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ram擴充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平板ram擴充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勇寫的 ARM嵌入式微控制器原理與應用:基於Cortex-M0+內核LPC84X與μC/OS-III操作系統(第2版)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 江政達所指導 王映儒的 創新產品購買意圖之研究 ──理性行為理論之擴充模型 (2016),提出平板ram擴充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理性行為理論、創新產品、新奇價值、知覺風險、購買意圖。

而第二篇論文南臺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系 李博明所指導 廖凱霖的 以 Android 平台所實現之互動式餐桌 (2015),提出因為有 智慧餐桌、互動餐桌的重點而找出了 平板ram擴充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平板ram擴充,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ARM嵌入式微控制器原理與應用:基於Cortex-M0+內核LPC84X與μC/OS-III操作系統(第2版)

為了解決平板ram擴充的問題,作者張勇 這樣論述:

ARM Cortex-M0+內核微控制器以其高性能、極低功耗和易用性等特點成為替代傳統8051架構單片機的選微控制器,其中以NXP公司LPC84X系列微控制器因其處理速度快、存儲空間大和片內外設資源豐富而有代表性。Micrium公司μC/OS-III系統軟體是在全球範圍內被廣泛載入到微控制器上的嵌入式即時操作系統。   本書結合微控制器LPC84X與嵌入式即時操作系統μC/OS-III詳細講述ARM微控制器原理與應用技術,主要內容包括Cortex-M0+微控制器、LPC84X硬體電路系統、IAR EWARM整合式開發環境、Cortex-M0+異常與中斷、片內外設驅動技術、μC/OS-III移植

、μC/OS-III任務、信號量與互斥信號量以及消息郵箱與訊息佇列等。   本書的特色在於理論與應用結合緊密且實例豐富,對學習基於Cortex-M0+微控制器和即時操作系統μC/OS-III等領域的嵌入式設計與應用開發技術,都具有頗強的指導和參考價值。 第一篇LPC84X典型硬體系統與晶片級軟體設計 第1章ARM CortexM0+內核 1.1ARM CortexM0+內核特點 1.2ARM CortexM0+內核架構 1.3ARM CortexM0+記憶體配置 1.4ARM CortexM0+內核寄存器 1.4.1內核寄存器 1.4.2系統控制寄存器 1.5SysTick

計時器 1.6CortexM0+異常 1.7嵌套向量中斷控制器 1.8本章小結   第2章LPC84X微控制器 2.1LPC845微控制器特點與引腳配置 2.2LPC845微控制器內部結構 2.3LPC845記憶體配置 2.4LPC845 NVIC中斷 2.5I/O口配置IOCON 2.6通用目的輸入/輸出口GPIO 2.7系統組態模組SYSCON 2.8本章小結   第3章LPC845典型硬體平臺 3.1LPC845核心電路 3.2電源電路 3.3LED驅動電路與蜂鳴器驅動電路 3.4串口通信電路 3.5使用者按鍵電路、使用者介面擴展電路和ADC電路 3.6DS18B20電路 3.7ZLG7

289B電路 3.8SWD、ISP和重定電路 3.9LCD屏與電阻式觸控式螢幕介面電路 3.10記憶體電路 3.11聲碼器電路 3.12本章小結   第4章LED燈與蜂鳴器控制 4.1LED燈控制 4.1.1LPC845 GPIO口讀寫訪問 4.1.2Keil MDK工程框架 4.2LPC845異常管理 4.2.1LPC845異常 4.2.2LED燈閃爍工程 4.3NVIC中斷管理 4.3.1多速率計時器MRT 4.3.2MRT計時器中斷實例 4.4蜂鳴器工作原理 4.5LPC845外部中斷 4.5.1外部中斷與模式匹配工作原理 4.5.2LPC845外部中斷實例 4.5.3LPC845模式匹

配實例 4.6本章小結   第5章按鍵與數碼管顯示 5.1ZLG7289B工作原理 5.2DS18B20工作原理 5.3按鍵與數碼管實例 5.4本章小結   第6章串口通信與聲碼器 6.1串口通信 6.1.1LPC845串口工作原理 6.1.2串口通信實例 6.2聲碼器 6.2.1聲碼器工作原理 6.2.2聲碼器實例 6.3本章小結   第7章ADC與記憶體訪問 7.1LPC845微控制器ADC 7.1.1ADC工作原理 7.1.2ADC工程實例 7.2AT24C128記憶體 7.2.1AT24C128存取方法 7.2.2AT24C128訪問實例 7.3W25Q64記憶體 7.3.1W25Q6

