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資捐贈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物資捐贈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泰和泰律師事務所政府和公共事務法律中心寫的 依法防控疫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政府公共管理法律適用手冊 和朱俊立的 公共財政制度下的慈善組織發展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109 年物資捐贈徵信(1-12 月)也說明:109 年物資捐贈徵信(1-12 月). 院外網站的徵信. 壹、全新捐贈物品一覽表. 捐贈人. 捐贈物品. 受贈單位. 用途. 說明. 蔡O 士. 輪椅2 部. 社工室. 供病人使用. 孫O 慶. 輪椅1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華中科技大學 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成功大學 政治學系 宋鎮照所指導 陳敏祥的 印尼對美中對抗之避險策略分析 (2020),提出物資捐贈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美中對抗、避險策略、進階三角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運籌管理系 陳珍珍所指導 夏靖喬的 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民眾捐贈物資的意圖與行為之研究 —以食物銀行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計畫行為理論、捐贈、結構方程式、食物銀行的重點而找出了 物資捐贈的解答。

最後網站106年上半年度捐款及物資捐贈徵信一覽表則補充:文章 最新消息 106年上半年度捐款及物資捐贈徵信一覽表. 2017.07.01. 106年上半年度捐款及物資捐贈徵信一覽表. 感謝各界民眾熱心公益 106年捐款及物資徵信一覽表.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物資捐贈,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依法防控疫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政府公共管理法律適用手冊

為了解決物資捐贈的問題,作者泰和泰律師事務所政府和公共事務法律中心 這樣論述:

本書較為系統地介紹了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有關的行政法律知識,涉及從事件分級到組織體系,從資訊傳遞到物質保障等方方面面,內容豐富全面,結構清晰明瞭。 在我國當前所面臨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背景下,本書緊跟突發事件時事動態,特別選取了一些政府、媒體與民眾所共同關心、聚焦的問題,如個人發現事件線索的報告流程,事件資訊的發佈、公示與輿情應對,醫療機構的接診與病人處置,隔離點的管理,疫情防控下的個人資訊安全,公共交通的管制措施,交通工具上的疫情處置,醫護人員與醫療用品的運送、運輸,物資徵收、徵用的範圍與方式,市場價格的管理與制約,慈善捐贈的管道,慈善組織的監管,慈善捐贈物品的發放使用等。 本書採用問

答形式,而非單純的說理介紹,其中的提問平實簡潔,答案綜合多項法律法規,以免讀者多方翻找,便於工作使用和日常查閱。另外,本書還加入了《全國檢察機關依法辦理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批)》《關於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等檔,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可以為政府機關的工作和企業、公民的學習提供參考和幫助。 泰和泰律師事務所政府與公共事務法律中心 泰和泰律師事務所是中國名列前茅的綜合性律所,系亞洲律所20強、全國優秀律師事務所。政府與公共事務法律中心由數十名行政法律師組成,為國家部委、上百家地方黨政機關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務。業務範圍涵蓋行政立

法、執法、重大行政決策、招商引資、國資及金融監管、招投標及政府採購、PPP、公共事件處置及危機應對,行政爭議解決等常年、專項及案件代理法律事務。 第一章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認定 / 1 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定義及分級 / 1 1. 什麼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有哪些特徵? / 1 2.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否按照嚴重程度進行分級?有哪些級別? / 2 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及判定 / 2 1.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預警及報告體系有哪些要 求? / 2 2. 判定構成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核心要件有哪些? / 4 三、發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流程 / 4 1. 應對突發公共

衛生事件的工作原則是什麼? / 4 2. 各級政府發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線索後,應當如何向主管部門報請審批? / 5 3. 確認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資訊應當由哪些部門發佈?如何將傳染病進行分類? / 6 4. 在上級主管部門審批公佈前,屬地政府應當做好哪些防控工作? / 7 5. 個人發現可能出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線索後,是直接向社會發佈還是有其他報告流程? / 7 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認定的法律後果 / 8 1.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認定的法律後果是什麼? / 8 2. 應急預案啟動前後,事件發生地政府應如何防止危害進一步擴大? / 9 3.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認定後,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遵循哪些應急

反應原則? / 9 4.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認定後,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哪些應急反應措施? / 10 5.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認定後,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採取哪些應急反應措施? / 11 五、法律責任 / 13 1. 在日常的管理及監測中,因未履行職責導致未能及時發現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線索,政府部門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 任? / 13 2. 發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線索後處置不當,政府部門應當承 擔哪些法律責任? / 14 3. 在發現線索後未按照法律法規要求及時報告,應當承擔哪 些法律責任? / 14 4. 疫情期間醫療衛生機構拒絕接診相關病人該如何處理? / 15 第二章 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

