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體體積公式直徑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球體體積公式直徑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潘奇克寫的 跟大師學創造力1:伽利略的大發現+25個酷科學實驗 和(美)傑哈的 風力機技術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字畝文化 和機械工業所出版 。

國立中興大學 精密工程學系所 楊錫杭所指導 杜彥廷的 雙層雙焦點微透鏡設計與分析 (2014),提出球體體積公式直徑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雙層透鏡、微透鏡、雙曲率透鏡。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鄭福田、劉希平所指導 黃士軒的 甲基第三丁基醚(MTBE)在土壤中傳輸之研究 (1998),提出因為有 汽油含氧添加劑、土壤、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甲基第三丁基醚、吸附的重點而找出了 球體體積公式直徑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球體體積公式直徑,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跟大師學創造力1:伽利略的大發現+25個酷科學實驗

為了解決球體體積公式直徑的問題,作者潘奇克 這樣論述:

【跟大師學創造力1-5】 系列 學習寫作與表達能力 ,「讀寫科學史」最佳範本   以科學家/藝術家的故事追根溯源,和隨手可作的簡單活動,體驗大師的創作歷程,更能幫助讀者「深度學習」,增加閱讀能力及跨領域整合思考能力,獲得全美科學教師聯盟推薦,更受到國內推廣科普的媒體及老師喜愛。   向天才伽利略學創造力,為天文學與物理學奠定基礎!   當人類每踏入太空一小步,都應該記得——在伽利略的時代,光是睜開眼睛、瞧瞧望遠鏡裡的事物,都是勇敢的一步!   ★向伽利略學創造力的10個好方法   1.保持好奇心!   2.獨立檢視問題,不要輕易把別人的話當成解答。   3.「觀察」能發現新問題、保

持創造力。   4.學習是自然而然的事。讓家裡充滿崇尚智識的氛圍。   5.不要接受「只要寫在書上的事物,就是事實」這樣的觀念。   6.實驗,是理解所有事物的唯一方法。   7.除了科學,對其他領域(如:文學、藝術)也要保持同樣的興趣。   8.練習為自己辯護。   9.喜歡把觀念應用於可以幫助人類的實務發明。   10.即使是天才,有時候也會犯錯。   伽利略是真正的天才,他不但喜愛科學和數學,也熱愛音樂和藝術,一生中還有許多轟動全世界的偉大發現。他不僅僅是個科學哲學家,同時也將想法付諸實際應用,創造許多新發明。   伽利略的思想領先和他同時代的人,志在追尋真理,認為沒有事物能夠取代仔

細的觀察和實驗。透過本書,我們可以明白伽利略革命性的發現,還能看到伽利略如何改變這個世界,為現代的天文學與物理學奠定基礎。本書隨書附上25個實驗活動,對照理化、自然等基礎課程內容,運用常見的材料,容易操作。包含:觀測月亮、鐘擺運動、認識比重、重力實驗、液體密度、加速度運動……等。並收錄科學家大事紀年表、重要名詞解釋、著作索引、參考網站等,方便資料查找。 本書特色   ★5年級以上適讀──物理、化學、數學、天文,STEM補充教材首選!   ★收錄超過200張原文插圖或照片,兼顧人文、科學及藝術教育培養。   ★25個實驗活動,對照國中小自然、理化等基礎課程內容,運用常見的材料,容易操作。包含

:觀測月亮、鐘擺運動、認識比重、重力實驗、液體密度、加速度運動……等。   ★收錄科學家大事紀年表、重要名詞解釋、著作索引、參考網站等。   跟大師學創造力1-5 系列 陸續出版   5年級以上適讀。芝加哥評論出版社(Chicago Review Press)最受歡迎的跨領域人文x科學學習系列,以科學家/藝術家的故事,穿插有趣的實驗活動,獲得全美科學教師聯盟推薦!   1伽利略的大發現+25個酷科學實驗   2 牛頓的物理學探索+21個趣味實驗   3 達爾文與演化論+21個自然實驗   4 達文西的藝術創舉+21個趣味活動   5 貝多芬與他的音樂+21個創意實驗 名人推薦   鄭國

