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態軸承原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液態軸承原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劉春廷,陳克正,謝廣文編寫的 材料工藝學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張世賢所指導 陳哲揚的 真空燒結和熱處理對添加HfC及HfC-Ta60Nb40C微粉於Vanadis 60高速鋼其顯微組織與機械性質之影響 (2021),提出液態軸承原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Vanadis 60高速鋼、金屬基複合材料、碳化鉿、碳化鉭、碳化鈮、真空燒結、熱處理、深冷處理、穿透式電子顯微鏡、電子背向散射繞射。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張世賢所指導 張騏顯的 真空燒結和熱處理對添加Cr3C2及Cr3C2-TaC-TiC微粉於Vanadis 23高速鋼其顯微組織與機械性質之影響 (2020),提出因為有 Vanadis 23高速鋼、金屬基複合材料、碳化鉻、碳化鉭、碳化鈦、真空燒結、熱處理、深冷處理、穿透式電子顯微鏡、電子背向散射繞射的重點而找出了 液態軸承原理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液態軸承原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材料工藝學

為了解決液態軸承原理的問題,作者劉春廷,陳克正,謝廣文編 這樣論述:

本書是建立在金屬工藝學的基礎上,將陶瓷材料工藝學、高分子材料工藝學和復合材料工藝學聯系在一起,既突出工藝共性,又兼顧個性特色的一本教材。全書共分為12章,分別為:材料學基礎、熱處理工藝、鑄造工藝、鍛壓工藝、焊接工藝、金屬切削加工工藝、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工藝、陶瓷材料工藝、復合材料工藝、新型工程材料、機械零件的失效與材料及加工工藝的選用。為配合學習,各章末附有習題和思考題,便於讀者深入研究。本書適用於大專院校材料專業的研究生、本科生、高職生,從事高分子材料科學研究工作及相關專業的教學、科研、設計、生產和應用的人員。 緒論0.1概述0.2工程材料的分類0.3材料工藝的分類0.

4材料工藝學課程的目的、性質和學習要求第1章 材料學基礎1.1材料的性能1.1.1材料的使用性能1.1.2材料的工藝性能1.2材料的結構1.2.1材料的結合方式1.2.2金屬材料的結構1.2.3高分子材料的結構1.2.4陶瓷材料的結構1.3金屬材料的結晶1.3.1純金屬的結晶1.3.2二元相圖1.3.3鐵碳相圖思考題與習題第2章 熱處理工藝2.1鋼的熱處理原理2.1.1鋼在加熱時的轉變2.1.2鋼在冷卻時的轉變2.2鋼的常規熱處理2.2.1鋼的退火與正火2.2.2鋼的淬火2.2.3鋼的回火2.3鋼的表面熱處理2.3.1感應加熱表面淬火2.3.2火焰加熱表面淬火2.4鋼的化學熱處理2.4.1鋼的

滲碳2.4.2鋼的滲氮2.4.3鋼的碳氮共滲2.5鋼的熱處理新技術2.5.1可控氣氛熱處理和真空熱處理2.5.2形變熱處理2.5.3表面熱處理新技術思考題與習題第3章 鑄造工藝3.1鑄造工藝基礎3.1.1液態合金的充型3.1.2鑄件的收縮3.2砂型鑄造工藝3.2.1砂型鑄造工藝過程3.2.2砂型鑄造工藝分析3.3砂型鑄造方法3.3.1手工造型3.3.2機器造型3.4特種鑄造3.4.1熔模鑄造3.4.2金屬型鑄造3.4.3壓力鑄造3.4.4低壓鑄造3.4.5離心鑄造3.4.6鑄造方法的選擇3.5鑄件結構工藝性3.5.1從簡化鑄造工藝過程分析3.5.2從避免產生鑄造缺陷分析3.5.3鑄件結構要便於

后續加工3.5.4組合鑄件的應用3.6常用合金鑄件的制造3.6.1鑄鐵件的制造3.6.2鑄鋼件的制造3.6.3有色金屬或合金鑄件的制造3.7鑄造技術的發展思考題與習題第4章 鍛壓工藝4.1鍛造工藝基本原理4.1.1金屬的塑性變形理論4.1.2金屬的鍛造性能4.2鍛造4.2.1自由鍛4.2.2模鍛4.3板料沖壓4.3.1板料沖壓基本工序4.3.2沖壓模具4.4擠壓、軋制、拉拔4.4.1擠壓4.4.2軋制4.4.3拉拔4.5特種塑性加工方法4.5.1超塑性成型4.5.2高能率成型4.5.3液態模鍛4.5.4粉末鍛造4.6塑性加工零件的結構工藝性4.6.1自由鍛件結構工藝性4.6.2沖壓件結構工藝性

