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機械評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武漢機械評價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劉忠雨寫的 深入淺出圖神經網路:GNN原理解析 和北一輝的 支那革命的真相:來自日本的視角與立場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機械工業 和八旗文化所出版 。

大同大學 設計科學研究所 許言所指導 劉立園的 產品設計公司之動態設計決策模式研究 (2021),提出武漢機械評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新資訊科技、產品設計公司、系統動力學、設計決策模式、影響因素。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大學 戰略研究所 葛惠敏所指導 林秋明的 習近平主政時期維穩政策之研究:以科技維穩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維穩、科技維穩、數位威權體制、社會控制的重點而找出了 武漢機械評價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武漢機械評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深入淺出圖神經網路:GNN原理解析

為了解決武漢機械評價的問題,作者劉忠雨 這樣論述:

這是一本從原理、演算法、實現、應用4個維度詳細講解圖神經網路的著作-在圖神經網路領域具有重大的意義。  本書作者是圖神經網路領域的資深技術專家-作者所在的公司極驗也是該領域的領先者。本書是作者和極驗多年研究與實踐經驗的總結-內容系統、扎實、深入淺出-得到了白翔、俞棟等多位學術界和企業界領軍人物的高度評價及強烈推薦。  全書共10章:  第1~4章全面介紹了圖、圖資料、卷積神經網路以及表示學習等基礎知識-是閱讀本書的預備知識;  第5~6章從理論的角度出發-講解了圖信號處理和圖卷積神經網路-深入剖析了圖卷積神經網路的性質-並提供了GCN實現節點分類的實例;  第7~9章全面講解了圖神經網

路的各種變體及範式、圖分類機制及其實踐-以及基於GNN的圖表示學習;  第10章介紹了圖神經網路的新研究和應用。 劉忠雨 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資深圖神經網路技術專家,極驗科技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和首席技術官。在機器學習、深度學習以及圖學習領域有6年以上的演算法架構和研發經驗,主導研發了極驗行為驗證、深知業務風控、疊圖等產品,極驗科技目前服務於全球 26萬家企業。   李彥霖  畢業于武漢大學,極驗人工智慧實驗室技術專家。一直從事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圖學習領域的研究工作。在深度神經網路演算法研發、圖神經網路在電腦視覺以及風控中的應用等領域實踐經驗豐富。   周洋 工學博士,畢業于武漢大學,目

前在華中師範大學任教。曾受邀到北卡羅萊納大學訪學,長期在大資料採擷前沿領域進行探索和研究,並應用于地理時空大資料、交通地理等諸多方向,已發表SCI&SSCI及核心期刊論文10餘篇。 前言 第1章 圖的概述 1 1.1 圖的基本定義 1 1.1.1 圖的基本類型 2 1.1.2 鄰居和度 4 1.1.3 子圖與路徑 4 1.2 圖的存儲與遍歷 5 1.2.1 鄰接矩陣與關聯矩陣 5 1.2.2 圖的遍歷 6 1.3 圖資料的應用場景 7 1.4 圖數據深度學習 10 1.5 參考文獻 13 第2章 神經網路基礎 17 2.1 機器學習基本概念 17 2.1.1 機器學習分類

17 2.1.2 機器學習流程概述 18 2.1.3 常見的損失函數 21 2.1.4 梯度下降演算法 23 2.2 神經網路 25 2.2.1 神經元 25 2.2.2 多層感知器 27 2.3 啟動函數 29 2.3.1 S型啟動函數 30 2.3.2 ReLU及其變種 30 2.4 訓練神經網路 33 2.4.1 神經網路的運行過程 34 2.4.2 反向傳播 34 2.4.3 優化困境 36 2.5 參考文獻 38 第3章 卷積神經網路 39 3.1 卷積與池化 39 3.1.1 信號處理中的卷積 39 3.1.2 深度學習中的卷積操作 42 3.1.3 池化 46 3.2 卷積神