威(泛科學總編輯及共同創辦人)總導讀   張東君(科普作家)專文導讀   艾德林(Buzz Aldrin,阿波羅11號登月太空人)代序   林瑞文(教育部師鐸獎得主、左營國中資優班教師)審定   全美科學教師聯盟   《學校圖書館期刊》(School Library Journal)   美國科學促進會《科學圖書與電影》(Science Books & Films)   書評雜誌《KLIATT》 一致推薦   【跟大師學創造力】不僅故事與人物鋪陳有血有肉,資料詳實卻不壓迫,也精心設計了隨手就可以體驗書中人物生活與創造歷程的實驗活動,非常貼心。這套書並不只給孩子,我相信也適合每個還有

好奇心的大人。——鄭國威 (泛科學總編輯及共同創辦人)總導讀   本書引導你進入伽利略時空、理解他的憂喜,並動手實驗實現他的理論,讓你進化為伽利略的鐵粉!——林瑞文(教育部師鐸獎得主、左營國中資優班教師)   伽利略的人生故事是關於天才和毅力最好的一課。——艾德林博士(Buzz Aldrin,阿波羅11號登月太空人)   本書饒富興味、扣人心弦,在字裡行間讓讀者體會伽利略的天才和正直。──全美科學教師聯盟     引人入勝……實用而深入的資訊,全書俯拾皆是。精采可讀。──美國科學促進會《科學書與影》(Science Books & Films)   必讀佳作。──書評雜誌《KL

IATT》

雙層雙焦點微透鏡設計與分析

為了解決球體體積公式直徑的問題,作者杜彥廷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探討將兩種黃光微影技術製作出一個雙層雙焦點的微透鏡觀並觀察關係,首先第一步驟使用擴散微影法製作出下層透鏡(擴散片會使下層透鏡底徑變大約20%),第二步驟沉積銅金屬方便上層對位使用,第三步驟以黃光微影製作出上層圓柱形貌,第四步驟以熱熔回流(Thermal reflow)觀察上層光阻的形貌變化並計算出圓柱與圓球體積關係。設計光罩下層直徑100μm、120μm上層直徑75μm、90μm搭配,材料選用JSR-126N負光阻製作出下層微透鏡,由於下層JSR-126N有極高的熔點,因此在上層使用AZ-4620熱熔時不會影響下層微透鏡的形貌,結果計算顯示上層在熱熔時光阻圓柱變為光阻圓球時體積減少量分

別為18.4%與16.9%。推導出上層熱熔前後數學幾何關係式得知熱熔前後體積變化,並且可利用造鏡者公式將雙層雙曲率微透鏡分為兩部分進行焦點計算以此,便可設計出所需要的焦點分佈。

風力機技術

為了解決球體體積公式直徑的問題,作者(美)傑哈 這樣論述:

本書主要包括風力機技術發展概述、風力機設計方面和性能要求、風力機風輪的性能和設計方案、風力機葉片設計要求、變風速條件下動態穩定及性能的提高所需的傳感器和控制設備、離網型風電系統、建築物環境中的風能轉換技術和影響風力機安裝的環境問題與經濟因素等內容。本書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數學表達式和較重要的推導公式有利於深入學習風電機組技術的知識。本書結構清晰,並且涵蓋了風力機設計方面的諸多尖端技術。本書可供風力發電技術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研發人員、管理等相關人員閱讀,也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的參考書。 譯者序原書序前言第1章 風力機技術發展概述 1.1 引言 1.2 可替代性能

源的主要優點和缺點 1.3 風力發電技術的優點和缺點 1.3.1 優點 1.3.2 缺點 1.3.3 風力機安裝要求 1.3.4 舊風電場的改造以提高現存風力機的輸出功率 1.4 世界風力機安裝情況 1.4.1 丹麥 1.4.2 德國 1.4.3 中國 1.4.4 美國 1.4.5 加拿大 1.4.6 比利時和荷蘭 1.4.7 英國 1.4.8 法國 1.4.9 俄羅斯 1.4.10 意大利 1.4.11 早期的風力機發展小結 1.5 風力機運行原理 1.6 風力機的分類 1.6.1 公用電網風力機 1.6.2 公用電網風力機和風電場的成本回收期 1

