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委員 唐鳳 性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政務委員 唐鳳 性別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近藤弥生子寫的 想法才是主角:轟動日本的「天才數位大臣」唐鳳,打破框架的30種破繭思考。 和日本總裁出版社的 唐鳳談數位與AI的未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尖端 和蔚藍文化所出版 。

世新大學 財務金融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吳翠鳳所指導 林昱德的 使用理財機器人的行為意圖之研究 (2022),提出政務委員 唐鳳 性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UTAUT、理財機器人。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技職教育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廖錦文所指導 羅筱恩的 技術型高中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學習動機及其學習成效之關係研究-以桃竹苗地區為例 (2022),提出因為有 技術型高中學生、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學習動機、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學習成效的重點而找出了 政務委員 唐鳳 性別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政務委員 唐鳳 性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想法才是主角:轟動日本的「天才數位大臣」唐鳳,打破框架的30種破繭思考。

為了解決政務委員 唐鳳 性別的問題,作者近藤弥生子 這樣論述:

  「重點不在於這想法專屬於誰,   想法本身才是主角。」   ★ 出版多本唐鳳書籍的暢銷作家 X 繪製Q版唐鳳聞名的知名插畫家 聯手鉅獻!   ★ 近20個小時的獨家深入專訪,揭開「天才數位大臣」唐鳳的神秘面紗!   ★ 收錄近30位臺日重要人士推薦專欄,橫跨政商界、資訊界與媒體界!   ★ 首度以日本文化視角探討轟動日本的三十種「唐鳳的破繭思考」!   ▌讓每個人的心裡都住進一個小唐鳳──透過唐鳳的思維,打造更好的未來。   二〇二〇年,日本社會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嚴重影響,而在疫情之中最受矚目的人物之一,便是擔任臺灣行政院數位政務委員的唐鳳(Audrey Ta

ng)。她不僅成為在日媒曝光率最高的政治人物,更被讚譽為「臺灣的天才數位大臣」,舉凡與唐鳳有關的報導,皆在日本獲得廣大且熱烈的迴響。究竟為甚麼日本人對唐鳳抱持著如此巨大的狂熱?   作者近藤弥生子長期作為編輯與採訪記者,於疫情期間多次獨家訪問唐鳳本人,並陸續曝光於日本電視台、周刊與網路新聞,更於近兩年內陸續在日本出版與唐鳳相關的兩部作品《唐鳳的思考》,大獲好評。本書透過30種唐鳳打破框架、彈性自由的思維,從生活、教育、性別、職業、興趣,談到社會創新、價值與民主自由,帶領讀者一窺臺灣防疫功臣、神人級公民黑客唐鳳的見解與信念。   ▌透明純粹、兼容並蓄的「公僕的公僕」──與眾不同的視野,創造更

多的可能。   ◤針對生活與工作,唐鳳說:     「我至今從未看過跟我抱持完全相同價值觀的人。我的思維受限於我的視野,我一直都抱持著『自己可能是錯的』的心態。」   「一個人覺得『痛』是主觀的現象,只有經歷該現象的人才有講話的資格,其他人不能說『你不痛、你的痛苦不是真的』。」   「在網路世界中的相處,或是寫程式之類的創作時,性別不但沒有意義,甚至經常是自我限制。」   「在眾多的社群之中,沒有誰才是唯一的主流。只有主流的世界是很可怕的。」   「身為跨性別者,在思考事物時比較不會被男女的框架束縛,比起大部分人的自由度更高。好處是,能夠貼近所有的立場。」   「我只是一直在挑戰新

事物,並不是在反抗舊事物。對我來說,反抗就是浪費力氣。反抗就像是去對抗眼前的一面高牆,但我已經站在那面牆之外了,所以我不需要推倒牆。」   「熱情與使命都是經過一段時間就會消耗殆盡了,但是快樂可以維持很久。我們應該以樂趣為優先,並不是以使命感為優先。」   ◤針對社會與教育,唐鳳說:   「決策應該要誕生於政府、民眾與知識分子們的對話之中。」   「不要害怕公開發表尚未完成的作品。如果沒有不完整的草圖,就沒有甚麼東西可以激勵我們變得更好。」   「正因為我一個人的眼界有限,才更需要廣泛聆聽和瞭解社會上正在發生的事情。」   「正確內容一定要幽默。幽默跟憤怒一樣都很容易擴散。」  

