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毛利率銷貨毛利率差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成本毛利率銷貨毛利率差別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薛兆亨,徐林寬寫的 財報教授教你最高賺錢力:搞懂財報,創業、投資、理財無往不利 和平林亮子的 滿手現金的店長財務管理實務:開一家很賺錢的店,你要知道的所有知識與五張表格,搞定收支、人事、進銷存、現金流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流 和大是文化所出版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商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 陳世良所指導 章冠萍的 臺灣量販店向供應商收取上架相關費用之研究 (2000),提出成本毛利率銷貨毛利率差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量販店、行銷通路、流通業、上架相關費用。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成本毛利率銷貨毛利率差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財報教授教你最高賺錢力:搞懂財報,創業、投資、理財無往不利

為了解決成本毛利率銷貨毛利率差別的問題,作者薛兆亨,徐林寬 這樣論述:

  要變有錢,就得懂有錢人的語言。   如果你想創業,卻不知如何開始;   如果你對投資有興趣,但看不懂財務報表;   如果你身為老闆,卻不懂帳目數字的真偽及背後的意義;   如果你是平凡小資族,但不想成為月光族……   本書將翻轉你對數字的恐懼,帶你提升競爭力!     看懂財務數字,   你就等於拿到成為有錢人的金鑰!     還在憑經驗法則做生意嗎?如果你對記帳沒概念,甚至基本的財務報表也看不懂,那麼你可能連自己的生意有沒有賺錢都不知道,白忙一場。   有錢人之所以更有錢,主要透過經營企業和投資而致富,而要成功經營與投資,則需了解會計及商業的基本知識,尤其是企業的語

言──財務報表。   本書以故事為骨幹,融入扎實、細密的財報知識為血肉,從一個平凡年輕人自主創業賣便當開始,透過商業經營的精彩實例,一步步教你學會記帳,有效掌握資金流動模式。   本書六大重點:   ◎創業必學的記帳術:從流水帳到會計帳,掌握損益兩平,學會編列損益表。   ◎做生意必練的數字力:了解股東權權益、財務分析概念,用資產負債表看見企業真實財力。   ◎開店前必知的七件事:從租店或買店到貸款、庫存、折扣、盈餘,洞悉企業經營競爭力。   ◎擴大營業必懂的資金分析:從營業週轉、收付款天數、流動比率等財務分析,面對企業擴大經營必會遇到的難題。   ◎評估企業體質必用的商業指標:透過毛利率

、純益率、週轉率、資產報酬率等財務指標,解析企業的經營能力與發展。   ◎個人理財必會的財報術:建立個人資產負債表,了解個人資產有多少。     正確的金錢觀念以及實用的財務知識,已經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普通常識。透過兩位作者30年的會計師實務操作經驗以及多年大學會計學教授教學方法,你將跟著名師建立務實的財報觀念,進而打造堅固的生意基礎! 名人推薦   【強力推薦】   林明樟(兩岸知名上市公司財報職業講師)   闕又上(美國又上成長基金經理人、暢銷書作家)   贊贊小屋(資深會計人)   【實用推薦】   兩位知名財報高手寫的新書《財報教授教你最高賺錢力》,內容扎實有趣,破除了一般人對數

字的恐懼,讀通它,就能幫你打通這幾條創業的財務大道,手把手地為你解析創業過程中最重要的基本財務知識。──林明樟(兩岸知名上市公司財報職業講師)   薛兆亨、徐林寬所寫的《財報教授教你最高賺錢力》這本書,創新式地以故事切入、以圖解說明……把會計學從大專院校接軌到社會大眾,成為普羅知識,尤其是有心想了解會計財務這一領域的人來說,更能輕鬆跨入。──贊贊小屋(資深會計人)

臺灣量販店向供應商收取上架相關費用之研究

為了解決成本毛利率銷貨毛利率差別的問題,作者章冠萍 這樣論述:

摘 要 臺灣零售通路近年來發生重大變革,傳統多階層的行銷通路式微,新興流通業者取而代之。這些新興流通業者挾其強大市場力量,向供應商收取上架相關費用。因上架相關費用皆是祕密協商,其內容鮮為人知,雙方常因此而衝突不斷。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量販店向供應商收取上架相關費用之內容,並分析二者不同背景與上架相關費用是否有顯著差異,以及二者對此類費用的看法之異同。 根據本研究問卷調查之結果與訪談之內容,有下列五項發現: 一、 供應商十分仰賴量販店的行銷通路,大多數的量販店都已收取上架相關費用,其收費內容已引起極度關注。

