛情小說、自傳小說等各類型的作品,概觀其文學活動可分成:1.詩、2.徵文小說、3.新聞記者時代、4.新聞小說、5.歷史小說,以及6.社會性活動等六部分。

其中特別要提的是,不管是詩還是小說,兩者都是井上靖表現自我的最佳利器,在文壇上詩人與小說家是其同時具有的身分。 即使在昭和二十三年井上靖有意以小說踏足文壇,但仍未放棄詩的寫作,成為小說家之後,詩反倒成為他小說創作的靈感來源。小說與詩之間密切的關連,從許多作品中可以窺見,例如,詩「恅銃」稍微修飾之後,成為同名小說「恅銃」的詩序,詩「漆胡樽」構成同名小說「漆胡樽」的主題等,這樣的情形在井上靖小說與詩的作品中隨處可見。井上靖初期小說作品給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由詩集『北囯』當中的詩引發聯想、構成主題或形成組織的小說組群(註八)。此外,井上靖陸續發表的詩集當中,也有數篇詩與日後取材中國的作品

有所關連,像是詩「黃河」與小說「崑崙及玉」,詩「褒姒及憶中」與同名的小說,詩「胡旋舞(一)」「胡旋舞(二)」與小說「楊貴妃伝」。 井上靖的詩作在形式上屬於散文詩, 並不要求格式上的整齊排列,詩當中存在著靜態的繪畫風景,亦即所謂的心象風景,也是創作詩的靈感來源。這樣的繪畫性格不僅表現在詩作上,同樣也出現在小說中。其中影像最鮮明的代表,是出現在詩「恅銃」中的〈白中河床〉,將人生這種抽象的概念比喻成白色乾凅的河床,飄漾著孤獨感的繪畫影像,是井上文學的原型。 如果說所謂的詩人是屬於靜態的作業,那麼將詩作複雜處理後擴展而成一部作品的小說家,就稱得上

由靜態轉向動態的活動。所以,同時具備詩人與小說家身分的井上靖,在文學上的表現兼具了動靜兩方面,這點在小說作品中尤其明顯,從「恅銃」與「⑷牛」這兩部風格迴異的創作,可以窺知井上靖這樣的雙重性格。「⑷牛」中男主角新聞記者津上是一位不向命運低頭、鬥志十足的傑出青年,立定目標後,勇往直前,不達目的絕不休止,全身充滿了熱情,與「恅銃」中消極、逃避的人物性格可以說是天壤之別。「恅銃」所代表的旁觀者姿態,與「⑷牛」所代表的熱情無比的積極行動性,象徵著存在於井上靖內部詩人與小說家的緊張對立關係,置身於這樣動靜的緊張與對立之中,反倒促成井上靖在作家方面的成長。 二、井上靖的歷史小說整體論

要看井上靖與歷史小說的關係,首先要瞭解其轉向創作的開端;獲芥川獎之後的井上靖,作品發表的速度與數量如洪水般一發不可收拾,新聞小說、愛情小說等中間小說作品令他被歸入流行作家的行列,為恐與純文學脫節,昭和三十年左右井上靖在作品的取材上轉換了新的方向)。首先登場的作品是『漆胡樽』,嘗試創作這部小說對井上靖而言是極有趣的經驗,其更為此開始努力研讀中國的歷史(註九)。寫作歷史小說對井上靖而言無非是一種享受,因為他在大學時期即相當喜愛歷史,而且新聞時期在執筆美術及宗教評論專欄時所受的訓練,也能充分發揮在往後發表的歷史小說中。井上靖歷史小說的特色在於考據的精確,以及豐富的想像力,

但其處理歷史素材的方式則隨時間與空間等外在因素不同而有所改變,這些都表現在其日後陸續創作的許多優秀作品當中。 新聞小說「氷壁」連載期間,昭和三十二年(一九五七年)三月井上靖於中央公論發表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天平及薨」,翌年又以該部作品獲獎,此後即正式轉型以歷史小說為創作主軸。但其轉型的過程是漫長的,早在「天平及薨」之前,已經有些稱得上長篇歷史小說雛形的短篇作品問世,這些短篇作品中井上靖即已採用敘事式的筆法與歷史的素材,只不過一直到「天平及薨」這部長篇歷史巨著刊行,其敘事詩式的筆調才受到肯定,換言之,此時的井上靖在歷史小說方面的發展才算完全轉型成功,以歷史為題材的小說