4記憶體存取方法 7.3.2LPC845微控制器SPI模組 7.3.3W25Q64訪問實例 7.4本章小結   第8章觸控式螢幕與LCD屏 8.1電阻式觸控式螢幕驅動原理 8.2電阻式觸控式螢幕實例 8.3LD屏驅動原理 8.4LCD屏實例 8.5本章小結   第二篇嵌入式即時操作系統μC/OSⅡ 第9章μC/OSⅡ系統與移植 9.1μC/OSⅡ系統移植 9.2μC/OSⅡ系統結構與配置 9.3μC/OSⅡ系統任務 9.3.1空閒任務 9.3.2統計任務 9.3.3計時器任務 9.4本章小結   第10章μC/OSⅡ任務管理 10.1μC/OSⅡ用戶任務 10.2μC/OSⅡ多工工程實例 10

.3統計任務實例 10.4系統計時器 10.5本章小結   第11章信號量與互斥信號量 11.1μC/OSⅡ信號量 11.2μC/OSⅡ互斥信號量 11.3信號量與互斥信號量實例 11.4本章小結   第12章消息郵箱與訊息佇列 12.1μC/OSⅡ消息郵箱 12.2μC/OSⅡ訊息佇列 12.3消息郵箱與訊息佇列實例 12.4本章小結   第三篇嵌入式即時操作系統μC/OSⅢ 第13章μC/OSⅢ系統與移植 13.1μC/OSⅢ發展歷程 13.2μC/OSⅢ特點 13.3μC/OSⅢ應用領域 13.4μC/OSⅢ系統組成 13.4.1μC/OSⅢ設定檔 13.4.2μC/OSⅢ內核文件 13

.5μC/OSⅢ自訂資料類型 13.6μC/OSⅢ移植 13.7本章小結   第14章μC/OSⅢ任務管理 14.1用戶任務 14.1.1任務堆疊與優先順序 14.1.2任務控制塊 14.1.3任務工作狀態 14.1.4用戶任務創建過程 14.2多工工程實例 14.3統計任務 14.4計時器任務 14.5本章小結   第15章信號量、任務信號量和互斥信號量 15.1信號量 15.1.1信號量工作方式 15.1.2信號量實例 15.2任務信號量 15.2.1任務信號量工作方式 15.2.2任務信號量實例 15.3互斥信號量 15.3.1互斥信號量工作方式 15.3.2互斥信號量實例 15.4本章

小結   第16章訊息佇列與任務訊息佇列 16.1訊息佇列 16.1.1訊息佇列工作方式 16.1.2訊息佇列實例 16.2任務訊息佇列 16.2.1任務訊息佇列工作方式 16.2.2任務訊息佇列實例 16.3本章小結 附錄A文件my25q64.c 附錄B工程項目索引 參考文獻 第2版前言 物聯網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促使電子設計與智慧控制領域發生了一次新的技術革命,這場技術革命的典型特徵在於ARM微處理器和微控制器的普及應用及嵌入式即時操作系統(ERTOS)的普及應用。國內各高等院校與時俱進,在電子通信與智慧控制等相關專業開設了ARM與ERTOS方面的多門課程

,以培養高品質的嵌入式技術工程人員。為了適應高等院校新技術的教學需要,同時作為清華大學出版社“開發者書庫”系列教材的出版計畫之一,編寫了《ARM嵌入式微控制器原理與應用——基於CortexM0+內核LPC84X與μC/OSⅢ作業系統》。本書涵蓋了ARM CortexM0+極低功耗微控制器LPC84X的設計與應用技術以及ERTOS系統μC/OSⅡ/Ⅲ的實戰應用技術。 本書出版一年以來,受到了國內廣大師生和嵌入式愛好者的喜愛,在此作者表示由衷的感謝。在過去的一年裡,收到了大量讀者的寶貴回饋意見,同時結合在物聯網專業本科和研究生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修訂了本書第1版中出現的一些小問題。特別是由於Kei

