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散熱風扇故障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汽車散熱風扇故障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馬文星寫的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單行本液力傳動設計(第二版) 和許乃強的 柴油發電機組新技術及應用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2023 冷氣機構造- monaliqsa.online也說明:室內機是以風扇、出風口等結構組成,而室外機則是以壓縮機以及散熱風扇組成。 ... 汽車冷氣機中使用最多的冷媒為Refrigerantl2,簡稱R-l2或F-12,或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 和機械工業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系 蘇德仁所指導 張峰旭的 模糊理論應用於光化交接箱散熱分析 (2017),提出汽車散熱風扇故障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模糊理論、光化交接箱、溫度控制。

而第二篇論文樹德科技大學 生活產品設計系碩士班 陳文亮所指導 鄭琬儒的 應用橘色科技概念於心肺復甦緊急救護裝置產品設計與實現之研究 (2014),提出因為有 橘色科技、心肺復甦輔助裝置、詮釋結構模式、專利分析、情境故事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汽車散熱風扇故障的解答。

最後網站汽车散热风扇不转汽车三种模式怎么用 - 汽车百科則補充:汽车 冷却风扇不转,可能是空滤芯堵塞、制冷剂不足或暖水箱堵塞。首先要检查空滤芯是否堵塞,发动机水温会因冷却风扇故障而升高。现在汽车上用的散热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汽車散熱風扇故障,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單行本液力傳動設計(第二版)

為了解決汽車散熱風扇故障的問題,作者馬文星 這樣論述: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第二版單行本共20個分冊,涵蓋了機械常規設計的所有內容。各分冊分別為:《機械零部件結構設計與忌》《機械製圖及精度設計》《機械工程材料》《連接件與緊同件》《軸及其連接件設計》《軸承》《機架、導軌及機械振動設計》《彈簧設計》《機構設計》《機械傳動設計》《減速器和變速器》《潤滑和密封設計》《液力傳動設計》《液壓傳動與控制設計》《氣壓傳動與控制設計》《智慧裝備系統設計》《工業機器人系統設計》《疲勞強度可靠性設計》《逆向設計與數位化設計》《創新設計與綠色設計》。 本書為《液力傳動設計》,主要介紹了液力傳動設計基礎、液力變矩器、液力機械變矩器、液力偶合器、液黏傳動等。本書可作為機械設

計人員和有關工程技術人員的工具書,也可供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9篇  液力傳動設計 第1章 液力傳動設計基礎 1.1液力傳動的定義、特點及應用19-3 1.2液力傳動的術語、符號19-4 1.2.1液力傳動術語19-4 1.2.2液力元件圖形符號19-7 1.3液力傳動理論基礎19-8 1.3.1基本控制方程19-8 1.3.2基本概念和定義19-11 1.3.3液體在葉輪中的運動19-12 1.3.3.1速度三角形及速度的分解19-12 1.3.3.2速度環量19-13 1.3.3.3液體在無葉柵區的流動19-13 1.3.4歐拉方程19-13 1.3.4.1動量

矩方程19-13 1.3.4.2理論能頭19-14 1.4液力傳動的工作液體19-14 1.4.1液力傳動油的基本要求19-14 1.4.2常用液力傳動油19-15 1.4.3水基難燃液19-15 第2章 液力變矩器 2.1液力變矩器的工作原理、特性19-17 2.1.1液力變矩器的工作原理19-17 2.1.1.1液力變矩器的基本結構19-17 2.1.1.2液力變矩器的工作過程和變矩原理19-17 2.1.1.3液力變矩器常用參數及符號19-18 2.1.2液力變矩器的特性19-20 2.2液力變矩器的分類及主要特點19-23 2.3液力變矩器的壓力補償及冷卻系統19-26 2.3.1補

償壓力19-26 2.3.2冷卻迴圈流量和散熱面積19-27 2.4液力變矩器的設計方法19-27 2.4.1相似設計法19-27 2.4.2統計經驗設計法19-29 2.4.3理論設計法19-32 2.4.3.1基於一維束流理論的設計方法19-32 2.4.3.2CFD/CAD現代設計方法19-43 2.4.4逆向設計法19-47 2.5液力變矩器的試驗19-50 2.5.1試驗台架19-50 2.5.2試驗方法19-50 2.5.2.1外特性試驗19-50 2.5.2.2液力元件內特性試驗19-53 2.6液力變矩器的選型19-54 2.6.1液力變矩器的形式和參數選擇19-54 2.6.

