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口名簿 戶籍謄本申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另外網站內政部103年2月5日起實施新式戶口名簿,可替代戶籍謄本。也說明:(三)申請期間:103年2月5日起,採新舊戶口名簿並用陸續換發方式辦理,戶籍資料無異動者,舊式戶口名簿仍可繼續使用,申請戶籍登記致戶口名簿記載事項 ...

國立中正大學 政治學系政府與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蔡榮祥所指導 江惠民的 公務機關個人資料流通服務與資料安全之探討:以戶政事務所為例 (2015),提出戶口名簿 戶籍謄本申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資料公開、資料安全、電子化政府、新公共服務。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李佩珊所指導 黃正芳的 戶籍登記與非婚生子女權益保護之研究 (2011),提出因為有 戶政、非婚生子女的重點而找出了 戶口名簿 戶籍謄本申請的解答。

最後網站112年戶籍法規大意歷年試題澈底解說[初考地方五等]則補充:戶籍法第58條第3項規定:「戶口名簿記載事項變更,應申請換領戶口名簿。 ... 本人或利害關係人得向戶政事務所申請閱覽戶籍資料或交付戶籍謄本;申請人不能親自申請時,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戶口名簿 戶籍謄本申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戶口名簿 戶籍謄本申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助學貸款申請簡章:http://www.szmc.edu.tw/Train/C/%E5%B0%B1%E5%AD%B8%E8%B2%B8%E6%AC%BE/%E5%B0%B1%E8%B2%B8%E7%AC%AC%E4%B8%80%E6%AC%A1%E5%B8%B8%E8%A6%8B%E5%95%8F%E9%A1%8C.pdf
🌟大專院生弱勢助學計劃簡章:https://helpdreams.moe.edu.tw/hd/upload/college_weak_1050822.pdf
🌟台灣銀行學貸QA:https://sloan.bot.com.tw/newsloan/portal/PorFAQShow.action
-還款試算網站:https://sloan.bot.com.tw/newsloan/portal/PorCalculator.action
富邦銀行學貸QA:https://school.taipeifubon.com.tw/student/common/QA.faces
-還款試算網站:https://school.taipeifubon.com.tw/student/common/QA.faces
🌟對保需準備文件:本人+法定代理人的身分證與印章,學貸申請書,註冊繳費單,新式戶口名簿
或三個月內戶籍謄本
🌟繳回學校的文件:學貸申請書,銀行撥款通知單,新式戶口名簿影本或三個月內戶籍謄本正本
🌟台北地區負責銀行:富邦銀行 |高雄地區:高雄銀行|其他地區:台灣銀行
---------------------------------
✔️訂閱我的頻道:https://m.youtube.com/channel/UC5-Yq3hcOa5tBv8hFDQdndA
---------------------------------
✔️關於允熊Aya的資訊: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hiung_1124/?hl=zh-tw
▶️Facebook:https://m.facebook.com/pages/category/Personal-Blog/允熊Aya-1569788593138788/?locale2=zh_TW
---------------------------------
📷 Canon m50, zr3600
📱 iPhone XR
💻 Final Cut Pro X
📩 [email protected]
---------------------------------
🎬片頭片尾製作:@_mikewuu_
🎧音樂來源:Youtube Audio library
🎵素材來源:YouTube Audio library

公務機關個人資料流通服務與資料安全之探討:以戶政事務所為例

為了解決戶口名簿 戶籍謄本申請的問題,作者江惠民 這樣論述:

「創新便民服務」是政府在新公共服務中的核心特色,也是電子化政府服務的新趨勢,而身處為民服務第一線的戶政機關首要面對的挑戰,除了人民戶籍資料庫的保護與管理之外,如何在執行戶籍資料流通服務的過程中兼顧「便民開放」與「個資安全」更是嚴峻之考驗;因此,本研究以103年新戶政系統上線後的三大重點業務為探討的主軸,針對公開管道多元化的風險、便民措施規劃的縝密度、資料流通的管控及戶所人員資安意識等關鍵因素所衍生的資料流通及資料安全的爭點進行分析,經由個案探討及訪談剖析的過程,歸納出人員組織、法令規章及權責矛盾三個面向的研究發現;根據這些發現,在最後章節提出八項研究建議。整體研究流程所要呈現的研究意識在於戶

籍資料流通之「便民開放」與「個資安全」只有一線之隔,稍一不慎即可能侵害人民的權益並影響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期許藉由研究過程中之爭點探討與研究發現,來詮釋「便民開放」與「個資安全」之微妙關係,進而提供能讓戶政機關之「轉型服務」更具前瞻性的研究建議,以做為未來施政計畫之參考。

戶籍登記與非婚生子女權益保護之研究

為了解決戶口名簿 戶籍謄本申請的問題,作者黃正芳 這樣論述:

摘 要我國民法親屬編自1930年12月26日國民政府令制定公布全文171條條文,並自1931年5月5日施行,迄2010年5月19日止,期間歷經13次修正與增訂條文,修正及增訂內容除有關夫妻財產制外,另包含結婚形式要件(第982條)、子女從姓約定與變更(第1059條)、非婚生子女從姓(第1059條之1)、婚生子女之推定及否認(第1063條)、非婚生子女認領之訴(第1067條)、收養(第1072條至第1083條之1)等,對於戶政事務所之登記作業,均產生重大改變。然戶籍法及戶籍法施行細則等相關法律卻未與民法親屬編為同步修正,導致實務運作上有所矛盾,甚或窒礙難行,民眾與戶政機關無所適從,惟賴內政部以

行政函釋為過渡因應之道。現行民法親屬編第三章係針對「父母子女」(第1059條至第1090條)為規範。依上開規範,子女與生母間視同婚生子女,有基本權利義務關係;子女與父親間,則以婚生子女或準正視為婚生子女者,方有權利義務關係的存在。準正視為婚生子女於民法第1064條雖有明文規定,但在婚姻關係存續中所生之子女,雖非生父,亦被推定具有法律上之親子關係。質言之,現行民法親屬編之父母章節,乃著重法律上之親子關係,至於事實上之生父與子女(非婚生子女)關係,則未詳為規範保護。關於非婚生子女之從姓、認領與訴訟上之權利,雖然民法親屬編及相關訴訟法有所規範,且戶籍法及戶籍法施行細則亦無將非婚生子女之權益保護摒除於

外,但究非周全無瑕。故而,本研究擬藉由紀錄雲林縣大埤鄉戶政事務所實施戶籍登記作業情況,透過實務上運作概況比對相關司法判決之認定理由,並紀錄出現那些問題?希望藉由實務的運作經驗,釐清戶籍登記對於非婚生子女權益保護所衍生之釋疑。針對本研究所得,茲提出以下建議:一、結婚形式要件  修正民法第982條規定。 將原條文「結婚應以書面為之,有二人以上證人之簽名,並應由雙方當事人向戶政機關為結婚之登記。」 修正為:「結婚應以書面為之,並應由雙方當事人向戶政機關為結婚之登記」。 刪除須二人以上證人之簽名部分,蓋我國現行婚姻制度既改採登記主義,則有關須2人以上證人之簽名部分,於實務運作上無實質

意義,誠屬累贅,宜予刪除。二、兩願離婚之方式 修正民法第1050條規定。 將原條文「兩願離婚,應以書面為之,有二人以證人之簽名,並應向戶政機關為離婚之登記。」 修正為:「兩願離婚,應以書面為之,並應由雙方當事人向戶政機關為離婚之登記」。 刪除須二人以上證人之簽名部分,並增訂應由雙方當事人親自向戶政機關辦理離婚登記。蓋我國現行婚姻制度既改採登記主義,則當事人雙方親自至戶政事務所辦理登記,經戶政人員審核身份無誤即可。有關須2人以上證人之簽名部分,於實務運作上無實質意義,誠屬累贅,宜予刪除。三、增訂分居制度及訴請離婚之限制 分居是否增訂為訴請離婚事由之一,多有爭議。但為

保障婚姻關係,在雙方衝突時有冷靜思考之空間與緩衝之時間,可增訂分居之協議與向法院聲請分居之宣告,並規定分居期間及分居時之權利義務;另分居多久時,才可直接訴請法院判決離婚。增訂分居制度及訴請離婚之限制,除可降低離婚率外,亦可避免婚姻當事人雙方一時衝動,造成無法彌補之傷害。四、制定身分確認法:  為保障非婚生子女之權益,政府應以公費方式為新生兒鑑別生父、生母的身分。透過法制化程序,強制公部門落實鑑別政策,免費提供DNA鑑定,非婚生子女之身分確認始有保障。五、增訂同居生子權益之規定:  於民法親屬編增訂條文,明定兩性同居時,必須協議所有的權利義務對等關係,包括其子女的身份確認,未為協議或協議不成時,

依相關規定辦理。除可刺激許多不願意結婚的人同居生子外,並可保障非婚生子女的權益,及防止同居生子後,拒不履行協議條件之約束規範。六、建立反歧視非婚生子女的教育認證制度:  全民均須接受反歧視非婚生子女的教育認證,要拋棄歧視非婚生子女的思維,以互相尊重及以愛的關懷作為人際關係的出發點,從基礎教育做起,政府機關並應接受人民的歧視申訴。七、修正國家賠償對象之規定:  現行國家賠償法第15條規定:「本法於外國人為被害人時,以依條約或其本國法令或慣例,中華民國人得在該國與該國人享受同等權利者為限,適用之。」修正為「本法於被害人為大陸地區、香港、澳門或外國人時,亦適用之。」原條文規定是採取相互保證主義,必須

依照條約或被害的外國人本國法令或慣例,我國人可以在該國與該國人同樣享有請求國家賠償的權利時,該外國人才可適用成為我國國家賠償法保護之客體。但國際人權保障是普世尊重的價值,被害人保護制度為國家人權保障的重要指標,面臨人權保障國際化浪潮,為落實國際人權公約及政府人權立國施政理念,建議刪除平等互惠原則之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