二、 在各種最普遍的上架相關費用中,上架費、週年慶贊助金及合約退佣金是每家量販店向供應商必收的費用。在供應商部份,上架費$1000-$3000為多,DM費$1500以下較多,端架費在$1000-$10000之間,燈箱費在$0-$60000之間,週年慶贊助金$10000-$30000,新開店贊助金$20000以內為多,產品週贊助金$10000-$20000為多,退佣金以一年總營業額的1-3%為多。在量販店部份,上架費在$1000-$10000為多,DM費在$500-$5000為多,端架費在$6001-$10000較多,燈箱費在$60000以上為多,週年慶贊助金以進貨額 ×5

%計算,新開店贊助金以上架費計算,產品週贊助金以當月進貨額×5%計算,年度退佣金以一年總營業額的1-3.5%最普遍。 三、 供應商在資本額、銷售地區、產品品牌、市場佔有率、銷貨毛利率、推廣費用、售至量販店金額所佔比率達顯著差異;有無自營零售通路、經營產品則無顯著差異。其中上架費與DM費上,有自己品牌者繳費愈多;在燈箱費上,資本大者與替通路代工者負擔愈重。在週年慶贊助金上,全國有銷售區域、市場佔有率高及推廣費用大者繳費愈多。在退佣金上,銷貨毛利率高者及售至量販店金額比率大者負擔愈重。然而在端架費、新開店贊助金、產品週贊助金都與背景變數無顯著差異。量販店的基本背景變項(銷售地區

、分店數目、市場佔有率、銷貨毛利率、推廣費用、分店經營方式)與上架相關費用皆無顯著差異。 四、 根據效率學派與市場力量學派,量販店與供應商對上架相關費用的看法一致的有:雙方同意上架相關費用具有風險移轉、貨架空間配置、量販店展現市場力量、差別待遇與零售價未降低之作用。雙方不同意上架相關費用有訊息與篩選、降低零售價之功能。雙方在成本分擔、調劑供需、通路關係、防止競爭上,意見相左,此乃雙方因上架相關費用發生衝突之根源。 五、 量販店收取上架相關費用是必然之趨勢,量販店視上架相關費用為營業外收益。供應商將上架相關費用視為產品成本之一,已分攤在產品單價。

滿手現金的店長財務管理實務:開一家很賺錢的店,你要知道的所有知識與五張表格,搞定收支、人事、進銷存、現金流

為了解決成本毛利率銷貨毛利率差別的問題,作者平林亮子 這樣論述:

◎開店初期經營不容易,所以老闆最好不要支薪? (錯) ◎營業時間剛好廠商來請款,我就把收銀機打開,直接拿錢付貨款。(更錯) ◎損益表上面明明有獲利,銀行戶頭裡面為什麼沒錢? ◎維持一家店,至少要多少營業額?一家餐廳多少毛利率算及格?服飾店呢?咖啡店呢?   開店的樂趣就是天天收現金,為何有些店明明天天收現金,月底結算卻虧損?   本書作者平林亮子是專門輔導店鋪經營的知名會計師,     他發現影響店鋪獲利的關鍵不是產品力,而是店鋪數字。   本書就是要告訴你,想開一家業績長紅的店,你要知道的財務管理重點。   哪些是成本?哪些是費用?該繳多少稅、貨款怎麼付?目標怎麼訂?   用五張表格就能管

理。   ◎收益不等於獲利,而是「保存款」   ‧比起收入,賺錢店長更在乎費用是否相干……為什麼?       ‧一般人說打平,其實都是虧損,獲利的第一步得區別營收與淨利。   ‧用三個視角檢視店內現金:年度視點、每月視點和每日視點,你就知道為何不能拿收銀機裡的現金支付貨款。   ◎懂這些現金觀念,進銷存薪稅……輕鬆掌握       ‧存貨要盤點,現金更要每天確認,「用現金盤點表」管理現金及存款,錢才不會越算越少。   ‧人事費用豈止薪資,獎金、保險、其他福利……還有哪些?   ‧費用支出務必備齊請款單與收據,和營收相關才能節稅。   ‧開店購置的固定資產,記得攤提抵稅;若遇到進貨價格

