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創eps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矽創eps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瑞姆.夏藍,潔莉.韋利根寫的 打造100倍全球大市場:數位企業和傳統企業數位轉型必備的六大新競爭優勢 和陳平,廖明義(主編)的 高分子合成材料學(第三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母以子貴?矽創小金雞獲利爆發,單月飆漲50% 的祕密也說明:8 月15 日季報公告隔天,兩家公司用上半年EPS 計算的本益比,推動矽創獲利成長的子公司昇佳,本益比竟低於母公司矽創。(Source:股市小P)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真文化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世新大學 財務金融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廖鴻圖所指導 彭梅芳的 企業反併購策略之個案研究 (2022),提出矽創eps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敵意併購、反併購策略、個案研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 吳豐祥所指導 李雯琪的 半導體晶圓代工廠商與封測廠商競合關係之探討─以台積電與日月光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半導體產業、競合關係、垂直整合、互動、晶圓代工產業、封測產業的重點而找出了 矽創eps的解答。

最後網站8016矽創- 個股概況- 個股資訊 - PChome Online 股市則補充:矽創 (8016)個股即時資訊- 成交價: 276.00, 漲跌: -5.00. ... 近1季每股盈餘(EPS) 15.69 元 .近4季每股盈餘(EPS)合計39.28 元 .今年累計每股盈餘(EPS) 35.24 元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矽創eps,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打造100倍全球大市場:數位企業和傳統企業數位轉型必備的六大新競爭優勢

為了解決矽創eps的問題,作者瑞姆.夏藍,潔莉.韋利根 這樣論述:

★★★美國同步上市,《執行力》管理大師瑞姆.夏藍最新力作★★★ ◎數位企業、尤其傳統企業數位化轉型必讀的創新和領導指引!     數位化企業,放眼的不再只是特定區域的市場,而是10倍、100倍,甚至1000倍的全球大市場!     Amazon、Netflix、Uber、阿里巴巴等數位企業,在數據及演算法當道的網路時代,以極驚人的幅度快速成長,累積大量的資金,且不斷研發更多能夠滿足每一個不同消費者的服務模式。這些企業是如何做到快速成長、提升市占率呢?     和其他研究單一數位企業的著作不同,管理大師瑞姆.夏藍以其多年對傳統和數位企業的分析和研究,在書中整理各家

數位巨擘營運和創新的實際案例,從宏觀的角度歸納出他們之所以超級成功的六大新競爭優勢。無論是新創的數位公司,或是正在數位轉型的傳統企業,這些競爭優勢都是可以依循且自我檢視的重要方向。     面對全球數位企業的競爭,台灣許多傳統產業也開始進行數位轉型,這本書就是最好的指引。     數位企業打造100倍全球大市場的六大新競爭優勢:   一、個人化的消費者全程經驗是大幅成長的關鍵   二、演算法與資料是必備武器   三、未來不再是公司對公司、而是公司生態系統之間的競爭   四、賺錢的目的是創造大量現金,不是追求每股獲利,也要遵守報酬遞增的新法則   五、企業同仁、

文化以及新的工作設計,都要創新為顧客量身訂   六、領導者不斷學習、想像、突破障礙,創造公司必須應對的其他改變   業界菁英專文推薦     黃齊元 藍濤亞洲總裁/東海大學智慧轉型中心執行長   呂學錦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榮譽教授/前中華電信董事長   詹婷怡 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副理事長/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前主任委員   各界好評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列)     Jenny Wang JC財經觀點版主   Mr.Market市場先生 財經作家   矽谷阿雅 矽谷創業家/前臉書產品經理   黃于純 104人力銀行總經理   愛瑞克 知識交流

平台TMBA共同創辦人   楊榮輝 台灣大車隊總經理   齊立文 《經理人月刊》總編輯   蘇書平 為你而讀/人資商學院執行長   國內、外各產業界菁英好評     美國管理大師瑞姆.夏藍的新著《打造100倍全球大市場》來得正是時候,對於被外界力量逼得迫切需要轉型、卻不知從何開始的台灣企業家來說,可說是最佳的入門指南。——黃齊元 藍濤亞洲總裁/東海大學智慧轉型中心執行長     作者經驗豐富,文筆流暢,本書《打造100倍全球大市場》可讀性甚高。此外,為了突顯生態系統的重要性,作者刻意把規則三寫成「公司不會競爭,公司的生態系統才會。」……越龐大的生態系統、越多資