經網路 46 3.2.1 卷積神經網路的結構 47 3.2.2 卷積神經網路的特點 49 3.3 特殊的卷積形式 51 3.3.1 1×1卷積 51 3.3.2 轉置卷積 52 3.3.3 空洞卷積 54 3.3.4 分組卷積 55 3.3.5 深度可分離卷積 55 3.4 卷積網路在圖像分類中的應用 56 3.4.1 VGG 56 3.4.2 Inception系列 57 3.4.3 ResNet 60 3.5 參考文獻 62 第4章 表示學習 65 4.1 表示學習 65 4.1.1 表示學習的意義 65 4.1.2 離散表示與分散式表示 66 4.1.3 端到端學習是一種強大的表示學習

方法 68 4.2 基於重構損失的方法—自編碼器 69 4.2.1 自編碼器 69 4.2.2 正則自編碼器 71 4.2.3 變分自編碼器 72 4.3 基於對比損失的方法—Word2vec 75 4.4 參考文獻 79 第5章 圖信號處理與圖卷積神經網路 81 5.1 矩陣乘法的三種方式 81 5.2 圖信號與圖的拉普拉斯矩陣 83 5.3 圖傅裡葉變換 85 5.4 圖濾波器 90 5.4.1 空域角度 93 5.4.2 頻域角度 94 5.5 圖卷積神經網路 96 5.6 GCN實戰 101 5.7 參考文獻 109 第6章 GCN的性質 111 6.1 GCN與CNN的聯繫 11

1 6.2 GCN能夠對圖資料進行端對端學習 115 6.3 GCN是一個低通濾波器 120 6.4 GCN的問題—過平滑 122 6.5 參考文獻 127 第7章 GNN的變體與框架 129 7.1 GraphSAGE 129 7.1.1 採樣鄰居 130 7.1.2 聚合鄰居 131 7.1.3 GraphSAGE演算法過程 132 7.2 GAT 134 7.2.1 注意力機制 134 7.2.2 圖注意力層 137 7.2.3 多頭圖注意力層 138 7.3 R-GCN 140 7.3.1 知識圖譜 140 7.3.2 R-GCN 141 7.4 GNN的通用框架 143 7.4.1

 MPNN 143 7.4.2 NLNN 146 7.4.3 GN 147 7.5 GraphSAGE實戰 148 7.6 參考文獻 153 第8章 圖分類 155 8.1 基於全域池化的圖分類 155 8.2 基於層次化池化的圖分類 156 8.2.1 基於圖坍縮的池化機制 157 8.2.2 基於TopK的池化機制 165 8.2.3 基於邊收縮的池化機制 168 8.3 圖分類實戰 169 8.4 參考文獻 177 第9章 基於GNN的圖表示學習 179 9.1 圖表示學習 180 9.2 基於GNN的圖表示學習 182 9.2.1 基於重構損失的GNN 183 9.2.2 基於對比

損失的GNN 184 9.3 基於圖自編碼器的推薦系統 188 9.4 參考文獻 195 第10章 GNN的應用簡介 197 10.1 GNN的應用簡述 197 10.2 GNN的應用案例 199 10.2.1 3D視覺 199 10.2.2 基於社交網路的推薦系統 203 10.2.3 視覺推理 205 10.3 GNN的未來展望 208 10.4 參考文獻 209 附錄A 符號聲明 211

產品設計公司之動態設計決策模式研究

為了解決武漢機械評價的問題,作者劉立園 這樣論述:

新資訊科技影響了產品生命週期的各個階段,在設計、製造和行銷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同時影響了產品設計公司。產品設計公司不再是單一的以設計為主,而是重視和利用新資訊科技,與製造領域和行銷領域緊密聯繫,並取得了成功。但是,仍然有很多產品設計公司無法協調新資訊科技、設計、製造和行銷的關係,阻礙了公司的發展。因此,本研究即以產品設計公司的角度出發,旨在建立新資訊科技影響下的「動態設計決策模式」(3DM),產品設計公司可以根據實際發展需要,透過動態設計決策模式,計算和分析不同因素之間的影響,以提供給產品設計公司及其相關領域決策者的參考為目的。 研究採用了系統動力學的理論和方法,透過文獻研究和專家訪談法

