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一護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長庚大學 護理學系 翁麗雀所指導 林冠斐的 探討住院復健腦中風病人自我效能、日常生活功能、憂鬱症狀與生活品質之關係 (2011),提出杏一護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腦中風、復健、自我效能、日常生活功能、憂鬱症狀、生活品質。

而第二篇論文大仁科技大學 環境管理研究所 曾麗荷所指導 錢俊雄的 南部地區捏力常模的建立與研究 (2009),提出因為有 捏力、年齡、捏距的重點而找出了 杏一護腕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杏一護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探討住院復健腦中風病人自我效能、日常生活功能、憂鬱症狀與生活品質之關係

為了解決杏一護腕的問題,作者林冠斐 這樣論述: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腦中風死亡率逐年下降,但腦中風存活失能者人數持續增加,腦中風導致身體功能障礙及後遺症的影響是長期且深遠的,不僅影響日常生活功能,衝擊心理安適,更影響生活品質,從過去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日常生活功能狀態、及憂鬱症狀,與生活品質可能有關,但甚少有研究探討之間的關係,因此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住院復健腦中風病人自我效能、日常生活功能、憂鬱症狀與生活品質的關係。 本研究為一描述性相關研究,採橫斷式調查研究法,以某一醫學中心2個院區的復健科病房之腦中風患者為研究對象,共收案122名患者。以結構式問卷進行資料收集,問卷包括;人口學基本屬性、疾病特性問卷與復健參與狀況、腦中風自我

效能量表、巴氏量表、第二版貝氏憂鬱量表及中風衝擊量表,將所收集的資料以SPSS/PC 18.0中文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及推論性統計分析。 研究發現患者的自我效能屬中等程度,日常生活功能分類中以重度依賴居多,憂鬱症狀分類中有憂鬱傾向(含輕、中及重度憂鬱)達45.2%,影響生活品質的因素有:日常生活功能、自我效能、憂鬱症狀、罹病時間、婚姻、及居住型態等。日常生活功能為「肌力」、「手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活動力」、「溝通能力」及「整體健康恢復情形」等面向生活品質的主要影響因素;自我效能為「肌力」、「手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記憶力及思考能力」等面向的主要影響因素;憂鬱症狀為

「記憶力及思考能力」、「情緒」及「社會參與能力」等面向的主要影響因素;罹病時間為「手部功能」及「社會參與能力」等面向的主要影響因素;婚姻狀況為「整體健康恢復情形」的主要影響因素;居住型態為「社會參與能力」的要影響因素。 研究結果可提供臨床護理人員瞭解腦中風患者自我效能、日常生活功能、憂鬱症狀與生活品質之關係,臨床護理人員可將日常生活功能、自我效能、憂鬱症狀列入常規的評估內容,並藉由提升患者自我效能、降低憂鬱症狀,使患者積極地參與復健治療,改善日常生活功能,進而提升生活品質。

南部地區捏力常模的建立與研究

為了解決杏一護腕的問題,作者錢俊雄 這樣論述:

本研究乃針對臺灣南部地區15 歲以上人口,探討性別、年齡、慣用手對於三種捏力姿勢(拇食指側捏力、指尖捏力、指腹捏力)在不同捏距(1.56 cm、2.81 cm、4.85 cm、5.35 cm 及6.61 cm)下之捏力表現。自願受測者經排除上肢/前臂及手腕肌肉關節方面過去曾有嚴重傷害或手術者,總計390 位在三種捏姿下,進行捏力測試。結果顯示:1. 捏距大小顯著影響捏力,捏距在6.61 cm 產生之捏力最大,而捏距1.56 cm 產生之捏力最小。2.女性力量明顯小於男性,約為男性的60%。3. 捏力姿勢影響捏力大小,其中以拇食指側捏力為最大、指腹捏力次之,指尖捏力最小。4. 捏力會隨著年齡增

長逐漸衰退,男性的衰減較為明顯且快速,女性衰退值較不明顯;年齡愈高,兩性捏力愈趨一致。5.慣用手與非慣用手之間在三種捏力姿勢下其捏力均呈顯著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