組織體系與行政手段 / 16 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管理體制 / 16 1.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管理體制應堅持什麼原則? / 16  2.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管理組織體系是怎樣的? / 16 3.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工作的主管機關是哪個機關? / 17  4. 各級政府之間工作如何協調? / 18 5. 各級人民政府獲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資訊後應當如何處 理? / 19 二、應對、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職責許可權 / 19 1. 國務院及地方各級政府的職責許可權有哪些? / 19 2. 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的職責許可權有哪些? / 21 3. 其他社會主體的權利義務有哪些? / 22

4. 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做好隔離點醫療管理工作? / 22 三、應對、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常用行政手段 / 23 1.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前常見的行政手段有哪些? / 23 2.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後常見的行政應急措施有哪些? / 24 3. 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履行防控疫情的職責,是否構成犯罪? / 26 4. 疫情防控期間,如何確保醫務人員和醫療機構安全? / 27 第三章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資訊發佈、輿情應對與社會宣傳 / 28 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本身的資訊發佈 / 28 1. 資訊發佈有哪些要求? / 28 2. 需要發佈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資訊的內容範圍包

括哪些? / 29  3. 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資訊發佈的主體有哪些? / 30 4. 發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資訊的管道有哪些? / 31 5.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資訊發佈有怎樣的時限要求? / 31 6. 在疫情防控期間,如何保護個人資訊安全? / 32 二、輿情應對 / 33 1.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的輿情領導機制是如何規定的? / 33  2. 針對輿情應對工作的主要方面有哪些? / 33 3. 行政機關如何做好輿情的監測及回應? / 34 4. 打擊虛假言論的手段有哪些? / 36 5. 疫情防控期間,如何處罰造謠傳謠人員? / 37 三、社會宣傳 / 38 1. 社會宣傳的職責主體有

哪些? / 38 2. 社會宣傳的功能、目標是什麼? / 39  3. 組織社會宣傳的方式有哪些? / 39 第四章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期間的交通管制 / 41 一、交通管制的法律依據 / 41 1. 交通管制的適用條件與相應方法有哪些? / 41 2. 交通管制由哪些機關實施?應當如何實施? / 42 3. 疫情防控期間,對交通運輸經營者的交通管制有哪些? / 43  4. 村民集資修建的公路是否屬於交通管制的範圍? / 43 5. 在飛機、火車等公共交通工具上發現疫情,該如何處理? / 43 二、交通管制的審批許可權主體 / 44 1. 交通管制的方案由誰制定? / 44 2. 對擅自

破壞交通設施及阻礙交通行為,如何處罰? / 45  3. 交通管制的審批由誰負責? / 45 4. 區域性(如縣級)交通管制的制定及決策由誰負責? / 45 三、交通管制方案的實施 / 46 1. 在交通管制時,對違反交通管制的相對人可以採取哪些措 施? / 46 2. 對擅自阻斷交通的行為可以採取哪些措施? / 46 3. 疫情期間如何保證醫護人員、藥品和醫療器械的優先交通運輸? / 47 4. 疫情防控期間,某些地方採用了設卡攔截、斷路阻斷交通等方式隔離疫情,這些行為是否合法? / 47 四、地鐵、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可以採取的措施 / 48 1. 公共交通運營主體能否出臺相應的乘車限制(如

未戴口罩 不得乘車)? / 48 2. 對違反限制規定的乘客可以採取哪些措施? / 51 第五章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期間的物資徵收、徵用與政府 採購 / 53 一、徵收 / 53 1. 徵收的含義是什麼? / 53 2. 哪些情況下政府可以採用徵收的手段籌集物資? / 53 3. 哪些情況下政府可以徵收土地,徵收程式是怎樣的? / 54 4. 徵收的範圍及原則是什麼? / 56 5.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是否涉及徵收物資 , 有何具體流程及審批許可權? / 56 6. 徵收徵用對價如何確定? / 56 二、徵用 / 57 1. 徵用的含義是什麼?與徵收有何區別? / 57 2. 哪些情況下政

府可以採取徵用的手段籌集物資? / 57 3. 徵用的範圍及原則是什麼? / 58 4.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涉及哪些徵用流程及審批許可權? / 58 5. 物品返還應當注意哪些事項? / 58 6. 疫情防控期間,有哪些行政機關可以做出臨時徵用的決定? / 60 三、政府採購 / 61 1. 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政府採購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 61 2. 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政府採購有哪些注意事項和特殊政策? / 61 第六章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期間的物資調配 / 63 一、政府對緊急物資分配的權力 / 63 1. 政府在緊急物資的分配中享有哪些權力? / 63 2. 物資的分

配應當秉持哪些原則? / 64 二、物資供應的保障 / 65 1. 為保障物資供應,政府可以採取哪些措施? / 65 2. 疫情防控期間,為確保物價穩定,價格主管部門可以行使哪些職權? / 68 三、違法行為的打擊 / 68 1. 對於經營者哄抬物價、囤積居奇等行為可以採取哪些手段 予以打擊? / 68 2. 對於疫情防控期間未按照要求調配物資,失職瀆職、貪汙挪用人員的處罰方式有哪些? / 70 3. 對於市場價格違法行為,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有哪些制約規定? / 71 第七章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慈善捐贈 / 72 一、慈善捐贈的含義 / 72 1. 什麼是慈善捐贈? / 72 2. 適用於慈

