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電雙頻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無線電雙頻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QIZHENG GU寫的 無線通信中的射頻收發系統設計 和陳會的 射頻微波電路設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清華大學 和機械工業所出版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電信工程研究所 吳霖堃所指導 麥家豪的 雙頻雙極化第五代行動通訊毫米波模組天線設計 (2021),提出無線電雙頻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雙頻雙極化天線陣列、頻率選擇面、電磁帶隙、多輸入多輸出系統、波束成形、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電子工程學研究所 陳怡然所指導 劉邦安的 5G毫米波多頻雙極化封裝天線 (2020),提出因為有 雙頻雙極化天線、相位陣列、封裝天線、三頻天線的重點而找出了 無線電雙頻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無線電雙頻,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無線通信中的射頻收發系統設計

為了解決無線電雙頻的問題,作者QIZHENG GU 這樣論述:

主要介紹了無線移動終端收發機的設計和分析,詳細給出了射頻接收機和發射機設計方法。此外,《無線通信中的射頻收發系統設計》還系統介紹了超外差、零中頻、低中頻和帶通采樣無線電架構;詳盡給出了頻率規划、系統鏈接規划和發射機及接收機的性能評估;提出了包括互調、干擾屏蔽和頻譜再生及調制在內的非線性分析;給出了基於自動增益控制、模/數轉換動態范圍和電源管理的移動系統中射頻專用集成電路設計方法;給出了接收機性能評估的MATLAB文件和發射機放大器非線性特性計算代碼;深度分析移動終端射頻系統設計並給出了設計實例。 譯者序前言第1章 簡介1.1無線系統1.1.1移動通信系統1.1.2無線局域網1

.1.3藍牙技術1.1.4全球定位系統1.1.5超寬帶通信1.2系統設計的融合1.3本書結構參考文獻輔助參考文獻第2章 系統設計基礎2.1線性系統與變換2.1.1線性系統2.1.2傅里葉級數與變換2.1.3LTI系統的頻率響應2.1.4帶通到低通的等效映射和希爾伯特變換2.2非線性系統表征與分析方法2.2.1無記憶非線性系統的表征2.2.2多輸入對於非線性系統的影響2.2.3無記憶帶通非線性系統與低通等效2.3噪聲與隨機過程2.3.1噪聲功率與譜表征2.3.2通過線性系統的噪聲與隨機過程2.3.3窄帶噪聲表征2.3.4噪聲系數與噪聲溫度2.4數字基帶系統單元2.4.1采樣原理與采樣過程2.4.

2采樣抖動效應與量化噪聲2.4.3常用調制方法2.4.4脈沖整形技術和碼間干擾2.4.5誤碼概率檢測、信噪比與載噪比2.4.6RAKE接收機參考文獻輔助參考文獻第3章 無線電架構與設計3.1超外差結構3.1.1超外差無線電結構3.1.2頻率規划3.1.3超外差收發機的設計考慮3.2直接變頻結構3.2.1直接變頻無線電結構3.2.2技術挑戰3.2.3直接變頻收發機設計3.3低中頻結構3.3.1低中頻無線電結構3.3.2獲得高鏡頻抑制的方法3.3.3—些設計考量3.4帶通采樣無線電結構3.4.1帶通采樣基礎3.4.2帶通采樣無線電結構的配置3.4.3設計考慮附錄3A互調失真公式附錄3B二階失真成分

的有效干擾估計附錄3CI/Q失衡和鏡頻抑制公式附錄3D模數轉換器等效噪聲系數的估算參考文獻輔助參考文獻第4章 接收機系統分析與設計4.1引言4.2接收機靈敏度和噪聲系數4.2.1靈敏度計算4.2.2級聯噪聲系數4.2.3因發射機噪聲在接收機頻帶散射的接收機鈍化估計4.2.4天線駐波對於接收機噪聲系數的影響4.3互調特性4.3.1互調成分和截點4.3.2級聯輸入截點4.3.3接收機互調特性的計算4.4單頻鈍化4.4.1交叉調制成分4.4.2允許的單頻干擾4.5相鄰/相間信道選擇性和阻塞特性4.5.1期望信號電平和允許降低4.5.2相鄰/相間信道的選擇性和阻塞特性的計算公式4.5.3雙頻阻塞和AM

