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時 說 愛你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相逢時 說 愛你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汪詠黛(黛媽咪)寫的 愛,就是慢教和等待:放心、放下,但絕不放棄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逢甲大學 中國文學系 鄭慧如所指導 廖秀春的 齊邦媛、簡媜之老年與死亡書寫 (2021),提出相逢時 說 愛你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齊邦媛、簡媜、老年、死亡、老年學。

而第二篇論文元智大學 文化產業與文化政策博士學位學程 劉宜君、劉阿榮所指導 李啟睿的 藉「創意高齡」促進文化產業之發展:以台灣老人的戲劇參與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文化產業、戲劇業者、創意高齡、高齡者、戲劇參與的重點而找出了 相逢時 說 愛你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相逢時 說 愛你,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愛,就是慢教和等待:放心、放下,但絕不放棄

為了解決相逢時 說 愛你的問題,作者汪詠黛(黛媽咪) 這樣論述:

  為什麼孩子一到青春期就完全變了樣?如何幫助孩子找到真正的興趣和性向?  要怎樣和十幾歲的孩子好好溝通說話?到了青春期再來談教養已經太遲了嗎?……  最想表達自我、面臨蛻變關卡的「青春期」孩子,  特別需要父母的耐心陪伴和用心引導。   我要求自己要放心,要放下怕孩子變壞、變差的擔憂,檢視自己有沒有「愛對了方法」。   不論多麼可愛或可惡,我都必須接受他每時每刻的樣子,才夠資格說「我愛孩子」;   也唯有「慢教」和「等待」,才不辜負老天賜給我扮演母親角色的機會。  所謂「愛孩子的原點」,就是完全無條件,愛一個獨一無二的他。 溫暖推薦   邱秀堂 老夫子漫畫總編輯  夏瑞紅 作家  張慧心 台

北市家長協會常務理事  鄧美玲 作家  盧美杏 中國時報資深主編   狂飆青春期的孩子,個個都是隨時會列出功課「逼」父母成長的小老師,每一項問題都在考驗我們的智慧和耐性。而做父母的更要盡心盡力,一刻也不能偷懶、放棄──   我們能否心平氣和接受一個想法、行為都跟我們不同的孩子,好好做他的朋友、聽他說話?   我們能否放下急躁和憂慮,耐心協助孩子找到興趣,並樂意接受、鼓勵他走自己的路?   我們能否將心比心,而不是「做了爸媽就忘了自己也曾是小孩」,只想用大人的權威掌控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向上、向善的能力,但是都需要父母和師長的幫忙,讓他們有時間和空間慢慢嘗試。   不要太心急,更不要「預約煩

惱」,回到愛的原點、堅持正向的信念,持續用對的而且是適合孩子的方法,「等待」他長大、懂事,「相信」他有能力找到生命出口、為自己負責。因為我們擺明對他有信心,孩子也不會放棄自己,他們的心會越來越柔軟,路,也會越走越順暢。   親職教育專家汪詠黛,以活潑生動的親子故事感性分享她如何陪伴「磨娘精」的兒子走過變動青春期,找到自我發展的新天地;另一方面也針對青春期的教養問題,如學習與課業、兩性與感情、親子溝通與品德教育等,提供理性懇切的建議,以幫助親子建立溫柔聯繫,讓家庭成為強有力的心靈後盾,支持每個孩子展翅飛向開闊的未來。 父母加分題   好父母不是天生就會做的,我們和孩子一樣,都需要謙虛一點、認真學

習,才會有所成長。   爸爸、媽媽,請先停下來,好好深呼吸,跟著黛媽咪想一想:   做父母的都怕孩子跌倒摔傷、吃虧受苦,但有時候非得讓他們自己去嘗試、去體驗,知道什麼叫做「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才會成長。   不必說大道理,讓孩子從「做中學」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更重要的是大人要以身作則,做對的事給他們看。   不要把情緒繃得太緊,只要「擔心」的情緒一出現,緊接著就是不自覺的嘮叨,而青少年最厭煩的就是大人「碎碎唸」。多聽他們說,再找出對策和平共處,才能夠教養得宜。   孩子脾氣特別古怪或嗆辣時,也許是有事還不願意講,或不知道如何處理情緒。此時最親密的家人,是他最「放心」可以發洩的對象,而以柔克剛,

