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檔案目錄查詢網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機關檔案目錄查詢網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寫的 輕輕鬆鬆學ArcGIS10(五版) 和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秀威出版的 臺灣省政府衛生處檔案清冊目錄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檔案目錄查詢相關網站 - 羅東地政事務所- 宜蘭縣政府也說明:::: 到內容 > 首頁 > 業務專區 > 檔案應用專區 > 檔案目錄查詢相關網站. 略過. 檔案 ... 機關檔案目錄查詢網 · 私人文書返還與國家檔案應用 · 國家檔案資訊網. 熱門連結. 我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儒林 和秀威資訊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薛理桂所指導 陳慧娉的 我國政府機關檔案分類與編排描述規範發展歷程之研究 (2020),提出機關檔案目錄查詢網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檔案分類、檔案編排描述、控制層級、臺灣省政府、檔案目錄管理。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陽明大學 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嚴曉珮所指導 溫志強的 製造臺灣的工業人:工業職校的師生(1950-1970年) (2020),提出因為有 職業教育、技術群體、在地化、經濟發展、恩庇侍從關係、愛國教育的重點而找出了 機關檔案目錄查詢網的解答。

最後網站使用者端查詢檔案目錄流程則補充:使用者端查詢檔案目錄流程. 一、 於系統桌面點選進入機關檔案目錄查詢網 https://near.archives.gov.tw. 二、 點選[目錄搜尋]→[進階搜尋]. 三、 於搜尋欄位填入相關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機關檔案目錄查詢網,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輕輕鬆鬆學ArcGIS10(五版)

為了解決機關檔案目錄查詢網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為了輔助教學與自修者使用,本書內容係以最新版本Desktop ArcGIS 10來進行實務範例教學與編寫,並概分為「使用入門篇」、「空間分析篇」、「專題應用篇」等三大部分。其中「使用入門篇」包含了ArcGIS10簡介、ArcCatalog的輔助應用、ArcMap圖資基本操作與設定、ArcToolbox與地理處理工具使用(新增)、屬性表的操作、主題圖的數化與編輯、空間資料的查詢、文字標籤設定、圖例型態展示設定與製作主題圖等單元;「空間分析應用篇」包含了套疊分析、環域分析、路網分析、空間內插、地行分析、影像分類(新增)、3D空間分析與常用的ArcToolbox功能等單元;最

後的「專題應用篇」則包含土地適宜性分析、集水區土壤沖蝕量推估與國有土地地籍資料管理等單元。   本書採用以Step by Step之方式逐步引導學習者熟悉各項功能的操作介面/流程與應用概念,內容深入淺出、解說淺顯易懂,配合各章練習習題及隨書光碟提供之範例圖檔進行練習,以達靈活運用、輕鬆學習之效果,為易學易懂之教材,輕輕鬆鬆學會Desktop ArcGIS 10!  

我國政府機關檔案分類與編排描述規範發展歷程之研究

為了解決機關檔案目錄查詢網的問題,作者陳慧娉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臺灣光復後,從政府法規的角度研究政府機關檔案分類與編目的相關規範與實務。在檔案法通過以前的時期,以歷史研究法調查與分析檔案分類與編目的相關法規與政策,並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臺灣省政府公報為主要研究資料來源,另一方面因臺灣省政府由行政院直接管轄,行政院所頒佈的《事務管理手冊》與大規模行政調查結果與建議,臺灣省政府均需配合辦理,因此亦納入本研究範圍。此外,由於民國37年國防部《檔案手冊》對臺灣省政府文書處理規則有極大影響,因此亦納入探討範圍。而檔案法通過後的資料來源,以檔案管理局頒訂的法規、作業手冊、指引等,以及檔案管理局出版的年報、相關作業年報、研究報告、網路資源等。另一方面,以

