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電子紙原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彩色電子紙原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馬群剛寫的 非主動發光平板顯示技術 和西久保靖彥的 大顯示器疑問全攻略【圖解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電子工業 和晨星所出版 。

元智大學 化學工程與材料科學學系 黃振球所指導 梁瑀軒的 熱敏型高分子/液晶材料/旋光性材料複合系製作智慧光學膜 (2018),提出彩色電子紙原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溶膠凝膠法、PNIPAM、液晶、旋光性材料、智慧光學膜、節能膜。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設計學研究所 蔡登傳所指導 黃聖淳的 漢字於手機螢幕之視認度研究 (2018),提出因為有 漢字、手機、視認度、筆畫的重點而找出了 彩色電子紙原理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彩色電子紙原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非主動發光平板顯示技術

為了解決彩色電子紙原理的問題,作者馬群剛 這樣論述:

本選題主要介紹了液晶顯示(LCD)、電子紙(EPD)和背投顯示(RPD)等非主動發光FPD的最新技術的發展及應用。首先從產業角度,分別介紹LCD、EPD和RPD的行業現狀與各相關廠家的概況;接下來介紹了非主動發光FPD共通的TFT開關技術和背光源技術;最后詳細介紹了LCD技術、EPD技術和RPD技術。 第1章 非主動發光FPD產業概況 1.1 LCD產業概況 1.1.1 LCD行業發展綜述 1.1.2 日本的LCD產業概況 1.1.3 韓國的LCD產業概況 1.1.4 中國台灣的LCD產業概況 1.1.5 中國大陸的LCD產業概況 1.2 ePaper產業概況 1.2.1

ePaper行業發展綜述 1.2.2 ePaper研發動態 1.2.3 ePaper產業動態 1.3 MDP產業概況 1.3.1 MDP行業發展綜述 1.3.2 LCD投影產業概況 1.3.3 DLP投影產業概況 1.3.4 LCoS投影產業概況 第2章 TFT器件技術 2.1 TFT器件概述 2.1.1 TFT器件的發展與應用 2.1.2 TFT開關的基本特性 2.1.3 TFT開關特性的結構設計 2.2 a—SiTFT技術 2.2.1 a—SiTFT概要 2.2.2 a—Si半導體特性 2.2.3 a—SiTFT器件特性 2.2.4 a—SiTFT工藝技術 2.3 LTPSTFT技術 2.

3.1 p—SiTFT概要 2.3.2 激光退火LTPS技術 2.3.3 固相結晶LTPS技術 2.3.4 LTPS半導體特性 2.3.5 LTPSTFT器件特性 2.3.6 LTPSTFT工藝技術 2.4 OxideTFT技術 2.4.1 OxideTFT概要 2.4.2 Oxide半導體理論基礎 2.4.3 基於ZnO的Oxide半導體 2.4.4 IGZOTFT器件特性 2.4.5 IGZOTFT可靠性 2.5 OTFT技術 2.5.1 OTFT概要 2.5.2 有機半導體特性 2.5.3 OTFT器件特性 第3章 LCD技術 3.1 LCD顯示基礎 3.1.1 液晶的物理特性 3.1.

2 液晶的電光效應 3.1.3 液晶理論基礎 3.1.4 液晶的配向原理 3.2 液晶顯示模式 3.2.1 DS顯示技術 3.2.2 GH顯示技術 3.2.3 PDLC顯示技術 3.2.4 TN顯示技術 3.2.5 STN顯示技術 3.2.6 VA顯示技術 3.2.7 IPS/FFS顯示技術 3.2.8 ECB顯示技術 3.2.9 BPLC顯示技術 3.3 LCD產品技術 3.3.1 LCD產品技術基礎 3.3.2 LCD顯示屏技術 3.3.3 LCD驅動技術 3.3.4 LCD背光源技術 3.4 LCD制造技術 3.4.1 陣列制造技術 3.4.2 CF制造技術 3.4.3 成盒制造技術 3