l MDK最新版開發軟體中晶片支撐庫結構的大幅調整,使得本書原版中全部常式均需作重大修改才能運行在新版Keil MDK下。在這種情況下,對原書中的工程常式進行了全面的修訂,形成了本書的第2版。同時,基於IAR EWARM開發環境,也編寫了以LPC84X與ERTOS應用為核心的嵌入式教材《ARM CortexM0+嵌入式微控制器原理與應用——基於LPC84X、IAR EWARM與μC/OSⅢ作業系統》,即將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更適合那些習慣於借助EWARM進行嵌入式開發的教研人員。 本書第2版與第1版在內容安排上相同,同樣具有概念表述準確、硬體方案開源、工程代碼完備、應用實例豐富等特點,

適用於課內教學與課外實驗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也適用於結合MOOC技術和微課技術進行新型教學範式改革,同樣適用於結合電子設計大賽進行賽課結合教學。本書配套的ARM學習電路板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設計製作,可極大地提高本書的學習成就感和學習樂趣。對於本科二年級學生,適用內容為根據第3章內容製作ARM學習板和第1~4章; 對於本科三年級學生,根據學習基礎可選用第1~8章或第1~12章; 對於研究生,適用第9~16章。結合作者的教學經驗,針對本科三年級學生,本書的課內教學宜為32學時,實驗教學不少於32學時,相關的開放實驗學時為64~96學時。 本書由江西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專案(編號: JXYJ

G2018074)資助出版,特此感謝。同時,感謝恩智浦(NXP)中國公司辛華峰經理對本書編寫的關心與支持; 感謝北京博創智聯科技有限公司陸海軍總經理對本書編寫的關心與支持; 感謝廣州天嵌電腦科技有限公司梁傳智總經理對本書編寫的關心與支持; 感謝清華大學出版社趙凱編輯的辛勤工作; 感謝我的愛人賈曉天老師在資料檢索和LPC845學習板焊裝調試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 感謝閱讀了作者已出版的教材並回饋了寶貴意見的讀者們。本書的編寫通俗易懂,其自學門檻較以往的教材大大降低。 由於作者水準有限,書中難免會有紕漏之處,敬請同行專家和讀者朋友批評指正。 張勇2019年5月 前言 當前,ARM微控制器正在

逐步替代傳統8051架構單片機而成為嵌入式系統的核心控制器。2010年以後,ARM公司主推Cortex系列內核,Cortex系列分為R系列、A系列和M系列,其中,A系列是高性能內核,用於基於Android作業系統的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支援ARM、Thumb和Thumb2指令集; R系列為微處理器內核,支援ARM、Thumb和Thumb2指令集; M系列為低功耗微控制器內核,僅支援Thumb2指令集,誕生於2004年,最早推出的內核為CortexM3,目前有CortexM0、M0+、M1、M3、M4和M7等,用於支援快速中斷的嵌入式即時應用系統中。在Cortex系列中,M系列晶片的應用量最大,每

年的應用量為幾十億塊。 在CortexM系列中,M0和M0+內核都是極低功耗內核,M0+內核的功耗比M0內核更低(ARM公司公佈的功耗資料為11.2μW/MHz),被譽為全球功耗最低的微控制器內核,主要應用在控制和檢測領域,涵蓋了傳統8051單片機的應用領域,比傳統8051單片機在處理速度、功耗、片上外設靈活多樣性、中斷數量與中斷反應能力、程式設計與調試等諸多方面都有更大優勢,M0+內核的代表晶片如NXP公司的LPC845微控制器。 基於ARM CortexM0+微控制器的軟體發展有兩種方式,即傳統的晶片級別的應用軟體發展和載入嵌入式即時操作系統的應用軟體發展。晶片級別的應用軟體發展方式直

接使用C語言函數管理硬體外設驅動和實現使用者功能,稱之為面向函數的程式設計方式; 載入嵌入式即時操作系統的應用軟體發展使用嵌入式作業系統管理硬體外設和存儲資源,借助於使用者任務實現用戶功能,稱之為面向任務的程式設計方式。由於CortexM0+微控制器片內RAM空間豐富,一般在8KB以上,適宜載入嵌入式即時操作系統(RTOS)μC/OSⅡ或μC/OSⅢ。在CortexM0+微控制器上載入了RTOS後,將顯著加速專案的開發進度。 本書主要以CortexM0+內核LPC845微控制器為例,在介紹了CortexM0+內核組成原理和LPC84X微控制器晶片結構後,詳細介紹了LPC845典型硬體系統及其