 「任何權威都可以被質疑。質疑不一定是在攻擊對方,其實也是在提醒並幫助對方。」   「當我們看到社會問題時,不管是等別人來解決或是靠自己一個人解決,永遠都只能解決其中的一部分。」   「因為十八歲以下的青少年沒有投票權就不參考他們的意見,這樣做是不公平的。不可以因為他們沒有投票權,就認為他們的意見不重要。」   「我們的工作,就是要利用社會創新的方式來支援對大家有益的事,讓所有人一起來提供幫助,而不是單打獨鬥。這不只是臺灣需要,其實全世界都需要。」 日本各界讚譽   「唐鳳具有不受世俗框架限制的性別氣質,而臺灣政府也能夠自然地接受她的獨特,令日本年輕人深深感佩臺灣政府的先進性。對日本

的年輕人而言,唐鳳就是希望的象徵。」──林 信行(日本資深記者/企業顧問)   「唐鳳運用科技讓人們從分裂走向統合,並讓國家監視變為公開透明。這樣的她受到日本,不,是受到世界各國人們的注目。在潘朵拉盒子早已被打開的當今世界裡,如果還保留著希望的話,它就在臺灣。」──西岡 千史(《週刊朝日》編輯部記者)   「在我越來越瞭解她所做出來的成績之後,心中湧現了一股從來沒有過的興奮之情──竟然有人可以如此具體地向公眾展示『社會變革的方法』!在她建立起來的基礎之上,臺灣人民為了社會改革而紛紛奮起採取行動的姿態,也著實令人感動。」──井﨑 彩(《週刊文春WOMAN》總編輯。)   「在日本找不到有哪

一個政治家跟她一樣,柔軟有彈性、能平等地站在市井之民的角度,同時還能夠「引導」國民前進。」──古川 誠(《OZmagazine》前總編輯/《metro min.》總編輯)   「唐鳳在日本創下的高人氣,挖掘出深藏在日本人心中的祈願──不局限於年齡、性別、學歷與工作經歷等約定俗成的框架,扼殺自己的意志過活,而是維持身為人的尊嚴。」──吉川 明日香(《東洋經濟ONLINE》總編輯)   「唐鳳突顯了臺灣政治領域在活用數位方面的進步。不只是「最年輕政委」的身分、從小到大的成長故事,就連她所說的話也深深地打動了日本人的心,令日本人讚賞不已。唐鳳的存在看似輕鬆寫意,但在日本卻是「前所未有」的典型。」

──佐藤 慶一(株式會社講談社編輯)   「我曾與許多日本的政府高官接洽,卻從未遇過像唐鳳這樣親力親為的人。唐鳳不只創下了驚人的成就,更位居高官,但她坦率自然的作風、親切和藹的態度,以及讓周遭感到輕鬆的個性,深深吸引了許多日本人。」──滝川 麻衣子(《Business Insider Japan》前副總編輯)   「唐鳳受歡迎的原因有很多,最讓我有感的是她的幽默感。在不知未來如何的疫情之中,每個人都懷抱著不安和無處發洩的怒氣與焦躁,而她的幽默療癒了某些人,舒緩了他們的焦慮情緒。」──浜田 敬子(《Business Insider Japan》前統籌總編輯/《AERA》前總編輯)   「唐

鳳是一個不拘泥於形式且實事求是的人,綜觀日本的官員,沒有人和唐鳳一樣。個性善良溫柔、不對立、熱愛人們且引領人們。她的存在改變了我們的行為。」──神田 憲行(自由記者)   「同樣身為亞洲人,唐鳳不只是IQ超過一八〇的天才,做事更不追求個人私利私慾,其盡力貢獻社會的態度,深受日本人的尊敬。唐鳳說的話打動了千萬人,其善良與純粹的心喚醒了日本人逐漸遺忘的做人道理,讓日本人重新感受身為人最重要的事情。」──森本 浩平(淳久堂書店─沖繩‧那霸店店長)  

政務委員 唐鳳 性別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請訂閱 #開啟小鈴鐺 #唐鳳
記得前陣子Vogue在官方粉絲團和IG上問過大家:「你們敢提我們就敢問!你最想問唐鳳甚麼問題?」我們認真蒐集了來自四面八方的網友提問,也真的說話算話幫你問了,還不快點進來看!

