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尺寸量測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法蘭尺寸量測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段桂芳等寫的 泵試驗技術實用手冊 和喬建軍王菁的 Creo 3.0中文版應用教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輔助生殖概念股漲跌幅排行榜|輔助生殖股票龍頭股有哪些?也說明:貝瑞基因:公司主營業務為以高通量測序技術為基礎的基因檢測和設備、試劑 ... 的光學設計和結構技術,目前主要為知名電視製造商提供大尺寸、超薄、高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機械工業 和清華大學所出版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機電整合碩士班 李春穎所指導 陳冠羽的 使用有限元素分析改善分離式霍普金森拉伸桿量測之研究 (2020),提出法蘭尺寸量測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分離式霍普金森拉伸桿、有限元素分析、數位孿生。

而第二篇論文明志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機械與機電工程碩士班 王海所指導 方舜新的 端板成形製程改善與法蘭機之機構運動軌跡分析 (2020),提出因為有 旋壓加工法、法蘭機、雷射追蹤儀、大型厚壁端板製造的重點而找出了 法蘭尺寸量測的解答。

最後網站床包、涼被、被套尺寸測量規格表 - 棉床本舖則補充:單人床包尺寸、雙人床包尺寸、Kingsize加大床包尺寸、磨毛涼被尺寸、純棉涼被尺寸、單人被套、雙人被套、加大被套等各項床包與床包配件尺寸測量規格。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法蘭尺寸量測,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泵試驗技術實用手冊

為了解決法蘭尺寸量測的問題,作者段桂芳等 這樣論述:

本手冊共分四篇,二十四章和七個附錄。第一篇基礎知識篇,包括第一章~第五章,分別介紹水力學、泵、電動機、電工技術及測量不確定度的基本知識;第二篇試驗設備篇,包括第六章~第十一章,分別介紹泵試驗室的工藝設計、水力循環系統、強電及控制系統、測量系統的設計;第三篇測量技術篇,包括第十二章~第十八章,分別介紹流量、壓力、功率、轉速、振動、噪聲、其他參數(溫度、液位、大氣壓力)及電量等參數的測量及其數字測量儀表;第四篇試驗方法篇包括第十九章~第二十四章,分別介紹離心泵、混流泵、軸流泵、長軸深井泵、潛水電泵、潛油電泵、其他類型泵(屏蔽電泵、水環真空泵、螺桿泵、機動往復泵、核Ⅱ級泵、汽車發動機冷卻水泵及汽油機

直聯泵)及模型泵的試驗方法與不確定度的評定;七個附錄A~G分別介紹水的物理性質、局部阻力系數、常用電機參數、單位換算、國內外泵試驗標准目錄及我國部分城市海拔高度及大氣壓力值。 前言第一篇 基礎知識第一章 水力學基礎知識第一節 液體的主要物理性質一、液體的密度二、液體的黏滯性三、液體的壓縮性與膨脹性四、液體的表面張力特性五、液體的汽化壓力特性第二節 水靜力學基本方程一、水靜力學基本方程二、壓力的計量三、壓力的計量單位四、水靜力學方程的應用――液柱式壓力計第三節 伯努利方程一、實際液體的伯努利方程二、實際液流伯努利方程的討論第四節 水頭損失一、水頭損失的分類二、流動

狀態的判定三、水頭損失的計算第五節 短管的水力計算及其基本問題一、短管的水力計算二、短管水力計算的基本問題參考文獻第二章 泵的基礎知識第一節 泵的分類、工作原理及特點一、泵的分類及工作原理二、各類泵的特點第二節 泵的基本參數一、流量二、揚程三、轉速四、功率五、效率六、汽蝕余量第三節 泵特性曲線一、基本性能曲線二、相對特性曲線三、通用特性曲線四、綜合性能曲線(型譜圖)五、全性能曲線第四節 葉片泵的相似理論一、相似條件二、相似定律第五節 泵的汽蝕一、汽蝕現象的發生過程二、汽蝕的危害三、汽蝕性能參數第六節 比轉數與型式數一、比轉數二、型式數第七節 葉片泵的運行特性與調節一、泵裝置系

