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外 隨 行 筆 筆 芯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物外 隨 行 筆 筆 芯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LaVie編輯部寫的 大人の文具500選:藏家必蒐設計經典文房具 和木齋的 歷史的化石︰知青十五年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大稻埕老屋變身「物外設計」快閃店!邀請你一起寫下想對過去 ...也說明:今年底「物外設計ystudio」在大稻埕歷史建築OrigInn Space,策劃為期一個半月的POP-UP品牌快閃店,他們認為「文字的重量」是提筆時物理的感受,也是文字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麥浩斯 和東方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系 簡瑛瑛所指導 張馨文的 華人美食的離散與融合—文學影像與跨文化研究 (2020),提出物外 隨 行 筆 筆 芯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華人飲食文化、移民與認同、離散、融合與變形、正宗料理、家鄉菜。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何寄澎所指導 黃馨霈的 中國現代兒童文學的開創與轉變——以五種重要報紙、刊物為考察對象的研究 (2003),提出因為有 兒童文學、小說月報、文學週報、文學、晨報副鎸、小朋友、童話、兒童詩歌、周作人、葉聖陶、圖畫文學、冰心、鄭振鐸的重點而找出了 物外 隨 行 筆 筆 芯的解答。

最後網站物外設計ystudio - 哎喔則補充:物外 設計ystudio. ... 【點心select】物外設計ystudio 露銅系列繪圖筆. NT$2,744. NT$2,800 · 【點心select】物外設計ystudio 露銅系列彈簧原子... NT$2,332. NT$2,380.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物外 隨 行 筆 筆 芯,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大人の文具500選:藏家必蒐設計經典文房具

為了解決物外 隨 行 筆 筆 芯的問題,作者LaVie編輯部 這樣論述:

  或是雋永不衰的百年經典,或是伴讀於側的青春記憶,或是俐落簡練的設計風格,又或是手中沉甸甸的手感……,生活中實用的文房良伴,一支筆,一把尺或者一本筆記本,都見證了書寫的文明,也豐富了心靈與生活。   像是來自發源地匈牙利的ICO,是70年代歐洲人都在用的原子筆;而在成為時尚人士愛用筆記本之前,美國筆記本Field Notes,小巧的尺寸設計原來是農人記事的好幫手!全世界最古老的J.herbin墨水,用純天然染劑製作,寫下法國三百年的歷史;日本人童年回憶的肥後守削鉛筆刀,據說其三層鍛造方式來自於傳統的日本武士刀………   原來書桌上、手心裡的一只文具,竟蘊藏著歷史、知識

、工藝與技術交織成的萬千世界!   本書精選世界500樣大人感的文具,讓你重拾書寫的美好,重溫紙上的厚度,從藏家到設計師,畫出屬於文具迷心中的文房藏寶圖,搜出內心最美好的渴望!   ★談文具—文具藏家的收藏經   注重機能收藏的直物生活沈昶甫,偏好復古美麗外型設計的禮拜文房具Karen,以及對歐洲古董文具充滿熱情的Giovanni高梨浩一,3位文具藏家分享文具歷史與收藏,暢談心目中最理想的文房好物。   ☆「收藏這麼多年後我深深體會到,不論見林不見樹還是見樹不見林,最重要的是在森林裡找到自己想看的那塊風景才對。」—直物沈昶甫   ☆「自己應該是有戀物癖吧,收藏的品項圍繞著Vintage

打轉。我覺得文具有一種魔力,是一種能撫慰我心靈的物件。」—禮拜文房具Karen   ☆「我的期許是完全翡冷翠氣質的文具店出現在吉祥寺,不是形式的模仿,而是以渾然天成的方式表現出翡冷翠的感覺,才是我的理想。」—Giovanni高梨浩一   ★蒐文具—書寫工具/筆記本/信箋專用/儀器工具/文具收納   蒐羅5大類文具,5位藏家小品雅集李台營、尚羽堂Rudy、OOuuu\兩眼一起Umar,和日本文具評論家土橋正,分享文具的選擇、歷史和文具的魅力。   ★揭文具—文具設計師   2位孕育文具的文具設計師,想要讓文具成為讓世界更加美好的存在。   ☆「希望自己能設計出讓人覺得『有這樣東西存在會讓空

