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工程手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社交工程手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羅正漢寫的 生活資安五四三!:從生活周遭看風險與資訊安全(iT邦幫忙鐵人賽系列書)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從人性的弱點談社交工程的資安議題也說明:由於人性的因素可說是資安防護措施中最. Page 2. 2. 弱的一環,社交工程即是利用人性容易受騙上當的弱點,破解人性的防火牆,可說是近. 幾年來駭客最常用的攻擊手法。社交 ...

國防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傅振華、張敦仁所指導 項德慧的 探究社交工程手法之研究-以惡意網頁為例 (2020),提出社交工程手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社交工程、釣魚郵件、惡意網頁。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商船學系 張啓隱所指導 蘇晉弘的 我國船員對於駭客攻擊及船舶通訊軟體詐騙之預防性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資訊安全、封閉式網路架構、模糊重要/表現程度分析法、駭客攻擊、船員的重點而找出了 社交工程手法的解答。

最後網站10. 郵件「社交工程」防護則補充:「社交工程」英文稱之為Social Engineering,是利用人性的弱點,如好奇、恐懼、貪心、情色、信任、不在意等,設計各式各樣的詐騙手法。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社交工程手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生活資安五四三!:從生活周遭看風險與資訊安全(iT邦幫忙鐵人賽系列書)

為了解決社交工程手法的問題,作者羅正漢 這樣論述:

[學校沒教過的資安課?]     這個時代大家都在談行車用路安全、公共衛生安全、食品安全,那麼資訊安全呢?   ●風險觀念人人都有,認識資安風險讓你生活少掉許多麻煩   ●這是一本大多數人都可閱讀的資安書籍   ●資安沒你想像中的難懂     本書內容改編自第11屆iT邦幫忙鐵人賽,Security組優選系列文章──《生活資安五四三!從生活周遭看風險與資訊安全》──是第一本從生活面向來談資安的書籍,目的就是希望讓一般人都能了解資安的那些事。     可別以為資安是資訊人員才需要懂,認識資安,就跟認識行車用路安全一樣,人人都有去瞭解的必要,而現實生活與虛擬網路世界的背後,都有基本的資安觀念需

要認識。面對資安,雖然每個人的程度、經驗與理解不同,但大家要知道的是「所有事都有風險,程度大小而已」,認識資安帶來的風險與背後的關鍵,是現代人需具備的必要本領。     ■降低「門檻」:為何一般人容易對資安感到熟悉又陌生?那是因為普遍資安書籍都是給專業從業人員閱讀,但資安其實跟大家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關,大家也都常在新聞報導看到這些資訊。     ■角度「多元」:從現實生活場景的ATM操作、實體店家信用卡支付,到手機、電腦使用與上網,以及新聞事件,從多個角度讓大家認識到各方面的資安與風險,同時還從電影、影集、小說、網紅與Podcast等途徑切入,讓大家都可以藉由自己熟悉的興趣或管道來接觸資安。

     ■「一次」掌握:資安領域面向相當廣,但這些給一般人的資安資訊往往散在各處,本書從多個面向與角度切入,讓你一次就能得到不同收穫。     ■對資安風險先要有「認識」:去ATM領錢,知道要保護提款卡與密碼,你就已經有資安意識,那麼你知道什麼是弱密碼嗎?為何不要在多個雲端帳戶使用相同的帳密?你真的有妥善的備份觀念嗎?手機的安全更新也有年限你知道嗎?     ■認識資安風險目的是為了「自保」:當企業也都在扭轉資安思維,並且開始重視資安,但你要知道,整個環境並不會一下就改變,因此資安就成為現代個人必須掌握的技能。

社交工程手法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在網路世界中,電子郵件詐騙信件到處流竄,幾乎所有人都曾。一般而言,以固定內容向不特定對象大量發送的詐騙信屬於垃圾信,垃圾郵件過濾系統有機會排除,但如果詐騙信件採用社交工程手法,依照攻擊對象的工作或社交環境虛構內容,往往能閃躲過濾系統的捕捉。惡意信件一旦抵達使用者信箱,就只能仰賴用戶的警覺,避免受害。