統的管路特性二、泵工況點的確定三、泵的串並聯運行四、泵運行工況的調節參考文獻第三章 電工技術基礎知識第一節 三相交流電路一、概述二、我國配電網的供電方式三、三相負載的連接方式四、三相電路的功率五、影響功率因數的主要因素與提高功率因數的措施第二節 變壓器、調壓器及互感器一、變壓器二、調壓器三、互感器第三節 低壓電器一、概述二、隔離開關三、斷路器四、熔斷器五、接觸器六、繼電器七、主令電器第四節 三相交流電動機的控制與起動一、三相交流電動機的電氣控制電路二、三相交流異步電動機的起動方式參考文獻第四章 異步電動機的基本知識第一節 異步電動機的用途及分類一、異步電動機的基本特點和用途二、異

步電動機的分類三、異步電動機產品的基本系列與派生系列四、異步電動機產品型號編制方法第二節 異步電動機的工作原理與結構一、與電動機工作原理相關的基本電磁定律二、三相異步電動機的結構與工作原理三、泵用單相異步電動機的結構與工作原理第三節 異步電動機的特性及相關參數一、異步電動機術語的基本定義及額定值二、異步電動機的特性及相關參數第四節 異步電動機的運行一、異步電動機的運行條件二、異步電動機的變頻調速參考文獻第五章 單位制、測量誤差及測量不確定度評定第一節 國際單位制、我國的法定計量單位一、國際單位制二、我國的法定計量單位三、泵試驗中常用的物理量、符號、量綱和單位第二節 測量、測量誤差與

測量不確定度評定一、測量與測量誤差二、儀表與傳感器的主要特性與靜態指標三、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基本知識四、測量不確定度概述五、測量不確定度的評定及數學模型的建立六、不確定度傳播律七、標准不確定度的A類評定八、標准不確定度的B類評定九、合成標准不確定度的評定十、擴展不確定度的評定十一、試驗及測量結果的表示第三節 數值修約規則一、術語和定義二、數值修約的一般規則參考文獻第二篇 試驗設備第六章 部分國內外泵試驗台簡介第一節 部分國內泵試驗台簡介一、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水泵試驗室二、上海凱泉泵業(集團)有限公司測試中心三、大連深藍集團核Ⅱ級泵試驗台四、南水北調工程用泵模型試驗台五、中國農業機

械化科學研究院部分推廣項目第二節 部分國外泵試驗台簡介一、德國KSB集團公司試驗台二、美國Xylem集團三、瑞典Flyght公司大型潛水泵試驗台四、美國CWFC公司的工程泵分部(EPD)的試驗設備五、日本荏原(EBARA)低溫潛沒電泵試驗設施第七章 水泵試驗室的工藝設計第一節 概述一、水泵試驗室的作用及任務二、水泵試驗室的分類及特點三、水泵試驗室的構成四、水泵試驗室工藝設計第二節 水泵試驗室總體布置的工藝設計一、水泵試驗室內區域的划分二、水泵試驗室的總體布置方案三、水泵試驗室對建築、起重、運輸及給排水等的要求與選擇第三節 水泵試驗室水力循環系統(試驗台)的工藝設計一、試驗水池二、試驗

台類型、參數的選擇與確定三、試驗台結構的初步設計第四節 水泵試驗室配電系統的工藝設計一、概述二、水泵試驗室對供配電的基本要求三、配電系統方案設計的主要內容第五節 水泵試驗室測試系統的工藝設計一、測試系統初步設計的內容和依據二、確定測試系統的形式三、提出測試系統應具有的功能及主要技術指標四、提出自動測試系統硬件的總體配置五、提出對自動測試系統應用軟件的基本要求參考文獻第八章 泵試驗的水力循環系統(試驗台)設計第一節 概述一、試驗台的分類二、試驗台的特點與比較第二節 開敞式試驗台的設計一、試驗台的布置形式二、入口管路的設計三、出口管路的設計四、管法蘭的選擇第三節 封閉式試驗台的設計一、