浮動,怎麼確認獲利?   ◎做多少生意可維持這家店?業績目標這樣抓           ‧「賺」的意思,是稅後淨利;不是銷售收入。   ‧業績目標怎麼定?先抓淨利為「收益的10%」   ‧大排長龍和銷售一空,未必是好事,用「機會損失紀錄表」把流失的客源找回來。   ‧維持一家店,要賺多少營業額才夠?用表格算給你看   ‧經營一家店,毛利率多少算表現正常?各業種數據大公開讓你參考。   ◎如何削減成本,提高營業額?萬不得已才打折       ‧降低銷貨成本,便宜採購不如「確實用盡」,人事成本也可以這樣控管。   ‧每年重新檢視一次固定成本。租金、電話費等,這些看似無法調整的支出,最能有效

節約。   ‧經營者不支薪為何是壞事?   ◎開一家業績長紅的店後……如何確保獲利、擴店的資金哪裡來?   ‧務必每月結算,店鋪經營才有節奏。   ‧店鋪要穩定經營,請保有兩個月份的現金收入。   ‧添購大型設備,就算有現金也最好用貸款,哪三種融資方式能壯大你的生意?   隨書贈送空白管理表格下載連結,   讓你再也不用為錢傷腦筋,輕鬆掌握進銷存薪稅……   不只滿手現金,戶頭裡也是現金。 名人推薦   臺灣連鎖暨加盟協會理事長 羅榮岳   「艾蜜莉會計師的異想世界」版主 艾蜜莉   暢銷書作家 林明樟   《經濟日報》、1111職涯論壇「HR好朋友」專欄主筆 盧冠諭   作者簡

介 平林亮子(HIRABAYASI RYOUKO)   1975年生。日本國家公認會計師、R+Partners公司代表。現以經營顧問的身份,為企業經營與個人收支重整崩潰的財務。除此之外,更參與電視節目演出,並在大學、研討會及企業研習活動中擔任講師。著作包含監修有《存錢的五個習慣》、《虧損往哪去了?》、《享受財報》等,總數超過50本。 譯者簡介 林信帆   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班中日組修業完畢,為專職專業自由譯者,擅長提供各領域的同步、逐步口譯與筆譯服務,座右銘是:「你給口筆譯者三天,他可以變成一個偽專家;但你給專家三天,他沒辦法變成一個偽口筆譯者。」  

推薦序 管理一家店最基本的財務知識,懂這些就夠了 前言 開一家業績長紅的店,要知道的財務管理重點 第1章 收益不等於獲利,而是「保存款」 1.    比起收入,賺錢店長更在乎費用是否相干     2.    一般人說打平,其實都是虧損     3.    店裡的錢不等於獲利,而是保存款     4.    每年結算一次     5.    以年、月、日三個視點設定目標     成為賺錢店長的附加知識 彙整會計數據,資料一筆不漏      第2章 懂這些現金觀念,進銷存薪稅……輕鬆掌握 1.    三張表,精準處理現金和存款     2.    確實確認商品的動向     3.    進貨單

價的變動會帶來商品收益?     4.    人事費用豈止薪資,還有很多你算到了嗎?     5.    理解全薪和實領薪資的差別     6.    徵工作夥伴?先了解受撫養親屬免稅額     7.    員工薪資預扣所得稅了嗎?     8.    開店購置的固定資產,記得攤提抵稅     9.    費用支出務必備齊請款單與收據     10.    收據和印花稅別忘,更別逃     11.    使用金錢的權限,明文規定清楚     12.    費用要和營業相關,才能節稅     成為賺錢店長的附加知識 股東不可以介入日常管理,明文委任的經營者才可以 第3章 做多少生意可維持這家店

?業績目標這樣抓     1.    賺的意思,是稅後淨利;不是銷售收入     2.    維持一家店,至少需要多少營業額?     3.    目標淨利以「收益的10%」為標準     4.    開一家店,毛利率多少算合格?     5.    掌握各項商品毛利淨利,決定強打與定價     6.    留意!來客數和收益增加也無法賺錢的「窮忙狀態」     7.    大排長龍和銷售一空,未必是好事     8.    判斷一家店效率好壞的指標     成為賺錢店長的附加知識  想提升業績或降低成本,該從哪下手?     第4章 如何削減成本,提高營業額?萬不得已才打折     1. 

