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材料 功能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液晶材料 功能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宋啟煌 等(主編)寫的 精細化工工藝學(第四版) 和李和平的 精細化工產品工藝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臺北醫學大學 生醫光機電研究所碩士班 蕭宇成、陳志華所指導 林平遠的 具有影像辨識功能的膽固醇液晶系統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測應用 (2021),提出液晶材料 功能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膽固醇液晶、影像辨識、光學量測、水溶液系統、新型冠狀病毒感測。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照明與能源光電研究所 鄭協昌所指導 林宣穎的 液晶與絲素蛋白微粒混合物之光電特性研究及應用 (2020),提出因為有 絲素蛋白、散射元件、膽固醇型液晶的重點而找出了 液晶材料 功能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液晶材料 功能,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精細化工工藝學(第四版)

為了解決液晶材料 功能的問題,作者宋啟煌 等(主編) 這樣論述:

《精細化工工藝學》(第四版)系統地介紹了精細化工的分類特點、工藝學基礎和主要領域系列產品的生產基本原理、性能特點、應用範圍、發展動向,以及有代表性產品的生產工藝和技術開發。 全書共分11章,包括緒論、精細化工工藝學基礎及技術開發、表面活性劑、合成材料助劑、食品添加劑、黏合劑、塗料、香料、電子化學品、化妝品、精細化工發展新動向。新增加的精細化工發展新動向包括:乙烯的大發展、水處理劑的新發展、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SFECO2)在精細化工產品開發中的應用等。新增加了思考題與習題,放在每章最後。 《精細化工工藝學》(第四版)可作為高等院校化學、化工、輕工及相關專業的教材,同時可供成人教育選用,也

可供從事化學、化工、精細化工生產、科研人員學習與參考。 宋啟煌   廣東工業大學化工系,精細化工教研室主任,教授,男,1940年5月生,廣東省梅州市人。   長期從事精細化工的教學、科研和技術開發工作,三次獲廣東工業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近幾年發表《耐久定型整理劑甘脲樹脂製備工藝研究》,《環氧大豆油製備工藝研究》、《廢PS泡沫塑料改性制粘合劑的研究》,《超臨界CO2從螺旋藻中萃取EPA和DHA工藝研究》,《超臨界CO2從南海翡翠貽貝中萃取EPA和DHA的研究》等論文數十篇。 第1章緒論/1 1.1精細化工的定義1 1.2精細化工的範疇和分類2 1.3精細化

工的特點3 1.3.1多品種、小批量3 1.3.2技術密集度高4 1.3.3綜合生產流程和多功能生產裝置4 1.3.4大量採用複配技術5 1.3.5投資少、附加價值高、利潤大5 1.3.6科學發展、安全發展6 1.4發展精細化工的戰略意義6 1.5精細化工發展的重點和動向7 1.5.1傳統大宗精細化學品的更新換代7 1.5.2加快精細化學品新領域的開發7 1.5.3優先發展的關鍵技術8 1.5.4開展綠色精細化工創新發展——清潔生產9 1.6本課程的性質與基本內容10 參考文獻10 思考題與習題11 第2章精細化工工藝學基礎及技術開發/12 2.1精細化工的生產特性12 2.1.1多品種12

2.1.2多種多樣的生產裝置和生產流程12 2.1.3技術密集度高12 2.1.4商品性強13 2.2精細化工工藝學基礎14 2.2.1概述14 2.2.2化學計量學15 2.2.3配方研究的重要性及配方設計原理17 2.2.4化工產品的經濟核算21 2.3精細化工過程開發的一般步驟22 2.4精細化工的技術開發24 2.4.1精細化工新產品開發程式24 2.4.2精細化工新產品開發的新技術25 2.4.3精細化工新產品發展的一般規律26 2.4.4精細化工產品市場預測28 2.5精細化工發展的策略29 2.5.1依靠科技進步,以技術為核心29 2.5.2培植技術力量,注意人才培養30 2.

5.3搞好行業內部、行業之間的協調30 2.5.4產品方案向橫向、縱向延伸30 2.5.5採取多種技術引進方式30 2.5.6加大科研開發投入和科技創新力度31 2.5.7牢固樹立科學發展、安全發展的理念32 參考文獻32 思考題與習題33 第3章表面活性劑/34 3.1概述34 3.1.1表面活性劑與表面張力34 3.1.2表面活性劑分子在表面上的定向排列35 3.1.3表面活性劑的分類35 3.1.4表面活性劑的物化性質37 3.1.5表面活性劑的應用性能38 3.2陰離子表面活性劑38 3.2.1羧酸鹽型陰離子表面活性劑38 3.2.2硫酸酯鹽型陰離子表面活性劑41 3.2.3磺酸鹽型

陰離子表面活性劑46 3.2.4磷酸酯鹽型陰離子表面活性劑59 3.3陽離子表面活性劑60 3.3.1胺鹽型陽離子表面活性劑62 3.3.2季銨鹽型陽離子表面活性劑64 3.3.3其他陽離子表面活性劑65 3.4兩性離子表面活性劑67 3.4.1氨基酸型兩性離子表面活性劑68 3.4.2甜菜堿型兩性離子表面活性劑69 3.4.3咪唑啉型兩性離子表面活性劑69 3.5非離子表面活性劑70 3.5.1聚乙二醇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70 3.5.2多元醇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76 3.6氟碳表面活性劑81 3.6.1氟碳表面活性劑合成方法81 3.6.2氟碳表面活性劑合成方法展望85 3.7生物表面活性劑的

開發與應用進展86 3.7.1概述86 3.7.2生物表面活性劑的結構與分類86 3.7.3生物表面活性劑的製備與分離提純87 3.7.4應用拓展90 3.7.5生產現狀及市場展望91 3.8表面活性劑的生產現狀及發展動向92 3.8.1表面活性劑的生產與市場現狀92 3.8.2表面活性劑的發展動向96 參考文獻97 思考題與習題97 第4章合成材料助劑/99 4.1概論99 4.1.1助劑的定義和類別99 4.1.2助劑在合成材料加工過程中的作用100 4.1.3助劑在應用中需注意的問題101 4.1.4助劑發展概況102 4.2增塑劑104 4.2.1概述104 4.2.2增塑機理105

4.2.3對增塑劑性能的基本要求106 4.2.4增塑劑的結構與增塑性能的關係110 4.2.5增塑劑的主要品種111 4.2.6增塑劑生產中的酯化過程和酯化催化劑117 4.2.7增塑劑中微量雜質對其性能的影響119 4.2.8增塑劑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的環境保護120 4.2.9增塑劑的選擇應用121 4.2.10增塑劑生產工藝實例——鄰苯二甲酸酯的生產工藝124 4.3阻燃劑128 4.3.1概述128 4.3.2聚合物的燃燒和阻燃劑的作用機理129 4.3.3添加型阻燃劑131 4.3.4反應型阻燃劑131 4.3.5阻燃新技術131 4.3.6阻燃劑的應用134 4.3.7阻燃劑生產工