間感覺更好,若沒有的話則會讓人感覺單調寂寞』的文具。」—Oji大治将典   ☆「對於『文字的重量』那份責任與承諾感,是否少了深切的體悟,這是我們想要與大家分享這些想法的起點而開始設計文具。」—ystudio物外設計   ★買文具—20家世界文具店探險地圖   想要成為文具達人,第一步就是跨出腳步,開始你的尋寶之旅!本書精選20家擁有獨到選品眼光、文具迷最愛的好店,探訪世界的文具尋寶圖!

物外 隨 行 筆 筆 芯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4月21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eanZzVA6Iak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email protected]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中聯辦批評立法會部分議員「 政治攬炒」,牽扯出中聯辦在港角色地位以至一國兩制等問題。中聯辦與國務院港澳辦,是中央授權處理香港事務的機關,《基本法》第22條提及「中央人民政府所屬各部門,不得干預香港事務」,是否適用於「兩辦」,各方認知不一,圍繞法律觀點的爭拗,若要一錘定音,最終結局相信是人大釋法。今次事件牽涉政治問題多於法律問題,真正焦點不在基本法第22條,而是監督權行使。中央對香港有監督權,至於中聯辦是否有此權力,過去未見相關說法。中央香港關係緊繃,中央覺得需要擴大「一國」權力應對新形勢,然而世事往往一法立一弊生,中央具體落實全面管治權,由中聯辦行使監督權,會否衍生更多新問題新狀况,同樣令人關注。

蘋果頭條
葵青警區一名警長涉嫌策劃本月中葵涌警署外一宗汽油彈案,警方拘捕放置者,追查後懷疑有人透過中間人再自編自導案件,意圖造成社會輿論,嫁禍抗爭者,之後佯裝調查再破案。警方新界北總區重案組經深入追查,昨日在秀茂坪以涉嫌妨礙司法公正罪名將警長拘捕。消息稱,有人被捕後否認涉案,聲稱被誣衊,警方仍在調查涉案警長犯案動機,不排除有更多人被捕。
被捕警長38歲,通宵被扣查。消息稱,警長被捕後被停職。事源本月13日晚,一名男子在葵涌警署對開的葵芳邨葵正樓對開一張石枱,放下一個載有兩個汽油彈的袋後離開,一隊正進行反罪惡巡邏的警員覺可疑上前截查揭發事件,事後警員以涉嫌藏有攻藏性武器將男子拘捕帶署。由於涉及汽油彈,且葵涌警署今年曾遭汽油彈襲擊,懷疑男子當時準備犯案,並針對葵涌警署。

東方正論
特區火熱,連日三十度高溫,象徵夏天又將降臨,距離上年六月反修例暴潮爆發,不經不覺已經十個月,黑暴從來沒有收手,與疫潮夾擊特區,但手法上減少大型示威,而漸趨地下化及倣效恐怖分子,警方多次搜出暴徒軍火庫及製炸彈工場,顯示炸彈威脅愈來愈大機會,果然昨日警察總部便收到懷疑土製炸彈,目標更是警隊一哥。
灣仔警察總部昨日收到一個有厚度的信封郵件,收件人為警務處處長鄧炳強,職員拆開後突然冒煙,揭發內有兩枚筆芯電池及電線,爆炸品處理課證實為自製爆炸裝置,常用於恐怖襲擊。今次是警總一個月來第二次收到可疑物品。本月七日上午,一封標明寄予「警察招募組」的手寫平郵信,內藏可疑白色粉末,並有寫上「TAKE PENICILLIN NOW」(立即服食盤尼西林)及針對警員死亡恐嚇字句的紙張,後來證實粉末是煮食用的粟粉。