抑制特性4.6接收機動態范圍和自動增益控制4.6.1接收機的動態范圍4.6.2接收機自動增益控制系統4.6.3模數轉換器動態范圍和其他特性4.7系統設計和性能評估4.7.1接收機系統設計基礎4.7.2接收機系統中核心器件的基本要求4.7.3接收機系統性能評估附錄4A功率dBm和電場強度dBμV/m之間的轉換附錄4B關系式(4.4.6)的證明附錄4C無線移動最小性能要求比較附錄4D使用MATLAB評估接收機性能參考文獻輔助參考文獻第5章 發射機系統分析與設計5.1引言5.2發射功率和頻譜5.3調制精度5.3.1誤差矢量幅度和波形品質因數5.3.2符號間或碼片間干擾對誤差矢量幅度的影響5.3.3合

成本振的近載波相位噪聲對誤差矢量幅度的影響5.3.4載波泄漏所導致調制精度的降低5.3.5由其他因素導致調制精度的降低5.4相鄰和相間信道功率5.4.1低通等效模型的方法5.4.2多頻技術5.4.3發射機鏈級聯狀態下的相鄰信道功率比5.5噪聲散射的計算5.5.1噪聲散射計算公式5.5.2噪聲散射計算的一些重要注意事項5.5.3電壓表示的噪聲5.5.4噪聲散射計算的例子5.6系統設計中的一些重要考慮事項5.6.1架構比較5.6.2發射機鏈路增益分布和性能5.6.3自動增益控制和電源管理附錄5Ap和EVM間的近似關系附錄5B發射信號的鏡像抑制附錄5C放大器非線性特性仿真:ACPR計算參考文獻輔助參

考文獻第6章 系統設計的應用6.1多模和多頻段超外差收發機6.1.1頻率規划的選擇6.1.2接收機系統設計6.1.3發射機系統設計6.2直接變頻收發機6.2.1接收機系統設計6.2.2發射機系統設計參考文獻輔助參考文獻術語表

無線電雙頻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建議開啟 4K 畫質 達到高品質觀影享受
別錯過啦 👉 http://bit.ly/2lAHWB4

三星推出粉絲版輕旗艦 Galaxy S20 FE,讓身為 Galaxy S20 用戶的辛蒂眼睛一亮,從外觀和多種顏色選擇,不難發現這次主打年輕族群,讓年輕人在有限的預算也能有接近旗艦機的體驗。

除了外觀,兩支手機的規格幾乎是一模一樣,但整個體驗下來還是有幾點小差異:
 1. 滑手機的絲滑度略輸 S20 一點(同為 120Hz 更新率)
 2. 跑分數據較 S20 弱一點
 3. 和 S20 相比似乎有稍微改變成像調色

這次的影片中將帶你從外觀特色、拍照成像和規格跑分體驗 S20 FE 的魅力,多方分析售價壓低到 NT$23,990 到底值不值得買。

《 4G、5G 延遲測試>>>https://bit.ly/2HBh4M7


::: 章節列表 :::
0:46 外觀特色
2:03 拍照錄影
4:02 硬體規格
6:55 心得總結


::: Samsung Galaxy S20 FE 5G 規格 :::
作業系統: One UI 2.5(基於 Android 10)
處理器:高通驍龍 Qualcomm Snapdragon 865 八核心處理器
記憶體與儲存空間:6GB(LPDDR5)+ 128GB(UFS 3.1)
重量:190g
尺寸:159.8 x 74.5 x 8.4mm

螢幕類型:6.5 吋 Super AMOLED(6.3 吋為考量圓角設計的測量結果)
螢幕更新頻率:120Hz
螢幕採樣頻率:240Hz
螢幕解析度:2,400 x 1,080, 407ppi(FHD+)

電池容量:4,500mAh(支援 25W Fast Charge)
無線充電:15W 無線閃充 / 無線電力分享
主鏡頭規格:
 1. 1,200 萬畫素廣角鏡頭 f/1.8, OIS
 2. 1,200 萬畫素超廣角鏡頭 f/2.2
 3. 800 萬畫素遠距鏡頭 f/2.4, OIS
前鏡頭規格:3,200 萬畫素 f/2.2
相機功能:3X 光學變焦、30X 超高倍變焦、4K 錄影、一鍵拍錄

影音支援:立體聲雙喇叭(AKG 調校)、Dolby Atmos
HDR10+:NO
防水係數:IP68
藍牙:Bluetooth v5.0
NFC:有
Wi-Fi:Wi-Fi 6(支援 2.4 GHz / 5 GHz 雙頻段、Wi-Fi direct)
5G 頻段:支援臺灣全頻段(n1/n3/n5/n7/n8/n28/n40/n41/n78)

