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焓定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熱焓定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適寫的 圖解熱力學 和王立宏的 熱力(工)學重點暨題型解析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高點所出版 。

亞東科技大學 材料與纖維系應用科技碩士班 姚薇華所指導 花鼎峻的 改質聚乳酸/環氧擴鏈劑反應性擠壓與生物分解研究 (2021),提出熱焓定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聚乳酸、環氧擴鏈劑、反應性擠壓、生物分解。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陳夏宗所指導 梁雁翔的 應用熱焓轉變法配合多段保壓於結晶性材料改善收縮差異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射出成型、收縮率、比容、模內感測器、固化溫度、結晶性材料的重點而找出了 熱焓定義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熱焓定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圖解熱力學

為了解決熱焓定義的問題,作者李適 這樣論述:

  熱力學長久以來一直是大學部理工科系之主要課程,也是工程上極為重要之基本科學,更是許多公職考試、國營事業招考以及各類證照取得之必考科目。因此,本書從清晰簡潔之角度切入講解熱力學的主要架構及其內涵,並配合圖文生動的說明,使讀者在研讀此書時,極易掌握熱力學之重要基本原理與主題,並能條理清析地進一步理解其中之物理意義。     本書涵蓋熱力學有關之全部基本原理及其工程上常見之應用,為讀者在研究應用熱力學至各種專業領域之過程中,提供足夠的理論基礎與準備。此外,本書也納入許多不同類型考試之試題範例,希望能幫助到更多在學學生,使其在閱讀本書後能應用熱力學之基本知識及定理將理論與實務結合,同時也能幫助

到更多在準備各類考試的考生,使其在閱讀本書後能在考試中迅速破題,解題過程得心應手,無往不利。

改質聚乳酸/環氧擴鏈劑反應性擠壓與生物分解研究

為了解決熱焓定義的問題,作者花鼎峻 這樣論述:

本研究為兩個部分進行探討,第一部分:改質聚乳酸/環氧擴鏈劑反應性擠壓的物理化學性質研究,將專利配方(mPA0Zn0)添加ADR-4370擴鏈劑與硬酯酸鋅,透過反應性擠壓製備第二相容劑(PLA-g-PBAT),得擴鏈改質複合塑料(mPAxZny)。複合塑料在FTIR光學、熱學、機械、形態性質與MI數值進行分析討論。FTIR紅外光譜顯示,mPA1Zn0.1複合塑料上發現在1240,1144與1061cm-1吸收帶中心生成-C=O bend,-C-O-C-與-C-O-H新的酯基結構特徵吸收峰,證實PLA-g-PBAT擴鏈相容劑生成。DSC熱學性質顯示,在≦1.0 wt%ADR添加量時,所有配方熱性

質數值輕微下降。TGA熱重性質顯示,擴鏈反應輕微提升mPAxZny複合塑料在次要相PBAT塑料的熱穩定性。機械性質顯示,mPA1Zn0.1複合塑料有最佳的拉伸強力/楊氏係數/斷裂延伸率數值,與mPA0Zn0相較分別增加2.06/1.70/1.06倍。耐衝擊性質,mPA1Zn0.1在常溫與低溫顯示較佳的耐衝擊數據(48.1與14.2kJ/m2)。SEM形態性質顯示, mPA1Zn0.1複合塑料破斷面平整,mPA3Zn0.1破斷面凹凸粗糙。MI顯示,隨著擴鏈劑與硬酯酸鋅含量增加,MI數值下降,以mPA3Zn0.2複合塑料最低。綜合上述,藉由單一製程製備第二相容劑顯得格外重要。研究中在添加1wt%擴

鏈劑濃度,所製備的PLA-g-PBAT第二相容劑含量,在熱學上並未因長鏈分子間的纏結數目,對結晶度與結晶溫度造成負面影響。且藉由改善的機械、低溫耐衝擊與形態性質顯示出,此配方有更優異的表現。第二部分:改質聚乳酸/環氧擴鏈劑生物分解研究。將試片埋入土壤中,並在熱學性質、FTIR光學、形態性質與試片分解率進行分析討論。DSC熱學性質顯示,分解前mPA0Zn0與mPA1Zn0.1配方中次要相的PBAT消失的熱性質,分解後重新被發現。屬於PLA的Tm大幅下降,雙峰中低溫的disorder熔融吸熱峰消失不見,焓值ΔHm卻大幅增加。焓值不減反增原因,顯示高濕的水分子擴散進入PLA非晶區分子鏈,將分子鏈切斷

