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聲機唱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留聲機唱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良哲寫的 留聲機時代:日治時期唱片工業發展史 和林良哲的 留聲機時代:日治時期唱片工業發展史(博客來限量唱片造型杯墊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78轉電木唱片留聲機唱片蟲膠裸片二手隨機出不挑 - 旋轉拍賣也說明:在新北市(New Taipei),Taiwan 購買78轉電木唱片留聲機唱片蟲膠裸片二手隨機出不挑. 日語英文老歌中國音樂演奏裸片出隨機無法挑#老件難免歲月老痕下標即代表同意,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左岸文化 和左岸文化所出版 。

輔仁大學 音樂學系 朱象泰所指導 范軒的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作品二之三研究 (2019),提出留聲機唱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作品二之三、奏鳴曲。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鍾宗憲所指導 葉霑的 聽覺傳播媒介對近現代京劇美學的影響:以唱片、廣播為討論核心(1903-1940) (2019),提出因為有 近現代、唱片、廣播、感知模式、京劇美學的重點而找出了 留聲機唱片的解答。

最後網站留声机唱片市场2023 年全球需求和新兴趋势則補充:全球留声机唱片市场的领先企业:. GZ Media、Quality Record Pressings(原声)、唱片工业、MPO International、Rainbo Records、Optimal Media、RAND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留聲機唱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留聲機時代:日治時期唱片工業發展史

為了解決留聲機唱片的問題,作者林良哲 這樣論述:

「很久以前,世界是以七十八轉的速度運行的。」     十九世紀末,一種奇巧的西方機器引進臺灣,在當時稱為「蓄音器」,也就是「留聲機」。新機器的輸入,開啟了臺灣的唱片工業,也改變了大眾的視聽經驗與娛樂方式。自此,各大唱片公司紛紛設立,發行南北管、歌仔戲、客家八音等戲曲唱片,1931年以後更推出臺語流行歌唱片。為了拓展市場,各大唱片公司發展出商業體系,透過日本製作、臺灣發行的方式,在各城市鄉鎮設立「小賣店」,甚至藉由外貿方式,將唱片發售到中國閩南及南洋各國的華人社會,進而開創臺灣唱片工業第一波的高鋒。   在數位科技興起之前,唱片是儲存聲音的工具。其原理是將類比訊號(Analo

g Signal)轉換為軌道刻紋,再製作成圓盤模具,然後利用蟲膠(Shellac)或塑膠(Plastic)做為原料,壓制成為唱片。以蟲膠為原料的唱片每分鐘轉速標準為七十八圈,因此被稱為「七十八轉唱片」,英文名稱為Standard Playing(簡稱SP)。這種方式不但能保存聲音,而且能大量生產、製作,所保存的聲音也得以「複製」,音樂或是歌曲便藉由這種方式傳遞,從此改變了人類社會的閱聽習慣,並增加娛樂方式,創造出新的商業市場。     由於唱片的製作和發行必須透過商業體制來運作,經營者可從中獲取利潤,唱片工業因而應運而生。1890年代,歐美各國的留聲機及唱片製作技術日益成熟,唱片公司紛

紛設立,聘請專業錄音師帶著沉重的錄音器材,到各地錄製音樂,甚至飄洋過海來到東方的中國、日本、香港、印度等地,錄製當地的傳統音樂和民謠。1900年之後,日本等國也開始設立唱片公司,以擺脫歐美唱片公司的操控,不但能自行研發、生產留聲機及唱片,也能推陳出新,製作各種各樣的音樂,包括傳統戲曲、民謠,甚至配合當時的唱片工業而產生「新型態」的歌曲。     可見在唱片工業發展初期,聲音的儲存有所限制,錄音的品質尚待改善,而且唱片的設計、材質也有缺陷。到了1900年代,發展出儲存聲音且能大量複製的技術,讓人趨之若鶩,在西洋和東方社會,唱片市場逐漸興起,規模日益擴大。     以日本來說,在明

