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端工程師104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後端工程師104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賀阮寫的 云原生架構:從技術演進到最佳實踐 和(美)約翰·森梅茲的 軟技能(2):軟體發展者職業生涯指南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golang 後端」找工作職缺-2022年5月|104人力銀行也說明:2022年5月29日-5436 個工作機會|後端工程師【嘉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後端系統開發工程師【馬來西亞商韋博科技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後端工程師(Jr. Golang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電子工業 和人民郵電出版社所出版 。

世新大學 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鄭自隆所指導 王維謙的 政策行銷: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選址溝通策略 (2017),提出後端工程師104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政策行銷、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選址、溝通策略模組。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土木工程系土木與防災碩士班 林祐正所指導 周南威的 整合BIM技術在施工圖建置實務應用之研究 (2017),提出因為有 施工階段、營造廠、施工圖、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的重點而找出了 後端工程師104的解答。

最後網站Harry Lu - 104 Corporation 後端工程師 - LinkedIn則補充:後端工程師. 104 Corporation. 2019 年11 月 - 目前2 年7 個月. 台灣. #PHP #Laravel #Laravel Octane #OAuth2 #OIDC #MariaDB #Redis 維護求職端產品的登入系統,包含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後端工程師104,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云原生架構:從技術演進到最佳實踐

為了解決後端工程師104的問題,作者賀阮 這樣論述:

雲原生之路,漫漫而修遠,因為雲在發展,應用也在發展。如何讓應用充分利用雲的特性煥發全新面貌,這是每個雲原生應用架構領域的人應該思考的問題。   本書分為兩篇,從技術演進講起,讓你充分瞭解系統資源、應用架構和軟體工程的發展歷程,從而擁有技術角度的全域視野;然後介紹雲原生應用的最佳實踐,手把手教你設計一個雲原生應用。   本書適合雲原生應用開發人員、架構師、雲計算從業者閱讀,部分章節對產品團隊、運維人員亦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賀阮 攻讀博士期間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雲計算安全。畢業之後一直深耕於雲計算領域,工作內容涉及虛擬化內核、容器、調度、安全、微服務、應用架構、軟體設計開發等,工作崗

位覆蓋科研、開發、產品架構、售前解決方案、售中售後支持等。曾先後任OpenStack基金會董事、ISO/IEC JTC1/SC38和ISO/IEC JTC1/SC27標樣委員會委員、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ITU)雲計算安全性群組副報告人,以及多個雲計算學術會議、期刊編輯等職位,從各個維度見證了雲計算行業的發展。   史冰迪 2015年畢業于中央財經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同年進入中國軟體與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從事政務資訊化相關工作。先後任軟體系統研發工程師、需求經理、軟體專案經理和集成專案大項目經理等多個職位,參與過軟體系統開發生命週期全流程相關工作。2020年進入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從事政務資

訊化專案管理工作,從另一個方向繼續在政務資訊化方向發力,不斷努力將電子政務、數位政府等工作與各類新技術結合。 技術演進篇 第1部分 系統資源 2 第1章 作業系統 3 1.1 作業系統簡介 3 1.1.1 主要功能 4 1.1.2 系統結構 5 1.2 CPU指令集原理 6 1.2.1 特權指令集和非特權指令集 6 1.2.2 保護模式及內核態、用戶態 7 1.2.3 指令工作流程 8 1.3 內核 9 1.3.1 組成模組化 9 1.3.2 單內核 9 1.3.3 微內核 10 1.3.4 外內核 11 第2章 虛擬化 13 2.1 虛擬化概述 13 2.1.1 直接使用物理設備 13 2

.1.2 虛擬化原理 14 2.2 虛擬化指令集 16 2.2.1 敏感指令集 17 2.2.2 虛擬化指令集的工作模式 17 2.3 虛擬化類型 20 2.3.1 全虛擬化 20 2.3.2 類虛擬化 21 2.3.3 硬體輔助虛擬化 22 2.4 虛擬化架構 24 2.4.1 裸金屬架構 24 2.4.2 宿主模式架構 25 2.5 常見的虛擬化產品 25 2.5.1 VMware 25 2.5.2 Xen 26 2.5.3 KVM 26 2.5.4 QEMU 27 2.5.5 NEMU 28 2.5.6 Firecracker 28 2.5.7 VirtualBox 28 2.5.8 L