星島社論
警務處處長鄧炳強最近就「本土恐怖主義」發出警號,言猶在耳,昨天他即收到內藏爆炸裝置的郵件,幸被發現未有傷人,炸彈專家指這是國際恐怖分子常用的手法。根據外國經驗,激進運動往往會衍生恐怖主義,部分人以極端手段爭取政治訴求,最後「走火入魔」,不惜傷害別人性命,造成血腥破壞,到了這地步,社會經濟受到的衝擊將極大。因此,當局必須以鐵腕遏之於萌芽階段,包括出法律硬招,以處罰更重的《聯合國(反恐怖主義措施)條例》作出檢控。
  由過去大半年反修例衝突的發展,可以看到一條演變的軌迹。在初期,一些激進人士在街頭堵路、擲物、衝擊警方防線,其後部分人使用了更激烈的手法,包括投擲汽油彈、以弓箭及腐蝕性液體攻擊警員等,暴力不斷升級。到了後期,少數極端分子企圖以大殺傷力武器,製造更震撼的傷亡事件,向政府施壓,以爭取其政治訴求。至此,本土恐怖主義開始出現雛型。

經濟社評
小業主在疫境能否享用「按揭假期」?失業率剛升至4.2%,逾9年新高,超過16萬打工仔連生計都成疑,又要應付每月的按揭供款,更是捉襟見肘,壓力更大。非常時期需非常措施,港府及銀行界應可參考外國經驗,研究讓有困難的業主,可選擇暫停按揭供樓幾個月,兼不降信貸評級,而供樓者則相應延長未來的供樓期數。銀行並沒有損失,更可展示與市民共度時艱的善意。
1至3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升至4.2%,幾沒行業倖免,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創金融海嘯以來最高的6.8%。就業不足率達2.1%,亦是近10年來新高。
據金管局統計,去年底港人的家庭負債佔本地生產總值比率,已升至80.4%,逾半屬樓按,新一季隨時雙雙破頂。

華人美食的離散與融合—文學影像與跨文化研究

為了解決物外 隨 行 筆 筆 芯的問題,作者張馨文 這樣論述:

食物不簡單,餐盤上的菜色往往濃縮了當地的人文習俗和地理背景,一道料理背後蘊含著該國家的特色和飲食習慣,全球化之下,人與人和族群的跨區移動,連帶也帶著代表的飲食無國界,進而將料理運送到全世界的餐桌上,形成了串起人與人之間最無隔閡的共通語言,食物跟著人們移動的同時,尋找其中的文化認同的軌跡。 食物是鄉愁,串起移民者與家鄉之間的美好回憶,也成為了移民者加入新的環境後,與不同民族之間最主要且直接交流的媒介和方法,到了一個新環境,處理食材的方式和料理方式大不相同,跨出國界之後,一道料理能否保留他的外型與口味?為何改變?如何改變?改變了多少?本文中也將探討料理變形後的菜色,再流傳回到原發明地後,原

居住地的人們能否再度接納?這道變形後的「家鄉菜」如何打破隔閡與障礙,拉近與原居住地者之間的距離?吃什麼?怎麼吃?和誰吃?在哪裡吃?往古今來看似理所當然的飲食過程,除了維持生存的功能,也投射出一個族群的背後的多元文化與傳承、反映出階級的象徵,什麼樣的菜代表著「高尚」的文化,什麼族群的餐點卻往往被貼上「呷粗飽」的標籤?歷史上,在不同的族群之間,會出現的歧視情形,每項食物背後同樣也隱藏著歧視現象。 華人飲食在移動後,與新文化融合產生變形,經過長時間的流變與文化傳承後,哪一家或哪一派系才能代表正統?何謂正宗菜?成為不少華人移民者的迷思,本文便透過文本與影像敘述,分析料理在「離鄉背井」後,隨著時間

的流逝,面臨適應、衝突後,產生的融合變形與離散過程,也透過食物窺見近代華人移民的辛酸和堅韌。

歷史的化石︰知青十五年

為了解決物外 隨 行 筆 筆 芯的問題,作者木齋 這樣論述:

讀過很多關于知青的書,此書卻不同。我從來對于記憶、歷史一類的詞懷有強烈的質疑,因為那是一段我們的青春與生命的事,牽涉到生命的事,需要更長時間的思索。然而木齋的書,卻已經悄然接近了歷史的真相!此書在此時此刻推出,別有一番意義。我感動——為他的真誠與犀利,詩意與哲理。——著名作家 徐小斌 不必字字服膺,確是章章感人,既有洞穿知青精神的悠遠目光,又有瑣細、復雜、深厚的情感聚合,看似行文出幽入微,不動聲色,細細品之,竟是滲有地老天荒般的沉郁與蒼關。這是來自荒草深處的生命史記,尤是浩劫年代靈魂幸存者義無反顧的心靈珍藏。——著名知青學者 岳建一 本書作者木齋,是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顛覆性學術見

解的具有特殊人格魅力的著名學者,同時,也是有著特殊品格的中國作家,2005年建立的個人文學博客《木齋文學》,被評為當年度的四大文學博客之一。 這本書,首先可以視為是木齋的一部個人傳記,主要講述了他從17歲下鄉到32歲考上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之間的傳奇經歷,其間穿插他自童年時代到“文革”時期的種種人生遭遇,如少年時代的早熟、“文革”初起山雨欲來、紅衛兵運動和步行串聯等,從中可以深入理解一位著名學者的個人成長歷程;其次,全書以作者為中心,縱橫捭闔,連帶寫出幾十位知青或者與知青命運息息相關的人物的故事,深刻描述和展現了一代知青對知識的渴求、情愛的渴求、人生事業的渴求。因此,本書不僅是一部以私

人化視角展現的真實知青史,更是一部在特殊年代背景下深刻揭示人性的個人成長史。 真實生動的內容、美妙感人的詩文境界,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寫意洗練的語言表達,正是本書的特點和魅力所在。全書采用百幅具有歷史意義的照片,百余首當年的知青詩作以及多篇日記,著名學者傅璇琮先生作序,更增添了此書的歷史感、厚重感。 木齋,1968年赴內蒙古插隊知青,1983年以同等學歷考入中國人民大學,現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吉林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詞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李清照辛棄疾學會理事,中國蘇軾學會理事,中國陶淵明研究會(籌)常務理事;中國歐陽修研究會(籌)理事;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華語言文化

中心研究員,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東亞系訪問教授,韓國全南大學邀請教授。 主要著作︰《宋詞體演變史》,《走出古典》(中國社會科學版),《蘇東坡研究》,《宋詩流變》、《唐宋詞流變》、《與中國作家對話》等,先後在《文學遺產》、《學術月刊》、《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論文一百余篇;2002年和2004年,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連續播放其《唐宋詞體的演進》(上下集)的學術講座。主編《唐詩百科大辭典》、《唐宋詞百科大辭典》、《古代散文百科大辭典》、《中國文學寶庫》等大型工具書;完成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唐宋詞體演變史》,目前主持2009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唐五代聲詩曲詞發生史》。

引子 上篇 饑餓中的憧憬 1.科爾沁草原 2.認識你自己 3.集體戶小組家庭 4.饑餓 5.“油燈事件” 6.山雨欲來 7.關于我的笑話 8.孤獨的西遼河 9.開闢鴻蒙 10.1969年的寒冬 11.紅衛兵運動 12.在鄉下 13.“大串聯” 14.不應有恨 15.早熟 16.第一次回京探親 中篇 苦悶中的追求 1.危險的哲學小組 2.率真性格的危險與收獲 3.和平學校 4.1971年的冬天 5.醉意伴君歌 6.老侯的故事 7.沉淪與掙扎 8.夢斷龍門 9.玉明

10.小路 11.小河 12.父子重逢 13.在鄉下過春節 14.漫漫長夜 15.那玲 16.布雲 17.連英 18.告別開魯 下篇 彷徨中的前行 1.1976年 2.1977年恢復高考 3.人生的十字路口 4.軍旅生涯 5.前賢弟子 6.等待 附錄︰重生之旅 後記 我與木齋君于上世紀90年代初即有學術交往。1990年初春曾應約為其主編《唐詩百科大辭典》作序。此為木齋君策劃和主編的“中國文學寶庫系列辭典”之一,他在這套系列大書的總的前言中,明確提出這套書為“多角度!跨學科、全方位地研究的大型工具書”。我在序