封閉式試驗台的水力計算二、封閉式試驗台試驗段及水力元件的設計三、試驗管路及其附件的設計與選擇四、附屬設備的選擇第四節 幾種典型試驗台一、多功能開敞式試驗台二、開、閉式試驗台三、微型泵試驗台四、卧式結構的軸(斜)流泵模型與裝置模型試驗台五、封閉式汽蝕試驗台參考文獻第九章 測量系統的設計第一節 概述一、測量與測量系統二、測量的分類第二節 泵試驗中測量系統的構成一、參數測量部件(或部位)二、測量儀器儀表三、測量線路(引壓管與信號連接線)第三節 泵試驗中的參數測量一、泵試驗中參數測量的類型二、泵試驗中主要參數測量的方法與選擇參考文獻第十章 泵試驗室配電系統的設計第一節 概述第二節 電氣

技術文件、圖形符號及電氣圖的設計一、電氣技術文件的內容二、電氣技術文件的特點三、電氣文字符號和圖形符號四、電氣圖樣設計第三節 泵試驗常用的幾種典型電路一、直接起動轉矩測功方式的試驗電路二、使用起動器的單回路試驗電路三、多起動回路轉矩測功的試驗電路四、采用電測功(損耗分析法)的試驗電路參考文獻第十一章 泵試驗台的安裝、調試及驗收第一節 泵試驗台的安裝一、概述二、水力循環系統的安裝三、配電與控制系統的安裝四、測量系統的安裝第二節 泵試驗台調試及測量不確定度的確定一、水力(管路)循環系統的調試二、測試系統分步調試三、試驗系統整體調試第三節 泵試驗台驗收一、驗收的目的和范圍二、驗收的地點與形

式三、驗收現場應具備的試驗條件四、驗收的主要依據五、驗收的主要技術指標與要求六、驗收的內容、方法和步驟參考文獻第三篇 測量技術第十二章 流量的測量第一節 原級法一、概述二、原級法流量測量的分類、原理三、原級法流量測量系統的組成四、流量計原位標定的操作程序及有關規定第二節 節流式差壓流量計一、節流式差壓流量計的基本原理二、節流式差壓流量計的流量計算公式三、節流式差壓流量計的分類及特點四、節流式差壓流量計的適用范圍五、節流式差壓流量計的選型、安裝及使用注意事項第三節 渦輪流量計一、渦輪流量計的結構與工作原理二、渦輪流量計的分類及特點三、渦輪流量計的性能參數與選型四、渦輪流量計的安裝與使用

注意事項第四節 電磁流量計一、概述二、電磁流量計的工作原理與結構三、電磁流量計的分類與特點四、電磁流量計的性能參數與選型五、電磁流量計的安裝與使用注意事項第五節 薄壁堰一、概述二、薄壁堰的結構和要求三、堰上水頭的測量裝置及方法四、薄壁堰測量流量的計算公式五、堰的標定六、設計水堰的參考尺寸參考文獻第十三章 壓力的測量第一節 概述第二節 液柱式壓力計一、液柱式壓力計的工作原理、分類及特點二、液柱式壓力計的壓力計算三、液柱式壓力計的選型、使用注意事項第三節 彈性式壓力計一、概述二、彈性式壓力表的分類及特點三、彈簧管壓力表的工作原理及結構四、彈簧管壓力表的形式與技術參數五、彈簧管壓力表的選