才真正被文壇接納,從暢銷作家轉為純文學作家。 在寫作歷史小說的期間,井上靖的歷史小說「蒼五狼」曾引發相當大的爭議。先是歷史學者大岡昇平在雜誌『群像』上刊登文章「『蒼五狼』反歷史小說井」,指責井上靖的作品是〈歷史離木〉,未忠於史實,此後井上靖與大岡昇平等人開始就森鷗外所提〈歷史離木〉與〈歷史其儘〉的問題,進行一場激烈的爭辯,即所謂的『蒼五狼』論戰。探討這場日本文學史上著名的文學筆戰,可分為三部分:(註十) (一)大岡昇平的批判。 大岡昇平對歷史小說的框架設定相當嚴格,認為想像必須受到歷史背景與構成歷史的同時代風格、習慣等各層面的限制,與這些無關的歷

史小說其實不該稱之為歷史小說,並根據史實的想像需有限度與節制的論點,對井上靖的作品『蒼五狼』提出下列批判:1.竄改歷史資料、2.為採用歷史的手法,其質疑的重點在於『蒼五狼』超越了「某種程度的限制」。 (二)井上靖的辯駁。井上靖認為歷史學家對想像當然要有節制,但作家確有進入史實與史實之間,充分利用想像的權利。井上靖撰寫『蒼五狼』一作的基本資料當然是根據史實,不過目前遺留的有關十三世紀中葉的異域史實極少,作家出入空間極大。此外,對於登場人物的心理分析,歷史學家不能不猶豫,卻可以是作家獨佔的舞台。 (三)學者的判定。一般的看法認為大岡昇平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因

為井上靖在此之後創作的歷史小說風格由〈歷史離木〉轉向於〈歷史其儘〉,寫出更傑出的作品。但是,曾根博義教授的認定卻是與此完全不同,並於「有關『蒼五狼』論戰井上靖的歷史小說與大岡昇平的歷史小說論」一文中判定勝方為井上靖,而非大岡昇平。其所持理由如下: 1.『元朝秘史』並非史書。大岡昇平指出,『蒼五狼』如果不忠於『元朝秘史』,亦即改變史實,就稱不上是歷史小說。然而『元朝秘史』也只是歷史性物語文學(註十一),並不是正確的史實,所以大岡昇平的批判自然失去依據。 2.筆戰後的轉型為的是讓讀者更能產生真實感。井上靖在與大岡昇平筆戰之後,如『後白河院』

、『風涛』、『云欠仄支囯酔夢譚』等歷史小說,皆削減其物語特性,抑制心理性理由,改以較忠於史料的寫法創作,但井上靖想寫的還是小說,這點變化不僅見於歷史小說,更出現在同時期的新聞小說和短篇小說中,在小說中削減物語要素,為的是使其更接近隨筆、記行、散文,使當中的劃分不那麼明顯,更令讀者能產生真實感,如此而已。 大岡昇平認為歷史小說非忠於歷史(史料)不可,井上靖則認為歷史小說無論如何非是小說不可。歷史紀錄事實,小說描寫人的真實。歷史小說是否為歷史小說,問題不只在於是否忠於史實,除了史實與事實(fact)外,還牽涉到如何才能產生真實感(reality)的問題。大岡昇平較注重前

者,井上靖則較重視後者,這是井上靖在開始創作歷史小說時就有的念頭,也是造成其後期作風產生變化的原因,與論戰的關連其實並不大(註十二)。但無論如何,轉向〈歷史其儘〉的寫作方式,促使井上靖創作出更多極為出色的歷史小說,在這方面井上靖確實獲得了完全的勝利。 進入歷史小說創作階段之後,從試作的『漆胡樽』到最後一篇的『孔子』,期間井上靖所有以日本國內外過去年代為背景,運用歷史史料所寫成的歷史小說,依年代順序共可劃分為四個時期:(註十三) (一)發生期短篇作品的試作(昭25〜29)。『漆胡樽』(24‧4、西域日本現代)、『澄賢房覺尹書』(26‧6、江戶

