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機 缺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投影機 缺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安德魯‧路米斯寫的 人體素描聖經:從肌理、結構到光影律動,路米斯人體藝用解剖權威之作【經典紀念版】 和安德魯‧路米斯的 人體素描聖經:素描就是觀看──從形體到律動,畫出傳神寫照的12堂課【精裝收藏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簡稱OHP - 透明片投影機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也說明:透明片投影機 · Overhead Projector,簡稱OHP · 名詞解釋: 透明片投影機是一種操作最簡便,用途最廣泛的視覺傳播媒體。它透過光源,將透明片上之內容或透明物體放大而投射至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牌 和大牌所出版 。

元智大學 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陳一如所指導 鄭瑋婷的 新產品開發專案管理流程之優化—以W公司投影機產業為例 (2021),提出投影機 缺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專案管理、新產品開發、流程優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光電科技研究所 蕭輔力、劉楷哲所指導 汪彥佑的 應用擴增實境與立體視覺技術輔助微創手術治療 (2020),提出因為有 影像輔助微創手術治療、擴增實境、顳顎關節穿刺、立體視覺的重點而找出了 投影機 缺點的解答。

最後網站【開箱實測】無線投影多功能投影機ONEmade Vpro - 比價王則補充:且居住的地方也可能沒有地方放少用的電視,而改成打算購買投影機投影到牆壁、布幕上 ... 這次就來跟大家開箱分享"ONEmade Vpro無線投影機"的優缺點啦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投影機 缺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人體素描聖經:從肌理、結構到光影律動,路米斯人體藝用解剖權威之作【經典紀念版】

為了解決投影機 缺點的問題,作者安德魯‧路米斯 這樣論述:

★路米斯繪畫學習經典★ 人體姿態 × 律動展現 × 解剖知識 39組人體圖解x 55項姿勢分析 x 12堂人體素描技法訓練 國際水彩名家 簡忠威──審定‧專文解說   「我全部的繪畫技法和我所畫的超級英雄,都應歸功於路米斯的天才著作。」──美國漫畫大師亞力克斯‧羅斯(Alex Ross)   ──本書協助讀者釐清最根本的人體素描觀念──   如何生動表達千變萬化的情緒?   如何善用紙張的質地或「紋理」,體現光影?   如何建立頭部五官、手掌手臂、骨盆腿與腳部的結構?   如何加強線條、光線、骨骼、肌肉、姿勢和律動表現?   人該怎麼站?怎麼坐?怎麼臥?   如何完美掌握男人、女人、孩童

與老人的身體結構?   對於學習繪畫的人來說,   沒有聽說過安德魯.路米斯是最無法被原諒的錯誤之一。   「素描」被奉為藝術的圭臬,而人體素描更可謂繪畫的基礎。甚至舉凡遊戲動漫角色設定、動畫創作、雕塑、刺青等當代藝術或商業活動,也重視人體繪畫技巧。然而,要能畫皮畫骨更畫魂並不容易,必須對人體骨架與肌肉紋理有基礎認知,了解比例結構、遠近透視及明暗光影處理等。在本書,藝術巨擘安德魯.路米斯毫無保留地傾囊傳授,帶領讀者畫出流暢又自然的肢體線條,傳神體現人在動作時的肌肉律動,精準掌握人體比例的標準,勾勒出富立體感的漸層光影變化等,實為專業藝術創作者、繪畫初學者、素描愛好者、藝術系學生的必備指南。

本書特色   ◎以塊狀與平面建構人體及比例,釐清基礎觀念   ◎豐富的人體姿勢如跪、蹲、坐、立、臥等圖例講解   ◎收錄裸體與穿衣模特兒的描繪技巧,全方位掌握人體素描技法   ◎專章詳解頭、手、足素描技巧   ◎精闢易懂的骨骼結構、肌肉紋理圖解   ◎完整分析旋前、旋後、扭轉、內收、伸展等人體運動,精準掌握人體姿態   ◎藝術巨擘安德魯.路米斯的人體素描教學理念、技法之大成   作者簡介 安德魯‧路米斯Andrew Loomis   美國實力派插畫大師,同時也是知名美術教育家。1892年生於紐約,1911年就讀紐約藝術學生聯盟,師從藝用解剖學權威喬治‧伯里曼(George Bri

dgman)。1930年代起,路米斯在芝加哥開始了他的繪畫教學之路。   路米斯一系列素描教學著述深受讀者喜愛,影響著近三分之二個世紀的習畫者。美國漫畫大師亞力克斯‧羅斯(Alex Ross)讚譽:「我全部的繪畫技法和我畫的超級英雄,都應該歸功於路米斯的天才著作。」   主要著作有:《人體素描聖經》、《素描的原點》、《創意插畫聖經》、《畫家之眼》、《素描的樂趣》、《肖像素描技巧指南》等。 審定者簡介 簡忠威   水彩專業畫家暨繪畫藝術教育者。為台灣首位獲得美國水彩畫協會(AWS)與美國全國水彩畫協會(NWS)雙重署名會員殊榮之水彩畫家。作品近年獲頒多次國際水彩獎項,並陸續登上國外各大

水彩專業雜誌刊物專訪。2015年開始受邀至世界各地十餘國舉辦二十多梯次的簡忠威國際水彩高研班。著有《意境:簡忠威水彩藝術》。 譯者簡介 林奕伶   自由譯者,曾任電視台國際新聞編譯,國際通訊社財經新聞編譯。譯有《人體素描聖經》、《創意插畫聖經》、《肖像素描技巧指南》等書。   前言 追求傳神寫照的祕密 第一章    人體素描入門 ▍觀察週圍環境 ▍尋找擅長的主題,並且廣泛學習 ▍裸體為基礎 ▍什麼是線條 ▍新手入門的功課 ▍人體模型 圖解 男性的理想比例/女性的理想比例/各種不同的比利標準/不同年齡的理想比例/平面圖解/快速設定比例/以弧線及頭高制定比例/比例與視平線的關係/約翰與

瑪莉的位置/找出畫面中任一點的比例/將人體掛在視平線上/人體架構的細節/人體骨架的嘗試練習/輪廓線與立體形狀/在骨架上添加塊體/動手開始畫:先從人體架構開始/用人體骨架表現動作/立體人體模型加上透視/透視圖看運動弧線/將人體模型置於任一點或任一平面/以各種視角畫人體模型/結合運動弧線及箱框/你應該要知道的重要定點//運用想像力,畫出人體動作的速寫/除了這些,還要多畫點別的/女性人體模型/速寫/男性與女性的骨骼 第二章    骨骼與肌肉 ▍觀察週圍環境 圖解 重要的骨骼/人體正面的肌肉/人體背面的肌肉/手臂正面的肌肉/各種角度的手臂肌肉//腿部正面肌肉/大腿側面及背部肌肉/現在來試試學到的東西

/練習在沒有模特兒或範本的情況下畫人體 第三章    塊狀、平面、遠近大小,以及光線明暗 ▍遠近透視與明暗 ▍光線 ▍球體模型 圖解 積木形狀有助於理解體塊概念/自由發揮畫區塊圖/如何使用美術用品店的人體模型/利用木製人體模型畫的速寫/遠近透視/用蘸水筆練習遠近透視/切面/光線/簡單的人體明暗 第四章    真人人體素描:步驟方法 圖解 分配大塊陰影/主要的明暗/速寫的明暗處理/處理步驟/目測的距離/根據模特兒作畫 第五章    站立的人體 ▍站姿的變化 圖解 重點在單腳/重量分散/站立的姿勢很多/陰影使形狀分明/幾近正面的光線/根據骨架畫人體/強調形體/人體結構測試 典型問題 廣告藝術

總監的典型問題 第六章    動作中的人體:扭動旋轉 圖解 旋轉扭動/蘸水筆與鉛筆/用蘸水筆與鉛筆速寫 典型問題 小說雜誌美術編輯的典型問題 第七章    向前運動:傾斜的平衡線 ▍移動的力學 圖解 走路姿勢的快照/跑步姿勢的快照/傾斜的平衡線/反彈運動/肉眼難以分辨的快速快速動作/扭轉向前的運動/從頭到腳的運動/快速運動/後腳的推力 典型問題 這是假設你任職於藝術設計公司的典型問題 第八章    平衡,韻律,表現 ▍韻律 圖解 以色調及重點強調畫出型體輪廓/強調結構/平衡/兩分鐘速寫/韻律/韻律線交會/揮動曲線/輪廓線與輪廓線之間的關係/不用線條,由陰影色調塑造輪廓 典型問題 廣告公