藝實例——十溴二苯醚阻燃劑的生產工藝137 4.4抗氧劑137 4.4.1概述137 4.4.2氧化和抗氧的基本原理138 4.4.3抗氧劑的選用原則140 4.4.4各類抗氧劑簡介141 4.4.5抗氧劑的發展動向142 4.5熱穩定劑142 4.5.1概述142 4.5.2聚氯乙烯的熱降解及熱穩定劑的作用機理143 4.5.3影響聚氯乙烯降解的因素144 4.5.4熱穩定劑分類145 4.5.5熱穩定劑的發展動向146 4.6發泡劑147 4.6.1概述147 4.6.2泡沫塑料的成型和定型原理147 4.6.3影響氣泡膨脹的因素148 4.6.4氣泡的穩定和固化過程148 4.6.5發泡

劑分論148 4.6.6發泡劑的應用151 4.7抗靜電劑152 4.7.1概述152 4.7.2抗靜電劑的基本原理152 4.7.3抗靜電劑的主要品種與特性153 4.7.4抗靜電劑的應用154 4.8塑膠助劑生產現狀及發展動向155 4.8.1塑膠助劑生產現狀155 4.8.2塑膠助劑發展動向157 參考文獻158 思考題與習題159 第5章食品添加劑/160 5.1概述160 5.2主要品種及生產方法介紹161 5.2.1防腐劑161 5.2.2乳化劑169 5.2.3酸性調節劑178 5.2.4鮮味劑189 5.2.5甜味劑198 5.3其他品種簡介202 5.3.1食品保鮮劑202

5.3.2抗氧化劑203 5.3.3食用色素208 5.3.4增稠劑210 5.3.5麵粉添加劑213 5.3.6品質改良劑214 5.4食品添加劑生產現狀與食品安全及發展動向216 5.4.1食品添加劑生產現狀216 5.4.2食品添加劑行業存在的問題217 5.4.3部分非食品添加劑218 5.4.4關於食品安全問題的相關法規與政策219 5.4.5發展動向220 參考文獻220 思考題與習題222 第6章黏合劑/223 6.1概述223 6.1.1沿革223 6.1.2膠黏劑的組成224 6.1.3膠黏劑的分類226 6.1.4膠黏劑的應用228 6.2膠接的基本原理229 6.2.

1膠接介面229 6.2.2膠黏劑對被粘物表面的潤濕230 6.2.3黏附機理231 6.3粘接工藝232 6.3.1膠黏劑的選擇232 6.3.2膠黏劑配方的影響因素233 6.3.3粘接工藝步驟234 6.4合成樹脂黏合劑234 6.4.1熱塑性樹脂膠黏劑234 6.4.2熱固性樹脂膠黏劑242 6.5合成橡膠膠黏劑255 6.5.1氯丁橡膠膠黏劑256 6.5.2丁腈橡膠膠黏劑258 6.5.3其他合成橡膠膠黏劑259 6.6無機膠黏劑與天然膠黏劑260 6.6.1無機膠黏劑260 6.6.2天然膠黏劑261 6.7特種黏合劑263 6.7.1熱熔膠黏劑263 6.7.2壓敏膠黏劑264

6.8黏合劑生產現狀及發展動向265 6.8.1全球黏合劑生產的現狀及黏合劑應用市場構成265 6.8.2發展動向266 參考文獻267 思考題與習題267 第7章塗料/268 7.1概論268 7.1.1塗料的定義268 7.1.2塗料的作用及組成268 7.1.3塗料的分類及命名269 7.1.4塗料的發展狀況271 7.2塗料的基本作用原理271 7.2.1塗料的黏結力和內聚力271 7.2.2塗膜的固化機理272 7.2.3塗料配方的基本知識272 7.3按用途分類(早期使用的塗料)273 7.3.1建築用塗料273 7.3.2金屬用塗料274 7.4按劑型分類(重要塗料)274

7.4.1溶劑型塗料274 7.4.2水性塗料276 7.5按成膜物質分類(重要塗料)280 7.5.1醇酸樹脂塗料280 7.5.2丙烯酸樹脂塗料285 7.5.3環氧樹脂塗料287 7.5.4聚氨酯塗料292 7.5.5聚乙烯樹脂塗料294 7.6塗料的添加劑294 7.6.1用於提高塗料性能的添加劑295 7.6.2用於提高漆膜功能的添加劑295 7.6.3具有特殊功能的添加劑295 7.7塗料生產工藝實例296 7.7.1酯化催化劑的應用296 7.7.2醇酸樹脂酯化反應回流系統的改進296 7.7.3加熱和淨化方式改進298 7.8塗料工業生產現狀及發展動向298 7.8.1塗料工業

生產現狀及特點298 7.8.2塗料工業的發展動向301 參考文獻302 思考題與習題303 第8章香料/304 8.1概述304 8.1.1香的概念304 8.1.2香與化學構造304 8.1.3香料的分類306 8.1.4香料化合物的命名概說306 8.1.5香料工業發展的歷史概況308 8.2天然香料的生產309 8.2.1動物性天然香料309 8.2.2植物性天然香料310 8.3合成香料的生產317 8.3.1主要生產原料及單離香料的化學純化318 8.3.2香料生產的工藝特點和生產設備322 8.4合成香料的製造323 8.4.1醇類香料323 8.4.2醛及酮類香料324 8.

4.3縮羰基類香料326 8.4.4羧酸酯及內酯類香料327 8.4.5麝香類香料329 8.4.6含氮、含硫及雜環類香料331 8.4.7香料工業生產合成實例336 8.5調香339 8.5.1香氣的分類340 8.5.2香精的基本組成340 8.5.3香精的調配341 8.5.4香精的配製343 8.5.5調香實例——素心蘭香型的調製344 8.5.6香料的應用及香精配方列舉345 8.6香料的評價和安全性348 8.6.1各種香料的香評價348 8.6.2香料的安全性348 8.7香料生產現狀及發展動向351 8.7.1國外香料香精現狀351 8.7.2國內香料香精現狀351 8.7.3

發展動向352 參考文獻352 思考題與習題353 第9章電子化學品/354 9.1概論354 9.1.1電子化學品定義354 9.1.2電子化學品特點354 9.1.3電子化學品的發展概況355 9.2印製線路板(PCB)化學品356 9.2.1概述356 9.2.2PCB化學品的分類356 9.3半導體化學品357 9.3.1概述357 9.3.2半導體材料358 9.3.3半導體工藝化學品359 9.4液晶材料361 9.4.1概述361 9.4.2液晶的分類362 9.4.3液晶材料的主要分類362 9.5鋰電池化學品364 9.5.1概述364 9.5.2正極材料364 9.5.3

負極材料366 9.5.4鋰電池隔膜368 9.5.5鋰電池電解液368 9.6電子化學品的發展動向369 參考文獻370 思考題與習題370 第10章化妝品/371 10.1化妝品概論371 10.2化妝品工藝基礎371 10.2.1主要原料371 10.2.2化妝品生產的主要工藝379 10.3化妝品生產工藝380 10.3.1基礎化妝品380 10.3.2美容化妝品386 10.3.3清潔用化妝品391 10.3.4特殊化妝品394 10.4化妝品的研發程式和配方設計397 10.4.1化妝品的研發程式397 10.4.2化妝品的配方設計原則398 10.5化妝品生產現狀及發展動向39