2液力變矩器系列型譜19-55 2.6.3液力變矩器與動力機的共同工作19-55 2.6.3.1輸入功率19-56 2.6.3.2泵輪特性曲線族和渦輪特性曲線族19-56 2.6.3.3液力變矩器有效直徑和公稱轉矩選擇19-58 2.6.3.4液力變矩器和動力機共同工作的輸入特性曲線和輸出特性曲線19-58 2.6.4液力變矩器與動力機的匹配19-58 2.6.5液力變矩器與動力機匹配的優化19-60 2.7液力變矩器的產品型號與規格19-61 2.7.1單級單相向心渦輪液力變矩器19-61 2.7.2多相單級和閉鎖液力變矩器19-104 2.7.3可調液力變矩器19-114 2.8液力變矩器

傳動裝置19-116 2.9液力變矩器的應用及標準狀況19-124 2.9.1液力變矩器的應用19-124 2.9.2國內外標準情況和對照19-124 第3章 液力機械變矩器 3.1液力機械變矩器的分類及原理19-126 3.1.1功率內分流液力機械變矩器19-126 3.1.1.1導輪反轉內分流液力機械變矩器19-126 3.1.1.2多渦輪內分流液力機械變矩器19-127 3.1.2功率外分流液力機械變矩器19-127 3.1.2.1基本方程19-127 3.1.2.2用於特定變矩器的方程19-131 3.1.2.3分流傳動特性的計算方法及實例19-134 3.1.2.4外分流液力機械變

矩器的方案匯總19-137 3.2液力機械變矩器的應用19-139 3.2.1功率內分流液力機械變矩器的應用19-139 3.2.1.1導輪反轉內分流液力機械變矩器19-139 3.2.1.2雙渦輪內分流液力機械變矩器19-141 3.2.2功率外分流液力機械變矩器的應用19-142 3.2.2.1分流差速液力機械變矩器的應用19-142 3.2.2.2匯流差速液力機械變矩器的應用19-145 3.3液力機械變矩器產品規格與型號19-146 3.3.1雙渦輪液力機械變矩器產品19-146 3.3.2導輪反轉液力機械變矩器產品19-158 3.3.3功率外分流液力機械變矩器產品19-159 3.

3.4液力機械變矩器傳動裝置產品19-161 第4章 液力偶合器 4.1液力偶合器的工作原理19-164 4.2液力偶合器特性19-165 4.2.1液力偶合器的特性參數19-165 4.2.2液力偶合器特性曲線19-166 4.2.3影響液力偶合器特性的主要因素19-168 4.3液力偶合器分類、結構及發展19-170 4.3.1液力偶合器形式和基本參數19-170 4.3.1.1形式和類別19-170 4.3.1.2基本參數19-173 4.3.2液力偶合器部分充液時的特性19-173 4.3.3普通型液力偶合器19-174 4.3.4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174 4.3.4.1靜壓泄液

式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177 4.3.4.2動壓泄液式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177 4.3.4.3複合泄液式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188 4.3.5普通型、限矩型液力偶合器的安全保護裝置19-189 4.3.5.1普通型、限矩型液力偶合器易熔塞19-189 4.3.5.2刮板輸送機用液力偶合器易爆塞技術要求19-189 4.3.6調速型液力偶合器19-194 4.3.6.1進口調節式調速型液力偶合器19-198 4.3.6.2出口調節式調速型液力偶合器19-204 4.3.6.3複合調節式調速型液力偶合器19-212 4.3.7液力偶合器傳動裝置19-213 4.3.8液力減速器19-227