司業務經理的典型問題 第九章    跪,蹲,坐 ▍韻律 圖解 蹲/跪與坐/跪姿加旋轉或彎腰/未完成的表現方式可能很有意思/中鋒筆觸技法/蘸水筆素描/蘸水筆排線速描「輕鬆不拘」的筆法/細尖畫筆素描/墨水加鉛筆,畫出完整的明暗/墨水加鉛筆的組合 典型問題 雕像設計競賽的典型問題 第十章    躺臥的人體 圖解 躺臥姿試速寫/練習/粗紋紙練習/透視縮圖練習/蘸水筆練習 典型問題 有待與藝術經紀人及代表解決的典型問題 第十一章    頭,手,足 圖解 勾畫頭部的步驟/體塊與切面/頭部的骨骼與肌肉/光影下的肌肉/五官/定出頭部的五官位置/練習/老與少/找朋友當模特兒練習/嬰兒頭的比例/嬰兒頭/手/

足 典型問題 藝術商人提出的典型問題 第十二章    穿上衣服的完整人體 圖解 先畫人體,再畫衣服/根據真人研究服裝/描繪服裝衣料/中間色調與陰影/省略與襯托/真人寫真/畫筆與噴筆插圖 典型問題 必須胸有成竹才能發揮水準的典型問題 臨別贈語 畫出屬於自己的方式 簡忠威解說 藝術學習者的美感訓練之路 序 簡忠威解說 藝術學習者的美感訓練之路   「他設計並構思,不會因為存在就默默接受。」——安德魯.路米斯   很多年前,有位學生問我:「十七世紀荷蘭的寫實靜物畫是如何畫的?古時候沒有相機,光線不是會隨天氣而改變嗎?顏色要如何調得準確?」是啊,熠熠閃耀的金屬反光、果皮上的水滴、即將枯萎

的花瓣、泛黃的葉子、傍晚時分窗外照射進來的光線,這可不是當代專業攝影師鏡頭下的復古靜物攝影,而是三、四百年前的靜物油畫,是當時的畫家花了幾天、幾月,努力辛勤工作才畫出這栩栩如生的「當下」。這對現在的畫家、設計師、美術科系學生來說,確實很難去體會。花和葉幾天就枯黃凋謝,果皮上的水滴不用多久就會蒸發,窗外引進的光線持續移動變化,為何這些畫家還可以畫的如此寫實逼真?他們是如何辦到的?   ▍獨特品味之美的衰敗   畫家們靠著隨身工具做水彩速寫、鉛筆速寫、局部細節的素描、草圖來記錄他們所觀察到的世界,作為他正式創作的「參考素材」。這還不夠,他還必須強化「觀察理解」和「記憶力」。認識花瓣與葉脈的特徵

,知道鍋碗瓢盆和玻璃的反射現象,以方便他能在一堆速寫草圖中沒有交代清楚的地方,運用他的理解和記憶力,去補足、加強、美化,一筆筆的描繪出他眼睛裡觀察到的,和腦海中想像的「理想畫面」。現在的畫家和學生們可幸運多了,只要相機喀嚓一下,就可以擷取當下,讓你安安穩穩拿去畫個十天半個月,不用擔心光線變化、花葉枯黃、水滴蒸發,讓你無所適從。也不用費心觀察理解細節變化,或是擔心記憶力不好,因為只要將照片放大就可以看的一清二楚。   為了將題材畫得真實而有說服力,相機問世以前的畫家們還必須學習透視法則(這還得要感謝十五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們發展出來的透視法,在此之前的「寫實」繪畫表現技法,可就更辛苦了……

),畫家們還要理解骨骼肌肉的內部結構,用速寫、素描記錄下來,讓他可以在想法忽然湧現時,隨手畫出一個真實的場景,和具有說服力的人物姿勢草圖。更重要的,他可以在記錄想像的過程當中,一張張調整出最美的場景、布局和姿勢。現在的畫家和學生們只需要拍到一張有光影、有焦點的照片,就算你完全不懂繪畫透視原理,對基本的骨骼肌肉結構一知半解也沒關係,只要透過投影機或輸出機,甚至是電腦影像編修軟體,將照片打印在紙上或畫布上,就可以絲毫不差的將風景、靜物或人物描出來,不用擔心繁複的細節太麻煩,更不用擔心會畫出錯誤的透視或是結構扭曲而不自然的人物表情與姿勢。   路米斯晚年的時候,個人相機才開始逐漸普及,他說:「可以

把相機當成配備的一部分,但只要當配備就好。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如果還沒有把相機納入『方法』,現在開始存錢買一台吧……」。這些已經擁有深厚人體素描功力的畫家,知道如何利用相機這個新科技來幫助他們的工作,而不是被牽著鼻子走。在當時,造價昂貴的相機,不是一般人擁有得起的。不過,現在的畫家和學生們不僅不需要相機,大人小孩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就可以拍到清晰的照片,立即在高畫質的電腦螢幕上觀看,甚至不用花半毛錢拿去沖印店。   幾百年前若有人想要以繪畫為生,想要完成繪畫傑作,他會先找個名師,勤奮學習所有一切繪畫基本功夫,包括透視、結構、解剖,知道如何構思、找素材、作速寫、畫素描、設計草圖……。繪畫活動理

當如此,不會抱怨沒有照片該怎麼畫。這些古代畫家就是在這麼艱辛的創作環境與過程裡,累積成千上萬的「造型記錄」,不知不覺中,這位畫家逐漸形成了「個人獨特品味之美」的繪畫語言,成為時代的大師。     那麼,活在二十一世紀今天的藝術學習者,真的比較幸運嗎?   ▍對現實的看法、理解與表現   請仔細想想,我們並沒有真正的占到便宜。我甚至悲觀的認為,我們這一代藝術學習者的整體繪畫基本能力,幾乎隨著影像科技的發展技術呈反比:越是依賴影像科技來創作繪畫,就越可能會荒廢了身為繪畫專業者所必須擁有的——累積五百年以來的繪畫基本能力與美感的精準鍛鍊。科技當然帶給我們很多好處,只是我們也逐漸失去更多、更重要的

東西。十九世紀初的生物學家拉馬克有名的演化論點「用進廢退」,似乎也可用來觀察不同世代的畫家們對「繪畫之美」的鍛鍊態度,越是勤奮地練習基本功,對美的敏感度就越深刻,反之亦然。   回首我的水彩藝術探索之路,除了上大學之前,為了術科考試而畫了一年多的靜物寫生習作之外,上了大學之後,將近三十年的時間,我就再也沒有寫生的習慣。「寫實畫」對我來說,就是拍到一張構圖還不錯的照片,稍微調整一下主次強弱鬆緊,然後就可以畫成一幅寫實作品。全世界絕大部分以寫實為表現方向的畫家,幾乎少有寫生的習慣,因為照片提供了畫家一切所需的「寫實」參考素材。然而荒謬又可悲的是,我居然被相機綁架了幾十年,卻渾然未知且甘之如飴!這

二、三十年的歲月,我的美學鍛鍊,就只能從這區區幾百張的「照片」與「作品」去發現問題、挑戰問題。但是古人的三十年,很可能會累積到上萬張的「寫生習作」,每一張都是他對現實的看法、理解與表現,這就是古代大師為何高不可攀的真正原因。而我直到現在才覺悟,原來我的青春年華早已被相機給吞噬了。   今天,你比我幸運,因為現在你知道手邊的相機,一不小心就會吃掉你的人生。那麼,是不是只要經常出門寫生、或是請模特兒畫人體素描,持之以恆,就保證可以如願得到古代大師們的基本功心法呢?不!如果沒有先學好基本的人體比例概念、透視原理,骨骼肌肉組織的解剖知識……,這種人體寫生活動就只是塗畫一些表象的造型與明暗,幾乎跟畫一

顆蘋果差不多的練習價值。學習的方向若是錯了,寫生就如同畫照片,你並不會從這個被動描繪的寫生活動中,得到你所需要的鍛鍊值。「寫生訓練」並不是為畫家提供更真實的色彩與空間,或是更多更清楚的細節。它只是提供「大自然的現象」,等待畫家去觀察、理解,消化吸收成為有用的「知識」,再利用這些知識組織畫面,持續調整並解決問題,以求達到獨特品味之美,這才是寫生的真意。   我們究竟期待從「寫生」得到什麼好處呢?答案就是:「問題」。   ▍「習作」的實質意義   不論寫生習作的結果是好還是不好,為了思考與解決問題,我們都會從中得到鍛鍊。如果我們使用照片素材,同樣以觀察、理解,發現與解決問題的態度去面對它,我