明治)、『玉碗記』(26‧8、日本古代現代)、『異域及人』(28‧7、西域中國)、『僧行賀及淚』(29‧3、奈良中國)。井上靖歷史小說創作的第一期,是試以短篇形式轉向寫作歷史題材小說的時期,原則上可稱之為歷史小說的發生期,井上靖歷史小說是以從詩作衍生的西域小說『漆胡樽』作為出發。而將詩作與第二期的歷史小說連結,且最能夠表現井上靖其想像力特質的第一期代表作,則非『玉碗記』與『漆胡樽』莫屬。除了與詩之間的深厚關連外,在這兩部作品的主題當中,井上靖表現出對悠久時間洪流中瞬間出現又消逝的人類命運的強烈關注與眷戀,同時它們也是以器物為主題發展出來的作品。 (二)收穫期中長篇巨

著的形成(昭32〜36)。『天平及薨』(32‧3〜8、奈良中國)、『楼蘭』(33‧7、西域)、 『敦煌』(34‧1〜5、中國西域)、『洪水』(34‧7、西域)、『蒼五狼』(34‧10〜35‧7、蒙古)『補陀落渡海記』(36‧10、中世)。井上靖歷史小說創作的第二期,是在中長篇小說中運用歷史素材,且撰寫出多篇名作的收穫期。『天平及薨』以下第二期名作的寫作主題都是出自於與前一時期相同的自覺,例如,藉由在『僧行賀及淚』中加入唐朝招提寺的薨這樣的器物,衍生創作出『天平及薨』這部作品。此外,『楼蘭』當中瑞典探險家海定發現的樓蘭遺址和從該出被挖掘出的公主靈柩,以及『敦煌』中由培利歐發現的千佛洞的萬卷經

典,也各自扮演了這樣的角色功效。這一時期的作品偏重以西域為背景,在井上靖的歷史小說中可以說獲得了最高的評價。但此一時期後半發表的長篇作品『蒼五狼』,在昭和三十六年初遭大岡昇平提出嚴厲的批判,並引發所謂的『蒼五狼』論爭,致使井上靖日後的寫作風格明顯產生極大的變化。 (三)轉型期〈歷史其儘〉風格(昭38〜44)。『楊貴妃伝』(38‧2〜40‧5、中國)、『僧伽羅囯緣起』(38‧4、印度)、『宦者中行說』(38‧6、中國西域)、『風涛』(38‧6、10、元高麗)、『羅剎女囯』(38‧8、印度)、『後白河院』(39‧10〜40‧11、中世)、『褒姒及笑中』(39‧11、中國)

、『永泰公主及頸飾曰』(39‧11、中國)、『云欠仄支囯酔夢譚』(41‧1〜43‧5、江戶俄羅斯)、『崑崙及玉』(42‧7、西域)、『額田女王』(43‧1〜44‧3、奈良)、『聖者』(44‧7、西域)。以『楊貴妃伝』為起始,一直到『風涛』『後白河院』『云欠仄支囯酔夢譚』『額田女王』等這一系列第三時期的大作,除『額田女王』外,皆避免妄下心理性理由,並削減物語性質,轉型為注重史實,強調客觀性、記錄性的性格,因此井上靖歷史小說創作的第三期可視為趨向〈歷史其儘〉風格的轉型期。其中『云欠仄支囯酔夢譚』因為和第二期之前的主題相互重疊,更令這種創作風格的效果發揮到極至。 (四)綜合期

心境小說傾向(昭56〜平成元年)。『本覺坊遺文』(56‧1〜8、中世江戶)、『孔子』(62‧6〜平1‧5、中國)。井上靖歷史小說創作的第四期為作風的綜合期,除可看到上述各時期寫作風格的綜合表現外,並由心理層面變化主題,注視死亡觀點的心境小說傾向愈趨顯著。與第三時期的發表相隔十年之久,以千利休為主角寫成的『本覺坊遺文』,在許多方面確實都呈現出與過去作品極不同的風貌。在這長達十年的構思過程中,首先可以看到的是井上靖辨別出自己以往嘗試過的寫作風格的優缺點,認真思考新的小說創作方式。井上靖認為,記錄‧年代體記的方式雖然在歷史記述方面頗具功效,但既然是小說,就非得描寫人物才行;可是一旦要描敘人物,這個

人物無論如何要成為作者的創作,很容易會超出史實,為求在不歪曲史實的狀態下描寫人物,唯有將在主角身旁的人所見的該人物的姿態加以組合。在前一時期的作品『後白河院』當中,井上靖即已嘗試這樣的作風,利用多位觀察者、記錄者的敘述,構築成主角人物的外圍形象,避免心理的描寫,並將最終的判斷留給讀者。不過表現真實性之外,作家總有自己的看法與判斷,且希望將它寫進作品裡面,因此井上靖自昭和四十年代後半開始尋求新的小說寫作方向,『本覺坊遺文』就是實現其想法的創作。 採用這種新的創作形式,井上靖想寫的並不是歷史,也不是過去所寫的那種與自然相對立的人類生命的原始型態,而是人類面對自己的死亡時強烈的內心感受,這其實是反映

