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無損轉檔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影片無損轉檔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延金芝寫的 五分之二就夠了,擦亮人生回憶與資產整理術(新裝版) 和(美)湯姆林森·霍爾曼(美)亞瑟·鮑姆的 數字影像聲音製作(第2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麥克風」相關新聞 - CTWANT也說明:遠距上課沒關麥克風 女學生嬌喊「我不行了肚子痛」24秒影片瘋傳 ... 喜歡聽無損音樂的Android用戶要趕緊更新手機了,網路資安公司Checkpoint研究發現,駭客可能透過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太雅出版社 和人民郵電所出版 。

最後網站伊莉討論區則補充:熱門話題. 熱門影片 ... [遊戲] [轉]Ib v1.03(PC@英文/日文@MG@284. [有趣] [頑皮狐叼走手機!牧場人員追滿場]. [明星] 小嫻分手獨留愛巢!「這原因」拒和.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影片無損轉檔,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五分之二就夠了,擦亮人生回憶與資產整理術(新裝版)

為了解決影片無損轉檔的問題,作者延金芝 這樣論述:

  一、何謂「五分之二原則」   這是一本有別於一般講述「收納」的書!本書作者延金芝提到的「五分之二原則」,是一種簡易的減量目標,幫助你持續地去蕪存菁盡力讓身邊的物品減量到只剩目前的五分之二,讓你覺得更清爽、簡單,生活得更有目標。五分之二原則不單局限在實體空間的物品減量,更可以泛指人生階段的整頓,聚焦在有價值、有意義、有貢獻的生活項目。    她參酌馬斯洛的「五大需求理論」轉換成「4L的收納觀念」,Living、Law、Love、Leisure。從與個人息息相關的健康、飲食及生活的重點管理,到法律、財務與權益、有情感的照片、書信卡片整理,最後包含圖書、音樂、電影收納,全面性的囊括了各個

面向。準備迎接人生下半場的你,需要利用本書列出屬於你自己的五分之二!   每個年齡層都需要朝向五分之二的目標邁進   40歲的你,五分之二對你的意義:   在這人生最穩定的黃金40歲階段,家庭與事業有成,該去思考現階段的重點是什麼?從4個L的優先順序檢視你的五分之二願景,在身體狀況良好階段,開始從容的為你的物品進行減量、增加必備物品,分門別類建檔以及陸續轉換成電子檔,要在此階段逐步進行。     50歲的你,五分之二對你的意義:   在這階段中,越來越多人面臨父母去世、子女獨立成家、離婚或是自願單身等重大的生活改變,對後半段人生會有更清楚的領悟。通常在Living(健康和生活)和Law(法

律、財務與權益)的兩大範疇,能夠更務實,大量減少不必要的花俏物品,且有明確的風險應變方案。在Love(情感與人際關係)方面會更聚焦在重要的人物。   60歲的你,五分之二對你的意義:   大家紛紛進入退休生活,生活的重心轉移到興趣嗜好。比較適合的興趣嗜好是著重在有益身心的活動,盡量避免有儲存和收集的行為。因為Leisure(興趣嗜好)的物品收納,在這個階段來到重要的分水嶺,需要進行嚴厲的去蕪存菁,因為此後我們的精力慢慢走下坡,減量的壓力會隨著時間日益增加。     70歲的你,五分之二對你的意義:   希望這時候我們可以享受五分之二清爽簡潔的生活,吃得健康,住得舒服,不用擔心財務窘迫,沒有感

情的遺憾,不必煩惱自己的收藏後繼無人。透過定期檢視遺囑,確保未來八、九十歲,隨時能完美地移交身後事,按照自己的心願掌握財產處理和最後的醫療方式。     二、如何擦亮人生回憶與資產整理術   ◎帶著珍貴回憶的收藏:個人獨特的收藏品、朋友贈送的有意義紀念品、具有回憶的書信卡片、代表著你人生過程的紙本相片等等,經過幾十年的累積與保存,若是沒有將它們好好的整理,這些對你有意義的物品,可能都永遠塵封在箱子中沒有展現的機會。書中,延金芝將這些有收藏價值的物品,分門別類教你如何進行有系統的整理。進入數位化的時代,照片需要以數位化備份照片;照片、書信卡片可透過相本及資料夾的擺放,將這些珍貴的回憶猶如策展般