們也會得到如同寫生的鍛鍊。事實上,我的水彩畫,真正突飛猛進是在這三、五年的時間。並非我開始寫生,而是我從2010年開始,不再為學生重複示範同樣的教材。一張張新素材照片與企圖變換表現方向的刺激,提供各種新問題。我挑戰並解決問題,所以我得到鍛鍊,最終得以解脫照片的桎梏而重獲自由。我要強調的是,重點不在「寫生」的表面形式,而在「習作」的實質意義。只要持續「習作」,從習作鍛鍊觀察力、理解力和創造力,這樣無論是從寫生、照片,還是大師的畫作裡,都會得到有效的鍛鍊。   路米斯是二十世紀初美國實力派插畫大師,他的一系列素描教學書籍,影響全世界整整一個世紀,直到今天還是許多畫家、設計師書架上的素描啟蒙教學書

籍。他在本書的前言說道:「判斷一幅畫為什麼不好,通常就會不得不回到基本功,因為壞的畫作源自根本的缺點,就好像是好的畫作也是從根本上做的好。」   本書堪稱人物素描的寶典,有著各式各樣人體詳盡豐富的知識,都在大師一幅幅的示範習作與字裡行間中,等待你去發現、思考與練習。如果你是一名藝術學習者,請想想看,在你學生時期的素描課程,除了描摹刻畫質感表現以外,是否瞭解這些知識、做過這些嚴苛的創造性訓練?如果還沒有,就請你跟著路米斯,一步一步自我練習。或許,有些單元,你感到困惑不解,練習不易,但是請別忘了,這就是你需要的「問題」,越有難度的問題,就越有鍛鍊的價值。   如同本書所說:「大部分的知識一定來

自自己的觀察、判斷,以及樸素的勇氣。」除了上帝以外,創造美的能力,不會自己蹦出來,它需要你不斷的去推敲、嘗試、碰撞,直到徹底滿足你的欲望,到了這時候,心中那個獨特而有品味的美感,才會慢慢的冒出芽來。 前言 追求傳神寫照的祕密   多年來,我一直都很清楚,我們需要一本深究「人體素描」的書。我一直等著有這樣的一本書出現,好推薦給許多跟我有交情的年輕藝術家。後來我終於明白,無論作者的能力如何,這樣的一本書只能由真正身處商業美術領域的人來寫,以他的經驗才能滿足並解決那些必須解釋清楚的問題。這讓我想起入行初期,為了創作出更暢銷的作品,曾經瘋狂地尋找實用的資訊。當時陷入必須設法餬口的常見困境:是要追

求藝術成就?還是不得不轉而追求其他?   在這個幅員遼闊的國家,有太多面對這種困境的人。那些同樣懷抱著一股不知從何而來的莫名衝動的人。當你想要運用藝術的語言;你熱愛作畫;你希望畫得好;如果有機會,你滿心期望能以此維生。我真心希望可以幫助你,因為我經歷過你現在所經歷的每一分鐘,這些的經驗告訴我什麼是你渴望也是你需要的,我可以為你蒐集匯整一些重要的資訊。我不會假裝低估那些既有的優秀作品,然而困難之處在於把那些優秀的作品找出來,並梳理出哪些具有實用價值,並付諸實行。我相信更多的成功機會在於作品的精神因素,而不是光靠技術性知識,既然強調精神因素實屬罕見,這當中就有你的機會。   ▍成為職業畫家的心

理準備   我不只假設讀者對繪畫有興趣,同時還假設讀者打從心底希望成為一個有能力,又能自食其力的巧匠。我假設你想用蘸水筆和鉛筆表達自我的欲望不只迫切,甚至幾乎無可動搖,而且覺得非做點什麼不可。我認為天賦不具有太大的意義,除非再加上一股永不滿足的欲望,以及一展個人的優秀才華的渴望。我還認為天賦必須伴隨不斷地努力,才能有力量去克服讓那些讓不夠積極的人打退堂鼓的困難。   我們不妨試著界定促使藝術家「成為藝術家」的特質是什麼。藝術家所有作品都是以有訊息、有目的、有用途的前提出發。藝術家能給出什麼最直接的答案、最簡單的詮釋呢?將主題剝光到最核心、最有效的本質是一種精神程序,作品表面的每一寸都應該加

以細究,弄清楚與整體目的存在何種重要關係。畫家觀察而作畫,他的畫作就是要告訴我們,他觀察到的重要意義以及想法,並在畫作之中強調最重要的地方,進而將那些重要性較低、但又必須存在的東西當做襯托。他會將最重要的對比,用在最重要的人物頭部。他會孜孜不倦地找到辦法,讓臉部表情和姿勢傳達最重要的情感主題。他會竭盡各種方法,先讓人注意到這個人物。換句話說,他設計並構思,不會因為存在就默默接受。   回顧藝術史,不久以前,繪畫如能達到栩栩如生的程度,或許就足以引起眾人驚嘆,也足以吸引藝術家的興趣。現今有了彩色攝影和性能日新月異的相機,我們說不定會因為作品極致寫實而倒胃口。沒有別的作法比超越顯而易見的事實更能

貼切地刻劃特性,並且達到情緒和戲劇效果。繪畫應突顯精挑細選的品味,做到精練簡化,分出主從,以及突出重點,「如何畫」占了10%,「畫什麼」則占90%。就算畫作範圍內的一切都同樣詳細描繪,同樣照顧到明暗、邊線和細節,也不可能超越攝影技術。作畫時如要達到陪襯烘托的效果,可以藉由漸層擴散,或鄰近範圍使用相近的色彩和明暗,將明顯的細節加以簡化或乾脆省略。若要突出重點,可以利用各種對比,如線條清晰、反差、細節,或額外的圖案。   我利用這個機會加深你的印象,請記住,在完成藝術的過程中,你才是最重要的。你的人格,你的個人特質優先。圖畫是你的副產品。和圖畫有關的一切都是你的一小部分,圖畫反映你的知識、經驗、

觀察、喜惡、品味,以及想法。因此,真正的關注焦點是以你為中心,隨著你在精神上的自我提升,作品應運而生。我花了一輩子才領悟這一點。因此,在討論繪畫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強力說服你相信自己,清楚地在意識中栽種渴望,且確實知道藝術並非來自筆尖,而是來自畫筆的另一端。   ▍傑出的畫作反射畫家的人格特質   學生時期,我以為可以從哪裡找到某種公式,從此一躍成為藝術家。的確有套公式,但不存在於書本之中。那套公式其實是素樸的勇氣,獨立自主,以及不斷追求啟發;有勇氣找出自己的路,又能向他人學習;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驗並加以觀察,堅持不懈地反覆推敲以求精進。為自身的能力把關,以及維持身心健康同樣非常重要,我沒

有看過哪一本書強調過以上幾點,或讓我約略知道勇氣可能徹底耗竭。也許書不能這樣寫,但我認為作者若領悟到,繪畫是在處理人格特質,而且有些東西比技巧更重要,那也沒有什麼損失。   藝術處理的是遠遠脫離冰冷科學的東西,人性本質才是一切。至少我決心要和讀者培養交情,歡迎讀者進入我浸淫多年的行業。如果說我有什麼可靠的妙計可以傳授,我會大方地公開,好讓讀者一起參與。我不敢說自己懂得比誰多,或比誰更有經驗,但是一個人的經驗如果夠廣泛,或許足以涵蓋許多別人必定會遭遇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或許就權充解答了。我可以拿出各式各樣對我有幫助的論據和基本原理。我可以大談理想,說說那些肯定能讓畫作更好賣的實用建議和手

法。既然那些條件幾乎是放諸四海皆準,而我的經驗跟當代同儕也沒有太大地差異,那麼我所提供的素材也不會將我自己和我的作品視為評判標準。事實上,如果可能,我寧可將自己的觀點或技術方法當成輔助,由讀者自由決定和自我表現。我的經驗只是用來清楚說明大致的要求條件。   首先,顯而易見的一點是,暢銷的人物素描一定是優秀的畫作,而「優秀的畫作」對專業人士的意義遠超過初學者。意思是指這個人物必須既令人信服又能吸引人;比例一定是理想化更勝於實際或正常比例;透視角度一定和平常的視線水平或觀察位置相關;人體結構一定要正確,無論是肉眼可見的地方,或是隱藏在服裝布料之下的部位。光線與陰影的處理必須能透出生動的特質;動作

