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鍵盤怎麼連線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無線鍵盤怎麼連線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VictoriaSweet寫的 我的慢療之路:拒絕沒有靈魂的醫療,一場追求醫者初心的朝聖之旅 和格雷恩.羅騰史蒂芬‧霍金的 萬物視覺化 收藏大霹靂到小宇宙:人類與物質的科學資訊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請問藍牙無線鍵盤連結的疑問... - Mobile01也說明:購買K375S 鍵盤時就有包含一個Unifying 接收器, 要先安裝Logitech Options,並在軟體內配對後才能正常使用! (要使用藍牙連線的話直接在Windows 的設定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地平線文化 和大寫所出版 。

最後網站Logitech 羅技K580 Slim 多工無線藍牙鍵盤粉 - 良興則補充:Logitech 羅技K580 Slim 多工無線藍牙鍵盤粉,粉嫩新色,☆ 此鍵盤為中/英鍵帽◎ 現代、纖薄的設計◎ 可搭配Surface 使用◎ 藍牙無線技術連線◎ 相容於多種裝置◎ 此為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無線鍵盤怎麼連線,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的慢療之路:拒絕沒有靈魂的醫療,一場追求醫者初心的朝聖之旅

為了解決無線鍵盤怎麼連線的問題,作者VictoriaSweet 這樣論述:

  慢療,指的不是時間的慢,   而是一種對病人的細心觀察與理解,是一種冷靜、有條理的循序漸進,   也是當醫生與病人面對面相視而坐的一種互相療癒。   疾病的療癒不是靠神乎其技,而是需要時間──   因應身體和資料需要時間,正確的診斷和治療也需要時間。   「舒默先生坐在檢查台上,他一開口就說,他有一個禮物要送我。他從一個棕色紙袋裡取出一個玻璃罐,罐子裡裝著朦朧的液體,我看到裡面浮著一大塊組織,那是他的動脈瘤……我看著那個東西,它看起來像一團不規則的團塊。但是你仔細思考的話,那其實是一個生命。直到今天,我仍在思考它意味著什麼,代表著什麼。」   全球正在興起一股「慢療運動」!這種全

新看待身體與健康的方式,企圖結合快與慢的醫療系統。醫生不僅應該是個熟練的技師,從各種線索追根究柢病人痛苦的根源;醫生也應該是個園丁,自問是什麼阻礙了患者本身的自癒力,再幫患者移除阻礙。   得獎作家史薇特醫生深諳這個道理,因為她在卓越的職涯中學習及經歷了這一切。她在書中娓娓道出一個又一個令人難忘的動人故事。故事中的老師、醫生、護士和病人幫她體悟了慢療之道,使她不僅成為慢療界的先驅,也成為激勵大家參與的靈感來源。   史薇特醫生帶我們瞭解,醫療既是一門技藝,也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醫療也是人際的、私密的,甚至是精神的。醫療工作需要得來不易的智慧累積,那是演算法所無法取代的。那是以一種真正

有成效、有效率、充滿人性又永續的療癒方式,用來融合「快」與「慢」。 名人推薦   王浩威  (精神科醫師)   林文源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林益仁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所長)   徐超斌  (急診室醫生)   鄭凱云  (知名主播/健康2.0主持人)   專業推薦 各界讚譽   「令人驚嘆……真摯動人……細膩而深刻……醫療從業人員可以從史薇特這本書中學到照護患者最重要的課題:『做出正確的診斷,幫患者移除不必要的藥物、副作用和不良反應,以及運用大量的時間。長遠來看,如此省下的支出遠比花費的成本還多。慢慢來,但效果更好。』《紐約時報》書評   「考慮進醫學院

或正在攻讀醫學院的人都該拜讀這本書,其實其他人也該看……史薇特這本書是她慢慢找到終生志業的回憶錄。書中不只談如何學習懸壺濟世,也談如何開創生命……她的醫師養成歷程遠比任何爭論式的宣言更加動人。」《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史薇特透過病患的動人故事,以及她在醫學院求學的經歷,探索她如何找到一種慈悲的醫療照護方式。這是排解當今一大熱門議題的詳盡指南。」《好當家》(Good Housekeeping)   「這是對一種更人道的療癒體系做出熱情的呼籲,對醫療從業人員或患者來說都是難能可貴的好書。」《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   「針對