片上外設的驅動方法,基於面向函數的程式設計方法介紹了LED燈、蜂鳴器、按鍵、數碼管、溫度顯示(DS18B20)、串口通信、模數轉換器(ADC)、記憶體訪問、LCD屏顯示和觸控式螢幕輸入等外設驅動程式設計技術; 然後,詳細介紹了嵌入式即時操作系統μC/OSⅡ和μC/OSⅢ在LPC845微控制器上的移植與應用技術,包括使用者任務、信號量與互斥信號量、消息郵箱與訊息佇列等元件應用程式設計方法,重點在於闡述面向任務的程式設計方法及其優越性。 本書講義經過多名教師的使用,理論學時宜為32學時,實驗學時為32學時。建議講述內容為第1~12章(第一篇與第二篇),選學內容為第13~16章(第三篇),按書中章

節順序講述。作者巧妙地組織了書中的全部實例,使得全部實例代碼均是完整的。因此,要求讀者必須在掌握了前面章節實例的基礎上,才能學習後面章節的實例。對於自學本書的嵌入式愛好者而言,要求至少具有數位電路、類比電路、C語言程式設計等課程的基礎知識,並建議使用LPC845學習板輔助學習,以增加學習樂趣。 本書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色: 1. 公佈了基於LPC845微控制器為核心的開源硬體平臺,對嵌入式硬體開發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 2. 全書工程實例豐富,通過完整的工程實例詳細講述了函數級別與任務級別的程式設計方法,對於嵌入式系統應用軟體發展具有頗強的指導意義。 3. 結合LPC845硬體平臺,詳細

講述了嵌入式即時操作系統μC/OSⅡ/Ⅲ的任務管理和系統元件應用方法,對學習和應用μC/OSⅡ/Ⅲ具有良好的可借鑒性。 本書由江西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專案(編號: JXYJG2018074)資助出版,特此感謝。同時,感謝恩智浦(NXP)中國公司辛華峰經理對本書編寫的關心與支持; 感謝北京博創智聯科技有限公司陸海軍總經理對本書編寫的關心與支持; 感謝廣州天嵌電腦科技有限公司梁傳智總經理對本書編寫的關心與支持; 感謝清華大學出版社的辛勤工作; 感謝我的愛人賈曉天在資料檢索和LPC845學習板焊裝調試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 感謝閱讀了作者已出版的教材並回饋了寶貴意見的讀者們。本書的編寫通

俗易懂,其自學門檻較以往的教材大大降低。 由於作者水準有限,書中難免會有紕漏之處,敬請同行專家和讀者朋友批評指正。 免責聲明: 知識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是多元的。本書內容上廣泛引用的知識點均羅列於參考文獻中,主要為LPC845使用者手冊、LPC845晶片手冊、CortexM0+技術手冊、嵌入式即時操作系統μC/OSⅡ/Ⅲ、Keil MDK整合式開發環境、ULINK2或JLINK模擬資料和Altium Designer軟體等內容,所有這些引用內容的智慧財產權歸相關公司所有。本書內容僅用於教學目的,旨在推廣ARM CortexM0+內核LPC845微控制器、嵌入式即時操作系統μC/OSⅡ/Ⅲ和K

eil MDK整合式開發環境等,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摘抄或擴充本書內容用於出版發行,嚴禁將本書內容用於商業場合。 張勇 2018年4月于江西財經大學楓林園

平板ram擴充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三星 Galaxy Tab S7 FE 5G 開箱評測 並同步對比 Tab S6 Lite , S7+ 怎麼選!三星手機轉移資料到新手機教學。薄型鍵盤皮套實測 , 中文注音輸入法 , 45W , 15W , 25W 快充續航實測等。開箱完整評測,實測、評價、推薦、值不值得買。除了告訴你 Galaxy Tab S7+ 5G 值不值得買外,更讓你能夠一窺 Samsung Notes 使用教學 , 平板安裝 Line , 第二螢幕 , Samsung DeX , 跨裝置接續通話 , S Pen , 擁有 12.4 吋大 螢幕。#GalaxyTabS7FE5G 平板版本 Word / Office / Excel / PowerPoint