或手勢、戲劇性、表情,以及情緒都要有說服力。優秀的畫作不是偶然,也不是繆思女神伸出援手,使你靈光一閃的結果。優秀的畫作是協調整合許多因素,以宛如精細的外科手術般精準掌握並巧妙處理。可以說,每一種因素都成了一種工具或是表達方法的一環。當表達方法發展完整時,靈感和個人感想才能發揮作用。任何人都可能隨時在其中一個或數個因素上「熄火」。每個畫家都會創造出「好的作品」和「壞的作品」。壞的就得扔掉重來。畫家當然也應該吹毛求疵地分析,判斷一幅畫為什麼不好;通常就不得不回到基本功,因為壞的畫作源自根本的缺點,就像好的畫作也是從根本上傑出。   因此一本實用的人體素描書籍不能只探討一個層面,就像解剖學一樣,必

須找出構成優秀畫作的所有因素並加以協調。還必須考慮到美學及銷售的機會、技巧表現,以及有待解決的典型問題。否則學習者掌握不完整的資訊,只被教會了一小部分,剩下的只能盲目摸索掙扎。   ▍才華出眾的起點   我可以假設年輕畫家正面臨餬口的問題嗎?等你擁有充分的技巧能力,就會有一份收益在等著你。到時候,收入會隨著水準提升成比例增加。在商業美術的領域中,愈到頂級人數愈少,跟其他領域都一樣。廣告公司、雜誌出版社、印刷廠,或是藝術經紀人,無不樂意敞開大門,歡迎真正有本事創新及與眾不同的人。至於庸才,則會讓他們吃閉門羹。可惜大多數的人在起步時都才能平庸;一般而言,能力傑出的商業畫家,一開始也不過才華普通

。我可以坦白承認,在進入藝術學院的兩個星期後,學校就建議我打包回家了嗎?那次經驗讓我更有辦法忍耐坎坷的起步階段,也使我另外產生藝術教學的動機。   個人風格的表現手法,無疑是畫家最珍貴的資產。再大的致命性錯誤都比不過複製這種行為,不管是複製我的作品還是其他人的作品皆是如此。別人的風格只能拿來當拐杖,直到自己能走為止。流行趨勢就像天氣一樣多變。人體解剖學、透視法、色彩明暗度卻是恆久不變的,一定要不斷努力尋找新的應用方法。   這本書最大的重點就是給你一個堅實的基礎,培養個人獨特性,而不是模仿複製。我承認在學習的最初階段,一定程度地模仿或許有必要,如此才能在基本的背景上發展出自我表現。但是任何

藝術或工藝如果沒有積累個人經驗,是不會進步的。經驗最好是經由自己的努力或觀察,透過自修,看書,或者研究大師的作品而來。這些經驗加總起來,形成你的工作知識,而且這個過程是永無止境的。創造性的新構想通常是舊思維的變異。   ▍如何使用本書   本書中,我會試著將人體當作生物,其動作的力量與結構有關,而動作又分成好幾種。畫裸體像是為了更清楚了解穿著衣物的人體。我們應該把人體想像成擁有體積與重量,因為暴露在光線之下而有影子,整體呈現在我們所知的空間之中。接下來我們應該試著了解光線,以及光線如何影響物體各方向的塊面。我們應該分別研究頭部和頭的結構。換句話說,應該拿出一套基本原則,可以把人體畫得更真實

且有說服力。   詮釋方法、類型、姿勢、情節、服裝,以及配件都應該是你自己的。無論你畫的人物是為了用在廣告,故事插圖,還是海報或月曆,對於素描知識的基本要求並沒有太大的差異。繪畫技巧並沒有年輕畫家所想的那樣重要,栩栩如生和富於情感,也就是付諸畫作的理想,卻是重要得多。而你對服裝及背景的審美品味也是—只要你能嫻熟掌握基本功。人體畫壞了,就算穿著世上最漂亮的衣服,效果也不會好。一張結構欠佳的臉孔也不可能畫出表情或情緒。如果你欠缺光線及色彩明暗的觀念,就不可能順利畫出色彩畫;在知道如何使用絕對正確的透視法之前,你甚至無法組成人體結構。你的職責就是將身邊的日常素材美化及理想化。   這本書的目的由

始至終就是扶你上山頂,但是到了峰頂,就是推你一把,任由你的動能帶動了。我花錢盡量找到最好的模特兒,因為我知道一般年輕畫家的資金有限,可能做不到這一點。如果你將書裡的模特兒當作是在為你擺出各種姿勢,並且認真研究我的作品,而不是把它們當成一一複製線條、色調的東西,我想最後會獲益良多。   建議在研讀每一頁時,都把素描簿放在書旁邊。盡量了解畫作背後的意義,而不只是畫作本身。手中鉛筆保持動作不輟。根據書中各頁的圖畫,盡量嘗試各種不同的人體。依照想像大略架構出人體,做出各式各樣的動作。如果可能,一定要以真人模特兒作畫,將我們這裡提到的基本功盡力發揮出來。要是可以拍照或是取得照片,就藉由臨摹照片來練練手

,將你認為應該存在的理念都加進去。從頭看完這整本書或許是個不錯的計畫,這樣能更清楚了解整個程序步驟。其他類型的畫作可以作為輔助,例如靜物畫,因為所有類型都存在輪廓、塊面、光線與陰影的共同問題。   要習慣使用軟鉛筆,可以做出多層次的明暗效果。稀薄軟弱的灰階畫作其實沒有什麼商業價值。換成蘸水筆和黑墨水不只有趣,還具有真正的商業價值。選擇最有彈性的一種。用蘸水筆拉出線條來,千萬不要在紙上往回推,這樣只會卡住並濺出墨水。炭筆是理想的習作工具。一大張棉紙或草稿簿就可以施展開來。   或許最理想的作法,是依照最適合你的方式使用這本書。

投影機 缺點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M1 MacBook Air 之前跟大家分享過缺點與外接螢幕,但是看久了眼睛真的很不舒服,所以今天來分享 BenQ Screen Bar Halo 和小米螢幕掛燈吧
===========================
賣場連結:https://bit.ly/3qVuc1e
===========================
阿康 IG & FB
IG:https://instagram.com/goodskang
FB :https://www.facebook.com/goodskang/
===========================
想贊助阿康更多經費拍片可以這兩種方式
1.) 至阿康的蝦皮消費:https://sho.pe/3grd6p
2.) 加入頻道會員: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uQ7s6G50qzqgDbQB6qKDDw/join
===========================
拍攝器材:Sony a6400 + SEL18135, iPhone 12 Pro Max / iPhone 11 Pro, 智雲Smooth 4, GoPro Max
收音設備:RODE Wireless Go, 鐵三角 audio-technica AT9934, RODE VideoMicro, iPhone 12 Pro Max / iPhone 11 Pro 和 GoPro Max 內建
剪輯軟體:Final Cut Pro X
背景音樂:Epidemicsound, https://www.epidemicsound.com/referral/weo8gd/
===========================
影片企劃:阿康 Kang
影片攝影:阿康 Kang
後製剪輯:阿康 Kang
===========================
素材與資料來源:
官網、Pexels (若有非我實拍)
===========================
版權聲明:此影片若有採用任何素材,皆以幫助素材擁有者推廣為主,若有採用都會在影片敘述標注讓觀眾知道出處與來源,若版權擁有者對於附註或是其餘想法問題,還請讓我知道
Content / Right:All Material / Section / Pictures / in this video is 100% in order to help the source owners gain more exposure, all reference / credit is obviously attached in the description for viewers, any content that may be right-violated or unclear please feel free to let me know.
=========廠商專區==========
工商影片秉持公開、公正原則
所以我在影片內一定會提廠商 Sponsor 資訊
還請各位廠商大大乾爹乾媽們見諒囉!
===========================
合作邀約請寄:[email protected]
或是也可到我的 Facebook & IG 私訊,可能會比較快收得到哦!
===========================
#ScreenBarHalo #護眼燈 #HelloHalo #螢幕掛燈新篇章 #無線旋鈕篇 #BenQ #ScreenBar #螢幕智能掛燈 #電腦螢幕配件 #小米螢幕掛燈

新產品開發專案管理流程之優化—以W公司投影機產業為例

為了解決投影機 缺點的問題,作者鄭瑋婷 這樣論述:

隨著近年來科技應用的發展,影響了許多產業原本的市場生態,投影機產業則是其一例子。面對競爭對手及市場從往日需求型到消費型的轉變,以往單純的投影機已漸漸地無法滿足市場,需要推出更新穎的功能,且更亮眼的外型設計以吸引消費者的眼球。而投影機為高精密光學儀器,一般開發時程費時較久,投入資源也較多,如果無法因應消費型市場快速推陳出新,將會面臨被淘汰的危機。本研究從個案公司設計生產端如何解決此問題之角度出發,參考文獻針對投影機產業、新產品開發及專案管理流程此三方面作分析,選擇並制定以質性研究為主之研究計畫。以新產品開發專案流程優化之個案,透過資料收集、實際參與觀察以及訪談計畫,針對整體優化流程作業上之影響