當前那種犧牲療癒、只講效率的專橫療法,史薇特提供了另一種替代方案。」聖塔克魯茲的《美好週報》(Good Times)   「優美動人……史薇特行文明晰直率,字裡行間洋溢著溫情與智慧。從開篇就緊緊扣住讀者的心弦,一開始即提到其父親住院並與死神擦身而過的揪心經歷……她以冷靜明晰的方式帶大家瞭解,當醫療照護只講求經濟而不再是使命,充滿訴訟而毫無尊重時,我們因此失去了什麼。我們只能祈禱史薇特不是在荒野中吶喊的先知。」《聖雲遊客》(St. Cloud Visitor)   「故事精彩動人……讀來令人不忍釋卷……患者可以從這位良醫的溫馨、親切、博學的療法中獲得慰藉。」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

ews)   「這是醫療照護者都該聽取的完善建議。專業人士和普羅大眾都會受到這本好書的吸引。」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無線鍵盤怎麼連線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歡慶節目開播一週年🎊
WELCOME TO THE CLUB!
歡迎加入YT線上電影直播節目首選!

⚠部員們注意!⚠
繼上次十萬訂閱的紀念部長T後,這次部長直接帶來一系列的主題設計啦!
購買這邊請👉https://bit.ly/2R6E6ze
🌟最後的BONUS🌟
部長為了感謝這些年各位部員的支持,
特別加開折扣優惠!
凡是單次購買超過2件以上的部員,
即可使用下方的折扣碼進行優惠抵用喲~!
🎁專屬折扣碼:bujo1984🎁
看完已經心動了的大家趕快上CAPSULE Cmer上下單,
把2021年度最有創意的低調酷時尚帶回家!

🟩官方LINE帳號加起來:@bujo
🟩LINE 討論群:https://bit.ly/bujolinechat​​​

00:00 準備開播
05:35 直播開始
05:55 因應疫情遠端連線中
09:30 近況分享
16:41 上週票房冠軍:玩命鈔劫
27:29 本週上映新片推薦:薄荷糖
30:03 阿湯哥退還三獎座!NBC取消2022金球獎典禮轉播
35:29 暴亂將至、至死方休!《猛毒2:血蜘蛛》登場
43:44 《怪奇物語》第4季預告!邪惡科學家呼喚11~
46:17 MDFK!山繆傑克森加入「奪魂鋸宇宙」蓄鬍回春
48:22 街頭直擊!一世代哈利激吻《王冠》黛安娜
49:28 最近的台劇都很猛!《火神的眼淚》引眾怒
50:48 火神的眼淚心得分享
1:09:38 中場休息
1:12:29 烏龍一場
1:13:47 母親電影|母侵
1:14:32 連線中斷中
1:26:42 太空小姐回來|母侵
1:31:33 母親電影|窈窕奶爸
1:36:51 母親電影|晚安媽咪
1:45:57 母親電影|異形2
1:48:37 母親電影|凱文怎麼了
1:52:29 母親電影|宿怨
2:00:00 母親電影|鬼店
2:03:13 母親電影|風之谷
2:08:42 母親電影|觀眾留言&社群

製播:CAPSULE
主持:部長、太空小姐

🎙️電影酷拉部 Podcast🎙️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308Jgvy
Spotify:https://spoti.fi/2ZtNFdv
SoundOn:https://sndn.link/bujomovieclub
Firstory:https://bit.ly/2WtVgXr
--------------------------------------------------
✨重要連結✨
➡️ 加入Telegram:http://bit.ly/bujoTelegram​
➡️ 加入部長頻道會員:http://bit.ly/joinbujo​
➡️ 贊助且部長不會被抽成: http://bit.ly/donatebujo​
.
社群通通追蹤起來
➡️FB:http://bit.ly/BUJO_FB​
➡️IG::http://bit.ly/BUJO_IG​
.
-----📞合作邀約請洽📞-----
我的 Capsule Buddy➜思文
✉️Email : [email protected]
------------------★------------------
直播設備推薦!
▶️ 擷取卡 Cam Link 4K
- 可以將單眼數位相機變成視訊使用,大幅提高直播中人像的畫質以及觀影體驗
- 超簡單隨插即用!
DSLR相機相容表格https://www.elgato.com/en/gaming/cam-...​)
- 支援4K超清晰畫質
- 商城連結: https://reurl.cc/31VyW9​