SIM 卡:雙卡雙待 5G + 4G Nano SIM
擴充記憶卡:最高 1TB microSD
生物辨識:光學螢幕指紋辨識、臉部辨識

產品顏色:療癒藍、浪漫紫、率真綠、清新白、狂野紅(中華電信獨售)
建議售價:NT$23,990


--------------------------------------
#4K #三星 #Samsung #GalaxyS20FE #S20FE #手機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3cdog/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3c_dog/
📖 官方網站:https://3cdogs.com/
📖 回血賣場:https://shopee.tw/3cdog

▋ 有任何問題都來這邊找我們:[email protected]

雙頻雙極化第五代行動通訊毫米波模組天線設計

為了解決無線電雙頻的問題,作者麥家豪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 iAbstract ii目錄 iii圖目錄 iv第一章 前言 1頁1.1 研究背景 1頁第二章 毫米波天線設計 11頁2.1 微帶天線基本理論 11頁2.2 微帶陣列天線基本觀念 12頁2.3 模擬接頭對天線影響 15頁2.4 毫米波60GHz基本天線設計 20頁2.5 60GHz 貼片天線微帶線饋入比較 21頁第三章 天線設計 26頁3.1 前言 26頁3.2 天線設計 27頁3.3 週期結構設計 32頁3.4

頻率選擇面設計 35頁3.5 2x4陣列天線 38頁3.6 對稱性天線 41頁第四章 結論 46頁參考文獻 47頁

射頻微波電路設計

為了解決無線電雙頻的問題,作者陳會 這樣論述:

陳會、張玉興編著的《射頻微波電路設計》講述了廣泛應用於無線通信、雷達以及遙感遙測等現代電子系統中的射頻微波電路,主要內容涉及射頻微波電路概論、傳輸線基本理論與散射參數、射頻電路CAD基礎、射頻微波濾波器、放大器、功分器與合成器,以及天線等。本書通過大量實例闡述了經典電路的設計方法與步驟,並對業界廣泛使用的電路與電磁仿真技術進行了介紹與應用示范。同時,針對近年來出現的一些新型微帶電路與技術也進行了介紹與討論,主要包括:微帶/共面波導(CPW)、微帶/槽線,以及基片集成波導(SIW)等雙面印制電路板。因此,本書不僅適合作為無線通信與雷達等電子技術相關專業的本科生與研究生的教材,而且可以作為從事各種

電子技術相關方向專業人士的參考書。陳會,博士(后),副教授。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在英國利茲大學進行為期1年的學術訪問與交流;2012年3月,博士后研究出站;2008年12月,獲電子科技大學電路與系統專業工學博士學位;2002年3月,獲電子科技大學無線電物理專業理學碩士學位;1995年6月,獲吉林工業大學(現吉林大學)重機專業工學學士學位。先后在徐州工程集團、四川大學從事產品研發和教學科研,並於2009年1月留校並就職於電子科技大學。目前主要研究方向與興趣:現代無線系統與射頻/微波前端電路、高速PCB的信號完整性以及信息安全與賽博空間控制技術等。主要學術或業績成果:先后

承擔或作為主研參與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科研論文近40篇,其中SCI/EI檢索論文29篇。1篇關於超寬帶方面的學術論文,三年內SCI他引次數近30次。目前,已出版學術專著1部。先后主講:《射頻通信電路》、《雷達原理》以及《射頻電子線路》等主干課程。 前言第1章 射頻微波電路概論 1.1 現代無線電的系統原理  1.1.1 基本組成原理  1.1.2 射頻信號與調制技術 1.2 現代無線電收發機的結構  1.2.1 現代發射機結構  1.2.2 現代接收機結構 1.3 射頻微波概念與應用  1.3.1 無線電頻譜的划分  1.3.2 射頻微波應用 

1.4 射頻微波域中的物理現象  1.4.1 集總元件的射頻效應  1.4.2 趨膚效應  1.4.3 電磁輻射  1.4.4 電源耦合  1.4.5 噪聲 1.5 習題第2章 傳輸線理論與散射參數 2.1 基本傳輸線  2.1.1 基本結構  2.1.2 傳輸線方程及其等效電路  2.1.3 終端傳輸線方程 2.2 耦合傳輸線  2.2.1 耦合類型  2.2.2 耦合原理 2.3 散射參數  2.3.1 Z/Y、ABCD及H參數的定義  2.3.2 S參數 2.4 習題第3章 射頻電路CAD基礎 3.1 引言 3.2 RFSim99軟件  3.2.1 設計界面  3.2.2 濾波器的自動化

