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視器容量計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監視器容量計算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美)戈登·麥庫姆寫的 小型智能機器人製作全攻略(第5版) 和(美)戴維·A.帕特森的 計算機組成與設計:硬件/軟件接口(ARM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AHD 6008 8路1音DVR 監視器1080P錄影HDMI ... - 奇摩拍賣也說明:265的壓縮技術,它本身的動態範圍相當大,因此計算硬碟容量需要依據碼流統計各個通道每小時生成檔大小的估值。 例如: 用一塊500G的硬碟,以即時CIF錄影品質,大約可以錄影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人民郵電出版社 和機械工業所出版 。

淡江大學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博士班 施正權所指導 曾明斌的 臺灣海事軟實力之建構與運用---以海巡署為例的分析 (2021),提出監視器容量計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軟實力、海洋治理、海洋政策、海巡外交。

而第二篇論文亞東科技大學 資訊與通訊工程碩士班 何健鵬所指導 陳柏伸的 基於無人機應用之視覺交通分析系統 (2021),提出因為有 影像辨識、影像處理、OpenCV、無人機應用的重點而找出了 監視器容量計算的解答。

最後網站自由電子報3C科技則補充:提供手機、筆電、桌機、軟體、相機、影音、家電、遊戲各類型的3C科技最新資訊,由編輯推薦最超值的優惠訊息。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監視器容量計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小型智能機器人製作全攻略(第5版)

為了解決監視器容量計算的問題,作者(美)戈登·麥庫姆 這樣論述:

小型智能機器人製作全攻略 是小型智能機器人製作的資料寶典,通過實例講解,告訴你製作機器人需要掌握的綜合知識,內容翔實,通俗易懂。初學者可以邊玩邊學,瞭解小型智能機器人設計、製作和使用的技巧。有一定製作經驗的愛好者也可以從本書中“淘”到不少好點子。   本書已經是第5版了,在前4版的基礎上做了大量更新了,增加了新的電機、感測器和模組的專案應用實例。這本書意在啟發你使用不同的元件來構建機器人,你可以按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書裡介紹的模組化的專案加以組合,創建出各種形狀和尺寸、高度智能化的機器人。 Gordon McComb的作品涵蓋業餘愛好者和機器人教育領域,有著30年的寫作經驗,被M

AKE雜誌稱為“業餘機器人之父”。他是《小型智能機器人製作全攻略》一書前4個版本的作者,該書在業餘機器人愛好者中廣受好評。被翻譯為多種語言。 譯者   臧海波 網名“digi01”,國內創客,也是《無線電》雜誌作者。在網路上有一定知名度和號召力,被愛好者稱為“機器人DIY界的元老”。在《無線電》雜誌上連載機器人製作、音訊DIY等門類的文章,並參與翻譯《愛上製作》系列圖書。 前言 致謝 簡介 第一部分 — 機器人建造中的科學與藝術 第一章 — 成為機器人建造大師 為什麼要建造機器人? 簡單到超乎你的想像 需要掌握的技術 自製、套件,或者成品? 第二章 — 機器人的構造 固定與

移動式機器人 自動與遙控式機器人 人工與自主機器人 那麼,機器人到底是什麼? 機器人的身體 運動機構 動力系統 感測器 輸出設備 第三章 — 建造機器人的安全須知 專案安全 焊接安全 防火安全 電池安全 防止靜電損害 用電安全 急救措施 P9 第二部分 建造機器人 第四章 準備材料 本地或線上電子經銷商 專業網上機器人零售商 工藝用品商店 手工製作商店 五金和裝修材料商店 有計劃的一次性採購 其他有價值的零售商 回收:利用現有資源 做事情有條理 第五章— 機器人建造入門 選擇合適的建造材料 建造機器人所需的基本工具 五金用品 機械加工技術 第六章 — 用生活材料製作機器人 用輕型材料快速搭建