▶️ 鍵盤 K95 RGB Platinum XT
- 航空級鋁合金髮絲紋框架
- 業界頂級Cherry MX櫻桃機械軸(銀/茶/青)
- iCUE軟體控制全鍵RGB動態背光、巨集設定,6顆支援Elgato Stream Deck專用按鍵
- 耐用不沾髒污PBT雙料注塑鍵帽
- 商城連結: https://reurl.cc/xDqemV​

▶️ 無線藍芽耳機 Virtuoso
- RGB燈效可自由調整、超耐用金屬框體
- 無線、USB、3.5mm 三種模式
- 獨家Slipstream無線傳輸技術,更穩更快更遠
- 16+小時電池容量
- 語音清晰、可拆卸、指向性麥克風
- 7.1環繞、50mm音效驅動
- 商城連結: https://reurl.cc/qDeaeq​
#電影酷拉部​ #母親電影 #mothersday

萬物視覺化 收藏大霹靂到小宇宙:人類與物質的科學資訊圖

為了解決無線鍵盤怎麼連線的問題,作者格雷恩.羅騰史蒂芬‧霍金 這樣論述:

  我們來自哪裡?一切從何而來?   幸運的是,科學可以幫忙解答,這本書將讓你清楚看到這一點。   ──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   全球最具影響力國際性科學雜誌《新科學人》策劃撰寫   Google創意總監、《紐約時報》名插畫家繪圖解說   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專文引言   從宇宙大爆炸到戀愛背後的基因驅動,從生命起源到巧克力的致命吸引力,   橫跨物理學、天文學、生物學、化學、歷史學與社會學,   52張圖秒懂關於一切的開端,提供最權威、最有趣的解答。   ‧你知道,如果太靠近黑洞,黑洞會像吸麵條一樣把你簌簌簌的吸進去嗎?   ‧自我複製產出的後代更多、更有

效率,為什麼動物還需要有性?   ‧為什麼電腦鍵盤的排列是QWERTY?   ‧我們為什麼會埋葬死者?   ‧人類史上最早煮熟的餐點是什麼?   ‧我們從什麼時候開始酒醉?   ‧是誰發明了衛生紙?     《新科學人》雜誌主編格雷恩‧羅騰和得獎畫家珍妮佛‧丹尼爾聯手,精選六大主題,將充滿意外與驚奇的萬物起源視覺化,說明宇宙如何形成、什麼是暗物質、人類的進化過程、酒的歷史、財產觀念的成形、人類情感背後的基因驅動與鼻屎的秘密。直擊核心的敘述,隨時顛覆你的常識! 各界好評   Gene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   賴以威  台師大電機系助理教授、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

  鄭國威  「PanSci泛科學」總編輯   「最佳科學寫作……不只回答你的問題,還會促使你想問更多。」──《連線雜誌》(Wired)   作者簡介 格雷恩.羅騰 Graham Lawton   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生物化學學士與科學傳播碩士,曾任《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雜誌專題編輯,現為執行主編,其作品多次獲獎。 繪者簡介 珍妮佛.丹尼爾 Jennifer Daniel   知名插畫家、作家,作品常見於《紐約時報》及《紐約客》雜誌,也替各出版社創作動畫與插畫。目前是Google的創意總監,曾擔任《紐約時報》圖像編輯,其作品獲得

許多獎項的肯定。 譯者簡介 畢馨云   清華大學數學系畢業,曾任科普書編輯十多年,目前為業餘交響樂團團員。譯有《這才是數學》、《科學酷媽的育兒大探險》、《氣候危機大預警》、《數學好有事》等,另有譯作刊於《BBC知識》雜誌。   引言 存在:我們來自何方? 序言 一切是怎麼發生的?   Chapter 1 宇宙 萬物是如何開始的? 可以區別有…….和無嗎? 為什麼星星會發光? 一閃一閃亮晶晶 物質是由什麼東西組成的? 我們(主要)是由星塵組成的 隕石從哪裡來的? 太空石從天而降! 宇宙到底是由什麼組成的? 為什麼我們有95%渾然不知 黑洞從哪裡來的? 如何在時空中形成黑