善捐贈的法規有哪些? / 72  3. 慈善捐贈由誰來負責監管? / 73 二、慈善捐贈的相關要求 / 73 1. 哪些主體可以進行慈善捐贈? / 73 2. 哪些物品可用于慈善捐贈? / 73 3. 慈善捐贈必須要經過慈善組織嗎? / 73 4. 捐贈人可以要求開具捐贈票據嗎? / 74 5. 慈善捐贈有何優惠政策? / 74 6. 哪些主體可以進行慈善募捐? / 74 7. 慈善組織應如何通過互聯網進行公開募捐? / 75 8. 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政府應當如何暢通捐贈管道? / 75 三、捐贈物品的使用 / 76 1. 捐贈物品使用的相關要求是什麼? / 76 2. 關於慈善組織的

管理費,有何規定? / 76 3. 對結餘的物資或者款項,應當如何處理? / 77 4. 為提升物資捐贈及發放的效率,可以採取哪些措施? / 78 四、對違法行為的打擊 / 78 1. 慈善捐贈過程中可能存在哪些違法行為? / 78  2. 如何處罰慈善活動中的違法行為? / 78......  

物資捐贈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防疫除了待在家,你還想多做些什麼?
來買【一起加油T】
https://reurl.cc/GmXQW3
正反兩面穿、質料舒服、適合全家大小
讓我們用實際行動支持醫護人員
每個人小小的心力
集結起來也是很大的力量

【一起加油T】這一階段1000件,賣出所得在扣除T恤製作成本及稅金後,將透過台灣艾捷隆購買合法醫療物資,捐贈給需要之醫療單位

尺寸參考
小僑170公分穿S合身
斗哥175公分穿oversized 舒適
子銓180公分穿M偏小
他更喜歡oversized 的寬鬆

#一起加油T
#together
#醫護人員加油

🔽聯絡我
FB:https://www.facebook.com/joyce1115
IG:https://instagram.com/chao_hsiao_chiao
微博:https://weibo.com/p/1005051756771203
抖音:https://www.tiktok.com/@joycechao1115

🔽圖片下載
所有圖片素材皆來自PNG Tree

印尼對美中對抗之避險策略分析

為了解決物資捐贈的問題,作者陳敏祥 這樣論述:

中國的崛起挑戰美國既有的國家利益,美中競合改變亞太與全球的秩序。這股壓力導致美國遂以「亞太再平衡」、「印太戰略」和2017年川普就任總統後的美中貿易戰,具體圍堵中國的擴張戰略。本文依循新古典現實主義理論和避險策略,探究兩大強權在區域與全球的競合對印尼的影響,並藉由印尼國內政府、市場和階級三層面,進一步分析美國、中與印尼的關係尺度。最後以外部因素(美中)與內部因素(三層面)的三角模型,分析與預測美中關係與印尼的互動關聯和避險策略的關鍵。研究發現印尼的避險策略主軸是「雙面信任、平衡互利」。中國經貿政策與社會良善策略的確增強印尼對中關係。但印尼與美國的深厚國家關係,適時消抵中國拉攏印尼的力道,也是

印尼整體避險策略的關鍵。最後,印尼在無損減對美關係的框架下,淺嚐中國帶來的發展果實。

公共財政制度下的慈善組織發展

為了解決物資捐贈的問題,作者朱俊立 這樣論述:

當前,我國已進入了經濟、社會全面轉型的關鍵 時期,市場 轉型、社會轉型所帶來的共同結果是促使政治轉型, 把公共服務 型政府確立為政府轉型的目標模式已成為普遍共識。 為了適應公 共服務型政府作為「有限政府」的改革需要,應建立 起公共服 務多元化供給體系。由此,慈善組織發展的社會空間 和公共領域 正在逐漸形成。與此同時,經濟快速發展及收入差距 擴大構成了 慈善組織發展的經濟基礎;以公共服務為導向的公共 財政體制的 構建,促使公共財政與慈善組織在社會保障領域的合 作關系逐漸 形成;以慈善組織為主體的第三次分配能夠增加社會 福利,有助 於彌補公共財政投入不足。 然而我

國既有的研究中,一般對財政職能范圍的 界定都是建 立在政府一市場的「二維制度」基礎之上,假定整個 社會的資 源配置就是通過市場機制和政府機制兩種機制來實現 。但是,無 論是實踐部門還是理論界都早已認同不僅市場會失靈 ,而且政府 也可能失靈。因此,有必要引人除市場與政府之外的 第三方力 量社會力量,構架一個由非營利組織構成的精巧 的「第三 方治理」體系。而慈善組織是非營利組織發展的最早 形式和其 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對公共財政制度下慈善組織如 何發展的問 題進行研究,尤顯迫切。然而目前國內僅有很少的研 究者將非營 利組織納入公共財政研究的視野,而且沒有將其中最 重要的慈善 組織分離出來進行專題研