機器人 底板的切割與鑽孔 用熱熔膠把材料組合到一起 使用臨時緊固件快速成型 把玩具改造成高科技機器人 用搜羅到的材料建造機器人 第七章 — 木制機器人 使用硬木還是軟木 實木板還是膠合板 木材切割技巧 現學現做——打造一個帶動力的木制平臺 第八章 — 塑制機器人 適用于機器人的塑膠種類 製作機器人的首選塑膠 塑膠的購買方式 硬性發泡PVC的優點 確定板材厚度 怎麼切割塑膠 怎麼給塑膠鑽孔 P10 製作塑膠底盤 製作塑膠框架 塑膠的彎曲定型 塑膠邊緣的打磨 怎麼粘合塑膠 怎麼給塑膠上色 打造一個帶動力的塑制平臺 第九章 — 金屬制機器人 適合用來製作機器人的金屬 測量金屬厚度 什麼是熱處理 怎麼

購買適用于機器人的金屬材料 適用于機器人的可回收金屬材料 金屬加工技術 建造CrossBot——一個“免切割”金屬平臺 第十章 — 用數位技術建造機器人 設計切割鑽孔佈局 使用CNC雕刻機 使用鐳射切割機 使用3D印表機 第十一章 — 組裝技術 螺絲、螺母和其他緊固件 各種支架 粘合劑的選擇和使用 第三部分 讓你的機器人動起來 第十二章 — 電池和電源 常見電源概覽 適用于機器人的電池 瞭解電池規格 可充電電池 機器人電池概覽 常見電池尺寸 提升電池容量 電源和電池的電路符號 使用和電池配套的電池盒 P11 使用可充電電池組 電池安裝技巧 電池與機器人的連接 注意電池極性 增加熔絲保護 穩壓

電源 處理電力不足的問題 網上內容:附加資訊 第十三章 — 讓你的機器人動起來 選擇一種行走機構 輪式行走機構 履帶式行走機構 腿式行走機構 其他運動方式 網上資源:限制機器人的重量 選擇正確的電動機 電動機參數 測量電機電流 解決電壓跌落問題 第十四章 — 使用直流電動機 直流電動機工作原理 瞭解直流電動機的規格 控制直流電動機 用開關控制電機 用繼電器控制電機 用電晶體控制電機 用MOSFET功率管控制電機 用橋模組控制電機 控制直流電動機的轉速 抑制電磁雜訊 為機器人選擇電動機 第十五章 — 使用舵機 R/C舵機的工作原理 R/C舵機的控制信號 內部電位器的作用 特殊用途的舵機類型和尺寸

齒輪機構和輸出力度 P12 輸出軸的軸襯和軸承 連接器種類及配線 類比舵機與數位舵機 舵機控制電路 使用可連續旋轉的舵機 用舵機控制感測器雲台 用舵機控制腿關節、手臂和手指 第十六章 — 安裝電動機和車輪 安裝直流電動機 安裝R/C舵機 在軸上安裝動力傳動系統 車輪與直流齒輪減速電機的安裝 車輪與R/C舵機的安裝 安裝舵機聯動機構 適用于機器人的傳動零件 使用剛性和柔性軸連接器 電動機輸出軸的形制 第四部分 製作你的第 一個機器人 第十七章 — 搭建輪式機器人 輪式驅動機器人的設計原則 雙電動機BasicBot 附加項目:雙層結構的RoverBot 搭建4WD機器人 兩個快速成型的輪式平臺

第十八章 — 搭建履帶式機器人 履帶式機器人的科技魅力 第十九章 — 搭建步行式機器人 步行式機器人概覽 選擇最佳結構材料 從零開始還是使用套件 腿部動力 步行機器人的步態分析 搭建3個舵機的昆蟲機器人 P13 第二十章 — 搭建機器臂和夾持器 人類手臂的構造 機器臂上的自由度 機器臂的類型 驅動技術 搭建一個3自由度的腕關節 用套件搭建機器臂 用夾持器構成機器爪 第五部分 機器人電子學 第二十一章 — 機器人電子學入門 電子製作必備工具 電路製作基礎入門 熟悉導線與配線方法 焊接技巧 第二十二章 — 機器人常用電子元件 首先要認識電子元件的符號 固定電阻 電位器 電容 二極體 發光二極體