4.7塑性加工技術新進展思考題與習題第5章 焊接工藝5.1焊接基礎知識5.2常用焊接工藝方法5.2.1手工電弧焊5.2.2其他焊接方法5.3焊接件結構工藝性5.4常用金屬材料的焊接5.4.1金屬材料的焊接性5.4.2結構鋼的焊接5.4.3鑄鐵件的焊接5.4.4有色金屬及其合金的焊接5.5焊接質量檢測5.5.1焊接缺陷5.5.2常用檢驗方法5.6焊接技術新進展思考題與習題第6章 金屬切削加工工藝6.1金屬切削理論基礎6.1.1金屬切削變形過程6.1.2切削力6.1.3切削熱與切削溫度6.1.4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6.2金屬切削加工6.2.1車削加工6.2.2銑削加工6.2.3刨削加工6.2.4拉

削加工6.2.5鏜削加工6.3特種加工6.3.1電火花加工6.3.2電解加工6.3.3超聲波加工6.3.4高能束加工思考題與習題第7章 金屬材料7.1工業用鋼7.1.1鋼的分類與牌號7.1.2鋼中的雜質及合金元素7.1.3結構鋼7.1.4工具鋼7.1.5特殊性能鋼7.2鑄鐵7.2.1概述7.2.2常用鑄鐵7.2.3合金鑄鐵7.3有色金屬及其合金7.3.1鋁及其合金7.3.2銅及其合金7.3.3鎂及鎂合金7.3.4鈦及鈦合金7.3.5軸承合金思考題與習題第8章 高分子材料工藝8.1概述8.2高分子材料的結構8.2.1高聚物的結構8.2.2高聚物的聚集態結構8.3高分子化合物的力學狀態8.4工程塑

料及工藝8.4.1工程塑料的組成8.4.2工程塑料的分類8.4.3常用工程塑料8.4.4工程塑料的加工工藝8.5工業橡膠及工藝8.5.1工業橡膠制品的組成和工業橡膠的分類8.5.2常用合成橡膠8.5.3工業橡膠件的加工工藝8.6合成纖維及工藝8.6.1常用合成纖維8.6.2合成纖維的加工工藝思考題與習題第9章 陶瓷材料工藝9.1陶瓷材料的組成9.2陶瓷材料的分類9.3陶瓷材料的結構9.3.1離子型晶體陶瓷9.3.2共價型晶體陶瓷9.4陶瓷材料及工藝9.4.1常用陶瓷材料9.4.2陶瓷材料的加工工藝思考題與習題第10章 復合材料工藝10.1復合材料的分類10.2復合材料的增強機制和復合原則10.

2.1復合材料的增強機制10.2.2復合材料的復合原則10.3金屬基復合材料10.3.1金屬陶瓷10.3.2纖維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10.3.3顆粒和晶須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10.4非金屬基復合材料10.4.1聚合物基復合材料10.4.2陶瓷基復合材料10.4.3碳/碳復合材料10.5復合材料的加工工藝10.5.1金屬基復合材料加工工藝10.5.2樹脂基復合材料加工工藝10.5.3陶瓷基復合材料加工工藝思考題與習題第11章 新型工程材料11.1形狀記憶合金11.1.1形狀記憶效應11.1.2形狀記憶效應的機理11.1.3形狀記憶合金的應用11.2非晶態合金11.2.1非晶態合金的制備11.2.2非

晶態合金的特性11.2.3非晶態合金的應用11.3超塑性合金11.3.1超塑性現象11.3.2常見的超塑性合金11.3.3超塑性合金的應用11.4納米材料11.4.1納米材料的特性11.4.2納米材料的分類11.4.3納米材料的制備11.4.4納米新材料11.4.5納米復合材料11.4.6功能納米復合材料11.4.7納米材料的應用11.5新能源材料第12章 機械零件的失效與材料及加工工藝的選用12.1機械零件的失效12.1.1失效概念12.1.2失效形式12.1.3失效原因12.1.4失效分析12.2機械零件材料及加工工藝的選用12.2.1機械零件材料及加工工藝選用的基本原則12.2.2典型零

件的材料及加工工藝選擇思考題與習題參考文獻

真空燒結和熱處理對添加HfC及HfC-Ta60Nb40C微粉於Vanadis 60高速鋼其顯微組織與機械性質之影響

為了解決液態軸承原理的問題,作者陳哲揚 這樣論述:

Vanadis 60是一種高合金的粉末冶金高速鋼,適用於要求非常嚴格的冷作模具和切削工具。其內部含有高的含碳量與合金元素,包含Co、Mo、W和V等等,使其具有極高的抗壓強度與非常好的耐磨性。在切削刀具的應用上,Vanadis 60提供了非常高的耐磨耗性,在高熱環境下的硬度與其它高速鋼相比,具有更好的韌性。金屬基複合材料是透過強化材料散佈到金屬基材中製成。由於碳化鉿(HfC)、碳化鉭(TaC)和碳化鈮(NbC)具有優良的硬度和較高的熔點溫度,它們被廣泛使用作晶粒生長抑製劑和改善鐵基合金的機械性能,所以這些碳化物是合金鋼增強相的良好選擇。因此,本研究利用HfC和HfC-Ta60Nb40C來改善V

anadis 60高速鋼的機械性質。本實驗分別在Vanadis 60高速鋼中添加1、2和3 wt%的HfC粉末,以及1 wt%的 HfC-Ta60Nb40C粉末,其中Ta60Nb40C的添加量分別為0.3、0.4和0.5 wt% (0.7 wt% HfC-0.3 wt% Ta60Nb40C, 0.6 wt% HfC-0.4 wt% Ta60Nb40C and 0.5 wt% HfC-0.5 wt% Ta60Nb40C)。後續試片以1215°C至1260°C進行真空燒結,並在燒結溫度持溫一小時。之後選取最佳參數試片進行淬火、深冷及回火之熱處理;淬火溫度為1180°C,持溫30分鐘,並以0.8 M