.4.4 模組制造技術 第4章 電子紙(ePaper)技術 4.1 ePaper顯示基礎 4.1.1 ePaper的概念及技術特點 4.1.2 ePaper技術分類 4.1.3 ePaper的應用與發展 4.2 粒子移動型ePaper技術 4.2.1 旋轉球顯示技術 4.2.2 微膠囊電泳顯示技術 4.2.3 微杯電泳顯示技術 4.2.4 橫向電泳顯示技術 4.2.5 電子粉流體顯示技術 4.3 液晶型ePaper技術 4.3.1 表面穩定鐵電液晶顯示技術 4.3.2 膽甾相液晶顯示技術 4.3.3 雙穩態扭曲向列相液晶顯示技術 4.3.4 雙穩態向列液晶顯示技術 4.3.5 頂點雙穩顯示技術

4.4 電色顯示ePaper技術 4.4.1 電潤濕顯示技術 4.4.2 電流體顯示技術 4.4.3 電致變色顯示技術 4.5 其他ePaper技術 4.5.1 Mirasol顯示技術 4.5.2 光子晶體顯示技術 第5章 微顯示投影(MDP)技術 5.1 MDP技術概述 5.1.1 背投的光學成像基礎 5.1.2 前投的光學成像基礎 5.1.3 MDP光學引擎概述 5.1.4 MDP技術參數概述 5.2 LCD光學引擎技術 5.2.1 HTPS?LCD面板技術 5.2.2 單片式LCD光學引擎技術 5.2.3 三片式LCD光學引擎技術 5.3 DLP光學引擎技術 5.3.1 DMD面板技術

5.3.2 單片式DLP光學引擎技術 5.3.3 多片式DLP光學引擎技術 5.3.4 GLV投影技術 5.4 LCoS光學引擎技術 5.4.1 LCoS面板技術 5.4.2 單片式LCoS光學引擎技術 5.4.3 三片式LCoS光學引擎技術 5.5 MDP技術進展 5.5.1 屏幕的高性能化 5.5.2 背投的薄型化 5.5.3 前投的微型化 第6章 FPD(LCD)技術的發展 6.1 FPD技術發展概述 6.1.1 顯示技術的發展 6.1.2 FPD技術的發展 6.1.3 LCD技術的發展 6.2 高品質LCD技術 6.2.1 高品質技術的發展 6.2.2 色彩管理技術 6.2.3 高精

細技術 6.2.4 環境適應性技術 6.2.5 輕薄化技術 6.2.6 窄邊框與大型化技術 6.3 節能環保LCD技術 6.3.1 節能環保技術的發展 6.3.2 高透光率技術 6.3.3 Z反轉驅動技術 6.3.4 場序列彩色顯示技術 6.3.5 新型背光源技術 6.4 低成本LCD技術 6.4.1 低成本技術的發展 6.4.2 Mask消減技術 6.4.3 驅動IC消減技術 6.4.4 背光源零組件消減技術 6.4.5 原材料回收再利用技術

熱敏型高分子/液晶材料/旋光性材料複合系製作智慧光學膜

為了解決彩色電子紙原理的問題,作者梁瑀軒 這樣論述:

本研究選用溶膠凝膠法(sol-gel method)以無機矽氧烷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Aminopropyl triethoxysilane, APTES)作為前驅物,加入有機單體甲基丙烯酸羥乙酯(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 HEMA)進行水解縮合反應,形成有機-無機互相穿透網狀體(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IPNs)之高分子網路,膜材本身透光量可達86.63 %,熱裂解溫度為467.5 oC具良好的熱穩定性,再以APTES/HEMA之溶膠凝膠以70比30之比例與熱敏型高分子PNIPAM互相結合,使光學膜在LSCT點32

oC前為透明,透光度高達93.73 %,在溫度高於32 oC後,光學膜為不透明,透光度為20.98 %,以PNIPAM/APTES/HEMA複合材料為智慧光學膜膜材主體。最後向列型液晶MJ041908、旋光性材料S811與偶氮苯(Azobenzene, AZO)配置成不同比例之液晶複合系,經UV-Vis Spectrometer得知在AZO/S811/MJ041908=07/27/66比例下,可以反射710 nm - 760 nm波段,達到遮罩主要產生熱能之IR波段,並且遮罩400 nm以前的紫外線波段。在AZO添加量為40 %時,500 nm以前的光穿透度為0 %。隨AZO添加量增加,其反