台灣不會有人不認識唐鳳,這位中華民國第一位「數位政委」因為各種”五歲能抬頭”的傳奇故事激發群眾的好奇心,是廣大鄉民以及外國媒體討論度最高的政界人氣王。她有很多標籤,#口罩地圖 #全球首位跨性別部長 #IQ超過180,但大家愛她的原因是因為認同她用新穎前衛方式協助各方解決問題,協助台灣數位外交、人民與政府問政流程改革。But,做正事歸做正事,認真工作不懂開玩笑的人生是會有點辛苦的,為了舒緩唐鳳政委的問政辛勞,Vogue特別在疫情趨於和緩的此刻來到Audrey Tang平常工作的社會創新實驗中心跟唐鳳交心交朋友,也讓她回答網友們認真想問她的各種奇妙疑惑。

和智商180以上的超級天才聊天最怕的就是被對方發現自己不夠聰明、很難互動,因此Vogue特別派出一位高深莫測、測驗不出智商、也無法從表情猜測到她下一個問題有多奇葩的特派員,來代替廣大海內外唐粉們進行這個訪問。

接下來請看就是V電視台不明外星主播與唐鳳政委的15個快問慢答。

【 其他熱門主題】
▷ 到明星家翻箱倒櫃 ► http://smarturl.it/2juv00
▷ 唐綺陽星座系列 ► http://smarturl.it/4xm6l0
▷ 美容編輯隨你問 ► http://smarturl.it/ki94gy
▷ 73個快問快答 ► http://smarturl.it/cf6wyf
▷ 打開名人豪宅 ► http://smarturl.it/8cdd1a
▷ 大明星化妝間 ► http://smarturl.it/75ar6s
---------------------------------------------------------------
【追蹤 VOGUE TAIWAN】
★訂閱VOGUE TAIWAN Youtube:http://smarturl.it/xbtuuy
★VOGUE TAIWAN 官網:http://www.vogue.com.tw/live/
★VOGUE TAIWAN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VogueTW/
★VOGUE TAIWAN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voguetaiwan/
★VOGUE TAIWAN LINE:https://reurl.cc/V66qNn
★美人會不會 FB社團:http://hyperurl.co/rgfitl
★訂閱GQ TAIWAN Youtube:http://bit.ly/2fBjdcD
★GQ TAIWAN官網:http://www.gq.com.tw/
★GQ TAIWAN粉絲專頁:http://smarturl.it/r9gauv
★GQ TAIWAN Instagram:https://pse.is/JVNES
★GQ TAIWAN LINE:https://pse.is/FX7T4


▷ Make sure you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and hit the notification bell, so you don’t miss any of my new videos → http://smarturl.it/xbtuuy
--------------------------------------------
※關於時尚,VOGUE說了算!自從1892年第一本VOGUE在美國出版以來,至今已有122年的歷史,始終被時尚專業人士所推崇,因此榮譽為Fashion Bible時尚聖經。
--------------------------------------------
※台灣VOGUE隸屬Condé Nast Interculture Group,相關國外影片皆由國外授權提供給台灣使用,台灣VOGUE秉持服務網友,讓更多中文語系觀眾可以看到國際影片跟中文字幕,所以在此頻道分享給大家,如果喜歡我們的頻道,請訂閱我們,我們將會持續努力帶來更多優質內容。

使用理財機器人的行為意圖之研究

為了解決政務委員 唐鳳 性別的問題,作者林昱德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探討使用者使用理財機器人之使用行為相關研究,目的為探討使用者使用因素,提供未來後續業界之參考,以及找出現階段理財機器人使用者的描述性統計分析。本研究以有使用過銀行推出之理財機器人作為研究對象,於 2022年 7月 14日於網路進行正式問卷投放,回收後進行資料分析,經過問卷後台揭露,本次問卷研究投放人數為 4765 人,回收 490 份問卷,有效得 387份,有效回收率為 78.79%。研究架構以 UTAUT2 為基礎,並加入感知風險成為新的會影響使用意圖的因素。研究結果顯示,績效預期、社群影響、促進條件、價格價值以及習慣會對行為意圖產生顯著正向影響;努力預期以及感知風險對行為意圖則是

沒有影響;行為意圖以及習慣對使用行為有顯著正向影響;促進條件對使用意圖則無影響。希冀本研究可以作為相關單位的參考依據。

唐鳳談數位與AI的未來

為了解決政務委員 唐鳳 性別的問題,作者日本總裁出版社 這樣論述:

  2020年,台灣成功阻遏席捲全球的新冠病毒(COVID-19)蔓延,其中的靈魂人物是備受全世界媒體矚目的科技奇才——唐鳳。     本書由唐鳳親自口述,談論成功對付病毒的秘密、數位與民主主義、數位與教育、AI與社會創新……,來自數位新世界的訊息。     不要怕,AI只是聰明的工具,唐鳳告訴我們,擔心受制於AI是杞人憂天,AI和人類的關係就像哆啦A夢和大雄。數位不是只提供「數位」使用,數位是儘可能讓所有人無痛學習無痛使用,如果不能讓某一群人方便使用,那就要改良得更好。在改良過程裡充分展現包容與寬容,這才是「數位創新」、「永續未來」的礎石。     「數位科技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連結不同位

置的人們,以創造共享的價值。由此,數位社會不會拋下任何人。」——唐鳳回應《TOPPOINT》讀者票選冠軍感言   本書特色     活用數位,迎接正在逼近的新政治、新經濟、新生活模式!     《唐鳳談AI與數位的未來》   日本狂銷超過10萬本   榮獲日本2021年上半期《TOPPOINT》雜誌讀者票選第1名 作者簡介   口述者/唐鳳(Audrey Tang)     行政院政務委員(2016/10/1~)。1981年出生,幼時即對電腦表露高度興趣,12歲開始學Perl,15歲中學休學,以程式設計師身份成立數家公司,19歲在美國矽谷創立軟體公司。2005年,因開發「Perl 6(現在改

為Raku)」引起世界矚目。同年,對外公開自己是跨性別者,並開始將性向轉為女性(現在是「無性別」)。2014年擔任美國蘋果公司顧問,參與Siri等系統內建人工智能計畫。2016年10月,35歲那年加入行政院團隊,成為史上最年輕的閣員,以無任所閣員數位政務委員身份受到重用,擔負主導跨部會行政與數位事務。2019年,入選美國期刊《外交政策》(Global Thinkers)的「國際百大思想家」。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初期,建構口罩在庫管理系統,對遏阻病毒在台灣蔓延甚有貢獻。   譯者簡介   姚巧梅     姚巧梅,自由作者。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編輯採訪科畢業,日本龍谷大學日本文學系博士課程修了。歷經

記者、編譯、教師等工作,曾任職台灣時報、自立晚報、天下雜誌、大漢技術學院、淡江大學。著有《佐藤春夫と台湾(佐藤春夫與台灣)》、《郭台銘的情人夏普——被台灣買走的日本百年企業》、《地域是可以克服的:一個台灣記者的311日本東北紀行》,散文《京都八年》、《愛欲京都》。譯有小說《惡醫》、商管《後五十歲的選擇》、實用《大笑啟動免疫力》、散文《晚年的美學》、童書《大師的童心》等。 前言 序章 信賴——數位與台灣的新冠肺炎病毒對策 台灣活用SARS經驗,成功遏止初期新冠肺炎病毒的感染擴散 習得正確的知識,謀求「一個人的創新」 口罩是遏止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重要主題,該如何解決? 官民合作

下,口罩地圖誕生 象徵政府與民間信賴關係的全民健保制度 第一章 AI開拓的新社會 活用數位創造更好的人類社會 數位技術絕不會改變社會的方向 從偏鄉開始建置5G的理由 人會受制於AI的想法是杞人憂天 AI不過是輔助工具而已 AI詢問,人類想往那個方向前進 深度學習無法說明達到結論的過程 思考深度學習在社會中的定位 捨棄競爭原理,追求公共價值的產出 AI和人類的關係,像哆啦A夢和大雄 數位如果不能讓高齡者方便使用,那就要改良得更好 聆聽別人說話,可以獲得新的視點 超越年齡之壁,年輕人與高齡者「青銀共創」 在數位發達的社會,不可欠缺的是包容力(Inclusion) 活用AI,創造出人人心有餘裕的社