9 10.5.1國外化妝品市場現狀399 10.5.2化妝品市場現狀400 10.5.3化妝品市場發展動向400 10.5.4化妝品的技術發展趨勢406 參考文獻408 思考題與習題409 第11章精細化工發展新動向/410 11.1概述410 11.2乙烯工程與精細化工的發展410 11.2.1乙烯的大發展410 11.2.2充分利用乙烯資源,大力發展精細化工414 11.3表面活性劑的發展與化妝品的未來416 11.3.1適用於化妝品發展的表面活性劑416 11.3.2化妝品的未來417 11.4新型功能高分子和智慧材料發展動向419 11.4.1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發展419 11.4

.2智慧材料的發展動向420 11.5電子資訊化學品發展動向421 11.5.1電子資訊化學品的特點與分類421 11.5.2電子資訊化學品發展動向423 11.6納米技術與納米材料發展動向423 11.6.1納米和納米結構、納米技術與納米材料424 11.6.2納米材料的製備方法425 11.6.3納米材料的發展動向426 11.7綠色化學與精細化工清潔生產工藝技術發展動向430 11.7.1綠色化學與綠色化工技術430 11.7.2精細化工清潔生產工藝技術發展動向432 11.8國內外精細化工的發展特點與趨勢435 11.8.1國外精細化工發展的特點與趨勢436 11.8.2國內精細化工的

發展與趨勢437 11.9其他精細化工的發展新動向439 11.9.1水處理劑的新發展439 11.9.2精細化工發展的新動向——關於強調“牢固樹立科學發展、安全發展的理念”的論述442 11.9.3精細化工生產的安全標準化建設的重要意義445 11.9.4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在精細化工產品開發中的應用445 參考文獻447 思考題與習題447 《精細化工工藝學》教材(第一版)於1995年出版,先後多次重印,並於1998年獲部級優秀化工教材二等獎,被評為化學工業出版社第三屆優秀暢銷教材。2003年修訂第二版,也得到了廣大師生的厚愛,多次重印,銷售約8.11萬冊,有60多所高等

院校相關專業廣泛採用,得到了一致好評。2013年我校輕工化工學院“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2008年被評為廣東省特色專業)為進一步促進學科的發展和教學水準的提高,提出要把“精細化工工藝學”課程建設成為省級精品課程。從教材建設入手,與時俱進,對《精細化工工藝學》(第二版)教材進行修訂和完善,以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 2013年,《精細化工工藝學》(第三版)出版,榮獲2014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優秀教材一等獎,得到了很多高校相關專業的廣泛採用和好評。 《精細化工工藝學》(第四版)教材修訂的指導思想如下。 1.本書在保留原有各章結構和特色的前提下,要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原書第九章“感光材料”,由於行

業發展的變化,使用較少,全部刪去,現改為較有發展前景的“電子化學品”內容,對“第11章精細化工發展新動向”的“11.2.1乙烯的大發展”作了較大修改,其他部分也作了相應的調整。 2.以新的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為指導思想,特別對“創新、綠色”的理念,貫穿到本書各章。 3.“穩中求進”的工作基調,“穩”是根本保證,“進”要真抓實幹。書稿篇幅有增亦有減,“附錄”全部刪除,各章思考題與習題,放在每章末,刪除第4章4.4.6節、第7章7.7.2節。 4.牢固樹立“科學發展、安全發展”的理念。 第四版主編宋啟煌、方岩雄,副主編郭清泉。全書共11章,編寫分工如下:宋啟煌編

寫第1章緒論、第2章精細化工工藝學基礎及技術開發、第4章合成材料助劑、第7章塗料、第11章精細化工發展新動向,方岩雄編寫第5章食品添加劑,張維剛編寫第3章表面活性劑,梁亮編寫第6章黏合劑、第8章香料,郭清泉編寫第9章電子化學品、第10章化妝品。全書由宋啟煌統稿。孫明製作了本書的視頻課件等教學檔(僅供參考)。 《精細化工工藝學》(第四版)的出版,體現出適應新形勢、新要求,與時俱進的特點,更具有“教材新穎、內容豐富、實用性強”的特色。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廣東工業大學各級領導、輕工化工學院領導以及有關兄弟院校專家教授的大力支持和熱情幫助與指導,在此一併致謝! 希望本書在精細化工人才培養中

,對教學水準的提高和推進行業的科技進步能發揮更大的作用。本書在修訂中的不足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于廣東工業大學(廣州) 2018年元月 第一版前言 精細化工是與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重要工業部門,是化學工業發展的戰略重點之一。近幾年來,國內外高度重視精細化學品的研製、開發和生產。 為適應精細化工發展的需要,培養更多的精細化工的專門技術人才,一些高等院校相繼成立了“精細化工”專業,為發展精細化工擔負著培養專業人才的重任。從1985年起,我校在廣東省首先招收精細化工專業本科學生。鑒於目前精細化工專業仍統編教材,而精細化工又是技術密集型產業,涉及的行業部門多,產品品種繁雜

的情況,我們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為學生在學完《精細有機合成單元反應》課程基礎上,開設了《精細化工工藝學》這門專業課,並組織編寫了這本教材。由於教學時數(50~60學時)和教材篇幅所限,在貫徹“少而精”的基本原則下,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介紹所有行業的系列產品。本書結合精細化工發展的重點及本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選編了表面活性劑、合成材料助劑、食品添加劑等十大專題內容,同時還附錄編寫了部分有關精細化工工藝計算,工藝流程設計技術,環境污染及防治的部分重要工藝技術內容。本書在編寫上結合精細化工品的合成實例,重點講述它們的合成原理、原料消耗、工藝過程、主要操作技術和產品的性能用途等,為學生畢業後從事精

細化工產品的生產和新品種的開發奠定必要的理論和技術基礎;同時也希望能為有關工廠企業和科研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開展技術工作提供方便。 全書共分十章,由廣東工業大學宋啟煌擔任主編,參加該書編寫的分工如下:第一章緒論、第二章精細化工工藝學基礎及技術開發、第四章合成材料助劑、第七章塗料,由宋啟煌編寫;第三章表面活性劑由宋曉銳編寫;第六章黏合劑、第八章香料由梁亮編寫;第五章食品添加劑由方岩雄編寫;第九章感光材料及附錄由張維剛編寫;第十章化妝品由王飛鏑編寫。 作者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廣東工業大學羅宗銘教授、楊輝榮教授等的幫助和指導,並得到了化學工業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幫助,特此一併致謝! 由於編者水準有限

,書中出現的缺點、不足和錯誤之處,敬請專家和廣大讀者給予批評指正,以使本教材不斷得到完善。 編者 于廣東工業大學(廣州) 1995年4月

液晶材料 功能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買Cuisinart美膳雅 液晶溫控多功能燒烤器
按這裡→https://lihi1.cc/JDanP

熱壓戰斧豬排
材料
戰斧豬排 4塊pork spare ribs 4pcs
鹽 適量 salt q.s.
黑胡椒粉 適量 black pepper powder q.s.
作法:
1. 戰斧豬排兩面加入鹽、黑胡椒粉抹勻。
2. 熱烤盤至230℃,放上戰斧豬排後熱壓6分鐘即可。

熱壓雞腿排
材料
雞腿排 2片 chicken thigh 2pcs
鹽 適量 salt q.s.
黑胡椒粉 適量 black pepper powder q.s.
作法
1. 雞腿排兩面加入鹽、黑胡椒粉抹勻。
2. 熱烤盤至230℃,放上雞腿排後熱壓10分鐘即可。