Pa氮氣作為淬火介質,之後深冷處理以液態氮冷卻至-150°C,持溫50分鐘,回火以 550°C持溫180分鐘,並重複進行三次。同時進行許多機械性質測試以評估試片性質,包括體收縮率、視孔隙率、洛氏硬度、橫向破裂強度(TRS)及腐蝕試驗;並以XRD、OM、SEM、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與電子背向散射繞射(EBSD)技術等對顯微組織進行分析。實驗結果顯示,添加1 wt% HfC之試片在1230°C下燒結並且持溫一小時,擁有較佳的機械性質,其視孔隙率為0.39%,橫向破裂強度達 1280.96 MPa 及硬度78.35 HRA。此外,添加0.5 wt% HfC-0.5 wt% Ta60Nb40C之

試片,在1230°C真空燒結下,視孔隙率為0.37%,橫向破裂強度達2212.07 MPa 及硬度為80.30 HRA。另一方面,後續進行熱處理及深冷處理後,添加1 wt% HfC以及0.5 wt% HfC-0.5 wt% Ta60Nb40C 之試片其橫向破裂強度皆有上升,分別為2102.10 MPa與2451.66 MPa,硬度則明顯提升至86.47 HRA及85.96 HRA。TEM和EBSD結果亦顯示,MC、M6C、M7C3、和M23C6 型碳化物明顯出現在真空燒結、熱處理和深冷處理後之試片。

真空燒結和熱處理對添加Cr3C2及Cr3C2-TaC-TiC微粉於Vanadis 23高速鋼其顯微組織與機械性質之影響

為了解決液態軸承原理的問題,作者張騏顯 這樣論述:

Vanadis 23是一種高合金粉末冶金高速鋼,其合金成分包含鉻、鉬、鎢、釩等。Vanadis 23具有許多良好的機械性質,包括高的抗壓強度、韌性、硬度及耐磨性,因此適合用於嚴苛的冷加工應用,例如較硬材料如碳鋼或冷軋鋼材的切削材料。此外,金屬基複合材料是由強化材料散佈在金屬基材上製作而成;碳化鉻、碳化鉭、碳化鈦有優異的硬度及相對高的熔點,經常被拿來當作鐵基材料的晶粒抑制劑,並且提升其熱穩定性,所以這些碳化物很適合作為合金鋼的增強相。因此,本實驗利用碳化鉻和碳化鉻-碳化鉭-碳化鈦來強化Vanadis 23高速鋼的機械性質。 本研究分別在Vanadis 23高速鋼中添加1、3和5 wt%的Cr

3C2粉末,以及1 wt%的Cr3C2-TaC-TiC粉末,其中TaC-TiC的添加量分別為0.1、0.2和0.3 wt% (0.8 wt% Cr3C2-0.1 wt% TaC-0.1 wt% TiC、0.6 wt% Cr3C2-0.2 wt% TaC-0.2 wt% TiC和0.4 wt% Cr3C2-0.3 wt% TaC-0.3 wt% TiC)。後續試片以1210°C至1275°C進行真空燒結,並在燒結溫度持溫一小時。之後選取最佳參數試片進行淬火、深冷及回火之熱處理;淬火溫度為1180°C,持溫30分鐘,並以0.8 MPa氮氣作為淬火介質,之後深冷處理以液態氮冷卻至-150°C,持溫5

0分鐘,回火以540°C持溫180分鐘,並重複進行三次。同時進行許多機械性質測試以評估試片性質,包括體收縮率、視孔隙率、洛氏硬度、橫向破裂強度(TRS)及腐蝕試驗;並以XRD、OM、SEM、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與電子背向散射繞射(EBSD)技術等對顯微組織進行分析。 實驗結果顯示,添加1 wt% Cr3C2之試片在1240°C下燒結並且持溫一小時,擁有較優越的機械性質,其視孔隙率為0.10%,橫向破裂強度達2315.6 MPa及硬度79.6 HRA。此外,添加0.6 wt% Cr3C2-0.2 wt% TaC-0.2 wt% TiC之試片,在1245°C真空燒結下,視孔隙率為0.23%,

橫向破裂強度達2470.7 MPa及硬度為78.5 HRA。後續進行熱處理及深冷處理後,添加1 wt% Cr3C2以及0.6 wt% Cr3C2-0.2 wt% TaC-0.2 wt% TiC之試片其橫向破裂強度皆有上升,分別為2488.6 MPa與2693.6 MPa,硬度則明顯提升至84.7 HRA及84.0 HRA。TEM和EBSD結果亦顯示,MC、M6C、M7C3、和M23C6型碳化物明顯出現在真空燒結、熱處理和深冷處理後之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