ibvirt 29 2.5.9 Vagrant 30 第3章 雲計算 32 3.1 雲計算概述 32 3.1.1 虛擬化的不足 32 3.1.2 雲計算的特點 33 3.2 IaaS 34 3.2.1 雲的部署模式 34 3.2.2 IaaS的主要功能 36 3.2.3 IaaS架構 36 3.2.4 雲平臺組織架構 37 3.2.5 OpenStack 39 3.2.6 雲平臺部署架構 41 3.3 PaaS 42 3.3.1 簡介 43 3.3.2 核心功能 45 3.3.3 微軟Azure 47 3.3.4 PaaS的優缺點 48 3.4 SaaS 49 第4章 容器 53 4.1 容器

簡介 53 4.1.1 容器技術的優缺點 53 4.1.2 大事記 54 4.2 基本技術 55 4.2.1 namespace 56 4.2.2 cgroup 59 4.2.3 rootfs 60 4.3 Docker 61 4.3.1 容器運行時 61 4.3.2 鏡像 63 4.3.3 Docker總結 64 4.4 內核容器技術 64 4.4.1 Kata 64 4.4.2 Firecracker 65 4.4.3 gVisor 66 4.4.4 Unikernel 67 4.5 容器與虛擬機器 68 4.6 容器與PaaS 69 第5章 容器編排 70 5.1 容器編排簡介 70 5

.1.1 大事記 70 5.1.2 Swarm與Kubernetes之爭 71 5.1.3 容器編排工具的核心功能 73 5.2 Kubernetes 74 5.2.1 設計理念與特性 74 5.2.2 運行架構 76 5.2.4 API對象 80 5.3 容器編排與PaaS 90 5.4 Kubernetes企業級實戰:OpenShift 91 5.5 實現有狀態應用和無狀態應用 91 5.5.1 無狀態應用與有狀態應用 92 5.5.2 從無狀態應用到Severless 92 5.5.3 Kubernetes對有狀態應用的管理 92 5.5.4 容器編排的最終目標 93 第2部分 應用架構

95 第6章 應用架構概述 96 6.1 架構與框架的區別 97 6.2 狹義的和廣義的應用架構 97 6.2.1 狹義的應用架構 97 6.2.2 廣義的應用架構 98 6.3 應用架構的定義 98 6.4 應用架構的目標 99 第7章 主流架構 101 7.1 “4+1”架構視圖 101 7.1.1 邏輯視圖 102 7.1.2 開發視圖 102 7.1.3 進程視圖 102 7.1.4 物理視圖 103 7.1.5 場景視圖 103 7.2 ArchiMate 104 7.2.1 ArchiMate概述 104 7.2.2 業務層 106 7.2.3 應用層 106 7.2.4 技術層

107 7.3 TOGAF框架 109 第8章 架構詳解 114 8.1 業務架構 114 8.1.1 業務場景 114 8.1.2 業務用例 115 8.1.3 業務實體 115 8.1.4 業務流程 116 8.2 應用架構 116 8.2.1 功能架構 117 8.2.2 數據架構 121 8.2.3 實現架構 124 8.3 基礎架構 131 8.3.1 物理架構 131 8.3.2 運行架構 131 第9章 典型的應用架構模式 133 9.1 單體架構 133 9.1.1 單體架構的特點 133 9.1.2 功能架構 134 9.1.3 單體應用的資料優化 136 9.1.4 單體

架構的優缺點 142 9.2 基於組件的架構 143 9.2.1 特性 144 9.2.2 微內核架構 145 9.2.3 兩種基於元件的應用開發、運行框架 145 9.2.4 組件設計原則 146 9.3 分散式與SOA 148 9.3.1 分散式 148 9.3.2 SOA 150 第10章 微服務架構 160 10.1 微服務架構簡介 160 10.1.1 微服務與應用 161 10.1.2 微服務架構與SOA 162 10.1.3 微服務架構與容器編排 162 10.1.4 微服務架構與組織架構 163 10.2 採用微服務架構的優勢與難點 163 10.3 微服務架構詳解 165 1