熱壓牛排
材料
牛排 1塊 steak 1pcs
鹽 適量 salt q.s.
黑胡椒粉 適量 black pepper powder q.s.
作法
1. 牛排兩面都均勻撒上鹽與黑胡椒,靜置5分鐘。
2. 熱烤盤至230℃,放上牛排後壓5分鐘即可。

熱壓鮭魚
材料
鮭魚 2片 salmon 2pcs
米酒 適量 cooking rice wine q.s.
鹽 適量 salt q.s.
黑胡椒粉 適量 black pepper powder q.s.
作法
1. 鮭魚兩面加入米酒、鹽、黑胡椒粉。
2. 熱烤盤至230℃,放上鮭魚後熱壓10分鐘即可。


-

楊桃美食網
http://www.ytower.com.tw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user/ytower01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ytower01

具有影像辨識功能的膽固醇液晶系統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測應用

為了解決液晶材料 功能的問題,作者林平遠 這樣論述:

本研究利用膽固醇液晶的雙穩態特性來感測新型冠狀病毒的棘蛋白受體結 合區(SARS-CoV-2 Spike Protein Receptor Binding Domain)。此膽固醇液晶感測系 統利用蛋白質抗體抗原之免疫反應形成免疫複合體來影響膽固醇液晶的排列,並且使用偏光顯微鏡來觀察膽固醇液晶平面態與焦錐態之光學紋理變化,同時使用光譜儀與影像辨識程式來定量數據。利用微型光譜儀量測出穿透光譜,並且透過 影像辨識程式將膽固醇液晶的光學紋理數值化,以分析棘蛋白濃度與液晶紋理混 亂程度之線性關係。此膽固醇液晶之系統具有可以定量分析並且無需複雜的分析 儀器,可在檢測環境中進行訊號解讀與數據分析,此為新

型膽固醇液晶感測系統 之特色。

精細化工產品工藝學

為了解決液晶材料 功能的問題,作者李和平 這樣論述:

本書系統介紹了精細化工產品的生產原理與工藝,全書共分10章,主要內容包括:精細化工概論,表面活性劑,香精與香料,食品添加劑,化妝品,膠黏劑,塗料,化學合成藥物,功能高分子與智能材料,其他精細化工產品(包括日用洗滌劑,飼料添加劑,氣霧劑與噴霧劑,電子信息化學品,混凝土外加劑,有機染料與顏料,水處理化學品,皮革化學品,造紙化學品,紡織工業助劑,印刷油墨)等。全書編排系統完整,工程實踐特色鮮明,資料翔實,既適合國情,又跟蹤工程實踐需求,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知識創新、工藝與工程創新,具有一定的理論性與適用性。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化學工程與工藝、精細化工、應用化學、石油化工、制藥工程、輕化工程、高分子材料科

學與工程等專業或方向的本科教材;亦可供精細化工、化學工藝、石油化工、應用化學、日用化工、有機化工、高分子材料、醫藥與食品等相關行業中從事研究開發或生產的技術人員參考。李和平,桂林理工大學教授,主要從事化學工程與工藝、精細化工、高分子材料、應用化學等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近年來先后參加並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科技攻關項目1項;並主持或參加數十項省部級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科技攻關項目或企業合作(橫向)開發項目。已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60余篇,SCI、EI等收錄論文30余篇。著有《現代精細化工生產工藝流程圖解》、《膠黏劑配方工藝設計》、《膠黏劑配方工藝手冊》、《膠黏劑生產原理與技

術》、《木材膠黏劑》、《含氯精細化學品》、《含氟、溴、碘精細化學品》等著作。 第1章 精細化工概論1.1 精細化工產品的定義與范疇11.1.1 精細化工及其產品的定義11.1.2 精細化工產品的范疇21.2 精細化工產品的特點與效益評價21.2.1 精細化工產品的生產特點31.2.2 精細化工產品的商業特點41.2.3 精細化工產品的投資效益評價51.2.4 精細化工與高新技術的關系61.3 精細化工產品的研究與開發71.3.1 新產品的分類71.3.2 產品的標准化及標准級別71.3.3 信息收集與文獻檢索81.3.4 市場預測和技術調查91.3.5 精細化工產品的研發科

研課題的來源101.3.6 科研課題的研究方法111.3.7 精細化工新產品的發展規律111.3.8 精細化工產品開發試驗及程序121.3.8.1 實驗室研究(小試)131.3.8.2 中試放大131.3.8.3 工業化生產試驗141.4 精細化工產品剖析原理與程序161.4.1 精細化學品剖析的特點161.4.2 精細化工產品剖析程序161.4.3 精細化工產品剖析實例171.4.4 合成驗證與性能測試17第2章 表面活性劑2.1 表面活性劑的結構與性能192.1.1 表面張力與表面活性劑192.1.2 表面活性劑的分子結構特點192.1.3 表面活性劑的分類192.1.3.1 陰離子型表面

活性劑202.1.3.2 陽離子型表面活性劑202.1.3.3 兩性表面活性劑202.1.3.4 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202.1.3.5 新型和特殊類型表面活性劑222.1.4 表面活性劑的理化特性222.1.4.1 親水—親油平衡值222.1.4.2 表面活性劑在溶液中的性質與作用222.1.5 表面活性劑的主要原料來源232.2 陰離子表面活性劑232.2.1 羧酸鹽型陰離子表面活性劑232.2.1.1 肥皂232.2.1.2 多羧酸皂類242.2.1.3 N—酰基氨基羧酸鹽242.2.1.4 聚醚羧酸鹽類242.2.2 磺酸鹽類表面活性劑252.2.2.1 直鏈烷基苯磺酸及其鹽(LAS)2

52.2.2.2 α—烯烴磺酸鹽(AOS)262.2.2.3 仲烷基磺酸鹽(SAS)272.2.2.4 琥珀酸酯磺酸鹽(MS)282.2.2.5 高碳脂肪酸酯磺酸鹽(MES)282.2.3 硫酸酯鹽類陰離子表面活性劑292.2.3.1 脂肪醇硫酸鹽(FAS)292.2.3.2 高級肪醇聚環氧乙烷醚硫酸鹽(AES)292.2.4 磷酸酯鹽型陰離子表面活性劑302.2.4.1 高級脂肪醇磷酸酯鹽302.2.4.2 高級脂肪醇聚環氧乙烷醚磷酸酯鹽312.3 陽離子表面活性劑312.3.1 胺鹽型陽離子表面活性劑312.3.2 季銨鹽陽離子表面活性劑322.3.2.1 長碳鏈季銨鹽322.3.2.2

咪唑啉季銨鹽342.3.3 雙季銨鹽陽離子表面活性劑352.3.4 氮雜環類陽離子表面活性劑362.4 兩性表面活性劑362.4.1 甜菜鹼型兩性表面活性劑362.4.1.1 羧基甜菜鹼362.4.1.2 烷基甜菜鹼372.4.1.3 磺基甜菜鹼372.4.2 咪唑啉型兩性表面活性劑372.4.3 氨基酸型兩性表面活性劑382.4.3.1 β—氨基丙酸型兩性表面活性劑382.4.3.2 Tego型兩性表面活性劑382.4.4 兩性表面活性劑氧化胺382.5 非離子表面活性劑392.5.1 聚環氧乙烷醚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402.5.1.1 脂肪醇聚環氧乙烷醚402.5.1.2 烷基酚聚環氧乙烷醚