料的蒐集和運算,就越有可能在眾多系統中脫穎而出。而這也是台灣各企業未來必須發展的方向,方有可能建立起強大的競爭團隊。——呂學錦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榮譽教授/前中華電信董事長     新時代的重新定義與翻轉,是完全徹底迥異於傳統世界的產業發展邏輯,即時瞬間來襲力道強勁,且發生在政治、經濟、社會各個層面,有人認為充滿挑戰,有人認為充滿機會,以台灣過去的產業結構與屬性,值此邁向數位轉型的時刻,本書《打造100倍全球大市場》的觀點相當值得參考與省思。——詹婷怡 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副理事長/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前主任委員     數位時代的企業,在財務與競爭力上評估與傳統產業十分不同。例

如「網絡效應護城河」,指的就是用戶越多、企業競爭力就越強,是傳統產業不具備的競爭優勢。高成長企業有時很難用傳統每股盈餘EPS去評估它的成長,用每股營業現金流變動與用戶數、留存率、客戶終身價值,則會是更好的參考指標。本書《打造100倍全球大市場》帶你從商業角度去理解數位時代新企業的思維與運作模式。——Mr.Market市場先生 財經作家     閱讀,總能改變世界,增強人的心志。好書,更是!——黃于純 104人力銀行總經理     當前企業處於平台間的競爭,未來則是重構遊戲規則的競爭。驚艷於此書,是幫助我們洞察出未來競爭規則的好書!——愛瑞克 知識交流平台TMBA共同創辦人

    數化時代來臨!卓越的領導者能夠掌握數據、洞悉趨勢,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精準定位,並順應情勢來調整策略,帶領企業邁向贏家之路。——Jenny Wang JC財經觀點版主     《打造100倍全球大市場》是談趨勢、談未來需要的人才、做事方式的好書。如何領導?如何組織架構?在數位巨變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創造影響力的觀點激盪。——矽谷阿雅 矽谷創業家/前臉書產品經理     不論數位原生企業,或正在數位轉型的企業,還是握有傳統競爭優勢(品牌、聲譽、專利)的企業,都可透過本書自我檢視。——楊榮輝 台灣大車隊總經理     這本書《打造100倍全球大市場》是大師寫給這個時

代的另一本力作!再一次,瑞姆•夏藍以重新構思的競爭優勢翻轉了傳統的競爭規則。尤其是,他強調在新的數位時代中,個體消費者經驗正是企業分出勝負的關鍵。要在業界不斷創新和保持優勢,書中許多活生生的案例,讓企業領導人作為借鏡。——Fred Hassan Caret Group首席/Schering-Plough and Pharmacia前執行長     這本書《打造100倍全球大市場》重新定義了數位時代的競爭優勢。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日,夏藍整理出新的黃金法則。他經常和成功企業的領導人交談,他從中所得到的洞察力是你在其他地方所找不到的。——Douglas L. Peterson S&

P Global首席和執行長     夏藍為企業領導人和各階主管提供了極具洞見和實用的指引。在他一生鑽研致勝策略的最高峰,這本書充滿了各種解決問題的建議。這本書《打造100倍全球大市場》必讀。——Bruce D. Broussard Humana Inc. 首席和執行長     《打造100倍全球大市場》不只是教你有價值的數位化思考,還告訴你如何組織及領導,才會邁向成功。瑞姆,一如既往謝謝你!——David M. Cote Honeywell前總裁和執行長/Winning Now, Winning Later作者     我們先投資的公司,幾乎都是能夠吸引優秀人才、高生

產效率,及懂得降低成本的公司。市場的力量迫使我們更有適應力、更專注在消費者,並且要不斷創新。夏藍的《打造100倍全球大市場》就像一支手套協助我們調整適應這個新的世界,我們也發送這本書給我們的高階主管。——Jorge Paulo Lemann 3G Capital共同創辦人     在科技改革中脫穎而出的其實和科技無關,就像這本所證明的。關於數位時代徹底更新的競爭規則,身為商業策略大師,夏藍已經完成了一本不可或缺的著作。——Geoff Colvin Talent Is Overrated銷暢書作者/《財星》主編     夏藍長年提供企業主管強而有力又不失務實的建議,指點在眾聲喧嘩

的商業環境脫穎而出的祕訣。作為顧問,他的成就無人能及。——Ivan G. Seidenberg Verizon前董事長兼執行長     瑞姆.夏藍是當今世上最具影響力的顧問。——《財星》      

矽創eps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主持人:阮慕驊
主題:從11月營收,看台股在瘋漲什麼?
節目時間:週一 4:00pm
本集播出日期:2020.12.14


👔 潤泰Corpo線上訂製襯衫 http://www.fashioncookie.com.tw/corpo
《用平實的價格,享受專屬質感》歡迎個人/團體訂製


#阮慕驊 #聽阮大哥的

【財經一路發】專屬Podcast:https://www.himalaya.com/98money168


-----
訂閱【豐富】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豐富
按讚【豐富】FB:https://www.facebook.com/RicherChannel

企業反併購策略之個案研究

為了解決矽創eps的問題,作者彭梅芳 這樣論述:

企業為追求高成長或突破瓶頸,常使用併購方式來減少學習時間及降低學習成本,並藉由併購綜效,增加企業核心競爭能力,以創造主併公司最大的股東價值。併購的成功關鍵在於雙方理念是否契合,故產生合意併購與非合意併購。而非合意併購通常是指主併公司不顧被併公司的意願,而採取非協商手段,強行併購目標公司,或者主併公司事先並不與被併公司進行協商,而突然直接在股票市場進行公開收購行動。大聯大於2019年11月12日下午宣布,以每股45.8元公開收購文曄普通股份5%到30%,溢價率約為26.9%,沒料到文曄積極以反併購策略抵制。本研究採用質化個案研究法,發現反併購策略成功的關鍵是文曄在認定屬於敵意併購後,即積極採取

規畫詳細的抵制行動,扭轉態勢,反守為攻,而暫時穩住控制權,化解危機。本研究的成果,可供被併公司面臨敵意併購時的實務參考,以及學術研究的具體價值。

高分子合成材料學(第三版)

為了解決矽創eps的問題,作者陳平,廖明義(主編) 這樣論述:

《高分子合成材料學》分為上、下兩篇。主要介紹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熱固性與熱塑性高分子合成材料。 上篇熱固性高分子合成材料主要介紹酚醛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環氧樹脂、聚氨酯樹脂、雙馬來醯亞胺樹脂、聚醯亞胺樹脂、氰酸酯樹脂、有機矽樹脂等熱固性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合成工藝原理、製造工藝、改性原則、結構與性能關係、成型加工及其應用。力求取材新穎,論述深入淺出,理論聯繫實際,提供很強的實用價值。 下篇熱塑性高分子合成材料系統地介紹了五大通用樹脂,即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和ABS樹脂,以及通用工程塑料聚醯胺、聚碳酸酯、PET和PBT。詳細介紹了這些合成樹脂的合成原理、生產工藝、結構與性能關係以及

加工與應用。所涉及的樹脂品種皆為已經工業化生產的品種,內容條理清晰,注重反應原理、結構與性能之間的理論關係,並以成熟、完備的生產技術為依據,適當地介紹了一些有工業化前景的相關內容。 本書可滿足高等工科學校高分子材料專業本科生和相關工程技術人員的學習、工作需要。 緒論1 0.1高分子合成材料的發展簡史1 0.2國內外發展現狀2 0.3高分子的定義、分類、特點、命名5 0.3.1定義5 0.3.2分類5 0.3.3特點6 0.3.4命名8 上篇熱固性高分子合成材料 第1章酚醛樹脂10 1.1酚醛樹脂的原材料11 1.1.1酚類11 1.1.2醛類12 1.2酚醛樹脂的生成反

應和結構13 1.2.1熱塑性酚醛樹脂的生成反應和分子結構13 1.2.2熱固性酚醛樹脂的生成反應和分子結構15 1.3酚醛樹脂的製造工藝18 1.3.1熱固性酚醛樹脂的製造工藝18 1.3.2熱塑性酚醛樹脂的製造工藝19 1.3.3影響酚醛反應的因素20 1.4酚醛樹脂的固化22 1.4.1熱固性酚醛樹脂的固化反應22 1.4.2熱塑性酚醛樹脂的固化反應26 1.5酚醛樹脂的基本性能28 1.5.1酚醛樹脂的熱性能及燒蝕性能28 1.5.2酚醛樹脂的阻燃性能和發煙性能29 1.5.3酚醛樹脂的耐輻射性31 1.6其他酚醛樹脂31 1.6.1間苯二酚樹脂31 1.6.2苯酚糠醛樹脂32 1.6

.3純油溶性酚醛樹脂33 1.7改性的酚醛樹脂33 1.7.1苯胺改性的酚醛樹脂33 1.7.2二甲苯樹脂改性的酚醛樹脂34 1.7.3苯酚改性的二苯醚樹脂35 1.7.4聚乙烯醇縮丁醛改性的酚醛樹脂36 1.7.5植物油改性的酚醛樹脂36 1.7.6耐熱的酚醛樹脂37 1.8酚醛樹脂的應用37 1.8.1酚醛模塑膠39 1.8.2酚醛樹脂層壓塑膠40 1.9酚醛樹脂的研究新進展41 1.9.1樹脂41 1.9.2複合材料及其加工工藝43 第2章不飽和聚酯樹脂45 2.1不飽和聚酯樹脂基體、原材料46 2.1.1不飽和二元酸及酸酐46 2.1.2飽和二元酸及酸酐47 2.1.3二元醇49 2.