.6.3 小規模風力機 1.6.4 小型風力機部件的成本估算 1.6.5 20 0 9 年5 kW風力機的安裝成本 1.6.6 風力機及塔架安裝公司 1.6.7 小型風力機的潛在應用 1.6.8 中等規模風力機 1.7 風電場開發商 1.7.1 風電場經銷商 1.7.2 可再生能源專業人員 1.8 設計配置 1.8.1 離網功能的家用設計配置 1.8.2 並網和儲能功能的家用風力機配置 1.8.3 並網和無電池運行的家用風力機配置 1.8.4 風光互補的風力發電機組設計 1.8.5 雙重用途的緊湊型風力機和能源系統 1.8.6 關鍵的電氣部件 1.9 獨具特色的

新一代風力機 1.9.1 螺旋風力機 1.9.2 海上風力機的運行 1.9.3 基於噴氣發動機的風力機 1.9.4 垂直軸風力機 1.9.5 漂浮式海上風力機 1.10 美國典型的風力估價 1.11 小結 參考文獻第2章 風力機設計方面和性能要求 2.1 引言 2.2 風力機類型 2.2.1 風車型風力機 2.2.2 農場型與荷蘭型風力機 2.3 現代風力機 2.3.1 水平軸風力機(HAWT) 2.3.2 垂直軸風力機(VAWT) 2.3.3 垂直軸風力機的工作要求 2.3.4 垂直軸風力機的優缺點 2.3.5 垂直軸風力機的運行難題 2.3.6 預測

達里厄風力機性能的簡化程序 2.3.7 理解垂直軸風力機的流動現象 2.3.8 早期歐洲的風力機 2.4 非設計工況性能 2.4.1 關鍵設計問題 2.4.2 設計與運行參數偏差的影響 2.4.3 升力和阻力系數對最大功率系數的影響 2.4.4 性能提升方案 2.5 最大風能捕獲技術 2.5.1 葉片與角度參數對性能的影響 2.5.2 獲得高功率系數的技術 2.5.3 最佳性能對安裝地點的要求 2.5.4 風能基本特性 2.5.5 全球大型風力機的裝機容量 2.6 特定風力機安裝地點的年風能捕獲量 2.6.1 長期捕獲風能的要求 2.6.2 風速對風能密度的影響

2.6.3 每年、每小時的風力機的能量捕獲 2.6.4 S形風輪垂直軸風力機的能量積分 2.6.5 運用高風速的渦流 2.6.6 最大功率系數與出口壓力系數和擾動系數的函數關系 2.6.7 功率系數的計算 2.7 可利用風能的年小時數評估 2.7.1 使用經驗法評估年小時數 2.7.2 使用葉素動量法評估年發電量 2.7.3 影響性能的因素 2.7.4 風輪葉尖速比和升阻比對功率系數的影響 2.8 小結 參考文獻第3章 風力機風輪的性能和設計方案 3.1 引言 3.2 理想風輪的一維理論 3.2.1 積分形式的軸向動量方程 3.2.2 運用交變控制體的一維動

量理論 3.2.3 理想一維風力機的功率系數 3.2.4 理想一維風力機的推力系數 3.2.5 旋轉效應 3.2.6 風輪的葉尖速比 3.3 二維氣動模型 3.4 有限翼長的三維氣動模型 3.4.1 受流過翼型氣流影響的參數 3.4.2 科里奧利力和離心力 3.4.3 現代風力機渦系 3.5 在風電場應用中風輪的設計要求 3.5.1 風輪的性能 3.5.2 風輪葉片的材料要求 3.5.3 翼型特征對風輪性能的影響 3.6 風輪繞流的流體力學分析 3.6.1 二維球體的繞流分析 3.6.2 二維柱體的繞流分析 3.6.3 氣流的發電量 3.7 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風力機葉片設計要求 4.1 引言 4.2 螺旋槳葉片的性能分析 4.2.1 葉素的空氣動力學性能分析 4.2.2 作用在葉片上的轉矩和功率 4.2.3 最大功率輸出的條件 4.3 葉片的性能 4.3.1 功率系數 4.3.2 軸向誘導因子 4.3.3 轉矩系數 4.3.4 葉片的載荷系數 4.3.5 入流角作為切向速度比和升阻系數比函數的變化 4.3.6 葉尖速比和升阻系數比對風力機功率因數的影響 4.3.7 作為半徑函數的槳距角變化 4.3.8 作用在葉片上的力 4.3.9 機械完整性 4.4 梁理論在各種風力機葉片中的應用 4.5 葉片的材料要求

