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寬頻路由器是什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無線寬頻路由器是什麼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謝璋 寫的 網路概論 和黃洪傑的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無線路由器_百度百科也說明:無線路由器是 用於用户上網、帶有無線覆蓋功能的路由器。無線路由器可以看作是一個轉發器,將家中牆上接出的寬帶網絡信號通過天線轉發給附近的無線網絡設備(筆記本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全華圖書 和電子工業所出版 。

國立金門大學 理工學院工程科技碩士在職專班 馮玄明、陳華慶所指導 董倫保的 金門地區無線網路入侵滲透分析與測試應用研究 (2021),提出無線寬頻路由器是什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無線網路、Kali Linux、資訊安全、入侵滲透測試。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 李大中所指導 徐立中的 台灣「資安防護鐵三角」的運作分析(2016 - 2020年) (2019),提出因為有 網路安全、資安防護鐵三角、資安治理、資安戰略、戰略研究途徑的重點而找出了 無線寬頻路由器是什麼的解答。

最後網站無線網絡全面升級只需一個Wi-Fi 6路由器? - IT Pro Magazine則補充:你知道網速是受無線網絡(Wi-Fi)、路由器(Router) 影響嗎?而只需一個Wi-Fi 6路由器(Router),即可為你提供更快、更穩定的上網體驗。HGC環電寬頻最新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無線寬頻路由器是什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網路概論

為了解決無線寬頻路由器是什麼的問題,作者黃謝璋  這樣論述:

  本書集結筆者在求學階段、管理學校網路、管理校務系統、學術研究及教書之二十多年的心得集結成書,適合作為學校一學期的課程教材以及有心想學習網路相關知識的讀者之用。     由於網路是通訊的一環,加上近年來行動通訊的普及、物聯網、大數據的流行、工業4.0的來臨等因素,使得網路專業知識日漸重要。     本書詳細闡述「網路概論」相關的基本原理,透過漸進式引導閱讀,從資料通訊原理、網路的基本概念開始介紹,再進階學習各種網路協定、電子商務、資訊安全等網際網路應用。    本書特色     1.以圖解化方式講解網際網路重要觀念,提升學生的理解程度及學習興趣。   2.以漸進式引導的主題敘述且務實的學

習方式,奠定網際網路的基礎。   3.章末習題豐富,以填充題、選擇題、問答題之題型,檢測學習效果。

無線寬頻路由器是什麼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wifi #ipsec #vpn
自建IPsec VPN server 可以用來翻牆或是網路加密使用 - Wilson說給你聽
大家如果有使用機場或是旅館網路的經驗 其實這些網路因為對大眾公開 所以安全性相對來說比較低 因此可以用VPN的方式 在使用這些網路的時候進行加密 除了可以用買VPN的方式 還可以使用路由器內建的IPsec VPN server來建立自己的加密網路 這樣可以不用額外付費 另外還可以達到翻牆的功能

金門地區無線網路入侵滲透分析與測試應用研究

為了解決無線寬頻路由器是什麼的問題,作者董倫保 這樣論述:

在高速網路效能技術不斷演進及行動網路寛頻提升下,第五代行動通訊(5G)與第六代無線網路(Wi-Fi 6)已逐漸成為全民生活應用中不可或缺的必要通訊產品;無線網路(Wi-Fi)使用無線電波傳輸的完全開放式環境特性,再加上目前大多數廠牌的無線AP路由器普遍存在管理設置及金鑰驗證機制的安全性問題,易讓攻擊者透過中介偵測方式進行入侵滲透攻擊。本研究架設Kali Linux系統入侵滲透平台佈署安裝適合無線區域網路入侵滲透的檢測工具與方法,針對部份的個人家庭、SOHO族及小型企業辦公室等使用一般無線AP路由器的無線網路進行相應入侵透測試方法,用於驗證使用者對於WiFi上網具有資訊安全素養能力的程度,通過