是緩和親子關係的最佳良藥。   滿懷憂心的父母,不要怕開口「求救」,周遭有好多機會,都可以讓我們拉孩子一把!只要有心,一句讚美、一抹微笑、一個擁抱,每個大人都可以做孩子的貴人。   大人只要適時說聲「對不起」,就是最好得到人心的時機。這無關顏面或是寵縱孩子,而是我們用身教來示範誠實面對錯誤。   「愛你,但絕不寵壞你,讓你吃定父母。」在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負責任之際,該堅持的原則就要有所堅持。   所謂的「乖寶寶」往往過得並不快樂,或是不懂得適時拒絕以保護自己。我們應該幫助孩子釐清內心真正想要的,而非一味迎合別人。 作者簡介 汪詠黛(黛媽咪)   愛家人、愛朋友、愛旅遊、愛看書、愛看戲、愛音樂、

愛運動、愛吃、愛哭、愛笑。   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有向上和向善的心,只要大人不放棄他、不放棄努力陪他走過狂飆青春期,每個孩子都能找到一片屬於自己的亮麗天空。   現為專欄作家,文章散見《中國時報》、《人間福報》、《國語日報》等各大報及雜誌;現任「台北市婦女閱讀寫作協會」理事長,「台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顧問,「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寫作班召集人,「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培訓志工團講師,廣播電台節目製作人兼主講人。著有《重返異域》(柏楊策劃)《一本走天下——自助逍遙遊》(時報出版);《兩代鬥智.親子雙贏》《愛情.親情.Do Re Mi》《幸福女人的五十個學分》《親子互動魔法書》《婚姻幸福魔法書》(九歌健行

出版);《都會媽咪會唸經》(小魯出版)等。 【推薦序】她,讓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邱秀堂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夏瑞紅峰迴路轉,人生好滋味 張慧心切莫壓良為賤啊! 鄧美玲天使與魔鬼 盧美杏【前言】愛,就是慢教和等待——放心、放下,但絕不放棄 汪詠黛 第1輯╱升學壓力下,陪他找到另一扇窗【親子劇場】「老師說我是千睡爺!」──大雞慢啼,請耐心等待「我不要參加課後輔導!」──轉個彎,孩子會遇到自信心「我根本不用唸書,就可以畢業了!」──打工初體驗,領略職場人生「我對這行沒興趣!」──選擇對了,走技職體系脫胎換骨【教養有方】找對方法,幫助孩子適性發展!把讀書的責任,還給孩子搞叛逆?孩子不是故意的!教出好兒女

,我們都辦得到 第2輯╱情竇初開,和孩子談性說愛【親子劇場】「哈哈,我可以交女朋友囉!」──當孩子的戀愛軍師「如果沒有『做』,算不算男女朋友?」──教孩子尊重身體自主權「今晚,我們要『同房』!」──家有家規,以身作則【教養有方】親子共修「愛情學分」當我的孩子是同性戀……性別平等,從小做起「危險情人」閃一邊去! 第3輯╱狂飆青春,將心比心最重要【親子劇場】親子槓上了!WHO怕WHO?──以柔克剛,讓孩子在家裡卸下面具母子關係緊張,賠上夫妻感情?──放下己見,多一點體諒對孩子的問題手足無措?──不要怕求救,貴人處處有擔心孩子迷失走上不歸路?──建立良好價值觀,讓孩子肯定自己【教養有方】做個會說「