系列(TX、NP或OP)412.5.2 多元醇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412.5.2.1 甘油脂肪酸酯422.5.2.2 蔗糖脂肪酸酯432.5.2.3 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432.5.3 烷醇酰胺442.5.4 烷基葡糖苷442.5.5 烷基葡糖酰胺452.6 新型與特種表面活性劑462.6.1 元素表面活性劑462.6.1.1 氟表面活性劑462.6.1.2 含硅表面活性劑462.6.1.3 含硫表面活性劑472.6.1.4 含硼表面活性劑472.6.2 聚合物表面活性劑482.6.3 生物表面活性劑482.6.4 冠醚類表面活性劑492.6.5 松香類表面活性劑492.6.6 雙長鏈精氨酸陽離子

表面活性劑492.6.7 雙生表面活性劑492.6.8 反應性表面活性劑502.6.9 分解性表面活性劑50第3章 香精與香料3.1 概述513.1.1 香料與香精的定義513.1.2 香與分子構造的關系513.1.3 香精的分類與應用523.1.3.1 按形態分類523.1.3.2 按香型分類523.1.4 香料的分類533.1.5 香料化合物的命名543.1.6 香氣的分類和強度543.2 香精配方設計與生產工藝553.2.1 香氣設計原理553.2.2 香精的組成和作用553.2.3 香精的調配與生產工藝553.2.3.1 香精配方設計與調香553.2.3.2 香精的生產工藝563.3

天然香料583.3.1 動物性天然香料583.3.2 植物性天然香料593.3.2.1 水蒸氣蒸餾法603.3.2.2 浸提法603.3.2.3 壓榨法613.3.2.4 吸收法633.4 單離香料643.4.1 凍析法643.4.2 化學處理法643.4.2.1 亞硫酸氫鈉加成物分離法643.4.2.2 酚鈉鹽法653.4.2.3 硼酸酯法653.5 半合成香料663.5.1 以香茅油和檸檬桉葉油合成香料663.5.1.1 檸檬桉葉油催化氫化制備香茅醇663.5.1.2 合成羥基香茅醛663.5.2 以八角茴香油合成香料673.5.2.1 大茴香腦的異構化673.5.2.2 大茴香醛的合成6

73.5.3 以丁香油或丁香羅勒油合成香料673.5.3.1 異丁香酚的制取673.5.3.2 異丁香酚合成香蘭素683.5.4 以松節油合成香料683.5.5 以山蒼子油合成香料693.6 合成香料693.6.1 合成香料的定義與種類693.6.2 合成香料的生產原理與工藝703.6.2.1 紫羅蘭酮703.6.2.2 桃醛71第4章 食品添加劑4.1 食品添加劑分類與使用734.1.1 定義與分類734.1.2 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原則744.1.3 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評價744.2 食品保藏與保鮮劑754.2.1 防腐劑754.2.1.1 天然防腐劑754.2.1.2 苯甲酸及其鈉鹽764.

2.1.3 山梨酸及其鉀鹽774.2.1.4 對羥基苯甲酸酯784.2.1.5 丙酸及丙酸鹽794.2.1.6 其他防腐劑804.2.2 抗氧化劑804.2.2.1 天然抗氧化劑及其生產工藝814.2.2.2 丁基羥基茴香醚(BHA)814.2.3 食品保鮮劑824.2.3.1 水果保鮮劑824.2.3.2 隔氧保鮮劑824.2.3.3 脫氧保鮮劑834.2.3.4 禽蛋保鮮劑834.2.3.5 蔬菜保鮮劑844.3 食品賦形劑844.3.1 乳化劑844.3.2 增稠劑854.3.2.1 果膠854.3.2.2 瓊脂864.3.2.3 黃原膠874.3.2.4 明膠874.3.3 膨松劑87

4.4 營養強化劑884.4.1 氨基酸類營養強化劑884.4.1.1 L型賴氨酸884.4.1.2 色氨酸894.4.1.3 蛋氨酸894.4.2 維生素904.4.2.1 維生素B904.4.2.2 維生素C914.4.2.3 維生素E(生育酚)934.4.2.4 維生素A944.4.3 礦物質944.4.3.1 含鈣類礦物質944.4.3.2 含鐵類礦物質954.4.3.3 含鋅類礦物質964.5 增欲類添加劑974.5.1 酸味劑974.5.1.1 乳酸974.5.1.2 檸檬酸994.5.2 甜味劑1004.5.2.1 糖精與糖精鈉1004.5.2.2 木糖醇1014.5.2.3 甜

味素1024.5.2.4 羅漢果甜素1034.5.2.5 甜菊糖苷1044.5.2.6 甜蜜素1044.5.3 鮮味劑1044.5.3.1 L—谷氨酸鈉(MSG)1044.5.3.25′—鳥苷酸二鈉(GMP)1054.5.3.3 水解植物蛋白(HVP)1064.5.4 香味劑1064.6 食用色素1074.6.1 合成食用色素1074.6.1.1 胭脂紅1074.6.1.2 檸檬黃1084.6.2 食用天然色素1094.6.2.1 食用天然色素的生產工藝1094.6.2.2 姜黃素1094.6.2.3 葡萄皮色素1104.7 其他食品添加劑1104.7.1 發色劑1104.7.2 酶制劑111

4.7.2.1 胃蛋白酶1114.7.2.2 木瓜蛋白酶1114.7.3 漂白劑1124.7.3.1 還原漂白劑1124.7.3.2 氧化漂白劑1124.7.4 品質改良劑1124.7.5 消泡劑1134.7.6 凝固劑1134.7.7 抗結劑113第5章 化妝品5.1 概述1145.1.1 化妝品的定義與作用1145.1.2 化妝品的分類1155.1.3 化妝品的安全性1155.2 膏霜類化妝品1155.2.1 膏霜類化妝品的組成與分類1155.2.2 膏霜類化妝品的通用生產工藝1155.2.3 雪花膏類化妝品1175.2.3.1 雪花膏1175.2.3.2 粉霜1175.2.4 潤膚霜類化

妝品1175.2.4.1 配方設計原理1185.2.4.2 常用配方實例1185.2.4.3 生產工藝過程1185.2.5 冷霜類化妝品1195.2.5.1 配方原理設計1195.2.5.2 生產工藝過程1195.3 香水類化妝品1205.3.1 分類與賦香率1205.3.2 組成與要求1205.3.3 香水與花露水1205.3.3.1 組成與配方設計1205.3.3.2 生產工藝1215.3.4 化妝水1225.3.4.1 化妝水的成分1225.3.4.2 化妝水的配方設計1225.3.4.3 化妝水的生產工藝1235.4 毛發用化妝品1235.4.1 洗發香波1235.4.1.1 組成與基