型六、彈簧管壓力表的安裝七、彈簧管壓力表的校驗八、彈簧管壓力表的訂購及使用注意事項第四節 壓力(差壓)變送器一、概述二、電容式壓力(差壓)變送器參考文獻第十四章 功率及轉速的測量第一節 概述……第十五章 振動與噪聲的測量第十六章 其他參數的測量第十七章 泵試驗中電參量測量及其數字式測量儀表第十八章 泵試驗的計算機自動測試系統第四篇 試驗方法

使用有限元素分析改善分離式霍普金森拉伸桿量測之研究

為了解決法蘭尺寸量測的問題,作者陳冠羽 這樣論述:

分離式霍普金森拉伸桿在進行材料拉伸研究時,會因實驗中試驗條件、試片幾何尺寸與環境等因素導致量測訊號的準確性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針對改變夾具與撞擊情形進行探討,利用數位孿生的方式,減少成本並有效改善訊號的量測品質。首先針對本論文實驗的分離式霍普金森拉伸桿的輸入桿與撞擊桿進行3D建模,再將模組帶入有限元素分析軟體進行動態分析,量測應力波於輸入桿件中傳遞的分析結果並與實驗值進行比較。由分析與實驗得知夾頭設計時,由截面積、材料密度與楊氏係數的變化所產生的介面中,介面阻抗與截面積、材料密度與楊氏係數的乘積呈正比關係。且阻抗變化越大,應力波於介面中的反射越大,導致夾具生成次峰率的值上升。撞擊桿與撞擊法蘭

間的撞擊面平行程度,容易導致撞擊的偏心情況,進而產生次峰值,使得分離式霍普金森拉伸桿的輸入桿製作成本提高。而改變應變規量測應力波位置與撞擊點間的關係,能夠有效改善偏心撞擊時所量測的訊號品質。當應變規的量測位置位於偏心撞擊得中性軸上時,量測到得彎曲應力最小,使得量測的訊號不受偏心撞擊影響。

Creo 3.0中文版應用教程

為了解決法蘭尺寸量測的問題,作者喬建軍王菁 這樣論述:

Creo 結構復雜、模塊眾多、功能強大、操作靈活,學習起來比較費力,因此,作者根據實際設計經驗,結合多年的軟件教學以及工廠實戰經驗編寫了本書。本書共15 章,詳細講解了Creo 基礎知識、草繪、基礎特征、基准特征、工程特征、高級特征、特征編輯與操作、曲線特征、曲面設計、曲面編輯、造型曲面設計、裝配設計、工程圖設計、鈑金設計、模具設計等內容,幫助讀者盡快掌握Creo 的應用。本書深入淺出,實例引導,講解詳實,適合利用Creo 從事CAD 設計的初中級讀者使用。本書既可作為大中專院校、高職院校機械設計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以作為社會相關培訓機構的培訓教材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第1章 Creo基礎知識11.1Creo啟動和退出21.1.1軟件啟動21.1.2退出軟件21.2Creo3.0界面簡介31.3文件的管理41.3.1文件打開51.3.2文件新建51.3.3文件保存61.3.4文件另存為61.3.5文件重命名61.3.6文件的刪除71.3.7文件的拭除71.4設置系統顏色81.5修改對象顏色91.6Creo選取方法101.6.1預選加亮突出顯示功能111.6.2直接選取111.6.3查詢選取111.6.4列表選取121.6.5依次選取(CTRL多選)121.6.6鏈選(shift鏈選)131.6.7依次鏈選取131.6.8曲面鏈選取131.6.9環曲面選取14

1.6.10種子&邊界面選取141.7圖層161.7.1層顯示和隱藏161.7.2在層間復制項目171.7.3復制層上所有項171.7.4設置層屬性181.7.5層保存狀況181.8本章小結201.9本章習題20第2章 草繪212.1草繪基本概念222.2進入草繪模塊222.3鼠標操作技巧232.4基本繪圖命令232.4.1繪制線鏈242.4.2繪制相切直線242.4.3繪制中心線252.4.4繪制矩形252.4.5繪制圓252.4.6繪制同心圓262.4.7繪制三點圓262.4.8繪制三相切圓262.4.9繪制橢圓272.4.10繪制三點圓弧272.4.11繪制三相切圓弧282.4.12繪制