對不起」的大人放下掌控欲,承諾「愛你一輩子」!難道孩子不如狗?孝順是什麼?做給孩子看 第4輯╱父母加分題用心灌溉,做個好園丁傾聽孩子的內心話 巧妙化解手足爭寵拒絕養出「米蟲型」子女 正向管教VS.酷刑體罰家庭理財,親子一起來!適度說「NO」,就是保護自己【後記】珍惜跟著孩子成長的每一個機會 爸爸的話我的「犧牲」與感恩 比比的話走自己喜歡的路,就會幸福快樂 樂樂的話 推薦序一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夏瑞紅   讀了詠黛姐的新書,想到「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   最初以為這話是說:父母都是對的,即使不對,也是難免的暫時失誤而已;而就算真的犯了錯,父母愛護子女的初衷仍是對的。   後來當了媽,特

別注意社會上種種光怪陸離的家庭悲劇,漸漸對這話信心動搖。我發現,「愛」是深邃悠長的功課,在「愛的關係」中受傷、錯亂的人,不會因為當了父母,就突然能健康的去愛與被愛。「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只是理想、理論,現實是,天下的確有些父母實在太「不是」了!   直到近幾年,深深嚐過為人父母的酸甜苦辣,也聽了周遭許多「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看了形形色色朋友們的人生浮沉後,我對這話又有不一樣的領會。   對父母來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指的是:無論如何,你就是孩子的父母,你可以向任何公司辭職,但生了孩子,不管做父母做得好不好,即使跑遍天下,你也辭不掉父母的角色。所以,不能逃避,也毋須懷疑,沒錯,你就是!無論如何你

都是孩子的父母,這事實不會改變,你只能完全接受。然而,如何做父母是隨時能學習的,要做怎樣的父母這件事,永遠有機會改變。   對子女來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並不意味著父母都是對的、好的;而是,不管對不對、好不好,父母就是父母,子女就是子女,我們只能在完全接受父母的前提下,用心學習做對的、好的子女。   《孝經》說:「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父精母血是生身來源,一個人若否定、怨恨父母,就等於阻斷其「生命能源」,絕不可能經營出真正平順通達的人生。這樣說,並不因什麼道德理論,而是觀察許多真實人生案例後,我的一點心得。   我察覺到一個奇特的現象:從前生活困苦,一

般父母既沒錢又沒學識,但幾乎都勇於承擔子女,當父母當得理直氣壯、威風凜凜;相較下,現代父母雖有錢有學識,又擁有五花八門的父母學參考書,結果卻一個個淪為心虛迷惘的父母。從前的父母也不講什麼「愛的教育」、「和孩子當朋友」等,能提供的物質條件和教育資源又很有限,但子女對父母卻普遍甘於孝順,而且很早就有幫父母分擔家計的責任意識。   為什麼會這樣呢?   是不是現代人對「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簡單的事實,已失去單純的虔誠與信心,並且習慣性的用腦過度?   因為少了那份虔誠信心,父母流行花大錢,把陪伴孩子成長的天職拱手讓人,還稱之為先進的「教育投資」;相同的,子女也越來越理所當然,把照顧父母的責任交給所謂

「專業機構」。甚至,父母可以因「承擔不起」而拋棄子女,子女也可以因「無法負責」而拋棄父母!   在這樣的年代,我想,詠黛姐這本教養心路歷程告白,應該就是為激發大家對「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的虔誠信心而問世的吧?   在我服務中國時報的二十多年間,詠黛姐可是報社裡最知名、也是人氣最夯的「雞婆大姐頭」。她主編過市政、社會教育、家庭、旅遊……等種種新聞路線,主持過親子專欄、座談,結識三教九流、各路人物。換句話說,她當然是個見多識廣、熱情開朗,又很懂親子問題的媽咪;而且,人家還從幼稚園就立志要當媽媽呢!   這樣一號媽咪都曾被孩子磨到「悽慘落魄」,比起來,吾等「凡爸俗媽」遇到挫折挑戰,豈不是很正常嗎?幹嘛