4.6 葉片的關鍵性能 4.6.1 葉片的彎矩和不穩定性對葉片性能的影響 4.6.2 風速三角形的作用 4.7 小結 參考文獻第5章 變風速條件下動態穩定及性能的提高所需的傳感器和控制設備 5.1 引言 5.2 調節控制系統 5.2.1 變槳距調節控制 5.2.2 變槳距調節控制系統的說明 5.2.3 偏航控制系統 5.3 風參數監測傳感器 5.4 傳輸系統 5.5 發電機 5.5.1 感應發電機 5.5.2 感應發電機的轉子結構 5.6 同步發電機的性能和局限性 5.7 風輪的關鍵性能參數 5.7.1 風輪的分類 5.7.2 動態穩定性和結構完整性

5.7.3 應力參數的監測 5.7.4 失速控制的風輪 5.7.5 風能捕獲及風力機性能的影響因素 5.8 葉片的翼型特性對風力機性能的影響 5.9 自動停機功能 5.10 水平軸風力機和垂直軸風力機風輪的關鍵設計 5.10.1 風力機的可靠性及性能提高技術 5.10.2 使效率、動態穩定性及結構完整性得到良好保障的傳感器 5.10.3 葉片扭轉角的調整 5.11 提高效率的低諧波量發電機 5.12 風力機結構載荷的影響 5.12.1 重力載荷的影響 5.12.2 慣性載荷的影響 5.12.3 空氣動力載荷的影響 5.13 小結 參考文獻第6章 離網型風電系統

6.1 引言 6.2 歷史背景:應用於偏遠地區 6.3 離網型風電系統的結構 6.3.1 帶有備用電池的混合系統 6.3.2 微型風力機 6.3.3 微型風力機的應用 6.3.4 微型風力機應用於農村電氣化 6.3.5 發電容量 6.3.6 偏遠地區的通信應用 6.3.7 降低成本的技術 6.3.8 減少電力的需求 6.3.9 典型電氣設備的能量損耗 6.3.10 減少能量損耗的技術 6.4 偏遠地區的離網型電力系統 6.4.1 制冷設備 6.4.2 空調機組 6.4.3 交流和直流系統的選擇 6.4.4 發電系統的參數 6.5 系統組件的規格 6.5

.1 太陽電池陣列的規模和性能 6.5.2 逆變器的容量和性能 6.5.3 蓄電池的大小和性能 6.5.4 太陽能面板的大小和性能參數 6.6 帶有備用公共電網的離網型風電系統 6.6.1 離網系統的經濟因素 6.6.2 離網風光互補系統的成本分析 6.6.3 從現有設施延長輸電線的成本估算 6.7 離網型風電系統的多種應用 6.7.1 通信 6.7.2 HR 3 混合型系統的性能 6.7.3 運用混合風電系統節省石油燃料 6.8 農村電氣化中的混合風電系統 6.8.1 成功案例 6.8.2 在農村電氣化的應用:抽水系統 6.8.3 估算農場風車的抽水能力 6.

8.4 混合風電的經濟性 6.9 多任務風力機 6.9.1 小功率風力機的應用 6.9.2 灌溉的設計要求 6.9.3 風力機的年發電量 6.10 小結 參考文獻第7章 建築物環境中的風能轉換技術 7.1 引言 7.2 集中配置的要求 7.2.1 球形配置 7.2.2 在兩個建築物之間的管道中安裝風力機的配置 7.2.3 鄰近建築物的集中模式 7.2.4 各種集中模式下集中器的風能集中能力小結 7.3 節能建築設計 7.3.1 有建築物的環境的要求 7.3.2 粗糙度對風速參數的影響 7.3.3 有建築物地區的風能潛力 7.4 建築環境當地風能的特性 7.