治維新後積極吸收歐美文化,促成「文明開化」,唱片工業也隨之進入日本。唱片公司透過股票來籌募資金,大量錄製各種傳統音樂,後來日本的唱片公司看上殖民地臺灣,將這股浪潮引進,臺灣音樂也遠渡日本錄製,拓展了臺灣唱片市場。     1930年代,臺灣的唱片工業開始成長,唱片公司也紛紛成立,透過各地的「小賣店」,展示了各類型唱片;之後又配合著電影、無線電臺的發展,讓歌曲傳播出去。我們所熟知的歌曲〈望春風〉、〈雨夜花〉、〈心酸酸〉、〈青春嶺〉……就這樣被傳唱下來。     本書作者是臺灣挖掘留聲機唱片的先驅。多年來,他從唱片收藏家跨足到唱片工業的分析,甚至臺語流行歌曲的研究,在音樂創作和流行

歌研究上成績斐然。他以實證史學手法和非虛構的敘述方式,以一個個小故事的形態,書寫看似零散卻又重要的議題,帶領讀者一窺日治時期臺灣唱片工業的整體樣貌。     ※【紀臺灣】圖說臺灣史系列     《凝視時代:日治時期臺灣的寫真館》   《臺北歷史.空間.建築:新莊、艋舺、西門、大龍峒、圓山、劍潭》   《太陽旗下的制服學生》   《臺北城中故事:重慶南路街區歷史散步》   《從臺車到巴士:百年臺灣地方交通演進史》   《留聲機時代:日治時期唱片工業發展史》   名人推薦     徐玫玲|輔仁大學音樂學系專任教授   徐登芳|《留聲曲盤中的臺灣:聽

見百年美聲與歷史風情》作者   陳培豐|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陳明章|音樂創作人   廖振富|國立臺灣文學館前館長、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兼任特聘教授   (依姓氏筆劃排列)     各界好評     「良哲是臺灣最早期挖掘留聲機老曲盤的先驅,他不但熱心分享,也無私將所珍藏的留聲機唱片與臺大圖書館合作數位化,此回新書《留聲機時代:日治時期唱片工業發展史》更是集結他數十年沉浸臺灣老曲盤研究的心血結晶,再次嘉惠日治時期唱片音樂愛好者。」 ──徐登芳,《留聲曲盤中的臺灣:聽見百年美聲與歷史風情》作者     「良哲從唱片收藏家跨足到唱片工業的

分析,甚至臺語流行歌曲的研究,二十多年來始於『興趣』,爾後提升至『使命』」,為臺灣唱片收藏界的異數。此書,是他自詡對於留聲機音樂時代所應盡的書寫任務,流露出兼具收藏家與研究者豐碩之文字成果。」──徐玫玲,輔仁大學音樂學系專任教授     「本書像是一堆閃亮亮的碎鑽般,單位體積雖小但內容卻鉅細靡遺,具有相當的分量和價值。再加上這些內容附有很詳細的補充材料,各個單元亦按照時序書寫敘述,因此閱讀者只要按圖索驥便能透過多樣而不同議題的拼湊,進而一窺日治時期臺語流行歌曲的整體樣貌。」──陳培豐,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和良哲認識時,他還是一位大學生,爾後也成為了我在音樂創

作路上,一位重要的合作伙伴。早在二十六年前,他開始收藏台灣的七十八轉蟲膠唱片,每次見面,都聽著良哲像孩子一樣興奮,說起收藏的唱片故事。這本《留聲機時代:日治時期唱片工業發展史》正是他多年的心血,我只能說:『佩服!再佩服!』也謝謝他對台灣音樂史的整理,為歷史留下紀錄。」   ──陳明章,音樂創作人     「良哲的斜槓人生,一路走來,精彩無比,除資深記者的本業,他在音樂創作、流行歌與電影研究、地方文史探索、人物傳記寫作都迭有創穫。作者以他長期收藏蟲膠唱片、留聲機為基礎,輔以豐富的知識、生動的文筆,乃至蒐集、轉化史料的能力,寫出一本精彩的好書。   好讀又好看,有知識又有趣味,是本書的