究,基於以上原因,《公共 財政制度下的慈善組織發展》(作者:朱俊立)嘗試進 行公共 財政制度下的慈善組織發展研究,以期對這個還沒有 引起大家足 夠重視的問題做出一點有價值的探索。 《公共財政制度下的慈善組織發展》分為六章。 第一章,緒論。一是介紹了本書的研究背景。隨 着市場經濟 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社會領域也相應發生深刻 的變化,並 推動政府治理模式向公共服務型政府轉變。隨着政府 轉型的深 化,慈善事業作為公共服務的補充提供者,其地位和 作用開始受 到政府部門的廣泛重視;經濟快速發展以及收入差距 擴大使得慈 善捐贈具有了現實必要性;過去由政府包辦的傳統社 會保障制度 已不能

適應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需要,由非政府的慈 善組織來承 擔一部分社會福利事業成為改革的取向,公共財政與 慈善組織在 社會保障領域的合作關系逐漸形成。然而,我國慈善 事業還不發 達,從整體上看慈善組織在承擔和處理公共事務中表 現出在自治 能力、服務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因此,需要在 公共財政的 視野下研究慈善組織的發展問題,以促進慈善組織健 康、可持續 發展。二是闡述了本書的研究意義。對公共財政的研 究僅停留在 政府一市場的「二維制度」空間內存在不足,有必要 引入除市 場與政府之外的第三方力量社會力量。「多中心 治理」理論 構建了政府服務的政府、市場和社會的三維制度模式 。非營利組 織是社會力量

供給公共服務的主體,而慈善組織是非 營利組織中 最重要的部分。構建公共財政與慈善組織的新型合作 關系是 「多中心治理」模式運作的重要內容。而且,經濟學 理論界也早 已開始關注以慈善組織為載體的第三次分配,認為它 有助於填補 市場、政府留下的空間,促進社會各部門協調發展。 三是明確了 本書所研究的慈善事業的范圍不僅局限於扶危濟困的 傳統慈善, 而且還是具有公益性特征的現代慈善公益事業。 第二章,公共財政與慈善組織領域相關理論綜述 。本章對公 共財政理論、慈善組織理論、政府與慈善組織合作提 供公共服務 的相關理論進行了梳理與評述,從整體上勾畫出慈善 組織在社會 上廣泛存在並且發揮着補

充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作用 的理論與實 踐的輪廓。一是在公共物品理論綜述方面,首先對公 共服務和公 共物品概念進行了辨析;其次評述了對傳統公共物品 理論的批評 與發展公共物品供給的多中心格局;最后得出結 論,本書所 研究的慈善組織是除政府與市場外最重要的公共服務 的提供者, 因此討論其在公共財政制度框架下的發展問題,對公 共物品的有 效提供具有重大理論和實踐意義。二是在慈善組織領 域方面,界 定了慈善的含義、慈善活動的主要方式、慈善組織的 定義,指出 現代慈善不斷向公共領域拓展,具有公益性特征,厘 清了第三部 門、非營利組織和慈善組織的關系,並對慈善領域的 兩對基本概 念慈善與公益、慈善事業與社

會保障制度進行了 辨析。由 此,明確了本書所研究的慈善領域的基本范疇。三是 對政府與慈 善組織合作供給公共服務做了綜述。第三方治理理論 、公共物品 的多元互動供給論和認為慈善事業本身屬於社會性保 障事業的觀 點,為政府與慈善組織合作提供公共服務形成了理論 支撐。 第三章,慈善事業發展歷史。本章把建立政府( 公共財政) 與慈善組織的新關系模式放在慈善事業發展的世界歷 史視野之下 思考,通過比較發現,中西方各國慈善事業發展的歷 史軌跡各有 不同,啟迪我們結合中國自身的慈善事業思想文化特 點,正確認 識我國政府主導慈善事業的歷史傳統,從而為樹立「 建立當代 政府(公共財政)與慈善組織的培育服

務性合作關系模 式」的 理念做一個歷史背景的鋪墊。中國的傳統慈善思想與 西方國家截 然不同。西方慈善事業起源於基督教的教義,強調「 博愛」。慈 善活動首先從民間發展起來,然后隨着國家政治、經 濟、文化的 發展,政府逐漸介入。而我國慈善事業的發展受宗教 影響小,國 家的慈善制度受「民本主義」和儒家「仁義學說」的 影響較大, 具有明顯的「差序等級」的倫理層次。慈善活動最早 可以追溯 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從那時起,中國的慈善活動就 是政府主 持和主導的,被稱為「政府慈善」,民間慈善只是處 於補充的地 位。我國自古就有政府主導慈善事業的歷史傳統,當 前的經濟、 政治體制改革又是由政府推動的,政府自

