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老和尚圓寂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日常老和尚圓寂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宗喀巴大師,日常老和尚,真如寫的 廣海明月:道次第廣論講記淺析(第二卷) 和宗喀巴大師,日常老和尚,真如的 廣海明月:道次第廣論講記淺析(第一卷)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福智文化 和福智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所 陳錫琦所指導 黃怡婷的 福智《廣論》研討班學員的生命態度及其有關因素之調查研究 (2011),提出日常老和尚圓寂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福智團體、廣論、生命態度。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所 陳錫琦所指導 鄭吟雀的 福智廣論研討班學員之生命實踐 (2011),提出因為有 福智廣論研討班、菩提道次第廣論、生命實踐的重點而找出了 日常老和尚圓寂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日常老和尚圓寂,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廣海明月:道次第廣論講記淺析(第二卷)

為了解決日常老和尚圓寂的問題,作者宗喀巴大師,日常老和尚,真如 這樣論述:

一所穿越時空的心靈大學 超過800萬人點閱的佛法課程 照著讀下去、學下去 我們將會遇見更完美的自己   600年前,西藏大學者宗喀巴大師,凝聚畢生心血,寫下《菩提道次第廣論》。這本曠世奇書,清晰擘劃了從凡夫直至成佛的藍圖,穿越古今,成為所有人的指路明燈。   600年後的今天,日常老和尚以極其清淨的悲心與願力,將《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傳承活水東引漢土,並於1988年在台灣台中宣講圓滿,留下160卷珍貴的錄音帶。此套錄音帶影響至為深遠,迄今依然是海內外流通最廣、發行量最大的學佛教材。   在廣大弟子的熱烈期盼之下,真如老師於2018年4月重開法筵,帶領大家從老和尚的第一卷錄音帶重新學起。

真如老師說:「這新的一輪《廣論》學習,是一個穿越時空的大課堂!」這堂不平凡的課,吸引了超過8萬名《廣論》學習者共襄盛舉,每日聽法、組團研討,在全球各地蔚然成風,儼然成為一所穿越時空的心靈大學。   透過網際網路的定期發布流傳,這一堂堂充滿智慧、又溫暖人心的《廣論》課,陪伴了多少顆虔誠好學的心,度過幾回寒暑,穿越修行路上的幾多風雨。   為感念師長說法深恩,以及方便大眾學習,謹將此系列開示之文字輯錄成書,定名為《廣海明月》。《廣海明月》第一卷已於2019年1月發行,內容為學佛的要旨總說。第二卷開始詳細解釋《廣論》,逐字逐句學習〈皈敬頌〉的內涵。   《廣論》是一本心靈成長最佳的教科書,而《

廣海明月》正是它最佳的導讀。當翻開書頁、開始聽聞佛法之時,就如把一顆神奇的明珠投入大海,我們那波濤洶湧的內心,將迅速地回歸澄清與平靜。   星月不墜,廣海朗然,當月光灑下,你也將成為那最皎淨的倒影。 本書特色   1.全套160冊的佛法開示全集。   2.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必備參考書。   3.以極為親切的方式,清晰講授轉變內心的步驟與方法,手把手帶領,將佛法實踐於平常生活之中。   4.緊貼《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以及日常老和尚的解說,確保傳承清淨無誤。   5.廣引《廣論・四家合註》等諸經論及祖師嘉言,滿足每一顆好學的心。  

福智《廣論》研討班學員的生命態度及其有關因素之調查研究

為了解決日常老和尚圓寂的問題,作者黃怡婷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透過問卷調查,了解福智《廣論》研討班學員之生命態度現況,並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及參與程度的研究對象其生命態度的差異情形,以及不同背景變項及參與程度對生命態度的預測情形。本研究採用依開放式問卷所得的質性資料編製而成,且經信效度考驗之生命態度量表為研究工具,以基隆市《廣論》研討班學員為研究對象,採分層隨機抽樣方式,發出500份問卷,回收498份,得到有效問卷486份,有效回收率97.6%,。並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多元回歸等統計方式加以分析。本研究有下列主要研究發現:一、研究對象之生命態度普遍良好、正向。二、研究對象之生命態度達顯著差異的背景變項為: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

況、健康狀況、飲食習慣。三、研究對象之生命態度達顯著差異的參與程度變項為:班別、是否固定護持、護持義工次數、每週聽聞《廣論》天數、背誦經文頻率。四、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健康狀況、飲食習慣等不同背景變項與班別、是否固定護持、護持義工次數、每週聽聞《廣論》天數、背誦經文頻率等不同參與程度對生命態度具有預測作用,可解釋「生命態度」的總變異量為28.6%。其中以年齡、健康狀況、每週聽聞《廣論》天數、是否固定護持義工對「生命態度」正向影響最大。本研究根據研究結論,對福智團體、《廣論》研討班學員及未來研究者分別提出參考建議。

廣海明月:道次第廣論講記淺析(第一卷)

為了解決日常老和尚圓寂的問題,作者宗喀巴大師,日常老和尚,真如 這樣論述:

廣論義理,有師引導,如一輪明月高舉於內心 修行之路,起於聞思,快樂人生清晰明見於前   真如老師依循日常老和尚《菩提道次第廣論》開示,逐字逐句深入淺析,以貼緊你我生活的字句,輕輕撥開心中的糾結,指引學子朝向成聖成賢的修行之路。   《菩提道次第廣論》(以下簡稱《廣論》)為宗喀巴大師所著,總攝一切法之綱要,為修行者從凡夫到圓滿成佛的最佳指南。日常老和尚見《廣論》如此殊勝,發願弘揚,並向師長求得《廣論》清淨的傳承,歷經艱辛,最終於1988年於台灣台中圓滿宣講《廣論》,輯為160卷錄音帶,以親切雋永而易於了解的方式詮說,三十年來極為廣泛地流傳於世界各地華人薈萃之地,將佛法生活化地傳入每一位聞

法者心中。   真如老師深契日常老和尚開示之內義,深知老和尚對所有人的悲心與期許,因此於2018年4月起,依循老和尚前說,重新宣講《廣論》,同時廣引《廣論四家合註》、五大論等諸大經論以為依據,更結合生活的方方面面,清晰地指出聽聞當下可以用心行持之處。由弟子將此系列開示輯錄成冊,名為《廣海明月》。   《廣論》就像是一本心靈成長最佳的教科書,而《廣海明月》正是它最佳的導讀。希望藉由本書的問世,你我能感受到,古賢今聖,也許是同一個心跳;天海之遙,也許就近在咫尺。   星月不墜,廣海朗然,當月光灑下,你也會成為那最皎淨的倒影。 本書特色   1、一季出版一冊,全套達160冊,為具規模的佛法

開示全集。   2、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的重要輔助教材,扣緊道次第的根本講述,令修學者最快速、最省力達到目標。   3、使有志深入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的修行者,易於結合內心,將佛法得以落實於日常生活中,透過反覆思惟憶持,翻轉你我生命。   4、緊貼日常老和尚開示來淺析《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從字裡行間趣入甚深教理,體會諸多祖師佛菩薩的悲心與智慧。   5、廣引《廣論四家合註》、五大論等諸大經論作為依據,承接清淨傳承,更詳盡了解《菩提道次第廣論》義理。  

福智廣論研討班學員之生命實踐

為了解決日常老和尚圓寂的問題,作者鄭吟雀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在於了解福智廣論研討班學員參與廣論研討班的緣起、歷程、學習內容與研討後的生命實踐。以福智廣論團體為研究範圍,研究參與者選取四人,採深入訪談法蒐集資料,經資料分析後得到以下結論:一、廣論學員參與研討班的緣起:有的是渴望心靈的成長,有的是親友介紹,也有學員並非自願,而是被要求的情況下才勉強進入廣論研討班的。二、廣論學員參與研討心路歷程: 一開始有人自然接受,有人覺得嚴肅、不自在。研討過程有人感覺很快樂,有人當作是做學問般。比較特別的是有的學員一開始是無神論者,亦非自願的情況下來參與,透由持續不斷的聽聞、思惟、修持,最終對廣論產生定解而持續學習,這也是另類的學習歷程。三、廣論研討班的學習

:只要修學者有一顆想學的心,福智廣論研討班都歡迎,唯長青班學員,必須有子女是廣論研討班學員,且年齡在65歲以上才可以。廣論學員認為研討班的特色是1.每週上課一次2.像讀書會3.能建立正確的概念4.強調能將所學活用在生活中。四、參與廣論研討後的生命實踐:包含建立見解、轉化思惟和改變行為,三者是可以同時並進的。建立的見解包含感受輪迴之苦、相信業果積極種正因、體會生命無常和無限生命無限希望;轉化思惟包含反思錯誤觀念、省思錯誤行為、重建正確知見、感受善友重要和心量逐漸擴展提升;在改變行為方面包含在工作上悲憫有情眾生、關懷周遭的同事、關愛教導的學生,以菩提心出發,全心全意地對待他人;在生活中能憶念師長功

德、凡事以無限生命作為辨別取捨、把握暇滿人身努力修學、持守戒律積極種正因,進而能愛護眾生、發大悲心拔眾生苦;在義工護持時肯定當義工是淨罪集資,珍惜團體師法友的環境,勇於對治煩惱修改習氣,因為有善法欲的推動,生命實踐就能種下成佛的因。整體來說,學員在下士道和中士道有較多的體悟,因此生命實踐的次數亦較為頻繁,尤其對下士道的業果體認最深,不管是工作、生活、義工護持等都會修正自己的行為以服順廣論所建立的佛法知見。五、參與研討後日常生活的實踐:包含有機素食實踐和生活環保實踐。廣論學員生活飲食改為素食,原因是慈悲不造惡且吃素後身體狀況漸佳;此外,響應環保,生活漸漸簡樸。參與廣論研討後學員看清物質的追求永無

止盡,真正的快樂是來自心靈的富足。六、廣論學員參與研討後在生命目標的建構:廣論學員體會必須放下名聞利養的執著,尋找生命中最值得追求的價值所在,認為每個人都充滿成佛之希望,學員皆以究竟成佛為生命的最終極目標。最後,研究者針對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