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控制器的應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微控制器的應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工業和資訊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寫的 電機和電源控制中的最新微控制器技術 和溫子祺冼安勝林秩謙的 ARM Cortex-M4微控制器深度實戰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電子工業 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光電工程系光電與材料科技碩士班 謝振榆所指導 許雅茜的 具物聯網功能之環保塑膠分類回收系統 (2020),提出微控制器的應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塑膠分類回收、條碼掃描、容量偵測、資料庫統計、物聯網。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系 辜志承、蕭鈞毓所指導 李孟哲的 多目標人員自動追蹤控制系統應用於智慧風扇 (2020),提出因為有 直流無刷電動機、人臉辨識、微控制器、智慧風扇的重點而找出了 微控制器的應用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微控制器的應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電機和電源控制中的最新微控制器技術

為了解決微控制器的應用的問題,作者工業和資訊化部人才交流中心 這樣論述:

本書全面介紹了當前主流的電機和電源數位控制系統的基本原理、相關控制技術理論和市場應用場景,並針對電機和電源數位控制系統的架構,分享了電機和電源數位控制用的微控制器的基本資源需求,以及市場上主流廠商的技術發展狀況。此外,對基於微控制器的控制軟體程式設計技術及相關調試技術也進行了總結闡述。   除了理論介紹,本書篇幅上著墨於工程實踐的角度出發,介紹基於恩智浦半導體微控制器實現的主流電機類型和電源拓撲的控制案例,分享了實際工程開發中有關微控制器控制的應用經驗和方法。   其中電機控制的應用內容包括永磁同步電機(PMSM)的無位置感測器向量控制(FOC)和有位置感測器的伺服控制、基於轉子磁鏈定向的交流

非同步電機(ACIM)向量控制、無刷直流電機的無位置感測器控制、開關磁阻電機的無位置感測器峰值電流檢測控制、步進電機的位置開環細分控制和位置閉環伺服控制;電源控制部分則包括以圖騰柱無橋式PFC 變換器和LLC DC/DC 諧振變換器為例的AC/DC 控制,以及符合無線充電聯盟(WPC)Qi 標準的15W 感應式無線充電系統的控制。   本書面向已具備一定電機、電源、控制和微控制器基本知識的讀者,可為高校電氣、電力電子專業的研究生和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提供參考和借鑒。 第1章 電力電子技術應用綜述 001 1.1 電力電子技術發展現狀 002 1.2 市場應用場景 005 1.3

未來發展方向展望 010 1.4 小結 011 第2章 電機和電源控制簡介 013 2.1 常見電機類型及其控制技術 014 2.1.1 直流電機 014 2.1.2 交流電機 016 2.2 常見電力電子變換拓撲 020 2.2.1 整流電路 021 2.2.2 降壓斬波電路 024 2.2.3 升壓斬波電路 025 2.2.4 升降壓斬波電路 025 2.2.5 諧振變換器電路 026 2.3 感應式無線充電技術 029 2.4 小結 031 第3章 電機和電源控制中的微控制器技術介紹 033 3.1 典型電機和電源數位控制系統架構 034 3.2 電機和電源控制中的微控制器技術概況

036 3.2.1 電機和電源控制中的微控制器技術發展現狀 037 3.2.2 電機和電源控制中的微控制器技術發展趨勢 041 3.2.3 恩智浦半導體電機和電源微控制器產品路線規劃 及主要特點 043 3.3 小結 046 第4章 控制軟體程式設計基礎及相關調試技術 049 4.1 數位控制軟體程式設計基礎 050 4.1.1 信號數位化處理 050 4.1.2 變數定標 052 4.1.3 參數標么表示 053 4.2 即時控制軟體架構實現簡介 054 4.2.1 狀態機 054 4.2.2 時序調度機制 057 4.3 即時控制軟體發展及調試 058 4.3.1 即時控制軟體庫的應用