出已逾古稀之年的井上靖本身對於死亡的深刻覺悟。『月及光』與『桃李記』收錄的,井上靖自昭和四十年前後開始寫作的一系列關於親人死亡的隨筆小說中,「我」指的就是作者井上靖本身,而非主角,透過對主角親人死亡的描寫,井上靖想要表達的是自己本身對於死亡的覺悟與看法。第四期的作品『本覺坊遺文』與『孔子』,包含了所謂的歷史小說與這些心境短篇,是井上靖所有小說整體的綜合。 其次,這四個時期當中所創作的歷史小說作品,井上靖都是取材自亞洲地區國家,若依地域作區分,則可分為三部分: (一)以中國為背景的歷史小說。例如,『楼蘭』(昭和三十三年)『敦煌』(昭和三十四年)『蒼

五狼』(昭和三十四年)『楊貴妃伝』(昭和三十八年)『孔子』(平成元年,一九八九年)等長篇,是以中國為舞台的作品。 (二) 以日本為背景的歷史小說。例如,『淀升及日記』 (昭和三 十五年)『額田女王』(昭和四十四年)『後白河院』(昭和四十七年)。 (三)以中、日以外亞洲國家為背景的歷史小說。例如,以朝鮮為舞台的『風涛』(昭和三十八年),及以俄羅斯為舞台的『云欠仄支囯酔夢譚』(昭和四十一年)。 三、 以中國歷史小說為歷史小說創作主軸 井上靖所有各類創作中,以中國為背景的素材所撰寫的長篇歷史小

說最出色,原因在於其自青年時期即對中國(特別是西域)抱持相當濃厚興趣,對中國事物充滿憧憬,並且喜愛閱讀有關中國的書籍。或許是想要看清那廣大地域的神秘感,和中國陸地上多種民族興亡盛衰那變化無解的謎題;也或許是想要探究西域地方那隱藏著大自然不可知神秘變化的原始世界,激發出井上靖奇特的想像空間,並創作出優秀的中國歷史小說。換言之,井上靖是以作家身分,把自己對中國與西域的憧憬在小說中呈現。 井上靖文學中最為人所稱道的就是歷史小說,取材包括日本、高麗、印度、中國及西域等亞洲地區,其中獨鐘中國西域。其與中國密切的關係可由下列幾點證實: (一)與中國相關的修養

。明治年間日本的基礎教育尚包括漢文的學習,生於當時的井上靖因此讀過『史記』、『漢書』等中國史籍,對中國文學有某種程度的認識,擔任宗教及美術專欄記者的經驗,更訓練出其閱讀古文的能力,與對於漢字的靈巧運用。不過,井上靖對於中國歷史的研究,卻是在以西域文物為題材的作品『漆胡樽』發表之後。在試作『漆胡樽』後,井上靖開始有計畫地研究中國史,並真正展開其歷史小說作家的生涯,陸續發表『天平及薨』、『楼蘭』、『敦煌』、『蒼五狼』、『楊貴妃伝』等優秀的創作,這些作品也都大量運用有關中國的各種史料,光是有關中國地區背景,井上靖就參考過許多原始資料典籍,這對當時只有在大戰期間到過中國大陸的井上靖提供極大的幫助,使其

創作的以中國大陸為背景的歷史小說能令讀者產生真實感。另外,或許是本身對漢、唐及宋三朝較感興趣也較熟悉,井上靖中國歷史小說創作的時代背景主要設定在這三個朝代,像是『異域及人』、『楼蘭』、『洪水』、『宦者中行說』、『四勾及面』、『明妃曲』等作品以漢朝為背景,『天平及薨』、『楊貴妃伝』、『永泰公主及頸飾曰』等作品以唐朝為背景,『敦煌』、『蒼五狼』等作品以宋朝為背景。而井上靖喜愛引用中國的歷史,主要在於中國史書與日本史書的記載方式不同,文字少且只抓重點,剩下的想像空間足以讓作家創造出小說的情節,特別是人物的部分。 (二)與中國結緣。中日戰爭期間井上靖受徵召被派遣至中國北方,又於翌年

