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老人問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獨居老人問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淑楨寫的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和橫濱建築師團體area045的 打造最棒的兩代同堂住宅!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孤獨死」頻現香港長者離「居家安老」有多遠?也說明:截至2016年,本港獨居長者住戶超過15萬戶,比2006年增加逾54%。隨著單身獨居長者數量增加,近年「孤獨死」現象頻現。如青衣長發邨敬發樓過去一年內.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揚智 和楓葉社文化所出版 。

中國文化大學 生活應用科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林慧生博士、林舜慈博士所指導 陳穎慧的 社區認知、活動參與對高齡者活躍老化滿意度之研究-以台北市大同區國順里為例 (2020),提出獨居老人問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高齡者、社區認知、活動參與、活躍老化。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社會企業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黃浩然 博士所指導 吳怡雯的 以服務主導邏輯探討獨居老人營養送餐 (2018),提出因為有 主動資源、被動資源、服務主導邏輯、獨居老人的重點而找出了 獨居老人問題的解答。

最後網站統一超商永續發展 - 7-ELEVEN則補充:「把愛找回來」號召投下零錢為弱勢獨居老人加倍關懷加餐飯 ... 其中長者居家照顧、關懷訪視、獨居安全、社區日托…等服務需求也隨之增加,其中又以三餐問題最為急迫!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獨居老人問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為了解決獨居老人問題的問題,作者王淑楨 這樣論述: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是一門科際整合的科目,其內涵除了心理學、社會學之外,更延伸了哲學、文化人類學、發展心理學、社會工作的概念。學習本科之後,可以讓讀者瞭解到從出生到老年,個體身心發展與社會環境之交錯影響,進而能掌握個人所處環境的優勢,創造個人發展上之契機,充分發展個人之潛能。本書撰寫的目的,乃希望提供大學社工、社福等相關科系學生作為進修之參考書,此外,也提供準備報考社工師的考生作為研讀的資料。

獨居老人問題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00:00:00) 開場引言
(00:00:34) 無雷講評
(00:05:59) 暴雷討論
(00:34:12) 推薦/退件



【梗你評電影】《暫時停止呼吸2》Don't Breathe 2 | 地表最強盲人回來啦!
.

▶ 收看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lVIX-eziJAQ

▶ 收聽PODCAST聲音: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sy95w4zm6990946bhbkezbr/platforms
.

歡迎收看/收聽【梗你評電影】單元,我們每個禮拜透過討論的方式來解析、評論電影的優缺點,讓你看電影更有梗!
.

這次【梗你評電影】要來評的是電影《暫時停止呼吸2》;故事延續第一集《暫時停止呼吸》的故事,獨居的盲眼老人 諾曼,在首集被竊賊入侵家中後,和一位神秘的小女孩 鳳凰相依為命;他們在郊區的一棟房子內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卻沒想到再度面對前來入侵家園的不速之客。這些入侵者似乎並非等閒之輩,也似乎與諾曼、鳳凰兩人過去不為人知的祕密有所關連。
.

曾飾演《阿凡達》中的夸里奇上校成名的史蒂芬朗,可說是《暫時停止呼吸》這個系列電影的靈魂人物;他與曾執導《屍變》的費德阿瓦雷茲導演在2016年合作的《暫時停止呼吸》,以990萬美金的低成本製作預算,創下全球1.57億美金的票房奇蹟。《暫時停止呼吸2》雖然費德阿瓦雷茲退居監製,由首集的編劇羅多西耶格斯擔任導演,被製作人山姆雷米 讚賞:這是他聽過最棒的續集想法。特別的是,史蒂芬朗為了能夠詮釋盲人角色,甚至與盲人協會合作,以觀察盲人們的生活與行為。
.

不論你是否看完《暫時停止呼吸2》,又或者是看完這部電影後是喜歡還是不喜歡。

都歡迎留言分享與我們討論唷!

