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視器電壓不足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監視器電壓不足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美)戈登·麥庫姆寫的 小型智能機器人製作全攻略(第5版) 和光子的 世界邊緣的真相:穿著科學外衣的生命之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杜絕電壓驟降造成的企業損失,洛克威爾提出穩定供能的妙方!也說明:... 監視器 工業控制產品 I/O 模 ... 不足 或發電機組、電網系統出問題。這些狀況都有可能導致電力降壓,而降壓也可從下降程度的多寡判斷嚴重性。 洛克威爾的DySC 電壓 驟降保護器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人民郵電出版社 和好讀所出版 。

長庚大學 電子工程學系 林瑞明所指導 張瀚文的 布拉格反射層對高功率850nm面射型雷射之影響 (2014),提出監視器電壓不足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850nm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雷射、二維陣列元件、DBR。

最後網站AHD.CVI.TVI.SDI.傳統類比監視器系統比較則補充:若您已裝設傳統類比監視器,但希望提升其中幾支攝影機的清晰度,此時只需要替換DVR主機及其中二支以上攝影機為AHD系統,原本的線路毋須變動,即可滿足需求! AHD.CVI.TVI.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監視器電壓不足,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小型智能機器人製作全攻略(第5版)

為了解決監視器電壓不足的問題,作者(美)戈登·麥庫姆 這樣論述:

小型智能機器人製作全攻略 是小型智能機器人製作的資料寶典,通過實例講解,告訴你製作機器人需要掌握的綜合知識,內容翔實,通俗易懂。初學者可以邊玩邊學,瞭解小型智能機器人設計、製作和使用的技巧。有一定製作經驗的愛好者也可以從本書中“淘”到不少好點子。   本書已經是第5版了,在前4版的基礎上做了大量更新了,增加了新的電機、感測器和模組的專案應用實例。這本書意在啟發你使用不同的元件來構建機器人,你可以按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書裡介紹的模組化的專案加以組合,創建出各種形狀和尺寸、高度智能化的機器人。 Gordon McComb的作品涵蓋業餘愛好者和機器人教育領域,有著30年的寫作經驗,被M

AKE雜誌稱為“業餘機器人之父”。他是《小型智能機器人製作全攻略》一書前4個版本的作者,該書在業餘機器人愛好者中廣受好評。被翻譯為多種語言。 譯者   臧海波 網名“digi01”,國內創客,也是《無線電》雜誌作者。在網路上有一定知名度和號召力,被愛好者稱為“機器人DIY界的元老”。在《無線電》雜誌上連載機器人製作、音訊DIY等門類的文章,並參與翻譯《愛上製作》系列圖書。 前言 致謝 簡介 第一部分 — 機器人建造中的科學與藝術 第一章 — 成為機器人建造大師 為什麼要建造機器人? 簡單到超乎你的想像 需要掌握的技術 自製、套件,或者成品? 第二章 — 機器人的構造 固定與

移動式機器人 自動與遙控式機器人 人工與自主機器人 那麼,機器人到底是什麼? 機器人的身體 運動機構 動力系統 感測器 輸出設備 第三章 — 建造機器人的安全須知 專案安全 焊接安全 防火安全 電池安全 防止靜電損害 用電安全 急救措施 P9 第二部分 建造機器人 第四章 準備材料 本地或線上電子經銷商 專業網上機器人零售商 工藝用品商店 手工製作商店 五金和裝修材料商店 有計劃的一次性採購 其他有價值的零售商 回收:利用現有資源 做事情有條理 第五章— 機器人建造入門 選擇合適的建造材料 建造機器人所需的基本工具 五金用品 機械加工技術 第六章 — 用生活材料製作機器人 用輕型材料快速搭建

機器人 底板的切割與鑽孔 用熱熔膠把材料組合到一起 使用臨時緊固件快速成型 把玩具改造成高科技機器人 用搜羅到的材料建造機器人 第七章 — 木制機器人 使用硬木還是軟木 實木板還是膠合板 木材切割技巧 現學現做——打造一個帶動力的木制平臺 第八章 — 塑制機器人 適用于機器人的塑膠種類 製作機器人的首選塑膠 塑膠的購買方式 硬性發泡PVC的優點 確定板材厚度 怎麼切割塑膠 怎麼給塑膠鑽孔 P10 製作塑膠底盤 製作塑膠框架 塑膠的彎曲定型 塑膠邊緣的打磨 怎麼粘合塑膠 怎麼給塑膠上色 打造一個帶動力的塑制平臺 第九章 — 金屬制機器人 適合用來製作機器人的金屬 測量金屬厚度 什麼是熱處理 怎麼