(LED) 電晶體 積體電路 開關 繼電器 其他元件 網上內容:元件採購 第二十三章 — 製作電路 使用免焊電路實驗板 用免焊電路實驗板搭建電路的步驟 製作永久性免焊電路 給機器人安裝免焊電路實驗板 使用好免焊電路實驗板的竅門 製作電路板 P14 使用原型開發板 給電路板配上插針 最佳連接方式 第六部分 機器人的大腦 第二十四章 — 機器人的智慧 基本大腦 從簡單開始! 分立元件構成的大腦 輸入和輸出 認識單片機 單片機的形狀和規格 單片機的內部結構 單片機的速度 網上內容:程式設計入門 第二十五章 — 使用Arduino Arduino的結構 用擴展板擴展介面 版本分類 USB連接與電源

Arduino的引腳 給Arduino程式設計 給機器人程式設計 使用舵機 創建自訂函數 控制兩個舵機 流控結構 使用串口監視器 一些常用的機器人函數 第二十六章 — 使用BBC Micro:bit 認識BBC Micro:bit 選擇程式設計語言 Micro:bit的擴展包 給Micro:bit上傳程式 實用的機器人功能 P15 第二十七章 — 使用樹莓派 樹莓派的內部結構 樹莓派電路板的規格 樹莓派的供電 選擇作業系統 登錄樹莓派 硬體擴展 認識GPIO引腳 程式設計選項 一些常用的機器人功能 樹莓派的高級功能 第二十八章 — 其他適用于機器人的單片機 使用PICAXE 使用Paralla

x BASIC Stamp 使用Parallax Propeller 第二十九章 — 單片機的硬體介面 感測器輸入 電動機和其他執行器 數位輸出介面 數位I/O介面 類比輸入介面 使用模數轉換 使用數模轉換 多信號輸入輸出結構 USB連接 網上內容:擴展I/O介面 遵循科學設計原則 第七部分 機器人感測器 第三十章 — 觸感 什麼是觸感 機械開關 使用按鈕消抖電路 開關的軟體消抖 給碰撞開關程式設計 機械式壓力感測器 P16 用麥克風製作觸覺感測器 其他種類的“觸覺”感測器 網上內容:壓電陶瓷式感測器 第三十一章 — 接近與測距 設計概述 簡單紅外接近感測器 調製型紅外接近探測器 紅外測距

網上內容:使用被動式紅外感測器 超聲波測距 使用鐳射測距儀 擴展感測器視野範圍 第三十二章 — 導航 跟隨預定路線:尋線 沿著牆壁行駛 測距:計算機器人的行駛距離 認識加速度、旋轉與方向 羅盤定位 使用傾斜和重力感測器 更多適用于機器人的導航系統 第三十三章 — 環境感知 監聽聲音 適用於機器眼的簡易光電感測器 視覺系統簡介 煙霧探測 檢測危險氣體 熱量感知 第八部分 與你的機器人互動 第三十四章 — 機器人的遙控操作 用紅外線遙控機器人 用Zigbee無線模組控制機器人 藍牙遙控 圖像傳輸 P17 第三十五章 — 聲響效果 預程式設計聲音模組 商業化音效套件 輸出警報或其他警告音 用單片機

輸出聲音和音樂 使用音訊放大器 用單片機播放聲音和音樂 語言合成技術:讓你的機器人開口說話 第三十六章 — 機器人的視覺效果 用LED顯示回饋資訊 使用LCD顯示幕 用光線效果實現人機互動 最後,放手去做! 第九部分 線上機器人專案 第三十七章 — 製作尋光機器人 設計目標 LightBot底盤 可供使用的單片機 第三十八章 — 把R/C玩具改造成機器人 設計目標 R/CBot底盤 可供使用的單片機 第三十九章 — 製作尋線機器人 設計目標 LineBot底盤 可供使用的單片機 第四十章 — 製作機器臂 設計目標 BallBot平臺 可供使用的單片機 附錄RBB技術支援網站