的一一展現,與好友、家庭成員分享,溫暖自己與朋友的心;收藏品的擺設加上文字記錄等等,藉此重新擦亮珍藏品的價值。   ◎積極面對人生下半場:辛苦了人生上半場後,總希望能夠更掌握接下來的下半場,並且活得更精采。延金芝教你針對人生重要事項,需要開始列重點清單,並開始著手進行,不致到老才慌亂。例如:作好財務規畫,妥善保管財務相關的文件:銀行帳戶、密碼、印鑑、月收支表等;緊急備用金至少準備3~6個月;勞保老年年金給付及勞工退休金,是否足夠你退休後生活;不忌諱的立遺囑,及預先選擇自己希望的臨終醫療方式,這些需要每3~5年重新檢視更新,讓家人尊重並依照你的決定進行,也幫助你更安心的面對未來生活。   ◎

收納策略是「重點管理」:本書中,延金芝不斷提到「重點管理」,所謂「重點管理」就是:在重點的範圍內就好好處理,不是重點的就盡量清理。重點管理的面向包含了:1.健康和生活的重點管理,在健康重點管理中,提到身體的四大需要:飲食、清潔、睡眠和活動。2.「高價值和耐用的物品」重點管理,該收好各類保證書及家電的管理與掌握。3.最重要且是一般人常忽略的重點管理:「急難救助」。   三、中年人生應該建立的整理好習慣   ■ 這些東西在未來一年裡,你會用得上嗎?只需回答Yes或No,就能決定去留。   ■ 一年以上沒使用的東西就該丟掉。   ■ 設定收納區塊,每次只花0.5~1小時整理。不花太多的時間與精力

,才不會造成身體與心理的負擔。   ■ 善用「標籤機」養成收納分類的好習慣。   ■ 空間收納原則:清理家具外的「違章」建築、儲櫃不擺放前後兩層、桌面上物品只能占40%。   ■ 對你較重要的且年代較久遠的物品需優先整理;不易保存的紙本相片及過時的影片檔案格式,有轉檔技術問題,需優先整理。   ■ 物品減量應朝向五分之二的目標邁進。   ■ 照片、圖書、音樂、電影收藏,以網路雲端進行備份及清冊管理。   ■ 提早思考身後最想留下的是什麼,為重要物品安排歸宿。     四、雲端備份與建立清冊Step by Step圖解   進入網路時代,傳統照片可以轉成電子檔備份在雲端,影片、圖書、音樂等收藏

,亦可透過雲端系統建立館藏清冊。網頁操作圖解step by step,將你的珍貴收藏更有價值。

影片無損轉檔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嚴選入門組兩聲道音響上線囉:https://lihi1.com/2ecL7
陳寗嚴選 iPad Pro/iPhone 保貼 & 充電頭:https://lihi1.cc/VnHIF\
陳寗嚴選抗菌靜電濾網/防潑水抗菌強化膜:https://lihi1.cc/x7Sse
陳寗嚴選 NAS 團購:https://lihi1.com/SuL4Q
──────
NOW! 成為陳寗頻道會員並收看獎勵影片:https://lihi1.com/ZT8bZ
頻道會員經費用於製作字幕及剪接,懇請支持頻道營運!
──────

00:00 本集分享:用耳機/聽保真音樂的正確觀念

01:50 保真音樂=無損音樂!在蘋果上名詞不同,但本質一樣

02:38 為何 AirPods 系列不支持蘋果自己的保真音樂?藍牙傳輸協定不同,採 AAC 協定

03:49 串流平台給你無損音樂,但藍牙傳輸要到耳機,被有損壓縮

04:50 不論是否用藍牙耳機…選越好的原始音檔,聲音會較好

06:10 即便你用藍牙耳機,盡量選用無損音樂,可以避免二次壓縮,破壞越少越好聽

07:12 你可以自己做實驗!多次轉檔同一個音檔,聲音會變差

08:16 用藍牙耳機無法 100% 發揮保真音質…但保真仍會使藍牙耳機更好聽!

09:15 有線耳機是純類比的傳輸,因此有線耳機都可以全解無損音樂

10:29 為何耳機廠商都在比誰有 Hi-Res 認證?可促進市場銷售!有認證較好賣

11:44 如果你買的是有線耳機…你根本不用在意 Hi-Res 標章!

12:54 什麼是高解析/ Hi-Res?位元深度>24 bits 或取樣率>48khz

13:52 蘋果的小尾巴…從一開始就不支援 Hi-Res

16:03 音響、耳機的世界不能只看規格!並非能全解 Hi-Res 就好聽

16:50 為何晶片好≠好聽?電源設計、類比放大才是真功夫

18:23 經典老機 Theta G3 只能解到 48khz…但聲音紮實度大勝新型機種!