購買適用于機器人的金屬材料 適用于機器人的可回收金屬材料 金屬加工技術 建造CrossBot——一個“免切割”金屬平臺 第十章 — 用數位技術建造機器人 設計切割鑽孔佈局 使用CNC雕刻機 使用鐳射切割機 使用3D印表機 第十一章 — 組裝技術 螺絲、螺母和其他緊固件 各種支架 粘合劑的選擇和使用 第三部分 讓你的機器人動起來 第十二章 — 電池和電源 常見電源概覽 適用于機器人的電池 瞭解電池規格 可充電電池 機器人電池概覽 常見電池尺寸 提升電池容量 電源和電池的電路符號 使用和電池配套的電池盒 P11 使用可充電電池組 電池安裝技巧 電池與機器人的連接 注意電池極性 增加熔絲保護 穩壓

電源 處理電力不足的問題 網上內容:附加資訊 第十三章 — 讓你的機器人動起來 選擇一種行走機構 輪式行走機構 履帶式行走機構 腿式行走機構 其他運動方式 網上資源:限制機器人的重量 選擇正確的電動機 電動機參數 測量電機電流 解決電壓跌落問題 第十四章 — 使用直流電動機 直流電動機工作原理 瞭解直流電動機的規格 控制直流電動機 用開關控制電機 用繼電器控制電機 用電晶體控制電機 用MOSFET功率管控制電機 用橋模組控制電機 控制直流電動機的轉速 抑制電磁雜訊 為機器人選擇電動機 第十五章 — 使用舵機 R/C舵機的工作原理 R/C舵機的控制信號 內部電位器的作用 特殊用途的舵機類型和尺寸

齒輪機構和輸出力度 P12 輸出軸的軸襯和軸承 連接器種類及配線 類比舵機與數位舵機 舵機控制電路 使用可連續旋轉的舵機 用舵機控制感測器雲台 用舵機控制腿關節、手臂和手指 第十六章 — 安裝電動機和車輪 安裝直流電動機 安裝R/C舵機 在軸上安裝動力傳動系統 車輪與直流齒輪減速電機的安裝 車輪與R/C舵機的安裝 安裝舵機聯動機構 適用于機器人的傳動零件 使用剛性和柔性軸連接器 電動機輸出軸的形制 第四部分 製作你的第 一個機器人 第十七章 — 搭建輪式機器人 輪式驅動機器人的設計原則 雙電動機BasicBot 附加項目:雙層結構的RoverBot 搭建4WD機器人 兩個快速成型的輪式平臺

第十八章 — 搭建履帶式機器人 履帶式機器人的科技魅力 第十九章 — 搭建步行式機器人 步行式機器人概覽 選擇最佳結構材料 從零開始還是使用套件 腿部動力 步行機器人的步態分析 搭建3個舵機的昆蟲機器人 P13 第二十章 — 搭建機器臂和夾持器 人類手臂的構造 機器臂上的自由度 機器臂的類型 驅動技術 搭建一個3自由度的腕關節 用套件搭建機器臂 用夾持器構成機器爪 第五部分 機器人電子學 第二十一章 — 機器人電子學入門 電子製作必備工具 電路製作基礎入門 熟悉導線與配線方法 焊接技巧 第二十二章 — 機器人常用電子元件 首先要認識電子元件的符號 固定電阻 電位器 電容 二極體 發光二極體

(LED) 電晶體 積體電路 開關 繼電器 其他元件 網上內容:元件採購 第二十三章 — 製作電路 使用免焊電路實驗板 用免焊電路實驗板搭建電路的步驟 製作永久性免焊電路 給機器人安裝免焊電路實驗板 使用好免焊電路實驗板的竅門 製作電路板 P14 使用原型開發板 給電路板配上插針 最佳連接方式 第六部分 機器人的大腦 第二十四章 — 機器人的智慧 基本大腦 從簡單開始! 分立元件構成的大腦 輸入和輸出 認識單片機 單片機的形狀和規格 單片機的內部結構 單片機的速度 網上內容:程式設計入門 第二十五章 — 使用Arduino Arduino的結構 用擴展板擴展介面 版本分類 USB連接與電源