分解,因此,使得晶區焓值大幅增加,晶區分子間因緊密的排列與交互作用力,得以減緩PLA分解速率。這結果也在TGA被證實,大量斷裂的小分子致使PLA失重5wt%,失重溫度大幅下降。FTIR紅外光譜顯示,經58℃,75%RH掩埋45天後,PLA主鏈上-CH(-CH3)-,-C=O與-COO鍵結斷裂,分別生成烷基,末端帶羧基與羥基的低聚物分子。mPA0Zn0複合塑料,在1090/1127/1178/1207/1756 cm-1等醚基/酯基特徵吸收峰峰值強度大幅增加,顯示出更多帶羧基的低聚物的生成。mPA1Zn0.1擴鏈配方與未擴鏈mPA0Zn0配方分子鏈的分解結果相似。值得注意的是,擴鏈接枝特徵吸收峰

在1061/1101/1144 cm-1消失不見,顯示接枝生成的新鍵結強度差,分子鏈也在此處斷裂。形態性質顯示,分解PLA表面出現深色條紋為乳酸低聚物,mPA1Zn0.1複合塑料表面裂縫條紋最少且細。試片分解率顯示,隨著分解時間的增加,分解率大小分別為PLA>mPA0Zn0>mPA1Zn0.1。這結果與DSC熱學,TGA熱重結果相同,分子結晶與非晶區分子纏結致使mPA1Zn0.1配方分解速率大幅下降。

熱力(工)學重點暨題型解析

為了解決熱焓定義的問題,作者王立宏 這樣論述:

  有鑑於坊間幾乎找不到內容完整且專為國考、國營事業而撰寫的熱力(工)學書籍,為了滿足考生的需求,作者深入瞭解國考、國營事業試題並憑藉本身深厚之學理素養,透過多年補教的歷練,建立獨特之理論架構及論述,全新編寫適合國考、國營事業讀者之參考用書。   本書收錄歷年經典、具代表性題型並依章節分類,內容引入大量圖表詳盡闡述各種裝置與循環之用途、優缺點及計算訣竅來解說概念,使讀者於學習過程中迅速瞭解其理論,並於各理論之後,輔以經典題型供讀者觀念驗證與應用,使讀者在極短的時間內,掌握考題的命題趨勢,在考場上無往不利。 本書特色   一、內容鋪陳由淺入深,觀念解說詳細,連貫性強  

 針對理論觀念處,做精確解說,使讀者易於閱讀,快速掌握各章節的關聯性。   二、標題與架構清晰分明   讓讀者迅速抓住各章節的重點,並有系統的組織其觀念與架構。   三、網羅歷年必考試題,掌握考試趨勢及脈動   將重要的歷屆試題依章節編排,按題型循序演練,可提升相關類題的應考實力!   四、解題精準、化繁為簡,提供完整應試技巧   書末收錄110~104年歷屆試題並透過詳盡完整的解答剖析,完全釐清觀念、掌握重點、學習進階的解題技巧,獲取高分!

應用熱焓轉變法配合多段保壓於結晶性材料改善收縮差異之研究

為了解決熱焓定義的問題,作者梁雁翔 這樣論述:

現今整個塑膠射出產業,多由現場的成型師傅進行產線巡檢,抽樣量測生產線的首件及尾件,若抽檢品為合格品則將整批皆視為合格品,在這樣的工作條件下,一成型師傅只能一次管理五至十台成型機,隨著少子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以及年輕人不願意進入工廠,許多中小型工廠即將面臨嚴重缺工問題,在成型師傅人手不足的情況,可能使產品良率下降、又或者超時加班導致的工作安全問題,因此透過模內感測器進行監測,在異常時提出警報,可以降低人力需求外又能提高整體良率,將會是產業轉型必須邁出的一步。 PvT理論為過去許多研究探討的議題之一,許多文獻證明產品比容與收縮率呈現高度相關性,透過少量感測器觀測產品關鍵點之溫度及壓力,透過雙域

Tait方程計算產品比容,進而達到能夠控制產品收縮率之效果,但過往之研究多著重於非結晶性材料,因結晶性材料之收縮率與結晶速度有相關性,意味著該產品之收縮率會受到其冷卻速度之影響,本文提出透過熱焓轉變法來觀察產品之結晶程度,結合PvT控制技術,控制產品不同區域之比容,達到使產品各段收縮率一致之目的,並更換相同長度不同厚度之產品來驗證實驗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熱焓轉變法測定材料結晶完成之溫度,將此溫度作為擷取比容之依據時,比容數值與實際收縮率較為接近。根據實驗結果可得到在熱塑性半結晶性材料LCY PP-7533在不同成型條件下的結晶溫度,以及在不同模溫、料溫下,其比容與收縮率之關聯,設定之四種目

標比容值和其對應的收縮率,產品前後段收縮率之差異在0.05%以下,更換厚度驗證之收縮率差異在 0.03%以下,研究證實熱焓轉變法可做為比容擷取之溫度,且目標比容值可作為控制收縮率之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