「心虛迷惘」?天下無不是的父母,詠黛媽咪能憑「最後一招」——信心忍耐,守候孩子蛻變,終於苦盡甘來,我們一定也能!   另外,特別推薦天下所有的「磨娘精」也來讀一讀這本書。爸媽讓孩子「超不爽」的原因,可能家家不同,但千迴百轉的可憐天下父母心,其實大同小異,只差許多爸媽可能不會說、也寫不出來而已。   不敢保證本書能一次解決你的親子衝突,但肯定能提供你一個更體貼爸媽「苦情」的好機會;也預祝你因閱讀此書,將來能做一個不讓你孩子超不爽、也更有智慧的父母。 推薦序二 切莫壓良為賤啊! 鄧美玲   比比真是我們從小看到大的,還在《中國時報》編親子版時,他的照片和那驚險波折、總讓人提心吊膽的成長故事,不免就

成為版面上的一角;然而,等到媒體生態丕變,親子版停刊,我們一群老時報人皆各奔前程去了,比比的故事仍繼續進行著。幾年的消息未通,再相逢時,才發現比比已經脫胎換骨,結結實實長出他自己的樣子了!   一個孩子,能夠照自己的氣質天性長出自己的樣子,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事啊!   洞山良价禪師初出茅廬時,曾去拜見名重一方的南泉普願禪師。南泉誇獎他「雖然年輕,卻頗堪雕琢。」洞山卻答:「和尚莫壓良為賤!」   然而,現代人類社會的教育,多半是「壓良為賤」的,把一個個活活潑潑、本性俱足的孩子,硬生生的刻意雕琢成我們想要的樣子。我讀到過一本據說是外星人和地球人對話的書籍,談到地球人的教育時,外星人就說了:「孩子降生

為地球人之後,大約三歲就開始接受你們用『恐懼』給的教育。」   如果不經過深層的反省,我們大概不會承認我們真的常用「恐懼」實施「壓良為賤」的教育手段。想想看,我們總是跟孩子說:「你如果不好好學習,將來怎麼能在這個社會上生存呢?」、「你這個樣子,不怕別人笑你沒教養嗎?」、「整天吃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簡直是在糟蹋自己的身體嘛!」……   我們自己也是從小接受了恐懼的教育,而在恐懼中成長的————擔心這個、害怕那個,因此,我們努力工作,是因為恐懼失去什麼、或者得不到什麼,於是我們無法單純的享受工作帶來的快樂;碰到挫折時,更無法像遊戲中的孩子那樣使出渾身解數設法通關解密,並從解決困難的過程中享受壓力帶

來的快感。   比比在成長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的本性而出現種種「負隅頑抗」的行為,在我看來,這個孩子的生命力真是太驚人了!學校的學習無法滿足他,因為那些學習內容真的太無聊了!知識的學習往往偏重大腦的思維學習,動手動腳的身體操作學習是微乎其微的;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面臨的身心困境,學校幾乎不處理, 即使有處理,也是很片面、很粗淺的。   多年前,我在台北縣的萬里國中帶一群不愛讀書的孩子讀書,期間,我用跟他們許多人的處境非常相似的《遇見靈熊》和《出事的那一天》(都由東方出版社出版)帶班級討論。學校老師告訴我,孩子們對這兩本書的討論深度,出乎大家的意料;而我延續這些話題,利用週會時間帶一場全校的討論,

那群基測成績能考上二百分以上就算資優生的孩子們,竟熱烈投入到不肯下課。   所以,孩子若不愛學習,是我們大人的錯!   黛媽咪用淺白流暢的文筆,讓比比的成長軌跡展現在大家面前,希望大家讀到的不僅是「比比終於走出自己的路子」,還要讀到千千萬萬像比比這樣的孩子到底在「頑抗」什麼?否則,我們還會繼續陷在地球人的「成功」幻影中,用不同的教育形式「壓良為賤」,看不到孩子跟我們自己「本自俱足」的善根本性,到底可以怎樣活得更自在一點。 【前言】   愛,就是慢教和等待——放心、放下,但絕不放棄   不論孩子多麼可愛或可惡,我都必須接受他每時每刻的樣子,才夠資格說「我愛孩子」;也唯有「慢教」和「等待」,才不辜