臺灣海事軟實力之建構與運用---以海巡署為例的分析

為了解決監視器容量計算的問題,作者曾明斌 這樣論述:

總統蔡英文女士於2019年3月21日至26日率領內閣成員至南太平洋邦交國進行國是訪問,並將此行取名為「海洋民主之旅」,以海洋與民主為主軸,拜訪大洋洲的友邦帛琉、諾魯及馬紹爾等國,以實際行動穩固邦交,並與前揭國家簽訂《海巡合作協定》(Coast Guard Agreement)。海巡署近年展現的海上執法與救難成果似乎正幫國家開啟另一扇大門,吸引其他國家的交流與合作,海巡外交(Coast Guard Diplomacy)也成為臺灣新的對外交流模式。海巡署對外所展現的吸引力,似乎與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 Jr.)在80年代提出的軟實力(Soft Power)概念相契合,強調國家除

了能運用軍事與經濟等硬實力外,仍有其他能力足以影響其他國家決策,不論是議程的設定或國際建制的建立,藉由彼此均認同的價值與系統,達到權力運用的效果與影響力。在奈伊的研究中,認為軟實力主要源於文化、政治價值與外交政策,惟本研究認為除了前揭三種來源以外,隨著非傳統安全與全球治理的議題逐漸被國際社會重視,國家在海洋事務各種層面的卓越表現,將成為新的軟實力來源,本研究將其稱之為「海事軟實力」。本研究將以奈伊所建立的「軟實力」理論為基礎,輔以海洋意識與行動等要素,結合權力分析的概念,進行理論推導與修正,建立「海事軟實力」概念架構,並分析「海事軟實力」可能的權力資源與行動,建立相關的評估指標與方法,並以海巡

署為例進行實際操作。

計算機組成與設計:硬件/軟件接口(ARM版)

為了解決監視器容量計算的問題,作者(美)戴維·A.帕特森 這樣論述:

本書由2017年圖靈獎得主Patterson和Hennessy共同撰寫,是電腦體系結構領域的經典教材,強調軟硬體協同設計及其對性能的影響。 本書採用ARMv8體系結構,講解硬體技術、組合語言、電腦算數運算、流水線、記憶體層次結構以及I/O的基本原理。新內容涵蓋平板電腦、雲基礎設施、ARM(行動計算裝置)以及x86(雲計算)體系結構,新實例包括IntelCorei7、ARMCortex-A53以及NVIDIAFermiGPU。本書適合作為高等院校電腦專業的教材,也適合廣大專業技術人員參考。 出版者的話 讚譽 譯者序 前言 作者簡介 第1章 電腦的抽象與技術 1 1.1 引言

1 1.1.1 電腦應用的分類和特點 2 1.1.2 歡迎來到後PC時代 3 1.1.3 你能從本書中學到什麼 4 1.2 電腦體系結構中的8個偉大思想 6 1.2.1 面向摩爾定律的設計 6 1.2.2 使用抽象簡化設計 7 1.2.3 加速大概率事件 7 1.2.4 通過並行提高性能 7 1.2.5 通過流水線提高性能 7 1.2.6 通過預測提高性能 7 1.2.7 記憶體層次結構 7 1.2.8 通過冗餘提高可靠性 7 1.3 程式表像之下 8 1.4 硬體包裝之下 10 1.4.1 顯示器 11 1.4.2 觸控式螢幕 12 1.4.3 打開主機殼 13 1.4.4 資料的安全存儲

15 1.4.5 與其他電腦通信 16 1.5 處理器和記憶體製造技術 17 1.6 性能 20 1.6.1 性能的定義 20 1.6.2 性能的度量 22 1.6.3 CPU的性能及其度量因素 24 1.6.4 指令的性能 24 1.6.5 經典的CPU性能公式 25 1.7 功耗牆 28 1.8 滄海巨變:從單一處理器向多處理器轉變 29 1.9 實例:Intel Core i7基準測試 32 1.9.1 SPEC CPU基準測試程式 32 1.9.2 SPEC功耗基準測試程式 34 1.10 謬誤與陷阱 34 1.11 本章小結 36 1.12 歷史觀點與拓展閱讀 37 1.13 練習