#電影 #影評 #暫時停止呼吸 #暫時停止呼吸2 #dontbreathe #dontbreathe2 #史蒂芬朗 #stephenlang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資訊或線上線下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別忘了追蹤XXY的電影相關文字、影像、聲音創作唷!
📣 https://linktr.ee/XXY_filmcrtics

本頻道為提供觀眾們更好的觀看環境,並無開啟廣告營利
想要贊助我們持續創作,可透過以下管道直接贊助:
📣 XXY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XXY2018​
📣 XXY @Firstor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社區認知、活動參與對高齡者活躍老化滿意度之研究-以台北市大同區國順里為例

為了解決獨居老人問題的問題,作者陳穎慧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本研究旨在研究社區認知、活動參與對高齡者活躍老化滿意度之研究---以台北市大同區國順里為例。研究採問卷調查,對象為臺北市大同區國順里 65 歲 (含)以上之高齡者里民為研究對象,以立意取樣方式取得研究資料。研究工具包括國順里高齡者里民「社區認知量表」、「活動參與量表」及「活躍老化滿意度量表」,採李克特氏五點量表評定,與「個人背景變項」等編製成預試問卷初稿,其內容效度經五位學者專家審核修訂成預試問卷。共發出預試樣本數 40 份,有效回收率 100%。經統計分析 Cronbach's α 係數為.911,顯示預試問卷信、效度良好。故量表題項均保留。隨即發放正式樣本數為 410 份,有效問

卷共計 380 份,有效回收率 95%。結果以 SPSS 20.0 統計套裝軟體, 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獨立樣本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若具顯著差異時進行 Scheffé 事後檢定)、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逐步迴歸等方法進行資料處理統計分析。一、 結論如下:(一) 高齡者居民對於居住在臺北市大同區國順里的社區認知為中高程度認知,對於居住的社區是有其黏著度及相當程度的關心及注意。(二)台北市大同區國順里高齡者在活動參與上對於所居住的社區活動參與部分也皆很高;尤以「老人共餐」與「國內外旅遊活動」層面為最高。(三) 台北市大同區國順里高齡者里民在「社區認知」及「活動參與」與「活躍老化」

成顯著正相關,對於社區認知越高活動參與也越高則對於活躍老化的滿意度則有顯著的提升。(四)台北市大同區國順里高齡者里民獨居老人問題層面須多加關注。二、 建議事項如下:(一)對台北市大同區國順里高齡者里民:研究顯示在「我樂於參與知性講座的活動嗎?(例如:環境維護、安全、健康類)」較低,建議多多參與相關知性講座維護自身安全及權益較為恰當。(二) 對里服務處:研究顯示在「時常關心社區發生的事物?」較低, 建議多多關心及了解高齡者的心態及宣導里的優勢;多照顧里內獨居老人的需求,例如:每日巡視或是搬運家中重物等。(三)對政府:建議政府在針對銀髮族的「活躍老化」部分,提供社區老人促進健康及加強社區樂齡/無齡

機構的積極建立,或連結健康資訊,與醫院結盟,加入 Line/Wechat 群組,施行簡易衛教,提供銀髮族跟上科技腳步,在政府安全與健康的把關下營造更多老人幸福。(五)對未來之研究:在研究方法方面,建議可搭配深度訪探,讓研究結果更能符合需求,且更具參考價值。關鍵字: 高齡者 、社區認知、活動參與、活躍老化

打造最棒的兩代同堂住宅!

為了解決獨居老人問題的問題,作者橫濱建築師團體area045 這樣論述:

★為什麼「兩代同堂」需求會逐步增加? ◎雙親世代的理由   1.想守護祖先代代傳承下來的土地,和孫子一起生活。   2.希望孩子照顧年邁的自己,以免生病時無人照護。   3.想擁有能承受天災的強韌住宅,卻無力負擔房貸,孩子們若同居,就能分攤改建費用!   4.出國旅行時有人看家,不必掛心家中安危! ◎年輕世代的理由   1.想要建屋卻苦無自有土地!將購地費拿來建屋,就能擁有很棒的居住條件。   2.房貸太重的話,可能會付不起孩子的教育基金,為了存錢,想盡量減少建設費。   3.晚回家時可以拜託雙親幫忙照顧孩子。   4.若未與雙親同居,等父母年老需要照料時就得來回奔波,住在一起比