洞?   Chapter2 地球 為什麼我們是距離太陽第三遠的岩質行星? 太陽系外的恆星系統 月球真的可以算是行星嗎? 月球有多大? 為什麼地球有陸地和海洋? 鋯石恆久遠 為什麼氣候老是變來變去? 起風了! 土壤哪來的? 挖開泥土 為什麼地球有那麼大的大氣層? 你吸的每一口氣 地球怎麼裝滿汽油的? 文明的命脈   Chapter3 生命 生命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生命的三大要素 複雜生命是怎麼演化出來的? 生命的躍升 為什麼我們要有性(除了明顯的理由)? 精子,來認識一下卵子 為什麼有那麼多種令人討厭的小蟲子? 蟲蟲星球 恐龍時代始於什麼時候? 這是恐龍還是…… 眼睛是如何演化形成的? 開始看

見光了 我們為什麼要睡覺? 動物的睡眠 猿類是如何變成人類? 漫遊的欲望 最早的語詞是什麼? 說方言 為什麼我們要交朋友? 在理想的社交圈子裡移動 肚臍絨毛是從哪裡來的? 你的耳朵裡有什麼?   Chapter4 文明 我們從什麼時候開始生活在城市裡? 城市與鄉間 為什麼我們把無價值的紙片視若黃金? 跟著錢走 我們從什麼時候開始埋葬亡者? 死人比活人還多 最早煮熟的餐點是什麼? 填飽肚子 我們如何馴化動物? 供人役使的動物 我們從何時開始崇拜神祇? 難以置信的神蹟! 我們從什麼時候開始酒醉? 奇特的混合液 為什麼我們需要這麼多東西? 你一生中會消耗掉多少東西? 我們從什麼時候開始穿衣服? 蝨子

與人 第一支音樂聽起來像什麼? 完美的和聲 誰發明了衛生紙? 各種擦屁股的方式   Chapter5 知識 我們從什麼時候開始書寫的? 最早的文字? 我們怎麼發現「無有」的? 「無」的重要人物 我們什麼時候開始有衡量事物的標準? 萬物的單位 誰開始留意時間的? 12的力量 我們何時開始討論政治? 左腦,右腦 煉金術何時變成了科學? 基本元素…… 我們是怎麼發現現實世界怪怪的? 進入兔子洞   Chapter6 發明 為什麼發明輪子要花這麼久的時間? 有了輪子就能旅行 我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透過無線電傳話的? 向眾星播送 第一個飛行的人是誰? 縮小的世界 為什麼鍵盤字母的排列是QWERTY? 字母

湯 我們如何利用電子學做數學運算? 快點,再快一點 第一個擁有X光透視力的是誰? 內部情報 運氣?! 叮! 我們如何成為世界毀滅者? 距午夜只剩3分鐘 我們如何(暫時)擊退細菌? 這就是戰爭! 科技宅真的接手地球了嗎? 全球資訊網大事紀 我們如何征服太空? 這雖然是火箭科學……   延伸閱讀 致謝 英中對照索引   引言 存在:我們來自何方? 史蒂芬.霍金教授   為什麼我們在這裡?我們來自何方?根據中非波桑哥人(Boshongo)的神話傳說,在有人類以前,世上只有黑暗、水與偉大之神班巴(Bumba)。某天班巴胃痛發作,吐出了太陽,結果太陽讓一部分的水蒸發,露出大地。可是班巴仍舊很不

舒服,繼續吐出月亮、星辰,還有花豹、鱷魚、烏龜,最後吐出了人類。   就像其他許多神話,這個創世神話思索的問題,如今仍然讓我們困惑,但很幸運,我們現在有個工具──科學,可以幫忙解答,這本書將讓你清楚看到這一點。   說到這些關於存在的謎團,第一個科學證據是在1920年代發現的。當時哈伯(Edwin Hubble)使用加州威爾遜山(Mount Wilson)天文台的望遠鏡進行觀測,發現幾乎所有的星系都在離我們而去,這令他大感意外。不僅如此,離我們越遠的星系,飛離得越快。宇宙擴張可說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這項發現徹底改變了關於宇宙是否有起點的爭論。倘若星系此刻正在彼此分開,那麼過