因病退伍回到日本,這是井上靖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首次親臨大陸的體驗,雖然只有短短數個月,但是當時異國人文風土的體驗,影響了其日後的創作以及對人生的看法(註十四),例如『僧行賀及淚』、『天平及薨』就以長期異國(中國)體驗下產生的悲劇為主題。戰後經濟的高度發展使得日本的西域熱再度升高,許多學者作家開始前往大陸,而井上靖也自此時頻繁造訪中國大陸,總數多達二十七次,並以其知名作家的身份,為中國大陸與日本的關係帶來正面的影響,例如『天平及薨』的發表,促成中國大陸對鑑真和尚的研究。 (三)與西域的接觸。井上靖的中國歷史小說中,最膾炙人口的應該是其以西域為背景創作出來的作品。除了學生時

代對西域書籍的閱讀外,在京都大學研究美學的環境及時代熱潮,延續了井上靖對西域事物的熱愛,更促成井上靖創作以西域為題材的作品的動力。 井上靖的作品中經常表現出〈孤獨〉的特質,這種孤獨意識的成因最初與與幼年生活相關。長時間無法與父母親一同居住的生活體驗,造成井上靖本身的孤獨感,更是其作品中孤獨意識形成的遠因。井上靖滿懷的孤獨感蕩漾在作品之中,成為小說的一項特質;人物、時間、物、空間都是抒發的媒介,也是表現的主題。然而,不論人物、時間或物所引發的孤獨感,全歸屬於命運的掌握,因為孤獨是一種生命的常態,而個人的孤獨一旦轉換成歷史的角度,〈虛無感〉也就自然生成,與〈孤獨〉同時呈

現,形成井上靖歷史小說中的雙重特質。 井上靖的歷史小說往往是沒有固定的主角,作品真正的中心主題是時間,也就是歷史,像是描寫西域小國的『楼蘭』,這部作品中可以說沒有真正的主角人物,井上靖僅以一座城邑期間由興隆、變化到衰頹的過程,象徵人世間歷史的變換,印證了時間的永恆,以及人類生命的匆促,換句話說,時間是人類孤獨的催化劑。在最能表現井上靖思想的中國歷史小說中,處處洋溢著對於歷史、命運的感嘆,以及身為人類的孤獨;或許在面對物體時,最能快速且直接地感受到所謂孤獨的情緒,所以從井上靖的作品中經常容易看到這種由物引發孤獨感的表現手法。井上靖以中國為舞台的作品,其題材的選擇是將人

類置於時間與空間的背景之中,藉由主角的孤獨透露出作者自身的孤獨,但作者的孤獨其實是出自對現在已成為歷史人物的主角的憧憬與感慨。逝去的歷史人物、成為廢墟的遺跡,以及千百年的歲月,全都是孕育出人類孤獨感的重要因素。井上靖的作品『蒼五狼』,清楚表現出這種特性;在歲月流逝卻不改逐水草而居生活方式的時代背景下,表現出人類存在於空間中的孤獨,另一方面成吉思汗雖是在歷史中曾握有巨大權勢的英雄人物,然而隨著其心腹大將以及母親、妻兒的相繼病逝,時間造就的內心的孤獨相對地也就更為深刻。 井上靖以中國為背景創作的一系列歷史小說中,始終瀰漫著一種強烈的虛無感,這樣的虛無感不是出自對人類歷史

感到絕望、悲觀或哀傷的情緒,而是一種對人生的感嘆。作家往往會有意識地將普遍的感情經驗,或者是反覆的人生現象,寫入自己的作品當中,藉此更加深入思考所謂人性的問題,因此井上靖才會由存在於過去人類歷史中的虛無感,窺看現代人類的行為與活動(註十五)。再者,井上靖偏愛以中國為背景撰寫小說,除了其本身對中國的好感外,另一個解釋就是中國對井上靖而言具有特殊的意義。中國悠久的歷史潮流不僅提供作家豐富的人類故事、人生啟發,更能讓作家從中探求到人類盛衰的軌跡。中國本身經歷多次朝代的變換,歷史上的變遷可謂劇烈,中國人對於這樣過程的歷史由衷產生一種虛無感,雖然這未必是日本人所能體會的,但至少可供參考,所以井上靖才會把