礎配方設計1235.4.1.2 生產工藝1245.4.2 整發劑1255.4.2.1 護發整形劑1255.4.2.2 固發劑1265.4.2.3 燙發劑1265.4.2.4 染發劑1275.5 美容類化妝品1275.5.1 胭脂1285.5.2 唇膏1295.5.2.1 組成和配方1295.5.2.2 生產工藝1295.5.3 面膜1305.5.3.1 液狀面膜1305.5.3.2 糊狀面膜1305.5.3.3 粉狀面膜1305.5.4 指甲化妝品1315.6 香粉類化妝品1315.6.1 香粉1315.6.1.1 組成與配方1315.6.1.2 生產工藝1315.6.2 粉餅1325.6.2

.1 組成與配方1325.6.2.2 生產工藝1335.7 特種化妝品1335.7.1 防曬類化妝品1335.7.1.1 防日曬化妝品1345.7.1.2 曬黑化妝品1345.7.1.3 日曬后修整化妝品1345.7.2 抑汗、祛臭化妝品1345.7.2.1 抑汗化妝品1345.7.2.2 祛臭化妝品1355.7.3 中草藥化妝品1355.7.3.1 人參系列化妝品1355.7.3.2 蘆薈系列化妝品1355.7.3.3 胎盤系列化妝品1355.7.4 脫毛化妝品136第6章 膠黏劑6.1 概述1376.1.1 膠黏劑的分類1376.1.2 膠黏劑的組成1386.1.3 膠黏劑的應用和選用原則

1416.2 膠黏劑種類的鑒別方法1426.2.1 燃燒法1426.2.2 膠黏劑基料的熱分解鑒別法1446.2.3 溶解試驗法1446.2.4 化學顯色法1456.2.5 紅外光譜鑒別法1466.3 天然膠黏劑1476.3.1 天然膠黏劑的特點與分類1476.3.1.1 天然膠黏劑的特點1476.3.1.2 天然膠黏劑的分類1486.3.2 植物膠黏劑1486.3.2.1 普通淀粉膠黏劑1486.3.2.2 氧化淀粉膠黏劑1496.3.2.3 糊精膠黏劑1506.3.2.4 木質素膠黏劑1516.3.2.5 豆蛋白膠黏劑1526.3.2.6 纖維素膠黏劑1536.3.2.7 單寧膠黏劑155

6.3.2.8 其他植物膠黏劑1556.3.3 動物膠黏劑1566.3.3.1 骨膠與明膠1576.3.3.2 皮膠1576.3.3.3 酪素膠黏劑1576.3.3.4 血朊膠黏劑1576.3.3.5 蟲膠1586.3.4 礦物膠黏劑1586.3.4.1 瀝青膠黏劑1586.3.4.2 輝綠岩膠黏劑1596.3.4.3 地蠟與石蠟膠黏劑1596.3.4.4 硫黃膠黏劑1596.4 脲醛樹脂膠黏劑1596.4.1 脲醛樹脂形成的基本原理1596.4.2 間歇式合成脲醛樹脂車間工藝及設備1636.4.3 自動化合成脲醛樹脂車間工藝及設備1646.4.4 液體脲醛樹脂膠的生產工藝1646.4.5 粉

狀脲醛樹脂的生產工藝1656.4.6 脲醛樹脂膠的調制和使用1666.5 三聚氰胺樹脂膠黏劑1666.5.1 三聚氰胺樹脂形成的基本原理1666.5.2 對甲苯磺酰胺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樹脂膠黏劑1676.5.3 改性脲醛樹脂膠黏劑1676.5.3.1 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樹脂膠黏劑1676.5.3.2 三聚氰胺—聚乙烯醇改性脲醛樹脂膠黏劑1686.6 酚醛樹脂膠黏劑1696.6.1 熱固性酚醛樹脂膠黏劑1696.6.1.1 合成原理及產物結構1696.6.1.2 生產工藝1706.6.2 水溶性酚醛樹脂膠黏劑1716.6.3 醇溶性酚醛樹脂膠黏劑1726.6.4 酚醛樹脂的改性原理與方法1726.7

環氧樹脂膠黏劑1736.7.1 環氧樹脂膠黏劑的分類與組成1736.7.2 環氧樹脂的合成原理與工藝1746.7.3 環氧樹脂的配制和使用1766.7.3.1 環氧樹脂的助劑1766.7.3.2 環氧樹脂的配制和使用1766.7.3.3 環氧樹脂膠黏劑調配工藝實例1766.8 聚氨酯膠黏劑1776.8.1 聚氨酯膠黏劑的組成與分子設計1776.8.1.1 軟段結構設計1776.8.1.2 硬段結構設計1786.8.1.3 擴鏈劑結構設計1786.8.2 聚氨酯(PU)合成與交聯反應原理1786.8.3 雙組分聚氨酯膠黏劑1806.8.4 單組分聚氨酯膠黏劑1816.8.5 水性聚氨酯膠黏劑1

816.8.5.1 水基聚氨酯膠黏劑的合成方法1826.8.5.2 水基聚氨酯膠黏劑的合成原理與工藝技術1826.9 聚醋酸乙烯及其共聚物乳液膠黏劑1836.9.1 聚醋酸乙烯乳液膠黏劑1836.9.1.1 聚醋酸乙烯乳液合成機理1846.9.1.2 聚醋酸乙烯乳液生產工藝1856.9.2 改性聚醋酸乙烯乳液膠黏劑1866.9.2.1 內加交聯劑改性聚醋酸乙烯乳液膠黏劑1866.9.2.2 外加交聯劑改性聚醋酸乙烯乳液膠黏劑1876.10 丙烯酸酯類膠黏劑1886.10.1 丙烯酸酯類膠黏劑的分類與組成1886.10.2 聚合原理和單體選擇1896.10.3 溶液型丙烯酸酯系膠黏劑1896.1

0.4 乳液型丙烯酸酯系膠黏劑1906.10.5 反應型丙烯酸酯系膠黏劑1916.10.6 氰基丙烯酸酯膠黏劑1916.11 橡膠膠黏劑1926.11.1 橡膠膠黏劑的分類與性能1926.11.2 復配型橡膠膠黏劑的基本生產工藝1946.11.2.1 塑煉1946.11.2.2 混煉1956.11.2.3 切片和溶解1966.11.3 氯丁橡膠膠黏劑1966.11.3.1 氯丁橡膠膠黏劑的分類與組成1966.11.3.2 通用溶劑型氯丁橡膠膠黏劑的生產工藝1966.11.3.3 接枝型氯丁橡膠膠黏劑的生產1986.11.4 丁腈橡膠膠黏劑1996.11.5 天然和改性天然橡膠膠黏劑1996.1

1.6 丁基橡膠和氯化丁基橡膠膠黏劑1996.11.7 丁苯橡膠膠黏劑2006.12 壓敏膠黏劑2006.12.1 壓敏膠黏劑的分類2006.12.2 丙烯酸酯壓敏膠黏劑2016.12.2.1 溶劑型丙烯酸酯壓敏膠黏劑2016.12.2.2 通用乳液型丙烯酸酯壓敏膠黏劑2016.12.3 橡膠型壓敏膠黏劑2026.12.3.1 溶液型橡膠壓敏膠黏劑2026.12.3.2 接枝型橡膠壓敏膠黏劑的生產工藝2036.12.3.3 壓延型橡膠壓敏膠黏劑2036.12.3.4 交聯型橡膠壓敏膠黏劑2036.13 密封膠黏劑2036.13.1 密封膠黏劑的分類與性能2046.13.2 環氧樹脂真空膠黏劑2