19:40 藍蜻蜓不能全解 Hi-Res,但是音場大、動態好,很值得入手

20:39 例:CD 本身是 44:1khz …在不同串流平台聽起來也不同


#保真音樂 #蘋果 #耳機

──────
陳寗實話說 Podcast 試營運上線:
Apple Podcast:https://lihi1.com/xXnHu
Google Podcast:https://lihi1.com/yfDKF
其餘各大 Podcast 平台也都有上線,請直接搜尋「陳寗實話說」!
──────

本頻道每晚 6 點鐘上新片,還有幾個原則跟你約定好:

1. 開箱零業配:
真實使用過後才發表心得,通常試用至少 1 個月,所以你通常不會看到我最早發表,但哥真性情的評論,保證值得你的等待。

2. 理性討論:
我有自己的偏好,你也有自己的好惡,我們互相尊重,時時用大腦,刻刻存善念,不謾罵,不矯情。可以辯論,不可以沒邏輯。

3. 我團購我驕傲:
我很愛買東西,也很愛比較產品,我自己使用過、多方比較過,還是覺得喜歡的東西,我才會辦團購。(簡單說就是挑品很嚴格,至今 80% 廠商找上門都被我打槍。)辦團購我一定有賺,但我跟廠商拿到提供給你的團購價,也會讓你一定有划算感。所以如果你品味跟我相近,或是剛好有需要,就跟我團購,我們互惠。如果你覺得跟我團購,你就是我乾爹,說話不懂得互相尊重,那就慢走不送,你可以去找一般店家買貴一點。

看了以上,覺得可以接受就請你訂閱,訂閱順便開鈴鐺。我們每天晚上 6 點見。

我的網站連結在這:https://ningselect.com/
也別忘了幫我的 FB 粉絲專頁按讚:http://bit.ly/ningfb

如果有任何問題,包括團購等問題,都可以在影片下方留言問我,同一支影片下很多人都想知道的問題會優先用留言回答,如果是比較大的題目,則有機會拍成 QA 影片回答~如果你想問的是針對個人的音響選購、配置問題,可以直接傳 Line 問我:http://bit.ly/ningline

另外團購商品請參考我的商城:https://shop.ningselect.com/
廠商合作請先了解相關原則:http://bit.ly/coopning

數字影像聲音製作(第2版)

為了解決影片無損轉檔的問題,作者(美)湯姆林森·霍爾曼(美)亞瑟·鮑姆 這樣論述:

在本書中,業界專家湯姆林森·霍爾曼(Tomlinson Holman)和亞瑟·鮑姆(Arthur Baum)提供了大量的工具和專業知識,展現了音頻捕捉、視頻錄製、剪輯流程和混錄的發展,可以幫助你的電影或視頻製作達到驚人的效果。這本(第2版)包含聲音製作從前期到後期在技術、技巧和工藝流程上的秘密,並收入以下最新內容:1.「真」24p拍攝和剪輯系統的特點,以及單系統-雙系統錄製的特點;2.對新媒體的強烈關注,包括Mini-DVD、硬碟、存儲卡、標清和高清影像;3.討論了攝影機選擇、手動電平控制、攝影機和錄音機的輸入、對拍攝場地的勘景和前期計劃的過程;4.用於母版製作和發行的藍光和高清磁帶格式,以及

基於文件、DV磁帶和DVD的母版格式;5.全新的網上指南,包括錄音和剪輯練習、示例和樣軌(請登錄Routledge官網網站,搜索本書英文書名《Sound for Digital Video》或英文書號9780415812085)。無論你是想要提高聲音質量的業餘電影製作者,還是需要參考指南的有經驗的專業人士,本書都是一本重要的工具書,可以為你的音頻製作工具提供必要的補充。 湯姆林森·霍爾曼(Tomlinson Holman),是當今音頻技術領域成就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因在該領域開發新產品和新工藝而著稱,其中包括他在盧卡斯電影有限公司任技術總監時開發的THX 影院系統、家用T

HX系統和THX數字母帶處理系統等。霍爾曼先生獲得了美國電影聲音協會(Cinema Audio Society)和家用電子產品設計與安裝協會(Custom Electronics Design and Installation Association)的終身成就獎,並於2001年獲得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頒發的奧斯卡金像獎技術成就獎。他參與制作的影片包括《奪寶奇兵3:魔域奇兵》(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和《星球大戰:絕地大反擊》(Star Wars:Return of the Jedi)等。 亞瑟·鮑姆(Arthur Baum),在美國哈佛