4.1 建築特征 7.4.2 有風力邊緣的建築物周圍的空氣流線 7.4.3 阻力部分 7.4.4 空氣的流動性 7.5 建築環境對BWAT性能的影響 7.5.1 氣動噪聲水平 7.5.2 安裝現場總空氣噪聲的計算 7.5.3 附近風力機產生的噪聲 7.5.4 風力機葉片引起的振動 7.5.5 風力機葉片的影子閃爍 7.5.6 湍流結構 7.5.7 流管長度對風能轉化的影響 7.5.8 有建築物環境下的偏航要求 7.6 小結 參考文獻第8章 影響風力機安裝的環境問題與經濟因素 8.1 引言 8.2 環境因素和其他重要問題 8.2.1 安裝地址的選擇 8.2.

2 風的特性及其影響 8.2.3 調整地形來增加風速提高發電效率 8.2.4 體積流率對性能的影響 8.2.5 最大可利用功率 8.2.6 功率系數 8.2.7 輸出轉矩的性能 8.2.8 氣流產生的功率與氣流直徑的函數關系 8.3 大直徑氣流產生的問題 8.3.1 高噪聲等級 8.3.2 安裝地點周圍的噪聲 8.3.3 對電視和收音機傳輸信號的干擾 8.3.4 對風力機噪聲的定量描述 8.4 使用經典BEM理論預計關鍵性能參數 8.4.1 機械軸功率 8.4.2 葉片設計參數對其發電的影響 8.5 基於經濟因素調整安裝風力機 8.5.1 電力的持續性 8.5

.2 估計采購成本 8.5.3 度電成本 8.5.4 風力機的度電成本 8.6 關鍵組件和子系統成本的估算 8.6.1 關鍵組件的成本估算 8.6.2 2 MW風力機的典型設計和性能特征 8.7 風力機塔架 8.7.1 塔架高度的要求 8.7.2 機械強度的要求 8.7.3 塔架的分類 8.8 小結 參考文獻

甲基第三丁基醚(MTBE)在土壤中傳輸之研究

為了解決球體體積公式直徑的問題,作者黃士軒 這樣論述:

甲基第三丁基醚(methyl tert-butyl ether, MTBE)為現今最常使用之汽油含氧添加劑,最初被用來代替四乙基鉛,以提高汽油之辛烷值,目前則被用來降低大氣中一氧化碳與臭氧之濃度,但因其被證實為可能之人類致癌物,若洩漏至土壤環境再進入地下水或大氣中,將可能對環境與人體產生影響。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討MTBE在土壤中之傳輸情形。 本研究利用石英砂、中油土及台石化土以上層空間分析法(Headspace analysis method)求取MTBE之亨利常數、活性係數及與吸附劑間之線性分配係數,然後將所得之常數代入線性吸附理論,模擬管柱實驗中MTBE之逸散通量,

並與實驗結果相互驗證;另外本研究針對土壤氣體相對溼度對MTBE之吸持作用影響進行探討,配合氦氣之吸附實驗,估計吸持作用中各種機制之貢獻比例 以中油土實驗所求得之MTBE 為 20.09 ml/g,台石化土實驗所求得之 為12.37 ml/g,均遠小於其他常見之土壤污染物;此外,研究結果顯示,MTBE氣體於三種吸附劑乾燥或不飽和情況下,其吸附或吸持量均不大,故吾人推斷,若地下油槽發生洩漏,因MTBE之高蒸氣壓及對土壤之低親和力,MTBE將快速的以擴散的方式進入大氣中,造成局部之空氣污染;在土壤吸持MTBE各機制貢獻方面,MTBE溶於土壤表面水及吸持於土壤固相將主導整個吸持作用

,吸附於土壤水膜表面的量則可忽略不計,以上結果與其他研究所得之結論大不相同,實因MTBE對水之高溶解度,造成其在各相間之質量分布迥異於其他常見之土壤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