046.13.3 氯丁橡膠密封膠2046.13.4 聚硫橡膠密封膠黏劑2046.13.4.1 單組分聚硫密封膠2056.13.4.2 雙組分聚硫密封膠2056.13.5 聚氨酯密封膠黏劑2056.13.6 硅烷封端聚醚密封膠黏劑2066.13.7 厭氧性密封膠黏劑2076.14 無機膠黏劑2086.14.1 無機膠黏劑的分類與組成2086.14.2 硅酸鹽類膠黏劑2096.14.3 磷酸鹽類膠黏劑2096.14.3.1 氧化銅—磷酸鹽膠黏劑2106.14.3.2 MgO—磷酸鹽膠黏劑2106.14.3.3 磷酸的金屬鹽2116.14.4 硼酸鹽及金屬類無機熱熔膠黏劑2116.14.5 硫酸鹽膠

黏劑2116.14.6 氫氧化鉀耐火膠黏劑2116.14.7 高強度的骨骼粘接膠黏劑2126.14.8 牙科專用膠黏劑2126.15 功能與特種膠黏劑2126.15.1 熱熔膠黏劑2126.15.1.1 熱熔膠的工藝配方設計2126.15.1.2 熱熔膠黏劑的生產工藝2136.15.2 導電膠黏劑2136.15.3 光敏膠黏劑2156.15.4 醫用膠黏劑2156.15.5 結構膠黏劑2176.15.5.1 酚醛—丁腈結構膠黏劑2176.15.5.2 環氧—酚醛結構膠黏劑2176.15.5.3 尼龍—環氧高強度結構膠的生產2186.15.6 厭氧膠黏劑2186.15.7 耐鹼膠黏劑2186.1

5.8 耐高溫膠黏劑2206.15.8.1 耐高溫膠黏劑的種類與性能2216.15.8.2 耐高溫膠黏劑的合成原理與工藝221第7章 塗料7.1 概述2237.1.1 塗料的分類2237.1.2 塗料的作用2247.1.3 塗料的命名2257.1.4 塗料的基本性能要求與固化機理2257.1.5 塗料的組成與成膜物質2257.1.5.1 塗料的組成2257.1.5.2 塗料的成膜物質2257.2 着色塗料2277.2.1 顏料的選擇2277.2.2 配色2277.2.3 色漆中顏料與漆料配比設計2287.2.4 着色塗料(色漆)的生產工藝2297.3 聚合物乳液2307.3.1 聚合物乳液的構

成、性質及其配方設計2307.3.2 乳液聚合工藝2327.3.2.1 間歇式聚合工藝2327.3.2.2 半連續乳液聚合工藝2327.3.2.3 連續式乳液聚合2327.3.2.4 種子乳液聚合工藝2337.3.2.5 無皂乳液聚合工藝2337.3.2.6 核殼乳液聚合工藝2337.3.2.7 微乳液聚合工藝2337.4 建築塗料2337.4.1 建築裝飾塗料的分類與選擇2347.4.2 內牆塗料2347.4.2.1 內牆塗料的種類與組成2347.4.2.2 內牆塗料的生產工藝2357.4.3 外牆塗料2377.4.3.1 外牆塗料的種類與組成2377.4.3.2 外牆塗料的生產工藝2387

.4.4 靜電植絨塗料2407.5 乳液塗料2407.5.1 乳液塗料的配方設計與生產工藝2407.5.1.1 乳液塗料的配方設計2407.5.1.2 乳液塗料的生產工藝2417.5.2 乙酸乙烯系乳液塗料2427.5.2.1 乙酸乙烯均聚乳液塗料2427.5.2.2 乙酸乙烯共聚乳液塗料2437.5.3 丙烯酸酯系乳液塗料2447.5.3.1 全丙烯酸酯乳液塗料2447.5.3.2 純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純丙乳液)2447.5.3.3 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苯丙乳液)塗料2457.5.3.4 有機硅改性丙烯酸乳液(硅丙乳液)2467.6 環保塗料2467.6.1 粉末塗料2467.6.2

防火塗料2477.6.3 LIPN塗料2477.6.4 輻射固化(光固化)塗料2487.6.5 高固體分塗料249第8章 化學合成藥物8.1 概述2508.1.1 定義與分類2508.1.2 化學合成藥物的審評2508.1.2.1 原料藥合成工藝審評2508.1.2.2 規格設計審評2518.1.2.3 配伍穩定性試驗與要求處方合理審評2518.2 抗菌與抗生素類藥物2528.2.1 喹諾酮類抗菌藥物2528.2.2 磺胺類抗菌藥物2538.2.3 抗生素類藥物2538.2.3.1 青霉素類抗生素2548.2.3.2 先鋒霉素(頭孢菌素)類抗生素2558.2.3.3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2558.

2.3.4 四環素類抗生素2568.3 心血管系統藥物2568.3.1 降血脂藥2568.3.2 抗心絞痛藥2578.3.3 抗高血壓藥2588.3.4 抗心律失常藥2588.3.5 強心藥2598.4 抗精神失常藥2598.4.1 抗精神病藥2598.4.2 抗抑郁藥2608.4.3 抗焦慮藥2618.4.4 抗狂躁症藥2618.5 解熱鎮痛及非甾類抗炎藥2618.5.1 水楊酸類2628.5.2 苯胺類衍生物2628.5.3 吡唑酮類衍生物2638.5.4 吲哚乙酸類2648.5.5 非水楊酸鹽類2648.6 抗過敏藥與抗潰瘍藥2658.6.1 抗過敏藥2658.6.2 抗潰瘍藥2668.

6.2.1 H2受體拮抗劑2668.6.2.2 質子泵抑制劑2668.6.2.3 前列腺素2678.7 其他化學合成藥物2678.7.1 抗感冒藥2678.7.2 抗病毒藥2688.7.3 鎮靜催眠藥2688.7.4 抗腫瘤藥2698.7.4.1 烷化劑2698.7.4.2 抗代謝抗腫瘤藥2698.7.5 麻醉藥2708.7.6 血液系統藥物2718.7.7 解毒藥2728.8 化學合成新藥的研究及其開發過程2728.8.1 新藥的定義和類型2728.8.2 新藥的研究過程2738.8.3 新藥設計的基本原理2738.8.4 新藥研究選題的思路與方法2748.8.4.1 選題的創新意識2748

.8.4.2 選題的原則和領域274第9章 功能高分子與智能材料9.1 概述2769.1.1 功能高分子材料2769.1.2 智能材料2789.2 化學功能性高分子材料2789.2.1 離子交換樹脂2799.2.1.1 離子交換樹脂的合成原理與方法2799.2.1.2 離子交換樹脂的合成實例2799.2.2 高分子催化劑2809.2.2.1 高分子金屬催化劑2819.2.2.2 高分子相轉移和高分子膠體保護催化劑2819.2.2.3 固定化酶2819.2.3 高吸水性樹脂2829.2.3.1 淀粉類高吸水性樹脂2829.2.3.2 纖維素或半纖維素類高吸水性樹脂2839.2.3.3 合成樹脂類

2849.2.4 功能性螯合樹脂2849.2.5 高分子分離膜2859.2.5.1 離子交換膜2869.2.5.2 氣體分離膜材料2869.2.5.3 選擇性分離溶液高分子膜2879.3 光功能高分子材料2879.3.1 塑料光導纖維2879.3.1.1 纖芯材料2879.3.1.2 包層材料2889.3.1.3 光纖聚合物的合成2889.3.1.4 塑料光纖的制備2889.3.2 光致變色高分子材料2899.3.3 高分子光致抗蝕劑2899.3.3.1 光刻工藝與光致抗蝕劑2899.3.3.2 負性光致抗蝕劑2909.3.3.3 正性光致抗蝕劑2929.3.4 光降解高分子材料2939.3.

