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菲女友張瑩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許俊雅所指導 劉曉恬的 當代台灣女性作家鍾文音、郝譽翔的成長記事——以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分析文本中自療過程 (2018),提出汪小菲女友張瑩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鍾文音、郝譽翔、敘事治療、阿德勒個體心理學。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劉德海所指導 業寶玉的 韓流的崛起及其對兩岸之影響研究 (2014),提出因為有 兩岸、韓流、韓國流行文化、韓劇、K-POP、反韓流的重點而找出了 汪小菲女友張瑩瑩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汪小菲女友張瑩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當代台灣女性作家鍾文音、郝譽翔的成長記事——以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分析文本中自療過程

為了解決汪小菲女友張瑩瑩的問題,作者劉曉恬 這樣論述:

第一章 緒論 1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第二節 文獻探討 4一、女作家研究概況 5(一)家族書寫 5(二)創傷書寫 10二、成長小說之研究概況 14第三節 研究範疇、方法與步驟 17一、研究範疇 17(一)作家生平 171.鍾文音 172.郝譽翔 17(二)作家著作 181.鍾文音 182.郝譽翔 19二、研究方法 20(一)敘事治療 20(二)心理學理論 24三、研究步驟 28(一)深化理解「敘事治療」類型 28(二) 阿德勒與研究對象之相關性 29第二章 女作家成長的背景變革與寫作意義 33第一節 台灣女性小說的時代背景 33一、生

於1960年代:反共懷鄉思潮下的身分認同 34二、長於1980年代:都會男女的愛慾主題 36三、崛於2000年代:在虛實間建構個人斷代史 39第二節 意識型態夾縫中的女史觀點與創作進程 42一、女史的觀點與意義 42二、「新歷史」小說的誕生 46第三節 透過「自卑情結」進行敘事治療 50一、作家文本流露的「自卑情結」 50二、在文本中進行的敘事治療 54(一)鍾文音:《從今而後》耽溺愛慾的阿枝 541. 被動於愛慾中感受自我 542. 主動於繪畫中尋覓自我 56(二)郝譽翔:《洗》嗜窺己身的少婦 591. 少女時期的被動對人敞開 592. 少婦時期的主動自我滿

足 60第三章 女作家的成長敘事與對親族和解 62第一節 童年期創傷的「初始記憶」 62一、家庭劇變:父背離 62二、疏離個體:友死亡 63(一)鍾文音:童年左岸的分身舒舒 63(二)郝譽翔:最壞時光裡完美女孩K 65第二節 成年後對親族的回望 66一、作家母女關係之探討:源於童年「自卑情結」 67(一)鍾文音:拉扯中的親密 68(二)郝譽翔:疏離後的親近 71二、作家的家族溯源:台灣女兒的尋根之旅 73(一)鍾文音:母系的血色雲林 73(二)郝譽翔:父系的原鄉山東 76第三節 「家庭星座論」於作家中年後的展現 79一、鍾文音:當作家成為照護者 80二、郝譽

翔:當漂泊者成為母者 81第四章 女作家對愛慾與婚姻的探索和思考 85第一節 初期性別角色的探索 85一、同性情誼 85(一)《在河左岸》:鍾文音的二位女友 86(二)《初戀安妮》:我╱郝譽翔,愛上L的妻子 88二、異性愛戀 89(一)學生時期的愛情探索 90(二)成年以後的愛情遺憾 91第二節 後期拿回情慾的自主權 93一、女性肉體 93二、女性情慾 98(一)啟蒙:窺探情慾 100(二)轉化:感受情慾 101第三節 「生活風格」之於婚姻的影響 104一、郝譽翔:當不婚族走進婚姻生女 105二、鍾文音:當渴愛者脫離愛情慣性 108第五章 女作家的土地記憶