進行討論分析。統整研究結果發現個案公司所推行的新產品開發之優化流程,對於後續產品專案時程實際有縮短及加速的效果;對於內部組織及外部客戶的有形與無形成本有降低或避免增加的影響;對於組織部門內部人力資源運用效率也有所提升,能夠更有效率的分配並執行工作;而上述的諸多正面效果對於客戶整體開案率及後續合作意願也有所助益。基於研究結論同時也提出了導入過程中執行上的困難及克服,並提出理論與實務上的管理意涵及研究建議。

人體素描聖經:素描就是觀看──從形體到律動,畫出傳神寫照的12堂課【精裝收藏版】

為了解決投影機 缺點的問題,作者安德魯‧路米斯 這樣論述:

  ★路米斯繪畫學習經典‧精裝收藏版★   人體結構×運動原理×解剖知識   國際水彩名家簡忠威──審定‧專文解說      對於學習繪畫的人來說,   沒有聽說過安德魯‧路米斯是最無法被原諒的錯誤之一。      你開始學習素描了,同時你開始對人產生新的興趣,   你留意過周遭的人,你開始思索該如何刻劃這些人的細節……   你希望自己能夠超越相機所能呈現的一切      傲慢自大要怎樣以光影與形狀來表現?   什麼樣的線條讓人感到挫折與絕望?   什麼樣的手勢對應什麼樣的情緒?   為何有一些童稚的臉龐討人喜歡?   有些成人的面孔卻是令人心生狐疑無法信賴?      ─本書協助讀者釐清最根

本的人體素描觀念─   男人、女人、孩童與老人的身體結構大不相同   拿捏人體的與場景的比例,自然的畫面才能說故事   運動場上的人體充滿力量美,不同的線條表現不同的韻律與平衡   人該怎麼站?怎麼坐?怎麼臥?   職業畫家跟你想得不一樣,如何從業餘變專業?      作為一個成功的職業畫家以及藝術教育者,安德魯‧路米斯毫無保留地傾囊傳授,同時也像一位仁慈的嚮導諄諄提醒:應該如何觀看生活周遭,描圖時什麼地方最容易出錯,如何避免類似的錯誤,某個身體姿勢怎麼樣處理才最恰當……從鉅細靡遺的內容中不難看出,為何路米斯的一系列繪畫藝術著作會被學習藝術的人奉為圭臬,更深刻影響無數以藝術為業的職業畫家。  

    「唯一可以稱得上奧祕的,大概是每位藝術家的個人詮釋。」──安德魯‧路米斯      明明已經經歷數個世代,明明書店裡已經有這麼多人體素描的著作,為什麼我們仍需要路米斯的指導?因為這本書是我們不得不擁有的經典著作嗎?還是因為路米斯是個我們必須崇拜的繪畫巨匠?以上這些或許都是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路米斯深刻了解每位藝術學習者的盲點與需求。他會告訴你,在學習繪畫的航路中,你可能會遭遇的種種困境,那些困境像是人魚謳歌,令人迷戀但死路一條;他會告訴你,當你期許自己能以藝術為業,你應該重視自己的觀點,並且把所有可以幫助你的知識當做武器。      素描就是觀看的方法,學習如何觀看是第一步;用眼睛思考

並發展自己的的素描語言,使自己畫出傳神寫照則是第二步。本書不只告訴你技法,更告訴你如何按部就班,摸索出個人詮釋的門徑。你不用擔心自己沒有天賦,就像路米斯所說:「天賦就是學習的能力。你的個人特質永遠是你最珍貴的權利。」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打開這本書,讓你的素描本隨侍在側,時時練習,並且留意路米斯的提醒。不用多久你就會發現,傳神地描繪出你所觀看的人們一點都不困難。      「我全部的繪畫技法和我所畫的超級英雄都應歸功於路米斯的天才著作。」──美國漫畫大師亞力克斯‧羅斯(Alex Ross)「這是一本不應該被忽視的寶藏,必須擁有。」──數位藝術雜誌ImagineFX    作者簡介     安

德魯‧路米斯Andrew Loomis   美國實力派插畫大師,同時也是知名美術教育家。1892年生於紐約,1911年就讀紐約藝術學生聯盟,師從藝用解剖學權威喬治‧伯里曼(George Bridgman)。1930年代起,路米斯在芝加哥開始了他的繪畫教學之路。     路米斯一系列素描教學著述深受讀者喜愛,影響著近三分之二個世紀的習畫者。美國漫畫大師亞力克斯‧羅斯(Alex Ross)讚譽:「我全部的繪畫技法和我畫的超級英雄,都應該歸功於路米斯的天才著作。」   「畫家設計並構思,不會因為存在就默默接受。」《人體素描聖經》不止教你怎麼畫,更教你如何觀察,去蕪存菁。是路米斯繪畫教學的經典代表

著作之一。路米斯主要著作有:《人體素描聖經》、《素描的原點》、《創意插畫聖經》、《畫家之眼》等。 譯者簡介 林奕伶   自由譯者,曾任電視台國際新聞編譯,國際通訊社財經新聞編譯。譯有《人體素描聖經》、《創意插畫聖經》、《虛擬貨幣革命》、《行動思維時代》、《訂價背後的心理學》、《FBI教你讀心術》等書。 審定者簡介     簡忠威   出生基隆。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畢業,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西畫創作碩士,現任玄奘大學榮譽客座副教授。為首位入圍美國水彩畫協會AWS國際年展的台灣水彩畫家,2014年獲選為美國全國水彩畫協會NWS的署名會員。   前言 追求傳神寫照的祕

密 第一章    人體素描入門 ▍觀察週圍環境 ▍尋找擅長的主題,並且廣泛學習 ▍裸體為基礎 ▍什麼是線條 ▍新手入門的功課 ▍人體模型 圖解 男性的理想比例/女性的理想比例/各種不同的比利標準/不同年齡的理想比例/平面圖解/快速設定比例/以弧線及頭高制定比例/比例與視平線的關係/約翰與瑪莉的位置/找出畫面中任一點的比例/將人體掛在視平線上/人體架構的細節/人體骨架的嘗試練習/輪廓線與立體形狀/在骨架上添加塊體/動手開始畫:先從人體架構開始/用人體骨架表現動作/立體人體模型加上透視/透視圖看運動弧線/將人體模型置於任一點或任一平面/以各種視角畫人體模型/結合運動弧線及箱框/你應該要知道的重要

定點//運用想像力,畫出人體動作的速寫/除了這些,還要多畫點別的/女性人體模型/速寫/男性與女性的骨骼 第二章    骨骼與肌肉 ▍觀察週圍環境 圖解 重要的骨骼/人體正面的肌肉/人體背面的肌肉/手臂正面的肌肉/各種角度的手臂肌肉//腿部正面肌肉/大腿側面及背部肌肉/現在來試試學到的東西/練習在沒有模特兒或範本的情況下畫人體 第三章    塊狀、平面、遠近大小,以及光線明暗 ▍遠近透視與明暗 ▍光線 ▍球體模型 圖解 積木形狀有助於理解體塊概念/自由發揮畫區塊圖/如何使用美術用品店的人體模型/利用木製人體模型畫的速寫/遠近透視/用蘸水筆練習遠近透視/切面/光線/簡單的人體明暗 第四章  

 真人人體素描:步驟方法 圖解 分配大塊陰影/主要的明暗/速寫的明暗處理/處理步驟/目測的距離/根據模特兒作畫 第五章    站立的人體 ▍站姿的變化 圖解 重點在單腳/重量分散/站立的姿勢很多/陰影使形狀分明/幾近正面的光線/根據骨架畫人體/強調形體/人體結構測試 典型問題 廣告藝術總監的典型問題 第六章    動作中的人體:扭動旋轉 圖解 旋轉扭動/蘸水筆與鉛筆/用蘸水筆與鉛筆速寫 典型問題 小說雜誌美術編輯的典型問題 第七章    向前運動:傾斜的平衡線 ▍移動的力學 圖解 走路姿勢的快照/跑步姿勢的快照/傾斜的平衡線/反彈運動/肉眼難以分辨的快速快速動作/扭轉向前的運動/從頭到