大學獲得了物理學士學位和數學學士學位,之後到美國南加州大學學習電影聲音。他已經完成了多部獨立電影、網路劇和紀錄片的錄音和混錄,併為探索頻道(Discovery Channel)、Syfy網路頻道(Syfy Network)、卡通網路頻道(Cartoon Network)和動物星球頻道(Animal Planet)上播出的電視節目做聲音剪輯。除了為獨立電影和合作項目製作聲音之外,鮑姆先生還作為美國南加州大學電影藝術學院教師團隊的一員,為學習電影製作的學生講授聲音理論與聲音技術的課程。 第1章 基本概念 1 1.1 數位影像的概念範疇 3 1.2 音訊錄製的最低要求 4 1.3

 衡量聲音的4個維度 7 1.4 數字聲 11 1.5 不同數位視訊格式的特點 14 第2章 DV技術簡介 16 2.1 數字基礎 16 2.2 音訊工作人員應具備的基本視頻知識 17 2.2.1 幀率 17 2.2.2 隔行掃描 19 2.2.3 “膠片”感 20 2.2.4 解析度和寬高比 22 2.2.5 慢速或高速攝影 25 2.3 操作注意事項 26 2.3.1 品質模式和編解碼 26 2.3.2 相容性 27 2.3.3 離線/線上剪輯 28 2.3.4 時間碼 28 2.3.5 用戶比特 31 2.3.6 PAL制 31 2.3.7 鎖定與非鎖定音訊採樣 32 2.4 即時重播

 33 2.5 視訊訊號互連 33 2.6 小結 34 第3章 制定錄音計畫 36 3.1 第一步:安排一名專職錄音人員 36 3.2 勘景 37 3.3 選擇聲畫錄製工藝流程 39 3.3.1 單系統錄製 39 3.3.2 雙系統錄製 41 3.3.3 同步測試 44 3.4 話筒、線路和揚聲器電平 45 3.5 參考電平和峰值儲備 46 3.6 設置錄音鏈路 47 3.7 線路電平 48 3.8 混用平衡式與非平衡式互連 50 第4章 同期錄音Ⅰ:基本要素 53 4.1 取景 53 4.2 對場景的取景和話筒技術 55 4.3 隨機話筒能做些什麼 57 4.4 如何使用雙聲道錄音 59

4.5 同期錄音的其他物件 61 4.6 話筒附件 62 4.6.1 話筒車/話筒杆 62 4.6.2 減振架 64 4.6.3 防風罩 65 4.6.4 防噴罩 67 4.7 話筒使用舉例 67 4.7.1 安裝紐扣話筒 67 4.7.2 無線話筒的使用 67 4.7.3 拋棄型話筒 71 4.8 同期聲拾音舉例 71 4.9 話筒員的工作 73 4.10 常見問題 74 4.11 聲音場記單 74 4.12 同期錄音備件 75 第5章 同期錄音Ⅱ:話筒 77 5.1 供電 78 5.2 動圈話筒 79 5.3 極座標圖形 80 擁有不同極座標圖形的話筒之間的差異 83 5.4 無線話筒

的無線部件 85 第6章 同期錄音Ⅲ:對話筒輸出信號的處理 90 6.1 錄音電平與早期攝影的對比 92 6.2 喊叫 96 6.3 低語 100 6.4 喊叫和低語 101 6.5 通路裡的多個電平控制環節 103 6.6 超載失真的另一種類型以及如何避免 105 6.7 組合哪些特徵能獲得最大防風能力 105 第7章 音訊媒介管理 110 7.1 什麼是備份 110 7.2 媒介類型 112 7.3 流傳輸和檔案傳輸 113 7.3.1 流傳輸 113 7.3.2 對資料流程傳輸的建議 121 7.3.3 檔案傳輸 122 7.4 音訊檔案格式 124 7.5 對雙系統的管理 125

7.6 聲畫同步 126 7.6.1 時間碼自動同步 127 7.6.2 PluralEyes和DualEyes的自動同步 127 7.6.3 使用場記板人工同步 128 7.6.4 如果沒有打板(緊急情況下怎麼辦) 129 7.7 聲畫結合時常見的數字音訊檔案傳輸問題 129 7.7.1 文件操作問題 129 7.7.2 剪輯問題 130 7.7.3 數字音訊問題 131 7.7.4 常見音訊製作問題 131 7.7.5 不正確的匯出設置問題 131 7.7.6 不正確或完全缺失的媒介標籤問題 131 7.7.7 匯出檔中一幀或一幀以上的同步誤差問題(可能來源於軟體的計算誤差) 132 第