0.3.1 功能架構 165 10.3.2 實現架構 166 10.3.3 部署單元 167 10.4 設計原則 167 10.4.1 服務註冊中心 167 10.4.2 API閘道 168 10.4.3 跨服務通信 169 10.4.4 API設計 170 10.4.5 資料一致性處理 172 第11章 微服務框架 181 11.1 微服務架構與微服務框架 181 11.2 核心功能 182 11.2.1 服務註冊發現 182 11.2.2 服務負載路由 183 11.2.3 統一配置 184 11.2.4 服務編排與彈性伸縮 184 11.2.5 流量管控 185 11.2.6 可觀察運維

186 11.3 框架分類 188 11.3.1 業務處理框架 188 11.3.2 SDK框架 189 11.3.3 服務網格 190 第3部分 軟體工程 195 第12章 應用設計 196 12.1 明確願景 196 12.1.1 目標物件 197 12.1.2 度量價值 197 12.1.3 詳細描述 198 12.1.4 上下文圖 198 12.2 明確組織架構 200 12.3 頂層業務建模 201 12.3.1 概述 201 12.3.2 業務領域 202 12.3.3 業務場景 205 12.4 應用需求分析 209 12.4.1 概述 209 12.4.2 識別角色 210

12.4.3 業務實體 210 12.4.4 業務流程 212 12.5 應用設計建模 214 12.5.1 概述 214 12.5.2 圈定微服務 215 12.5.3 應用架構設計 216 12.6 領域驅動建模 218 12.6.1 分散式應用建模的痛點 219 12.6.2 DDD概述 219 12.6.3 DDD的優勢 220 12.6.4 基本概念 221 12.6.5 實施步驟 229 12.6.6 DDD與應用設計 238 第13章 軟體發展 240 13.1 瀑布模型 240 13.2 敏捷開發模型 242 13.2.1 敏捷宣言 243 13.2.2 Scrum 244 1

3.2.3 極限程式設計方法 245 第14章 開發運維一體化:DevOps 248 14.1 精益思想 248 14.1.1 起源 248 14.1.2 精益生產 249 14.1.3 精益原則 250 14.1.4 精益軟體發展 251 14.1.5 價值探索 253 14.1.6 IT價值流 253 14.1.7 精益和敏捷 255 14.2 持續集成 255 14.2.1 原則 255 14.2.2 步驟 256 14.3 持續交付與持續部署 258 14.3.1 持續交付 258 14.3.2 持續部署 259 14.3.3 特性發佈 263 14.4 DevOps與CI/CD 26

9 14.4.1 定義 270 14.4.2 原則與推廣 271 14.4.3 三步工作法 272 14.5 測試 275 14.5.1 概述 275 14.5.2 功能性測試 277 14.5.3 非功能性測試 281 14.6 DevOps與敏捷開發、Kubernetes、微服務、應用架構模式的關係 283 第15章 SRE運維 286 15.1 SRE運維簡介 286 15.1.1 SLA 287 15.1.2 運維的發展階段 288 15.1.3 架構層次 288 15.2 監控 289 15.2.1 監控概述 289 15.2.2 多層監控 291 15.2.3 告警 292 15.

3 日誌 293 15.3.1 日誌系統架構 293 15.3.2 日誌的採集、匯總與展示 294 15.4 故障排查 295 15.4.1 具體步驟 295 15.4.2 監控檢查 296 15.5 作業運行 296 第16章 數位化運營 298 16.1 數位化運營概述 298 16.1.1 運營數據 298 16.1.2 角色分類 299 16.1.3 用戶畫像 299 16.2 資料處理 300 16.2.1 資料獲取 300 16.2.2 數據建模 301 16.2.3 資料分析 301 16.2.4 指標分析 302 16.3 回饋流程 303 16.4 驗證模式 304 16.4

.1 A/B測試 304 16.4.2 灰度發佈 305 16.5 平臺架構 306 16.5.1 運維資料平臺 306 16.5.2 智能化運維 306 最佳實踐篇 第4部分 架構、應用落地與中台構建 310 第17章 雲原生架構 311 17.1 雲原生的定義 311 17.1.1 12因數應用 311 17.1.2 雲原生架構的特徵 313 17.1.3 CNCF對雲原生的定義 314 17.1.4 本書對雲原生的定義 315 17.2 關鍵技術 318 17.2.1 不可變基礎設施(容器) 318 17.2.2 聲明式編排(Kubernetes) 319 17.2.3 微服務架構(解