腳的運動/快速運動/後腳的推力 典型問題 這是假設你任職於藝術設計公司的典型問題 第八章    平衡,韻律,表現 ▍韻律 圖解 以色調及重點強調畫出型體輪廓/強調結構/平衡/兩分鐘速寫/韻律/韻律線交會/揮動曲線/輪廓線與輪廓線之間的關係/不用線條,由陰影色調塑造輪廓 典型問題 廣告公司業務經理的典型問題 第九章    跪,蹲,坐 ▍韻律 圖解 蹲/跪與坐/跪姿加旋轉或彎腰/未完成的表現方式可能很有意思/中鋒筆觸技法/蘸水筆素描/蘸水筆排線速描「輕鬆不拘」的筆法/細尖畫筆素描/墨水加鉛筆,畫出完整的明暗/墨水加鉛筆的組合 典型問題 雕像設計競賽的典型問題 第十章    躺臥的人體 圖解

躺臥姿試速寫/練習/粗紋紙練習/透視縮圖練習/蘸水筆練習 典型問題 有待與藝術經紀人及代表解決的典型問題 第十一章    頭,手,足 圖解 勾畫頭部的步驟/體塊與切面/頭部的骨骼與肌肉/光影下的肌肉/五官/定出頭部的五官位置/練習/老與少/找朋友當模特兒練習/嬰兒頭的比例/嬰兒頭/手/足 典型問題 藝術商人提出的典型問題 第十二章    穿上衣服的完整人體 圖解 先畫人體,再畫衣服/根據真人研究服裝/描繪服裝衣料/中間色調與陰影/省略與襯托/真人寫真/畫筆與噴筆插圖 典型問題 必須胸有成竹才能發揮水準的典型問題 臨別贈語 畫出屬於自己的方式 簡忠威解說 藝術學習者的美感訓練之路

序    簡忠威解說 藝術學習者的美感訓練之路      「他設計並構思,不會因為存在就默默接受。」——安德魯.路米斯      很多年前,有位學生問我:「十七世紀荷蘭的寫實靜物畫是如何畫的?古時候沒有相機,光線不是會隨天氣而改變嗎?顏色要如何調得準確?」是啊,熠熠閃耀的金屬反光、果皮上的水滴、即將枯萎的花瓣、泛黃的葉子、傍晚時分窗外照射進來的光線,這可不是當代專業攝影師鏡頭下的復古靜物攝影,而是三、四百年前的靜物油畫,是當時的畫家花了幾天、幾月,努力辛勤工作才畫出這栩栩如生的「當下」。這對現在的畫家、設計師、美術科系學生來說,確實很難去體會。花和葉幾天就枯黃凋謝,果皮上的水滴不用多久就會蒸發

,窗外引進的光線持續移動變化,為何這些畫家還可以畫的如此寫實逼真?他們是如何辦到的?      ▍獨特品味之美的衰敗      畫家們靠著隨身工具做水彩速寫、鉛筆速寫、局部細節的素描、草圖來記錄他們所觀察到的世界,作為他正式創作的「參考素材」。這還不夠,他還必須強化「觀察理解」和「記憶力」。認識花瓣與葉脈的特徵,知道鍋碗瓢盆和玻璃的反射現象,以方便他能在一堆速寫草圖中沒有交代清楚的地方,運用他的理解和記憶力,去補足、加強、美化,一筆筆的描繪出他眼睛裡觀察到的,和腦海中想像的「理想畫面」。現在的畫家和學生們可幸運多了,只要相機喀嚓一下,就可以擷取當下,讓你安安穩穩拿去畫個十天半個月,不用擔心光線

變化、花葉枯黃、水滴蒸發,讓你無所適從。也不用費心觀察理解細節變化,或是擔心記憶力不好,因為只要將照片放大就可以看的一清二楚。      為了將題材畫得真實而有說服力,相機問世以前的畫家們還必須學習透視法則(這還得要感謝十五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們發展出來的透視法,在此之前的「寫實」繪畫表現技法,可就更辛苦了……),畫家們還要理解骨骼肌肉的內部結構,用速寫、素描記錄下來,讓他可以在想法忽然湧現時,隨手畫出一個真實的場景,和具有說服力的人物姿勢草圖。更重要的,他可以在記錄想像的過程當中,一張張調整出最美的場景、布局和姿勢。現在的畫家和學生們只需要拍到一張有光影、有焦點的照片,就算你完全不懂繪畫

透視原理,對基本的骨骼肌肉結構一知半解也沒關係,只要透過投影機或輸出機,甚至是電腦影像編修軟體,將照片打印在紙上或畫布上,就可以絲毫不差的將風景、靜物或人物描出來,不用擔心繁複的細節太麻煩,更不用擔心會畫出錯誤的透視或是結構扭曲而不自然的人物表情與姿勢。      路米斯晚年的時候,個人相機才開始逐漸普及,他說:「可以把相機當成配備的一部分,但只要當配備就好。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如果還沒有把相機納入『方法』,現在開始存錢買一台吧……」。這些已經擁有深厚人體素描功力的畫家,知道如何利用相機這個新科技來幫助他們的工作,而不是被牽著鼻子走。在當時,造價昂貴的相機,不是一般人擁有得起的。不過,現在的

畫家和學生們不僅不需要相機,大人小孩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就可以拍到清晰的照片,立即在高畫質的電腦螢幕上觀看,甚至不用花半毛錢拿去沖印店。      幾百年前若有人想要以繪畫為生,想要完成繪畫傑作,他會先找個名師,勤奮學習所有一切繪畫基本功夫,包括透視、結構、解剖,知道如何構思、找素材、作速寫、畫素描、設計草圖……。繪畫活動理當如此,不會抱怨沒有照片該怎麼畫。這些古代畫家就是在這麼艱辛的創作環境與過程裡,累積成千上萬的「造型記錄」,不知不覺中,這位畫家逐漸形成了「個人獨特品味之美」的繪畫語言,成為時代的大師。      那麼,活在二十一世紀今天的藝術學習者,真的比較幸運嗎?      ▍對現實的看

法、理解與表現      請仔細想想,我們並沒有真正的占到便宜。我甚至悲觀的認為,我們這一代藝術學習者的整體繪畫基本能力,幾乎隨著影像科技的發展技術呈反比:越是依賴影像科技來創作繪畫,就越可能會荒廢了身為繪畫專業者所必須擁有的——累積五百年以來的繪畫基本能力與美感的精準鍛鍊。科技當然帶給我們很多好處,只是我們也逐漸失去更多、更重要的東西。十九世紀初的生物學家拉馬克有名的演化論點「用進廢退」,似乎也可用來觀察不同世代的畫家們對「繪畫之美」的鍛鍊態度,越是勤奮地練習基本功,對美的敏感度就越深刻,反之亦然。      回首我的水彩藝術探索之路,除了上大學之前,為了術科考試而畫了一年多的靜物寫生習作之

外,上了大學之後,將近三十年的時間,我就再也沒有寫生的習慣。「寫實畫」對我來說,就是拍到一張構圖還不錯的照片,稍微調整一下主次強弱鬆緊,然後就可以畫成一幅寫實作品。全世界絕大部分以寫實為表現方向的畫家,幾乎少有寫生的習慣,因為照片提供了畫家一切所需的「寫實」參考素材。然而荒謬又可悲的是,我居然被相機綁架了幾十年,卻渾然未知且甘之如飴!這二、三十年的歲月,我的美學鍛鍊,就只能從這區區幾百張的「照片」與「作品」去發現問題、挑戰問題。但是古人的三十年,很可能會累積到上萬張的「寫生習作」,每一張都是他對現實的看法、理解與表現,這就是古代大師為何高不可攀的真正原因。而我直到現在才覺悟,原來我的青春年華早

已被相機給吞噬了。      今天,你比我幸運,因為現在你知道手邊的相機,一不小心就會吃掉你的人生。那麼,是不是只要經常出門寫生、或是請模特兒畫人體素描,持之以恆,就保證可以如願得到古代大師們的基本功心法呢?不!如果沒有先學好基本的人體比例概念、透視原理,骨骼肌肉組織的解剖知識……,這種人體寫生活動就只是塗畫一些表象的造型與明暗,幾乎跟畫一顆蘋果差不多的練習價值。學習的方向若是錯了,寫生就如同畫照片,你並不會從這個被動描繪的寫生活動中,得到你所需要的鍛鍊值。「寫生訓練」並不是為畫家提供更真實的色彩與空間,或是更多更清楚的細節。它只是提供「大自然的現象」,等待畫家去觀察、理解,消化吸收成為有用的