本入侵滲透分析系統可測試各種無線網路安全能力是否符合資訊安全規範的要求。本研究經由Kali Linux入侵滲透分析測試,針對安全設置問題綜合進行掃描、分析與入侵滲透,實驗研究結果發現金門地區民眾主要問題有:使用出廠值預設管理密碼管理無線AP路由器、WPA2-PSK金鑰密碼使用弱密碼或空密碼、無線AP路由器的Wi-Fi保護設置(WPS)功能未關閉或禁用等三項安全設置議題需要加強改進。本研究依據實驗分析檢測結果用於驗證使用者對於WiFi上網具有資訊安全素養能力的程度,通過本入侵滲透分析系統可測試各種無線網路安全能力是否符合資訊安全規範的要求,提出的建議改善方案期望達到降低無線網路潛在的安全風險,以

提高全民資訊安全能力。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

為了解決無線寬頻路由器是什麼的問題,作者黃洪傑 這樣論述:

該本書從實用的角度出發,詳細介紹了計算機網路的類型、組成、應用等基礎知識,以及網路工作原理、主要協定和網路規劃相關知識,特別對於區域網路系統構建 所需的網路規劃、線纜製作、網路常用設備的基本配置等操作內容有針對性的專案設計。另外,也在網際網路接入、無線網路、網路安全防護等基本知識與技能等方面 有詳細的論述。 黃洪傑,男,省教育廳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優質課一等獎,優秀論文一等獎,第四屆“文明風采”動畫比賽優秀指導教師,省教育廳資訊技術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專案一 認識計算機網路 1 任務1 初識計算機網路 1 1.1.1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 1 1.1.2 計

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 3 1.1.3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與服務 4 1.1.4 計算機網路的組成 8 任務2 瞭解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9 1.2.1 按網路的覆蓋範圍分類 9 1.2.2 按網路的傳輸介質分類 12 1.2.3 按網路的使用範圍分類 14 1.2.4 按網路的管理方式分類 15 任務3 瞭解計算機網路拓撲結構 17 1.3.1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拓撲結構 17 1.3.2 計算機網路拓撲結構的分類及特點 17 1.3.3 選擇計算機網路拓撲結構的原則 19 知識能力測試1 20 專案二 瞭解資料通信技術 21 任務1 認識資料與信號 21 2.1.1 什麼是信號 21 2.1.2

類比信號與數位信號 22 2.1.3 基帶信號與寬頻信號 23 2.1.4 資料通信技術指標 24 任務2 瞭解資料傳輸方式 25 2.2.1 平行傳輸與序列傳輸 25 2.2.2 同步傳輸與非同步傳輸 26 2.2.3 單工傳輸、半雙工傳輸與全雙工傳輸 26 任務3 瞭解資料交換技術 27 2.3.1 電路交換 28 2.3.2 報文交換 29 2.3.3 封包交換 29 知識能力測試2 31 專案三 瞭解計算機網路架構 32 任務1 認識計算機網路通訊協定 32 3.1.1 什麼是網路通訊協定 32 3.1.2 IP地址 33 3.1.3 子網路遮罩 35 3.1.4 IPv4與IPv6

36 任務2 瞭解網路架構 39 3.2.1 分層與介面 39 3.2.2 網路架構 40 任務3 瞭解OSI參考模型 40 3.3.1 什麼是OSI參考模型 40 3.3.2 OSI參考模型中各層的功能 41 3.3.3 資料在OSI參考模型中的傳輸過程 43 任務4 瞭解TCP/IP參考模型 44 3.4.1 什麼是TCP/IP參考模型 44 3.4.2 TCP/IP參考模型各層的功能 45 任務5 OSI參考模型與TCP/IP參考模型比較 47 3.5.1 OSI參考模型的缺陷 47 3.5.2 TCP/IP參考模型的缺陷 47 3.5.3 OSI參考模型與TCP/IP參考模型的特點