4.3.8.1機車用液力減速(制動)器19-227 4.3.8.2汽車用液力減速(制動)器19-228 4.3.8.3固定設備用液力減速(制動)器19-230 4.4液力偶合器設計19-232 4.4.1液力偶合器的類比設計19-232 4.4.2限矩型液力偶合器設計19-234 4.4.2.1工作腔模型(腔型)及選擇19-234 4.4.2.2限矩型液力偶合器的輔助腔19-237 4.4.2.3限矩型液力偶合器的葉輪結構19-237 4.4.2.4工作腔有效直徑的確定19-239 4.4.2.5葉片數目和葉片厚度19-239 4.4.3調速型液力偶合器設計19-239 4.4.3.1葉輪強

度計算19-239 4.4.3.2葉輪強度有限元分析簡介19-243 4.4.3.3液力偶合器的軸向力19-244 4.4.3.4導管及其控制19-245 4.4.3.5設計中的其他問題19-248 4.4.3.6油路系統19-249 4.4.3.7調速型液力偶合器的輔助系統與設備成套19-250 4.4.3.8調速型液力偶合器的配套件19-252 4.4.4液力偶合器傳動裝置設計19-259 4.4.4.1前置齒輪式液力偶合器傳動裝置簡介19-259 4.4.4.2液力偶合器傳動裝置設計要點19-260 4.4.5液力偶合器的發熱與冷卻19-260 4.5液力偶合器試驗19-262 4.5.

1限矩型液力偶合器試驗19-262 4.5.2調速型液力偶合器試驗19-263 4.6液力偶合器選型、應用與節能19-264 4.6.1液力偶合器運行特點19-266 4.6.2液力偶合器功率圖譜19-268 4.6.3限矩型液力偶合器的選型與應用19-268 4.6.3.1限矩型液力偶合器的選型19-268 4.6.3.2限矩型液力偶合器的應用19-269 4.6.4調速型液力偶合器的選型與應用19-274 4.6.4.1我國風機、水泵運行中存在的問題19-274 4.6.4.2風機、水泵調速運行的必要性19-274 4.6.4.3各類調速方式的比較 19-274 4.6.4.4應用液力偶合

器調速的節能效益19-275 4.6.4.5風機、泵類調速運行的節能效果19-276 4.6.4.6風機、泵類流量變化形式對節能效果的影響19-276 4.6.4.7調速型液力偶合器的效率與相對效率19-277 4.6.4.8調速型液力偶合器的匹配19-278 4.6.4.9調速型液力偶合器的典型應用與節能19-279 4.7液力偶合器可靠性與故障分析19-283 4.7.1基本概念19-283 4.7.2 限矩型液力偶合器的故障分析19-284 4.7.3調速型液力偶合器的故障分析19-287 4.8液力偶合器典型產品及其選擇19-290 4.8.1靜壓泄液式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290 4

.8.2動壓泄液式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292 4.8.2.1YOX、YOXⅡ、TVA外輪驅動直連式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293 4.8.2.2YOXⅡZ外輪驅動制動輪式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294 4.8.2.3水介質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295 4.8.2.4加長後輔腔與加長後輔腔帶側輔腔的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300 4.8.2.5加長後輔腔與加長後輔腔帶側輔腔制動輪式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306 4.8.2.6加長後輔腔內輪驅動制動輪式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312 4.8.3複合泄液式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312 4.8.4調速型液力偶合器19-318 4.8.4.1出口調節安裝板式箱

體調速型液力偶合器19-318 4.8.4.2回轉殼體箱座式調速型液力偶合器19-324 4.8.4.3側開箱體式調速型液力偶合器19-326 4.8.4.4閥控式調速型液力偶合器19-329 4.9液力偶合器傳動裝置19-330 4.9.1前置齒輪增速式液力偶合器傳動裝置19-330 4.9.2後置齒輪減速式液力偶合器傳動裝置19-336 4.9.3後置齒輪增速式液力偶合器傳動裝置19-340 4.9.4組合成套型液力偶合器傳動裝置19-341 4.9.5後置齒輪減速箱組合型液力偶合器傳動裝置[偶合器正(反)車箱]19-345 4.10國內外調速型液力偶合器標準情況與對照19-345 第5

