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耳塞中耳炎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中國文化大學 勞工關係學系 王國華、張淑如所指導 韋婕妤的 中國音樂系學生之學習環境音量暴露與聽力研究 (2010),提出戴耳塞中耳炎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中國音樂、環境音量、聽力。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戴耳塞中耳炎,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國音樂系學生之學習環境音量暴露與聽力研究

為了解決戴耳塞中耳炎的問題,作者韋婕妤 這樣論述:

本研究利用噪音計及個人噪音劑量計量測國樂系學生演奏環境音量及個人噪音暴露劑量,並使用聽力檢查儀檢測其聽力閾值,同時透過問卷調查,了解國樂系學生的樂器使用經歷、自覺健康狀況及生活習慣等,以探討影響聽力之相關因素。研究對象共計139人,其使用樂器包含古箏、琵琶、揚琴、柳琴、阮、笛、笙、嗩吶、二胡、革胡、打擊樂器、鋼琴等12種。其中柳琴、琵琶、笛、笙、嗩吶、二胡、打擊樂器及鋼琴等8種樂器的均能音量超過85 dB(A),已達噪音作業場所之標準,且笛、笙、嗩吶及打擊樂器的噪音暴露劑量大於法規規定之八小時容許暴露劑量,表示國樂樂器所發生的音量,不亞於一般高噪音作業場所。根據美國耳鼻喉學會判斷聽力異常的標

準,國樂系學生有125人 (89.9%) 在低頻範圍出現聽力異常情形,其中13人 (9.4%) 在高頻範圍亦聽力異常。由邏輯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影響本研究中國樂系學生聽力之主要因子為個人疾病史、學習年資及MP3使用時間。其中具有個人疾病史、學習年資越長者、MP3使用時間愈長,聽力異常的機率愈大。此外,在聽力圖的各分頻中,於4k及6k Hz處已有凹谷情形的產生,顯示國樂系學生已有前期噪音型聽力損失的徵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