負老天賜給我扮演母親角色的機會。   「好了,不聊了,下星期還要考試,德國老師挺嚴的,我待會兒要到圖書館K書了。妳早點睡吧,晚安!愛妳!」   比比在Skype留下這行字,就悄悄下線了。  我也關上電腦,離桌,心滿意足的摸上床。  K書。  晚安。  愛你。  呵呵,這麼簡單的幾個字,這麼溫馨的問候語,終於讓我等到了!  雖然晚了十二年,而且是遠從德國的研究生宿舍傳回來。   十二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絕對足夠讓一個小嬰兒長大到國小畢業,也足夠讓一個青春期的孩子讀完國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學四年,繼續唸到研究所二年級。   我等待長子比比的這十二年,就屬後者。慢點,千萬別以為他是一路順遂升學

的「乖乖牌」喔!他當初可是一個在國中就打算放棄學業,在校上課常趴著睡覺不聽,回家後也不肯打開書包寫功課,學業成績穩居後三名,和家人關係緊張到爆,每天渾渾噩噩過日子,只想趕快把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混畢業的「憤青」!   這個頭腦不笨卻不好好唸書的孩子,是如何「慢慢」轉變成充滿信心的找到一條自己想走的路?我們做父母的又是如何「慢慢」陪伴他走過那一段,當比比看到我寫的第一篇書稿,就忍不住眼眶泛紅的青春期?請各位讀者「慢慢」一篇篇看下去,您會「慢慢」找到答案。   青春期=叛逆期?   十二年前,比比國中一年級(七年級),正式進入「叛逆期」。喔,不對,不能說他叛逆,這個名詞太不尊重孩子的人權了,應該說是進

入最想表現自我、最有自我主張的「青春期」。是的,這個時期的孩子就是要「表現自我」,所以凡事都有「自我主張」,世界就是以「我」為中心。於是,他向全世界宣布:「我長大了!」   他也向有管教權、有監護權的大人宣戰:「離我遠一點,不要管我太多!」   但是,這樣的主張,對大部分的父母而言,不是就擺明了:「青春期=叛逆期」嗎?再開明的家長,也難免會受不了兒女的任性、不講理;修養再好的父母,也可能會因為從孩子身上受氣而動怒、發脾氣。平凡如我,當然無法例外!   我和外子親自帶大兩個活潑、聰明但個性南轅北轍的男孩:比比和樂樂。我倆「自認為」開明,也「自認為」修養還不錯,兩人都很用心做父母,也很開心享受天倫

之樂。但是,當「自認為」還算擅長親子教養的我們,碰上拗脾氣的比比青春期,親子關係開始變得緊張,連無辜的弟弟也受波及,整個家庭氣氛漸漸「山河變色」。   一向做不成「威嚴」父母的我們,和比比過招時,常常落個兵敗如山倒,甚至搞得兩個大人去看心理醫師,他卻還像沒事人一樣的吊兒郎當,讓我們挫敗到不行,唉,根本是遜斃了!   陪伴比比從「前青春期」的國小五、 六年級,兩年;到「正式青春期」的國中、高中,六年;加起來整整八年的「叛逆期」,親子大戰不下幾百回合(當然不是拳腳交加,但沒有習慣說粗話的我們,卻也不免落入言語暴力的「嗆聲」戰局),淚腺發達的我,眼淚不知掉了多少缸,還經常處於失眠狀態,真是拿這個道道

地地的磨娘精沒辦法。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功課」   幸好,每當氣極、惱極、憂極、傷心極時,就會有一個聲音在心中響起,不斷為自己催眠、打氣:   比比是我求天、拜地得來的好孩子,我很愛他,他是心地善良的菩薩之子,我一定要有耐性,慢慢教他,慢慢等他懂事、長大。我相信度過狂飆期的他,一定會發光、發亮……   是的,不論比比多麼可愛或可惡,我都必須接受他每時每刻的樣子,才夠資格說「我愛孩子」;也唯有「慢教」和「等待」,才不辜負老天賜給我扮演母親角色的機會。   說來不怕別人笑,我想扮演母親這個角色,可是在讀幼稚園大班時,就已經立下志願了。所以囉,既然做母親是「自找的」,那就鼓勵自己「歡喜做,甘願