題 38 第2章 指令:電腦的語言 42 2.1 引言 42 2.2 電腦硬體的操作 44 2.3 電腦硬體的運算元 46 2.3.1 記憶體運算元 47 2.3.2 常數或立即數運算元 50 2.4 有符號數和無符號數 51 2.5 電腦中指令的表示 56 2.6 邏輯操作 61 2.7 決策指令 64 2.7.1 迴圈 65 2.7.2 邊界檢查的簡便方法 67 2.7.3 case/switch語句 67 2.8 電腦硬體對過程的支援 68 2.8.1 使用更多的寄存器 69 2.8.2 過程嵌套 71 2.8.3 在棧中為新資料分配空間 73 2.8.4 在堆中為新資料分配空間 74

2.9 人機交互 76 2.10 LEGv8中的寬立即數和地址的定址 79 2.10.1 寬立即數 79 2.10.2 分支中的定址 80 2.10.3 LEGv8定址模式總結 82 2.10.4 機器語言解碼 82 2.11 並行與指令:同步 86 2.12 翻譯並啟動程式 88 2.12.1 編譯器 88 2.12.2 彙編器 89 2.12.3 連結器 90 2.12.4 載入器 92 2.12.5 動態連結程式庫 92 2.12.6 啟動Java程式 94 2.13 綜合實例:C排序程式 95 2.13.1 swap過程 95 2.13.2 sort過程 97 2.14 陣列和指標

101 2.14.1 用陣列實現clear 102 2.14.2 用指針實現clear 102 2.14.3 比較兩個版本的clear 103 2.15 高級主題:編譯C和解釋Java 104 2.16 實例:MIPS指令集 104 2.17 實例:ARMv7(32位元)指令集 105 2.18 實例:x86指令集 106 2.18.1 Intel x86的演進 107 2.18.2 x86寄存器和資料定址模式 108 2.18.3 x86整數操作 110 2.18.4 x86指令編碼 112 2.18.5 x86總結 112 2.19 實例:ARMv8指令集的其他部分 113 2.19.1 

完整的ARMv8整數算術邏輯指令 114 2.19.2 完整的ARMv8整數資料傳輸指令 116 2.19.3 完整的ARMv8分支指令 117 2.20 謬誤與陷阱 118 2.21 本章小結 119 2.22 歷史觀點與拓展閱讀 121 2.23 練習題 121 第3章 電腦的算數運算 128 3.1 引言 128 3.2 加法和減法 128 3.3 乘法 131 3.3.1 順序乘法演算法及硬體 131 3.3.2 有符號乘法 134 3.3.3 更快速的乘法 134 3.3.4 LEGv8中的乘法 134 3.3.5 小結 135 3.4 除法 135 3.4.1 除法演算法及硬體

135 3.4.2 有符號除法 137 3.4.3 更快速的除法 138 3.4.4 LEGv8中的除法 138 3.4.5 小結 139 3.5 浮點運算 140 3.5.1 浮點表示 141 3.5.2 異常和中斷 142 3.5.3 IEEE 754浮點標準 142 3.5.4 浮點加法 145 3.5.5 浮點乘法 148 3.5.6 LEGv8中的浮點指令 150 3.5.7 算術精確性 154 3.5.8 小結 156 3.6 並行與電腦算術:子字並行 157 3.7 實例:x86中的流處理SIMD擴展和高級向量擴展 158 3.8 實例:其他的ARMv8算術指令 160 3.8.

1 完整的ARMv8整數和浮點算術指令 160 3.8.2 完整的ARMv8 SIMD指令 161 3.9 加速:子字並行和矩陣乘法 163 3.10 謬誤與陷阱 166 3.11 本章小結 168 3.12 歷史觀點與拓展閱讀 171 3.13 練習題 171 第4章 處理器 175 4.1 引言 175 4.1.1 一種基本的LEGv8實現 176 4.1.2 實現概述 176 4.2 邏輯設計的一般方法 178 4.3 建立資料通路 180 4.4 一種簡單的實現機制 187 4.4.1 ALU控制 187 4.4.2 主控制單元的設計 188 4.4.3 資料通路的操作 191 4.