具有這種心境傾向的人物形象放到作品中,然後再藉小說本身的故事,表現出隱藏於歷史之中人類的虛無感,以及作者自己對人生的看法。『天平及薨』全篇即多處瀰漫著這樣的虛無感,對於變幻無常的歷史,井上靖將它集中在小說中幾位主角的命運上加以描述。由此可見,井上靖是藉由對人類命運的描寫,表現這種由歷史本身所衍生出來的〈虛無感〉。 進入每日新聞社後,井上靖曾經擔任宗教欄的記者,因此其中國歷史小說作品散發著濃厚的宗教氣息,而其個人穩健的筆調,更使得整部作品顯得相當平穩,情節上沒有過多的情緒起伏。除此之外,為美術專欄執筆評論時深化的美術涵養,同樣被運用在其小說,特別是以中國為背景的歷史小

說當中,所以作品始終呈現著一種含有宗教美術意味的特殊美學意識。井上靖自己化身為作品中的人物,並藉著對大自然的酷威與人類命運的描寫,隱喻歷史洪流與生命法則之間關連的方式,將內心所懷的特殊美學意識在歷史小說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序論的部分曾經提到;歷史小說的本質仍為「小說」,故不得不受限於小說的結構與機制,也就是「小說」是容許虛構的存在的。因此,歷史小說雖然是存在時史實的範圍內,不過史實不足的部分留有無限的想像空間,可以讓作家取材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做為一幅濃縮後的圖畫背景、輪廓,然後在留白的畫面部分補上作者自身的聯想、夢想,以構成畫的主題,無怪乎歷史小說會被視為作者自己

的另一個分身了。以井上靖作品中最受質疑的歷史小說『蒼五狼』為例,它雖是參考『元朝秘史』等史料後擴充而成的小說,但由於資料的不夠完善,自然留給作者極大的揣測空間,作品中各個主角的言行舉止全部由作者井上靖構思撰寫,甚至放入自己的想法、意圖,也是無可厚非。因此,當此篇文章中出現「自己」「他」等表身分的字眼時,往往令人分不清究竟真的是在描寫主角,或是在描寫已化為作中人物的作者井上靖。另外,井上靖的歷史小說中經常會對主角的感覺、意識特別加以描述,也是因為井上靖將自己化身為小說主角的緣故。井上靖運用了個人的人生體驗,使自己和主角融為一體,對於角色的描述,其實是自己的生活體驗以及人生觀的投影。井上靖巧妙地隱

身於角色的心裡當中,且合理地呈現角色的反應,為的只是要吐露自我內心真正的情感。換言之,井上靖與小說中主角的交流,也可視為井上文學中的一種特殊美學意識。 在井上靖以中國為背景的歷史小說中,經常出現這種大自然的酷威與人類命運的對照,藉由兩者之間明顯的對照,強調出大自然的沈著、人類生命的限度等等。例如,井上靖的作品『楼蘭』的中心思想,就是在表現這種大自然不可侵犯的力量,真正創造樓蘭歷史的是時間的洪流與自然的力量。而根據中國最早的地理書『水經注』撰寫的短篇歷史小說『洪水』,同樣是以大自然酷威與人類命運為主題,井上靖取材古書中有關後漢時期索勵在沙漠中與水爭戰並獲勝利的記錄,發

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創作出索勵因亞夏族女人而遭洪水吞食的故事結局。索勵最後的命運雖然是井上靖的憑空想像,但從中卻可隱約看出作者的寓意反覆無常的宿命,更說明了人類命運與大自然之間的相關性。沙漠中殘存的廢城,彷彿在訴說著大自然與人類共同擁有過的歲月,只是昔日人類的肉體已失去了生命,大自然卻始終見證著人世朝代的變換。井上靖的中國歷史小說當中,大自的然酷威和人類的命運之對照,不僅表現出今昔的推移、自然的變化與人生的真相,亦形成其作品中另一種特殊的美學意識。 四、結論 對於中國的歷史井上靖始終抱持極濃厚的興緻,尤其對於邊疆遊牧民族更有獨到研究,若干以此為