   削減成本的第一步:「費用」     2.    降低銷貨成本,便宜採購不如「確實用盡」     3.    時限內完成該做的事,人事成本不浪費     4.    租金、水電費等固定費用,也有節約途徑     5.    每年重新檢視一次固定成本     成為賺錢店長的附加知識 經營人不支薪為何是壞事?      第5章 開一家業績長紅的店後……如何確保獲利、擴店的資金哪裡來? 1.    收支、淨額、淨利和所得哪裡不同?     2.    淨利及稅金,會依固定資產的折舊方式而異     3.    店鋪要穩定經營,請保有兩個月份的現金收入     4.    三種融資方式,壯大你的生

意     5.    每月結算,店鋪經營才有節奏     6.    檢查是否有獲利──財務指標     成為賺錢店長的附加知識 「理想」的最終出口,要好好想      結 語    讓每個決定,都成為賺錢的好點子   序 開一家業績長紅的店,要知道的財務管理重點   我是日本公認會計士平林亮子,許多中小企業提供各種咨詢服務,其中的一環,就是以店鋪經營者及管理者為主要對象,教授與經營店鋪相關的課程。我發現許多經營者,在管理店鋪時遇到最頭痛的問題,多半與「錢」有關。而為這些人提供解決財務問題的建議,就成為我寫這本書的宗旨。本書設定的目標讀者如下:   .管理販售各種服務或產品的店面負

責人。   .新手店長以及儲備幹部。   .想開店創業的人。   管理一家會賺錢的店,最基本的就是滿足客戶的需求,然而這也是最困難的事,經營者可以從行銷、研發新產品等策略,吸引更多顧客上門。無論是維持一家店鋪的基本運作(進貨、人事費用、店租、水電費等),還是研發新品、舉行各種促銷活動以滿足客人需求,都需要用到錢。可以說「掌管金錢的能力」,是管理店鋪最重要的技能。   話說回來,持續經營店鋪的資金又該從何而來?當然是顧客的口袋。由此,若想要提供顧客更高水準的服務,持續提升營業額,最基本的功夫就是做好「金錢管理」。   換個方向思考,店鋪若無法支付營運相關的費用,下場就是關門大吉。一旦店鋪倒

閉,不只會讓員工頓時失去收入來源,也會愧對長期上門光顧的老主顧。因此,妥善控管店家的金流,不只是店長的工作,更是一種責任。   本書為店長或未來將成為店鋪管理者的人,整理在經營店鋪上,需要了解與金錢相關的大小事。例如,對一間店來說收益代表什麼?除了收入之外,還有哪些一定要注意的財務管理重點等,我將從財務的角度出發,為店鋪經營者整理出在店鋪財務管理上,需要做到的最基本工作。只要做到這些,就能成為滿手現金的店長,開一家業績長紅的店。 推薦序 管理一家店最基本的財務知識,懂這些就夠了   面對著景氣持續不佳、許多慣老闆當道的環境中,相信很多上班族都有一種感嘆,不知為誰辛苦為誰忙,或是做得要死

,卻沒有獲得應有的報酬,因而萌生想要自己開店當老闆、自己當家作主的念頭。   但付諸行動後往往會發現,原來開店沒想像中的那麼容易,甚至有種從一個火坑,跳到另外一個火坑的感嘆,最後不是撞得滿頭包,就是認賠殺出,結束自己辛苦經營多年的店面,這樣的結局令人唏噓不已。   也許有些人會提出質疑:開店不就是有好的構想,消費者願意買單就好,何必想這麼多?   這個論述在十多年前,各類型門市沒這麼多時可以適用。不過,現在各門市競爭激烈、百家爭鳴,再加上店面租金大幅提升,大部分門市已經從原本的賺取機會財,轉成必須賺取管理財的階段,唯有事前謹慎評估與規畫,才有可能在這片紅海中生存下去。   這邊舉個例子

,大家是否曾經好好想過,為何同樣一罐355毫升的可口可樂,在量販店、超商與超市販售的價格會不一樣?這其實與各通路的經營成本,以及追求的是商品毛利率還是營業額有關,這也是許多創業者與店長,所忽略的經營重點。   仔細探究原因,可以發現許多老闆及店長空有很好的想法,但是卻缺少了門市經營管理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對於門市經營中.財務管理的運用與了解,因此常常出現除了上述問題外的幾個狀況:   .商品訂價過高,沒有顧客上門。   .人力預估過多,人事成本增加。   .只看營收增加,忽略毛利計算。   .營收人事配比失衡,虧損產生。   .只看短期效益,忽略長期經營。   .忽略隱形成本,實際經營虧