耦性) 320 17.2.4 動態賦能(服務網格) 320 17.2.5 適應度函數(引導性) 320 17.2.6 領域驅動建模(統一模型) 321 17.2.7 CI/CD/CO 321 17.3 雲原生應用的實現過程 322 第18章 應用落地最佳實踐 323 18.1 雲原生化條件 323 18.1.1 團隊能力建設 323 18.1.2 推薦引入雲原生化的場景 324 18.1.3 不推薦引入雲原生化的場景 326 18.2 演進式的流程 327 18.3 應用改造模式 328 18.3.1 雙胞胎模式 328 18.3.2 絞殺者模式 328 18.3.3 修繕者模式 329 18

.4 應用拆分原則 330 18.4.1 按業務能力拆分 330 18.4.2 按DDD子領域拆分 330 18.4.3 其他原則 332 18.5 API設計與治理 333 18.5.1 前後端分離 334 18.5.2 規範化API 334 18.5.3 並行或非同步調用 336 18.5.4 業務聚合 336 18.6 應用狀態分離 337 18.6.1 統一配置管理 338 18.6.2 將冷資料存儲在資料庫中 338 18.6.3 緩存熱數據 339 18.6.4 靜態資源物件存儲 340 18.7 應用容器化 340 18.8 非侵入式監控接入 345 18.9 流水線建設 347

18.10 架構 347 第19章 中台構建 350 19.1 中台簡介 350 19.1.1 中台的由來 351 19.1.2 中台與雲原生應用 351 19.1.3 中台架構 352 19.1.4 中台與微服務應用 353 19.2 中台核心功能 355 19.3 中台分類 355 19.3.1 技術中台 355 19.3.2 數據中台 356 19.3.3 業務中台 356 19.4 中台的優點 357 19.5 中台對組織架構的挑戰 357 19.5.1 高層的支持 357 19.5.2 參與人員的理念相同 358 19.5.3 中台價值的量化 358 19.5.4 PaaS/Saa

S與中台 358 19.6 中台落地過程 359

後端工程師104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求職從履歷到面試,每一個環節勢必都有可以調整提升的空間,過去我從畢業時應徵「網站開發工程師」,大約投 10 份履歷只有 1 間拿到 offer。然而每次的挫敗都是一次修正自己的機會,透過不斷自我成長,以結果來說,和過去相比,現在面試中高階工程師職位,都有不錯的錄取率。

然而這段路程的角度也隨著職務成長有幸擔任面試官,這其中的心路歷程都詳細記載在我的技術部落格。不過,今天想用影片和大家分享,這過程中我如何透過每次改進,一點一點的提升勝率。

如果你參考了我的方法獲得不錯的結果,歡迎留言成為見證人,讓我們一起為成長慶祝 🥳

喜歡影片的話!可以幫忙點個喜歡以及分享、訂閱唷!😘
━━━━━━━━━━━━━━━━
▶ 履歷撰寫技巧文章
https://blog.niclin.tw/categories/%e5%b1%a5%e6%ad%b7%e6%92%b0%e5%af%ab?utm_source=youtube
▶ 求職精進群回顧
https://blog.niclin.tw/categories/%e6%95%99%e5%ad%b8%e5%bf%83%e5%be%97?utm_source=youtube
━━━━━━━━━━━━━━━━
▶ AAR 範例
1. 面試預期的情況
自我介紹已經準備的很熟,應該沒有問題,會嘗試主動多聊一些後端實作的經驗

2. 面試實際的情況
沒有預期會考白板題,有點緊張,結果過程中一股腦的想把題目做完,卻忘了問面試官更多的規格,導致最後好像有點聊不太下去
雖然有聊到後端實作,不過面試官提到的 Desing Pattern 卻不太熟悉,也對單元測試並不瞭解

