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攪拌棒 多 件組 mx ss2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中原大學 土木工程研究所 王韡蒨、張高豪所指導 林政勳的 漿狀尾礦取代部分水泥原料燒製環保水泥之評估 (2016),提出手持式攪拌棒 多 件組 mx ss2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環保水泥、水泥漿、抗壓強度。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土木工程與防災科技研究所 沈茂松所指導 李俊穎的 太陽能電誘滲透地盤改良之技術研發 (2006),提出因為有 太陽能、電誘滲透、地盤改良的重點而找出了 手持式攪拌棒 多 件組 mx ss2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手持式攪拌棒 多 件組 mx ss2,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漿狀尾礦取代部分水泥原料燒製環保水泥之評估

為了解決手持式攪拌棒 多 件組 mx ss2的問題,作者林政勳 這樣論述:

本研究發現水洗除氯漿狀尾礦取代部分水泥鐵礦原料燒製環保水泥具有可行性,其原因為漿狀尾礦內含有碳酸鐵及少量氧化矽均可視為燒製水泥的材料。控制燒製環保水泥的方法,以水泥係數值:HM=2.10、SM=3.02及IM=1.42進行生料的設計,決定尾礦取代鐵渣比例後,計算石灰石、矽砂、黏土、鐵渣及尾礦所需含量並混合均勻。採用20噸力並持壓3分鐘方式製作直徑50 mm、高15 mm的試錠。燒製水泥的升溫程序為:以10 ℃/min升溫速度由室溫升至850℃。850℃時持溫30分鐘。再以6 ℃/min升溫速度由 850 ℃升溫至1210℃。再以 4 ℃/min由1210℃升溫至1450℃。再在1450℃時持

溫30分鐘;降溫方式以自然降溫方式進行,並在高溫爐自然降溫到達500 ℃時才打開爐門,將裝試體的坩鍋快速取出,並立即關上爐門,讓試體在室溫空氣環境快速冷卻,而高溫爐再自然降溫至室溫。試錠以直立式放置於坩鍋上,進行燒製作業。以個別生料配料製作環保水泥,發現不會因添加過多尾礦導致嚴重的液相,讓熟料沾黏於坩鍋上,即使尾礦在高取代量條件,也能控制水泥係數符合目標值;凝結時間、比重試驗跟尾礦取代鐵渣之多寡無明顯關係,且符合CNS 61「卜特蘭水泥」的規定,另可以f-CaO之含量作為水泥品管控制的標準。以個別生料配料燒製環保水泥進行性質試驗分析,發現環保水泥的水泥漿體抗壓試驗,水灰比控制0.35時,7及2

8天齡期的抗壓強度均表現良好;水灰比控制0.485時,尾礦取代鐵渣的用量達30 %時,7及28天齡期的抗壓強度仍可符合CNS 61「卜特蘭水泥」之規定;添加尾礦的環保水泥乾燥收縮量優於對照組; 以XRD分析,環保水泥中主要水化產物為CH、C-S-H和AFm;另進行TGA試驗,發現環保水泥中皆有CH、C-S-H膠體和CC(CaCO3)存在,在第7天齡期時的CH含量大於對照組;再以29Si之NMR分析結果顯示,當齡期增加時,其Q0會逐漸轉移至Q1 及Q2 峰上,可以推斷水泥中C-S-H膠體不斷的成長,惟尾礦取代鐵渣量在50 %以上時,7天齡期的水化程度較對照組低,但是達28天齡期時的水化程度則無明

顯差異;最後進行SEM微觀分析發現,環保水泥的水化產物無明顯差異。綜合上述結果,可以驗證出尾礦在取代鐵渣製成環保水泥之潛力,但依目前尾礦取代量需小於鐵渣總量的30 %,如果取代量超過30 %時,可以往製作特殊水泥之目標發展。

太陽能電誘滲透地盤改良之技術研發

為了解決手持式攪拌棒 多 件組 mx ss2的問題,作者李俊穎 這樣論述:

高雄地區地下室擋土開挖工程災變頻傳,甚多為連續壁所處地盤為含水量≧液性限度LL,SPT-N值≦4之包泥地盤導致,為改善連續壁局部包泥情形,本研究構思以太陽能電誘滲透方式固結軟弱黏土、沉泥,並以室內實驗為主,探求其可行性。 本研究以高雄市援中港區魚塭底泥為實驗土壤,其沉泥含水量ω>100%(液性限度LL=65%),分別以1.46m、1.06m、0.88m、0.76m、0.6m、0.5m、0.4m及0.3m的間距將正極的鐵棒、負極的鋁棒置入土中0.7m深,並連接太陽能光電系統,利用離子同性相斥、異性相吸及電價交換原理,使甚軟弱黏土、沉泥產生電誘硬化及電誘壓密等行為進行土壤改良,以探討太陽能

電滲透對高含水量沉泥之改良效果。經含水量ω檢測、十字片剪試驗Su及樣品之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與元素金相分析(EDS)得知,太陽能電誘滲透確實可壓密固結軟弱黏土、沉泥,並增加其抗剪強度與改變土壤結構,改良後土壤含水量減少29~34%,土壤剪力強度平均增加0.102~0.367kg/cm2,電極棒附近土壤剪力強度明顯提升0.153~0.541kg/cm2,換算SPT-N值由0提升為6~9,土壤孔隙變小、土壤內金屬離子與金屬化合物均明顯增加,顯示太陽能電誘滲透確實能提高土壤抗剪強度並達到壓密硬化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