受」吧!   在這漫長的陪伴過程中,儘管我常感無助,卻從來不敢、不願、更不准自己有「放棄」的念頭|當然不是放棄孩子,而是大人自己不可以「放棄努力」。   再加上我不擔心面子問題,不怕別人知道我搞不定孩子,不把苦惱悶在心裡,所以會勇敢示弱,向周遭親朋好友、老師與專家,請教、求援與學習;在本書中為我寫序的作家們,以及文章內提到的種種真人實事情節,都是可供讀者參考的案例,在此一併向好友們深深一鞠躬致謝。   因為有諸多貴人的支持與鼓勵,當我冷靜下來「面對」問題、「接受」孩子現在的樣子時,開始發現原來這個青春期的小惡魔同時也是天使的化身,這也才發現我們做父母的有時真是「緊張過度」,有時又太「姑息養奸」

了。   我慢慢體悟到:當下只要深呼吸、不發怒,安頓好自己的身心,用謙虛、自省的態度,將心比心的與孩子共處,智慧妙法就會油然而生,喔,原來每個孩子都是來教我做「功課」的小菩薩、小天使!   沒錯,甘為孺子牛的癡心父母,要學習的「功課」何其多啊!狂飆青春期的孩子,不論男孩、女孩,個個都是隨時會列出功課「逼」我們成長的小老師。不論他或她的情緒變化、健康狀態、生活作息、課業學習、性向發展、品德教育與價值觀等,每一項都在考驗我們的智慧和耐性。   放心、放下,絕不放棄   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的「監護人」,以及老師,您準備接招了嗎?您願意心平氣和接受一位個性、想法、行為……樣樣都跟您不一樣,或不如您

意的孩子嗎?您願意好好做他的朋友,「聽他說話」,而不是只一味要求他「聽話」嗎?   我們常說,孩子的童年只有一個,孩子的成長不能等待,青少年時期當然也不例外;其實,對於青少年父母而言,這句話的另一個面向,代表著「做父母的要盡心盡力,一刻也不能偷懶、放棄」。   但是,當我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的表現、親子關係卻還不如我們所願,該怎麼辦?   唉呀呀,說了您不要難過,黛媽咪的經驗是:真的不能「馬上」怎—麼—辦!我們只能堅持正向的信念、持續用對的而且是適合他的方法,慢慢教、靜靜等,等待孩子的荷爾蒙穩定,等待他終於了解父母的用心和傻傻的愛,等待他找到自己的方向,願意為自己的前途負責、打拚……   真的

,要相信您的孩子有向上和向善的心,只要大人不放棄他、不放棄努力陪他走過狂飆青春期,每個孩子都會找到一片屬於自己的亮麗天空。 升學壓力下,陪他找到另一扇窗「我不要參加課後輔導!」──轉個彎,孩子會遇到自信心知子莫若父母,多花一些心思去了解孩子的個性和喜好,如果他在課業上表現不佳,就不要逼他非坐在教室裡或書桌前唸書,而是接受現階段的他「就是這樣」的事實。只要順著毛摸,協助他適性發展,就容易讓孩子找回自信心。【現場實況轉播】「我不要參加課後輔導!」「上了一天課,累死了,我就是不要再坐在教室!」「要上你們自己去上!」比比接二連三的咆哮,鬧得我頭都痛了,但是老師已經下了最後通牒,明天一定得交出同意單,