Arduino的引腳 給Arduino程式設計 給機器人程式設計 使用舵機 創建自訂函數 控制兩個舵機 流控結構 使用串口監視器 一些常用的機器人函數 第二十六章 — 使用BBC Micro:bit 認識BBC Micro:bit 選擇程式設計語言 Micro:bit的擴展包 給Micro:bit上傳程式 實用的機器人功能 P15 第二十七章 — 使用樹莓派 樹莓派的內部結構 樹莓派電路板的規格 樹莓派的供電 選擇作業系統 登錄樹莓派 硬體擴展 認識GPIO引腳 程式設計選項 一些常用的機器人功能 樹莓派的高級功能 第二十八章 — 其他適用于機器人的單片機 使用PICAXE 使用Paralla

x BASIC Stamp 使用Parallax Propeller 第二十九章 — 單片機的硬體介面 感測器輸入 電動機和其他執行器 數位輸出介面 數位I/O介面 類比輸入介面 使用模數轉換 使用數模轉換 多信號輸入輸出結構 USB連接 網上內容:擴展I/O介面 遵循科學設計原則 第七部分 機器人感測器 第三十章 — 觸感 什麼是觸感 機械開關 使用按鈕消抖電路 開關的軟體消抖 給碰撞開關程式設計 機械式壓力感測器 P16 用麥克風製作觸覺感測器 其他種類的“觸覺”感測器 網上內容:壓電陶瓷式感測器 第三十一章 — 接近與測距 設計概述 簡單紅外接近感測器 調製型紅外接近探測器 紅外測距

網上內容:使用被動式紅外感測器 超聲波測距 使用鐳射測距儀 擴展感測器視野範圍 第三十二章 — 導航 跟隨預定路線:尋線 沿著牆壁行駛 測距:計算機器人的行駛距離 認識加速度、旋轉與方向 羅盤定位 使用傾斜和重力感測器 更多適用于機器人的導航系統 第三十三章 — 環境感知 監聽聲音 適用於機器眼的簡易光電感測器 視覺系統簡介 煙霧探測 檢測危險氣體 熱量感知 第八部分 與你的機器人互動 第三十四章 — 機器人的遙控操作 用紅外線遙控機器人 用Zigbee無線模組控制機器人 藍牙遙控 圖像傳輸 P17 第三十五章 — 聲響效果 預程式設計聲音模組 商業化音效套件 輸出警報或其他警告音 用單片機

輸出聲音和音樂 使用音訊放大器 用單片機播放聲音和音樂 語言合成技術:讓你的機器人開口說話 第三十六章 — 機器人的視覺效果 用LED顯示回饋資訊 使用LCD顯示幕 用光線效果實現人機互動 最後,放手去做! 第九部分 線上機器人專案 第三十七章 — 製作尋光機器人 設計目標 LightBot底盤 可供使用的單片機 第三十八章 — 把R/C玩具改造成機器人 設計目標 R/CBot底盤 可供使用的單片機 第三十九章 — 製作尋線機器人 設計目標 LineBot底盤 可供使用的單片機 第四十章 — 製作機器臂 設計目標 BallBot平臺 可供使用的單片機 附錄RBB技術支援網站

布拉格反射層對高功率850nm面射型雷射之影響

為了解決監視器電壓不足的問題,作者張瀚文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中我們對850nm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雷射做了一些基礎理論及製程介紹,並對DBR做了一些基礎研究,最後製作成二維陣列元件做一些量測與分析。我們從DBR的基礎設計開始探討,其中包含了理論厚度的計算與反射率模擬以及比較不同高折射層Al0.15Ga0.85As和Al0.12Ga0.88As在反射率上的差異,並以降低DBR的對數與反射率後能有更高輸出功率為目標。在本研究中我們成功的使用Al0.12Ga0.88As / Al0.9Ga0.10As在pDBR反射率為98.665%時,可產生453mW的輸出功率,但在pDBR的反射率降低至97.582%時,因反射率不足,已無法產生雷射;nDBR部分當反射

率由99.998%降低至99.976%時已經會對輸出功率產生影響。最後我們比較了順向電壓在我們減少了nDBR6對與pDBR2對後,元件的順向電壓降低了10%,並比較出pDBR 阻值的影響大於nDBR對於阻值的影響。