1.4交聯單體50 2.1.5引發劑52 2.1.6阻聚劑56 2.2不飽和聚酯樹脂複合物的組成及其固化57 2.2.1不飽和聚酯樹脂複合物的組成57 2.2.2不飽和聚酯樹脂複合物的固化反應58 2.2.3有機引發劑60 2.2.4熱分解引發60 2.2.5化學分解引發61 2.2.6光引發61 2.2.7阻聚與緩聚61 2.3不飽和聚酯樹脂的老化與防老化62 2.3.1紫外線的作用62 2.3.2空氣中氧和臭氧的作用63 2.3.3水解降解作用63 2.4不飽和聚酯樹脂的性能與應用63 2.4.1層壓塑膠與模壓塑膠63 2.4.2片狀模塑膠、團狀模塑膠64 2.4.3人造大理石和人造瑪瑙6

4 2.4.4雲母帶膠黏劑65 2.4.5油改性不飽和聚酯漆65 2.4.6無溶劑漆66 第3章環氧樹脂67 3.1環氧樹脂的合成、製造、品質指標67 3.1.1雙酚A型環氧樹脂的合成製造67 3.1.2脂環族環氧樹脂的合成70 3.1.3環氧樹脂的品質指標71 3.2環氧樹脂的基本性能72 3.2.1雙酚A型環氧樹脂72 3.2.2雙酚F型環氧樹脂73 3.2.3雙酚S型環氧樹脂74 3.2.4氫化雙酚A型環氧樹脂74 3.2.5線型酚醛型環氧樹脂74 3.2.6多官能基縮水甘油醚樹脂75 3.2.7多官能基縮水甘油胺樹脂75 3.2.8具有特殊機能的鹵化環氧樹脂76 3.3環氧樹脂的固化反

應、固化劑和促進劑78 3.3.1環氧化物的反應性78 3.3.2含羥基化合物的固化反應79 3.3.3胺類的固化反應和固化劑80 3.3.4有機羧酸的固化反應88 3.3.5酸酐的固化反應89 3.3.6酸酐類固化劑93 3.3.7合成樹酯類固化劑97 3.3.8環氧樹脂固化反應用促進劑99 3.4環氧樹脂用輔助材料及其改性101 3.4.1稀釋劑101 3.4.2增韌劑103 3.4.3填料105 3.4.4阻燃劑105 3.4.5纖維增強材料108 3.5環氧樹脂的應用112 3.5.1環氧樹脂塗料113 3.5.2環氧樹脂膠黏劑116 3.5.3環氧樹脂成型材料119 3.5.4纖維增

強塑膠和複合材料121 3.5.5環氧樹脂的反應注射成型123 第4章聚氨酯樹脂126 4.1聚氨酯的基本原材料127 4.1.1多元異氰酸酯127 4.1.2多羥基化合物和聚合物128 4.1.3助劑129 4.2聚氨酯的合成原理136 4.2.1異氰酸酯的化學反應136 4.2.2聚氨酯的生成反應138 4.3聚氨酯的製造工藝138 4.3.1熔融法139 4.3.2溶液法139 4.4聚氨酯的應用139 4.4.1聚氨酯泡沫塑料139 4.4.2聚氨酯彈性體141 4.4.3聚氨酯塗料144 4.4.4聚氨酯膠黏劑146 4.4.5聚氨酯密封膠147 第5章雙馬來醯亞胺樹脂149 5.1

雙馬來醯亞胺的合成原理149 5.2雙馬來醯亞胺的性能151 5.2.1熔點151 5.2.2溶解性能151 5.2.3反應性能151 5.2.4耐熱性能152 5.2.5力學性能152 5.2.6BMI固化物的熱穩定性152 5.3雙馬來醯亞胺樹脂的改性153 5.3.1與鏈烯基化合物的共聚改性153 5.3.2二元胺改性BMI157 5.3.3熱塑性樹脂改性BMI159 5.3.4環氧改性BMI164 5.3.5氰酸酯改性BMI164 5.3.6降低後處理溫度工藝改性165 5.4新型雙馬來醯亞胺的合成165 5.4.1鏈延長型BMI165 5.4.2取代型BMI171 5.4.3稠環型B

MI171 5.4.4噻吩型BMI171 5.4.5含特殊元素BMI172 5.4.6樹脂傳遞模塑用BMI樹脂172 5.4.7線型酚醛型多馬來醯亞胺樹脂173 5.5雙馬來醯亞胺樹脂的應用174 5.5.1電氣絕緣材料174 5.5.2高溫膠黏劑174 5.5.3航空航太結構-功能複合材料174 第6章聚醯亞胺樹脂177 6.1均苯型聚醯亞胺177 6.1.1用熔融縮聚法製備聚醯亞胺177 6.1.2用兩步法製備聚醯亞胺178 6.2可熔性聚醯亞胺181 6.2.16F二酐型聚醯亞胺182 6.2.2二苯醚四羧酸二酐型聚醯亞胺183 6.2.3用含亞胺環的二酐製備聚醯亞胺184 6.3加成型