Tab S7 FE 5G 採用單鏡頭相機。Tab S7 FE 5G 搭載 12.4 吋 TFT LCD 螢幕 ,沒有 120Hz,支援 YouTube HDR ,峰值亮度達到 600 尼特。音效上搭載 AKG 調校雙喇叭並支援 Dolby Atmos 杜比全景聲,效能上搭載 Qualcomm SnapDragon 750G Plus , 4GB Ram;續航搭載 10090mAh ,支援最高 45W 快充實測 ,同步實測 OneDrive 相片同步、三星媒體瀏覽器剪輯 Premiere Rush , LINE Lite , Samsung Notes , Clip Studio PAINT,通訊上有 5G 等超完整實機實際測評。

立即加入邦尼頻道會員計畫:https://www.youtube.com/c/isbonny/join
(#你的恐龍會隨著你的會員等級一起成長哦!)
邦尼社團:https://fb.com/groups/isbonny
------
邦尼找重點:
0:00 邦尼幫你 開場

Galaxy Tab S7 FE 5G

外觀設計 Unbox & Industrial Design:
00:35 資料如何轉移
01:15 如何同時在平板使用 Line
01:48 外觀設計 / S Pen 收納方式
02:35 隨附配件 / 機身配置

生產力 Production:
03:14 S Pen 使用方式 / 手寫辨識
04:47 Clip Studio PAINT 半年免費
04:55 Samsung Notes 同步 / PDF+
05:23 Samsung Notes 語音同步筆記 / 使用方式
06:20 Samsung Notes 搜尋手寫筆記內容
06:35 Samsung Notes 筆記內容調整 & 分類
06:54 S Pen / 懸浮翻譯 / 智慧選取 / 快速截圖 / 使用方式
07:40 Samsung DeX 使用方式 / Galaxy Tab S6 Lite 可更新
08:25 如何將平板變電腦第二螢幕
09:09 Galaxy Tab S7 FE 5G 薄型鍵盤實測
10:29 機身接孔 / Type C / 支援 USB 3.2 Gen1
10:45 Galaxy 平板輸入法實測
12:23 薄型鍵盤手感 / 快捷鍵推薦
13:18 影片剪輯方式 / 推薦功能 / 可下載 Premiere Rush
14:50 跨裝置同步 / OneDrive
15:03 如何跨裝置接續通話 & 切換耳機 / 切換方式 / 功能推薦
16:32 相機鏡頭配置 / 視訊會議建議使用方式

影音娛樂 Display & Speakers:
17:06 螢幕規格 & 顯示實測 / LCD 螢幕 / 無 120Hz
17:38 對比 Galaxy Tab S6 Lite 實測 / 支援 YouTube HDR 串流 / 不支援 NetFlix HDR 串流
18:08 喇叭 / 外放實測

性能電力測試 Performance & Battery:
18:52 效能規格 Snapdragon 750G / 4GB RAM / 64GB ROM / 支援 MicroSD 卡擴充
19:09 跑分實測數據 / 遊戲玩家建議
19:27 電力續航實測 / 10090mAh 超大電池
19:53 充電實測 / 隨附 15W 閃電快充 / 25W 超快速充電 / 45W 超快速充電 2.0
21:06 只支援臉部辨識 / 支援 5G / 可連 Wi-Fi
21:34 總結

立即加入邦尼社團挖好康:https://fb.com/groups/isbonny

#邦尼評測:超深入 3C 科技使用體驗
#邦尼LOOK:3C 科技產品開箱快速動手玩
#邦尼LIFE:屬於邦尼幫你團隊的私密生活玩樂
#邦尼TALK:有內容的聊聊科技資訊吧!

你訂閱了這麼多頻道,就是少了一個幫你評測幫你了解科技生活的科技頻道,立即訂閱「邦尼幫你」吧!
訂閱邦尼幫你:https://lnk.pics/isbonnyYT
邦尼社團:https://fb.com/groups/isbonny
邦尼幫你 FB:https://www.fb.me/isbonny
邦尼幫你 IG:https://www.instagram.com/isbonny/
邦尼 Telegram:https://t.me/isbonny
邦尼Line官方帳號:@isbonny(http://line.me/ti/p/%40isbonny
邦尼信箱:[email protected]
邦尼評測(產品合作):[email protected]
快來找我們玩!!!!