章 液黏傳動 5.1液黏傳動及其分類19-347 5.2液黏傳動的基本原理19-347 5.3液黏傳動常用術語、形式和基本參數19-347 5.3.1液黏傳動常用術語19-347 5.3.2液黏傳動元件結構形式19-347 5.3.3液黏傳動的基本參數19-347 5.4液黏傳動的工作液體19-347 5.5液黏調速離合器19-347 5.5.1集成式液黏調速離合器19-347 5.5.2分離式液黏調速離合器19-347 5.5.3液黏調速離合器運行特性19-347 5.5.4液黏傳動的摩擦副19-347 5.5.5液黏調速離合器的性能特點及應用節能19-347 5.5.6液黏調速離合器常見故

障與排除方法19-347 5.5.7國外液黏調速離合器的轉速調控系統19-347 5.6液黏調速裝置19-347 5.6.1平行軸傳動液黏調速裝置19-347 5.6.2差動輪系CST液黏調速裝置19-347 5.7矽油風扇離合器19-347 5.8矽油離合器19-347 5.9液黏測功器19-347 5.10其他液黏傳動元件19-347 5.11液黏傳動在液力變矩器上的應用19-347 5.12國內外液黏元件標準情況與對照19-347 參考文獻19-348

汽車散熱風扇故障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自己灌冷媒有那麼難嗎?【抽真空灌冷媒全套流程】BMW E36 DIY Car DIY refrigeran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tDiXYwy8RY
日立分離式冷氣吹不冷【原因找到了】Basic maintenance of separate air condition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9PXXlg0h10
(一鏡到底拍攝)復古March冷氣DIY【加冷凍油/抽真空/灌冷媒/完整流程】Verita冷氣維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ImGgNUlZXE
BMW X5 冷氣不冷,汽車冷氣故障檢測【E53寶馬進口休旅車.恆溫空調變頻壓縮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XtxO6720cU
冷氣不涼先換這個【拆下冷氣散熱風扇BMW E39】白同學冷氣DI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DRKfJgv98c
(白同學冷氣EP2) BMW冷氣壓縮機翻修(上集)【DIY拆下冷氣壓縮機離合器線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DVwbWwuTHE
我要建立一個多元化 DIY 影片資料庫,希望對各位熱愛DIY的同學們有所幫助,
用最低成本完成維修,這就是白同學DIY教室的最高宗旨,歡迎訂閱收看支持3Q。
目前頻道主要項目
汽機車維修DIY/水電生活DIY/投資理財直播/時事主題討論/我熱愛的主題
人是英雄錢是膽,認同白同學理念的朋友們,歡迎您贊助打賞~謝謝
綠界斗內入口 https://p.ecpay.com.tw/7799A89

模糊理論應用於光化交接箱散熱分析

為了解決汽車散熱風扇故障的問題,作者張峰旭 這樣論述:

模糊理論發展至今已逾40年,應用範圍非常廣泛,而在溫度領域的使用上雖多有研究,但在電信領域中含括了線路、網路設備、電力設備於一身的光化交接箱卻甚少涉獵。目前交接箱的風扇運轉控制方式以機械式溫度控制為主,一分為二的控制方式不但損耗電力,於溫度控制上也無法有效處理,容易造成相關設備的故障。 本論文中使用Arduino微控制器、溫度感測器、WI-FI模組,經由雲端記錄光化交接箱溫度變化情形,並分析箱體內溫度與環境溫度的差異。經由依據溫度的變化透過模糊演算控制風扇轉速,提高設備穩定度,降低風扇全速運轉時間。

柴油發電機組新技術及應用

為了解決汽車散熱風扇故障的問題,作者許乃強 這樣論述:

柴油發電機組作為常用後備、應急電源設備,在各行各業供電負載中被廣泛應用,特別是在負載對供電品質要求越來越嚴格的今天,成為不可或缺的供電保障。本書的三位元作者來自于柴油發電設備製造第一線,具有深厚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對近年來柴油發電設備的技術發展以及柴油發電設備在實際工程應用中的技術應用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加以總結歸納,完成本書。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可以瞭解柴油發電機組作為一種發電設備在當前供電負載應用中技術發展的新狀況,並且可以瞭解其中的一些技術細節,本書信息量豐富、可讀性強。本書在編寫內容上博采眾家之長,技術應用和工程案例相結合,文字描述與圖表、圖像直觀表達相結合