題材的小說亦頗受史學家們所重視。其創作源頭可溯至高校時期,對於西域旅遊雜記的偏好,且興味持續不衰,以中國古西域為背景的一系列歷史小說即井上靖自稱之史實小說,更促使其深入對西域所懷夢想之核心。因此,就某種意義而言,其歷史小說之完成未嘗不是一種自我夢想的實現。從〈獵槍〉、〈鬥牛〉以來,井上靖一貫地在故事中表現熱情、執念、愛與恨、虛無。〈明日客〉、〈冰壁〉、〈海峽〉、〈憂愁平野〉則是一系列的戀愛小說;但讀到以中國西域為背景的〈天平之薨〉、〈樓蘭〉、〈敦煌〉、〈蒼狼〉等,井上靖用簡潔文體鳥瞰悠久民族間宿命問題的作品時,或許欠缺了一份榮辱與共的切身感受,卻令人不禁為作者那股幼年的憧憬產生共鳴。

從井上靖的歷史小說中,自然可以讀出其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但是另一方面,同時也能感受到其對存在於史實當中的「 大自然」的尊重。井上靖的作品不同於東洋文學的傳統,而首重虛構,顯現出與森鷗外、幸田露伴等文壇大家的共通之處外,更擁有史學家樂於與古人秉燭夜談的精神。例如,〈永泰公主的首飾〉、〈狼災記〉、〈漆胡樽〉、〈崑崙之玉〉、〈樓蘭〉等作品,並不特別強調人與人之間複雜的心理關係,其中有的只是大自然的酷威,以及隨著風沙時而出現、時而又消失無蹤的各民族之間的鬥爭,無情的下場,以及迅速無常的興亡,但字裡行間所飄漾出那種淒美的思古幽情,依然深深撼動讀者的心弦。

其次要提到,井上靖的歷史小說受「無常觀」的影響很深,讀每一部以西域為背景的作品,都會有一致的感覺;人生就像一場戰鬥,為了一個目標,迸發出青春的火花,但轉眼間,絢爛歸於平淡,一切回到靜寂;這就是歷史的潮流,「孤獨」與「虛無感」因此構成井上靖作品的雙重主題。在井上靖苦心經營之下,其作品不僅具備敏銳的時代感,同時懷有美學的特異性,所以能醞釀成層次較高的大眾文學性,和一般的推理作品或流行小說,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更直接的說法是,井上文學恰似藝術家的精緻創作,完全憑藉其巧妙手腕雕琢而成。其作品令人讀來不覺辛苦,筆調清新明快,架構確實,色彩不顯豔膩,在精要處保持一定風格,在大眾性和藝術性的融合上,可謂成功

。因此,僅管有學者曾對其作品提出批評,但文學的欣賞終究是依個人主觀,對於井上靖先生的文學創作,何妨換一種角度欣賞,或許會有不同的體驗。 註 釋 註一:長谷川泉『近代歷史小說入門』 (綵楓社 1991年) 註二:彭瑞金『文學評論百問』 (台北∙聯經 1998年) 註三:井上靖「人生及杴創戶卞導太中凶手及」 (收錄在井上靖『幼 五ざ及仇午‧青春放浪』 東京‧新潮社 1987年6月 第23刷 P.219) 註四:井上靖「自然午及奔放卅生

活」 (收錄在井上靖『幼五ざ及仇 午‧青春放浪』 同註三 P.236) 註五:井上靖「青春放浪」 (收錄在井上靖『幼五ざ及仇午‧青春 放浪』 同註三 P.200) 註六:井上靖『歹互文喀及軌跡』 (中央公論社 1977年) P.29 註七:同註五 P.205 註八:福田宏年『幼五ざ及仇午‧青春放浪』解說 1976年 (收錄在井上靖『幼五ざ及仇午‧青春放浪』 東京‧新潮社 1

987年6月 第23刷 P.212) 註九:尾崎秀樹「歷史及抒情」 (載於井上靖等著『歷史‧文喀‧ 人生─井上靖對談集』 牡羊社 1982年 P.126) 註十:林水福「井上靖的歷史小說─以《蒼狼》論戰為主」 (載於 『歷史』月刊 1997年11月號 P.122-P.127) 註十一:曾根博義「『蒼五狼』論爭毛戶什勾化─井上靖及歷史小說午 大岡昇平及歷史小說論」 (載於『文喀界』1974年6月號

P.234) 註十二:同註十一 P.238 註十三:曾根博義「井上靖卞云仃月《歷史》」 (收錄在高橋英夫 等著『群像 日本及作家20 井上靖』 小學館 1991年 P.183-P.184) 註十四:同註六 P.63 註十五:井上靖「直言卞答尹月─篠田一士氏」 1960年1月 (收錄在井上靖巨汁本奶全集 第五卷 東京‧學習社 1983年 第1刷 P.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