47 知識能力測試3 48 專案四 組建局域網 49 任務1 瞭解網路互聯技術 49 4.1.1 什麼是網路互聯 49 4.1.2 網路互聯的類型 50 4.1.3 網路互聯設備 50 任務2 瞭解有線傳輸介質 54 4.2.1 同軸電纜 54 4.2.2 雙絞線 55 4.2.3 光纖 56 任務3 瞭解無線通訊技術 57 4.3.1 微波通信與衛星通信 57 4.3.2 紅外線通信 58 4.3.3 無線電波通信 59 任務4 瞭解局域網 60 4.4.1 什麼是局域網 60 4.4.2 局域網常見的拓撲結構 61 4.4.3 局域網的網路結構 63 4.4.4 伺服器與客戶機 65 任

務5 瞭解常見局域網的組網技術 67 4.5.1 乙太網 67 4.5.2 權杖環網 68 4.5.3 FDDI 69 4.5.4 交換式乙太網 70 4.5.5 虛擬區域網路 71 4.5.6 無線局域網 72 任務6 瞭解網路作業系統 74 4.6.1 什麼是網路作業系統 74 4.6.2 網路作業系統的基本類型 75 4.6.3 網路作業系統的基本功能 76 4.6.4 Windows網路作業系統 77 4.6.5 UNIX網路作業系統 78 4.6.6 Linux網路作業系統 78 任務7 組建一個局域網 79 4.7.1 組建局域網前的準備工作 79 4.7.2 組建一個對等局域網

80 4.7.3 配置路由器 83 知識能力測試4 90 專案五 認識互聯網 92 任務1 瞭解廣域網路與互聯網 92 5.1.1 什麼是廣域網路 92 5.1.2 廣域網路的接入技術 93 5.1.3 什麼是互聯網 94 5.1.4 瞭解互聯網的管理機構 95 5.1.5 互聯網服務 95 任務2 瞭解網域名稱系統 103 5.2.1 什麼是功能變數名稱 103 5.2.2 功能變數名稱的表示方式 103 5.2.3 功能變數名稱的解析過程 104 任務3 瞭解互聯網接入技術 105 5.3.1 電話線接入技術 105 5.3.2 ISDN接入技術 106 5.3.3 ADSL接入技術 1

06 5.3.4 社區寬頻 107 5.3.5 DDN 108 5.3.6 線纜上網 108 5.3.7 無線上網 109 任務4 瞭解移動IP技術 110 5.4.1 什麼是移動IP技術 110 5.4.2 移動IP的工作原理 111 5.4.3 移動IP技術的發展 112 知識能力測試5 113 專案六 瞭解網路安全與網路管理 115 任務1 認識網路安全 115 6.1.1 什麼是網路安全 115 6.1.2 網路安全面臨的問題 115 任務2 瞭解防火牆技術 116 6.2.1 什麼是防火牆技術 116 6.2.2 防火牆的作用 117 6.2.3 防火牆的局限性 117 任務3 瞭

解網路加密與數位簽章 118 6.3.1 什麼是加密技術 118 6.3.2 網路加密的方式 120 6.3.3 數位憑證與數位簽章 121 任務4 瞭解網路防病毒技術 122 6.4.1 計算機病毒與網路病毒 122 6.4.2 網路病毒的分類 123 6.4.3 網路防病毒技術 125 6.4.4 網路防毒軟體 126 任務5 瞭解網路管理 132 6.5.1 什麼是網路管理 132 6.5.2 網路管理的功能 133 6.5.3 網路管理協定 134 知識能力測試6 135 本書是為適應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依據《中等職業學校電腦應用專業教學標準》編寫而成。根據

