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電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直接電影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道明寫的 紀錄片:歷史、美學、製作、倫理(修訂三版) 和MichaelRabiger的 紀錄片創作完全手冊(第5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三民 和四川人民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郭力昕所指導 戴薇的 《一個村莊的聲音》紀錄片創作論述 (2021),提出直接電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紀錄片、環境抗爭、村民自治、基層民主、女性參政。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傳播學院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博士班 賴祥蔚所指導 陳頌的 中國大陸社會現實類紀錄片的敘事理論與創新 ——紀錄片《網紅》的思考與嘗試 (2021),提出因為有 紀錄片、敘事、創新、話語建構、傳播權的重點而找出了 直接電影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直接電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紀錄片:歷史、美學、製作、倫理(修訂三版)

為了解決直接電影的問題,作者李道明 這樣論述:

  本書為國內第一本全方位解讀紀錄片的專書,除了探索紀錄片的真實與虛構,還將帶您重新發現紀錄片的侷限與力量。   【歷史】   從19世紀的攝影術一路談到近年來的動畫紀錄片,以及因為電腦與網路科技快速發展與普及化而出現的互動式紀錄片,以豐富的圖文實例建立起紀錄片的百年史觀。   【美學】   除了介紹真實電影、直接電影等十餘種片型的獨特美學,還以跨類型紀錄片、歷史紀錄片、偽紀錄片、紀錄劇為分析對象,探索紀錄片的核心議題:真實與虛構。   【製作】   針對紀錄片創作的幾個面向做理論或概念上的討論,包括為什麼要透過紀錄片來表達意見?怎麼建構論點?如何說好一個故事?剪輯、

旁白、音樂的使用方式會產生什麼效果?觀眾與紀錄片創作者間的默契是什麼?觀眾能否讀出創作者的意圖?紀錄片是否會影響觀眾的認知與行動?   【倫理】   從實務角度來深入討論紀錄片常見的倫理議題,例如紀錄片創作者要對被攝者負起何種責任?隱私權與言論自由如何取捨?重建場面會遇到什麼倫理問題?紀錄片風格與美學如何影響倫理?什麼是攝影機凝視的倫理?受害者紀錄片、自傳式紀錄片、政府宣傳紀錄片的倫理又是什麼?   修訂三版新增全新第七章〈隨筆式紀錄片:隨筆電影、自傳體(個人)紀錄片、前衛電影〉,討論的是1960 年代之後,原本被視為是紀錄片倒退發展、自我耽溺,用來自我表達的「隨筆式電影」,但到了21 世紀

,這種紀錄片卻在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儼然是獨立紀錄片成為主流後的一種紀錄片類型。   【書末收錄】國內外人物介紹與名詞解釋 好評推薦   吳文光(中國大陸獨立紀錄片導演):   「什麼樣的一個平臺上,可以做到『紀錄片作者不僅僅只是一個槍手』,『理論者也不僅僅只是扮演員警』?這本書展開了這些話題,也推進了這些話題的思考。」   張釗維(CNEX基金會製作總監、紀錄片導演):   「從不假裝知之、也不假裝不知,到審視客體、反求諸己,再到穿透人物與事件的表面、追求更深層次的真實,在這三個層層遞進的正直意義上,我看到李老師這本書,在此時此刻出版的深切意義。」  

直接電影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特別感謝董哥在LA當地一整天陪著我們拍攝!
來到好萊塢,畫質直接電影級不囉嗦~!

--
小葵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miao11255
小葵Twitch 頻道 http://www.twitch.tv/miao11255
小葵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iao11255/

《一個村莊的聲音》紀錄片創作論述

為了解決直接電影的問題,作者戴薇 這樣論述:

目次第一章 緒論 1第一節 另外的村莊 1第二節 創作動機 5一、 契機:女人和一個便當 5二、 禮失求諸野 6三、 混沌的答案 8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第一節 環境運動與村民集體行動 10一、 環境運動 10二、 村民集體行動與村民自治 12三、 台灣基層民主與罷免制度 13四、 社會運動中的女性 15五、 台灣礦業法與國土計畫法 18第二節 相關影像參考與作者觀點 20一、 真實電影與直接電影 21二、 台灣環境議題紀錄片 22三、 作者觀點 24第三章 創作內容說明 30第一節

故事大綱 30第二節 創作背景 31第三節 紀錄空間 34第四節 主要紀錄對象 40第四章 創作思考與進程 48第一節 創作思路 48第二節 表現手法 49一、 偶然與必然 49二、 虛實之間——「看客」角色 50第三節 主要拍攝事件 51第四節 敘事架構 55第五章 創作反思與規劃 57第一節 創作反思 57一、 不在場的作為 57二、 親近中的抽離 58第二節 創作規劃 59參考文獻 60中文文獻 60網路文獻 62英文文獻 63 

紀錄片創作完全手冊(第5版)

為了解決直接電影的問題,作者MichaelRabiger 這樣論述:

想拍紀錄片?無論你是迫不及待的新手,還是有經驗的從業者,本書都能給你全方位的指導。書中系統展示了國際通行的商業紀錄片創作全流程,囊括了創作者每個階段必須具備的基礎知識、創作觀念和拍攝技術。 第五版進行了完整的修訂和內容擴增,以反映技術變革和紀錄片行業的新趨勢,並針對不同階段的讀者分為基礎篇和進階篇,基礎篇引導新手從個人生活經驗出發,形成對紀錄片的基本認識,並快速組建團隊、上手拍攝製作;進階篇則深入探討了紀錄片美學,剖析製作流程中的典型難題,並提供職業生涯建議。作者還結合多年實戰經驗,設計了大量實踐作業,將複雜的紀錄片製作過程拆解為五類動手練習專案,並附上步驟指引,讓讀者可

以在實際操作中鞏固知識和技能。    

中國大陸社會現實類紀錄片的敘事理論與創新 ——紀錄片《網紅》的思考與嘗試

為了解決直接電影的問題,作者陳頌 這樣論述:

在數位科技不斷迭代,數位媒介高度融合的當下,紀錄片敘事創新的可能性有多大,美學樣態的嬗變趨勢是什麼,敘事作為一種傳播話語,究竟建構這種話語和聲音的意義又是什麼。本論文通過深度訪談法,焦點團體法對紀錄片的敘事方法與美學流變進行深刻辯思,並運用傳播權理論對筆者個人畢業影片《網紅》以及新世紀以來中國大陸社會現實類題材的優秀影片樣本進行歸納。梳理出紀實美學、技術美學、戲劇美學三大主潮交叉纏繞的格局。研究發現,敘事是紀錄片創作獲取真實感的必由之路,導演是敘事的主導者,故事是傳播權實踐的介質和視覺敘事的基礎。活化敘事方法,打破傳統的以時間邏輯為主軸的敘事模式,建構以情感邏輯為基礎的敘事模式是敘事創新的關

鍵,這對國家、社會、個人傳播權的實現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