我完善的改 革,遵循的 路線是「自上而下」的。所以,我國政府(公共財政) 應堅持 對慈善事業發展的引導作用,但也必須改變過去對慈 善組織的控 制型管理的做法,轉而采用培養與服務性質的制度及 其配套的政 策措施,引導慈善組織發展,發揮其民間性、自治性 、志願性、 非營利性的組織特點和優勢。英、美政府與慈善組織 間的合作, 以及政府對慈善事業發展的支持有着悠久的歷史,因 此其成功經 驗值得我們借鑒。 第四章,公共服務型政府與慈善組織的關系轉型 。本章從經 濟建設型政府一切以經濟增長為中心,片面追求GDP 總量,從 而忽視了經濟與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導致經濟社會 發展嚴重失 衡的社會現實出發

,闡述了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的現 實依據;用 新公共管理理論、公共治理理論、新公共服務理論為 我國建立公 共服務型政府提供了充分的理論支撐。提供公共服務 是服務型政 府職能的核心,對於義務更加積極化、手段更加間接 化的服務型 政府來說,選擇多元化的公共服務模式是發展的必然 趨勢。由於 慈善組織自身所具有的利他主義、服務於弱勢群體、 資源部分來 自捐贈等特點,使它「天然」地成為多元化供給公共 服務的第 一候選人。一方面,新公共管理理論、公共治理理論 、新公共服 務理論從理論上對慈善組織在公共服務中的作用給予 了強有力的 支撐;另一方面,在社會生活中,公共服務領域不斷 擴大、使政 府財政難以為繼,政

府壟斷的公共服務供給質量低下 、效率不 高,公共服務供給存在過度市場化現象。這些都成為 需要促進慈 善組織發展的現實動力。只有公民社會具有強大的社 會自治能 力,才能實現公共服務型政府「小政府、大社會」的 管理格局。 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將沿着自我完善和發展的「自上 而下」的 改革路徑,從治理人手,在國家與社會的合作中,在 解決具體問 題的過程中,逐步落實各項基本權利,由政府向公民 社會讓渡更 大的空間。由此可見,公共服務型政府需要激發慈善 組織的能動 性,重構與慈善組織的關系模式,從慈善組織的控制 者轉變為慈 善組織的培育者、服務者。因此,建立新的政府與慈 善組織間的 培育服務性合作關系

模式是適應公共服務型政府改革 需要的、符 合中國慈善事業發展的歷史與現實的選擇。 第五章,我國慈善資源與慈善組織狀況分析。政 府(公共 財政)對慈善組織的培育、服務性制度建設及其配套 的政策措 施是否能產生預期效果的一個關鍵性問題是:是否具 備廣泛的、 潛在的慈善資源可供慈善組織開發利用?本章列舉了 我國近年來 較翔實的資金捐贈數據、物資捐贈數據、志願者服務 數據,對慈 善捐贈方和受贈方的構成進行了分析,並且具體分析 了慈善組織 的收入來源,對我國慈善資源的現實狀況有了一個較 全面的了 解。近年來,慈善捐贈增長迅猛,但與國際水平相比 ,還存在較 大差距。慈善組織的收入來源單一,主要依靠

捐贈收 入,缺乏政 府的扶持。不過慈善資源並不構成制約中國慈善事業 發展的最主 要瓶頸,隨着導致慈善事業發展滯后的制度層面、行 業層面的制 約因素的逐步改進,中國慈善資源未來有望迅猛增長 。因為中國 慈善資源的潛力挖掘同時得益於三個方面的驅動力: 一是政策法 律層面,民政部門和各地慈善事業主管部門繼續推進 有利於慈善 事業發展的新的法律政策出台;二是經濟層面,中國 經濟的高速 發展使居民可支配收入迅速提高;三是慈善意識層面 ,現代意義 的慈善文化在中國也開始萌芽。本章的另一個需要研 究的問題是 慈善組織是否已經具備了必要的組織基礎,在政府的 培育服務性 合作的制度安排下,是否有可能成長為真正現

代意義 上的獨立、 自治的慈善組織。之所以把「汶川地震救災」作為研 究慈善組 織的切入點,是鑒於歷史罕見的汶川特大地震救災, 對中國慈善 組織而言,既是一次集體亮相,也是一次慈善組織理 念、行動能 力的實踐。因此,這次抗震救災就成為探討「要在中 國建立政 府與慈善組織問的培育服務性合作關系是否已具備一 定的慈善組 織基礎」這一問題的理論與實踐的最佳連接點。本書 得出的結 論是:制約慈善組織發展的瓶頸在制度層面和行業層 面,只有建 立新的政府與慈善組織間的培育服務性合作關系模式 ,才能突破 制約慈善組織發展的這些瓶頸,使其健康發展。 第六章,公共財政與慈善組織間培育服務性合作 關系模式的