學分制的模組式課程和綜合化課程的需要,本書特別增強了課程的靈活性、適用性和實踐性。本書從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入手,循序漸進、直觀明瞭地闡述各知識點,並配有大量的圖片和實例。 本書結合企業生產與生活實際,大力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在課程內容編排上,合理規劃,集綜合專案、任務實踐、理論知識於一體,強化技能訓練,在實踐中尋找理論和知識點,增強課程的靈活性、實用性與實踐性。 本書的參考教學學時數為64學時。本書的知識和技能體系按照由淺入深、先易後難的原則,增強了課程的靈活性和適用性。本書共設計6個項目,分別是:專案一認識電腦網路;專案二瞭解資料通信技術;專案三瞭解電腦網路架構;專案四組建局域網;專案五

認識互聯網;專案六瞭解網路安全與網路管理。其中,項目一、項目四和項目五為本書的重點。 本書由黃洪傑主編,邵正平副主編,錢力、王鈺等參與了本書的編寫工作。 編者意在奉獻給讀者一本實用並具有特色的教學用書,但由於水準有限,難免有不妥之處,敬請廣大師生和讀者批評指正。 為方便教學,本書還配有電子教案,請有此需要的教師登錄華信教育資源網(http://www.hxedu.com.cn)註冊後免費下載,有問題時請在網站留言板留言或與電子工業出版社聯繫(E-mail:[email protected])。  

台灣「資安防護鐵三角」的運作分析(2016 - 2020年)

為了解決無線寬頻路由器是什麼的問題,作者徐立中 這樣論述:

本論文從「資安即國安」《國家資通安全戰略報告》衍伸,以戰略研究途徑分析蔡政府時期,「資安防護鐵三角」機制的運作。2010、2011年形成跨府院的國家資通安全機制組織架構,國家安全會議資通安全指導小組下設置「網際防禦」、「外館網際防禦」及「網情蒐集」3大體系,連結行政院國家資通安全會報下設置的「網際防護」、「網際犯罪偵查」2大體系。現在將通傳會納入進資安防護體系,即是「資安鐵三角」防護體系。總結三者的權責,國安會負責資安政策決策的是諮詢委員和資通安全小組,資安辦不是決策單位,而是政策計畫研擬、行政幕僚,要與資安處協同作業;行政院資安處負責的業務可說是包羅萬象,排除國安辦之工作議題、另有做規定或

是某部會的業務範圍以外都可以是其工作範圍;通傳會除了規格外,還負有督辦通訊傳播領域之關鍵資訊基礎設施安全等管制的責任。經過:2016年券商集體受DDoS攻擊勒索、2019年《關注31條》網站域名被沒入、銓敘部個資外洩,三個案例分析,資安辦、資安處到通傳會「三位一體」的合作模式,已經彰顯台灣資安防護鐵三角的運作默契。政府將通傳會納入資安防衛體系發揮了功效,各團隊合作,讓資安事件處理更快速、有效、全面。 此外,構成「資安防護鐵三角」的三個機關並不是平等的關係,而有著上下之別的層級性。大致上,國安權責單位——國家資通安全辦公室,位處上層位階;資安權責單位——行政院資通安全處,位處中層位階;通安權責單

位——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位處底層位階。並另外得到三個啟示。第一,性質上「資安防護鐵三角」是否更像是一個「立體」的「戰略金字塔」?戰略金字塔對應到「資安防護鐵三角」,資安辦為金字塔的頂點,是總體戰略的階層;資安處是分類戰略的階層;通傳會是運作戰略的階層。第二,借用歐洲學者Sergei Boeke對國家網路危機管理的分類架構,依照「協調整體資安政策」、「協調一般(戰爭以外)危機處理」、「主要的公部門CERTs」、「資訊能力」、「網路活動監控」、「與情報單位關係」,六個因素來推論網路模式。得出:台灣的資安治理模式屬於網路管理者。第三,應正式從「資安防護」邁向「資安防禦」兩者有著思維上的差異。防護相

對上是被動、靜態的,在有事件發生時才進行相關處理;防禦則將攻擊者列入考慮,有著動態、主動的思維,並提升至戰爭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