會 第二章 以實現公益為目標——形塑了我的人、事、物 我的家庭以及我與日本的關係 從雙親那裡,學到批判性思考和創造性思考 邂逅「古騰堡計畫」是一切的開始 十四歲離開學校,開始用網路自主學習 AI推論與維根斯坦哲學 十五歲創業,十八歲赴美 三十三歲退出商界,參與開發Siri 受柄谷行人「交換模式X」的影響極大 數位空間,是為了思考未來所有可能性的實驗場所 第三章 數位民主主義——將國家與國民雙向討論的環境整備妥當 太陽花學生運動是初次與政治連結的契機 不受權力束縛的「保守的安那其主義」,是我的立場 台灣歷史上第一位女性總統蔡英文,以及台灣政治的進步 政府要思考的是,國民期待什麼而不是我想做什

麼 為了民眾,到與民眾站在一起(從For the people到With the people) 前總統李登輝奠定了台灣的國際貢獻與「新台灣人」基礎 初次參加選舉,真切地感受到一票的重量 答應接下數位政務委員職務的理由 活用數位技術,跨足數個部會解決問題 網路是汲取少數派聲音的重要工具 讓不易看到的問題浮現,以及為導向解決而創設的PDIS和PO 傾聽說話,找出共同的價值觀和解決的對策 PO(開放政府聯絡人)是一個專業和獨立的專業團體 數位民主所潛藏的危險,自類比時代起就有了 民主主義的進展奠基於每一個人的貢獻 網路因雙向互動,得以實現平等 透過「大家的事,靠大家互助合作」,進行社會改革 第四

章 社會創新——實現一種不放棄任何人的社會改革 開放政府從撤除界線開始 建立共同的價值觀以後,可以創新 少數派才會提出的案子 時間能解決問題——消除對婚姻平權有所顧慮的智慧 知道哪裡做得不夠,再從讓人感覺舒服的部分著手改善 「公僕中的公僕」——社會整體的智慧,造就了我的工作 應用AI,競相解決社會問題的「總統盃黑客松」 活用AI,當作是讓社會變得更好的「輔助性智能」 因標點「·」這個連結而產生的創新 包容和寬容的精神是創新的基礎 三個關鍵字「永續發展」、「創新」、「包容」 將未來模式化以後,以複數的方式進行 透過積極地推展數位化,台灣中小企業提高了數位轉型力 愈推動創新,工作愈有創意 第五章

程式設計思考——在數位時代培養有用的素養 藉「數位學習夥伴計畫」縮短都市與偏鄉的教育差距 線上授課的方便和可能性 重要的是,大人要理解孩子們關心的是什麼事 找不到興趣和關心所在,上大學也沒有意義 利用各種學習工具學習「生涯學習的能力」,很重要 比數位的技能更重要的是素養 八歲寫出分數概念的程式 電腦思考是解決社會問題的基礎 數位社會要求的三種素養——自動、了解、共好 「萌典」計畫——用智慧型手機編輯字典 科學(S)和技術(T)是STEAM+D教育的枝幹 培養美的意識,解決科學技術無法解決的問題 為了發現普世價值,和不同思維的人交往 終章 給日本的訊息——為了日本和台灣的未來 「共同的經驗」

連結了日本與台灣 學習日本的「RESAS」 數位原住民掌握數位成功的關鍵 後記 前言     大家好,我是唐鳳,職務是台灣行政院數位政務委員。     新冠肺炎病毒全球蔓延,迄今威脅依然存在,可以說是二○二○年和二○二一年甚至更長遠的人類歷史的大事,今後情況將如何發展實在很難預測。     身為政府閣員,在初期擬定新冠肺炎的對策時,我也參與部分工作。     二○二○年,除了執行閣員的工作以外,我幾乎每一天都接受來自國內外媒體的採訪、參加線上研討會的活動,也分享與防疫相關的措施。     只要有時間,我樂於與人交談,通常只要媒體採訪或活動邀約我都盡量參加。     在媒體採訪中,有時也會觸

及私人的提問,例如IQ(智力指數)、跨性別、中學輟學等這類話題,有時因為提問重覆,所以也會有點覺得困擾。     第一家以出書為目的,向我提出採訪要求的是日本總裁出版社,因為我也想分享台灣面對新冠病毒的因應措施、相關資訊、課題,以及我個人對數位、AI等科技議題的看法,所以答應了這個要求。     本書的要旨是,從我八歲初次接觸電腦到現在約三十多年來,與數位世界產生關聯的經緯和想法、數位技術將如何改變世界,以及人類該如何活用數位等。     針對數位這個議題,憂喜參半的人居多。不可諱言的,數位已日漸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也為社會帶來許多方便。另一方面,有不少人害怕自己會因跟不上而被淘汰,擔心工作機會