058 4.3.2 即時調試工具 064 4.3.3 相關調試技巧 068 4.4 小結 070 第5章 永磁同步電機的數位控制 071 5.1 永磁同步電機的數學模型 072 5.1.1 三相永磁同步電機數學模型 073 5.1.2 兩相靜止坐標系的數學模型 074 5.1.3 兩相轉子同步坐標系的數學模型 075 5.1.4 座標變換 077 5.2 永磁同步電機的磁場定向控制 078 5.2.1 電流控制環 079 5.2.2 轉速控制環 082 5.3 轉矩電流比和弱磁控制 083 5.3.1 轉矩電流比控制 084 5.3.2 弱磁控制 087 5.4 無位置感測器控制 092 5

.4.1 基於反電動勢的位置估計 092 5.4.2 基於高頻信號注入的位置估計 096 5.4.3 基於定子磁通的位置估計 099 5.5 電機控制所需的微控制器資源 102 5.5.1 脈衝寬度調製器(PWM)  103 5.5.2 模/數轉換器(ADC)  105 5.5.3 正交解碼器(DEC)  105 5.5.4 計時器(Timer)  106 5.5.5 PWM 和ADC 硬體同步 106 5.6 典型永磁同步電機控制方案 107 5.6.1 帶位置感測器的伺服控制 107 5.6.2 無位置感測器的磁場定向控制 109 5.6.3 典型案例分析―風機控制 110 5.7 小結

125 第6章 無刷直流電機的數位控制 127 6.1 無刷直流電機模型 128 6.1.1 無刷直流電機的本體結構 128 6.1.2 無刷直流電機的數學模型 129 6.2 六步換相控制及所需的微控制器資源 131 6.2.1 無刷直流電機六步換相控制的基本原理 131 6.2.2 六步換相PWM 調製方式及其對電壓和電流的影響 133 6.2.3 六步換相無感測器控制 138 6.2.4 六步換相控制所需的微控制器資源 140 6.3 典型無刷直流電機控制方案 141 6.3.1 基於KE02 的無刷直流電機無位置感測器控制 142 6.3.2 基於MC9S08SU16 的無人機電調解

決方案 148 6.4 小結 152 第7章 開關磁阻電機的數位控制 153 7.1 開關磁阻電機的基本工作原理 154 7.1.1 電機結構 154 7.1.2 電磁轉矩的產生 155 7.1.3 繞組反電動勢 157 7.2 兩相SRM 的數位控制 158 7.2.1 PWM 控制下的繞組導通模式 159 7.2.2 電壓控制方法 160 7.2.3 檢測電流峰值的無位置感測器控制方法 161 7.2.4 電機從靜止開始起動 163 7.2.5 電機從非靜止時開始起動 166 7.2.6 兩相SRM 數位控制所需的微控制器資源 166 7.3 典型方案分析―高速真空吸塵器 167 7.3

.1 系統介紹 167 7.3.2 相電流與母線電壓的檢測 170 7.3.3 電機的控制流程 175 7.3.4 峰值電流的檢測方法 184 7.4 小結 185 第8章 交流感應電機的數位控制 187 8.1 交流感應電機模型 188 8.1.1 交流感應電機的本體結構 188 8.1.2 交流感應電機的控制方法概述 190 8.1.3 交流感應電機的數學模型 191 8.2 轉子磁鏈定向控制 194 8.2.1 轉矩電流比控制 196 8.2.2 交流感應電機弱磁控制 198 8.2.3 定子電壓解耦 199 8.2.4 帶位置感測器時轉子磁鏈位置估算 200 8.2.5 無位置感測器

控制 201 8.3 典型交流感應電機控制方案 206 8.3.1 控制環路介紹 207 8.3.2 低成本電流及轉速採樣實現方案 209 8.3.3 轉子時間常數校正 214 8.3.4 應用軟體設計 215 8.3.5 系統時序設計 216 8.4 小結 218 第9章 步進電機的數位控制 219 9.1 步進電機工作原理 220 9.1.1 步進電機的結構簡介 220 9.1.2 步進電機的工作原理簡介 221 9.2 位置開環的細分控制及所需的微控制器資源 223 9.2.1 細分控制 223 9.2.2 驅動電路和PWM 方法 225 9.2.3 步進電機位置開環的控制結構 228

9.3 位置閉環的向量控制及所需的微控制器資源 229 9.3.1 步進電機向量控制 229 9.3.2 步進電機弱磁控制 231 9.3.3 步進伺服的典型控制結構 234 9.3.4 轉速計算原理及結合微控制器的應用 235 9.4 典型步進電機控制方案 239 9.5 小結 245 第10章 AC/DC 變換器的數位控制 247 10.1 AC/DC 變換器工作原理 248 10.1.1 PFC 基本工作原理 249 10.1.2 LLC 諧振變換器基本工作原理 251 10.2 PFC 的數位控制 254 10.2.1 控制策略 254 10.2.2 電流控制器設計 255 10.