一大特色。作者化身為高明的說書人,透過一連串生動的故事,將臺灣唱片工業的起源發展,娓娓道來,栩栩如生在讀者面前播映,絕無冷場。」──廖振富,國立臺灣文學館前館長、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兼任特聘教授

留聲機唱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點開資訊欄🤍

才剛安頓下來又覺得開始忙很多事情 不過忙絕對是好事~
影片並沒有錄我去工作什麼的 因為我覺得工作跟之前當學生是不一樣的
當學生的時候我想錄什麼就錄什麼 沒人會覺得怎樣
現在不同身份真的想法會有點不同 就覺得不是自己想怎樣就可以怎樣xd
不過伴奏是可以錄的 只是我沒錄而已:))
總之關於工作的一切 之後覺得時機對了再跟大家分享
也希望大家都可以理解~
會在資訊欄打這些只是避免又有人來罵我不務正業:)))不然這些其實我好像也沒有必要交代xd
總之我很滿意現在的新生活!換一個地方住真的整個心情都不一樣!
其實我以前就有黑膠唱片、也有一大堆古典音樂的CD 但沒有機器讓我播
買了這台真的很開心!覺得很值得~想放鬆心情的時候就會播一下!
不過我就覺得黑膠唱片機播出來的聲音沒有到超級準 這是唯一一個小缺點哈哈哈哈哈

影片裡介紹的Fedoma 他們家的飾品質感真的都超~好!我超推薦!
是我目前接過的飾品合作裡 質感最棒的一家 真的一分錢一分貨
雖然是跟他們合作 但是所有飾品都是我自己在他們網站挑選 看對眼才選的!
我選的三個耳環我最近都非常常戴~在家的時候戴小的耳環 出去戴圈圈或是珍珠耳環 項鍊我最常戴的就是微笑項鍊哈哈哈哈
以下提供所有的連結🔗!

✨Fedoma✨
Jessica Alizzi Gold Buckle Earrings(圈圈耳環)
https://lddy.no/10vic
Beigy Necklace(微笑/月亮項鍊)
https://lddy.no/10vig
Sue Earrings(裡面有一顆珍珠的耳環)
https://lddy.no/10vie
Tiny Sweetheart Earrings(小顆的耳環)
https://lddy.no/10via
Atania Necklace(很復古感的項鍊!)
https://lddy.no/10vif
Goji Necklace(珍珠項鍊)
https://lddy.no/10vih

再來是平常幾乎不打折的Beara Beara👝
現在可以使用我的9折折扣碼「amanda」
期限至9/26(全品項都適用!!)
有追蹤我instagram的人應該常常看到我在story背影片裡這款包包
https://bearabeara.co.uk/product/amanda-navy
很常背的原因是因為它真的很輕!不到300公克!
再來就是它顏值很高哈哈哈 做得很復古、然後材質是麂皮的
顏色雖然官網是寫navy(深藍色) 但是我真的怎麼看都覺得是黑色😂
現在購買會附贈特別訂製全絲質絲巾(售價55英鎊)~

最後!今天台灣時間(9/12)晚上11:59
貓咪跟芝加哥tshirt的預購就要收單了!所以想買的人要快!
不然之後就是有現貨才會再通知大家
我跟selina昨天晚上有直播回答一些關於衣服尺寸的問題
直播連結在這:https://www.instagram.com/tv/CTqphKxAOV8/
官網連結在這:https://www.theintuition.co/
*輸入9lives兩件免運的部分只限於台灣地區唷!*
官網都有我們穿什麼尺寸的分享 那如果有其它問題 都請麻煩私訊intuition.store的instagram~

💫這邊放些我覺得你們會問的商品連結💫

黑膠唱片機 https://bit.ly/3hoxBlY
我是在best buy網站買的 但我看到amazon也有賣~

仙人掌貓抓板 https://bit.ly/3jrt3fN
平常喂的乾食 https://bit.ly/30J9k1c
平常喂的濕食 https://bit.ly/3rNA9gn