,建構一個因素之間相互聯繫的動態設計決策模式。在確定動態設計決策模式的因素及其相互關係的過程中,以文獻研究為基礎,整理出27個因素和29組因果關係。然後再以半結構化訪談、焦點團體法、德爾菲法的專家訪談方法,補充了6個因素和32組因果關係,並評估因素之間的影響大小;最後利用系統動力學軟體——Vensim,根據因果關係和影響大小,建立動態設計決策模式。 為了驗證動態設計決策模式的應用,利用動態設計決策模式計算產品創新、製造品質、市場需求和大數據四個關鍵因素對各個領域的因素的影響,以及結合實際案例的計算,結果發現:(1)設計領域中的產品創新對設計品質的影響最大;(2)製造領域中的製造品質對設計

優化的影響較大;(3)行銷領域中的市場需求對設計優化的影響較大;(4)大數據對其他領域因素的影響普遍高於其他三個關鍵因素對其他因素的影響;(5)在3DM模式中,因素之間相互影響,可以有效地避免獨立領域或獨立因素之間的相互脫節,及時促進各個領域因素之間的資訊回饋;(6)產品設計公司應用3DM模式,可以對多個因素進行快速的影響評估,比較影響大小,以確保公司管理者實施決策的主要方向。以上結果表明了動態設計決策模式可以輔助產品設計公司進行決策分析,並為產品設計公司提出建議和對策。

支那革命的真相:來自日本的視角與立場

為了解決武漢機械評價的問題,作者北一輝 這樣論述:

  如果再被孫文的空想所誤,這革命將何以處之?   ……我還有兵力,我決不允許孫文踏入這(南京)城門一步!   ——宋教仁   與孫文握手言和的宋教仁在憲法上的讓步,乃是最大失策。   ——北一輝(本書作者)   一百年後,中國知識分子依舊在原地打轉,討論帝制和憲制。   一百年前,宋教仁和孫文關於內閣制和大總統制的分歧,在今天的台灣繼續上演。     台灣已經超越1911年革命的起點,但未能擺脫它建立的法統。   中國早就放棄它的法統,但最終要回到革命的起點。   1911年的辛亥革命(支那革命)至今已經一個多世紀。關於革命的重要性、定位和詮釋,已經被國共兩黨的黨國史觀鎖定。對台灣

大部分讀者而言,國父孫中山推翻腐敗無能的滿清政府,建立共和國家,這一形象透過歷史課本而深入人心。但關於國母宋慶齡「始終堅定的與中國共產黨站在一起」卻幾乎隱晦不談。而中國的官方詮釋則是,辛亥革命的侷限和失敗,彰顯出共產革命的必然;故1949年建立的新中國,無疑也尊奉辛亥革命為現代中國的起點。   在這一正統史觀下,支那革命和孫中山經過各種刪減、裝扮和粉飾,而最終變為現代中國的政治神主牌。   本書《支那革命的真相》,是日本思想家、政治哲學家北一輝在1920年代出版(原書名為《支那革命外史》)。日本是中國近現代史非常重要的參與者和形塑者,其視角和立場,也因此是理解中國革命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

1911年革命發生時,北一輝就來到上海、南京,觀察並參與革命。他對中國革命的分析,並非狹窄的國共兩黨視角,而是從「東洋共和」的觀念出發,從而提供一款迥異於國共兩黨的「支那革命真相」。   ■為何透過孫中山考察支那革命,是徒勞無益?宋教仁和孫中山,誰對支那革命的貢獻更大?為何北一輝認定宋教仁是被孫中山指示暗殺的?   北一輝認為,支那革命的失敗,就國內的因素言,是以宋教仁為中心的國權派從未掌握革命的主導權。而革命政府推舉了完全不熟悉國情的孫中山出任領袖。這一論斷,完全抵觸了當前遵奉的國共兩黨革命史觀。   參與革命現場的作者提出疑問:在1912年8月成立國民黨之際,孫中山被選為理事長後,他