2.3 PFC 數位控制所需的微控制器資源 257 10.3 LLC 的數位控制 259 10.3.1 控制策略 259 10.3.2 LLC 諧振變換器數位控制所需的微控制器資源 262 10.4 典型案例分析―高效伺服器電源 263 10.4.1 圖騰柱無橋PFC 系統實現 264 10.4.2 LLC 諧振變換器系統實現 268 10.5 小結 274 第11章 感應式無線充電的數位控制 275 11.1 感應式無線充電工作原理 276 11.1.1 能量的傳輸方式 277 11.1.2 通信方式及解調簡介 279 11.2 無線充電標準Qi  281 11.2.1 通信方式詳述 28

1 11.2.2 系統控制 283 11.3 Qi 標準感應式無線充電微控制器 289 11.3.1 無線充電微控制器介紹 289 11.3.2 Qi 標準無線充電發射器硬體模組 291 11.3.3 無線充電發射器軟體架構及重要功能實現 293 11.3.4 無線充電重要功能的數位實現方式 296 11.4 無線充電典型應用 301 11.4.1 消費及工業類無線充電發射器 301 11.4.2 車載無線充電發射器 303 11.4.3 恩智浦半導體無線充電發射器主要模組 305 11.4.4 恩智浦半導體無線充電接收器簡介 312 11.4.5 系統主要性能指標 315 11.5 小結 3

18 參考文獻 319

微控制器的應用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手機感測器 #矽創 #個股分析
矽創近期公司體質大幅轉型改善,下游應用產品多元分散且廣角化,發展驅動IC種類包含手機DDI 、工控與車載DDI、觸控IC、微控制器 (MCU)等等,旗下重要轉投資的子公司為持股46%的昇佳電子(6732)。

矽創上半年受疫情影響,不過進入下半年後,在4G、5G、車用及消費性等大廠客戶拉貨動能回溫帶動下,加上昇佳感測器出貨明顯成長,使得昇佳營運創歷史新高,究竟未來股價如何看待呢?快來看看吧!
*本集錄製時間為:2021/01/26(二)

👉🏻豹投資「主力追蹤館」: https://reurl.cc/o99A65
登入並開啟試用,免費使用15天!
🔍FB粉專:豹投資 https://www.facebook.com/AboveTW

具物聯網功能之環保塑膠分類回收系統

為了解決微控制器的應用的問題,作者許雅茜 這樣論述: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透過觀察塑膠與環保所產生之議題,利用微控制器開發,研製之一款塑膠分類回收的系統,結合條碼掃描器、APP、容量偵測及資料庫統計,達到在公共區域或小型回廠即可輕易分辨回收種類的目的,可減少人工成本,提高塑膠再製與提倡環保觀念;讓用戶端方便操作,也讓控制端蒐集數據方便監控。首先,本研究為相關微控制器的應用、各個模組及傳輸協定;其次,研究塑膠關於回收的過程、政策及所產生的環境傷害,並參考各國的塑膠使用狀況及處理方式;最後,在兩者之間以節省人力成本為主要目的完成回收系統裝置本研究使用兩種晶片控制,分別為盛群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所製造Flash Memory A/D type 8-bit