本期卡濕:
露點的:Samsung Galaxy Tab S7 FE 5G
主謀(製作人):邦尼
內容創造者:威信
影像創造者:驢子
麥聲人:歐登
內容夥伴:IWAISHIN 愛威信 3C 科技生活
特別感謝:Samsung Taiwan & 每一個看影片的「你」
邦尼老實說:本影片係由 Samsung Taiwan 有償委託測試,並由邦尼幫你秉持第三方評測的客觀事實,衷心製作消費者體驗報告。

我們是邦尼幫你:
以「邦尼幫你」為出發點,秉持著「科技很簡單,新奇可以好好玩」的初衷,以更多實境使用場景及戲劇內容豐富以往艱澀難懂的科技資訊,回歸消費者角度思考產品價值,並以「幫你玩、幫你測、幫你試」等實測內容給予產品評價,此外更期許能夠成為「更貼近消費者觀點」的內容創作者及具有媒體影響力的科技內容創造團隊。

創新產品購買意圖之研究 ──理性行為理論之擴充模型

為了解決平板ram擴充的問題,作者王映儒 這樣論述:

產品的「創新」設計對於企業來說,是很重要的能力與手段,因為它能讓產品具有差異化,提升公司的競爭力。對於消費者來說,一項成功的創新產品,應是具備新奇屬性,更具現代化、新穎,技術上更優越的產品,因為創新產品的優點、功能、新鮮程度,比一般產品來得高,所以能夠提升消費者的購買意圖。然而,創新產品亦有它的缺點,消費者可能會因為創新產品「太新穎」、使用習慣不同、價格、他人觀感的問題,而產生購買疑慮,這些未知風險,都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圖。本研究根據Fishbein & Ajzen(1967)提出的「理性行為理論」作為主要架構,聚焦於個人的行為意圖,經由理性的思考路徑,對於創新產品的購買意圖為何。並以Ev

erett Rogers(1962)的創新擴散理論中,「創新認知屬性」作為衡量「態度」的主要因子。另外加入「新奇價值」、「知覺風險」兩項變數,驗證其對理性行為理論之影響,並同時驗證理性行為理論的「態度」及「主觀規範」是否具備中介效果,以此研究結果,作為擴充理性行為理論模型之根據。研究結果發現,新奇價值顯著正向影響態度與主觀規範,知覺風險顯著負向影響態度與主觀規範,故此證實消費者的購買意圖,確實會因新奇價值而正向提升,亦會因知覺風險而負向下降。另外,將態度與主觀規範作為新奇價值、知覺風險與購買意圖之中介因子,根據Baron and Kenny (1986)之判准,驗證結果為部分中介,是為中介效果

成立。本研究依上述研究結果,提出三點管理意涵之建議:一、消費者購買創新產品之關鍵因素;二、創新產品設計建議;三、未來行銷策略建議。

以 Android 平台所實現之互動式餐桌

為了解決平板ram擴充的問題,作者廖凱霖 這樣論述:

在現代的用餐環境中,進入餐廳拿到菜單後,往往發現只看得到食物的圖片及價格,不僅看不到食材成份、熱量及餐點介紹等資訊,還必須往四周的牆面尋找,才會看得到限定餐點或特價優惠,處於一個資訊不明瞭的狀態。而在點完餐後,還要等待一段烹煮時間,這時候會發現一同來聚餐的親友都各自埋頭於使用自己的手機,彼此間的談話及互動明顯減少,相較以前,餐廳裡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遙遠。本論文實作一張可觸控的互動式餐桌,並結合了單板微型電腦 Roseapple Pi、Android 作業系統、觸控面板、自撰的應用程式及一個方便管理的網頁後台,建構出一個多功能的互動式點餐環境,其中應用程式功能包含:可提高效率的點餐系統、廣

告行銷跑馬燈及詳細的餐點資訊,另外在等待餐點時,還可以利用空閒時間以互動式餐桌玩個小遊戲。希望能藉由此餐桌,增加顧客彼此之間的交流,餐廳管理員也可以在後台網頁加入創意且有趣的菜單內容與消費者做互動,提供一個富有趣味性與舒適性的用餐環境。