制度設計與完善。首先,要構建政府與慈善組織問的 培育服務性 合作關系模式:一是理順政府職能,重新設計政府管 理慈善的職 責;二是建立獨立的慈善工作協調機制;三是降低慈 善組織注冊 門檻。在此基礎上,本書所探討的核心問題「公共財 政制度下 慈善組織如何發展」也就水到渠成了。因為政府行政 要以財政 為依托,因此政府轉型也就意味着財政轉型。其次, 公共財政與 慈善組織的關系模式是政府與慈善組織關系模式的具 體表達,所 以也應相應建立起培育服務性合作關系模式。一是對 構建政府與 慈善組織問的培育服務性合作關系模式的總體性認識 包括五個方 面:公共財政支持慈善組織的原則;大量的政府資助 是慈善組織 健

康發展的基礎;資助籌建跨部委慈善工作協調機構 ;優化財政 對慈善組織培育服務性支持的工具;找准財政支持慈 善組織的主 要領域。二是資助完善慈善組織的監督機制。三是制 定推動基金 會發展的政策。四是資助民間慈善組織能力建設。五 是完善慈善 事業稅收優惠政策。 當前,我國已進入了經濟、社會全面轉型的關鍵 時期,市場 轉型、社會轉型所帶來的共同結果是促使政治轉型, 把公共服務 型政府確立為政府轉型的目標模式已成為普遍共識。 為了適應公 共服務型政府作為「有限政府」的改革需要,應建立 起公共服 務多元化供給體

系。由此,慈善組織發展的社會空間 和公共領域 正在逐漸形成。與此同時,經濟快速發展及收入差距 擴大構成了 慈善組織發展的經濟基礎;以公共服務為導向的公共 財政體制的 構建,促使公共財政與慈善組織在社會保障領域的合 作關系逐漸 形成;以慈善組織為主體的第三次分配能夠增加社會 福利,有助 於彌補公共財政投入不足。 然而我國既有的研究中,一般對財政職能范圍的 界定都是建 立在政府一市場的「二維制度」基礎之上,假定整個 社會的資 源配置就是通過市場機制和政府機制兩種機制來實現 。但是,無 論是實踐部門還是理論界都早已認同不僅市場會失靈 ,而且政府 也可能失靈。因此,有必要引人除市場與政府之外的

第三方力 量社會力量,構架一個由非營利組織構成的精巧 的「第三 方治理」體系。而慈善組織是非營利組織發展的最早 形式和其 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對公共財政制度下慈善組織如 何發展的問 題進行研究,尤顯迫切。然而目前國內僅有很少的研 究者將非營 利組織納入公共財政研究的視野,而且沒有將其中最 重要的慈善 組織分離出來進行專題研究,基於以上原因,《公共 財政制度下的慈善組織發展》(作者:朱俊立)嘗試進 行公共 財政制度下的慈善組織發展研究,以期對這個還沒有 引起大家足 夠重視的問題做出一點有價值的探索。 《公共財政制度下的慈善組織發展》分為六章。 第一章,緒論。一是介紹了本書的研究

背景。隨 着市場經濟 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社會領域也相應發生深刻 的變化,並 推動政府治理模式向公共服務型政府轉變。隨着政府 轉型的深 化,慈善事業作為公共服務的補充提供者,其地位和 作用開始受 到政府部門的廣泛重視;經濟快速發展以及收入差距 擴大使得慈 善捐贈具有了現實必要性;過去由政府包辦的傳統社 會保障制度 已不能適應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需要,由非政府的慈 善組織來承 擔一部分社會福利事業成為改革的取向,公共財政與 慈善組織在 社會保障領域的合作關系逐漸形成。然而,我國慈善 事業還不發 達,從整體上看慈善組織在承擔和處理公共事務中表 現出在自治 能力、服務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因此,

需要在 公共財政的 視野下研究慈善組織的發展問題,以促進慈善組織健 康、可持續 發展。二是闡述了本書的研究意義。對公共財政的研 究僅停留在 政府一市場的「二維制度」空間內存在不足,有必要 引入除市 場與政府之外的第三方力量社會力量。「多中心 治理」理論 構建了政府服務的政府、市場和社會的三維制度模式 。非營利組 織是社會力量供給公共服務的主體,而慈善組織是非 營利組織中 最重要的部分。構建公共財政與慈善組織的新型合作 關系是 「多中心治理」模式運作的重要內容。而且,經濟學 理論界也早 已開始關注以慈善組織為載體的第三次分配,認為它 有助於填補 市場、政府留下的空間,促進社會各部門協調發展。