我在container store買的飾品storage是原本就已經幫我組好的一個set
從order history看 是叫Stackers Classic Jewelry Box Starter Set Taupe Set of 3
不過他們網站上面看好像沒有直接幫你組好的選項 都是需要自己組的
所以我就貼一個連結給你們就好 你們可以自己看看想要怎麼組自己的jewelry box!https://bit.ly/3C6JFQK

第一天穿的睡衣:
內外的~https://bit.ly/2XXGqvU
他們家我都穿最小號 輸入Amanda有八折

鍵盤跟滑鼠都是logi的 我在amazon購買
https://bit.ly/3lkw1T6
https://bit.ly/3nvCTQ7

單車褲有兩件
一件是Venque一件是Aritzia
Venque的輸入itsAmanda有85折
https://bit.ly/3z6ugO6
Aritzia:https://bit.ly/2XgA4YE
兩件材質不一樣 Aritzia是棉的 Venque的是一種滑滑的很舒服的材質😂
總之兩件我都很愛~你們可以自己評估!

除此之外應該沒有其它想知道的東西了吧??打這一大堆我真的快累死哈哈哈
有想要知道的東西再留言告訴我~能找到連結我就都會附上ㄉ!
大家下支影片見 881!

🎵
Music by Juju B. Goode - Day 6. Park Place - https://thmatc.co/?l=FBEACF33
Soothe - Wil Pearce
Music by Naomi - Osaka - https://thmatc.co/?l=8139C299
Snow begins to fall - Coldbrew
Music by Mr. Thibs - Far Away - https://thmatc.co/?l=DCA13605
Locket - Canyon City
I’m moving to NY - Wei
By the fire - Coldbrew
Paris - Canyon City
You - Welsey Jensen & The Penny Arcade
Rulebreaker - Jason Dering
Blooming Again (with Paul Moody & Calica)
Gatinha - Cornello
Puzzle Peace - SAILR
No other - Johnny Knox

*FTC: Part of this video is sponsored by Fedoma, and some of the links above are affiliated.
這支影片的其中一部分由Fedoma贊助🤍
上面提供的有些連結 我會得到返利 所以如果介意的話可以新開一個頁面自己搜尋🥰

🔎Follow me on Instagram: itsamandalo
https://www.instagram.com/itsamandalo/
📩Contact me: [email protected]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作品二之三研究

為了解決留聲機唱片的問題,作者范軒 這樣論述:

本論文以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的《C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二之三為研究主題,分為五個章節探討。 第一章為緒論,共分兩節說明研究動機、研究範圍與方法。第二章為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之創作背景與風格特色,討論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各時期的創作歷史背景和風格特色。第三章先討論作品二之三的創作背景與風格特色,再分四節分析作品二之三的樂曲結構分析。第四章分四節探討作品二之三的演奏詮釋。最後第五章將綜合以上章節的研究心得作為本論文之結論。

留聲機時代:日治時期唱片工業發展史(博客來限量唱片造型杯墊版)

為了解決留聲機唱片的問題,作者林良哲 這樣論述:

「很久以前,世界是以七十八轉的速度運行的。」     十九世紀末,一種奇巧的西方機器引進臺灣,在當時稱為「蓄音器」,也就是「留聲機」。新機器的輸入,開啟了臺灣的唱片工業,也改變了大眾的視聽經驗與娛樂方式。自此,各大唱片公司紛紛設立,發行南北管、歌仔戲、客家八音等戲曲唱片,1931年以後更推出臺語流行歌唱片。為了拓展市場,各大唱片公司發展出商業體系,透過日本製作、臺灣發行的方式,在各城市鄉鎮設立「小賣店」,甚至藉由外貿方式,將唱片發售到中國閩南及南洋各國的華人社會,進而開創臺灣唱片工業第一波的高鋒。   在數位科技興起之前,唱片是儲存聲音的工具。其原理是將類比訊號(Analog Signa

l)轉換為軌道刻紋,再製作成圓盤模具,然後利用蟲膠(Shellac)或塑膠(Plastic)做為原料,壓制成為唱片。以蟲膠為原料的唱片每分鐘轉速標準為七十八圈,因此被稱為「七十八轉唱片」,英文名稱為Standard Playing(簡稱SP)。這種方式不但能保存聲音,而且能大量生產、製作,所保存的聲音也得以「複製」,音樂或是歌曲便藉由這種方式傳遞,從此改變了人類社會的閱聽習慣,並增加娛樂方式,創造出新的商業市場。     由於唱片的製作和發行必須透過商業體制來運作,經營者可從中獲取利潤,唱片工業因而應運而生。1890年代,歐美各國的留聲機及唱片製作技術日益成熟,唱片公司紛紛設立,聘請專業錄音師