聚醯亞胺184 6.3.1PMR型聚醯亞胺184 6.3.2乙炔端基型聚醯亞胺185 6.4聚醯亞胺的性能187 6.4.1聚醯亞胺的熱穩定性187 6.4.2聚醯亞胺的化學穩定性189 6.4.3聚醯亞胺的介電性能190 6.4.4聚醯亞胺的力學性能191 6.5改性聚醯亞胺191 6.5.1聚醯胺醯亞胺191 6.5.2聚酯醯亞胺193 6.5.3聚酯-醯胺-醯亞胺194 6.5.4聚苯並咪唑-醯亞胺195 6.5.5聚碸-醯亞胺195 6.6聚醯亞胺的應用196 6.6.1聚醯亞胺薄膜196 6.6.2聚醯亞胺漆199 6.6.3聚醯亞胺膠黏劑200 6.6.4高性能工程塑料200 6.

6.5聚醯亞胺纖維204 6.6.6聚醯亞胺複合材料205 第7章氰酸酯樹脂207 7.1氰酸酯樹脂單體的合成207 7.2氰酸酯樹脂的固化反應209 7.2.1氰酸酯固化反應機理209 7.2.2催化劑對固化反應的影響209 7.3氰酸酯樹脂的基本性能213 7.3.1氰酸酯樹脂的結構與性能213 7.3.2氰酸酯固化物的熱分解機理219 7.3.3氰酸酯樹脂基複合材料的性能220 7.4氰酸酯的改性223 7.4.1氰酸酯改性環氧樹脂223 7.4.2氰酸酯改性雙馬來醯亞胺樹脂228 7.4.3氰酸酯的增韌改性229 7.5氰酸酯的應用231 第8章有機矽樹脂233 8.1矽及矽鍵的化學特

性233 8.2有機矽單體的合成234 8.2.1有機鹵矽烷的合成方法235 8.2.2甲基氯矽烷的合成237 8.2.3苯基氯矽烷的合成240 8.2.4其他有機矽單體的合成242 8.3聚有機矽氧烷的生成反應242 8.3.1水解縮合242 8.3.2催化重排248 8.3.3在高溫下利用空氣中氧的作用提高分子量249 8.3.4雜官能單體縮聚製備聚有機矽氧烷250 8.4有機矽樹脂的性能250 8.4.1熱穩定性250 8.4.2聚有機矽氧烷液體及彈性體的特徵253 8.4.3電絕緣性253 8.4.4力學性能255 8.4.5耐候性256 8.4.6耐化學藥品性257 8.4.7憎水性

258 8.5有機矽樹脂的改性259 8.5.1有機矽改性醇酸樹脂259 8.5.2有機矽改性聚酯樹脂260 8.5.3有機矽改性丙烯酸樹脂260 8.5.4有機矽改性環氧樹脂260 8.5.5有機矽改性酚醛樹脂262 8.5.6矽氧烷改性聚醯亞胺樹脂262 8.6有機矽樹脂的應用264 8.6.1有機矽絕緣漆264 8.6.2有機矽膠黏劑270 8.6.3有機矽塑膠273 8.6.4微粉及梯形聚合物275 參考文獻276 下篇熱塑性高分子合成材料 第9章聚乙烯277 9.1發展簡史277 9.2低密度聚乙烯278 9.2.1反應機理278 9.2.2生產工藝278 9.2.3結構與性能27

9 9.2.4加工和應用282 9.3高密度聚乙烯283 9.3.1反應機理283 9.3.2生產工藝283 9.3.3結構與性能284 9.3.4加工和應用285 9.4線型低密度聚乙烯286 9.4.1反應機理286 9.4.2生產工藝286 9.4.3結構與性能287 9.4.4加工和應用289 9.5超高分子量聚乙烯291 9.5.1生產工藝291 9.5.2結構與性能291 9.5.3加工和應用293 9.6茂金屬聚乙烯294 9.6.1發展簡介294 9.6.2生產工藝295 9.6.3結構與性能295 9.6.4加工和應用297 9.7雙峰聚乙烯297 9.7.1生產工藝297

9.7.2結構與性能298 9.8共聚聚乙烯樹脂298 9.8.1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298 9.8.2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301 9.8.3乙烯-丙烯酸甲酯、乙烯-馬來酸酐共聚物302 9.8.4乙烯-乙烯醇共聚物303 9.9聚乙烯改性304 9.9.1化學改性304 9.9.2共混改性310 9.9.3填充改性312 參考文獻315 第10章聚丙烯317 10.1發展簡史317 10.2等規聚丙烯318 10.2.1反應機理318 10.2.2生產工藝318 10.2.3結構與性能319 10.2.4加工和應用324 10.3茂金屬聚丙烯326 10.3.1結構與性能327 10.3