三是明確了 本書所研究的慈善事業的范圍不僅局限於扶危濟困的 傳統慈善, 而且還是具有公益性特征的現代慈善公益事業。 第二章,公共財政與慈善組織領域相關理論綜述 。本章對公 共財政理論、慈善組織理論、政府與慈善組織合作提 供公共服務 的相關理論進行了梳理與評述,從整體上勾畫出慈善 組織在社會 上廣泛存在並且發揮着補充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作用 的理論與實 踐的輪廓。一是在公共物品理論綜述方面,首先對公 共服務和公 共物品概念進行了辨析;其次評述了對傳統公共物品 理論的批評 與發展公共物品供給的多中心格局;最后得出結 論,本書所 研究的慈善組織是除政府與市場外最重要的公共服務 的提供者,

因此討論其在公共財政制度框架下的發展問題,對公 共物品的有 效提供具有重大理論和實踐意義。二是在慈善組織領 域方面,界 定了慈善的含義、慈善活動的主要方式、慈善組織的 定義,指出 現代慈善不斷向公共領域拓展,具有公益性特征,厘 清了第三部 門、非營利組織和慈善組織的關系,並對慈善領域的 兩對基本概 念慈善與公益、慈善事業與社會保障制度進行了 辨析。由 此,明確了本書所研究的慈善領域的基本范疇。三是 對政府與慈 善組織合作供給公共服務做了綜述。第三方治理理論 、公共物品 的多元互動供給論和認為慈善事業本身屬於社會性保 障事業的觀 點,為政府與慈善組織合作提供公共服務形成了理論 支撐。 第

三章,慈善事業發展歷史。本章把建立政府( 公共財政) 與慈善組織的新關系模式放在慈善事業發展的世界歷 史視野之下 思考,通過比較發現,中西方各國慈善事業發展的歷 史軌跡各有 不同,啟迪我們結合中國自身的慈善事業思想文化特 點,正確認 識我國政府主導慈善事業的歷史傳統,從而為樹立「 建立當代 政府(公共財政)與慈善組織的培育服務性合作關系模 式」的 理念做一個歷史背景的鋪墊。中國的傳統慈善思想與 西方國家截 然不同。西方慈善事業起源於基督教的教義,強調「 博愛」。慈 善活動首先從民間發展起來,然后隨着國家政治、經 濟、文化的 發展,政府逐漸介入。而我國慈善事業的發展受宗教 影響小,國 家的慈善制

度受「民本主義」和儒家「仁義學說」的 影響較大, 具有明顯的「差序等級」的倫理層次。慈善活動最早 可以追溯 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從那時起,中國的慈善活動就 是政府主 持和主導的,被稱為「政府慈善」,民間慈善只是處 於補充的地 位。我國自古就有政府主導慈善事業的歷史傳統,當 前的經濟、 政治體制改革又是由政府推動的,政府自我完善的改 革,遵循的 路線是「自上而下」的。所以,我國政府(公共財政) 應堅持 對慈善事業發展的引導作用,但也必須改變過去對慈 善組織的控 制型管理的做法,轉而采用培養與服務性質的制度及 其配套的政 策措施,引導慈善組織發展,發揮其民間性、自治性 、志願性、 非營利性的組

織特點和優勢。英、美政府與慈善組織 間的合作, 以及政府對慈善事業發展的支持有着悠久的歷史,因 此其成功經 驗值得我們借鑒。 第四章,公共服務型政府與慈善組織的關系轉型 。本章從經 濟建設型政府一切以經濟增長為中心,片面追求GDP 總量,從 而忽視了經濟與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導致經濟社會 發展嚴重失 衡的社會現實出發,闡述了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的現 實依據;用 新公共管理理論、公共治理理論、新公共服務理論為 我國建立公 共服務型政府提供了充分的理論支撐。提供公共服務 是服務型政 府職能的核心,對於義務更加積極化、手段更加間接 化的服務型 政府來說,選擇多元化的公共服務模式是發展的必然 趨

勢。由於 慈善組織自身所具有的利他主義、服務於弱勢群體、 資源部分來 自捐贈等特點,使它「天然」地成為多元化供給公共 服務的第 一候選人。一方面,新公共管理理論、公共治理理論 、新公共服 務理論從理論上對慈善組織在公共服務中的作用給予 了強有力的 支撐;另一方面,在社會生活中,公共服務領域不斷 擴大、使政 府財政難以為繼,政府壟斷的公共服務供給質量低下 、效率不 高,公共服務供給存在過度市場化現象。這些都成為 需要促進慈 善組織發展的現實動力。只有公民社會具有強大的社 會自治能 力,才能實現公共服務型政府「小政府、大社會」的 管理格局。 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將沿着自我完善和發展的「自上 而