中對此書極為贊賞,記述全書共有13個分部,其中更有特色的,是編者從社會、歷史的宏觀角度出發,把唐詩放在一個廣闊的文化背景之下,以此來規劃全書的框架。因此,除了文學本身之外,還設立了唐詩美學、唐詩文化、國內研究、海外研究等部類,這在專業辭書的編寫上,是使人耳目一新的。翌年,我又為木齋君主編的《中國文學寶庫》中的《唐詩精華分卷》撰寫序言,我在這兩篇序言中都提及木齋君和其他幾位與他年歲相仿佛的中青年學者合作,連續編輯這兩部規模宏大、引人注目的系列叢書,且其闡述、立論中往往能對一些傳統的、習以為常的說法注人新見,這在當代出版界、讀書界還未有過,確屬不易。 木齋君在經歷了90年代初的編書生涯之

後,從90年代中期,開始了他個人學術研究和寫作的學術之旅,其中的《蘇東坡研究》、《宋詩流變》、《唐宋詞流變》,特別是20世紀之後出版的《宋詞體演變史》等,都在學術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此外,他關于古詩十九首和漢魏五言詩發生史的研究,關于詞體並非如同胡適所說產生于民間,而是產生于盛庸宮廷的論斷,在當今之學術界,都可以說是發人深省的具有顛覆性、革命性力愛的創新見解。從主編大型工具書到創建系統的中國詩歌史演變規律的學術體系,我想,這在中國當代學術上真是極為罕見的一例,確實值得研究。 木齋君何以有這樣的研究能力、寫作能力和學術組織能力,他的這些能力是怎樣鍛煉出來的,套用俄蘇文學的話語,“鋼鐵是

怎樣煉成的”,對于學術界同仨來說,至少對于我來說,一直不得其解。這次,東方出版社邀請我為他的個人傳記《歷史的化石》撰寫序言,使我對木齋君的厲史,對他的個人奮斗史、成長史,有了一個系統而全面的了解。想起杜甫的名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聲豈浪垂”,誠然,古今之大學問者、大詩人、大成就者,都會有極為特殊的、艱難曲折的人生經歷,經歷所謂“天之降大任于斯人”、“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特殊磨礪。因此,接到書稿之時,我雖然忙于一部書稿的審讀工作,卻幾乎是即刻就被木齋君的這本傳記所深深吸引,而且,看得很動情,幾乎是連續兩三個晚上,都因思緒不平而難以入眠。 通讀全書,竟知木齋君于1

968年,才17歲,初中二年級,即于北京遠赴內蒙古插隊,後曾轉遷于當地和平學校教書,1976年分配到煤礦工作,實際上仍然維持知青身份,一直延續到1983年考人中國人民大學攻讀研究生,前後竟有15年之久。期間經歷了無數的人生坎坷,如剛剛下鄉時候發生的“油燈事件”,作者細敘他甫事勞作,仍酷愛讀書、寫作,每日勞動歸來,不論多累,仍在油燈下讀書寫作,被組長吹熄了給予他知識光明的火光,還被處理以“斗私批修”事件,成為其所在小組的改造對象。作者在這一篇章中沉重地說︰“油燈事件之後,我庋過了人生中最為艱苦的一段時光”,說來似乎平常,但作為一位十七八歲的青年,長達兩年左右的時光,沒有人和你說話,每日自我懲罰澆

菜園,這種精神的和肉體上的苦難,是非親身經歷者所難以體會的。但我想,也正是長達15年的這種精神放逐和肉體磨練,才有了後來的學者木齋、詩人木齋、作家木齋。 特殊的人生境遇,培育了木齋極為難得的倔強和率真的性格,一直到現在,木齋還保持著這種難得一見的童心、率真和倔強,並且,在他從事學術研究之後,這種個人性格影響到他的學術研究,轉型成為求真、求實、堅忍不拔、不看別人臉色的學術晶格,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有許多學者,並非才華不夠,而是其學術品格有所局限,從而限制了其應有的學術視野和學術方法。所謂欲有非常之事,先須是非常之人。清代著名學者章學誠,在其論學著作《文史通義》中曾謂︰“高明者多獨斷之學