.2加工與應用327 10.4無規聚丙烯328 10.4.1生產工藝328 10.4.2結構與性能328 10.5共聚聚丙烯樹脂328 10.5.1丙烯-乙烯無規共聚物329 10.5.2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329 10.6聚丙烯改性330 10.6.1化學改性330 10.6.2共混改性334 10.6.3填充改性340 10.6.4聚丙烯納米複合材料343 10.6.5透明改性346 參考文獻347 第11章聚氯乙烯349 11.1發展簡史349 11.2反應機理350 11.3生產工藝350 11.3.1懸浮聚合生產工藝350 11.3.2乳液聚合生產工藝357 11.3.3微懸浮聚合法

工藝360 11.3.4本體法生產工藝362 11.4結構和性能363 11.4.1化學結構363 11.4.2顆粒結構和形態365 11.4.3性能368 11.4.4加工和應用373 11.5共聚聚氯乙烯樹脂376 11.5.1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376 11.5.2氯乙烯/偏二氯乙烯共聚物377 11.5.3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377 11.5.4氯乙烯/馬來醯亞胺共聚物378 11.6聚氯乙烯化學改性378 11.6.1氯化聚氯乙烯378 11.6.2PVC交聯380 11.7PVC共混改性382 11.7.1增韌改性382 11.7.2耐熱改性388 11.8聚氯乙烯填充改性3

89 11.9聚氯乙烯納米複合材料389 11.10聚氯乙烯加工改性392 11.11聚氯乙烯熱塑性彈性體393 11.11.1HP-PVC393 11.11.2共混型TPVC394 11.11.3TPVC加工和應用394 參考文獻394 第12章聚苯乙烯396 12.1發展簡史396 12.2通用聚苯乙烯397 12.2.1反應機理397 12.2.2生產工藝397 12.2.3結構與性能398 12.2.4加工和應用399 12.3可發性聚苯乙烯(EPS)399 12.3.1生產原理和工藝399 12.3.2結構與性能401 12.3.3加工和應用403 12.4高抗沖聚苯乙烯(HIPS)

404 12.4.1生產工藝404 12.4.2結構與性能406 12.4.3加工和應用410 12.5間規聚苯乙烯410 12.5.1生產工藝410 12.5.2結構與性能410 12.5.3加工和應用412 12.6共聚聚苯乙烯樹脂413 12.6.1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413 12.6.2丙烯酸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414 12.6.3丙烯腈/乙烯-丙烯-二烯烴三元乙丙橡膠/苯乙烯共聚物415 12.6.4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共聚物416 12.6.5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416 12.6.6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417 12.6.7苯乙烯/馬來酸酐共聚物41

7 12.6.8苯乙烯/馬來醯亞胺共聚物418 12.6.9K樹脂419 12.7聚苯乙烯共混改性420 12.7.1PS與PPO共混420 12.7.2PS與PO共混421 12.7.3其他共混改性421 參考文獻421 第13章ABS樹脂423 13.1發展簡史423 13.2反應機理424 13.3生產工藝425 13.3.1ABS生產工藝分類425 13.3.2乳液接枝-摻混生產工藝427 13.3.3連續本體法429 13.4結構與性能431 13.4.1結構431 13.4.2增韌機理431 13.4.3性能432 13.4.4加工和應用437 13.5ABS改性438 13.5.

1化學改性438 13.5.2共混改性440 13.6ABS填充改性444 參考文獻445 第14章聚醯胺447 14.1聚醯胺6447 14.1.1發展簡史447 14.1.2反應機理448 14.1.3生產工藝449 14.2聚醯胺66451 14.2.1發展簡史451 14.2.2反應機理452 14.2.3生產工藝453 14.3結構與性能453 14.3.1結構453 14.3.2性能455 14.4加工和應用461 14.4.1加工461 14.4.2應用462 14.5聚醯胺改性463 14.5.1共聚改性463 14.5.2共混改性465 14.5.3增韌改性470 14.5.

4增強改性471 14.5.5填充改性473 14.5.6阻燃改性474 14.5.7聚醯胺納米複合材料475 14.6其他聚醯胺480 14.6.1聚醯胺1010480 14.6.2聚醯胺11483 14.6.3聚醯胺12486 14.6.4聚醯胺46489 14.6.5聚醯胺610、612490 14.6.6單體澆鑄聚醯胺6492 14.6.7透明聚醯胺493 參考文獻494 第15章聚碳酸酯496 15.1發展簡史496 15.2反應原理497 15.2.1光氣介面縮聚法497 15.2.2熔融酯交換法497 15.2.3非光氣酯交換法497 15.3生產工藝498 15.3.1光氣法工