世界邊緣的真相:穿著科學外衣的生命之書

為了解決監視器電壓不足的問題,作者光子 這樣論述:

認識世界的科學之旅, 從物質到意識,從世界邊緣到生命邊緣。   世界的邊緣在哪?人每16天就會有全新的自己?   意識決定了現實世界?不同的人會創造不同的現實?   【世界有盡頭嗎?那世界之外又是什麼?】   如果沿著科學發展的軌跡向遠方尋覓──   ●夸父的世界邊緣只有4千公里!   ●阿基米德的世界邊緣只有18億公里!   ●赫歇爾的世界邊緣有4300光年!   ●哈勃的世界邊緣足足有30億光年!   ●現代人的世界邊緣竟然有460億光年!   每個時代的人都以為自己發現的世界已經到了「盡頭」,但我們從未達到世界的邊緣,甚至可能永遠達不到!   從畢達哥拉斯到哥白尼,從牛頓到愛因斯坦

。   我們尋找著這世界的邊緣,但找來找去,卻發現這邊緣正以越來愈快的速度離我們遠去……   【世界的現象來自於你的意識?你是你自己嗎?】   量子力學帶出了「我」的意識決定了物質世界,但意識究竟是什麼?真的存在嗎?   你是你的身體嗎?答案是否!你的身體有30%根本不是你。你的身體平均每16天就會換成全新的你!那決定你是你的到底是什麼?   跟隨本書一起來探究這個世界的驚人真相!   【精彩內容】   ●誰說理科生都木訥、不擅言詞,古希臘有一個最會作秀的理科生,一句「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舉起整個地球。」讓世人一直到現在都還記得他。   ●誰說科學只能交給本科系人士研究?哥白尼、楊格、愛

因斯坦,科學史上多少科學家都是不務正業而來,正是有這些人物半途出家研究科學,才有現在的科學發展。   ●相對論是什麼,根據愛因斯坦本人所說,其實就是:「把手放在火爐上一分鐘,感覺像是一小時,跟一個漂亮的女孩坐在一起一小時,感覺像是一分鐘。」   ●「皓月當空,只因你在仰望?」這麼有詩意的詩句,你知道跟量子理論有何關係嗎?為何會造成著名的波耳跟愛因斯坦之爭?   「探索的過程本身就是目的,好奇是一種生活方式,可以讓心靈永遠年輕。難道你願意不知道答案,就離開這個世界?」──光子 作者簡介 光子   原名王健(Jonathan Wang),哥倫比亞大學神經生物學博士,師從現代神經生物學鼻祖

、諾貝爾獎得主肯德爾(Eric Kandel)。   曾受邀成為《科普時報》的專欄作家,曾在「造就」、「一刻」等大型媒體平臺發表專題演講,作品和理論被《文匯報》、《澎湃》、《光明網》等十多家媒體專題報導。   光子擁有史丹福大學MBA,是橫跨中美的生物技術公司冠科美博(Apollomics)的董事長,曾任生物醫療投資公司奧博資本的合夥人及奧博亞洲的創始合夥人。他也是百華協會(BayHelix,中國生物醫療商業領導者的組織)的聯合創始人及前任主席。   在中國和美國都生活了許多年,曾在紐約、矽谷、上海、北京、武漢居住,有著將東、西方思想融會貫通的文化背景。   【前言】

世界是什麼?它的邊緣在哪裡? 第一章  天球的邊緣 ●被怪問題困擾的巨人 ●夸父的邊緣 ●崇拜數字的怪人 ●不和諧導致和諧 ●被當成神崇拜的圖書管理員 ●數學凶殺案 ●最會作秀的理科生 ●臨終出版的書 ●不務正業的教士 ●哥白尼的邊緣 第二章  時空框架的邊緣 ●失敗的農民 ●突破天上和人間的界限 ●波與粒子的宿怨 ●沿著科學走向神 ●自費出版物理論文的醫生 ●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 ●孝順的律師與輟學的看門人 ●哈勃的邊緣 第三章  正在「逃走」的邊緣 ●發育遲緩的專利員 ●看一輩子電影 ●外星上的生死決鬥 ●美女與火爐 ●愛因斯坦的邊緣 ●感覺一樣就是一回事? ●斯賓諾莎的上帝 ●糾正愛

