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設計規範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混凝土設計規範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混凝土工程委員會寫的 鋼筋混凝土學(土木406-111) 和紫煌的 鋼筋混凝土考前30天衝刺搶分祕笈(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2019混凝土規範新國標條文說明 - 看看文庫也說明:2019混凝土規範新國標條文說明,8 構造規定8 1 1 混凝土結構的伸膨脹縫 ... 設計者應根據本規範第5.8節的要求進行分析或計算,確定合理的伸縮縫間距。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科技圖書 和弘揚圖書所出版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土木工程系土木與防災碩士班 張順益所指導 石旻諺的 運用新舊台度磚牆剪力強度公式進行校舍案例之側推分析研究 (2020),提出混凝土設計規範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台度磚牆剪力強度、側推分析、鋼筋混凝土構架、短柱破壞。

而第二篇論文逢甲大學 建築碩士學位學程 陳上元所指導 傅暄維的 建築工程應用BIM技術結合AR之研究-以建築構造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工程管理、施工圖、建築資訊塑模、4D模型、擴增實境的重點而找出了 混凝土設計規範的解答。

最後網站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則補充:GB 50010-20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征求意见稿).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组.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混凝土設計規範,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鋼筋混凝土學(土木406-111)

為了解決混凝土設計規範的問題,作者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混凝土工程委員會 這樣論述: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混凝土工程委員會深感我國大專院校之鋼筋混凝土學教育無一適合之本土化教材,導致我國工程師的養成倍極艱辛,學生在學校所學與畢業後之實務應用間,總存在許多整合性的問題。因此,混凝土工程委員會特依據我國使用規範編撰適合國內環境之「鋼筋混凝土學」教科書,以國內混凝土教學需求為依歸,全書採用中文編寫,為初學者之最佳教材,另與國家規範同步發展,更可與工程設計實務契合,為值得推薦給全國大專院校土木相關科系師生的好書。 本書特色   本書乃配合未來新規範「(土木401-110)」為藍本,而同步修訂出「鋼筋混凝土學(土木406-111)」教科書,希望對國內鋼筋混凝土

結構之教育與技術推廣有所裨益。

運用新舊台度磚牆剪力強度公式進行校舍案例之側推分析研究

為了解決混凝土設計規範的問題,作者石旻諺 這樣論述:

台灣的夏天是典型高溫、高濕度的海島型氣候,因此十分重視建築結構的通風與採光,進而形成窗戶需要足夠的尺寸使陽光與新鮮空氣能夠進入,而窗戶通常設於兩根RC柱之間,加上上方RC梁與下方台度磚牆的設計,在國外雖不常見,但於台灣十分普遍,此外,在儲藏室或廁所等地方,為了隱蔽性,而將台度磚牆設計得更高,這類高台度磚牆會對兩側RC邊柱形成束制作用,造成有效長度縮短的情況,進而產生短柱破壞。但是在進行側推分析時,短柱破壞卻無法準確地反映在含高台度磚牆之建築結構,其原因在於,高台度磚牆之剪力強度受到嚴重低估,因此在分析時,磚牆會在短柱破壞前先開裂,並且失去對邊柱的束制性。經過一系列對高台度磚牆的試驗,已有足夠

的數據能評估其剪力強度,因此探討新台度磚牆剪力強度公式能否精確地計算出磚牆的抗剪能力,並在側推分析中將短柱破壞準確地呈現出來,顯得格外重要。本文試體取自南投縣集集鎮某座校舍,除了以原始模型進行側推分析外,進而利用不同有效柱高、混凝土抗壓強度、鋼筋降伏強度等參數使分析數據多元化,並深入探討新台度磚牆剪力強度公式對各試體案例的影響,結合現行與新公式進行一系列之側推分析,最後,以分析結果而言,採用新台度磚牆剪力強度公式進行側推分析,更能於分析中將短柱破壞真實地呈現。

鋼筋混凝土考前30天衝刺搶分祕笈(二版)

為了解決混凝土設計規範的問題,作者紫煌 這樣論述:

  彙整近10年國考命題趨勢,將考題粗分為60餘種題型,再細分成較重要與較新穎的五種題組23種題型,另有鑑於內政部營建署在100年7月公告全面採用401-100規範為我國鋼筋混凝土設計規範。

建築工程應用BIM技術結合AR之研究-以建築構造為例

為了解決混凝土設計規範的問題,作者傅暄維 這樣論述:

第一章 緒論 1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1.2 研究範圍與內容 31.3 研究架構 41.4 用語定義 6第二章 文獻探討 82.1 工程管理 82.2 建築資訊塑模 172.3 擴增實境 312.4 小結 53第三章 理論與方法 553.1 工程管理問題 553.2 工程管理結合BIM與AR技術 723.3 BIM結合AR工作執行計畫書 1023.4 小結 109第四章 實例驗證 1114.1 4D動畫製作 1114.2 AR製作 1124.3 AR測試 1144.4 小結 115第五章 結論與討論 11

75.1 可行性討論 1185.2 差異性討論 1195.3 後續研究建議 120參考文獻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