藝498 15.3.2熔融酯交換法工藝499 15.3.3非光氣酯交換法工藝500 15.3.4其他非光氣酯交換法工藝502 15.4結構和性能503 15.4.1PC結構503 15.4.2性能503 15.5加工和應用506 15.5.1加工506 15.5.2應用506 15.6聚碳酸酯改性508 15.6.1共聚改性508 15.6.2共混改性508 參考文獻514 第16章熱塑性聚酯516 16.1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16 16.1.1發展簡史516 16.1.2反應機理518 16.1.3生產工藝518 16.1.4結構和性能521 16.1.5加工和應用524 16.1.6PE

T改性526 16.2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534 16.2.1發展簡史534 16.2.2反應機理535 16.2.3生產工藝536 16.2.4結構和性能537 16.2.5加工和應用539 16.2.6改性540 參考文獻544 高分子合成材料學這部教材自2005年出版以來,得到了高等院校高分子材料專業廣大師生和社會相關專業人員的厚愛,在此深表誠摯謝意! 2007年7月該書申報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008年2月獲得批准[見高教函2008-3號]進行重新修訂。2010年由化學工業出版社第二版出版發行以來,被國內多所高校作為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教科書和

廣大從事高分子合成樹脂材料的專業入門書。2014年5月該書又入選了遼寧省“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規劃教材。經過兩個版本的使用和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課程學時的調整,發現原書的內容偏多,學生在短期內學習與掌握這些內容比較吃力。根據出版社和讀者回饋意見,第三版進行了較大篇幅修訂和壓縮,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刪減和修改。 1.對全書內容進行了重新分類和調整,對增韌機理、增強、增容、接枝等內容分別在不同章節有針對性地集中進行介紹。相同的共混體系在不同章節有所側重。 2.刪除了與大學基礎課程相重複的反應機理的介紹。刪除了部分有關性能的表格,改為語言性描述。 3.大幅縮減了生產工藝的介紹,刪除了國內生

產廠商列表。 4.對國外公司名稱、專業術語進行了全文統一。 5.對一些文字錯誤進行了修改,插圖也進行了適當調整。 希望通過這些修訂,能夠給廣大讀者提供一本知識全面、內容簡潔豐富、資訊準確、深入淺出、圖文並茂的參考書,並能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這就是我們最大的願望。 編者 2016年6月 第一版前言 材料、資訊、能源是當代科學與技術的三大支柱。高分子材料是當今世界上十分重要的非常活躍的領域。它是材料領域中的後起之秀。自從20世紀初德國化學家H.Standinger創立高分子長鏈概念以來,通過化學家、物理學家和材料工程學家等許多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勞動,至今已經形成了一個較完整的高分子材料科

學理論知識體系。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出現與發展給材料領域帶來了重大的變革,從而形成了金屬材料、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和複合材料多元共存的格局。 高分子合成材料學是以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學和高分子成型工藝學為基礎的,研究的範圍是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與改性、高分子的結構與性能、高分子材料的製備(成型加工)及其應用的一門科學。 高分子合成材料的發現、應用及推廣,構成了人類進步與文明。從20世紀50年代迅速發展起來的合成樹脂是目前產量最高、需求量最大、應用面最廣的高分子合成材料,已經成為繼金屬、水泥、木材之後的第四種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支柱材料,已在機械、化工、交通、航空、航太、船舶等眾多國民經濟與人民生

活、國防建設與尖端技術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高分子合成樹脂種類繁多,本書比較系統地介紹了其有重要應用價值的熱固性和熱塑性合成樹脂的國內外發展歷史、合成工藝原理、製造工藝、結構與性能關係、改性原則、成型加工工藝及其應用等內容。合成樹脂在國民經濟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隨著石油化工工業的發展,合成樹脂工業也取得了飛速發展。目前的合成樹脂和塑膠製品的產量和消費量均居世界前列,成為合成樹脂和塑膠製品的生產大國與消費大國。與之相對應,社會對高分子材料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十分旺盛,為了配合高等教育對人才培養的需要,滿足學生獲取知識的願望,我們組織編寫了高分子合成材料學這本書。本書主要是為了滿足高等工科院校高

分子材料專業學生和相關工程技術人員需要編寫的教材。為此,本書在內容編寫上堅持取材新穎、理論深入淺出、理論聯繫實際、重視應用等基本原則,儘量做到既可以使讀者在較短的時間從一定的深度和廣度較為系統地掌握當今高分子合成樹脂材料的基本知識概貌,又能基本瞭解今後可能的發展方向。 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要介紹酚醛樹脂、環氧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聚氨酯樹脂、雙馬來醯亞胺樹脂等熱固性高分子合成材料,下篇主要介紹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等熱塑性高分子合成材料。全書由陳平教授統稿。上篇緒論由陳平、廖明義編寫,酚醛樹脂由黃髮榮和陳平編寫,不飽和聚酯樹脂由沈開猷和陳平編寫,環氧樹脂由陳平和唐傳林編寫,聚氨酯樹脂