深度訪談法,調查分析檔案法通過後(民國88年至今)政府機關檔案分類與編目現況,由於研究人力與時間有限,而檔案管理局為檔案主管機關,因此訪談檔案管理局與檔案分類編目各環節業務的組別進行訪談,了解各機關在檔案分類與編目建檔、目錄彙送管考與目錄檢索系統管理等相關議題。由於檔案分類與編排整理的方式,與政府機關組織發展息息相關,而趙其文認為我國機關組織法的發展可分為務實期(37-67年)與法制期(67年以後)。本研究參照趙其文先生分析我國組織發展的方式,將檔案分類與編排描述,將檔案分類與編目描述作業分為四個時期來探討其歷程:第一時期為肇始時期(民國35年-民國47年)、第二為公文處理改進時期(民國48年

-民國60年)、第三個時期為檔案管理改進時期(民國61年-87年)、第四個時期為檔案法通過與檔案管理局成立後時期(民國88年至今)。根據研究發現,提出結論如下:一、檔案分類在政府機關檔案管理發展演變、二、檔案編目在政府機關檔案管理發展演變(民國35年-民國70年)、三、檔案法通過後,政府機關檔案編目發展與實務、四、檔案編目從管理檔案層面到資訊整合層面、五、機關檔案電腦化作業對檔案編目作業的限制、六、機關檔案人員異動頻仍,造成機關檔案編目作業品質低落、七、國家檔案描述著重於案卷層級、八、檔案目錄品質控管議題、九、檔案目錄查詢系統之優化。針對前述研究成果,提出六項建議:一、加強文書撰寫教育訓練、二

、加強機關檔案管理人員的編目教育訓練、三、區分機關檔案為臨時檔案、中心檔案與永久檔案、四、建立系列層級的編目作業、五、深化國家檔案編排描述內容、六、加強檔案目錄品質控管。

臺灣省政府衛生處檔案清冊目錄

為了解決機關檔案目錄查詢網的問題,作者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秀威出版 這樣論述: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館藏臺灣省政府衛生處檔案12,991卷,自1940年至2001年,收錄臺灣總督府臺中醫院、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臺灣省衛生處、省立新竹醫院及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等機關檔案。内容有省衛生處及附屬機關人員任免銓審動態、傳染病防疫、衛生醫療機構及醫事人員管理、衛生營業管理、婦幼衛生、家庭計畫督導及心理衛教、國民保健、藥品及藥商成藥化妝品管理、食品衛生管理、全民健保、農民健康保險、小康計畫、廢棄物及廢水處理、醫療糾紛、各項國際衛生事業、煙毒品處理及山地衛生等。整體而言,實為過往所推動的各項衛生政策留下的紀錄,尤其在傳染病防治方面有亮麗成績,可作為面對當今各項

疫病挑戰的參考與借鏡。

製造臺灣的工業人:工業職校的師生(1950-1970年)

為了解決機關檔案目錄查詢網的問題,作者溫志強 這樣論述:

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的工業職校運作不利、工職教師尤為缺乏,直至1952年後美援等教育配合經濟的國際政策乍到。本研究探討1950至1970年間遵循國際政策的台灣所建立的工職教育,與緊緊相連的政治、社會所共同形成製造工業人的機制。為了解析工職教育裡師生身為技術群體的技術性與社會性,本研究關注工職教育的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交互對照教育政策及統計數據,雖然總體來說教育機會連年成長,但職校經費不及政府支出的增長趨勢,工業職校的教師合格率更連年下降,凸顯國家重視工職教育說法的潛在矛盾。第二部分從省級議會分析工職教育相關的議案,發現恩庇侍從關係的府會雙方皆擁抱教育配合經濟的方針,議員更進一步遊說政府推行強調

實用技能和勞工觀念的教育政策。第三部探討美式教育方法(單位行業訓練制度)的在地化;師大工教系培養的工教人相當程度地順應前述的教育方針,課程中應和實用技能重要性的說法、加重了負責和服從的勞工觀念,卻同時也藉由削弱勞工權益的教材來合理化工職體制的運作。最後一部分聚焦在教學現場,解析經歷愛國教育、實用技能等學習活動的學生如何更樂意升學而排斥就業、不願意被製造成學工。本研究藉由工業職校運作與教育方法在地化的分析,一方面揭露了台灣為何總是一味的訴諸實用技能而忽視勞工應得到良好的勞動待遇,另一方面則是有助於思考如何形成技術群體的主體性與建構健康的工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