同心圓弧282.4.13繪制圓心端點圓弧292.4.14繪制圓錐弧292.4.15繪制倒圓角292.4.16繪制橢圓角302.4.17草繪樣條曲線302.4.18草繪點和坐標系302.4.19草繪文本312.5圖元操控322.5.1直線操控322.5.2圓操控322.5.3圓弧操控332.5.4樣條操控332.6變換圖元332.6.1旋轉調整大小332.6.2鏡像圖元342.7編輯裁剪圖元352.7.1圖元的選取352.7.2圖元的刪除352.7.3動態修剪模式352.7.4修剪拐角362.7.5分割圖元372.8標注和編輯尺寸372.8.1標注草繪372.8.2修改尺寸382.8.3弱尺寸加

強392.9創建約束402.10本章小結462.11本章習題46第3章 基礎特征473.1拉伸特征483.1.1拉伸操作方式483.1.2拉伸操控板483.1.3拉伸深度513.2旋轉特征533.2.1旋轉操作方式543.2.2旋轉操控板543.3混合573.3.1混合操控板583.3.2混合截面583.3.3混合選項603.3.4混合截面相切條件613.3.5截面混合條件613.4旋轉混合643.5本章小結663.6本章習題66第4章 基准特征674.1基准平面684.1.1基准平面對話框684.1.2基准平面創建步驟694.1.3基准平面參考類型694.2基准軸744.2.1基准軸對話框7

44.2.2基准軸創建步驟754.2.3基准軸參考類型754.3基准點784.3.1基准點對話框794.3.2基准點參考類型794.4基准坐標系824.5基准曲線834.5.1通過點的曲線834.5.2來自方程的曲線854.5.3來自橫截面的曲線874.6本章小結884.7本章習題88第5章 工程特征895.1工程特征概述905.2孔905.2.1同軸孔905.2.2線性孔915.2.3徑向孔935.2.4直徑孔945.3倒圓角965.3.1倒圓角截面形狀975.3.2通過曲線倒圓角1015.3.3完全倒圓角1045.3.4可變倒圓角1065.4倒斜角1085.4.1邊倒角1085.4.2拐角

倒角1095.5抽殼1115.6拔模1145.6.1拔模參考1145.6.2可變拔模1145.6.3分割拔模1155.7本章小結1185.8本章習題118第6章 高級特征1196.1掃描1206.1.1固定截面掃描1206.1.2可變截面掃描1226.1.3帶有關系式的可變剖面掃描1286.1.4基准圖控制的可變剖面掃描1296.2掃描混合1326.2.1掃描混合參考1326.2.2掃描混合截面1336.2.3掃描混合相切1336.3螺旋掃描1356.4本章小結1356.5本章習題136第7章 特征編輯與操作1377.1修改編輯1387.1.1修改特征為只讀1387.1.2更改特征名稱1397

.1.3模型中更改基准面的文字位置1407.1.4編輯定義特征1407.1.5重新排序1417.1.6隱含或刪除特征1427.1.7零件的簡化表示1447.2特征復制1447.2.1鏡像復制1457.2.2平移和旋轉復制1467.2.3特征的新參考復制1497.3特征的陣列1527.3.1尺寸陣列1537.3.2方向陣列1557.3.3軸陣列1577.3.4填充陣列1607.3.5表陣列1627.3.6參考陣列1647.3.7曲線陣列1677.3.8點陣列1697.4本章小結1697.5本章習題170第8章 曲線特征1718.1曲線的復制擬合1728.1.1精確復制1728.1.2逼近復制17