8章 聲音設計 133 8.1 聲音設計簡介 133 8.2 電影聲音風格 137 8.2.1 現實主義風格 138 8.2.2 延伸的現實主義 141 8.2.3 看到的和聽到的:畫內和畫外 142 8.2.4 超真實 142 8.2.5 超現實主義風格 143 8.2.6 蒙太奇 144 8.2.7 在真實程度之間變化 145 8.2.8 聲音設計作為藝術 147 8.2.9 對點 148 第9章 剪輯 150 9.1 非線性剪輯 150 9.2 隨機存取剪輯 151 9.3 無損剪輯 151 9.4 波形視覺化剪輯 152 9.5 剪輯點和淡入/淡出文件 152 9.6 文件管理 15

3 9.7 如何剪輯 154 9.8 同期聲精剪 156 9.9 “偷來”現場氣氛聲 158 9.10 在哪裡使用現場氣氛聲 158 9.11 紀錄片要考慮的問題 159 9.12 修正聲音之間的跳點 159 9.13 音響效果 160 9.14 環境聲/背景聲 164 9.15 擬音 165 9.16 音樂剪輯 165 9.17 轉場 165 9.18 外掛程式/處理器 170 9.19 聲軌和通路 173 9.20 母線 173 9.21 聲像電位器 174 9.22 獨聽/啞音 174 9.23 聲軌編組 174 9.24 畫面剪輯系統與音效片段系統的區別 175 9.25 聲畫同步精度

 175 第10章 混錄 177 10.1 基本注意事項 177 10.2 混錄流程 179 10.3 音訊處理 179 10.3.1 主要與電平相關的處理 181 10.3.2 主要與頻率相關的處理 185 10.3.3 與電平和頻率都相關的處理 188 10.3.4 時域處理設備 189 10.4 聲像調節 191 10.5 通路分配和局限性 192 10.5.1 母線、通路 192 10.5.2 延時補償 192 10.5.3 發音數的局限 193 10.6 怎樣混錄 193 第11章 母帶製作與監聽 197 11.1 基本注意事項 197 11.2 剪輯母帶和發行母帶的聲音格式選擇

 198 11.3 環繞聲道的使用 203 11.4 母帶電平控制 203 11.5 20dBFS和 12dBFS參考電平的由來 204 11.6 電平校準 205 11.7 當無法使用測試信號來校準時 207 11.8 最好的通用方法 207 11.9 為DVD、藍光碟、數位廣播和數位衛星電視製作母版 209 11.9.1 A.Pack裡的音訊設置 210 11.9.2 A.Pack裡的位元流設置 211 11.10 監聽 214 11.11 影院混錄母版和視頻混錄母版的對比 217 中英文詞彙對照 219 前言 本書面向那些希望在數位影像製作中提高聲音品質,並且把聲

音做得更有意思的人。很多與聲音有關的基礎理論,如聲音基礎、心理聲學以及它們在電影中的應用等,可以在霍爾曼先生的另一本書《電影電視聲音》(Sound for Film and Television)中找到。因此,本書主要針對如何運用聲音來增加種類繁多的數位影像的衝擊力。我們努力為從製作到發行的每一步給出實用的建議。你將在本書中找到關於數位影像技術的運用、伴隨高清畫面的音訊、對白剪輯和音響效果剪輯、單系統/雙系統聲音錄製的說明,以及設備選擇和運用技巧等,它們都來自於電影聲音世界中那些最棒的經驗。書中遵循一定的順序介紹每個主題,首先是基本要點,然後是對細節的分析。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觸聲音,會發現這本書

很適合跳讀,瞭解每章的主要內容之後就可以跳到下一章,這樣足以獲得每個階段工作所需的主要資訊。為了方便這種閱讀模式,每章的結尾處都有一個“導演提示”部分,用來簡要概括本章所講的核心內容。本書第1版“導演提示”這個詞背後的含義是為了提醒聲音工作者“導演應該知道些什麼”,本版中對每部分“導演提示”的內容都做了更新,讓它符合當今最新的創作方向。 《數位影像聲音製作(第2版)》的內容涵蓋了從開拍前的計畫、設備選擇,到同期錄音、音效片段處理、後期混錄和最新媒介的多聲道發行格式等整個範圍。前兩章介紹了數字音視頻技術的基本概念,第3章有了新的焦點,討論了開拍前的計畫和準備工作。對於剛剛拿到這本書就要開始錄製