4.1 光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種類和降解原理2949.3.4.2 光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生產2949.3.5 高分子液晶材料2969.3.5.1 主鏈型高分子液晶的合成2969.3.5.2 側鏈型高分子液晶的合成2979.4 電磁功能高分子材料2989.4.1 導電性高分子材料2989.4.1.1 結構型導電高分子材料2989.4.1.2 復合型導電高分子材料2999.4.2 高分子磁性材料3009.4.2.1 復合型高分子磁性材料3009.4.2.2 結構型高分子磁性材料3019.5 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3019.5.1 醫用高分子材料3019.5.2 高分子藥物3029.5.2.1 藥理活性高分子藥

物3029.5.2.2 高分子載體藥物3029.6 智能材料3039.6.1 智能高分子膜材料3039.6.2 智能型高分子集合體3049.6.3 刺激響應性高分子凝膠3049.6.4 形狀記憶高分子材料3059.6.5 形狀記憶合金305第10章 其他精細化工產品10.1 日用洗滌劑30710.1.1 洗滌劑的分類與組成30710.1.2 日用液體洗滌劑30810.1.2.1 液體洗滌劑的通用生產工藝30810.1.2.2 液體洗滌劑的配方工藝30910.1.3 日用粉狀洗滌劑31010.1.3.1 粉狀洗滌劑的生產工藝31010.1.3.2 粉狀洗滌劑的配方工藝31110.2 飼料添加劑3

1210.2.1 營養性添加劑31210.2.1.1 氨基酸添加劑31210.2.1.2 礦物質添加劑31310.2.1.3 維生素添加劑31310.2.1.4 單細胞蛋白與非蛋白氮31410.2.2 生長促進劑31410.2.2.1 抗生素31410.2.2.2 合成抗菌素31510.2.2.3 益生素31510.2.2.4 酶制劑31510.2.3 增色添加劑31610.2.4 驅蟲保健劑31610.2.5 飼用香料31710.2.6 飼用調味劑31710.3 氣霧劑與噴霧劑31810.3.1 氣霧劑與噴霧劑的基本概念和分類31810.3.2 氣霧劑的生產工藝31810.3.3 氣(噴)霧

劑的配方與生產工藝31910.3.3.1 殺蟲及消毒氣(噴)霧劑31910.3.3.2 化妝品氣(噴)霧劑32010.3.3.3 家用化學品氣霧劑和噴霧劑32110.3.3.4 醫用氣霧劑和噴霧劑32210.4 電子信息化學品32210.4.1 電子信息化學品的定義與分類32210.4.2 高純超凈特種氣體32310.4.2.1 品種及質量要求32310.4.2.2 生產工藝特點32310.4.2.3 生產工藝實例32410.4.3 金屬有機化合物(MO源)32410.4.4 超凈高純試劑32410.4.5 液晶材料32610.4.5.1 液晶材料的分類與分子結構特征32610.4.5.2 液

晶材料的合成原理與工藝32710.4.6 磁性信息記錄材料32910.4.6.1 g—Fe2O3磁粉32910.4.6.2 Co—Fe3O4磁粉33010.5 混凝土外加劑33010.5.1 混凝土減水劑33010.5.2 減阻劑(分散劑)33110.5.3 混凝土早強劑及早強減水劑33110.5.4 混凝土引氣劑33110.5.5 其他混凝土外加劑33210.6 有機染料與顏料33210.6.1 染料與顏料的分類及命名33210.6.2 直接染料33310.6.3 冰染染料33410.6.4 分散染料33510.6.5 功能染料33610.6.6 有機顏料33710.7 水處理化學品3381

0.7.1 緩蝕劑33910.7.1.1 鎢系緩蝕劑33910.7.1.2 雜環類緩蝕劑34010.7.2 殺菌滅藻劑34110.7.3 混凝劑和絮凝劑34110.7.3.1 無機混凝劑34110.7.3.2 有機高分子絮凝劑34210.7.4 阻垢消垢劑34210.8 皮革化學品34310.8.1 鞣劑34310.8.1.1 礦物鞣劑34310.8.1.2 植物鞣劑34410.8.1.3 合成鞣劑34510.8.2 加脂劑34510.8.2.1 天然油脂加工品34510.8.2.2 合成加脂劑34510.8.3 塗飾劑34610.8.3.1 酪素塗飾劑34610.8.3.2 聚氨酯塗飾劑34

710.9 造紙化學品34710.9.1 造紙化學品的分類34710.9.2 制漿用化學品34810.9.3 抄紙添加劑34810.9.3.1 功能性添加劑34810.9.3.2 過程添加劑35010.9.4 塗布助劑35010.9.4.1 基料35010.9.4.2 其他塗布助劑35210.9.5 功能紙用化學品35210.10 紡織工業助劑35210.10.1 紡織助劑35310.10.1.1 油劑35310.10.1.2 上漿劑35310.10.2 印染助劑35410.10.2.1 勻染劑35510.10.2.2 分散劑35510.10.2.3 固色劑35610.10.2.4 塗料印花助

劑35610.10.2.5 熒光增白劑35610.10.3 紡織整理劑35810.10.3.1 柔軟劑35810.10.3.2 防水劑35910.11 印刷油墨36010.11.1 油墨的分類36010.11.2 油墨的組成36010.11.3 液狀和漿狀油墨的生產工藝36110.11.3.1 液狀油墨的生產工藝36110.11.3.2 漿狀油墨的生產工藝36110.11.4 墨粉的生產工藝36210.11.4.1 聚合法36210.11.4.2 粉碎法36210.11.5 印刷油墨生產工藝實例36310.11.5.1 膠印油墨36310.11.5.2 絲網版油墨36310.11.5.3 柔性

版油墨36310.11.5.4 紫外光固油墨363參考文獻364

液晶與絲素蛋白微粒混合物之光電特性研究及應用

為了解決液晶材料 功能的問題,作者林宣穎 這樣論述:

鑒於目前液晶元件所使用的高分子材料是使用可能會危害人體和造成環境汙染的單體所合成的,本研究使用自製的絲素蛋白微粒與液晶材料混合並製作液晶散射元件和膽固醇型液晶元件。因絲素蛋白具有生物可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等優點,藉此改善現有科技的缺點。由於絲素蛋白微粒和液晶材料的折射率不匹配會產生了大量界面散射,因此本研究利用此特性來製作散射元件,8 wt%的液晶/絲素蛋白微粒混合物元件之對比度為18.0。在膽固醇型液晶中摻雜絲素蛋白微粒可以降低其反射特定波長的能力,同時產生界面散射提升其他波段的反射率,達到可見光全波段反射。8 wt%的膽固醇型液晶/絲素蛋白微粒混合物元件可以反射出白光,達到黑白顯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