因斯坦的神父 ●正在「逃走」的邊緣 ●上帝的臉 ●奇蹟一百年 第四章  幻象的邊緣 ●擅寫情詩的物理學家 ●放棄坦途的貴族 ●信奉陰陽理論的丹麥人 ●婚外情激發的靈感 ●「狡猾」的光子 ●現在決定過去 ●皓月當空,只因你在仰望? ●測不準的世界 ●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空間的幻象 ●意識導致坍縮 ●「意識鏡面」與「數字的煙」 ●兩個世界 第五章  「我」的邊緣 ●前世今生 ●生下來就被關在黑屋子裡的人 ●在被窩裡思考的傭兵 ●忒修斯之船 ●閃爍的燈泡 ●自費研究死亡的醫生 ●意識脫離肉體 ●我世界 第六章  生命的邊緣 ●在生活中漂蕩的浮木 ●愛因斯坦的震驚 ●你是奇蹟 ●以你為中心

的世界 ●一人一「幻」 ●Know Thyself ●沒有錯的選擇,只有你的選擇 ●臨終前最後悔的事 ●從死亡邊緣撿回的寶貝 ●光之靈 【銘謝】 作者序 世界是什麼?它的邊緣在哪裡?   冠心病監護室裡亂作一團。   病人因急性心肌梗塞心臟驟停,生命危在旦夕。心電圖變成了一條可怕的直線,生理監視器發出令人心焦的警報聲,走廊裡傳來醫護人員奔跑的聲音。   值班醫生拉曼爾(Pim van Lommel)衝進房間,一邊手忙腳亂地解開病人的上衣,一邊大喊著叫護士立即拿來心臟電擊去顫器(用電擊令心臟重新起搏的儀器)。他是個剛開始訓練心臟病護理的實習生,只有26歲。   拉曼爾把去顫器緊按

在病人胸前,防止邊緣翹起。「閃開!」他照規程大叫一聲,「砰」地給了一次電擊。病人的身體向上猛地彈了一下,又像個沙袋似的癱在那兒不動了。心電圖跳動了一下,隨即又恢復了直線,長直的警報聲還在繼續。   拉曼爾氣急敗壞,加大了電壓,「閃開!」他又電擊了一次。   病人還是僵直地躺著,毫無心跳和呼吸,而且體溫開始下降。拉曼爾一會兒查看生理監視器,一會兒測體溫,滿屋子人急得團團轉,卻無計可施,時間彷彿停滯了一樣。過了三分多鐘,還是毫無起色,有人乾脆關掉了警報,拉曼爾沮喪地抓起病歷,看了看牆上的鐘,記下死亡時間,一名護士默默地把一條雪白的床單蓋在病人遺體上。   病人的喉嚨裡突然咕噥了一下,生理監視

器螢幕上的光斑又奇蹟般地躍動起來。人們頓時歡呼起來,拉曼爾幾乎擁抱了身邊的一位女護士,他長舒一口氣——幸好病人沒死在他這個實習生手裡。病人瞇縫著眼睛,彷彿天花板上的吊燈太刺眼,他一臉迷茫,顯然不知身在何處。   他的神情變得很古怪,並非死而復生的欣喜,而是一種厭惡和無奈。   「No! no, no, no, no!」他的聲音越來越大,人們停止了歡呼,屋裡靜了下來。   「你們為什麼把我拉回來?」病人沒好氣地說。   「拉回來?你一直躺在這兒啊。」拉曼爾問。經歷了這樣生死之搏的人有時會思維混亂,他並不感到意外。   「你們把我從一個美麗的地方拉回來了!」病人顯出由衷的失望,開始胡言亂

語。   他說剛才身上所有的病痛都消失了,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祥和,自己變得很輕很輕,飄了起來,離開了身體,穿過了一個黑暗的隧道,盡頭有光……五彩繽紛的顏色……一個仙境般的地方,有美妙的音樂……   什麼亂七八糟的!拉曼爾心裡說,竟然產生幻覺了!他撥開病人的眼皮,迅速檢查了一下瞳孔,確保他是清醒的。受過嚴格醫療訓練的拉曼爾深知,心臟驟停的病人沒有呼吸、脈搏或血壓,所有大腦功能都已停止,失去了知覺,沒有意識,不可能有記憶。   「我到了世界的邊緣,我要去另一邊,不想回來!」   病人幾乎惱怒起來,剛才還歡欣鼓舞的醫護人員就像頭上被猛地潑了一盆冷水,對他的不知感恩不知所措……   這故事發

