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手錶lte藍芽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光電工程研究所 陳華明、林憶芳所指導 錢勃伽的 應用於穿戴式裝置之5G多天線設計 (2020),提出智慧手錶lte藍芽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金屬邊框、手錶天線、UWB、帶拒電路、高通匹配電路、指環天線。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聯合大學 電子工程學系碩士班 范國泰、曾靜芳所指導 王璽鈞的 5G天線設計與應用 (2020),提出因為有 第五世代通訊、天線、多輸入多輸出系統、多頻帶、毫米波的重點而找出了 智慧手錶lte藍芽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智慧手錶lte藍芽,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應用於穿戴式裝置之5G多天線設計

為了解決智慧手錶lte藍芽的問題,作者錢勃伽 這樣論述:

本論文提出應用於穿戴式裝置之 5G 多天線設計,在第五世代行動通訊的到來以及穿戴式市場的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提出兩款天線設計分別應用於智慧型手錶及智慧型指環,其中手錶天線提出將 4G / 5G 的頻段整合在同一款天線上,並加入少見的 UWB 頻段設計,而指環天線則是突破物理尺寸的限制,達到多頻段的天線設計,兩款天線使用不同的設計方式來減少天線所佔的面積,讓結構窄小的穿戴式裝置能容納更多的天線。第一款天線為具金屬邊框之 5G 手錶天線設計,包含 GPS、LTE M/H Band、WLAN 2.4 GHz、WLAN 5 GHz、C band 及 UWB,其中將 LTE M/H Band、n77及

n78 整合在同一款天線上,並在 WLAN 2.4 GHz 頻段支援 2 x 2 MIMO,而 UWB的加入,對於手錶來說能夠達到更好使用體驗。天線形式以槽孔天線來激發,並加入帶拒電路、高通匹配電路以及元件的使用,達成良好的匹配及頻寬表現。第二款天線為具多頻段之指環天線設計,涵蓋藍芽(Bluetooth)、WLAN 2.4 GHz 和 WLAN 5 GHz,天線形式皆以偶極天線設計,在 WLAN 頻段的設計中,在偶極天線上嵌入了環形結構來達到縮小化及阻抗調整,並加入寄生貼片來達成WLAN 雙頻的設計,而在結構設計方面,指環使用 3D 列印來製成,考量到電路需要空間放置,於指環內部中設計電路擺放

空間,最後在指環裡加入一層矽膠環,使輻射場型能改善為較具指向性之輻射表現。最後,分析矽膠錶帶(環)對於穿戴式天線的影響,並針對穿戴時手部對於天線的影響進行延伸探討,使兩款天線能夠達到更好更全面性的應用。

5G天線設計與應用

為了解決智慧手錶lte藍芽的問題,作者王璽鈞 這樣論述:

本篇論文根據第五世代行動通訊使用的頻段,利用電磁模擬軟體,模擬與設計三種用途的天線,第一個天線為利用貼片天線結構(Patch Antenna)設計毫米波段(mmWave)多輸入輸出(MIMO)手機天線;第二個天線為利用單極天線結構(Monopole Antenna)設計多頻帶(Multi-Band)智慧型手錶天線;第三個天線為利用微帶天線結構(Microstrip Antenna)設計多頻帶(Multi -Band)聯網筆記型電腦天線。 其結果可知,第一個天線的頻寬可應用於5G毫米波N257、N260與N261等3個頻段(24.64 GHz – 44.00 GHz);而第二個天線的頻寬

可應用於GPS、WiFi、藍芽、台灣Sub-6 GHz與5 GHz WiFi等5個系統(1.56 GHz – 1.59 GHz、2.40 GHz – 2.48 GHz、3.30 GHz – 3.80 GHz、5.72 GHz – 5.85 GHz);最後,第三個天線頻寬可應用於WiFi、藍芽、台灣Sub-6 GHz與5 GHz WiFi等4個系統(2.40 GHz – 2.48 GHz、3.30 GHz – 3.57 GHz、5.72 GHz – 5.85 G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