MCU-HT66F2390微控制器作為主控晶片,及樂鑫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開發TCP/IP協議的Wi-Fi IoT控制晶片-ESP8266作為輔助控制晶片。在條碼掃描及分類部分,利用CCD條碼掃描模組透過UART將掃描到的條碼數值上傳雲端核對並判斷,依據所發送的訊號,開起相對應的閘門,以達到塑膠分類的效果,分類時間快速,能精準分類,避免人力分類所造成大量的時間及人工成本,也能減少失誤。數據資料上傳及APP部分,將詳細數據資料透過ESP8266連至Wi-Fi傳送至手機APP資料庫及ThingSpeak平台,搭配淺顯易懂的顯示介面,使用端及系統端能清楚得知目前分類塑膠的數量及品項,利於往後的

分析,容量偵測部分,利用紅外線模組搭配手機推播,達成容量警示的功能,讓控制端可以即時知道系統裝置的狀況,在系統裝置容量已達95%便會停止運作,避免容量過多導致系統癱瘓。

ARM Cortex-M4微控制器深度實戰

為了解決微控制器的應用的問題,作者溫子祺冼安勝林秩謙 這樣論述:

溫子祺、冼安勝、林秩謙編著的《ARM Cortex-M4微控制器深度實戰》以新唐公司的NLJMicro M451系列微控制器M453VG6AE為藍本,結合SmartM—M451旗艦開發板,由淺入深、系統地介紹ARM Cortex—M4內核微控制器開發環境的搭建及各種功能器件的應用。 本書為《ARM Correx—M4微控制器原理與實踐》的姊妹篇,豐富了前篇的內容,因此,當涉及ARM Cortex—M4體系結構時,請閱讀前篇,本書著重講解近年來常見硬體的開發。本書大部分的內容均來自作者的專案經驗,因而許多C語言代碼都能夠直接應用到工程項目中,且代碼風格良好。本書不是單純的理

論講解,它還介紹了如何實現圖片顯示、觸摸按鍵、FreeRTOS移植與應用、智慧家居下常用無線串口模組的使用、FM收音機、FM空中音訊廣播、MPU6050六軸感測器姿態解算與計步器的實現、uIP網路程式設計、CAN匯流排、紅外資料收發、USB協定、音訊編解碼、攝像頭程式設計、藍牙通信、2.4GHz通信等。其中出版社官方下載專區提供的本書各章節的實例代碼、硬體設計電路圖及晶片資料,可使讀者在短時間內迅速掌握NuMicro M451系列微控制器的應用技巧,同時,讀者也可從作者官網(www.smartmcu.com)上瞭解本書對應的學習套件。 本書既可作為大學本、專科微控制器課程的教材。又可作為相關

技術人員的參考與學習用書。

多目標人員自動追蹤控制系統應用於智慧風扇

為了解決微控制器的應用的問題,作者李孟哲 這樣論述:

目前市售家用的直立式電風扇主要功能為定速擺頭吹風、風量模式分成大、中、小三段式,但每種模式皆為固定的風量,大眾需求通常為希望風扇以吹人為主,因此電風扇若能在有人員的位置時,擺頭速度變慢、輸出大風量;在沒有人員的位置時,擺頭速度變快、輸出小風量,使電風扇的吹風效益達到最大的話,將能使電風扇達到更佳節能且符合大眾需求的效果。本論文多目標人員自動追蹤控制系統在智慧風扇之設計研究,係在習用市售風扇之外觀及功能基礎下,變更風扇擺頭齒輪定速擺動結構,變換成可控速馬達轉動之底盤;而在底盤上方裝置可控制轉速及輸出風量之主馬達,並搭配紅外線測溫及人臉辨識之偵測技術,來控制輸出風量之大小。本論文系統以ATmeg

a328為主要控制核心,搭配周邊硬體:微控制器、紅外線溫度感測器、兩種微控制器間通訊電路、驅動控制電路、鏡頭等,並藉由微控制器監控視窗可知,可以觀察在四種情況下的人臉辨識及溫度感測之結果。根據功能測試結果,在有效範圍內,紅外溫度感測和人臉辨識在偵測的結果並無誤判錯誤,確實能根據四種情況進行底盤和風扇之風量的調速,分別進行紅外線測溫系統及人臉辨識系統準確度測試來推估本系統準確度。此外;依照本研究之功能設定,提出風扇之風量節能效益新的評估公式,可有效評估及驗證智慧風扇的節能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