,通俗易懂,易於理解。

應用橘色科技概念於心肺復甦緊急救護裝置產品設計與實現之研究

為了解決汽車散熱風扇故障的問題,作者鄭琬儒 這樣論述:

隨著時代的變遷,生活品質愈來愈便利,而所謂的文明病或心血管疾病及各種意外等事件也在不知不覺中蔓延開來,使得心肺復甦術緊急救護知識與技術成為現代人的救命符之ㄧ。然而,傳統的心肺復甦術必須仰賴施救人員對患者進行心臟按摩及人工呼吸,以幫助患者維持生命跡象。而人工心臟按摩並不輕鬆,不僅須考量按壓位置、平穩度、力道、深度、頻率等,以避免造成患者的二次傷害,同時容易引起施救者雙臂疲勞,造成無法有效產生足夠血流量,降低急救成功機會。於是,輔助性的心肺復甦急救裝置成為救命的新寵。然而,現階段輔助裝置,多以專業人員使用為訴求,同時具有使用繁瑣、攜帶不便、價格昂貴等缺點,導致民眾接受度意願降低,普及率低迷,不易

有效發揮CPR輔助裝置急救之特點。為改善上述缺點,本研究目的擬以橘色科技概念為借鏡,提出一套緊急救護產品開發設計程序,使之強調人本科技與人性關懷,以發展與健康、幸福、關懷等相關的科技產物,進而落實與發揚「以人為中心」之理念,設計發展出醫療緊急救護橘色產品,以挽回更多的生命,促進人類生命價值。本研究程序與方法,將以工程設計程序,作為外圈活動「科技面與工程面」的發展基礎;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程序,作為內圈活動「人文面與設計面」的發展基礎,使之達成以「人文+科技=人本科技」的結合,並藉由分析、設計、執行、評估等過程,及資訊即時的回饋與修正,以易攜帶型CPR緊急救護輔助裝置之產品研發為案例,驗證及說明

此程序。該設計程序分成外圈活動與內圈活動,其中外圈活動分別由釐清與規劃任務、構想概念設計、具體化設計、細部設計及評估等4階段構成,而各階段視需要可被重複與查核,形成資訊回饋的迴路;內圈活動則包含使用者行為分析、需求分析、產品功能/技術特性分析、關聯矩陣與產品企劃、構想發展與設計、概念評估、產生方案、細部改善、使用評估等9步驟。藉此設計程序的規劃,以建構實質而明確的緊急救護產品開發與設計。研究結果顯示:(1)在使用者操作行為分析上,透過實驗研究法,藉此瞭解CPR安妮訓練模型實際操作行為與動作分析,其結果顯示最常犯的錯誤前5項,依次為按壓頻率、手臂手肘姿勢、預備姿勢、按壓位置、按壓姿勢等項目,此結

果可作為心肺復甦輔助裝置在使用操作與產品開發上參考。其次,為了瞭解使用者對於CPR輔助裝置的需求,首先經由文獻探討與資料彙整、焦點團體法之群體討論、因素分析等過程,獲取6大構面及30項的使用者需求要素,其中在構面部份包含功能性、經濟性、操作性、安全性、擴充性、外觀性等。此外,為進一步瞭解構面間與需求準則間之相互彼此關係,研究以詮釋結構模式進行探討。由要素分佈圖顯示,在構面部分,主要問題區有功能性、擴充性、經濟性、外觀性,在主要目標區有操作性、安全性;在需求準則部分,則有8項主要問題區及11項主要目標區。藉此成果可明確得知需求要素的問題點與目標點,以形成較清楚的脈絡,有利於設計決策上的考量。(2

