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橋讀書包廂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另外網站Happ. 小樹屋- 活動場地、空間租借|讓美好的事物與回憶就此 ...也說明:Happ. 小樹屋提供彈性便利的時租空間,遍布台北市200+ 個據點,線上付款即訂即用,適合各類課程、會議、聚會、談話等活動,是您最佳的短租空間、會議室、教室場地選擇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 龔卓軍、黃海鳴所指導 簡子傑的 空缺考:台灣當代藝術的政治與主體性 (2013),提出板橋讀書包廂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空缺、主體性、正常之眼、感性、現代性。

最後網站板橋讀書包廂-旅遊資訊行程情報整理-2022-11(持續 ... - 行程規劃則補充:2022板橋讀書包廂情報收集,在網路上蒐集PTT/Dcard相關旅遊資訊,找板橋不限時咖啡廳dcard,板橋咖啡廳不限時安靜,板橋會議咖啡廳在各大社群媒體文章及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板橋讀書包廂,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空缺考:台灣當代藝術的政治與主體性

為了解決板橋讀書包廂的問題,作者簡子傑 這樣論述:

台灣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具有一種極為模糊的政治性,這是一種可以被感覺、卻鮮少被談論的政治性,我們將這種在感性與論述之間的落差理解為所謂的「空缺」,然而,這樣的空缺往往也導致既有藝評論述之於年輕藝術家不夠關心台灣社會、文化與歷史的負面批評,無疑地,這類批評預設著一套以台灣為主體性想像的歷史觀點,我們將這種觀點界定為「正常之眼」。另一方面,自90年代中以來,儘管1996年台北雙年展「台灣藝術主體性」將「主體性」論域帶向高峰,然而,隨著全球化藝術市場發展出一套極有效率的連結系統,國內的當代藝術也已完成自身的體制化工作,主體性一詞卻也隨之沈寂,這種沈寂也可被視為一種主體的空缺。「空缺考」試圖澄清一個特定

於台灣的多層次空缺,一開始,「空缺」是指一種認識論意義下作為對象的「沒有」,隨後逐漸轉變為一種特定於感知主體的關係形式:如果說認識論意義下的沒有是框架在一套偏重可見性的論述傾向,例如將台灣當代藝術看作西方藝術的低劣模仿,因而沒有內在的本質基礎,這種空缺卻恰好凸顯了某種不可見的感性在場。事實上,對於空缺的負面批評本身就實現了一種特定的感性內容,這種感性一方面透過西方現代性的凝視來形塑自身,卻也在與現代性的遭遇中不斷創造著彷彿宿命般的感性空缺——「空缺考」正是一份尋求那連結著我們之共同過往的精神構造的考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