較輕鬆。.   受到物價、景氣等環境影響,現代人往往很難獨立購置房地產,再加上獨居老人問題日益嚴重,人們開始省思起家人間的羈絆,因此,近年又興起了建造兩代同堂住宅的風潮。本書便是以此出發,介紹出各種兩代同堂住宅的格局,並提出常見的成員摩擦因素與相應的解決之道。   不同於一般設計書籍,本書將焦點著重於「運用適切的格局規劃,維繫兩代情誼」,分析常見的婆媳問題原因、與岳父母、父母的相異之處等細膩的感情因素後,提出相應的解決之道,設計出足以支撐30年以上的靈活格局。只要了解自身情況,參考書籍附上的詳盡藍圖,便能自本書的實例說明中模仿適合自己經濟、家庭成員的案例,構思出能有效減少雙親與子女的相處摩

擦,促進家人情誼的格局。 本書特色       兩代同堂住宅風潮再興!   兩代同堂注意事項+實例詳介+ 50種設計小創意   .剖析成員生活習慣,運用分離型等格局減少雙親與子女的相處摩擦   .基於經濟考量活用空間,規劃無障礙格局,兼顧長期生活的經濟性   詳介因應不同家庭模式的五大格局——   同居格局-[未分離]設計手法   共用玄關+廚衛區格局-[稍微分離]設計手法   僅共用玄關的格局-[玄關以外均分離]設計手法   完全分離格局-[完全分離]設計手法   特殊格局-[特殊分離]設計手法 詳解兩代同堂Q&A!   1.與「公婆」同住&與「岳父母」同住有何不同?   2.該如

何打造使同居生活更自在的共用空間?   3.常用區塊應特別重視的無障礙設備為何?   4.該如何制定能夠長久遵循的生活規則?   5.如何克服嚴峻的基地條件?

以服務主導邏輯探討獨居老人營養送餐

為了解決獨居老人問題的問題,作者吳怡雯 這樣論述:

長期照顧服務中的獨居老人營養送餐服務行之多年,本研究運用服務主導邏輯的概念探討獨居老人營養送餐服務,其如何運用主動資源與被動資源與獨居老人接觸,促使獨居老人藉由送餐服務的過程獲得身心靈的賦權,且在送餐服務體系中的每個參與者將如何透過服務交換的過程、彼此共創價值,獨居老人營養送餐服務是否有機會可以轉型成商業模式或其他的經營方式,不再依賴政府的相關補助措施。借用Vargo與Lusch(2004)提出服務主導邏輯的5個公理:1.服務是交換的基礎要素,2.活動的參與者與受益者共創價值,3.所有經濟與社會的服務交換都扮演著資源整合的角色,4.價值是由受益者獨特的經驗或現象學決定,5.價值共創是透過行動

者產生制度與制度安排來進行協調,來檢驗、分析、詮釋獨居老人營養送餐服務的營運模式。以質性研究的方式進行深度訪談與資料蒐集,研究歸納發現:行動者使用主動資源與服務交換後,讓老人重新燃起自己的熱情與人情感交流和互動,獨居老人重新與外界社會連結,並將自我的被動資源轉換為主動資源與人進行交換;送餐志工的服務交換是提升志工的自我價值與親友關係重新檢視,正向行銷機構形象,協助長照相關資訊的推動;專業工作人員藉著服務提供,交換獲得獨居老人與外界的情感聯繫與支持,更提升服務人員的專業知識與技能,讓整個服務體系中的每個個體透過服務的交換,彼此共同創造出屬於個體或全體的新價值。因此,獨居老人營養送餐服務須跳脫商品

主導邏輯的服務觀點,以服務主導邏輯的觀點從事服務,喚起獨居老人對自我主動資源操作的能力,進而賦權強化他們在社區裡獨自生活的能力。除此之外,非營利組織的送餐服務需嘗試以獨居老人的需求作為主要的服務規劃,而非配合政府之相關福利政策補助申請而被限制發展。最後整個送餐服務體系的運作更需要跨系統的資源整合與重整,服務輸送與專業知識、技能應該共享,以期創造出新的服務型態或商業模式,造福更多獨居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