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基會課程退費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東吳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李智明所指導 黃騰鋒的 消費者選擇線上英文學習平台的關鍵因素 (2021),提出消基會課程退費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線上學習、英文教育、層級分析法、關鍵因素。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班 楊承淑所指導 陳芳誼的 「自我成長課程」產業的各關係方建構— 以口譯員角色定位為核心 (2016),提出因為有 自我成長產業、身心靈、口譯員角色、醫療口譯的重點而找出了 消基會課程退費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消基會課程退費,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消費者選擇線上英文學習平台的關鍵因素

為了解決消基會課程退費的問題,作者黃騰鋒 這樣論述:

近年來,在網路科技快速發展和2020 年間的 COVID-19 疫情肆虐影響下,線上學習的搜尋熱度持續增長,也促使教育產業有了嶄新的發展。在台灣,隨著上網率和手機普及度的不斷成長,大眾選擇英文教育的方式也從實體教育逐漸走向線上教育。此外,台灣政府也在2018年12月通過由國家發展委員會所提出的「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和訂出2030年雙語國家的目標,藉此厚植國人英語能力,全方位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因此英語教育也成為近年來十分熱門的議題,而本研究的目的為探討消費者選擇線上英文學習平台之關鍵因素。本研究經由文獻整理後,建構出影響消費者選擇線上英文學習平台之關鍵因素及層級架構,得出5個關鍵構面,以及

23個關鍵因素,並經由問卷調查,以層級分析法(AHP)進行分析,藉此探討消費者選擇線上英文學習平台之關鍵因素。本研究結果顯示,影響消費者選擇線上英文學習平台之構面排序為:「課程」、「師資」、「平台設計」、「平台服務」、「行銷」,而前四項關鍵因素排序為「師資經驗」、「時間彈性」、「價格」和「師資認證」。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針對線上英文學習平台業者以及政府機關提出相關建議,期盼幫助平台業者改善未來經營策略,並有助政府機關制定相關法規。

「自我成長課程」產業的各關係方建構— 以口譯員角色定位為核心

為了解決消基會課程退費的問題,作者陳芳誼 這樣論述:

自我成長課程是臺灣一個行之有年的產業,市場可略分為成功激勵(或潛能開發)及身心靈成長兩塊,服務許多在生活、工作與心靈上渴望突破的學員。由於有主辦單位定期邀請外籍講師來臺,或帶領臺灣學員出國上課,進而產生口譯的長期需求,屬於口譯產業蓬勃發展後衍生出來的一個次級市場。但其封閉及保密性使學術界對其疏於了解及討論,形成此領域口譯專業化不足和難以確保口譯品質等問題。而成長課程本身屬於營利產品,且牽涉到大量的深度人際互動,也衍伸出更具主體性和積極性的口譯員角色。  自我成長課程產業中有四種關係方:講師、主辦方、學員、口譯員,他們各自對口譯員的表現與角色定位期望都不盡相同。本研究從實務界取樣60名對象進

行深度訪談(講者12位、主辦方10位、翻譯12位、學員26位),產出逐字稿約60 萬字,搭配筆者多場次的參與觀察,試圖爬梳產業現況及挑戰,並探究各關係方對口譯員表現與角色定位的期望與看法,期望為成長課程口譯提供深度市場觀察,汲取其中規律與原則,或可供未來其他口譯次級市場參考。  本研究發現,自我成長課程口譯與社區口譯皆涉及更多溝通互動、與人距離近、缺乏篩選及訓練機制等。對口譯員表現期望方面,特別要求口譯員擁有模仿及同步講師的能力,強調非語言訊息的完整傳遞,以期達到感動人心的效果;此外,講師及主辦方特別要求口譯員需要心智成熟、接受指導,才能調整自己符合不同課程的需求。角色定位的部分,本研究發現

口譯員必須先扮演好傳聲筒、講師化身以及跨文化協調者等三個基本的角色,取得關係方信任及建立默契後,才能進一步發展出支持者、半專業人士以及產業推廣者等更具主體性的角色,且這些角色的流動須根據當下情境及關係方需求隨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