去相互之間一定靠得更近。假如星系是以定速遠離,那麼數十億年前可能就是重疊在一起的。宇宙是這樣開始的嗎?   當時許多科學家並不接受宇宙有起點這個論點,因為這似乎暗指物理學已經瓦解了。必須借助一個外部的代理者,為了方便起見可以稱為神,來決定宇宙如何起始。因此他們提出一些理論,說明宇宙目前正在擴張,但沒有起點。   最為大家熟知的,也許就是在1948年提出的「穩態理論」(steady state theory),認為宇宙恆久以前就一直存在,而且看起來一直是相同的。最後這個性質有個很大的好處,在於它本身是個可讓人檢驗的預測,這是科學方法的要素。結果證明這個理論還不夠好。   1965年10月,

有科學家發現太空中瀰漫著一種微弱的微波背景,這項觀測證據就證實了宇宙有個密度非常大的發端。唯一的合理解釋是,這個「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從早期高溫、高密度的狀態留下來的輻射。隨著宇宙不斷擴張,輻射也逐漸冷卻,最後就變成我們今天看到的遺跡。   理論很快就支持這個想法。我和牛津大學的羅傑.潘若斯(Roger Penrose)證明,如果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對的,那就會有一個奇異點,這個點有無限大的密度及時空曲率,時間在此有個起點。   宇宙始於大霹靂,接著迅速擴張,這個過程稱為「暴脹」(inflation),發生得極快:短短幾分之一秒,宇宙的大小就加倍了好幾次。 序言 一切是怎麼發生的?

  我一直對事物的成因著迷。小時候我常跟爸媽和妹妹去約克夏的海邊;我們會從峭壁上挖出菊石、箭石和卷嘴蠣,而我很想知道:這些化石是從哪裡來的?這些生物當時生活的地球是什麼模樣?   童年時我好奇的不只是自然界的事物來自何方。我還記得我看電視的時候,腦袋裡想著:是誰發明了電視?那時候可能是黑白電視,但仍舊是個技術奇蹟。當時我不懂竟有人能發明一種有螢幕的箱子,把畫面從遠方放映出來。我心想,要是讓我自己做的話,我永遠也辦不到。   二十年前我開始當科學記者,領悟到了關於成因的故事對於想像力的強烈影響。「我們來自何處?」是我們自問的問題中最深切、最根本的問題之一。(其他兩個問題則是「我們該如何生存

?」及「我們要往何處去?」,但這些問題改天再談。)我深深相信,看到某件事物或思考某個關於存在的問題,然後問:那是怎麼產生的?   我們所知道的每個社會,都有一些關於宇宙及其住民起源的流傳故事。最早有文字記載的創世神話是史詩〈埃努瑪埃利什〉(Enuma Elish),書寫在幾塊有2,700年歷史、由青銅器時代巴比倫人留下來的泥板上。不過,關於起源的故事一定更早以前就有了,可以推到至少四萬年前,在我們的祖先變成現代人類之時。據了解,他們的頭腦和我們一樣,這說明他們也有時光神遊的能力──能夠把自己投射到過去及未來,超越此刻,甚至有生之年的涯際,去尋思遠古與遙遠的未來。他們想必也像我們一樣,想知道世

間的一切從何而來。   也許還要回推到更早的時候。也許人類最早的祖先有個關於起源的神話,在一百萬年前直立人的營火邊,以原始語言輾轉傳述。的確,就連關於起源的故事也需要一個起源的故事。   創作這些古代故事的人當然沒多少東西可以繼續講述:僅只是他們的直接經歷和想像。他們多半借助超自然的解釋。我們自己的文化起源神話──《舊約聖經》的〈創世記〉,就是這樣的故事。它其實提供了兩個機會──第一個是眾所熟悉的六天創世神話,然後是稍有出入、而且還有點矛盾的版本。也許這是在默認我們永遠無法非常確定,只是被迫一試。   然而,把科學方法的力量加進來後,時光神遊就成為精確的工具了。我們可以使用望遠鏡往早期宇

宙看,還可以充分運用數學把宇宙的性質弄清楚。正如霍金在〈引言〉中解釋的,以這種方式替時鐘重新上緊發條,確實帶我們走了很遠──幾乎走到了宇宙本身的起點。   同時,研究歷史的幾門科學──地質學、演化生物學及宇宙學,則讓我們重建出人類存在之前,在「地質時間」上更往回推的遠古時代就已發生的事件:太陽系的誕生、生命的起源、人類的演化等等。考古學與歷史學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過去,以及人類直接掌管的各種事物的起源,從烹調食物之類的早期新方法,到全球資訊網等近代技術。   《萬物視覺化》結集了由科學揭開的近代起源故事,把最重要、最有趣、最意想不到的內容彙集成53個短短的章節,再搭配珍妮佛.丹尼爾生動、往往