與社會情懷 111第一節 由南入北的成長經歷:城市異鄉人 111一、鍾文音:《在河左岸》的雲林出外人 113二、郝譽翔:《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的黑暗公寓 115三、城市邊緣報告書:窮人的台北 117第二節 空間與意象:異鄉變故鄉 120一、城市空間:女作家的家屋 121(一)鍾文音的八里家居:一個家,兩個世界 122(二)郝譽翔的永和公寓:隔著繁華的靜謐 124二、根植台北:河流意象 126(一)鍾文音之於淡水河 127(二)郝譽翔之於新店溪 128第三節 「自卑情結」轉化為「社會情懷」 130一、自卑情結的正向發展 131(一)鍾文音:自憐自愛轉向大愛 13

1(二)郝譽翔:作品由黑暗轉向光明 132二、生命任務與社會情懷 133第六章 結論 136參考書目 143

韓流的崛起及其對兩岸之影響研究

為了解決汪小菲女友張瑩瑩的問題,作者業寶玉 這樣論述:

韓國的連續劇、電影、音樂等流行文化在1990年代開始大量湧入華文地區,先後在臺灣、香港和中國等地釀成一股熱潮,1999年,華文傳媒首次使用「韓流」(Korean Wave,韓語稱한류, Hallyu)一詞來形容這股韓國文化熱。韓流已經成為隨著三星、LG、現代等大型跨國公司的發展而崛起的韓國經濟的代名詞。韓流為文化全球化的一個典型案例, 它是韓國的國家文化政策的擴散和實踐的一種象徵,藉由促進創新和創意產業的擴張,來增進韓國的全球經濟競爭力。從韓流在世界各地之現象觀察發現,其威力來得突然且全面,具系統規模且有策略,且其文本意識大膽,更挑戰傳統觀念,並具獨特的文化藝術特質,不僅在韓國國內受到企業和

影視界關注與支持,韓流所形成的世界風潮,其崛起的因素及所帶來的效應更引發各國政府和學術界的熱烈討論,尤其聚焦於韓流是否為暫時的效應抑或是長期趨勢。韓流現象在亞洲各國普遍存在,其中以中國大陸、日本、香港、台灣,以及東南亞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及菲律賓等國最為明顯,並擴及印度、中東、中亞和俄羅斯各國,甚至在亞洲以外包括美國、拉丁美洲國家、歐洲、澳洲、非洲等地區逐漸發展。韓劇及韓國流行音樂(以下簡稱K-POP)的流行已經成為一種世界性現象,它以獨特的文化藝術魅力成功地實現了跨文化傳播,使吾人不禁想瞭解韓流何以會成功的關鍵因素,如韓國政府如何推動文化政策?如何運用整合行銷傳播策略?本計畫除進一步

探究外,擬針對韓國影視文化產品一旦跨越國界,在亞洲及世界各地如何被消費?如何與當地文化產生互動和交融?甚至產生對經濟的影響及反韓流的效應等進行探討。「韓流」所帶來對亞洲普及文化現象的反思值得我們深思研究,由於文化接近性,韓流在兩岸的擴散及影響最巨,本論文主要研究目的擬就所探討韓流崛起的背景因素,來分析論述「韓流」流行文化對兩岸的影響及韓國政府如何因應反韓流現象,最後總結研析結果,針對以下重點進行分析,第一,韓流形成的成功關鍵因素及其對國際關係的意義為何?第二,韓流所帶動的經濟效益為何?第三,韓流究竟是短期效應或是長期效應的現象?由於韓流已在一些國家產生反韓流的現象,對當地文化與產業究造什麼樣的

衝擊等,進而盼能做為我國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政策之省思與參考。研究發現,韓國政府推動文化全球化策略,促使韓流席捲全世界,韓國人展現的企圖心令人心生傚尤之心。韓流對於促進國際關係有著深遠的意義,進而構建亞洲文化的認同,更形塑東亞區域化的作用,但審視東亞流行文化實踐中所發生複雜的互動關係,韓國政府如何維繫韓流及降低反韓流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實為韓國政府應努力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