「知識」,再利用這些知識組織畫面,持續調整並解決問題,以求達到獨特品味之美,這才是寫生的真意。      我們究竟期待從「寫生」得到什麼好處呢?答案就是:「問題」。      ▍「習作」的實質意義      不論寫生習作的結果是好還是不好,為了思考與解決問題,我們都會從中得到鍛鍊。如果我們使用照片素材,同樣以觀察、理解,發現與解決問題的態度去面對它,我們也會得到如同寫生的鍛鍊。事實上,我的水彩畫,真正突飛猛進是在這三、五年的時間。並非我開始寫生,而是我從2010年開始,不再為學生重複示範同樣的教材。一張張新素材照片與企圖變換表現方向的刺激,提供各種新問題。我挑戰並解決問題,所以我得到鍛鍊,最終

得以解脫照片的桎梏而重獲自由。我要強調的是,重點不在「寫生」的表面形式,而在「習作」的實質意義。只要持續「習作」,從習作鍛鍊觀察力、理解力和創造力,這樣無論是從寫生、照片,還是大師的畫作裡,都會得到有效的鍛鍊。      路米斯是二十世紀初美國實力派插畫大師,他的一系列素描教學書籍,影響全世界整整一個世紀,直到今天還是許多畫家、設計師書架上的素描啟蒙教學書籍。他在本書的前言說道:「判斷一幅畫為什麼不好,通常就會不得不回到基本功,因為壞的畫作源自根本的缺點,就好像是好的畫作也是從根本上做的好。」      本書堪稱人物素描的寶典,有著各式各樣人體詳盡豐富的知識,都在大師一幅幅的示範習作與字裡行間

中,等待你去發現、思考與練習。如果你是一名藝術學習者,請想想看,在你學生時期的素描課程,除了描摹刻畫質感表現以外,是否瞭解這些知識、做過這些嚴苛的創造性訓練?如果還沒有,就請你跟著路米斯,一步一步自我練習。或許,有些單元,你感到困惑不解,練習不易,但是請別忘了,這就是你需要的「問題」,越有難度的問題,就越有鍛鍊的價值。      如同本書所說:「大部分的知識一定來自自己的觀察、判斷,以及樸素的勇氣。」除了上帝以外,創造美的能力,不會自己蹦出來,它需要你不斷的去推敲、嘗試、碰撞,直到徹底滿足你的欲望,到了這時候,心中那個獨特而有品味的美感,才會慢慢的冒出芽來。    前言 追求傳神寫照的祕密

     多年來,我一直都很清楚,我們需要一本深究「人體素描」的書。我一直等著有這樣的一本書出現,好推薦給許多跟我有交情的年輕藝術家。後來我終於明白,無論作者的能力如何,這樣的一本書只能由真正身處商業美術領域的人來寫,以他的經驗才能滿足並解決那些必須解釋清楚的問題。這讓我想起入行初期,為了創作出更暢銷的作品,曾經瘋狂地尋找實用的資訊。當時陷入必須設法餬口的常見困境:是要追求藝術成就?還是不得不轉而追求其他?      在這個幅員遼闊的國家,有太多面對這種困境的人。那些同樣懷抱著一股不知從何而來的莫名衝動的人。當你想要運用藝術的語言;你熱愛作畫;你希望畫得好;如果有機會,你滿心期望能以此維生。我

真心希望可以幫助你,因為我經歷過你現在所經歷的每一分鐘,這些的經驗告訴我什麼是你渴望也是你需要的,我可以為你蒐集匯整一些重要的資訊。我不會假裝低估那些既有的優秀作品,然而困難之處在於把那些優秀的作品找出來,並梳理出哪些具有實用價值,並付諸實行。我相信更多的成功機會在於作品的精神因素,而不是光靠技術性知識,既然強調精神因素實屬罕見,這當中就有你的機會。      ▍成為職業畫家的心理準備      我不只假設讀者對繪畫有興趣,同時還假設讀者打從心底希望成為一個有能力,又能自食其力的巧匠。我假設你想用蘸水筆和鉛筆表達自我的欲望不只迫切,甚至幾乎無可動搖,而且覺得非做點什麼不可。我認為天賦不具有太大

的意義,除非再加上一股永不滿足的欲望,以及一展個人的優秀才華的渴望。我還認為天賦必須伴隨不斷地努力,才能有力量去克服讓那些讓不夠積極的人打退堂鼓的困難。      我們不妨試著界定促使藝術家「成為藝術家」的特質是什麼。藝術家所有作品都是以有訊息、有目的、有用途的前提出發。藝術家能給出什麼最直接的答案、最簡單的詮釋呢?將主題剝光到最核心、最有效的本質是一種精神程序,作品表面的每一寸都應該加以細究,弄清楚與整體目的存在何種重要關係。畫家觀察而作畫,他的畫作就是要告訴我們,他觀察到的重要意義以及想法,並在畫作之中強調最重要的地方,進而將那些重要性較低、但又必須存在的東西當做襯托。他會將最重要的對比,

用在最重要的人物頭部。他會孜孜不倦地找到辦法,讓臉部表情和姿勢傳達最重要的情感主題。他會竭盡各種方法,先讓人注意到這個人物。換句話說,他設計並構思,不會因為存在就默默接受。      回顧藝術史,不久以前,繪畫如能達到栩栩如生的程度,或許就足以引起眾人驚嘆,也足以吸引藝術家的興趣。現今有了彩色攝影和性能日新月異的相機,我們說不定會因為作品極致寫實而倒胃口。沒有別的作法比超越顯而易見的事實更能貼切地刻劃特性,並且達到情緒和戲劇效果。繪畫應突顯精挑細選的品味,做到精練簡化,分出主從,以及突出重點,「如何畫」占了10%,「畫什麼」則占90%。就算畫作範圍內的一切都同樣詳細描繪,同樣照顧到明暗、邊線和

細節,也不可能超越攝影技術。作畫時如要達到陪襯烘托的效果,可以藉由漸層擴散,或鄰近範圍使用相近的色彩和明暗,將明顯的細節加以簡化或乾脆省略。若要突出重點,可以利用各種對比,如線條清晰、反差、細節,或額外的圖案。      我利用這個機會加深你的印象,請記住,在完成藝術的過程中,你才是最重要的。你的人格,你的個人特質優先。圖畫是你的副產品。和圖畫有關的一切都是你的一小部分,圖畫反映你的知識、經驗、觀察、喜惡、品味,以及想法。因此,真正的關注焦點是以你為中心,隨著你在精神上的自我提升,作品應運而生。我花了一輩子才領悟這一點。因此,在討論繪畫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強力說服你相信自己,清楚地在意識中栽種

渴望,且確實知道藝術並非來自筆尖,而是來自畫筆的另一端。      ▍傑出的畫作反射畫家的人格特質      學生時期,我以為可以從哪裡找到某種公式,從此一躍成為藝術家。的確有套公式,但不存在於書本之中。那套公式其實是素樸的勇氣,獨立自主,以及不斷追求啟發;有勇氣找出自己的路,又能向他人學習;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驗並加以觀察,堅持不懈地反覆推敲以求精進。為自身的能力把關,以及維持身心健康同樣非常重要,我沒有看過哪一本書強調過以上幾點,或讓我約略知道勇氣可能徹底耗竭。也許書不能這樣寫,但我認為作者若領悟到,繪畫是在處理人格特質,而且有些東西比技巧更重要,那也沒有什麼損失。      藝術處理的是遠

遠脫離冰冷科學的東西,人性本質才是一切。至少我決心要和讀者培養交情,歡迎讀者進入我浸淫多年的行業。如果說我有什麼可靠的妙計可以傳授,我會大方地公開,好讓讀者一起參與。我不敢說自己懂得比誰多,或比誰更有經驗,但是一個人的經驗如果夠廣泛,或許足以涵蓋許多別人必定會遭遇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或許就權充解答了。我可以拿出各式各樣對我有幫助的論據和基本原理。我可以大談理想,說說那些肯定能讓畫作更好賣的實用建議和手法。既然那些條件幾乎是放諸四海皆準,而我的經驗跟當代同儕也沒有太大地差異,那麼我所提供的素材也不會將我自己和我的作品視為評判標準。事實上,如果可能,我寧可將自己的觀點或技術方法當成輔助,由讀