設計  3.2.3 容差分析  3.2.4 匹配電路的自動化設計 3.3 AppCAD系統仿真  3.3.1 功能簡介  3.3.2 射頻系統分析 3.4 Agilent ADS振盪器仿真  3.4.1 振盪條件  3.4.2 常用設計指標  3.4.3 設計步驟  3.4.4 設計實例:Colpitts振盪器 3.5 Agilent Genesys混頻器仿真  3.5.1 混頻器概述  3.5.2 混頻器的性能指標  3.5.3 混頻器的基本理論  3.5.4 設計實例 3.6 習題第4章 射頻微波濾波器 4.1 濾波器基本理論  4.1.1 設計參數  4.1.2 低通原型濾波器  4.1

.3 濾波器變換 4.2 經典濾波器  4.2.1 微帶低通濾波器  4.2.2 微帶帶通濾波器  4.2.3 微帶高通濾波器  4.2.4 微帶帶阻濾波器 4.3 基於SIR耦合的交指濾波器設計 4.4 雙面濾波電路  4.4.1 寬阻帶低通濾波器  4.4.2 (超)寬帶高性能帶通濾波器 4.5 濾波器的可重構技術  4.5.1 可調諧梳狀濾波器  4.5.2 可重構UWB濾波器 4.6 無源器件的交調特性  4.6.1 無源交調產生的原因  4.6.2 無源交調對系統性能的影響 4.7 習題第5章 射頻微波放大器 5.1 低噪聲放大器  5.1.1 概述  5.1.2 低噪聲放大器指標 

 5.1.3 低噪聲放大器設計 5.2 功率放大器  5.2.1 概述  5.2.2 偏置電路  5.2.3 A類功率放大器設計實例  5.2.4 B類功率放大器設計實例  5.2.5 D類功率放大器  5.2.6 F類功率放大器 5.3 習題第6章 功分與合成電路 6.1 引言  6.1.1 合成概念的演變  6.1.2 合成的基本原理  6.1.3 合成的網絡特性 6.2 功分與合成電路的分析方法  6.2.1 傳輸線合成器的分析  6.2.2 平面二維功率合成結構的分析 6.3 經典微帶功分與合成電路  6.3.1 Wilkinson功分器  6.3.2 耦合線定向耦合器  6.3.3 

微波混合橋 6.4 新型微帶功分與合成電路  6.4.1 任意雙頻比功分與合成技術  6.4.2 基於DGS結構的不等分功率合成技術  6.4.3 基片集成波導功分與合成電路 6.5 習題第7章 微帶天線 7.1 引言  7.1.1 天線的基本原理  7.1.2 天線的分類  7.1.3 微帶天線簡介 7.2 微帶天線的電氣參數  7.2.1 電路參數  7.2.2 輻射參數 7.3 微帶天線基本理論與分析方法  7.3.1 微帶天線的基本理論  7.3.2 微帶天線的分析方法 7.4 微帶貼片天線  7.4.1 線極化微帶天線  7.4.2 圓極化微帶天線 7.5 小型化微帶天線PIFA  

7.5.1 概述  7.5.2 倒F天線的結構參數  7.5.3 PIFA天線的設計與仿真 7.6 微帶陣列天線 7.7 現代天線概念 7.8 習題參考文獻

5G毫米波多頻雙極化封裝天線

為了解決無線電雙頻的問題,作者劉邦安 這樣論述:

  本論文提出一毫米波雙頻雙極化短樁貼片天線,操作頻率為28及39 GHz,結合5G相控陣列特定應用積體電路於五層印刷電路板實現主動式封裝天線,晶片與天線間的傳輸損耗低,且面積小適合應用於行動通訊用戶裝置,為5G毫米波通訊系統中的重要收發模組。陣列設計利用旋轉對稱技術提升極化純度,前端電路使用Anokiwave公司開發的數位波束成型積體電路,以微控制器可調控增益及相位進而實現波束成型。模擬中2×2雙頻雙極化天線陣列最大增益為9.4-11.5 dBi,由積體電路提供之增益為24 dB,量測波束成型系統之最大增益為34.0-35.5 dBi。  本論文亦提出一毫米波三頻堆疊貼片天線,操作頻率為2

6、40及68.5 GHz,上層貼片設計的槽孔及短樁結構可產生三頻共振,而下層矩形貼片則為優化輻射場型於68.5 GHz,並同時增加中、低頻頻寬,三頻堆疊貼片天線最大增益分別為4.38、5.0及5.0 dBi,基於此三頻堆疊貼片天線,延伸設計為1×4雙極化陣列,三頻雙極化增益為8.6-10.5 dBi,天線單元及陣列之整體寬度均小於目前主流手機厚度,垂直立於手機側面可取代端射天線,將有益於手機內部空間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