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鏡成像性質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平面鏡成像性質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耿繼業,何建娃,林志郎寫的 幾何光學(第五版) 和Halliday,葉泳蘭,林志郎的 物理(電磁學與光學篇)(第十一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全華圖書 和全華圖書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科學教育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 許瑛玿博士所指導 歐建榮的 嵌入數位遊戲於5E學習環教學法對八年級學生學習光學概念之成效評估 (2012),提出平面鏡成像性質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5E學習環、光學、數位遊戲式學習、概念理解、科學學習。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物理學系 林建隆所指導 賴廷維的 以探究式教學法發展國中光學教學模組之行動研究 (2006),提出因為有 探究式教學、光學、行動研究的重點而找出了 平面鏡成像性質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平面鏡成像性質,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幾何光學(第五版)

為了解決平面鏡成像性質的問題,作者耿繼業,何建娃,林志郎 這樣論述:

  本書介紹最基本的幾何光學知識,內容詳盡介紹光的特性及應用。而幾何光學是光學中重要的一支,是設計透鏡設計、軍事儀表、醫療儀器、攝影儀器等領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可說是一門重要又實用的學科。本書內容適合做為大學、科大、專科光電系、視光系(科)「幾何光學」之課程使用。 本書特色   1.幾何光學在透鏡設計、軍事儀器、醫療設施、攝影器材等領域中均為不可缺的一環,可說是光學中一門既重要又實用的學科。   2.內容安排深入淺出,每一章節都詳述了幾何光學的主要原理及應用,並配合例題及習題的演算,以達到融會貫通、學以致用的目的。   3.根據實際需要選取最基本的幾何光學知識,為初學者

打好基礎。

嵌入數位遊戲於5E學習環教學法對八年級學生學習光學概念之成效評估

為了解決平面鏡成像性質的問題,作者歐建榮 這樣論述:

面對十二年國教的教育改革,讓學生自主的參與課堂上的學習是老師教學的重要目標,透過嵌入數位遊戲於5E學習環教學法,讓學生在遊戲中探索進而學習到老師所要教授的科學概念。本研究選取光學概念進行嵌入數位遊戲於5E學習環的教學設計。31位八年級學生實驗組接受嵌入數位遊戲於5E學習環教學法,34位八年級學生接受傳統講述式教學法。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以光的反射與折射概念測驗為學習成就評量來瞭解學生教學前後概念轉變情形,並輔以學生學習單的質性資料分析來深入探討造成學生概念轉變的可能理由。並比較傳統講述式教學法與數位遊戲融入教學後對學習成效之影響差異,以及針對不同的學生面向(性別、學習成就)、題目題型(文字

題、圖形題)等進行共變數分析(ANCOVA)來探討學生經歷嵌入數位遊戲於5E學習環教學法的學習成就差異。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t=-4.995;p.05)或嵌入數位遊戲於5E學習環教學法學習光學概念(F=0.156;p>.05),對於其概念學習成就並無明顯差異。不同學習成就之學生以嵌入數位遊戲於5E學習環教學法學習光學概念,對於其概念學習成就有明顯差異(F=15.182;p.05);然而,圖形題型的影響達顯著水準(F=4.655;p

物理(電磁學與光學篇)(第十一版)

為了解決平面鏡成像性質的問題,作者Halliday,葉泳蘭,林志郎 這樣論述:

  本書譯自HALLIDAY所著之Halliday and Resnick's Principle of Physics 11/E 之第二十一章至四十四章。本書取材包羅萬象,以生活化的例子,引導讀者進入物理的領域。解題除了有詳細的解說,並帶領讀者了解主要關鍵點為何。這是在其他相關書籍中不常見的。希望讀者在閱讀本書時,先了解理論再多利用練習題增加理解的深度。本書適合做為大學、科大理工相關科系「物理」課程經典級教科書。 本書特色   1. 累積超過30年的編寫經驗、內容深入淺出的經典物理學教科書。   2. 內容完整豐富,且範例均極為實用,並有詳盡的解題過程。   3. 章

末並有重點回顧及大量習題,可加強對物理概念的了解和應用。   4. 其他資訊可參閱官網:www.wiley.com/go/global/halliday   5. 本書適合作為大學、科大理工相關科系必修之普通物理課程使用。

以探究式教學法發展國中光學教學模組之行動研究

為了解決平面鏡成像性質的問題,作者賴廷維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的方式,探討教師以探究式教學法發展國中光學教學模組的歷程。瞭解以五E(參與-探究-解釋-精緻化-評量)教學策略,發展與進行模組教學時遭遇到的困難,並提出解決策略。最後分析教學模組實施過程中,學生在認知、情意及技能方面的學習成效。本研究的對象為中部一所學校之兩班常態班國中學生,研究者即為班級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所發展的研究工具有(1)前後測評量卷:瞭解學生的先前概念及模組實施後的學習情況,經內容及專家效度的考驗,後測之施測信度KR-20為0.75;(2)光學單元教材:運用五E教學策略發展的教學模組教材;(3)學生自我評量及回饋表:由學生於教學後進行自我評量及針對教學過程內容

提出看法及建議。資料的蒐集包括:會議記錄、晤談資料、教師教學扎記、學生自我評量及回饋表、教室觀察紀錄、錄影及錄音、學生學習單等。在資料分析方面,主要採質性分析,並輔以量的分析,以期真實呈現教師發展教學模組與學生學習成效。研究結果顯示,教師發展教學模組可依(1)設計前準備;(2)編製研究工具;(3)進行第一次試教;(4)反省、修正;(5)進行第二次試教及分析學生學習成效五個階段。其中第二階段教學模組設計可分六個步驟:(1)決定教學模組的單元;(2)確定教學模組包含之概念;(3)擬訂教學目標;(4)決定教學策略;(5)設計單元活動;(6)決定評量方式。於第一次試教所遭遇到的困難,可分為小組討論、學

習引導、探究活動設計、資訊素養養成、教室情境佈置五個部分,針對上述困難提出解決策略並應用於第二次試教改進情形良好。表示利用行動研究方式,以探究式教學策略發展國中光學教學模組,對於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是有幫助的。在學生的學習成效上,大部分的學生在五E教學策略引導下,配合資訊融入的方式,可以充分瞭解光學中反射與折射部分的相關概念;而且大部分的學生認為以輕鬆愉快的心情參與課程,藉由實驗活動的探究、小組討論、發表、資訊融入及學習單的填寫,對於學習是有幫助的,並可從中獲得多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