,沉潛者尚考索之功,天下之學術不能不具此二途。”所謂“獨斷之學”,即有獨木齋君何以有這樣的研究能力、寫作能力和學術組織能力,他的這些創之見,章學誠明確提出,既要有不依附他人的獨斷之學,又要有專心沉潛的考索之功,這是做學問必須具備的兩條途徑。如前所述,木齋君在學術研究中力求新見,如論證詞體發生乃是盛唐官廷音樂變革的結杲;論證古詩十九首並非兩汊之作,而是建安時代瞢植等人的作晶,其中又與瞢植、甄後之間的隱情有關。這些,當會引發學術界的夫注和爭議,實際上體現了木齋理性思辨的深度。木齋君自言︰“我在當下以及此前此後所從事的一切,都是知青時代所播下的種子的結果”,確實,披覽木齋的這本自傳可以看出,在這15

年中,他不僅爭取時間讀書、寫作,還加強思考,“從而具備應對各種困難和不斷超越自我的能力”,這些,正是木齋君之所以能在學術界脫穎而出、卓然名家的個人生命史、奮斗史的內在原因。 以上我主要就木齋君的學術經歷談談我的一些感想,實際上我這次通讀此書,又蘊含深情。這是一部回憶錄,又應是一部散文佳作。書中引述不少當時的詩作,確深含詩情。這當可引起有“文革”經歷並有農村生活體驗的學界和文化界同仨極大的閱讀興趣。我在讀稿和寫序時,每到動情之處,也不斷聯想起當年我在“五七干校”的情景,竟有潸然淚下之感。1969年9月,文化部組織全國文聯、作協、出版協會及直屬出版社,去湖北成寧“五七干校”勞動改造。咸寧

在武漢西南,靠近長江,傳說為三國時赤壁之戰之地。干校設于咸寧郊區,將附近一湖命名為“向陽湖”,萍為農田,我們就在這里勞動改造了四年時間,每日下地鋤困、插秧、收割等。我所在的中華書局就在向陽湖邊,我所居住的宿合更為靠近湖邊,早晨吃飯的時候,經常看到著名作家冰心,一手抗著小鋤頭,一手提著竹筐,獨自一人到湖田勞動。一天,見到她忽然摔倒在地,我馬上跑去挾她起來,幫助她拿起鋤頭,勸她回宿含,但她仍然慢慢走向湖中。後我屢次向友人說,可惜我當時沒有照相機,如有,拍攝冰心經常去湖中勞動,肯定有文物價值。木齋君這本書稿中,我欣喜地看到有百幅左右的照片,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歷史老照片,這無疑增加了書稿的真實性和沉重的

歷史滄桑感。 又,我于1973年5月初才返回北京,此前一兩年,人走得也差不多了,由熱轉冷,勞動場地變成休閑場所,晚飯後,我經常去附近人民文學出版社名家蕭乾、樓適宜諸先生處聊天,後即轉入屋內,點起煤油燈看書。咸寧地處楚澤,廣溴的平野常見大湖返照落日的奇彩。晚間,我遙望窗外,月光下的平山遠湖,仿佛看到這屈子行吟的故土’崽有一些先行者上下求索、孤獨悠行的影子i這時,心也就漸漸平靜下來,埋首于著名老前輩學者楊伯峻先生從北京給我郵寄來的《文心雕龍》、《三國志》等書,我由此後來寫有《從瞢操的佚文談瞢操的文學思想》(後刊登于《北方論叢》1980年第4期)。這算是我在“文革”期間于“五七干校”的草撰

之作。 木齋君在書中曾提及《莊子‧逍遙游》,我因此想起《逍遙游》三句話︰“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元名”,意謂思想道德最高境界的“至人”,達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超脫物外的“神人”,目�不求有功;思想臻于完美的“聖人”,從不追求名聲。這也是我通閱木齋君此書的聯想感受,當也是與木齋君的同感。 最後,我還想就傳記體文學,說上幾句外行的話。我一向很愛看傳記文學,特別是具有強烈真實感的自傳或者是名人傳記,傳記文學中,又特別愛看能寫出其中成長歷程、奮斗史歷程的傳記。其中的因緣,也可能與希望能通過自傳文學,看到更多他者心靈深處的隱秘,從而成為自己人生旅程的可資借鑒之物。司馬遷筆下的人物