生在荷蘭的一家醫院裡,本書的後半部我將接著把它說完。   世界的邊緣在哪裡?它有「外面」嗎?承認吧!這些問題你也曾想過,只是不再想了。   小時候,你問這些問題時,老師說「很複雜」,父母說「問也沒用」,朋友同學們乾脆笑你傻,於是你不敢再問。   到了今天,你也許早已遺忘,也許已經和他們一樣,覺得這些問題傻,而且「沒用」,你忙著謀生賺錢。但在你的內心深處,還是隱隱地想知道世界是怎麼回事,你為什麼會在這兒。若不知道,只是日復一日地生存著,你感到空虛而失落。   不知為什麼會在這兒,你為什麼要忙碌?   即使不知道答案,你至少可以問問題。人類心智成長的每一步,都是從問問題開始的。   牛

頓問:「蘋果為什麼會落下?」導致了萬有引力的發現;而愛因斯坦問:「和光一起旅行,將會看到什麼?」導致了相對論的誕生。世界是什麼?它的邊緣在哪裡?我為什麼活著?這些問題會帶給你更有意義的生活。   現在問是不是太晚?不會。   愛因斯坦因為心智發育遲緩,到了成年還在問小孩才問的問題,所以創立了相對論。他說:「不要停止問問題,這很重要;好奇心有其存在的自身原因。」   探索的過程本身就是目的,好奇是一種生活方式,可以讓心靈永遠年輕。難道你願意不知道答案,就離開這個世界?   世界是什麼?它的邊緣在哪裡?如果你願意和我一起,勇敢地問這些問題,就會找到意想不到,又讓我們彷彿重獲新生的答案,我保

證。 第四章 幻象的邊緣(節選)所有我們稱之為「真實」的東西是由我們不能稱其為「真實」的東西組成的。—波耳從畢達哥拉斯到哥白尼,從牛頓到愛因斯坦,我們向越來越遠的地方進發,尋找世界這座「迷宮」的邊緣。但找來找去,卻成了無頭公案。「迷宮」實在太大了,即使窮盡一生,人能探索的範圍也不足滄海一粟。而且這邊緣在越來越快地離我們而去,人類能達到的速度遠不及它「逃逸」的速度。既然找不到它「大」的邊緣,也許可以探尋它「小」的邊緣?如果把世界「拆開」,看看它是由什麼組成的,也許微觀的秘密能告訴我們它的邊緣究竟在哪裡?我們滿眼看到的都是光,要搞清楚世界的微觀構成,首當其衝的是搞清楚光是什麼。關於光是波還是粒

子,科學家們爭論了近三百年。這麼大的爭論,應該有個驚天地泣鬼神的結局吧?一方應一敗塗地,乞求世界的原諒;另一方應洋洋得意,沐浴世界的讚美吧?沒有,結局就像石頭扔在水裡,連個泡都沒冒。讓我從前面楊格用雙縫實驗證明光是波的故事接著說。雖然這理論剛被提出時(19世紀初)飽受嘲笑,後來接受的人越來越多,但人類仍不知道光究竟是什麼。直到19世紀下半葉,英國出了個浪漫的科學家,憑藉優美的數學發現了光的本質,他的名字叫馬克士威(James Clerk Maxwell,1831—1879)。擅寫情詩的物理學家馬克士威自幼聰明,16歲就進入蘇格蘭的最高學府愛丁堡大學學習。他在班上最小,成績卻名列前茅,19歲到劍

橋求學,畢業後研究電磁學。許多人誤以為科學家都枯燥乏味,缺乏浪漫情懷,馬克士威是個著名的例外。他喜歡寫詩,他的一些詩作,包括給妻子的情詩,流傳至今。下面這首不是情詩,卻是他畢生的巔峰之作:你也許讀不懂,因為它是用「數學語言」寫就的,但你仍能品味出它的優美,就像一首好聽但聽不懂的外文歌。這就是著名的馬克士威方程組,被普遍認為是科學史上最美的一組方程式,用區區四短行就總結了前人幾乎全部的電磁場理論。但它們的魔力遠不止對已知資訊的總結,它們還揭示了前人所不知道的奧秘。當時的科學家們已經知道,電和磁有著一種「對稱」的關聯:變化的電場會產生磁場,而變化的磁場也會產生電場,但並不知道電、磁與光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