該怎麼辦?其實,我和爸爸根本不贊成比比參加課後輔導,對於一個回家連書包都不肯打開寫作業的國中生來說,再多的課輔、再多的留校自習,有啥用?不過,不贊成歸不贊成,在老師一再「關切」下,我們做父母的一來也抱著「希望孩子多少唸點書」的心態;二來,說老實話,還真是沒膽子為學業成績不夠看的兒子,站出來勇敢表明:「不必浪費大家的時間啦!」所以,對於校方、老師要求的事,我向來很配合,有時明明知道不太對勁,但是,嘴裡還是勸著比比……其實,我心中老是壓不下一個自問的聲音:這是一種從小就對「權威」習慣性「屈服」的病態心理嗎?我們這一代的父母,都是這樣長大的嗎?也許是吧!自幼我雖然不是標準的「乖乖牌」,也不是考前三名

的「好學生」,但總是樂於做好分內的事,儘量表現得讓大人滿意。等到自己做了父母,很自然也成為配合度高的家長。說穿了,這裡面有很大的成分是我們擔心:如果不配合、不聽話、不從眾,孩子很有可能就會被孤立、被排擠、被貼標籤!所以我仍「習慣性」的想做個「配合度高」的家長,試著和比比溝通,希望說服這個倔強的青少年。「比比,『全班』都同意上課後輔導耶!你如果不參加,會不會變成班上的『害群之馬』?」比比很重視同學對他的觀感,我強調「全班參加」,就是希望利用同儕的力量,來使他「屈服」。「誰說的?哪有全班?已經有兩位同學不參加了。」那可不,班上的愛心媽媽昨天就告訴過我,這兩人是因為參加校外補習,所以才獲得老師特准。

我不放棄勸說的繼續努力:「你沒有去補習班,當然就應該配合全班同學,留校上輔導課囉!」「我是我,他們是他們,我為什麼要和其他人一樣?」比比的口氣雖然挺嗆的,但這小子畢竟還是和同學處得不錯,態度有點軟化,開始抓著我剛才說的話展開談判:「我可以留校,但不上輔導課。」呵呵,願意留校了,太好了!我暗自竊喜咱們的親子溝通有進展,馬上「乘勝追擊」問:「那我們明天去問老師,你可不可以改成上體育課?」「體育課?」比比眼睛一亮,這是他的最愛。「是啊,反正叫做『課後輔導』,除了輔導國、英、數等主科,說不定也可以輔導體育課喔!」比比半信半疑的看著我,語氣裡充滿了期待:「對耶,說不定可以喔!」其實,這個兩全其美的方法,

我和爸比已經悄悄在進行了。前兩天,我們聯袂到學校請教導師,還到輔導室、訓導處(現稱為學務處),拜訪了訓育組、體育組。我們請教校方,可不可以讓我們花「補習費」,請體育老師利用課後輔導的時間,在校內教比比打桌球?我們擔心比比因為強烈反彈課輔,成為老師眼中不聽話的「壞學生」,更擔心他因此蹺課,又不敢回家而流連街頭。感謝學校很開明的接受了我們的理由和要求,真的替我們情商到一位體育老師,願意擔任「桌球家教」……

相逢時 說 愛你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袁冰妍#落花時節又逢君#刘学义#落花时节又逢君#劉學義

古裝仙俠劇《落花時節又逢君》由袁冰妍 劉學義領銜主演,改編自蜀客的同名小說。

故事上甜中帶虐,講述了千年茶花小妖紅凝(袁冰妍 飾)在百年一度的花朝會上,當眾對掌管中天的中天王錦繡(劉學義 飾)示愛要成為他的神后,引來眾神嘲笑。

錦繡讓紅凝先修仙,於是紅凝潛心修行,五百年後的瑤池大會上,紅凝再問錦繡能否成為他的神后,錦繡讓其入了仙籍再說。

想做錦繡神后的女妖何止千萬,紅凝此刻終於明白,於是毅然轉身,選擇了紅塵中那段以身相許的情緣,拋棄仙道,永墮輪迴。

她再也不願修仙,她只想忘記錦繡。而錦繡卻因這千年的內疚不惜為其逆天改命,將轉世的紅凝帶回到前世,欲彌補當初的虧欠。

落花時節,兩人再次相見,相逢一笑,錦繡本欲渡紅凝成仙,最後卻被紅凝渡成了人。

整個故事雖甜虐交加,不過結局是happy ending,你們期待兩人的合作嗎?