探究社交工程手法之研究-以惡意網頁為例

為了解決社交工程手法的問題,作者項德慧 這樣論述:

根據趨勢科技的研究,有91%的APT攻擊利用電子郵件作為開始的進入點,攻擊者藉由偽冒機關網站登入頁面,竊取電子郵件帳密,進而訪問內部郵箱,獲得重要文件。本研究綜整各國社交工程的手法,做為後續實作的參考。本研究以「模擬實作」方式,使用社交工程手段獲得受測者名單,依所得人員的身份設定不同的信件主題「資訊」、「娛樂」、「節慶」三類,對受測者寄送社交工程郵件,得出實作數據,並對數據就三個面向進行分析與探討「郵件主旨內容」、「電子郵件與即時通訊軟體的比較」、「受測者裝置」,資訊類型的開信率最高為36.8%,以即時通訊軟體開信率32.7%高於電子郵件4.2%,而使用行動裝置開啟惡意網頁者為多有63%。依

實作結果提出4項應因對策,期能降低惡意網頁造成資安洩密的風險,防範有心人士進行社交工程攻擊。

我國船員對於駭客攻擊及船舶通訊軟體詐騙之預防性研究

為了解決社交工程手法的問題,作者蘇晉弘 這樣論述:

近年來資通訊科技環境發展迅速,有關駭客透過資訊安全漏洞進行犯罪的事件時有所聞。綜觀目前時事資訊所發生資安事件,不論是個人資料及財物損失,民營國營企業機密資料洩漏、癱瘓攻擊,或對於政府單位進行目標是攻擊達告宣傳與威脅,造成的損失難以估計不容忽略。船上的網路架構跟金融業一樣,大多係採用單向封閉式網路架構,但是銀行畢竟在陸地上,一但發現有任何的問題都可以及時進行改善,然而船舶航行於海上航行需一定時程,如果中間出現問題是否有辦法立即判斷及處理?近幾年也發生過多起航運界遭駭客入侵事件,甚至海盜現今也會透過入侵地理資訊系統來更改定位誤差值,導致船舶在航行時偏離航道,往海盜聚集的地方航行。因此在資訊飛梭時

代下,找出對於會影響船舶產業遭受駭客攻擊及社交工程詐騙的弱點,同時進行預防性措施和建立有效的資訊防護網實為一項值得正視且急需探討的議題。雖然新聞媒體以及資訊安全課程時常宣導如何防範,但是這些措施僅僅都是針對事情發生後所採取的預防行為。所以本研究擬針對船員對於駭客攻擊及通訊軟體詐騙進行預防性研究,希冀能找出船員在使用網路、通訊設備及隨身碟的操作習慣,從而建置出預防遭受駭客攻擊及通訊軟體詐騙措施。本研究參酌關於資訊安全相關文獻以及與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進行訪談,針對船員在使用網路、通訊設備及隨身碟的操作習慣進行討論,以船員可能會遭受駭客攻擊及通訊軟體詐騙的部份作為研究標的,接著以免費WiFi安全疑慮、

電子郵件安全疑慮、通訊軟體安全疑慮和隨身碟安全疑慮等四種評估因素作為預防手段,後續透過模糊重視程度與影響程度進行數據分析,希冀可以找出船員在使用網路、通訊設備及隨身碟的操作習慣,從而建置出預防遭受駭客攻擊及通訊軟體詐騙措施。根據分析結果顯示,船員在使用免費WiFi以及隨身碟時比較容易產生安全疑慮,後續本研究也針對這兩個方向提出預防遭受駭客攻擊及詐騙措施,希冀分析結果可供航運業以及船東作為參考,對於未來在可以建置有效的預防性措施和資訊防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