帶著沉重的錄音器材,到各地錄製音樂,甚至飄洋過海來到東方的中國、日本、香港、印度等地,錄製當地的傳統音樂和民謠。1900年之後,日本等國也開始設立唱片公司,以擺脫歐美唱片公司的操控,不但能自行研發、生產留聲機及唱片,也能推陳出新,製作各種各樣的音樂,包括傳統戲曲、民謠,甚至配合當時的唱片工業而產生「新型態」的歌曲。     可見在唱片工業發展初期,聲音的儲存有所限制,錄音的品質尚待改善,而且唱片的設計、材質也有缺陷。到了1900年代,發展出儲存聲音且能大量複製的技術,讓人趨之若鶩,在西洋和東方社會,唱片市場逐漸興起,規模日益擴大。     以日本來說,在明治維新後積極吸收歐美文化,促成「文明開

化」,唱片工業也隨之進入日本。唱片公司透過股票來籌募資金,大量錄製各種傳統音樂,後來日本的唱片公司看上殖民地臺灣,將這股浪潮引進,臺灣音樂也遠渡日本錄製,拓展了臺灣唱片市場。     1930年代,臺灣的唱片工業開始成長,唱片公司也紛紛成立,透過各地的「小賣店」,展示了各類型唱片;之後又配合著電影、無線電臺的發展,讓歌曲傳播出去。我們所熟知的歌曲〈望春風〉、〈雨夜花〉、〈心酸酸〉、〈青春嶺〉……就這樣被傳唱下來。     本書作者是臺灣挖掘留聲機唱片的先驅。多年來,他從唱片收藏家跨足到唱片工業的分析,甚至臺語流行歌曲的研究,在音樂創作和流行歌研究上成績斐然。他以實證史學手法和非虛構的敘述方式,

以一個個小故事的形態,書寫看似零散卻又重要的議題,帶領讀者一窺日治時期臺灣唱片工業的整體樣貌。     ※【紀臺灣】圖說臺灣史系列     《凝視時代:日治時期臺灣的寫真館》   《臺北歷史.空間.建築:新莊、艋舺、西門、大龍峒、圓山、劍潭》   《太陽旗下的制服學生》   《臺北城中故事:重慶南路街區歷史散步》   《從臺車到巴士:百年臺灣地方交通演進史》   《留聲機時代:日治時期唱片工業發展史》   名人推薦     徐玫玲|輔仁大學音樂學系專任教授   徐登芳|《留聲曲盤中的臺灣:聽見百年美聲與歷史風情》作者   陳培豐|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陳明章|音樂創作人   廖振富

|國立臺灣文學館前館長、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兼任特聘教授   (依姓氏筆劃排列)     各界好評     「良哲是臺灣最早期挖掘留聲機老曲盤的先驅,他不但熱心分享,也無私將所珍藏的留聲機唱片與臺大圖書館合作數位化,此回新書《留聲機時代:日治時期唱片工業發展史》更是集結他數十年沉浸臺灣老曲盤研究的心血結晶,再次嘉惠日治時期唱片音樂愛好者。」 ──徐登芳,《留聲曲盤中的臺灣:聽見百年美聲與歷史風情》作者     「良哲從唱片收藏家跨足到唱片工業的分析,甚至臺語流行歌曲的研究,二十多年來始於『興趣』,爾後提升至『使命』」,為臺灣唱片收藏界的異數。此書,是他自詡對於留聲機音樂時代所應盡的