為何不到任,反而去出任袁世凱任命的「籌劃全國鐵路全權」?當南北統一達成,袁世凱出任臨時大總統之後,何以堅持與袁世凱抗衡的是宋教仁,而非孫中山?「鄙人不得不做出這樣的斷言:孫文的理想從一開始就屬於錯誤的方向,中國所希求的東西與他給出的東西完全是兩碼事。假如這斷言是正確的話,那麽透過孫氏來考察革命運動、認識不斷發生革命的中國,就不能不說是徒勞無益了。」(北一輝)   代替孫中山而領導國民黨投入參眾兩院選舉的人,最後是宋教仁。當宋教仁贏得大選後,為何出現宋慘遭暗殺的事件?「鄙人可以負責任地說:袁世凱不是暗殺宋君的主犯,他僅僅是個從犯而已。暗殺計劃的主謀者……還有一名驚天從犯,即為世人所尊敬的某位藏

鏡人(指孫中山)——此人權勢最盛之際,正是作惡最烈之時。」   「宋君躺在白色床單上的橫死臉容,又在鄙人的眼前浮現。主犯者噙著虛假的眼淚,向未知的弔唁者裝模作樣地介紹作為宋先生摯友的鄙人,其舉動實在可疑之至。……鄙人在宋君的靈前告別,淚流滿面的同時,心裡也在想道:這千古奇冤將在何日得以昭雪呢?這一切宛如昨天發生的事。每當思念湧上心頭,宋君之亡靈就不可思議地來到鄙人的身邊。」   北一輝以優美的、飽含激情的文筆反思支那革命,對於革命前後的政治問題,均提出自己的獨家看法。本書恰巧是站在國共兩黨史觀的另一端,故可為眾多民國史上避而不談的課題,提供新的思索方向。   ■本書前半部佳評如潮,後半部

則是譏評不斷。北一輝的書最終被禁;他自己更是被日本政府在1937年處以極刑——《支那革命的真相》不僅僅是辛亥革命的見聞錄,更是北一輝關於中國革命、中國政體的精闢分析之作。   據說作為大正民主主義者的吉野作造,讀了本書前半部份,特地登門拜訪北一輝。但他讀完後半部,態度又立刻發生改變!為何如此?其實從日本內部精英的角度看此書,前半部可謂是佳評如潮,後半部則是譏評不斷。   這是因為《支那革命外史》包含兩個主題,一是論述支那革命的本質,另一是申論日本政府的因應之道。兩個部分,分屬不同主題、不同撰稿時間,也獲致了兩種過然不同的評價。   本書的獨特性和重要性也恰好在此。作者在檢討支那革命時,幾

乎處處以日本的維新革命、美國革命和法國革命為參照系,並結合中國自己的政治傳統,思考革命後的國體該如何建立。「孫文抄襲美國式大總統政治的理想,從邏輯上推想,反而會背叛民主自由而讓專制登台。這種推想實際上已被他自身的經歷所證實:反對袁世凱的孫文,連在祖國居住的自由也被剝奪,不得不亡命外國。」   這是因為,「美國的建國歷程淬煉出一批崇尚自由的移民,中國數千年的歴史則鞭打出一大群奴隸。美國和中國根本是從立國精神到歷史發展方向迥然不同的兩個國家,孫文生搬硬套的空想也未經美國人的充分論證,而這也成為了革命黨在自覺方面,廣為人所知的痼疾。」   他認為,「一般人往往通過對袁世凱與孫文的人格上比較,判斷

所代表的君主制與共和制,何者適合中國國情,這不能不說是非常膚淺的觀察方法。只有當袁世凱和孫文這些泡沫都被抹除之後,才能看清中國革命潮流的本質。」   ■排滿興漢的思想根源是日本。北一輝始終主張,在驅逐英俄前提下的中國保全主義,並不包括滿洲。   作者認為,革命中國的真正覺醒,依賴的是東洋精神的復活。而促進、鼓勵、鞭策其復活的,正是閃耀著東洋魂燦爛光輝的日本思想。中國革命黨人和日本之間的關係,「就猶如像豬一般活著、像蠅一般死去的奴隸時代的法國人,仰望具有大憲章自由的對岸英國那般。」   但在日本原本用於維持治安的國家民族主義,一旦西渡到被滿人征服的中國,就被理解成革命的科學理論。所以「滿清