3. 下次怎麼做可以更好
寫白板題的時候要冷靜,先做出基本解並且在過程中要和對方討論,多問一點問題
應該要看一下 Design pattern 相關的書籍和文章瞭解一下,並且試試看寫出簡單的單元測試
━━━━━━━━━━━━━━━━
▶ 觀看破 50,000 解鎖專區
🥺 waiting...
━━━━━━━━━━━━━━━━
章節:
00:00 從求職到徵才
01:47 履歷怎麼寫?
02:51 精簡勝於冗長
04:13 量化實際指標
06:27 基本履歷架構
06:59 如何面試?
08:29 面對挫折及解決問題
09:22 面試節奏
10:18 AfterActionReview
━━━━━━━━━━━━━━━━
⭐ 蝦皮賣場: https://shopee.tw/bboyceo
⭐ instagram (生活日常): https://www.instagram.com/niclin_tw/
⭐ Facebook (資訊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niclin.dev
⭐ Blog (技術筆記): https://blog.niclin.tw
⭐ Linkedin (個人履歷): https://www.linkedin.com/in/nic-lin
⭐ Github: https://github.com/niclin
⭐ Podcast: https://anchor.fm/niclin
━━━━━━━━━━━━━━━━
🌟 任何問題或合作邀約信箱: [email protected]

#面試 #履歷 #求職

政策行銷: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選址溝通策略

為了解決後端工程師104的問題,作者王維謙 這樣論述:

本研究援引傳播領域相關文獻理論,以我國「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選址」的議題,運用個案的次級資料為分析研究依據。研究結果除了歸因個案之阻礙因子以及建構個案溝通策略模組外,於結論建議聚焦以下溝通策略- 1、加強認知框架:用教育的思維,加強民眾正確的認知以及建構正向態度。 2、整合組織管理:以有效益的整合概念,協調內、外部資源與資訊,促使政府與民間共同齊力面對處理此議題。 3、建立互信關係:從多元利害關係人的角度先洞察需求,提供公開訊息,藉由議題的涉入瞭解、參與互動和循環對話,用有效果的溝通建立彼此信任關係。 4、規劃傳播策略:依據不同時空環境與條件,規劃系統性的傳

播策略。以分眾的溝通思維,首先建構個案溝通策略模組,以形成策略組合或方案。 5、加入公眾參與:讓民眾涉入決策程序,除了能顧及程序正義外,更能增加公眾對相關資料來源的信任,強化政府施政透明度,並可持續性的建構公眾對科技風險的信任。

軟技能(2):軟體發展者職業生涯指南

為了解決後端工程師104的問題,作者(美)約翰·森梅茲 這樣論述:

本書是《軟技能:代碼之外的生存指南》一書作者的新作,主要圍繞軟體發展從業者職業生涯的發展歷程,描述軟體發展者在職場中需要具備的各種“軟技能”—如何入行成為軟件開發者,如何學會第一門編程語言,如何寫求職簡歷,如何準備面試,如何選擇工作崗位,如何選擇技術方向,如何拓展技術技能,如何與團隊和領導融洽相處,如何以著書立說方式為自己在業界贏得讚譽,等等。本書適合各層次的軟體發展者閱讀。儘管本書名義上是專門寫給軟體發展者的,但實際上這也是一本關於管理個人職業生涯以及如何獲得成功的書,對軟體發展行業的各類從業者做好職業發展規劃都很有幫助。

整合BIM技術在施工圖建置實務應用之研究

為了解決後端工程師104的問題,作者周南威 這樣論述:

BIM的興起,從最前端的設計師到後端的執行單位,皆開始使用BIM軟體做延伸應用,再加上自2011年起,國內公共工程合約要求必須導入BIM技術,因此各營造業為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近幾年來也開始接觸,而營造業的導入無非是希望能藉由BIM所帶來的效益,提高施工品質、降低成本、縮短工期,利用模型中可視化碰撞檢討,提早發現問題,即時提出方案解決不合理性,減少後續敲除修改與溝通成本,並將規劃檢討過後之BIM模型產出成現場執行依據的建築施工圖,但實際導入後發現施工規劃檢討這部分與傳統方式產施工圖相比,前期將增加建置施工模型時間及受軟體限制,建置完成後之施工模型無法直接產出成施工圖供現場單位使用,需進行二次

加工繪製,使作業時間成本再次增加,故本研究透過資料蒐集、專家訪談方式了解現階段業界如何將BIM模型產出成施工圖,在這過程中將遇到的問題進行需求分析探討,並從建置施工圖流程中,改變作業模式,在專案起始前設定標準化專案樣板檔,提出建置符合施工圖需求之結構元件,以減少因導入BIM技術而造成人力、時間成本增加之缺點,有效統一模型標準化、增加建模效率及減少手動加工作業之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