4.4 完成控制單元 194 4.4.5 為什麼不使用單週期實現 195 4.5 流水線概述 197 4.5.1 面向流水線的指令集設計 200 4.5.2 流水線冒險 200 4.5.3 流水線概述小結 206 4.6 流水線資料通路及其控制 207 4.6.1 圖形化表示的流水線 215 4.6.2 流水線控制 218 4.7 數據冒險:旁路與阻塞 221 4.8 控制冒險 231 4.8.1 假定分支不發生 231 4.8.2 減少分支延遲 232 4.8.3 動態分支預測 234 4.8.4 流水線小結 236 4.9 異常 236 4.9.1 LEGv8體系結構中的異常處理 237

4.9.2 流水線實現中的異常 238 4.10 指令級並行 241 4.10.1 推測的概念 242 4.10.2 靜態多發射 243 4.10.3 動態多發射 246 4.10.4 動態流水線調度 247 4.10.5 能耗效率與高級流水線 249 4.11 實例:ARM Cortex-A53和Intel Core i7流水線 250 4.11.1 ARM Cortex-A53 251 4.11.2 Intel Core i7 920 253 4.11.3 Intel Core i7 920的性能 255 4.12 加速:指令級並行和矩陣乘法 256 4.13 高級主題:採用硬體設計語言描

述和建模流水線的數位設計技術以及更多流水線示例 258 4.14 謬誤與陷阱 258 4.15 本章小結 259 4.16 歷史觀點與拓展閱讀 260 4.17 練習題 260 第5章 大容量和高速度:開發記憶體層次結構 271 5.1 引言 271 5.2 記憶體技術 275 5.2.1 SRAM技術 275 5.2.2 DRAM技術 275 5.2.3 快閃記憶體 277 5.2.4 磁碟記憶體 277 5.3 cache的基本原理 279 5.3.1 cache訪問 280 5.3.2 cache缺失處理 285 5.3.3 寫操作處理 285 5.3.4 cache實例:Intrin

sity FastMATH處理器 287 5.3.5 小結 289 5.4 cache性能的評估和改進 289 5.4.1 通過更靈活的塊放置策略來減少cache缺失 292 5.4.2 在cache中查找塊 295 5.4.3 替換塊的選擇 296 5.4.4 使用多級cache減少缺失代價 297 5.4.5 通過分塊進行軟體優化 299 5.4.6 小結 303 5.5 可信記憶體層次結構 303 5.5.1 失效的定義 303 5.5.2 糾1檢2漢明碼(SEC/DED) 305 5.6 虛擬機器 308 5.6.1 虛擬機器監視器的要求 309 5.6.2 指令集體系結構(缺乏)對虛

擬機器的支援 309 5.6.3 保護和指令集體系結構 310 5.7 虛擬記憶體 310 5.7.1 頁的存放和查找 313 5.7.2 缺頁故障 315 5.7.3 用於大型虛擬位址的虛擬記憶體 316 5.7.4 關於寫 318 5.7.5 加快位址轉換:TLB 318 5.7.6 Intrinsity FastMATH TLB 319 5.7.7 集成虛擬記憶體、TLB和cache 322 5.7.8 虛擬記憶體中的保護 323 5.7.9 處理TLB缺失和缺頁 324 5.7.10 小結 326 5.8 記憶體層次結構的一般框架 328 5.8.1 問題1:塊放在何處 328 5.8