由李紹雄和陳平編寫,雙馬來醯亞胺樹脂由梁國正和顧媛娟編寫,聚醯亞胺樹脂由陳平編寫,氰酸酯樹脂由包建文和陳平編寫,有機矽樹脂由羅運軍和陳平編寫;下篇由廖明義教授編寫。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研究生唐忠鵬、張宜鵬、孫明、張偉清、陸春等協助對圖表進行了整理,在本書出版的過程中,得到了大連理工大學教材出版基金資助,謹此致以深切的謝意。最後感謝所有提供文獻資料的作者和支援説明本書編寫的同仁。 由於作者水準有限,書中一些不足之處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05年1月 第二版前言 《高分子合成材料學》這部教材自2005年出版以來,得到了高等院校高分子材料專業廣大師生和社會相關專業人員的厚愛,在

此作者深表誠摯謝意! 2007年7月該書申報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008年2月獲得批准[見高教函2008-3號]進行重新修訂。近年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加之科學技術進步日新月異,知識更新很快,經幾年的使用,書中許多資訊、資料與當前情況已有不符,有些內容也顯陳舊。基於此,本書借助這次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修訂的機會,本著與時俱進的態度,對書中相關內容進行了一些修訂,主要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補充和修改。 1.更新了一些資料,資料最新截止日期基本到2007年,個別到2008年。 2.補充了一些最新技術進步的資訊,特別是中國近年來的技術進步和成果。 3.對全書

內容進行了重新分類和調整,對於增韌機理、增強、增容、納米材料、接枝等內容分別在不同章節有針對性地集中進行介紹。 4.補充了一些最新成果,刪除了一些重複敘述。 5.對一些文字錯誤進行了修改,插圖也進行了適當調整。 希望通過這些修訂,能夠給廣大讀者提供一本知識全面、內容豐富、資訊準確、深入淺出、圖文並茂的參考書,並能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這就是編者最大的願望。 感謝賈彩霞、王乾、張相一、李彬等研究生對書稿編輯整理所付出的辛勤勞動。 編者 2009年12月

半導體晶圓代工廠商與封測廠商競合關係之探討─以台積電與日月光為例

為了解決矽創eps的問題,作者李雯琪 這樣論述:

半導體產業為因應終端產品的發展趨勢不斷提升技術能力,隨著摩爾定律逐漸趨緩,晶圓製程持續微縮的困難度日漸升高,因此產業界轉往發展向上堆疊與異質整合等先進封裝技術以延續摩爾定律,先進封裝技術因此被提升到與晶圓製程微縮技術同等重要的位置,更被視為半導體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許多半導體業者包括晶圓代工廠、IDM整合元件廠等皆競相加入發展先進封裝,但是隨著晶圓代工廠跨入下游發展先進封裝,雙方一別以往傳統的上下游合作關係,進而演變為了新的競合關係。然而在過往半導體產業的相關競合研究中,大多專注在競爭對手之間的競合關係,而今日半導體晶圓代工廠商與封測廠商所形成的競合關係卻是由合作關係下衍生出之競合。此外,過

往競合文獻的研究亦大多著重在對於競合關係中參與企業間互動上的探究,而對於單一企業於目標與策略上的轉變及隨之採取的具體作為,可能會如何影響競合關係的形成甚至在日後關係中的競爭力,並沒有太多深入的研究,故為了彌補上述研究缺口,本研究以競合理論的角度出發,選擇晶圓代工與封測龍頭作為深入研究之個案對象,並透過質性研究的深度訪談和次級資料分析的方式,來探討雙方的競合關係成因、發展歷程以及產生的影響,本研究最後所得到的主要結論如下:一、半導體晶圓代工廠商與封測廠商會為了實現共同的企業目標而進入合作關係,惟企業目標會隨時間而有動態變化,導致企業產生競爭行為而進入競合關係,其中雙方的合作關係發生在產業鏈上的分

工,競爭關係則發生在下游的新技術市場中。二、半導體晶圓代工廠商與封測廠商的合作過程中,晶圓代工廠會因受到來自技術瓶頸、客戶需求以及品質控管的競爭壓力而產生競爭行為,並且會藉由提前掌握關鍵技術來增加其跨入競爭關係後的競爭力。惟雙方的技術資源特性會分別影響其各自在競合關係中的優勢。三、半導體晶圓代工廠商與封測廠商的競合關係會造成產業分工界線的模糊,惟對於新技術發展與企業營收方面,也會形成正面的影響。本論文最後也進一步闡述本研究的學術貢獻,並提出對實務上與後續研究上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