書寫任務,流露出兼具收藏家與研究者豐碩之文字成果。」──徐玫玲,輔仁大學音樂學系專任教授     「本書像是一堆閃亮亮的碎鑽般,單位體積雖小但內容卻鉅細靡遺,具有相當的分量和價值。再加上這些內容附有很詳細的補充材料,各個單元亦按照時序書寫敘述,因此閱讀者只要按圖索驥便能透過多樣而不同議題的拼湊,進而一窺日治時期臺語流行歌曲的整體樣貌。」──陳培豐,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和良哲認識時,他還是一位大學生,爾後也成為了我在音樂創作路上,一位重要的合作伙伴。早在二十六年前,他開始收藏台灣的七十八轉蟲膠唱片,每次見面,都聽著良哲像孩子一樣興奮,說起收藏的唱片故事。這本《留聲機時代:日治

時期唱片工業發展史》正是他多年的心血,我只能說:『佩服!再佩服!』也謝謝他對台灣音樂史的整理,為歷史留下紀錄。」   ──陳明章,音樂創作人     「良哲的斜槓人生,一路走來,精彩無比,除資深記者的本業,他在音樂創作、流行歌與電影研究、地方文史探索、人物傳記寫作都迭有創穫。作者以他長期收藏蟲膠唱片、留聲機為基礎,輔以豐富的知識、生動的文筆,乃至蒐集、轉化史料的能力,寫出一本精彩的好書。   好讀又好看,有知識又有趣味,是本書的一大特色。作者化身為高明的說書人,透過一連串生動的故事,將臺灣唱片工業的起源發展,娓娓道來,栩栩如生在讀者面前播映,絕無冷場。」──廖振富,國立臺灣文學館前館長、中興大

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兼任特聘教授

聽覺傳播媒介對近現代京劇美學的影響:以唱片、廣播為討論核心(1903-1940)

為了解決留聲機唱片的問題,作者葉霑 這樣論述:

20世紀初唱片、廣播逐漸滲入世界各地大眾的日常生活。京劇作為彼時中國的流行娛樂,也多與之結合,成為聽覺傳播媒介的主要內容。當京劇透過唱片、廣播傳播後,勢必受到媒介形式的影響,產生美學方面的變化。此變化不僅是京劇範疇的,也擴及到演員、票友及一般受眾的接受心態,亦即,這是關乎人類感知模式的美學變化。本文所謂「美學」,是根據 aesthetics 此詞本身聯繫著希臘語詞根 αἴσθησις,強調感覺的表達與感受的能力。所以本文將不著重討論已有豐贍成果的聲腔創發、舞美燈光、具體表演形式變化,而更強調從社會文化(包含技術發展)的宏大視角開始,漸次討論受眾感知、媒介中的京劇藝術性、演員調適、觀演關係變化

等相對抽象的美學問題。研究約可分為三個層次:首先綜述1903至1940 年代近現代京劇與聽覺傳播媒介的接觸史;繼而以荀慧生、馬連良、周信芳三位分屬旦行、老生行及京海派的演員為個案,聚焦討論演員如何運用唱片傳遞京劇藝術,又或批判唱片對舞臺表演造成的影響;最後,則以媒介形式為出發點,援引 1940 年代戲劇刊物上常見的,以廣播轉播之京劇為評論對象的劇評,討論受眾利用新媒介聆賞京劇時審美重心的變化。本文以為,唱片、廣播雖然確實使京劇更傾向娛樂,削弱了一定的藝術性,但在演員與受眾自覺的運用下,仍可以嚴肅的傳遞/接收藝術,使之成為舞臺的延伸,媒介與舞臺二者能夠良性的相互展延。此外,聽覺傳播媒介可留存、廣

泛傳播的特質亦促使結合舞臺、報刊、唱片廣播的京劇宣傳生態產生,使京、津、滬三地的京劇資源更加流通。最後,雖然媒介起初確實造成了京劇藝術性的動搖與消殞,但在適應了新媒介以後,演員與受眾不再被動的為媒介框限,而是以媒介的特質為立基,發展出更多元的創作方式與欣賞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