者自由決定和自我表現。我的經驗只是用來清楚說明大致的要求條件。      首先,顯而易見的一點是,暢銷的人物素描一定是優秀的畫作,而「優秀的畫作」對專業人士的意義遠超過初學者。意思是指這個人物必須既令人信服又能吸引人;比例一定是理想化更勝於實際或正常比例;透視角度一定和平常的視線水平或觀察位置相關;人體結構一定要正確,無論是肉眼可見的地方,或是隱藏在服裝布料之下的部位。光線與陰影的處理必須能透出生動的特質;動作或手勢、戲劇性、表情,以及情緒都要有說服力。優秀的畫作不是偶然,也不是繆思女神伸出援手,使你靈光一閃的結果。優秀的畫作是協調整合許多因素,以宛如精細的外科手術般精準掌握並巧妙處理。可以說

,每一種因素都成了一種工具或是表達方法的一環。當表達方法發展完整時,靈感和個人感想才能發揮作用。任何人都可能隨時在其中一個或數個因素上「熄火」。每個畫家都會創造出「好的作品」和「壞的作品」。壞的就得扔掉重來。畫家當然也應該吹毛求疵地分析,判斷一幅畫為什麼不好;通常就不得不回到基本功,因為壞的畫作源自根本的缺點,就像好的畫作也是從根本上傑出。      因此一本實用的人體素描書籍不能只探討一個層面,就像解剖學一樣,必須找出構成優秀畫作的所有因素並加以協調。還必須考慮到美學及銷售的機會、技巧表現,以及有待解決的典型問題。否則學習者掌握不完整的資訊,只被教會了一小部分,剩下的只能盲目摸索掙扎。   

  ▍才華出眾的起點      我可以假設年輕畫家正面臨餬口的問題嗎?等你擁有充分的技巧能力,就會有一份收益在等著你。到時候,收入會隨著水準提升成比例增加。在商業美術的領域中,愈到頂級人數愈少,跟其他領域都一樣。廣告公司、雜誌出版社、印刷廠,或是藝術經紀人,無不樂意敞開大門,歡迎真正有本事創新及與眾不同的人。至於庸才,則會讓他們吃閉門羹。可惜大多數的人在起步時都才能平庸;一般而言,能力傑出的商業畫家,一開始也不過才華普通。我可以坦白承認,在進入藝術學院的兩個星期後,學校就建議我打包回家了嗎?那次經驗讓我更有辦法忍耐坎坷的起步階段,也使我另外產生藝術教學的動機。      個人風格的表現手法,

無疑是畫家最珍貴的資產。再大的致命性錯誤都比不過複製這種行為,不管是複製我的作品還是其他人的作品皆是如此。別人的風格只能拿來當拐杖,直到自己能走為止。流行趨勢就像天氣一樣多變。人體解剖學、透視法、色彩明暗度卻是恆久不變的,一定要不斷努力尋找新的應用方法。      這本書最大的重點就是給你一個堅實的基礎,培養個人獨特性,而不是模仿複製。我承認在學習的最初階段,一定程度地模仿或許有必要,如此才能在基本的背景上發展出自我表現。但是任何藝術或工藝如果沒有積累個人經驗,是不會進步的。經驗最好是經由自己的努力或觀察,透過自修,看書,或者研究大師的作品而來。這些經驗加總起來,形成你的工作知識,而且這個過程

是永無止境的。創造性的新構想通常是舊思維的變異。      ▍如何使用本書      本書中,我會試著將人體當作生物,其動作的力量與結構有關,而動作又分成好幾種。畫裸體像是為了更清楚了解穿著衣物的人體。我們應該把人體想像成擁有體積與重量,因為暴露在光線之下而有影子,整體呈現在我們所知的空間之中。接下來我們應該試著了解光線,以及光線如何影響物體各方向的塊面。我們應該分別研究頭部和頭的結構。換句話說,應該拿出一套基本原則,可以把人體畫得更真實且有說服力。      詮釋方法、類型、姿勢、情節、服裝,以及配件都應該是你自己的。無論你畫的人物是為了用在廣告,故事插圖,還是海報或月曆,對於素描知識的基本

要求並沒有太大的差異。繪畫技巧並沒有年輕畫家所想的那樣重要,栩栩如生和富於情感,也就是付諸畫作的理想,卻是重要得多。而你對服裝及背景的審美品味也是—只要你能嫻熟掌握基本功。人體畫壞了,就算穿著世上最漂亮的衣服,效果也不會好。一張結構欠佳的臉孔也不可能畫出表情或情緒。如果你欠缺光線及色彩明暗的觀念,就不可能順利畫出色彩畫;在知道如何使用絕對正確的透視法之前,你甚至無法組成人體結構。你的職責就是將身邊的日常素材美化及理想化。      這本書的目的由始至終就是扶你上山頂,但是到了峰頂,就是推你一把,任由你的動能帶動了。我花錢盡量找到最好的模特兒,因為我知道一般年輕畫家的資金有限,可能做不到這一點。

如果你將書裡的模特兒當作是在為你擺出各種姿勢,並且認真研究我的作品,而不是把它們當成一一複製線條、色調的東西,我想最後會獲益良多。      建議在研讀每一頁時,都把素描簿放在書旁邊。盡量了解畫作背後的意義,而不只是畫作本身。手中鉛筆保持動作不輟。根據書中各頁的圖畫,盡量嘗試各種不同的人體。依照想像大略架構出人體,做出各式各樣的動作。如果可能,一定要以真人模特兒作畫,將我們這裡提到的基本功盡力發揮出來。要是可以拍照或是取得照片,就藉由臨摹照片來練練手,將你認為應該存在的理念都加進去。從頭看完這整本書或許是個不錯的計畫,這樣能更清楚了解整個程序步驟。其他類型的畫作可以作為輔助,例如靜物畫,因為所

有類型都存在輪廓、塊面、光線與陰影的共同問題。      要習慣使用軟鉛筆,可以做出多層次的明暗效果。稀薄軟弱的灰階畫作其實沒有什麼商業價值。換成蘸水筆和黑墨水不只有趣,還具有真正的商業價值。選擇最有彈性的一種。用蘸水筆拉出線條來,千萬不要在紙上往回推,這樣只會卡住並濺出墨水。炭筆是理想的習作工具。一大張棉紙或草稿簿就可以施展開來。      或許最理想的作法,是依照最適合你的方式使用這本書。

應用擴增實境與立體視覺技術輔助微創手術治療

為了解決投影機 缺點的問題,作者汪彥佑 這樣論述:

隨著微創手術的發展,開創了外科手術嶄新的一頁,精準地手術治療亦成為外科醫師追求的目標。為了帶給患者更少的創傷及更快的復原速度,更多輔助外科手術的醫療器材被開發,有別於傳統開放式手術擁有較大的視野、立體視覺及手指觸覺,要在有限的視野中掌握三維解剖構造及2D內視鏡影像中進行手術操作是需要更長的學習曲線。本論文提出兩個影像輔助微創手術治療的應用,一是以擴增實境技術導引顳顎關節穿刺,解決術前定位上的困難及不確定性;其二是以外接雙鏡頭技術解決單鏡頭腹腔鏡無立體視覺的問題。傳統的顳顎關節穿刺仰賴標記線的導引,但標記線卻不因人的頭顱形狀和大小而有所改變,導致外科醫師無法獲得理想的穿刺點,進而造成穿刺失敗或

其他肌肉組織的受傷。本論文提出了一個擴增實境的方法來解決顳顎關節穿刺時定位的問題,以患者術前的電腦斷層影像為基底進行三維模型重建,經由深度相機將虛擬三維模型與患者頭部進行影像空間對位,再透過投影機將三維模型影像準確投射在患者皮膚表面。在研究的結果顯示,以標記線引導的方式與理想穿刺點的誤差為10.501.94 mm,而經由擴增實境引導的穿刺誤差為3.490.54 mm。結果證實透過擴增實境技術不僅可以提供患者本身的解剖資訊,更能輔助口腔外科醫師在術前顳顎關節定位更加準確,來降低因穿刺而造成的風險。在立體視覺方面,本論文設計了一組光學式的外掛雙鏡頭,整合光學與電腦視覺技術為現有的腹腔鏡實現立體

視覺。研究中利用兩個獨立的光學鏡頭搭配中繼成像的方式,讓內視鏡相機的感光元件上同時取得具有視差的左右影像,再經由雙相機校正調整兩張影像並呈現立體視覺。立體內視鏡影像能在空間上獲得較佳的深度回饋,若能掌握內視鏡光學設計亦能改善目前利用中繼成像的缺點,達到臨床實用的需求。本論文藉由整合光學成像及電腦視覺的技術來改善目前微創手術中顳顎關節定位及單鏡頭缺乏深度感知的問題,擴增實境及立體視覺的整合將輔助外科醫師在空間掌握及定位上更加容易,達到精準治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