齊邦媛、簡媜之老年與死亡書寫

為了解決相逢時 說 愛你的問題,作者廖秀春 這樣論述:

摘  要本文以齊邦媛、簡媜之老年與死亡書寫為主題,討論這兩位作家作品中的老年與死亡議題。爬梳文本集中於齊邦媛、簡媜書寫的散文,包括齊邦媛之《巨流河》、《一生中的一天:散文‧日記合輯》、《洄瀾》,簡媜之《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及其他創作。「老年」與「死亡」議題,是近年文學研究的熱點。齊邦媛、簡媜兩位作家對於真實的生命情境,直接以作品回應生老病死的現場,書寫「老年」與「死亡」切入當代社會議題。齊邦媛在戰爭顛沛流離中目睹死亡,又在典範中驗證人生價值,而投入生命書寫。簡媜從質疑、抵抗人世間對性別與生命的歧見,到超越生命藩籬而書寫生命之歌。本文探看兩人的生命歷程與文學志業,探討來自於不同世代,出生於

不同地域及成長背景的文學交會。本文解析齊邦媛、簡媜的老年與死亡書寫,比較兩人觀點之異同,扣緊兩人作品中的終極關懷,呈現生老病死的主題。試圖自齊邦媛、簡媜之老年與死亡的感悟中,建立一套書寫老人的典範,完整「老年學」中的老年文學,並討論兩人作品中的老年與死亡書寫在台灣文學的定位。關鍵詞:齊邦媛、簡媜、老年、死亡、老年學

藉「創意高齡」促進文化產業之發展:以台灣老人的戲劇參與為例

為了解決相逢時 說 愛你的問題,作者李啟睿 這樣論述:

  戲劇,是文化產業第二類別的其中一項業別。本研究探討高齡者參與戲劇如何促進戲劇業者之工作機會,藉創意高齡理論證明戲劇參與對身心健康有益,建議政府向全民傳播戲劇參與對身心健康之益處並鼓勵高齡者以觀眾、演員、學員、故事提供者、戲劇治療參與者、志工等六種身份參與戲劇,高齡者可根據個人健康狀態以及自身經濟能力選擇參加公費與自費之項目。戲劇業者投入創意高齡所獲得之研究發現,能提供文化產業其他業別業者參考。  由於高齡浪潮使老人權益更受重視、台灣銀髮商機有待開發、台灣醫界與藝術界已開始合作、文化產業從業者低薪問題尚待解決,本研究以「統整適合高齡者的戲劇商品」、「歸納和預測高齡者參與戲劇的管道」、「探討

藉高齡者戲劇參與增加戲劇業者工作機會的方法」、「提出高齡者戲劇參與相關之政策建議」為目的,以文獻分析法呈現創意高齡理論及戲劇理論,以參與觀察法探查台灣高齡者戲劇參與之實況以及台灣戲劇業者接案之現況,以深度訪談法歸納出戲劇業者如何藉高齡者戲劇參與取得更多工作機會。  研究發現:在戲劇商品方面,與高齡者相關之戲劇有戲劇課程以及戲劇節目兩種,相較於戲劇節目之觀賞式參與,戲劇課程不僅可獲得較多元角度之體驗與學習,戲劇業者也可獲得較合理之薪資待遇,故戲劇課程應被列為戲劇推廣之重點,建議政府設置戲劇課師資之條件並訂立職訓教育系統之規範,增進戲劇課程之品質和廣度,有助於戲劇課程之推廣,以利戲劇業者從戲劇課程

中取得工作機會。在戲劇參與管道方面,民眾除了可透過劇團、場館、公部門各局處、社福組織、售票系統網路參與戲劇外,政府與戲劇業者宜朝三大領域開發,一是健康促進、二是結合觀光,三是創建app,此三大領域之落實為:建立民眾創意高齡的觀念並制定創意高齡相關政策以推廣老人戲劇參、以觀光推廣老人戲劇參、以戲劇參與app推廣老人戲劇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