,之所以好看,大抵就與這種揭示人物心靈的深度有著密切的關系,後來的官方修史,其中的人物往往脫略這種心靈深度,傳主大多成為抽象的符號,也就缺失了引人入勝的審美感受。木齋的這部自傳,真實、真誠,以及時時嘗試的心靈揭秘,可以說是其中最大的特點;其次,作者由于是自少年時代立芯為詩人,詩作伴隨作者的人生之旅一路走來,因此,整個書稿渾溢著詩性的光輝,令人有賞�佔悅目的審美的愉悅。俄蘇文學中曾有高爾基的《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三部曲,西方則有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朵夫》等世界名著,膾炙人口。木齋君作為詩人、學者、作家三位一體,又有著這樣曲折傳奇的人生經歷,我們有理由期望木齋君也能寫出一部這樣的名

篇佳作。

中國現代兒童文學的開創與轉變——以五種重要報紙、刊物為考察對象的研究

為了解決物外 隨 行 筆 筆 芯的問題,作者黃馨霈 這樣論述:

中國兒童文學觀念的真正確立始自五四時期,而於二○年代開始在兒童文學理論、創作與翻譯等各方面呈現系統性發展。在此之前,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相當遲緩,儘管有文學作品供兒童閱讀,但就嚴格定義言卻非兒童本位的文學,其主要原因在於當時的人們對於兒童尚未有正確的認知與理解。換言之,當兒童的主體性尚未確立之際,兒童文學的真正價值自然也難以被發掘,發展受到侷限。二○年代可謂中國現代兒童文學的開創時期,其兒童文學的發展較之以往有顯著的進步與突破;而隨著時代變遷,兒童文學於三○年代面臨轉型的考驗,並於八年抗戰爆發後呈現發展停滯的狀態。本論文即以中國二、三○年代五份對兒童文學發展有重要貢獻的文學期刊與報紙副刊為主要

研究對象,企圖藉由這些重要的報紙、刊物,探討中國現代兒童文學發展歷程中的關鍵性課題。第一章是緒論,除說明研究動機、目的,和研究範圍與方法外,並對晚清至五四時期的兒童文學發展做一簡要的回顧。第二章以《小說月報》為主要研究對象,探究《小說月報》所透露的時代兒童觀,及其為中國現代兒童文學拓展文學領域、奠定發展規模之功,同時評價《小說月報》裡兒童文學相關作品的特質與意涵。第三章以《文學週報》和《晨報副鎸》為主,探討二○年代中國現代兒童文學在這兩份報紙文學副刊中所呈現出的幾個重要議題:包括時人對於民間童話、教育童話與文學童話的認知與討論;葉聖陶創作的童話《稻草人》所透顯出的中國教育童話創作的特質與困境;

冰心《寄小讀者》在兒童文學上的定位問題;以及針對中國重要兒童文學家周作人與鄭振鐸的兒童文學觀,進行較為深入的分析討論。試圖藉由這樣的論述過程,呈現中國二○年代兒童文學發展的深度與廣度。第四章以《文學》月刊為主要討論對象,除論述《文學》裡呈現的三○年代兒童觀之外,並嘗試探討二、三○年代兒童文學觀轉變的原因,同時分析三○年代的兒童文學特質。第五章則以兒童週刊《小朋友》為主要研究對象:《小朋友》週刊自一九二二年創刊,至今仍持續發行,其重要性不容忽視,今在論文中擷取二、三○年代的部分,企圖藉由連續性的期刊內容,觀察中國現代兒童文學的發展歷程:從童話、詩歌、圖畫文學的演變過程,及愛國教育性文學、知識性作

品等各方面所呈現的文學現象進行深入探究,試圖勾勒中國二、三○年代兒童文學發展的輪廓,理出兒童文學演變的脈絡。第六章結論部分除整體評價上述五份報紙、刊物外,並對中國現代兒童文學的發展提出個人的觀感與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