王朝的覆亡,並非上天的惡作劇」。滿清皇帝送一批人來日本留學,未料到這批人在日本學的竟是如何排滿興漢;「這種發展,恐怕上天也不得不為之啞然失笑吧!」   他認為,日本因戰爭而從俄國手上奪取南滿洲,毫無疑問乃是日本之正義。「從旅順山巒到遼陽荒野的十萬生靈,是日本為了徹底執行中國保全主義……在中國北境建立起真正的萬里長城。」而基於明確的法理依據而瞭解南滿洲的主權,對今後的中日兩國而言都至關重要。「新興的漢族政權,如果想要奪回亡清所失去的領土,恐難免干戈相見。」   作者也從滿漢的角度看待袁世凱。「袁氏雖為漢人,卻沒有智慧來考慮,自己與排滿興漢的大潮流背道而馳,是否為可行之策?」在亡國階級生活中打

轉的袁世凱,所做的一切事,也離不開亡國階級的範疇;但他恰恰欠缺維持舊道德的誠實良心,缺乏作為忠臣義士應有的道德理念;他既害怕革命的風潮,又沒有膽略立在革命的風頭浪尖之上。一言以蔽之,袁世凱不過是一名熱衷於復出的官迷而已。   ■本版邀請日本、中國、台灣三方的歷史學者深入撰寫五萬字導讀,從三種不同立場和角度,回應日本知識分子北一輝眼中的支那革命!   日本學者六辻彰二、中國知識分子傅國湧、台灣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黃自進為本書撰寫導讀,從各自的語境和所在社會的問題意識出發,分析本書和作者北一輝的價值。對於六辻彰二而言,理解北一輝的思想對日本近代史的影響是其重點。某種意義上,他看待支那革命這本書,

看到的是一個日本思想家把他的理念在中國之投射和失敗的實踐。   傅國湧特別針對中日關係而思考。「由北一輝其人和他參與中國革命十三年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中日命運共同體,或者說東亞命運共同體,而不僅是一個孤立的中國和孤立的日本。……中日兩國的革命者有著精神血緣上的聯繫,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在行為模式上、經歷上,都有相當的相似性。」   「北一輝對孫中山革命地位的否定,當然抵觸了當前海峽兩岸遵奉的國共兩黨革命史觀。至於這樣的論斷是否公允,得由讀者各自判斷。但無論如何,有鑑於民國史的曲折發展,他的見解似乎可為吾輩提供眾多參考的線索。」「只是,此書恰巧是站在與國共兩黨史觀對立的另一端,縱使觀點有其偏

頗一面,依然可為眾多民國史上避而不談的課題,提供新的思索方向。這一點,即為今日重讀、研究《支那革命外史》的價值所在。」(黃自進)  

習近平主政時期維穩政策之研究:以科技維穩為例

為了解決武漢機械評價的問題,作者林秋明 這樣論述:

「維穩」乙詞為「維護社會穩定」的簡稱,是中共維護政治安全的法寶之一,自現任領導人習近平就任後,伴隨今日資訊科技的發展和中國大陸經濟勢力的崛起,讓維穩工作如虎添翼,產生更大影響與效能。近年來中共「數位威權體制」統治力量,採取資訊扭曲和輿論操控,專注在國家制度建構、國家與市場關係、國家與社會關係與社會力量崛起與國家的回應,以確保其政治安全與共黨政治利益,該作為不僅一直是引人關注的議題,更是兩岸關係研究領域的重要課題,本文希望藉由習近平主政後「科技維穩」之概念切入觀察。首先探究維穩的緣起與歷任領導人維穩脈絡;之後梳理習近平主政後維穩變革、社會治理、社會控制政策,據以探究其主政後藉由中國大陸科技發展

來支撐維穩策略與實踐,對我國產生的影響。本研究最後述及以上發現對我安全事務產生的影響,並檢視我國政府當前對應,策進未來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