展現出幽默的圖解。   我剛開始蒐羅構想時,有些東西顯然一定要寫,譬如大霹靂、生命起源及人類演化。人類文明的興起,也是可發揮的豐富素材。一萬五千年前,我們的祖先過著游牧式的狩獵採集生活,而現在我們住在房子裡,去超市採買,靠車輛四處移動。這是怎麼發生的?   其他的構想就沒那麼清楚,對此我很感謝《新科學人》的許多優秀同事和John Murray出版社,提出了幾個更加與眾不同的構想:零、土壤及個人衛生,是我最喜歡的幾個。到最後,我們想塞進一本書的素材實在太多了,捨掉不用的構想有一長串,板球和Viennetta千層雪糕的發源是其中兩個例子。也許有一天我會再寫一本《其他萬物的起源》(The Ori

gin of ﹝almost﹞ Everything Else)。   關於這個時光神遊,談得夠多了。我為這本書感到非常自豪,對我來說這是一趟發現之旅,我希望對各位來說也是。由於有新的發現公諸於世,書裡所講的許多故事在這本書的進行期間也有所更動演變,這正是靜不下來的科學之美。   我唯一的遺憾,就是最後並未採用當初暫定的書名副標(如果你想知道的話,這個副標是「從大霹靂到肚臍絨毛」﹝From the Big Bang to Belly-button Fluff﹞,我認為這會讓你約略了解此書包羅的範圍)。這本書正式萌芽於《新科學人》雜誌與John Murray出版社之間的腦力激盪中,但我倒是認

為,它真正的源頭在約克夏海邊,在一個小男孩的腦袋裡,靈感來自大自然的奇蹟。   但我又在倒流時光,試圖追溯某件事的源頭了。我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呀。 格雷恩.羅騰 2016年5月寫於倫敦 萬物是如何開始的? 宇宙很大,或該說是非常大,只不過,如果我們對於宇宙起源的說法是對的,那麼宇宙曾經很小,甚至可說是非常非常小。的確,宇宙一度是不存在的。大約在138億年前,發生了我們所知道的「大霹靂」(Big Bang),物質、能量、時間及空間從空無中自發創生出來。 那是怎麼發生的?或者換個問法:萬物的起源是什麼? 這是最典型的起源之謎。對於歷史上的大多數人來說,唯一的合理答案就是「神創造的」,有很長一

段時間,連科學都避開這個議題。20世紀初,物理學家普遍認為宇宙是無限且永恆存在的,但在1929年,哈伯發現星系就像炸彈爆炸後的碎片般,正在彼此遠離,這項發現首次暗示,宇宙並非大家所想的那樣。 合乎邏輯的結論是,宇宙必定在擴張,因而過去一定更小。天文學家假想宇宙擴張的過程往回倒退,就像倒放電影,結果得出了另一個合乎邏輯、卻非常奇怪的結論:宇宙一定有個起點。 最初的起點 起先,許多科學家並沒有欣然接受宇宙有最初起點的這個想法,所以又提出了不需要起點的其他解釋,其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在1948年提出的穩態宇宙。根據這個假說,宇宙恆久以前就一直存在,而且看起來一直是相同的。天文學家很快就找到一些方法檢

驗這個說法,結果發現它不夠好。有些天體,譬如類星體(quasar),只有在離我們很遠的地方才找得到,這代表宇宙並非一直不變。儘管如此,支持穩態理論的人倒是留下了永久的遺產,把他們的用語「大霹靂」留給我們,而他們最初創造這個用詞是出於嘲諷。 致命的一擊在1965年出現,當時科學家無意間發現太空中瀰漫著微弱的輻射。根據他們的解釋,這種宇宙微波背景是一個溫度與密度比今天高出許多的宇宙遺留下來的「餘暉」。 這些觀測結果很快就得到理論的支持。霍金和潘若斯證明,廣義相對論如果是正確的,那麼在某個時刻宇宙一定是有無窮小的體積和無限大的密度──也就是時間起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