28.2曲線的移動和旋轉1738.2.1幾何移動和旋轉1738.2.2特征移動和旋轉1748.3曲線修剪或分割1758.3.1曲線修剪1758.3.2曲線分割1768.4相交曲線1788.5投影曲線1788.5.1投影鏈1788.5.2投影草繪1798.6包絡曲線1808.6.1中心包絡1808.6.2草繪器坐標系包絡1818.7偏移曲線1838.7.1偏移幾何1838.7.2偏移曲線特征1838.8本章小結1848.9本章習題184第9章 曲面設計1859.1拉伸曲面1869.1.1拉伸曲面1869.1.2創建封閉拉伸曲面1899.1.3創建拉伸分割曲面1909.1.4創建不對稱拉伸曲面19

29.2旋轉曲面1949.2.1旋轉軸1949.2.2旋轉曲面1969.3恆定截面掃描曲面1999.4可變截面掃描2009.4.1掃描軌跡2009.4.2掃描截面2019.4.3可變截面掃描坐標系2019.4.4掃描截面外形2049.5平行混合曲面2099.6旋轉混合2109.7填充曲面2109.8邊界混合曲面2119.8.1邊界混合的選取方式2119.8.2閉合混合2129.8.3邊界約束相切2149.8.4控制點2169.8.5逼近擬合曲線2179.9本章小結2179.10本章習題217第10章 曲面編輯21910.1曲面偏移22010.1.1標准偏移特征22010.1.2具有拔模特征22

210.1.3展開特征22410.1.4替換曲面特征22610.2曲面的合並22710.3曲面修剪22910.4曲面延伸23110.5曲面加厚23210.6曲面實體化23310.7本章小結23610.8本章習題236第11章 造型曲面設計23711.1造型曲線23811.1.1造型曲線的構成23811.1.2造型曲線點類型23811.1.3造型曲線類型23911.1.4下落曲線23911.1.5COS相交線24011.1.6圓和圓弧24011.1.7曲面IOS曲線24111.2曲線編輯24311.2.1曲線的插值點編輯24311.2.2端點連接定義24311.2.3曲線的分割24411.2.4

曲線的合並24411.3曲面創建24611.3.1邊界曲面24611.3.2放樣曲面24711.3.3掃描曲面24711.4曲面連接25411.5曲面裁剪25411.6案例演練25411.7本章小結26211.8本章習題262第12章 裝配設計26312.1裝配約束26412.1.1距離約束26412.1.2角度偏轉26412.1.3平行26512.1.4重合26512.1.5法向26712.1.6共面26712.1.7居中26712.1.8相切26712.1.9固定26712.1.10默認26812.2元件的復制27112.3元件的陣列27412.4裝配體中的零件操作27612.4.1隱藏和

顯示零件27612.4.2重新定義裝配關系27712.4.3零件重新排序27912.5在裝配環境中編輯零件27912.5.1顯示零件特征27912.5.2編輯零件特征28012.6在裝配體中創建零件28212.7裝配體的分解28512.8本章小結28612.9本章習題286第13章 工程圖設計28713.1繪圖視圖28813.1.1常規視圖28813.1.2投影視圖28813.2視圖可見性29013.2.1全視圖29113.2.2半視圖29113.2.3破斷視圖29213.2.4局部視圖29213.3放大視圖(詳細視圖)29413.4輔助視圖29713.5斷面圖29913.6剖視圖30013.

6.1全剖視圖30013.6.2半剖視圖30013.6.3局部剖視圖30113.6.4旋轉剖視圖30113.6.5階梯剖視圖30113.7尺寸標注30413.7.1尺寸標注的特點與要求30413.7.2顯示模型注釋30413.7.3手動標注尺寸30513.8本章小結30613.9本章習題306第14章 鈑金設計30714.1分離壁30814.1.1以拉伸創建分離壁30814.1.2以平整創建分離壁31114.1.3以旋轉創建分離壁31314.1.4以混合創建分離壁31714.1.5以旋轉混合創建分離壁31814.1.6以偏移創建分離壁31914.1.7以變截面掃描創建分離壁32014.1.8以