損。   上述問題僅是一家門市在經營時,常出現的幾個主要問題點,其他有關門市財務相關運用的問題,其實多不勝數,不過大部分的門市管理者,常都把經營重點放在做好顧客服務、提升產品力與改善門市營運流程等,以為只要把這些工作做好,顧客就會願意上門,自然可以賺錢。這樣做的後果,往往造成投入資金越多,虧損越嚴重。由此可知,想開一間能賺錢的店,財務管理是每位經營者必備的能力。   不過,仔細檢視坊間有關門市經營的相關課程與書籍,可以發現有關門市財務管理的論述較為薄弱,實為可惜。   此次,大是文化所出版的《滿手現金的店長財務管理實務》,可說是將門市經營管理中,有關店長財務管理知識的缺口補足,其內容涵蓋

:如何了解「進貨、銷售、庫存」的概念、商品毛利與淨利估算、重新檢視店內所有費用、營運資金的運用等,仔細閱讀,你會發現作者運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將複雜繁瑣的做法,歸納出完整的流程,並讓你可以透過表格,直接做好財務管理,再也不用為錢傷腦筋。   對於有心開店,或已經開店的人而言,這可謂是一本非常重要的工具書,值得從事門市經營相關工作的人,花點時間好好閱讀。只要能掌握作者所提供的,管理店鋪最基礎的財務重點,將有機會協助你穩定的經營一家店,賺得滿手現金。 《經濟日報》、1111職涯論壇「HR好朋友」專欄主筆/盧冠諭   (本文作者為《經濟日報》「人才育成」專欄主筆,具多年門市店長訓練經驗。曾任中嘉

網路人資協理、全家便利商店資深招募經理、人力資源部教育訓練課長、品牌改造教練、經濟部商業司GSP優良商店評核員等,亦曾在天仁喫茶趣、王品集團、全家便利商店、大潤發、大戶屋餐飲等大型連鎖店,以及富士康、美商杜邦、HP惠普科技等知名企業授課,體驗式團隊課程授課場次超過500場。)   一般人說打平,其實都是虧損在管理店鋪上,除了人事問題外,讓多數店長感到沉重壓力的,莫過於「每個月都得想辦法達到業績目標」。很多管理者在設定業績目標時,會想:「一開始不需要訂太高的目標,只要收進來的錢,足以支付各項開支就可以了。」所以會用營業額來設定目標。但往往等店鋪實際運作後就會發現,光做到收益和費用打平,根本無

法維持店鋪運作,還必須賺到「淨利」才行。因此,在設定業績目標時,必須以「淨利」而非營業額訂立目標。這就與個人的財務管理原則一樣,要是每個月都當月光族(編按:將每個月賺的錢都用光、花光,沒有任何儲蓄),一旦遇到緊急狀況要用錢時,就會立刻陷入財務危機。為了避免陷入這種窘境,就得留些現金在手邊。在管理店鋪上,可能發生的突發狀況更多,因此更需要預留足夠的現金在手邊。也就是說,若想長久經營下去,店長必須妥善使用收入、控制支出,進而從中賺得淨利。不賺不賠,其實就是「虧損」此外,即使每個月收支都打平,實際上店鋪還是屬於虧損的狀態。因為,開店初期會有押金、裝潢費等,會花上一大筆錢。就算是小型店鋪,也需要至少2

70萬日圓(約新臺幣10萬元)。一般來說,在店鋪初期投入的大筆資金(如店租、裝潢費、採購設備費等)稱為「初期投資」,再加上每個月的基本開支(如水電費、瓦斯費、人事費用等),如果收益沒有賺回初期投資的設備、押金、裝潢等,根本稱不上是打平。再補充一點,淨利不只是用來維持店鋪的正常營運,日後擴展經營規模、開發新產品甚至開分店,都得動用淨利累積的錢來進行。因此,每月設立的業績目標,絕對不能只有打平而已。店裡的錢不等於獲利,而是保存款收益,是維持店鋪營運最重要的支柱。但很多店長會誤以為,收銀機內的現金或將每日營收存入銀行後,這筆錢就能自由花用。但他們都忘了,要扣除所有營業成本後,剩下的才算是真正賺來的錢

。簡單解釋關於店鋪營運的資金流動方式,所謂店家的收益,可以視為暫時幫客人保管的款項。店鋪販售商品或服務給顧客以換取收益,然後拿著這筆錢支付進貨款項、房租或人事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