的初學者,可以從第3章開始學習,因為這一章為如何進行設備調試、獲得更好的聲音要做哪些重要決定提供了可行的思路。接下來的3章是對同期聲製作知識的擴展,也是本書乃至數位影像聲音製作的核心內容。即便是簡單的項目,同期聲錄製的品質也非常重要。因為如果同期聲錄得很好,剪輯和混錄工作就會相對容易;如果同期聲錄得不好,要得到好的聲音就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和金錢。 中找到。因此,本書主要針對如何運用聲音來增加種類繁多的數位影像的衝擊力。我們努力為從製作到發行的每一步給出實用的建議。你將在本書中找到關於數位影像技術的運用、伴隨高清畫面的音訊、對白剪輯和音響效果剪輯、單系統/雙系統聲音錄製的說明,以及設備選擇和運用技

巧等,它們都來自於電影聲音世界中那些最棒的經驗。書中遵循一定的順序介紹每個主題,首先是基本要點,然後是對細節的分析。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觸聲音,會發現這本書很適合跳讀,瞭解每章的主要內容之後就可以跳到下一章,這樣足以獲得每個階段工作所需的主要資訊。為了方便這種閱讀模式,每章的結尾處都有一個“導演提示”部分,用來簡要概括本章所講的核心內容。本書第1版“導演提示”這個詞背後的含義是為了提醒聲音工作者“導演應該知道些什麼”,本版中對每部分“導演提示”的內容都做了更新,讓它符合當今最新的創作方向。 同期聲錄製的相關內容根據其複雜程度分別在第4章、第5章和第6章這3章介紹。第4章介紹了幾種常用的話筒技術、

如何使用攝影機隨機話筒、如何使用媒介上的音訊通路、除對白之外在現場還應該錄什麼聲音等。此外,還包括對話筒附件的介紹、對多種話筒技術的實例分析、對一部已發行的商業電影附贈片段中原始同期聲的分析,其中還包括從對影片同期錄音師的採訪中提取的資訊。本章還包括對話筒員工作的介紹,對同期錄音常見問題、聲音場記單和同期錄音實用備件的介紹。 第5章的內容集中在對話筒的介紹上:不同話筒的工作原理、話筒對不同方向聲波的回應方式、話筒供電方式、無線話筒等。第6章討論了對話筒輸出電壓的處理,該電壓覆蓋範圍很廣,必須通過一定的處理將其容納進後級設備,以防失真或雜訊過大。本章還包括在錄音鏈路中怎樣調節錄音電平以及在何處

調節錄音電平。 第7章介紹了許多媒介管理的新知識,如今在視頻製作領域常用的物理存儲介質能夠適應更多種類的格式,本章介紹了如何對其進行管理和操作,以及從前期錄製到後期製作過程中不同設備之間的音視頻媒介的同步和傳輸。第8章從聲音設計的角度繼續對後期製作進行探討,從聲軌的角度探尋更有效的聲音設計思路。聲音設計是一門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位置獲得合適聲音的藝術,本章解釋了這一過程。 第9章、第10章和第11章涵蓋了音效片段、混錄、母帶製作和監聽的內容——總之,就是聲音後期製作的內容。如今,電影聲音製作中剪輯和混錄的傳統劃分已經被打破,剪輯系統中外掛程式的使用使得剪輯師可以完成以前混錄師才能完成的工作

。同樣的外掛程式,如果能正確運用,即使在最簡單的數位影像製作中,也能幫助獨立電影製作者極大地提高聲音品質。如今的主要問題在於:如何更理想地安排整個流程以達到最高的效率,並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好的藝術效果?回答以上問題的相關思考可以在這幾章中找到。 如果把《數位影像聲音製作(第2版)》作為教材,可以從第3章和第4章開始,然後返回到第1章和第2章,之後進入第5章及其後的內容。第7章的內容對前後章節來說都有很大的參考價值。不過,對於想詳細瞭解數位影像基本概念和技術的讀者,最好的辦法就是按照本書的編排順序從頭開始閱讀。本書是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上寫成的,在這一版中,我們聚焦於介紹聲音製作過程中每一個環節

所做出的重要決定背後的原理和指導原則,因此,即便在本書出版時某些器材或音訊編輯系統比較流行,本書所給出的建議仍是普適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可以經受住時間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