射波段往長波長移動並推測其能遮蔽近乎85%的可視光波段。最後以乳化法相分離的方法,使液晶複合系以微米級之液晶微胞,均匀分散在PNIPAM/APTES/HEMA溶膠凝膠之高分子網絡中,微胞粒徑分佈在0.5 μm至200 μm之間。利用有機/無機複合材料、熱敏型高分子PNIPAM以及液晶選擇性反射特性,製成反射近紅外光波長之智慧光學節能膜。

大顯示器疑問全攻略【圖解版】

為了解決彩色電子紙原理的問題,作者西久保靖彥 這樣論述:

  資訊化的現代,日常生活隨處可見跟影像相關的電子產品,無論是家中的電視、電腦,隨身攜帶的手機、PDA,外出使用的GPS、電子計算機,以及戶外經常可見的巨型螢幕、電子看板等。「面板」扮演著讓這些電子產品順利傳播影像的重要角色。   本書將從最早的映像管電視談起,介紹跟各種顯示器相關的結構、驅動方式、特色以及優缺點,舉凡液晶、電漿、OLED、LED、電子紙、電子書等都有提及,並以最容易理解的圖說方式,解開複雜構造之下的基本原理,帶你一探科技且充滿驚奇的「面板」世界。   「液晶」跟「電漿」哪種畫質比較好?   「HD」跟「Full HD」的差別在哪裡?   能夠應用在生活週遭的「電子紙」是?

  「OLED」能成為未來的市場主力嗎?…100則面板相關知識盡在本書中   本書將以液晶.電漿.OLED(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為中心介紹,也會加入FED和電子紙等相關技術的說明,並對常有的疑問淺顯易懂地用圖解回答。如果能夠了解書中所舉的100個答案,相信對於薄型顯示器將不會有任何疑問。 作者簡介 西久保靖彥   1945年生於埼玉縣,電器通信大學畢業後,任職過Citizen鐘錶公司技術研究所、大日本印刷公司微細型製品研究所、同公司的電子工學研究所、Innotech公司,目前就職於三榮高技術公司,並擔任靜岡大學資訊學部的客座教授。自大學畢業以來,從事日本半導體產業約40年,興趣是業餘無線電事

業(JA1EGN的一級無線技師)與海外旅遊。著有《通俗易懂的最新半導體基礎和結構》(秀和System出版)、《基本ASIC用語辭典》、《基本System LSI用語辭典》(CQ出版)、《迴路仿真器SPICE入門》(日本工業技術中心)、《LSI設計實態與日本半導體產業課題》(半導體產業研究所)等書。 譯者簡介 游念玲   接觸日文已經有八年時間,目前在輔仁大學日文所持續進修中。喜愛日本文化裡的細緻與美感,也喜歡觀察中日文化的差異,期待自己有朝一日能在中日文化的交流上貢獻一己之力。譯作有《睡覺為什麼會做夢?》(晨星出版)。

漢字於手機螢幕之視認度研究

為了解決彩色電子紙原理的問題,作者黃聖淳 這樣論述:

  隨著手機的普及,使用手機的時間越來越長。手機受限於螢幕尺寸,呈現的文字也相對較小,閱讀不易,也容易對眼睛造成疲勞。目前世界上使用中文的人口將近13億多,預期中文使用的人口會越來越多。探討中文字於手機上顯示的最小可視認尺寸是一項重要課題。  本研究選定iPhone 6s作為視認度實驗的設備,以黑體字作為顯示。共有50名受測者參與,中老年人25名(男:13名、女:12名),年齡50~70歲,平均55.52歲(SD=5.08),年輕人25名(男:8名、女:17名),年齡20~27歲,平均23.72歲(SD=1.64),正常視力或矯正視力0.8以上,皆以中文為母語。以台灣地區新聞常用字表500字

選100字進行實驗,調查受試者對100字的最小可視認尺寸。  研究結果顯示:(1)筆畫2~21間最小可視認尺寸隨著筆畫數的增加而增大。(2)年輕人與中老年人在各筆畫數的最小可視認尺寸,年輕人小於中老年人。(3)每增加一筆畫的字時,中老年人需要放大比年輕人更多程度,才能達到與年輕人相同的視認度。(4)以筆畫數預測視認度的迴歸分析顯示,年輕人可以透過Y (min of arc) = 0.08 Stk + 7.3 計算出其顯示大小以維持一定的視認度,而老年人則可以透過Y (min of arc) = 0.09 Stk + 9.13 計算出其顯示大小以維持一定的視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