)產品功能與技術分析:透過中華民國專利資料庫的檢索及專利地圖的建置,以完善地建構CPR輔助裝置的經營圖與技術圖。在經營圖包含專利件數、國家別、專利權人、引證次數等分析;而在技術圖則有魚骨圖及矩陣圖,其中技術有驅動、按壓位置、壓縮心臟、人工呼吸、協助救援、紀錄及操作等7項,功效則有方便攜帶、適用不同場合、容易操作、降低成本、按壓一致、降低故障、符合體型、操作省力、避免接觸及急救送醫等10項。(3)關聯矩陣與產品企劃:以品質機能展開矩陣為架構,並以瀑布方式進行三次展開,依次為設計需求與技術特徵、技術特徵與感性語彙、感性語彙與型態要素。其中,(i)在設計需求與技術特徵關係中,於設計需求展開時,整合K

ano模式,藉此明確地瞭解各設計需求在品質企劃矩陣的重要度、權重值與品質屬性歸屬,權重值前三項依次為正確按壓位置、可提示操作步驟、具有警示防護裝置,而此三項皆歸於一維品質;而於技術特徵展開中,則改良FBS模式並提出FTC模式,藉此明確地瞭解各技術特徵在技術矩陣的權重值與相關性,以減少功能(F)-技術(T)-元件(C)間的不確定性,而權重值前三項依次為訊息指引裝置、固定裝置、定位裝置。(ii)在技術特徵與感性語彙關係中,於技術特徵展開時,各技術特徵在品質企劃矩陣的權重值前三項依次為壓動機構、定位裝置、訊息指引裝置;而於感性語彙展開中,則整合感性工學學理、模糊德爾菲法與因素分析,使形容語彙篩選更加

客觀性,藉此將技術特徵與使用者感受之語彙接軌,而各感性語彙在技術矩陣的權重值前三項依次為便利的、科技的、專業的。(iii)在感性語彙與型態要素關係中,於感性語彙展開時,各感性語彙在品質企劃矩陣的權重值前三項依次為簡單的、便利的、輕巧的;而於型態要素展開中,各型態要素在技術矩陣權重值前三項依次為為上部第4項目、下部第4項目、中部第3項目。藉此成果不僅可改善傳統感性工學採用數量化I類作法,藉由系統化矩陣式的表達,可快速地輔助設計者掌握使用者需求語彙與造形形態特徵之關係,同時可有效地將造形發想設計過程明箱化,減少繁複的數值計算,有助於造形設計發展評估效率。(4)概念設計與具體化設計:藉由上述研究成果

,並以情境故事法作為構想發展方法,進而發展出6款易攜帶型CPR輔助裝置之產品概念設計圖。此外,為了有效與精確地縮減概念方案的數目,研究將廣泛蒐集各大設計競賽之評選標準,以作為CPR輔助裝置評選標準,並運用AHP法與PUGH概念選擇法進行構想評估。結果顯示,在評選標準前5項依次為創意性、功能性、美感性、人體工學、可行性。經Pugh法評分篩選後,依次為方案B與方案C,分別獲得受訪者青睞,依此方案進行電腦輔助立體建模,並完成產品模型製作與加工。(5)產品使用性評估與測試:考慮人機設計的互動關係,建立出明確的使用問題與產品結構的關係。研究以受測者實際操作CPR輔助裝置,並配合評估問卷之檢核表,進行產品

使用性評估與測試。評估結果顯示,受測者認為此兩款產品方案符合方便攜帶、容易收納、操作簡單、符合人體工學、結構堅固耐用、產品可靠性、正確按壓位置、具有心臟按摩等功效。此外,受測者認為徒手進行CPR,在長時間操作過程中,容易產生手腕、腰背、肩頸酸痛及疲憊感受,恐無法維持正確的CPR急救姿勢。藉由上述成果,建構新思維的緊急救護產品設計程序與架構,使之具有全方位通盤考量的設計規劃,完善而有效率地進行整合性設計。同時,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角度充分地考慮人們的需求,明確且詳盡地分析出使用者的行為、需求與感受,進而發展出CPR輔助裝置之創新性的技術與功效,並以勾勒出感知合宜的產品造形設計。此成果不僅對於設計

產業發展、緊急救護與人性關懷具有實質貢獻,亦可提供其他相關學術界及產業領域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