下」的 改革路徑,從治理人手,在國家與社會的合作中,在 解決具體問 題的過程中,逐步落實各項基本權利,由政府向公民 社會讓渡更 大的空間。由此可見,公共服務型政府需要激發慈善 組織的能動 性,重構與慈善組織的關系模式,從慈善組織的控制 者轉變為慈 善組織的培育者、服務者。因此,建立新的政府與慈 善組織間的 培育服務性合作關系模式是適應公共服務型政府改革 需要的、符 合中國慈善事業發展的歷史與現實的選擇。 第五章,我國慈善資源與慈善組織狀況分析。政 府(公共 財政)對慈善組織的培育、服務性制度建設及其配套 的政策措 施是否能產生預期效果的一個關鍵性問題是:是否具 備廣泛的、 潛在的慈善資

源可供慈善組織開發利用?本章列舉了 我國近年來 較翔實的資金捐贈數據、物資捐贈數據、志願者服務 數據,對慈 善捐贈方和受贈方的構成進行了分析,並且具體分析 了慈善組織 的收入來源,對我國慈善資源的現實狀況有了一個較 全面的了 解。近年來,慈善捐贈增長迅猛,但與國際水平相比 ,還存在較 大差距。慈善組織的收入來源單一,主要依靠捐贈收 入,缺乏政 府的扶持。不過慈善資源並不構成制約中國慈善事業 發展的最主 要瓶頸,隨着導致慈善事業發展滯后的制度層面、行 業層面的制 約因素的逐步改進,中國慈善資源未來有望迅猛增長 。因為中國 慈善資源的潛力挖掘同時得益於三個方面的驅動力: 一是政策法 律層面,民政部

門和各地慈善事業主管部門繼續推進 有利於慈善 事業發展的新的法律政策出台;二是經濟層面,中國 經濟的高速 發展使居民可支配收入迅速提高;三是慈善意識層面 ,現代意義 的慈善文化在中國也開始萌芽。本章的另一個需要研 究的問題是 慈善組織是否已經具備了必要的組織基礎,在政府的 培育服務性 合作的制度安排下,是否有可能成長為真正現代意義 上的獨立、 自治的慈善組織。之所以把「汶川地震救災」作為研 究慈善組 織的切入點,是鑒於歷史罕見的汶川特大地震救災, 對中國慈善 組織而言,既是一次集體亮相,也是一次慈善組織理 念、行動能 力的實踐。因此,這次抗震救災就成為探討「要在中 國建立政 府與慈善組織問的培

育服務性合作關系是否已具備一 定的慈善組 織基礎」這一問題的理論與實踐的最佳連接點。本書 得出的結 論是:制約慈善組織發展的瓶頸在制度層面和行業層 面,只有建 立新的政府與慈善組織間的培育服務性合作關系模式 ,才能突破 制約慈善組織發展的這些瓶頸,使其健康發展。 第六章,公共財政與慈善組織間培育服務性合作 關系模式的 制度設計與完善。首先,要構建政府與慈善組織問的 培育服務性 合作關系模式:一是理順政府職能,重新設計政府管 理慈善的職 責;二是建立獨立的慈善工作協調機制;三是降低慈 善組織注冊 門檻。在此基礎上,本書所探討的核心問題「公共財 政制度下 慈善組織如何發展」也就水到渠成了。

因為政府行政 要以財政 為依托,因此政府轉型也就意味着財政轉型。其次, 公共財政與 慈善組織的關系模式是政府與慈善組織關系模式的具 體表達,所 以也應相應建立起培育服務性合作關系模式。一是對 構建政府與 慈善組織問的培育服務性合作關系模式的總體性認識 包括五個方 面:公共財政支持慈善組織的原則;大量的政府資助 是慈善組織 健康發展的基礎;資助籌建跨部委慈善工作協調機構 ;優化財政 對慈善組織培育服務性支持的工具;找准財政支持慈 善組織的主 要領域。二是資助完善慈善組織的監督機制。三是制 定推動基金 會發展的政策。四是資助民間慈善組織能力建設。五 是完善慈善 事業稅收優惠政策。

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民眾捐贈物資的意圖與行為之研究 —以食物銀行為例

為了解決物資捐贈的問題,作者夏靖喬 這樣論述:

台灣每年糧食總損耗約147萬噸,足以讓25萬名低收入戶,吃上34年的便當,雖然2016通過《食物銀行法》欲解決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但還是存在飢餓人口等問題。由於法案僅針對政府機關、學校、部隊、公營事業募集多餘物資,一般民眾不知道如何將多餘物資做捐贈,因此民間機構的食物銀行既可解決民眾問題,更可達到減少浪費的目的。本研究為了解民眾捐贈給食物銀行的動機,以計畫行為理論作為研究架構,採用問卷調查法的方式收集數據,再以SPSS進行基本資料分析、可靠性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分析,最後再以AMOS進行結構方程模式分析。研究結果顯示,三個構面對捐贈意圖都有顯著影響。其中,知覺行為控制

對行為意圖有最高正向的顯著影響,次之為主觀規範,影響最不顯著的為態度。由此可知,在捐贈意圖上,有足夠的能力是影響捐贈意圖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