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焱科技董事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另外網站晶炎也說明:靜電防護晶片(ESD)廠晶焱(6411)2020年業績受惠PC、筆電及5G等需求推動,法人預期全年營收有望再創新高。晶焱董事長李俊昌預期,2021年營運將可望在USB 4及宅經濟等應用 ...

國立清華大學 科技管理研究所 洪世章所指導 曾心怡的 敵意併購-日月光與矽品 (2016),提出晶焱科技董事長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矽品、封裝與測試、日月光、敵意併購。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科技法律研究所 王文杰所指導 鄭雅卉的 外資在中國併購之相關法律環境研究 (2006),提出因為有 外資併購、中國企業的重點而找出了 晶焱科技董事長的解答。

最後網站晶焱科技>> 必富未上市財經網‧未上市股票股價‧未上市行情 ...則補充:股票代號, 6411, 統一編號, 28081989. 未上市櫃股票公司名稱, 晶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 95/01/26. 董事長, 王天來, 公開發行日期, 101/11/05.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晶焱科技董事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敵意併購-日月光與矽品

為了解決晶焱科技董事長的問題,作者曾心怡 這樣論述:

2015年8月21日,台灣證券交易指數創下十年以來的新低點,一宗封裝與測試產業內的併購案也應時而生。長年以優良經營績效著稱的矽品精密工業,受景氣衰退影響,股價對比於上半年最高均價54.61元,跌到每股剩下33.5元;而矽品的最大競爭者-日月光半導體,便抓緊良機,對外宣告將在2015年8月24日至9月22日止,目標收購矽品股份約24.99%,企圖成為矽品的最大股東。由於矽品指出日月光事前未與他們進行協商,此投資計畫背後的動機令人懷疑,實屬一場「敵意併購」。本研究針對矽品遭遇日月光提出股權收購一案進行分析,以矽品的角度探討日月光投資的動機與目的,藉由收集各類型的次集資料,包含雜誌與新聞共約14,

000筆,整理並釐清該事件發展的始末。首先,了解矽品與日月光各自的歷史與經營風格,接續分析半導體封測產業的特色和近年趨勢,最後,以陳述矽品提出的反敵意併購策略-White Knight並未成功做結論。這場兩大封測公司間的併購案,隨著雙方的攻防不斷,勢必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建議未來可以針對該案件的後續發展做追蹤探討。

外資在中國併購之相關法律環境研究

為了解決晶焱科技董事長的問題,作者鄭雅卉 這樣論述:

自二十世紀中葉開始,跨國併購已逐漸取代新設投資成為國際投資的一種主要方式,而外資併購在中國市場上方興未艾,最主要的因素在於中國滯後的法律環境,抑制了外資併購大規模地發生。另一方面,中國在新世紀初逐步開放對外資併購的法律限制,卻又缺乏一套完整的規制制度,使得外資迅速在中國「圈地」從而壟斷中國市場,進而造成威脅中國產業安全的可能。目前中國在外資併購議題上面臨最主要的兩個法律挑戰,即是法律環境的提升與政府規制的加強,且此二者緊密相連。本研究主要圍繞此二者進行相關討論。第一章緒論的部分介紹本研究選題的動機及目的,以及本研究所採用的研究方法與限制,並對外資併購的法律概念加以界定,以便後續進行法律分析。

第二章則簡介企業併購的國際浪潮與基礎理論,使讀者對此能有完整認識。第三章則綜觀中國對外資併購中國企業的政策演變與法律框架,勾勒出中國外資併購法律環境的整體型態,並整理出與外資併購相關法規,對中國現行外資併購法律環境作出框架性的展示,以此展開法律分析及評論。第四章針對外資併購的目標公司類型不同,分析其法律適用情形。第五章則轉向中國政府對外資併購的反壟斷規制議題探討,從中國產業政策與反壟斷法草案切入,說明其對外資併購行為的規制。第六章則為結論。此外,由於中國將台灣投資者視為外商,故關於外資併購中國企業之規範於台商亦有適用餘地,因此本研究將於結論中總結外資併購中國企業所應注意的主要法律問題,以供台商

赴中國投資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