被搶走的人更多,也有人反對企業和國家擅自取得個人的資訊。     數位,只是一個工具,是我一貫的看法,如果我們一開始就設計好的話,最後掌握主導權的依然是創造者與使用者。     數位的優勢是可以跨越國境與威權統治,廣泛地蒐集到更多資訊和他人的意見。數位一點也不恐怖。      這本書由我口述、總裁編輯部整理而成,簡潔且中肯地紀錄了孕育我核心思想的過程,以及幼少年迄今的人生經歷。     如果這本書對新時代的讀者們有參考價值,我會很開心。   唐鳳 二○二○年十一月吉日 第一章 AI開拓的新社會 活用數位創造更好的人類社會 數位技術絕不會改變社會的方向 台灣在口罩對策上成功的主因是政府與民眾彼

此信任,並活用數位科技,數位科技在其中發揮極大的效果,相信今後這種現象會經常發生。有效活用數位科技,能促進社會產生變化與發展。 當然,數位科技並非無所不在。例如在新冠肆虐初期,預防病毒最好的方法是用肥皂徹底把手洗乾淨,再用酒精消毒。這些動作,數位科技就無法取代,也沒必要把科學邏輯套用在肥皂和酒精上,數位技術擅長的是,讓更多人理解正確地使用肥皂洗手的方法。 「內外夾弓大立腕」是台灣網路上流傳的一首歌,歌詞內容是教大家如何洗手。為了讓這首歌在網路擴散,利用數位技術製作出可愛的宣導用吉祥物,就是一種好方法,實際上也可行。 但如果只是這樣,就斷定數位技術會改變社會的方向,就有點誇張了。歌曲和宣導用的吉

祥物只用來做推廣用,是為了強化「手要洗乾淨」、「一定用肥皂」的觀念。數位科技的終極目標僅為獲得「徹底洗淨手」這個結果,如此而已。 當然,數位科技有其優勢,例如可透過科技獲悉民間的用水量增加、每個人洗手的次數增加,以及洗手的時間加長了等。數位並無法取代生活裡肥皂的效用,但當我們不知道實際的數據,例如用了多少肥皂、多少水、洗手時間等,就可以透過科技得知。 政府並不想透過數位改變社會方向。「用肥皂洗手」是經過國民認可的共同目標,而當大家朝同一個方向前進時,數位科技也能更快更普及地傳達資訊,僅此而已。 數位無意改變民主主義的方向,也沒要求我們必須朝其所指示的方向去做。無論在新冠病毒對策或數位化政策上都

一樣,數位只是一種輔助性的工具。 從偏鄉開始建置5G的理由 台灣的5G(第五代移動通訊世代)正逐漸普及中,4G和5G最大的不同是5G的延遲率會降低。 比如說,當我透過視訊會議接受海外媒體採訪,幾乎可以即時看到國外採訪者的反應,這不是因為通訊速度加快的關係,而是「延遲」消失了。速度的快與慢,可以從我們隔著螢幕是否清楚看到對方的動作來得知。所謂「低延遲」是指當對方點頭時,我們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就看到他做這個動作。

技術型高中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學習動機及其學習成效之關係研究-以桃竹苗地區為例

為了解決政務委員 唐鳳 性別的問題,作者羅筱恩 這樣論述: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公立技術型高中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學習動機及其學習成效之關係研究。以108學年度入學就讀桃竹苗地區公立技術型高中學生為研究對象,採問卷調查法。發出8校900份問卷,回收有效650份問卷後經資料整理,再透過SPSS 20統計軟體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探討技術型高中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的學習動機及其學習成效之相關情形,進行敘述性統計及推論性統計之分析與討論。依據研究目的,本研究獲致結果如下:壹、桃竹苗地區學生學習歷程檔案以期望成分的學習動機認同度最高,以學習成果的學習成效認同度最高。貳、學生學習歷程檔案以女性學生、就讀家事類、苗栗地區以及上傳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學習表現件數多者的學

習動機認同度較高。參、學生學習歷程檔案以女性學生、就讀家事類、苗栗地區以及上傳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學習表現件數多者的學習成效認同度較高。肆、桃竹苗地區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學習動機及其學習成效呈現高度正相關。關鍵字:技術型高中學生、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學習動機、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學習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