.2 問題2:如何找到塊 329 5.8.3 問題3:cache缺失時替換哪一塊 330 5.8.4 問題4:寫操作如何處理 330 5.8.5 3C:一種理解記憶體層次結構行為的直觀模型 331 5.9 使用有限狀態機控制簡單的cache 332 5.9.1 一個簡單的cache 333 5.9.2 有限狀態機 333 5.9.3 一個簡單cache控制器的有限狀態機 335 5.10 並行與記憶體層次結構:cache一致性 336 5.10.1 實現一致性的基本方案 337 5.10.2 監聽協議 337 5.11 並行與記憶體層次結構:廉價冗餘磁碟陣列 339 5.12 高級主題:實現c

ache控制器 339 5.13 實例:ARM Cortex-A53和Intel Core i7的記憶體層次結構 339 5.14 實例:ARMv8系統的剩餘部分以及特殊指令 343 5.15 加速:cache分塊和矩陣乘法 345 5.16 謬誤與陷阱 346 5.17 本章小結 349 5.18 歷史觀點與拓展閱讀 350 5.19 練習題 350 第6章 並行處理器:從用戶端到雲 362 6.1 引言 362 6.2 創建並行處理常式的難點 364 6.3 SISD、MIMD、SIMD、SPMD和向量 367 6.3.1 x86中的SIMD:多媒體擴展 368 6.3.2 向量 368

6.3.3 向量與標量 370 6.3.4 向量與多媒體擴展 370 6.4 硬體多執行緒 372 6.5 多核和其他共用記憶體多處理器 375 6.6 圖形處理單元 378 6.6.1 NVIDIA GPU體系結構簡介 379 6.6.2 NVIDIA GPU存儲結構 380 6.6.3 正確理解GPU 381 6.7 集群、倉儲式電腦和其他消息傳遞多處理器 383 6.8 多處理器網路拓撲簡介 386 6.9 與外界通信:集群網路 389 6.10 多處理器基準測試程式和性能模型 389 6.10.1 性能模型 391 6.10.2 Roof?line模型 392 6.10.3 兩代Op

teron的比較 393 6.11 實例:Intel Core i7 960和NVIDIA Tesla GPU的評測及Roof?line模型 396 6.12 加速:多處理器和矩陣乘法 399 6.13 謬誤與陷阱 402 6.14 本章小結 403 6.15 歷史觀點與拓展閱讀 405 6.16 練習題 405 附錄A 邏輯設計基礎 414 索引 470 網路內容 附錄B 圖形處理單元 附錄C 控制器的硬體實現 附錄D RISC指令集體系結構 術語表 擴展閱讀

基於無人機應用之視覺交通分析系統

為了解決監視器容量計算的問題,作者陳柏伸 這樣論述:

隨著5G網路日趨的普遍,物聯網將進入新的里程,隨之的應用也將繼續發展,無人機的應用將得到更好的結果,藉著無人機的機動性優點,在民間也發展出他的需求,在交通的方面,過去仰賴閉路監視器作為交通系統分析的重要來源角色,從行控中心以人工的方式回報交通狀況,到現今有人工智慧的時代,靠著機器取代部分人力,利用大數據的分析,影像辨識取得視覺資料,無人機的機動性將提供更便利的影像來源,擴充閉路監視器的涵蓋範圍。本論文使用Raspberry Pi 4為主機,設計一個無人機的掛載配件,可透過Raspberry Pi Camera V2鏡頭取得影像,經Wi-Fi或是行動網路傳送,OpenCV為主要影像辨識的工具,

使用其中的Haar Cascade Classifier和直方圖分析兩大功能,將結合道路現有的閉路監視器與無人機的畫面,考量到無人機具有機動的特性,會時常的移動所在地,因而設計一套可在手機上執行簡易交通分析的應用程式,針對道路上較多的中、小型車輛為分析對象,可供任務機組人員在承接行控中心任務後,抵達監控地點時,也能為行控中心做出簡單的分析工作,加快整體交通問題的分析,也同時減少影像或資料傳輸時所消耗的時間,機組人員亦可調閱其他閉路監視器,做出相關決策。因考慮到我國法律的一些限制,無法實際將無人機飛至高速公路旁,使用交通部高速公路管理局公開的影像畫面,以隧道內的監視器作為即時監視器影像來源,戶外

的監視器做為模擬的無人機拍攝畫面,製作出個可以實際連線操作的無人機掛載配件,實驗採用實機的手機測試,地點選用單向多車道,結果中Haar Cascade Classifier的辨識率可達85%以上,對辨識結果的分析亦可到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