掃描混合創建分離壁32214.1.9以螺旋掃描創建分離壁32314.1.10以邊界混合創建分離壁32414.2連續壁32714.2.1以平整創建連續壁32814.2.2以法蘭創建連續壁33414.2.3以延伸創建連續壁33914.3部分薄壁34414.3.1以平整的方式來產生部分薄壁34414.3.2以法蘭的方式來產生部分薄壁34414.4止裂槽34814.5鈑金成型35014.5.1凸模成型35114.5.2草繪成型35114.5.3面組成型35214.5.4凹模成型35314.5.5平整成型35614.6鈑金折彎35714.6.1規則折彎35714.6.2滾動折彎35814.6.3平面折彎

35814.6.4邊折彎35914.7本章小結36314.8本章習題363第15章 模具設計36515.1模具設計過程36615.2模具布局36615.2.1創建工作目錄36615.2.2創建模具文件36615.2.3加載參考模型36715.2.4創建模具工件37215.2.5設置模具收縮率37515.3分型面37615.3.1分型面設計的原則37615.3.2創建分型面37715.3.3編輯分模曲面38115.4模具分割及抽取38415.4.1分型面分割體積塊38415.4.2抽取模具元件38515.4.3鑄模38515.4.4模具開模38515.5帶靠破孔的模具分模38515.6帶滑塊的模

具分模39115.7本章小結40015.8本章習題400 Creo是在前期Pro/E版本上不斷發展完善演變而來的,現在已經是全球最普及的三維設計和制造的3D軟件,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機械、電子、汽車、家電、玩具等各行業中。Creo功能非常強大,包括零件設計、產品組裝、模具設計、NC加工、鈑金設計、鑄造設計、造型設計、柔性建模、自動量測、機構仿真、應力分析、數據庫管理等多種功能。它的出現改變了傳統設計制造作業方式,其參數化設計及全關聯性數據庫使產品的設計以及變更變得更加容易。Creo以先進的理論基礎、強大的工程背景、完善的功能和專業的服務贏得了廣大CAD/CAM用戶,本書以多

年的教學和工廠實戰經驗為基礎,輔以案例演練,提供給用戶一個快速入門的捷徑。

端板成形製程改善與法蘭機之機構運動軌跡分析

為了解決法蘭尺寸量測的問題,作者方舜新 這樣論述:

本研究針對壓力容器之端板旋壓製程進行探討,利用傳統旋壓法中的無心軸旋壓進行端板成品製造,在製造過程中,有許多參數會影響端板成品之製程,例如:運動軌跡、施壓輪參數、板材之材料性質等,因此大型端板在製程上較為困難。本研究主要分析端板旋壓其成形過程所面臨的問題與現象,由於此產業屬於傳統大型產業,在製造過程僅透過目測進行加工,因此產品的品質與尺寸較無法統一,為了改善此現象,將此製程量測部分結合雷射追蹤儀與自製量測治具進行精度與品質之改善。主要製造端板成品外型為橢圓形,透過兩種不同R角尺寸與直邊段進行製造,兩R角透過尺寸大小分別為大R段與小R段,大R段其製程為鍛造成形;小R段則為本研究所探討之旋壓成形

。本研究將旋壓加工的法蘭機機構進行模擬,利用三組油壓缸之驅動模式,透過3D模擬出施壓輪之軌跡路徑,並探討成品起皺與減薄的效果。後續針對量測誤差進行修正,透過治具軸線與工作座標之夾角,最終可推得量測半徑。雷射追蹤儀可因應不同的旋壓高度進行量測,量測範圍以端板的直邊段至中心的軸線,雷射追蹤儀量測數值與皮尺比對後僅誤差3mm尺寸。由此可知,雷射追蹤儀除了外徑尺寸量測與外觀上判斷外型公差值外,在功能上也可強化端板量測,使產品更加精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